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瑜伽服設計中穹頂建筑造型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課題將西方穹頂藝術與現代服裝相結合,把穹頂中的結構與造型特點運用在服裝中,探索中西藝術文化的交流碰撞,服裝創新再出發。
〔關鍵詞〕拱形結構;內外平衡
1項目簡介
藝術帶動文化,文化提升藝術,本課題把西方穹頂藝術與現代服裝相結合,將建筑美學融入服裝造型的設計之中,并將穹頂中的結構與造型特點運用在衣服中去,探索中西藝術文化的交流碰撞。穹頂之光絕美藝術,服裝創新再出發。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聚焦在中西結合中去,但由于國內外審美差異,導致結合難度大。近幾年,瑜伽這項運動逐漸受到國內的大部分人的青睞,隨之而來的瑜伽服市場日趨龐大,可是市場上大部分瑜伽服不能充分滿足瑜伽服的受眾群體對瑜伽服的運動功能性和美觀性的需求。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團隊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并且融合了對瑜伽服市場現狀的調研分析,著重面向受眾群體收集對瑜伽服的運動功能和外觀設計的反饋,在此基礎上對瑜伽服的運動功能化和款式專業化提出設想,隨后我們不斷調查研究,不斷創新,研究針對西方市場的中國服裝,響應全球化趨勢,把中國設計推向世界。
2瑜伽服結構功能設計
通過對瑜伽運動的了解,我們發現人們在瑜伽運動過程中人體延展區域主要為肘關節、胸部、膝關節、腰臀等部位。而普通瑜伽服面料受力程度過于均勻,沒有考慮到這些特殊部位的受力延展性,會使人們在瑜伽運動中感到用力受阻,關節活動不舒適,不能更好地玩成瑜伽運動,從而不能達到進行瑜伽運動的目的。因此在瑜伽服的結構設計中,應該更多地注重人體關節部位的特殊性設計。我們通過研究人體工程學的工作環境功效及產品功效兩個方面,在模擬場景的情況下,又提出了設計出舒適度加入美學的設計因素的理念。結合人體在穿著瑜伽貼體上衣運動時的狀態,在此基礎上根據人體在不同動作時壓力的大小及變化,從胸部、腰部以及肩部對瑜伽上衣進行結構優化設計。根據市場調查,瑜伽受眾群體普遍反映隨著時間的推移,瑜伽服的下裝會出現變型等問題。我們對此做了創新,在臀部、腰腹部、大腿部做了穹頂形狀的拆分,利用此拆分,銜接面料,減少壓力,提高彈性,延長面料壽命。
3瑜伽服的創新設計方案
根據以上問題,我們設計出根據穹頂結構特點兼具舒適度與人體工程美學的瑜伽服(肘關節、膝關節、臀部等部位點對點貼合設計)。預期成果設想為根據穹頂的形狀在肘關節膝關節做支撐,會起到不易變形更好透氣并保護關節的作用。
3.1將穹頂的結構拆分,重新設計。主要解決包括如何拆分,怎樣運用到服裝,怎樣設計呈現新形式且符合大眾審美的服裝。
3.2在面料選擇方面:1.動作幅度大,針對面料的彈性進行選擇。2.面料的顏色選擇需要帶有穹頂的獨特之美。3.由于瑜伽運動過程中大量流汗,毛孔張開,對面料的安全性要求較高,對運動時稀釋力透氣性抗拒能力的選擇要求較高。4.面料的成本所產生的價格是否能被消費者接受。
3.3著手開始研究樣品制作的工藝,設計出預期的樣品。
3.4并根據試穿者提出的建議,不斷地改進,使最后呈現出更好的瑜伽服產品。
4瑜伽服款式類別與設計
瑜伽服基本款式都是上身較為緊身,下身多為寬松的款式,而市面上的瑜伽服普遍款式單一,不能滿足瑜伽運動過程中的運動與美觀需要。針對此類問題我們團隊設計出較為簡約的基礎款上裝,并通過抽皺、鏤空、系帶等小巧思,增強了瑜伽運動者在休習過程中的舒適感和對人體關節的保護。
參考文獻
[1]彭立云,季菊萍.瑜伽服的功能性設計[M].南通:全國針織科技信息中心出版,2011
[2]趙輝,李克兢.國內瑜伽服市場分析與設計研究[M].中原工學院學報,2016(01)
[3]王子涵,劉文.瑜伽服網絡市場現狀與設計方向研究[M].大眾文藝,2014(03)
作者:孫丹 李源 陳子青 胡昕悅 田宏燕 單位:大連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