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藥劑學互動式教學模式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互聯網+”教育時代背景下,功能豐富的移動教學平臺和網絡學習工具已逐漸應用于高等教育教學中,為專業課程教學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方法。藍墨云班課是北京藍墨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一款移動教學輔助App,既為教師的教學提供網絡移動平臺,又是學生信息化學習的有力工具。作為基于移動智能終端的輔助教學云平臺,藍墨云班課能突破傳統教學共享性、交互性、及時性等方面的局限,具有豐富多樣的功能。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電腦和手機將課件、文檔、視頻、圖片、音頻等各種多媒體資源上傳藍墨云班課,實現資源共享;另一方面,藍墨云班課為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多種選擇,如簽到、課堂提問、頭腦風暴、小組討論等功能大大增強了師生互動性,為翻轉課堂、PBL教學等提供了更多途徑。此外,藍墨云班課的數據匯總、分析和統計功能,可以跟蹤學生的學習行為,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并可自動生成學情分析報告、經驗值匯總及期末成績等數據表格,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1]。藥劑學課程是研究藥物制劑基本理論、生產工藝、處方設計和合理應用的綜合技術性學科,是藥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和必修課。在藥劑學教學中引入藍墨云班課,開展互動式教學,將手機移動終端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在頻繁有效的互動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參與課堂活動經驗值的積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本文以藥劑學課程中的“片劑”教學為例,闡述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實踐。
1課前階段
1.1學情分析。藥劑學課程開設于第三學年第一學期,學生已經擺脫了高中時期的學習模式,學習習慣和學習行為也在發生相應變化。在固定的時間、地點坐在教室聽教師授課已經不再是唯一獲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方式,越來越多的學生樂于借助網絡、移動終端和專業軟件進行線上學習[2]。相比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對結合多媒體移動終端的參與式、互動式、沉浸式學習方式更樂于接受。學生對教學資料的需求也從教材、講義、輔導書等紙質資料發展到音頻、動畫、視頻等各類多媒體資源,豐富的線上資源也成為吸引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媒介。1.2教學設計。“片劑”是藥劑學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在固體制劑品種中應用最為廣泛。教學準備階段,教師對課程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都進行了全面設計。課程目標的設計,主要考慮到學生目前已具備藥理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等專業知識,并結合工作崗位職業能力需求,從知識、能力和素養三方面設計合理的目標,確定教學難點與重點,并將預習要求和任務單通過藍墨云班課推送給學生,讓學生課前對教學內容和要求有初步的認識。教學過程的設計則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藍墨云班課開展多種交互性教學活動,將互動式教學模式貫穿始終,結合翻轉課堂、啟發式教學等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系與實時反饋。教學評價的設計,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通過藍墨云班課上學生學習行為、課堂表現、作業完成和小組學習成果累計的經驗值,獲得教學情況和學生學習情況的綜合評價結果,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教學反思,推動教學設計更加完善,形成良性循環。1.3資源準備。為滿足學生線上自主學習和教師課堂輔助教學的需要,教研組開發了豐富的教學資源。除了常規的PPT課件、學習指導和自測習題外,片劑教學相關的各類多媒體教學資源也非常全面,如片劑生產設備的結構組成和安裝使用的Flash動畫,片劑脆碎度儀、硬度儀等質檢設備的標準操作規程視頻等。此外,教師將教學難點拆解為小模塊,錄制了多個微課視頻,供學生預習和復習之用。學生通過藍墨云班課自學既可以提前了解教學內容,同時還可獲得相應的經驗值獎勵,為取得較好的期末總評成績打好基礎,這也成為一種無形的學習動力。對于一些求知欲強、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以在藍墨云班課上學習關于片劑的新技術、新發展,開闊視野,提升知識水平。
2教學過程
2.1課前預習。課前教師整合各種教學資源上傳藍墨云班課,運用藍墨云班課通知功能提醒學生預習,觀察學生學習情況,及時通知未預習的學生完成預習工作。同時,藍墨云班課助手“小藍”和“小墨”也會將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成學習報告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可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給予指導。學生通過預習能夠掌握其中較為簡單的知識點,可節約課堂時間,課堂會有更充足的時間進行重難點的教授及開展課堂討論[3]。此外,課前教師在藍墨云班課開展頭腦風暴活動,提出“你使用過哪種類型的片劑?查一查片劑有哪些種類?”等問題,讓學生通過預習和查閱資料,再聯系自身經驗,獲得問題的答案到答題討論區。學生通過文字、圖片和語音各抒己見參與討論,教師為積極發言的學生點贊,特別優秀的學生還會獲得額外的經驗值獎勵,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參與熱情。2.2課堂教學。2.2.1教學導入。通過預習教學資源,學生對課程重難點有了初步認識,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提高了教學有效性。教學開始前,教師利用藍墨云班課簽到功能完成考勤工作。藍墨云班課提供了“一鍵簽到”“手勢簽到”和“手工登記”3種考勤功能,還可通過定位判斷學生是否已經到達教室,教師靈活運用這些功能進行簽到,學生的出勤記錄自動生成,一目了然。在教學導入階段,以課前頭腦風暴中學生的討論內容入手,或以學生藍墨云班課答題區有爭議的答案入手,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習興趣,隨即導入片劑課程的教學內容。2.2.2教學過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靈活利用藍墨云班課的豐富功能展開教學活動。例如講解片劑特點之前,教師在藍墨云班課發起隨機選人活動,隨機選取學生分享自己接觸過、使用過的片劑具備的特點;在講解了片劑處方組成后,請學生進行處方分析,再根據學生的易錯點進行講解;在“片劑制備中出現不合格現象的解決方法”這個難點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通過藍墨云班課的“搶答”功能讓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種競答類型的教學功能互動性極強,可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所獲的經驗值獎勵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2.2.3教學總結與測試。在教學結束后,教師通過藍墨云班課推送片劑基礎知識測試題。測試題目出自教研組建立的藥劑學習題庫,內容以當次課堂上學習的基礎知識和重點內容為主,難度和題量適中,確保能如實反映學生的掌握程度。測試題的內容基本為客觀題,需要學生迅速做出準確判斷。測試活動結束后,藍墨云班課會顯示學生的作答情況和每一題的正確率,通過對測試結果的分析,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教師及時分析講解出錯率較高的題目,最后圍繞測試結果展開對本次教學內容的課堂總結,再次強調教學重難點。
3課后提升與反饋
課后,教師通過藍墨云班課的“作業/小組任務”功能布置課后作業,主要分為兩類作業,一類為復習鞏固課程知識點為主的作業,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包括完成本學習單元復習題、復看片劑制備流程和設備使用的視頻資料等;另一類需要查閱資料和分析討論的開放性作業則需要學生合作完成,教師分配給各組不同的藥品名稱,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擬定某個藥品的片劑處方并上傳藍墨云班課。所有作業均需在藍墨云班課提交并設置了提交時間,只有按時完成才能獲得相應經驗值,有助于解決學生作業晚交、遲交的問題[4]。教師的作業批改也均在藍墨云班課上完成,批改結果會即時反饋給學生。小組作業以組為單位進行批改,整組學生獲得同樣的成績,體現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教師可隨時隨地進行批改并及時反饋,實現了移動辦公,提升了工作效率。學生也可根據作業評價了解對于片劑內容的掌握情況,及時查缺補漏,夯實基礎。此外,教師在藍墨云班課開放“答疑/討論”區,鼓勵學生疑問帖,教師及時回復,其他學生也可參與討論,共同提高。
4教學評價
課程評價既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包括學生對教師授課情況的評價,都可以在藍墨云班課上實現。對學生的評價分為過程性評價和學期總評,評價貫穿教學全程。在整個教學階段,學生在藍墨云班課上的預習情況、課堂表現、課后測試、作業完成、自學教學資源、參與答疑討論等學習行為均轉換為量化的經驗值記錄在系統中,為學期總評提供數據支撐。學生對課程的評價也至關重要,教師通過“投票/問卷”功能針對教學各個環節設計調查問卷,請學生參與評價。針對學生反饋,不斷優化教學環節,改進教學設計方案,為下一輪教學提供改革策略。
5結語
作為新興教學軟件,藍墨云班課通過豐富的功能,搭建出良好的交互式教學平臺,實現了即時的教學反饋[5]。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明顯上升,線上線下教學協同作用明顯,提升了教學效果。而過程性評價的有效記錄和量化分析,減少了教師的主觀傾向性,真實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比傳統考核評價方式更加科學[6]。在助力教學的同時,藍墨云班課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藍墨云班課需要在課堂上使用網絡和手機終端,學校需確保校園網絡通暢,避免學生因手機流量費用問題降低課堂參與度;二是個別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并非用于學習,而是用其他軟件甚至玩游戲,這需要教師在加強監管的同時,引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三是教師要根據軟件升級情況及時掌握最新功能,優化教學設計,推進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這些問題需要專業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思考和探究,提升信息化教學技術,最終構建高效的新型互動式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陳克偉.基于藍墨云班課的形成性評價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交際,2018(19):35-36.
[2]拓萬兵,吳鳳民.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混合式教學設計[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8,34(9):58-62.
[3]張惠力,盧得芳,耿小丕,等.藍墨云班課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體會[J].教育現代化,2018(44):224-225.
[4]趙曜.移動智能終端在高職院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34):160-161.
[5]趙嵬,姚海瑩.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23):12-15.
[6]趙婷.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探討[J].繼續醫學教育,2018,32(5):53-54.
作者:劉曉睿 陳曉晶 熊野娟 陳群力 單位:上海健康醫學院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