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雙創背景下的傳統工藝傳承保護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2017年3月,由文化部、工業部和信息部、財政部制定,國務院同意并了《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為此,切實提高傳統工藝傳承和保護效益,已成為國家文化建設戰略和社會各界的共識。以佛山剪紙為例,闡述雙創背景下,佛山剪紙傳承與保護現狀,梳理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方式,并進一步探討佛山剪紙保護與產品創新的途徑,以期對傳統工藝傳承與保護在雙創背景下的發展運用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雙創;傳統工藝;傳承與保護;佛山剪紙
全球化、“互聯網+”的到來,推動了政府的“放管服”改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應運而生。傳統工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歷史傳承和民族地域特色,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具有工業化生產不可替代的個性。2017年3月,由文化部、工業部和信息部、財政部制定,國務院同意并了《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計劃指出:到2020年,傳統工藝的傳承和再創造能力、行業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從業者收入以及對城鄉就業的促進作用得到明顯提升。為此,創新傳統工藝傳承與保護措施,完善其傳承與保護機制,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內在動力,釋放創造活力,切實提高傳統工藝傳承和保護效益,已成為國家文化建設戰略和社會各界的共識。本文將以佛山剪紙為例,闡述雙創背景下,佛山剪紙傳承與保護現狀,梳理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方式,并進一步探討佛山剪紙保護與產品創新的途徑,以期對傳統工藝傳承與保護在雙創背景下的發展運用提供新的思路。
1雙創背景下,傳統工藝傳承與保護研究的現實意義
雙創背景下,傳統工藝傳承與保護研究是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反映了中華民族文化自覺意識,也是文化責任的重要體現。根據佛山剪紙傳統工藝的主要特點,結合現代化信息技術,為傳統工藝的傳承與保護提供良好的環境,培養佛山剪紙企業需要的人才,搭建佛山剪紙云數據平臺,建立工作室,激發眾創活力,推動產品創新,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傳統工藝的傳承與保護,需要培養后備人才。目前佛山剪紙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傳統的傳承模式以無法滿足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無法承擔起傳承和保護的歷史文化使命。借助佛山剪紙云平臺,不僅能夠突破時空限制接收到大師的遠程指點,也能寓教于樂在小游戲中感受佛山剪紙的魅力;創新創業模塊充分激發各行各業對佛山剪紙感興趣并愿意與其共同發展的有志之士的聰明才智,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對佛山剪紙的關注,為傳承和保護佛山剪紙獻計獻策;充分宣傳教育,足不出戶零距離感受佛山剪紙的魅力,學習佛山剪紙的技藝。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潮流,推進傳統工藝產業建設和發展。發展傳統工藝產業需要依托現代化信息技術,創新產品種類,以及優化產品結構。以客戶需求為主導,大數據分析為主要方法,有層次地做好產品創新研發,提高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精準對接各類市場人群,是目前佛山剪紙產業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只有掌握好數據分析方法,并組織研發團隊有針對性地開發產品,做好市場調研,并逐步推廣產品,才能擴大佛山剪紙的市場占有率,才能切實做好傳承和保護工作。
2佛山剪紙傳承與保護現狀
佛山剪紙發源于宋代,興盛于明清,風格鮮明,在剪紙藝術中自成一脈,具有鮮明的嶺南文化特色,是佛山最早一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工藝之一。佛山剪紙從明清時代到新中國成立,經歷了由盛轉衰的過程。上世紀50年代初,佛山剪紙納入民間藝術社集體生產,傳承方式由家族內部密傳變為師徒相授。傳統的佛山剪紙主要用于民俗宗教用品,如:春節門箋、祭祀用品、祈福用品等;隨著現代化、工業化進程,民間傳統風俗逐漸淡化。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佛山剪紙作品改變了原先單調古老的功能,題材上出現了重大突破,從窗花一躍成為了大型壁畫。然而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佛山剪紙,雖然其社會知名度很高,但佛山剪紙經營機構的經濟狀況并不樂觀。以佛山剪紙代表性企業———佛山民間藝術社為例,近6年來其剪紙毛利從2011的111萬元下降至2017年的43.8萬元,呈逐年下降的趨勢。由此可見,佛山剪紙的銷售狀況與佛山剪紙自身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是極不相稱的。這種銷售低迷的狀況也普遍存在于佛山市的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2.1傳承人斷層,傳承缺乏延續性
謝中元在《“生產性保護”視野下佛山剪紙的現代傳承研究》中提到,“佛山剪紙自1956年納入藝術社生產之后已建立起三代傳承人譜系。由第一代傳承人梁朗生開枝散葉,構建了由楊永雄、陳希尹、張拔、潘保琦、譚伯潮、石清漢、林載華、何燕、陳永才、吳子洲、梁志炎、鄧本圻等組成的第二代傳承隊伍,以鄧春紅、茹新梅等為代表的第三代傳承人。”就目前情況看來,第二代傳承人年齡集中在70歲左右,大多數到了退休的年紀,第三代傳承人數量少,且專業技術上尚待提高,傳承上出現斷層。高效率的現代化生活與“工匠精神”的精工細活之間的矛盾尚未得到解決。信息化時代,年輕人通常向往在寫字樓里,進行“高大上”智能化辦公,方便、快捷、高效的工作方式成為社會主流,而佛山剪紙講究精工細作,要想技術精進必須掌握到剪紙的核心技藝,這對學徒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就算是一位普通的學徒要成長為獨立創作的設計師,都需要磨煉幾年甚至十幾年。這與年輕人的求職心理產生了鮮明矛盾,年輕的學徒不愿意接觸這個行業,傳承缺乏延續性。
2.2原材料缺乏,傳統技藝面臨失傳
佛山剪紙中最具特色的種類是銅鑿剪紙,其技藝要求剪紙藝人在銅箔上,以鑿和敲的方式完成技藝制作,套上各種顏色的紙和印上各種圖案,色彩明艷,氣勢磅礴,獨具佛山特色。然而上世紀80年代初,佛山的銅箔工廠由于各種原因關閉導致原材料嚴重缺失,致使銅鑿剪紙一度停止制作。雖然在民間藝人的努力下,依靠僅有的資源,制作完成了《蝶戀花》和《佛山新八景》,獲得業界高度評價,使瀕臨失傳的銅鑿剪紙技藝復活,展示在世人的面前,但是這依然解決不了原材料問題帶來的危機。不僅如此,此項技術還需要較強的控制能力,其核心技法是需要藝人均勻控制力道,做到重能穿透,輕能無痕,容易上手,但要精益求精卻需要長年累月的練習。因此,若不能找到替代材料和合適的傳承人,銅鑿剪紙技藝恐面臨失傳。
2.3產品結構不合理,企業活力不足
佛山剪紙企業往往對市場需求把握不準,不能做到精準設計制作和銷售產品。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了二八定律,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盡管是多數確實次要的”。開發和銷售產品亦如此,應該抓住主要的20%,以20%的產品投入贏得80%的企業利潤,這就要求企業牢牢掌握低端市場,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而“佛山剪紙市場一直以來對本土以及低端市場缺乏有效培育,民眾對手工藝產品認同度不高。”產品結構的不合理,導致了企業的銷售量偏低,以2010年為例,佛山低端剪紙產品的銷售不足100萬。另一方面,佛山剪紙企業未將實用性融入產品,大多數產品用來欣賞,離大眾的家庭生活較遠,消耗量較小,銷售量受到局限,企業活力明顯不足。
3佛山剪紙的保護和創新途徑
搭建佛山剪紙云數據平臺,設立工作室,激發眾創活力,推動產品創新。這兩者相互關聯,互相推進。前者是基礎,后者是核心。兩者缺一不可。前者起到宣傳教育,培育市場的目的,后者起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現產需結合的作用。
3.1搭建佛山剪紙云數據平臺
搭建佛山剪紙云數據平臺,利用計算機技術和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傳承、保護、宣傳佛山剪紙。實現宣傳教育、收藏記錄等功能。該平臺包括:佛山剪紙概況介紹、佛山剪紙優秀作品鑒賞、大師風采、技法課堂等。首先,利用現代化教學軟件,實現與大師的遠程實時教育,開通網絡公開課,讓更多的人了解佛山剪紙;其次,建立佛山剪紙數據庫,收集從明清時期到現在的有代表性的剪紙作品,并對作品做出詳細的文字說明,做到零基礎鑒賞;第三,開辟獻計獻策模塊,廣開言路,利用頭腦風暴,收集對佛山剪紙傳承與保護,特別是解決原材料缺失的問題的有益建議和意見;第四,增加平臺互動性,開發娛樂功能,利用小游戲增加平臺對年輕人的吸引力;第五,開辟創新創業模塊,為創業人群提供與大師溝通的便利通道,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最后,完善后臺功能,對人們感興趣的和流失量較大的模塊進行點擊量數據收集,利用大數據進行平臺完善。
3.2建立工作室,激發眾創活力
配合佛山剪紙云平臺,建立線下工作室,實現線上與線下結合,創新與創業結合,為廣大創業人群提供良好的創作空間、凈化的網絡空間,實現資源共享。利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趨勢,吸引企業,民間資本、設計師團隊,以及創新型人才,形成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定期在工作室舉行行業內的沙龍,相互交流最新的行業動態和潮流趨勢,為佛山剪紙提供設計素材;利用社區宣傳,定期安排到工作室學習,同時以工作室名義到各個社區宣傳,提高佛山剪紙的影響力。
3.3在雙創模式下,推動產品創新
生產性保護理論認為,只有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化為文化產品,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可行性方法。信息時代,客戶需求呈現個性化趨勢,如何設計制造出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是企業獲取利潤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利用佛山剪紙云平臺后臺數據和有效建議,尋找出客戶需求熱點,順應創新趨勢,組織專門的設計團隊,有針對性地出設計方案,重視低端市場需求,開發有實用價值的產品,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同時,應重視佛山剪紙品牌調性,推出系列產品,擴大中端市場產品占有率。對于瀕臨失傳的佛山剪紙產品,應利用“雙創”新模式力量,利用新媒體力量,廣泛收集建議,舉辦有獎勵性質的信息收集,尋找最適合其傳承與保護的方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文化部等部門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通知》.[EB/OL]
2謝中元.“生產性保護”視野下佛山剪紙的現代傳承研究[J]原生態民族文學學刊,2012(4).
3孫舜堯,廖芳.大數據背景下非遺湘繡的保護和產品創新[J].藝林擷英.
4馮驥才.靈魂不能下跪—馮驥才文化遺產思想學術論集[M].銀川:寧夏出版社,2007.
5嚴明霞.剪出春秋—廣東兼職[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龔潔 單位:佛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