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瑜伽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起源于印度,風靡于全球的瑜伽(yoga),同樣也流行于中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愈發追求身心健康的背景下,瑜伽及與之相關的產業也逐漸興起。然而,與瑜伽運動在我國蓬勃發展的現象相比,瑜伽學術研究卻相對滯后,我國瑜伽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并不清晰。針對某一領域進行文獻分析和述評,可以從宏觀上掌握其研究進展。近年來,已有學者對瑜伽研究進行了相關綜述,包括高校瑜伽課程研究綜述[1-2],瑜伽防治疾病研究綜述[3-4]等。但是,現有綜述多集中在某一特殊領域,無法從整體上把握研究進展。付江平[5]對國內瑜伽研究進行了綜述,但文獻來源僅局限在體育類核心期刊。劉蘭娟等[6]通過運用CiteSpace軟件對國際瑜伽研究文獻進行統計分析,比較系統、全面地展現出當前國際瑜伽研究現狀和熱點。目前,關于我國瑜伽整體研究的綜述仍是一個空白。本文借助相關統計軟件,基于1998—2016年CSSCI檢索文獻,通過數據和內容分析,試圖對當前我國瑜伽學術研究進行整體認識和把握,以期為未來研究提供一定參考借鑒。
1資料來源與研究框架
11資料來源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英文全稱Chinese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簡稱CSSCI),是由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開發研制的數據庫,也是被國家推廣、社會認可的人文社科評價體系。發表在CSSCI上的論文具有規范性、代表性、高水平等特點,基本上能夠反映某個學科的研究水平。本文選擇CSSCI數據庫為檢索來源,以主題為檢索式,以“瑜伽”作為檢索詞進行精確檢索(檢索范圍截至2016年12月31日);在初步檢索的基礎上,刪除書評、新聞、人物專訪等不符合研究標準的文獻,共得到有效檢索文獻104篇作為研究樣本。
12研究框架
為系統、全面地了解我國瑜伽研究情況,在有效檢索文獻樣本的基礎上,以NoteExpress為文獻處理工具,以Excel為文獻統計工具,采用期刊分析(時間分析、刊物分析)、文獻分析(內容分析、方法分析)、作者分析(學科分析、地域分析)進行研究。
2分析過程與研究結果
瑜伽在古印度梵文里的意思是“結合”,瑜伽是由體式、呼吸和冥想組成的。古人修練瑜伽的目的,是在人類認識宇宙的客觀世界的同時,也需要深刻的認識自身,尋求一種消除后天與外界因素的刺激影響所產生的煩惱、疾病和痛苦,以獲得身心寧靜的方法,并祈求個人的意識延伸至更高的境界。瑜伽的呼吸法能減輕壓力,冥想法能調節心理,平衡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并調節人體各種腺體的激素分泌的平衡,從而影響人體各個系統,達到人體整體的平衡,改善睡眠狀況,緩解疲勞,使人保持一種平靜、祥和、積極向上的心態。
一、研究對象
選取內江職業技術學院選修瑜伽課程的150名女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中國知網和碩士論文數據庫的檢索,以及閱讀相關體育心理學和期刊等相關資料,同時參考了本研究相關的文獻,網上查閱瑜伽的相關信息,為研究奠定了基礎。
(二)問卷調查法
摘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瑜伽運動在周口市區3所高校開展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周口市區3所高校參加瑜伽運動的大多數是大二學生,女生參加人數比男生多;周口市區3所高校瑜伽運動大部分是以瑜伽社團開展的,必修課很少開展;周口市區3所高校沒有瑜伽運動開展的專門場地、完備的器材設備。建議:周口市區3所高校增加其他年級受眾群眾,并積極宣傳男生練習瑜伽的益處;周口市區3所高校加大對瑜伽運動社團的宣傳,并給與更多的經費去購買設備;周口市區3所高校能夠提供一個專門的瑜伽教室,增加一些專業的教師,并把瑜伽運動設置為必修課。
關鍵詞:周口市區;高校;瑜伽運動
引言
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為之努力奮斗,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好壞是為之奮斗的基礎。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到2035年我國要建成為體育強國,建設體育強國離不開大學生的參加與貢獻,大學生猶如初升的太陽,帶著青春與活力,彰顯著國家的希望,所以大學生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參加到體育運動中來。瑜伽運動近些年來廣泛開展,社會上有很多瑜伽館,大部分健身房也有安排有瑜伽課。一些省市的高校也專門開展了瑜伽課程,大學生練習瑜伽運動可以增進身體健康、緩解學業壓力。本文通過對周口市區3所高校瑜伽運動的開展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希望能對周口市區3所高校瑜伽運動的開展提出一些建議,幫助周口市區3所高校瑜伽運動的更好發展。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周口市區3所高校的大學生參與瑜伽運動的現狀為研究對象,并以3所高校的大學一年級、大學二年級、大學三年級、大學四年級的學生為調查對象。
摘要:在新的課程改革背景下,瑜伽運動在學校體育發展過程中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本論文通過查找文獻的方法對瑜伽運動在國內的傳播以現狀及其相關概念進行論述,從學校體育課程當中所涉及的人文教育思想、素質教育和終身體育的相關內容與瑜伽課程的教育思想進行比較。最終,總結出瑜伽對于學校體育課程啟示,為我國學校體育課程瑜伽課程的引進奠定更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瑜伽學校體育啟示
前言
近些年隨著世界經濟不斷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對于改革力度也不斷的深化。我國對于學校體育課程改革也逐漸深化,越來越多的高校引進各種各樣流行的運動,用于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體質。并且對于學生在未來更好地進入和適應社會融入社會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在未來所要面對的社會問題,通過多方面影響因素進行改革和促進。在新的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體育課程通過與時俱進的變革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目的。瑜伽運動引入到我國之后,受到廣大年輕人的喜愛。通過合理化的運動形式與呼吸配合,在原始的形態下進行各種動作的演示。這種通過精神與身體高度協調統一的鍛煉方式,使很多的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對于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基本素質方面都有很大的促進。我國在學校體育方面更多的是以多種形式存在的體育運動并存,試探過程來選擇適合學生參與運動的運動項目。可以看出,各地方學校對于通過引進各種適合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用來推進體育教學改革成為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各個學校索要實施的具體內容。本論文通過簡單的引入瑜伽運動,來感受這個運動項目對于學校體育教學所帶來的感悟,并通過模式化的改變將瑜伽運動與體育教學在各個因素方面的相同點進行總結,制定出適合學生們開展的運動和課程。
1、瑜伽文化在中國的傳播與現狀
瑜伽文化與佛教的傳承源于印度,并且通過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瑜伽的運動相結合,在人們的思想和相同的人文傳承方面都有很大的認可度,中國的傳統文化與佛教語和瑜伽文化相融合,在中國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改革開放初期,瑜伽文化在國內逐漸被人們所傳播,通過各種各樣的動作形式演練傳承,讓練習者的心靈和身體在練習的過程中達到高度的統一,使人們在進行瑜伽運動的練習過程中,體會到心靈的升華。近些年,我國國內高校的學校體育課程當中對于瑜伽課程的運用相當的豐富,在大學當中都涉及到瑜伽課程的開設,各個學校通過瑜伽課程的設計對于學生在學校課程當中起到了很好的融合性,通過瑜伽的練習使學校體育課程對于學生起到了積極的育人和健身的效果。
2、瑜伽的教育思想理論依據
摘要:該文旨在介紹瑜伽這項運動在高校藝術教育中的意義和可操作性,探討如何將博大精深的瑜伽融入靈活多樣、互動性強的藝術課堂中。研究在專業課程的設計過程中,如何有針對性地穿插不同層面的瑜伽內容,普及瑜伽不僅是一項強身健體、美容減肥的運動觀念,讓瑜伽成為一種工具,幫助藝術類大學生藝術創作、認知自我和獲取成長的力量。
關鍵詞:瑜伽;高校藝術教育;課程設計;藝術創作
瑜伽(英文“yoga”)一詞是由印度梵語詞“Yug”或“Yuj”音譯而來,其含義為“一致”“結合”或“和諧”[1]。瑜伽這一古老的修習方式經由印度傳到全世界,在20世紀80年代經由辯喜帶到美國推廣,20世紀90年代開始風靡歐美,受到麥當娜、瑪麗蓮•夢露、嘉寶等明星的追捧,歐美國家興起了一股瑜伽練習熱潮,瑜伽館遍布大中城市。1985年中央電視臺通過張蕙蘭的一系列瑜伽教學片,將瑜伽推向了中國。《2019年中國健身趨勢問卷調查》中報告顯示:瑜伽在中國健身趨勢的各項運動類型中,從2018年的第14名上升到了2019年的第7名。這表明瑜伽已在老百姓中得到了認可和普及[2]。傳統意義上的瑜伽通常包含呼吸、冥想和體式3種方式。筆者在文中所指的瑜伽,除了體式訓練,呼吸和冥想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正是有這些向內的訓練,使得瑜伽走進高校藝術課堂成了可能并且十分必要的一項舉措。2016年1月,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成立了全國瑜伽運動推廣委員會,從官方角度奠定了瑜伽課在高校開設的必要性,確定了瑜伽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權威地位。上海地區多所高校瑜伽選修課仍為起步階段,經調查包括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在內的9所學校已經開設瑜伽課,多以選修課為主,其中東華大學瑜伽課已開設20余年,備受學生喜愛[3]。令人遺憾的是,迄今為止,沒有一篇論文或一個課題是關于瑜伽在高等藝術院校中開設的研究,瑜伽和高校藝術類課堂的結合研究領域一片空白。筆者希望大學藝術教育工作者能看到瑜伽教學對于藝術教育的益處,能將瑜伽的一些基本訓練方法帶入到不同的藝術課堂中。
1在高校藝術教育中引入瑜伽運動的意義
1.1瑜伽是大學藝術教育的輔助和補充
在瑜伽教學中,教練不僅要講授理論知識,還需發出指令引導學員做出一個個體式。區別于課堂宣講式的教學方式,教練要親身示范體式,并糾正學員動作上的不規范,高階的教練還能針對學員各自不同的身體情況進行極其精準的一對一指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般一次課程時間為1h),教練需身、口、意3方面的調動,幫助學員在呼吸的引導下做出益于身體的體式,避免錯誤動作引發身體受傷。大學藝術教育同樣也需要教師的言傳身教,藝術教育以小班化教學為特點,尊重學生不同的個性、基礎和悟性,引導學生發掘對藝術的熱愛,找到擅長的領域,為將來的工作領域打下基礎。在教學中,教師同樣也需要親自示范。
1.2瑜伽建立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