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養結合現狀范文

醫養結合現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養結合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養結合現狀

第1篇:醫養結合現狀范文

我5歲的兒子常拉肚子,上午好一點,下午拉得多些。我覺得作為中藥的黃連素副作用小,所以讓他服了幾次,卻沒有效果。鄰居告訴我,不要隨便給孩子吃黃連素。請問,鄰居說的有道理嗎?

讀者 劉菲菲

劉菲菲讀者:

不少人誤以為黃連素是中藥,實際上黃連素的學名叫做鹽酸小檗堿,是從黃連、黃柏等植物中提煉出來的一種生物堿,屬于化學藥,即人們常說的西藥,在臨床中作為非處方藥用于治療腹瀉。

黃連素對多種細菌,如痢疾桿菌、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還可收斂、減少腸液分泌,常用來治療細菌性胃腸炎、痢疾等造成的腹瀉。目前尚未發現黃連素有抗病毒作用,而兒童的腹瀉多由輪狀病毒引起,因此你兒子服用黃連素治療是無效的。

腹瀉的誘因很多,如過敏性蕁麻疹胃腸型,如果不采取解除過敏的綜合治療法,僅用黃連素是控制不了的,若長期使用,易發生不良反應,如藥疹、過敏反應、血細胞減少等,還會導致B族維生素吸收障礙,從而引起周圍神經炎。此外,遺傳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的兒童應禁用黃連素,因為黃連素可引起溶血性貧血以致黃疸。

一旦兒童發生腹瀉,建議及時前往醫院就診,醫生會對癥下藥,切忌給孩子私自服用黃連素。

醫生 米國安

寶寶為何會發生甲狀腺舌管囊腫與瘺管?

寶寶出生后,我發現他脖子上有一個針眼大小的小紅點,醫生擠了一下,發現有白色的膿一樣的分泌物流出來,初步診斷為甲狀腺舌管囊腫與瘺管。請問,初生兒為何會得此?。?/p>

讀者 范知鈴

范知鈴讀者:

胎兒發育至第4周,在原始咽底壁正中線相當于第2、3對鰓弓的平面上,上皮細胞增生,形成一條伸向尾側的盲管,即甲狀腺原基,稱為甲狀舌管。甲狀舌管沿頸部正中線下降,直至未來氣管的前方,末端向兩側膨大,形成甲狀腺的左右兩個側葉。在正常情況下,到胚胎第6周,甲狀舌管開始萎縮退化。甲狀舌管的上段退化消失后,其起始段的開口仍殘留一淺凹,稱盲孔。如果由于某種原因第10周后甲狀舌管沒有消失或退化不全,殘留管狀結構部分因上皮分泌物積聚,可在頸前正中舌根至甲狀腺之間形成囊腫,即甲狀腺舌管囊腫,若繼發感染并形成瘺,則為甲狀腺舌管瘺。瘺管有3種形態:完全性瘺管,由盲孔直達頸部皮外;內盲管,開口于盲孔;外盲管,開口于頸部皮膚。

甲狀腺舌管囊腫為圓形腫塊,光滑,一般不疼痛或輕微疼痛,可隨吞咽或伸舌頭而上下活動。腫塊一般直徑2~3厘米,多數是單發結節,少見多發結節。囊腫內壓不高時,質地較為柔軟,如果液體較多,質地就會比較堅韌。由于囊內分泌物潴留或并發感染,囊腫可能破潰形成瘺管,瘺管可向上延伸,緊貼舌骨前后或穿過舌骨直達盲孔,由瘺口排出渾濁黏液,經過一段時間后,瘺管可能暫時愈合而結痂,不久又因分泌物潴留而破潰,如此時發時愈。

一般情況下,局部無感染的患兒一歲后手術為宜;局部有感染時先行抗炎治療,必要時引流膿液,待感染控制2~3個月后再實施根治手術。

醫生 石問

亞硝酸鹽呈陽性是不是菌尿癥?

我產檢驗尿顯示亞硝酸鹽(NIT)呈陽性。我平時沒有什么不舒服,上網查了一下,這好像是尿道細菌的指標。請問要不要緊,需不需要馬上治療?

讀者 鐘莉珺

鐘莉珺讀者:

尿常規中NIT呈陽性一般代表尿道受大腸桿菌感染。

通常情況下,尿液是無菌的。但尿道口周圍及尿道下段存在細菌,尿液可沾上一部分細菌;若送檢時間太長,也可能出現NIT陽性。

所以,它并不是診斷尿道細菌感染的準確指標,還需結合臨床癥狀及其他檢查項目,如尿白細胞、細菌培養等綜合判斷。

臨床中,4%~10%的孕婦會發生尿有細菌卻沒有癥狀的情況,這是妊娠期菌尿癥。妊娠期菌尿癥雖無明顯癥狀,卻可引起流產,增加胎兒死亡的危險。

你如不放心,可在下次產檢時再次做尿常規檢測,注意取中段尿,若同時檢出大量白細胞,或尿細菌培養檢查菌落計數超過每毫升12萬個,方能診斷為菌尿癥。

要預防菌尿,孕婦應勤洗澡,常換內衣,養成每天至少喝8杯水的習慣,不要憋尿,小便時盡量把膀胱排空;大便后從前向后擦,早晚用清水洗外陰,選用質地柔軟、透氣的純棉面料內褲;不要使用可能刺激尿道和陰道的女性清潔用品或強堿性肥皂。

醫生 馬途

曼月樂環能緩解子宮腺肌病嗎?

我患子宮腺肌病一年了。每次來月經,不僅經期長、量多,而且痛經非常嚴重,不得不吃止痛藥。月經干凈幾天后又會出現類似痛經癥狀,持續三四天,很痛苦。有病友推薦我使用曼月樂環,請問是否有效?

讀者 趙麗姝

趙麗姝讀者:

簡單地說,子宮腺肌病就是子宮內膜長進了子宮肌壁層,主要以痛經為癥狀。隨著病情發展,疼痛可從經前1周左右開始,延長至經后1~2周?;颊呙縼硪淮卧陆洸∏槎紩又匦栽皆缰委熢胶?。

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懷孕。如果已生育或是目前沒有生育計劃,可以在子宮內放置曼月樂環。曼月樂環又叫曼月樂節育器,最早的研發目的是避孕。近年來,臨床醫師不斷嘗試將它用于疾病治療,例如子宮腺肌病,可使子宮縮小,減輕痛經,減少月經量,改善貧血癥狀。但并不是所有子宮腺肌病患者都適合使用,某些患者須用GnRH—a類的藥物或手術治療。具體用什么方法,應在就診后根據具體情況及主治醫師的意見綜合考慮。

醫生 張彩華

糖尿病一定遺傳嗎?

我爸爸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已過世。我今年45歲,身體開始發胖,盡管血糖正常,但我還是憂心忡忡,因為我聽說糖尿病遺傳。請問,糖尿病遺傳的概率有多大?有什么預防措施嗎?

讀者 陳衛

第2篇:醫養結合現狀范文

【關鍵詞】醫養結合 老年人 養老模式

隨著老齡人口的快速增長, 作為現有人口9413萬、全國排名第三的河南省,面臨著十分嚴峻養老問題。據調查統計,目前我省已有1300多萬老年人,相當于每8個人中有1位老年人,8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以3.65%的速度遞增,失能老人達到88.66萬人,而我省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為18.6張,遠遠低于發展中國家20~30張的水平;我省養老模式仍以居家養老為主,輔以機構養老;絕大部分養老機構和家庭,僅局限于老年人簡單生活照料等“養”的問題,沒能解決看病治療等“醫”的問題。因此,為實現健康老齡化所要求的“老有所養”與“老有所醫” 的養老目標,必須把養老服務業與健康醫療有機結合,搭建一個養老、保健及醫療等全方位“醫養結合”的平臺。

1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內涵

“醫養結合”作為一種集“醫、養、護”三位為一體的養老模式,為老年人各種疾病進行臨床診斷,提供及時、便利的醫療服務,并將生活照料、身體康復和臨終關懷相結合。

“醫養結合”模式并非單純指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的整合,而是醫療資源對養老的介入與融合。醫護人員提前介入養老機構,對老年人健康指導、疾病的防治,高效利用醫療資源,實現由低端“托老托養”模式向中高端“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升級。

2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存在的必然性

老年人健康直接關系到老年人晚年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我省 GDP在全國排名十六名,人口排名第三,針對經濟欠發達、人口多及子女外出打工的這種現狀,慢性病、常見病老人和空巢老人逐日增多;人口老齡化與家庭小型化的出現,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受到影響;養老服務發展緩慢、滯后,影響老年人的生存或生活質量。因此迫切需要政府解決他們的生活、健康、醫療服務等問題,在此情況下提出有效整合醫療資源與養老服務的戰略框架,促進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的協調與整合,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2],積極推進“醫養結合”,有效地實現健康老齡化中提到的“老有所養”與“老有所醫”的養老目標,助推我省多元化的養老方式共同發展。

3 探究適合我省“醫養結合”養老的四種模式

國家衛計委家庭發展司家庭發展指導處蔡菲處長,介紹我國“醫養結合”的目標:是面向社區在全國建成一個覆蓋城鄉、規模適宜的醫療服務網絡,大幅度提升為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的能力與水平。結合我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探究“醫”與“養”如何結合?因地制宜建立科學、合理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模式,以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健康養老目標[1],同時在此基礎上助推我省多元化的養老方式健康發展。

(1)開放社會養老服務市場,實行城鄉一體化。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政府從稅費減免、優先用地、床位補貼及吸引外資等多方面制定政策,積極推動國有、民營或合資醫院向養老服務延伸;引導企業投資養老市場,并與醫療機構對接。計劃在全市每個縣、區建設1-2家集“醫養結合”的規范、先進的服務機構,或借鑒國外先進的養老模式,建立“中國式養老示范社區”,力爭在2020年每千名老人擁有的養老床位數達到25張。同時要合理利用現有資源,逐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面對我省家庭、社區及養老機構功能薄弱的局面,充分利用縣級部分二級醫院、社區服務中心和鄉鎮醫院資源,因這些部門存在病員匱乏、醫療資源閑置和人力資源流失等情況,借助基層醫療衛生改革的契機,轉變成康復醫院或護理醫院,為周圍社區提供綜合的、連續的養老醫療服務,逐步推動醫療護理與養老服務的無縫對接。

(2)增設醫療服務資質,完善現有的養老機構。我國目前絕大多數的養老機構沒有醫療資質,2014年國家衛計委曾印發關于養老機構醫務室、護理站的基本標準,對設置在養老機構內的醫務室和護理站,從工作人員、房屋建筑、儀器設備、制度等方面作出相應規定[3]。只要有一名醫生、一名護士就能申請設置醫務室,大大降低門檻,對老年人的健康促進、疾病預防、早期干預和疾病康復等起到至關重要作用。同時有條件設施的養老機構,政府還鼓勵它開設老年病醫院、專科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醫院等專業醫療機構。

(3)鼓勵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深度合作。目前這種模式比較普遍、適用,值得推廣。養老院就建在社區服務中心附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以定期上門巡診,遇到緊急情況社區服務中心也能及時處理,及時轉診。如我省安陽市文峰區中華路辦事處敬老院,已與安陽市區燈塔醫院、二院、人民醫院結成了幫扶對象定期開展會診、義診,堅持了醫養結合的辦院理念,為自理、半自理、全護的人們提供全方位的養老、醫療、康復、娛樂、學習、活動等服務。這種模式也是國家特別鼓勵和推薦的。

(4)利用信息技術,把醫養結合融進社區和家庭。借助互聯網、藍牙技術、云計算及物聯網等技術,開發居家養老智能產品,建立居家、社區、機構一體化養老服務網絡,主要依靠社區衛生服務網絡,通過推行家庭醫生模式,為社區老人提供上門服務,這種模式對以居家養老的人群是一個較好地模式選擇,既節省人力、財力,又快捷便利,進一步促進養老服務業向信息化、多元化發展。

4 結語

“醫養結合”作為一種有病治病、無病療養,醫療和養老相結合的新型養老模式,其優勢在于整合醫療和養老兩方面的資源,提供持續性的老年人照顧服務。我省部分區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網絡資源、醫療機構的優質資源、政府部門或企業的資金投入等,逐步實現醫療、護理、養老、康復等一體化養老服務,結合我省實際情況提出五種“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真正做到老年人疾病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既提高了老年人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又減少了國家對慢性病、重大疾病的資金投入,為逐步實現我省健康老齡化所要求的“老有所養”與“老有所醫” 的養老目標,在此基礎上逐步推進我省多元化的養老方式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2013.9.6.

第3篇:醫養結合現狀范文

關鍵詞:老齡化;醫養結合;成本醫養

結合機構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階段,根據統計顯示,2012年底我國60周歲以上的老人已達1.94億,到2015年底,65歲及以上的老人將占全國人口總量的10.5%。未備而老、未富先老、孤獨終老是現階段我國老齡化表現的三個特點。隨著失能老人的數量不斷增加,老齡化進程的日益加快,構建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已成為我國一些地區的養老產業的發展重點。

一、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服務的基本介紹

2013年9月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了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搬t養結合”養老服務對象是指全體老年人,而并非是指“需要長期專業醫療服務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醫養結合”服務內容也并非指在老人已經失去自理能力下提供服務而是在于提前介入,增強老人對慢性病的預防,這遠比治療疾病更有意義,也能夠合理的利用醫療資源。醫養結合養老是指把醫療照顧和養老服務職能相結合,滿足不同層次的養老需求,為不同的老人提供固定的養老模式。當下推出的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主要包含:在醫療機構中增設養老機構;將醫療結構轉型為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機構;在養老機構自辦醫療機構;醫療與養老機構的整合。具體來說,醫養結合的養老就是有病治病,未病療養的養老模式。

二、醫養結合機構的醫養成本分析

本文以雅安市醫養結合機構為參考,通過對2013年入住的305位入住老人來分析醫養結合機構醫療養老的服務成本。

1.對社保分類和報銷比例的分析

作為醫保的定點單位,因為老人醫療保險的類別不同,所以也有不同的支付醫療費用方式。城鎮職工醫保報銷是最為主要的方式。入院老人擁有此種醫療保險的占78%,12%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其他的6.6%是由不同地區的異地醫保組成,其中包括異地農合、退休干部、以及其他外地醫保等。余下的3.4%則自費。由此可以看出,本機構入住的老人以事業單位退休員工為主。就不同的醫療保險的報賬比例而言,排在第一位的是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報賬比例高達91.24%,擁有此類醫療保險的老人每月只需自費304.9元。第二位的則是新農合持有老人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報銷比例分別為79.58%和77.57%,其他的比例則為非擁有醫療保險的患者,具體的報銷比例未知,在此不做贅述。

2.退休職工老人的收入及醫養成本構成分析

由于老人在入住期間完全由護理人員照顧,因此本文的醫養調查成本只包括直接成本,即老人每月的生活費(包括餐飲費和其他生活開銷費用)、聘請護工費、和住院期間的醫療費用(不能報銷的自費部分)。康復科實施護工代管制度,護工由機構進行統一的管理,由于老人在入院檢查時情況各有不同,所以護理標準也不一樣,每月費用從300元到1500元不等。老人的平均護理費用為每月803元,生活費為580元(包含伙食費每月480元和其他開銷每月100元)。通過對其療養期間的醫療費用進行分析可以得出老人每月需承擔的醫養成本為1688元,而目前雅安市退休老人的養老金為1443元。綜合看來,退休老人僅靠退休金并不足以支付養老醫養費用。其中護理費用高達48%,在所有支付費用中所占比例最高。

3.醫療費用分析

醫療費用是指老人在住院期間在檢查、治療、藥物、醫療護理及其他項目上花費的總和。從比例來看,治療費用是醫療成本的主要構成部分,比重高達50%以上,其次為藥品費用和檢查費用,所占比例相對較低。

4.護理費用分析

護理費用是醫養結合護理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我國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較少,又缺乏專業的護理人才,所以養老護理費用需要老人自己承擔較大的比重。通過分析我們了解到平均護理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提高。60歲以下的老人每月費用為478元,90以上的老人護理費用則高達每月1333元。由于進入80歲以后失能程度進一步惡化導致護理費用越來越高。

三、提高養老服務質量,降低養老成本的措施

在積極研究“醫養合作”的新形式下,大力推廣醫養結合模式的養老機構對提高養老服務質量,降低老人的生活經濟負擔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當前養老服務內容單一,服務水平低,且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以政府財政為主要支持力量,發展動力不足的現狀,需要采取實際的措施來降低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成本構成,以此來提升對失能老人的服務水平。

1.構建完善的融資制度

根據實踐調查發現,經濟能力是影響老年人入住的最主要因素。因為失能老人無法獨自承擔醫養機構所收取的費用,而醫養結合養老機構護理人員的工資要求高,工作強度大的特點,導致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入住率低,一直處于虧損的狀態。為此只有建立完善的融資制度,加強政府部門和社會團體對養老機構的支持,鼓勵投資機構投資養老產業,也可以有效緩解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壓力。

2.建立護理保險,緩解護理費用壓力

醫養結合養老結構的護理費用雖然與護理對象的特殊性有直接關系,但是由老人承擔過高的護理費用,無疑會增加老人的經濟負擔,直接關聯到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的積極,造成養老機構的入住率偏低。我國一直存在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缺失,也可以借鑒外國經驗,發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將護理費包含在醫療的報銷項目中,對于符合條件的老人進行相應比例的補貼。

3.讓醫療制度同步,實現異地報銷

通過努力,我國已經在全國試點醫療制度的并軌,比如成都市,自實行了城鄉一體化的治療制度后就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但從全國范圍看來,還有很多地方不僅存在巨大的城鄉差異,在不同保障類型上也有較大區別。

三、結語

雖然現在“醫養結合”還在發展的初期階段,面臨著很多問題和考驗,但解決失能老人養老問題的根本途徑是醫療養老相結合的一體化服務。規范發展和重點扶持醫養結合型機構來解決失養老人的養老困難,探索多元化的養老服務,只有從根本上解決異地報銷、護理保險等問題才能有效降低醫養結合機構醫療養老服務的成本,滿足不同層次的養老需求,從而做到真正的老有所養。

參考文獻

第4篇:醫養結合現狀范文

(一)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

調查顯示,截至2019年6月,福建省的老年人口同比增加了73.9萬人,達到644.9萬人,已占全省人口總數的16.6%。按照此發展趨勢預測,到2035年福建老年人的占比將超過30%??梢?,福建省的老齡人口基數較大,增長速度快,人口老齡化形勢越來越嚴峻,對養老服務的需求在顯著增加。此外,由于老年人易患病,治療有一定的難度,治療周期一般也較長,因此對醫護服務的需求也在急劇增加。

(二)家庭照顧功能持續弱化

家庭養老是福建省最為傳統且主要的養老方式,然而受計劃生育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家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家庭規模持續小型化,照料功能在不斷減弱。因此探索新的養老模式,以承接家庭溢出的養老功能,為老年人口提供持續的生活照料勢在必行。

(三)傳統養老機構無法提供專業的醫療護理

提供生活照料一直都是傳統養老機構的主要功能。但是目前失能和半失能的高齡老人逐漸增多,他們除了需要普通的生活照料之外,也需要專業的醫療護理服務。然而,目前福建省的大多數養老機構沒有醫療條件,無法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專業的醫療照護服務,迫切需要醫療資源的有力支持。

總之,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在持續弱化,大多數養老機構也不能提供專業的醫療護理,探索新的養老服務模式已經迫在眉睫。因此走醫養結合之路,促進“醫”與“養”的深度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的必然選擇。

二、福建省醫養結合現狀

(一)多種模式并存發展

近年來,福建省采取多種措施,著力推進醫療與養老的融合,使多種醫養結合模式并存發展,目前最主要的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內設式”醫養結合模式,即在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部門,為養老人員提供一些基本醫療服務,采取該模式的主要有福州市社會福利院、福州金秋老人護理院等;第二種是“合作式”醫養結合模式,即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實現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的無縫對接,福州市文澳老年公寓就是此模式的典型代表;第三種是“轉型式”醫養結合模式,即鼓勵經濟效益不佳的基層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轉型發展為醫養結合機構,從而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和防治需求,如福州市第六醫院轉型發展為老年醫院。

(二)醫養結合政策體系開始構建

近年來,國家和各級政府都紛紛出臺各項政策,并召開具體會議來支持醫養結合的發展。福建省政府也根據地區實際情況出臺了相關政策:2017年,福建省出臺了《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構建醫養結合模式的規劃要求;2018年福建省衛健委確定33個單位為第二批省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2019年12月,福建省衛健委了相關指導意見,明確了從人才、資金等方面來提供保障,推動醫養結合的發展。

(三)醫療結合落實效果欠佳

在各項政策的推動下,福建省的養老機構紛紛進行醫養結合型轉型和構建,目前福建省的醫養結合型機構占比已經高達92.2%。但實際運作中,這些醫養結合機構中只有4.4%的機構在內部獨立設置了具有看診功能的醫療部門;有一部分醫養結合機構只是內設了簡易藥房,并沒有看診功能;還有三分之二的養老機構只是和醫療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實現了表面上的“醫養結合”,實際上并沒有醫療作用。總之,福建省的醫養結合落實效果與設想中的有較大差異,遠遠不能滿足老人的醫養需求。

三、福建省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面臨的困境分析

(一)專業人才匱乏

據統計現今福建省入住養老機構的人數有五萬多人,按照較為理想的配置比例計算,護理人員應達到一萬人左右。然而目前福建省的養老護理人員只有九千多人左右,護理人員配置不足且大部分護理人員為外來進城務工人員,并不具備專業的護理知識。專業性的護理人員短缺,嚴重影響著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

(二)扶持政策難以落實

扶持政策難以落實已經成為制約福建省醫養結合的重要因素。福建省的養老與醫療體系采用分而治之的方式,各職能部門各自為政,陸續出臺了各種推進醫養結合的相關扶持政策,這些政策涉及規劃、醫養機構設立、土地使用、財政補貼等多個方面。但是,各部門所推行的政策往往存在重復交叉之處,管理標準、可享受的優惠政策經常不一致,難以實現政策協同,大大阻礙了政策的有效落實。

(三)基層推廣難

據調查,福建省的老年群體更愿意“非離家式養老”,特別是在閩南地區,大部門老人都不愿去機構養老?,F今福建省的醫養結合模式主要還是機構式,一般在城市進行推廣,在農村等基層地區推廣較為困難?;鶎油茝V的主要形式是家庭簽約醫生,廣大居民尚未完全接受這一理念,基層地區的醫養結合只能依靠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等實現低水平的服務。

(四)醫養結合支付體系缺失

醫養結合要能夠持續運行下去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要有能提供資金支持的醫養結合支付體系。醫療保險可為醫養結合服務提供方和受益方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4]。但是根據對福建省民政廳、醫保局、省醫保中心等相關機構的調研顯示:目前福建省的醫療保險主要覆蓋醫療機構的基本醫療服務項目、藥品等,并不覆蓋醫養結合模式中的護理服務費用。目前,福建省的大多數醫養結合機構不屬于醫療機構的范疇,其產生的各種醫療、護理等費用均無法享受醫保報銷。由于醫養結合支付體系的缺失,大部分醫養結合機構無法通過醫保結算來為入住的老年人降低醫護成本,直接抑制了對醫養結合服務的有效需求。

(五)服務主體參與積極性不高

醫養結合工作的順利開展,僅憑政府的力量是很難完成的,更需要的是各方服務主體的積極參與。然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福建省的養老服務市場中各方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普通民辦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的成本相對較高,加之缺乏相關政策的有力支持,其參與動力不足。而條件好的醫療機構由于自身醫療資源往往供不應求,因此只會把有限的醫療資源投放于常規醫療,在其內部設立養老機構的意愿和動力都不足。

四、福建省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醫養結合復合型人才培養不足,發展受限福建省醫養結合復合型人才缺失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從人才培養角度來說,開設養老護理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較少,目前僅福建醫科大學等少數院校有開設此專業,能培養的專業人才較少,且大部分畢業生的首要就職選擇是醫院,很少學生愿意去養老機構發展;第二,從從業人員本身來說,現有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的人員大多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年紀普遍偏大、學歷和學習能力都不佳;第三,從養老護理職業本身來說,該職業工作環境壓抑、工作強度大、薪酬不高、社會認同感低。

(二)管理主體的協調機制尚未形成,導致政策難以落實

扶持政策難以落實的主要障礙是管理主體的協調機制尚未形成。從福建省現行行政管理體制來看,醫養結合主要涉及醫療衛生服務和養老服務兩大領域的多個行政部門,如民政、衛健、社保等部門。各主管部門平行運行,分別在分管的領域獨立地制定政策、管理資源和發揮職能,一般只對各自的上一級部門負責,缺少部門間的橫向溝通和整合,尚未形成有效的協調機制,難以實現政策的協同,導致各項扶持政策落實困難。

(三)傳統養老觀念根深蒂固,導致基層推廣困難

受傳統養老觀念的影響,福建省特別是農村地區的老人對養老機構非常排斥,對“非家庭養老模式”存在諸多誤解,覺得養老機構是兒女不孝和孤苦無依的代名詞,因此即使疾病纏身、生活無法自理也不愿意入住專業的養老機構。傳統養老觀念根深蒂固,導致醫療結合在基層推廣很難。

(四)醫保政策相關規定不完善

根據醫保政策的規定,醫養結合型機構只有納入醫療機構的范疇,才有資格享受醫保報銷政策。目前福建省的部分醫養結合機構還不具備醫療資格,不屬于醫療機構的范疇。有一些醫養結合機構雖然具備醫療資格,但是由于醫保規定未能納入“醫保定點”,其提供的各種醫療服務無法納入醫保結算范圍。少數醫養結合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雖納入醫保結算覆蓋范圍,但是其提供的醫療養護服務大都不在醫保支付范圍內。

(五)優質醫療、養老資源匱乏,醫養機構參與醫養結合動力不足

目前,福建省擁有的養老機構中真正具備醫療服務能力的只占兩成,醫養機構參與醫養結合的動力不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優質的醫療、養老資源不足。養老服務屬于微利項目,對于大部分普通養老機構而言,優勢養老和醫療資源均匱乏,在缺乏政策和資金支持的情況下是難以承擔內設醫療機構所需的高運營成本的。而有條件內設養老機構的三級綜合性醫院卻因醫養結合項目經濟效益低下,因此內設養老機構的動力不足,傾向于把有限的優勢醫療資源投放于有經濟效益的常規診療項目?;鶎俞t療機構醫療因為優勢醫療資源相對匱乏,診療護理水平較低,資金和能力都有限,難以內設養老機構或者為合作的養老機構提供高質量的醫護服務。

五、推進福建省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的對策

(一)建立專業人才培養機制

1.加快培養專業性照護人才。鼓勵福建省的高校、職業院校設立養老護理相關專業,設立對此專業學生的入學補貼。同時,引導學校和醫養結合養老機構之間簽訂產學合作協議,定向培養,打開人才培養與輸送的通道。

2.設立在職人員入職補貼制度。可對在職人員給予崗位津貼,通過提高養老護理崗位的薪酬水平來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護理行業。

3.建立在職人員長效培訓機制。為在職人員提供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在崗培訓等服務,通過分級培訓,線上、線下多種培訓手段結合,進一步提高其從業素質。

(二)建設整體性行政管理體制,促進醫養結合政策的有效落實

建立整體性行政管理體制是實現醫養結合從理念走向實踐的重要保證。醫養結合的管理體制并非是單純的衛生部門與民政部門的“混合”,而是要做好頂層設計,建設一個各管理部門能夠長效配合的協作體系。從福建省層面來講,首先要建立一個牽頭部門作為部門間的決策中樞,負責統籌規劃醫養結合工作,制定統一的標準規范;其次,要明確界定各管理部門的職責范圍,防止在管理上產生重疊和缺位;第三,建立部門間橫向協調機制,特別是要建立民政部門和衛生部門間的橫向溝通機制,做好信息共享和互通,以促進醫養結合政策的有效落實。

(三)發展多元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促進養老觀念轉型

發展多元化的養老模式可以讓民眾對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更新公眾的養老觀念。目前福建省的醫養結合模式還是以機構式為主,但是大部分老年人傾向選擇非離家式養老,因此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如何送至社區乃至居民家庭中仍是工作重心。對此,福建省應采取分類扶持的辦法,重點發展家庭和社區模式。首先,繼續推進醫養結合家庭模式,進一步推廣“家庭醫生”簽約制度,推進家庭病床制度的落實,使老人在家養老的同時可以享受專業的醫療服務。其次,大力推進醫養結合社區模式,可以社區為單位建設養老院,然后由基層醫療機構承接社區養老院的常規診療服務。總之,通過發展多元化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以促進民眾養老觀念的轉型,促進其在基層的推廣。

(四)完善醫保支付政策,試點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醫養結合機構無法享受到相應醫保報銷優惠政策的問題,是制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急需國家有關部門創新體制完善醫保支付政策。首先,主管部門應加快設立明確的準入標準,可適度放寬,以推動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納入醫療機構范疇,使其享受到醫保的報銷政策,但同時也要防止醫保資金的流失。其次,由于醫養結合主要涉及的醫療行為是長期護理,因此應積極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山梃b青島等地的經驗,由人社等部門共同研究出契合福建省實際情況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促進其與醫療保險互相對接,以降低老人的經濟負擔。

第5篇:醫養結合現狀范文

關鍵詞:醫養結合;護理模式;老年患者;自護;生存質量

隨著我國社會的極大發展,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加劇,引發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包括老年患者的疾病治療和護理。由于我國的護理概念起步較晚,特別是對于老年患者的管理護理工作不到位,者因護理不到位而造成老年患發生各種意外傷害的事情時有發生,同時,護理不到位也嚴重影響著老年患者的預后和生存質量[1-2]。醫養結合護理模式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提出的一種對于老年患者非常有意義的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為探尋醫養結合護理模式對于老年患者的自呼和生存質量的影響,本文選取了選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療并且需要長期住院的老年患者174例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療并且需要長期住院的老年患者174例,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7例。其中觀察組中男55例,女32例,年齡60~87歲,平均年齡(75.8±3.9)歲;對照組中男51例,女36例,年齡61~89歲,平均年齡(76.3±3.6)歲。入選標準:均無重大心肺肝腎等系統性、器質性疾??;無精神類障礙及無法溝通者;知曉本次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臨床常規護理模式,如醫療基本護理、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等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采取醫養結合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具體的護理方式是:①病房區環境:對患者的病房定期進行消毒和清潔,保證良好的通風和光照,清除可能影響患者安全的障礙物,保證患者的行走安全,建立創造舒適、衛生、安全的環境。②飲食護理:由于老年患者大多數身體比較虛弱,并且對于飲食有很多禁忌,因此應該制定合理的飲食食譜,注意營養均衡,對于出現飲食不是等反應的,應立即遵醫囑給予干預治療,防止引起其它反應。③建立適當的醫養護理管理小組:組織建立合適的醫養護理管理小組,明確成員模式和分工,建立合適的巡查機制,定期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和安全管理措施,以加強對患者安全的監管。④加強護理人員的醫養護理意識:加強組織宣傳性,定期開展醫養護理素養教育,增強護理人員的護理素質,是相關護理人員明白醫養護理模式的實施要點以及重要性,提高醫養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責任感,提升醫養護理人員的服務質量和意識,樹立護理人員關愛老年患者的愛心。⑤建立合適的護理制度:制定合理的人員分工計劃和工作時間,合理的對護理人員進行工作分配,防止護理人員因為疲憊而疏于有責任心的護理,對于年齡特別高得患者,應該給于更加密切的關注,防止可能性的意外情況發生。⑥建立完善的安全防御C制:對于老年患者的健康狀況應該誒與定期評估,找出可能威脅老年患者安全性的因素,發現在對老年患者護理之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解決改善,預防為主。

1.3觀察評價指標 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老年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非常滿意和滿意例數之和除以總例數乘以百分之百;并且記錄整理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存在和發生的安全事件,比較安全事件發生率。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檢測結果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對比。通過數據分析能夠看出,觀察組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

2.2兩組患者安全事件對比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的安全事故的發生率也遠遠低于對照組,P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于患者的治療不在單單局限于治療本身,護理在現代患者的治療中具有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特別是對于老年患者的護理治療工作,由于老年患者身體大多比較虛弱,心理也會相對敏感和孤獨,自我護理能力也會相對更加弱小,因此護理模式更加能夠顯現出其重要影響。老年患者不僅需要高超的醫療水平,也更加需要舒適的心理呵護和人文關懷,將這兩者有機結合,便是現在較為新興的一種護理模式--醫養護理模式。它能夠在為老年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同時,加強對于老年患者的人文呵護,增強老年患者的護理工作滿意度,減少安全事件發生率,從而促進老年患者的康復,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3-4]。在本研究中,通過醫養護理模式與傳統臨床護理模式的對比,能夠發現老年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的護理滿意度明顯性的提高,對于安全事件的發生率也明顯的下降,P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患者采取醫養結合護理模式能夠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自護能力,提高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從而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健康影響,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余梅,戴夫,于衛華.綜合醫院老年病區醫養結合運行機制實踐[J]. 護理學雜志,2016,31(7):1-4.

[2]馬寧,孫榮青,段峰.河南省“醫養結合型” 長期照護模式實踐及倫理問題探討[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6,29(4):668-670.

第6篇:醫養結合現狀范文

鐘南山:“醫養結合”需要多管齊下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華醫學會會長鐘南山教授指出,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在于理念。他認為,“醫養結合”是一個新理念,它的目的旨在給老年人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從健康的角度來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其生活質量。醫養結合實際上就是辦能夠讓老年人健康養老的事業,這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另外,醫養結合要考慮到中國的特點。中國老年人的層次多樣,跟全國的經濟狀況有相似之處,有的老年人經濟條件好,有的老年人則需要依靠退休工資生活,因此不同的老年人的需求是有所不同的。

“因此,這是一個立體的課題?!辩娔仙皆菏勘硎尽笆紫仁巧嫌姓?。”鐘南山舉例說,國務院總理在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研究部署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其中提到要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服務,培育支撐醫療、藥品、器械、中醫藥等重點產業發展,這顯然為“醫養結合”提供了政策的支持。

鐘南山還指出,調查顯示,在中國有很多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消化系統疾病和呼吸系統等慢性疾病分別位于老年人住院原因的前列。

梁智鴻:香港提倡積極老齡化

“香港的人口老齡化發展非常迅速。今天男士的平均壽命是82歲,女士是86歲。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是1:7,到2030,比例將會是1:4?!痹愀坩t管局局長、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名譽院長梁智鴻在分享香港養老服務現狀的報告上首先提到了“人口的老齡化”。

“與亞洲地區人口的平均壽命為80歲相比,60歲仍是很年輕?!毕啾绕鹑藗儗Α袄淆g化”普遍存在的消極認識,梁智鴻則希望從正面的角度來分析:今天的長者財政獨立、教育水平比較高、更健康、更希望繼續積極投身社會?!盎谝陨弦蛩兀覀冇袃蓚€方向:⑴如何確保長者盡可能保持‘獨立性’;⑵當他們真正需要‘依賴’別人時,我們如何配合其需要?!绷褐区櫧榻B,為確保長者盡可能保持“獨立性”和增強自信心,香港提倡“積極樂頤年”,即內地提倡的“積極老齡化”:建立長者學苑,通過與小、中、大專生一同上課,鼓勵長者參與學習,促進長幼共融溝通;鼓勵左鄰右里互相合作,“積極”的同輩鼓勵“消極”的同輩,發展支援社區的愛老護老網絡,推廣家庭、親友融和;提倡有彈性的退休計劃,增強長者的生產力,盡量利用長者的經驗降低老年撫養比率。此外,香港還為長者提供高水平的公營醫療保健服務和發放醫療券。在2013~2014年度財政預算案中,香港用于長者的預算開支為550億港元,比上年度增加約115億港元。

殷大奎:公民亟需提高健康素養

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醫師協會會長,73歲的殷大奎教授認為,我國公民的健康素養還不夠。他在“健康教育”的專題報告中指出,“2008年5月12日衛生部公布了我們公民的健康素養只有6.4%。也就是說,90%以上的人都不具備健康素養。目前,慢性病占了全國人口總死亡率的85%,已經消耗衛生資源的70%,而這些病往往與人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殷大奎指出,健康教育在養老體系中是防控慢性病的一種社會性綜合疫苗。

姚兵:老年建筑需要為老人服務

原國家住建部副部長、城鄉建設全國理事會理事長姚兵指出,建筑不能忽視養老,而應更好地適應“老齡化社會”的需要。

姚兵認為,理想的養老建筑的設計,一要無障礙,人行、輪椅、救護床都應該通行無阻,電梯里輪椅能轉彎,床能進。二是廚衛很重要,最好每層樓都有廚房和小餐廳。廁所要大一點,要能轉動輪椅,大小便處都要有扶手,盡量減少臺階。浴室要注意防滑,淋浴間最好能兩人同時進,因為有的老人需要別人幫忙搓澡。另外,廁浴間的房鎖不能用球形的,因為球形容易抓滑,會使老人摔倒,所有的門鎖最好都用棍形的。

第7篇:醫養結合現狀范文

關鍵詞:養老產業 社會化 智慧養老 服務模式

中圖分類號:TU246.2 文獻標識碼:A

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如何有效解決養老問題成為各國面臨的共同議題。關于養老制度及模式,世界各國都有其獨到之處,隨著各個國家促進養老事業發展、完善養老體系建設、提升養老服務業水平與質量過程的推進,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可以借鑒的方法。通過對國內外養老模式研究的梳理,希望能夠發現研究的新思路和新視角,為后續的研究奠定基礎。

1.國內養老制度有關政策

據全國老齡委數據顯示,2015―2035年中國將進入急速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將從2.12億增加到4.18億,占比提升到29%[1]。人口老齡化帶來了大量社會問題,社會養老和醫療負擔加重,如何解決老年人養老難題被擺在了國家發展的重要位置。2015年11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重點任務是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推動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2017年3月6日,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其發展目標到2020年,老齡事業發展整體水平明顯提升,養老體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時應對、科學應對、綜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基礎更加牢固。具體表現為多支柱、全覆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有利于政府和市場作用充分發揮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備;支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的社會環境更加友好[2]。

2.養老現狀與現有的養老模式

從養老模式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到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養老模式已經發生了變化,變得更為復雜,更多層次。從縱向角度,我們發現家庭養老從古至今仍是我國主要的養老方式,養老方式隨著不同的社會階段,更加多樣化。目前,已有研究的有20多種養老模式,包括社區養老、企業養老、機構養老、以房養老、社會養老、社區養老等等,但是該這些相關概念在范疇上有所交叉。

2.1家庭養老

即代際贍養,指依靠建立在血緣關系基礎上 的家庭成員對失去勞動能力且無收入的父母提供經濟上的供給、生活上的照顧和精神上的慰藉[3]。這種養老方式所具有的優越性是其他養老方式無法比擬的。在現有經濟水平條件下及傳統文化模式下,家庭養老仍然是中國農村最普遍的養老方式[4]。

2.2 機構養老

是指在專門為老年人提供護理、食宿、照料 的各種福利院、敬老院、養老院、老年公寓等機構養老,分為公辦、民辦和民辦公助福利院3種類型[5]。公辦機構主要面向曾經為社會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孤寡老人,免費或只收取少量費用; 民辦機構由私人籌資興建,老年人入住需要繳納各種費用;民辦公助機構則是由私人出資并組織運作,政府扶持,老年人也須自付費用。

2.3 社區養老

是由家庭養老向社會化養老過渡的一種形式。由社區組織建造各種養老服務站,聘請專門的護理人員,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務。它彌補了家庭養老的不足,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導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

2.4 日間照料中心

日間照護中心功能設施與托兒所相似,多數由街道或社區興辦,內設活動室、休息室、餐廳及老年課堂等[5],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就餐服務、康復訓練、醫療保健、學習培訓、文體娛樂、精神慰藉等,晚上各自回家,使老年人得到必要的照顧,同時滿足了老年人的居家需求。

2.5 醫養結合模式

醫養結合型養老服務主要指將醫療衛生資源引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與養老資源相互融合、促進,以滿足老年人在養老過程中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提升養老的整體水平;反映了“持續照料”的養老理念,包括病前疾病預防、病中便捷就醫和病后康復護理三個相互關聯的階段。

近年來,我國養老模式的探索似乎讓老年人有了更多的選擇。但實際情況是,在經濟水平和傳統文化觀念下,老年人對養老模式的選擇非常有限。以機構養老為例,民政部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在機構養老的老年人僅占1%左右,99%的老年人選擇家庭養老。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大部分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依然十分嚴峻。

3.當前我國養老模式亟待解決的問題

3.1 家庭養老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穆光宗教授表示,“居家照料”因缺乏“應急的生存風險控制機制”,只適宜于健康、有配偶、有家人、有保姆的老年人。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子女數量少了,也不再把贍養父母作為最高的人生價值了,所有這些變化都使以子女為核心的家庭傳統養老功能面臨著沖擊和弱化。

3.2 機構養老

中國的養老現狀令人擔憂,私人養老機構費用昂貴,許多老年人住不起;公立養老機構嚴重不足、一床難求,又存在住不進去的問題。民政部部長李立國曾公開表示,目前我國機構養老保障面較小,服務項目偏少;區域和城鄉發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養老服務專業人員缺乏,投入不足,監管存在薄弱環節。養老機構建設運營上,堅持按標準建設和實際適用相并重。為了發揮對社會養老服務發展的支撐作用,養老機構建設既要符合相關標準規范,又要立足實際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

3.3 社區養老

經費不足、人員不足以及面臨虧損等問題使得社區養老機構的創辦、運作舉步維艱。但按照現在的家庭結構,如果社區養老發展不起來,配套服務發展不起來,以后完全實現居家養老可能不現實,未來老年人的養老可能面臨著直接從家庭養老到養老院養老的結果[6]。

3.4 集體(集中)養老

供養范圍狹窄,未能做到應保盡保。在保障的內容上,“五?!睉摪ǔ?、穿、住、醫、葬。但在許多地區,“五?!睂嶋H只有“兩?!保ǔ浴⒃幔?,甚至是“一?!保ǔ裕?。雖然集體養老對我國農村養老保障起到補充作用,但這種形式存在養老水平低、供養范圍小等不足,集體養老的可行性差。

3.5 儲蓄養老

由于薄弱的家庭養老條件和低水平的退休保險保障,導致儲蓄養老成為一種必然選擇,尤其在農村,這種方式仍然占有一定市場。

3.6 委托代養

作為一種新興的養老模式,是非社會化養老方式的一種補充。但委托代養存在雇傭關系不穩定、服務無人監督、沒有保障等題。

3.7 日間照護中心

目前在我國,日間照顧中心的數量非常稀少,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資金缺口大。由于物價高,收取的費用不夠維持開支,開展其他活動受到限制。經費不足也制約了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的發展前景。二是中心缺乏專業護理人員。中心的工作人員都是配備的社區協管員,業務水平不高,制約了中心的服務水平。

4.針對目前我國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的對策

4.1 培育社會養老服務產業

在未來的相當長的時期里,中國的老齡化是不可逆的趨勢,老齡和高齡人口比例將越來越高,養老服務的需求也將越來越大。養老服務供給的壓力必須通過擴大服務隊伍來解決。為了吸引青壯勞動力,養老服務必須社會化、正規化和產業化,這樣才能造就一支產業大軍[7]。

4.2 建立養老服務籌資機制

養老服務籌資機制的建立可參照國外長期照護籌資制度的成熟做法。許多國家已經建立了長期照護公共籌資制度,例如瑞典、挪威、丹麥、芬蘭等國家通過稅收籌資,為全體國民提供公共的、基本的長期照護服務;荷蘭、德國、日本、 韓國和以色列建立了長期照護社會保險制度,通過社會保險繳費為老年長期照護服務籌資;比利時、法國等歐洲中部國家則在醫療保險計劃內設立長期照護支出項目,從醫療保險基金中劃撥一定資金用于長期照護服務;其他國家包括東歐和南歐國家、英美澳等英語系國家,每年都有財政資金支持低收入老年人及其家庭, 用以幫助其購買社會養老服務。

4.3 政府出資幫助最弱勢群體

增加醫療救助的支出、擴大醫療救助支持項目是解決最弱勢群體長期照護問題的有利途徑。在長期照護保險為公眾所接受,保險精算結論可以接受的情況下, 再逐步擴展為全覆蓋的強制性長期照護保險計劃。

4.4 充分調動社會養老資源

社會養老資源具有多樣性、多渠道、分散的特點。在目前的社會發展階段,我國的社會養老資源還未能有效整合和匯集,所以目前,如何充分引入養老資源,做好養老產業的整體規劃,以及養老資源的有效整合及利用,是目前調動社會養老資源的重點。

4.5 探索智慧養老服務模式

充分發揮移動通訊、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術優勢,積極探索發展“互聯網+物聯網+養老”模式,促進政府、機構、社區和居民之間養老信息和資源的互通共享,促進養老服務由一般服務向精準服務、急難服務、有效接續服務轉變,為加強老年人居家生活照料、老年人健康管理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張曼婕,黃海,王嘉雯.廣州市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現狀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6,32,(18).

[2]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N].國發[2017]第13號.2017- 03- 06.

[3] 林源.我國農村養老模式選擇的探討[J].懷化學院學報,2010,29(6) .

[4] 郝燕萍.老齡化背景下的中國養老現狀及發展趨勢[J].護理研究, 2014,(23).

[5] 緱文學.我國人口老齡化及社區養老模式探究[J].中國市場,2009,(26).

[6] 林源.我國農村養老模式選擇的探討[J].懷化學院學報,2010,29(6).

第8篇:醫養結合現狀范文

【關鍵詞】醫養結合;護理員;管理體系;規范化管理;常態化

目前,世界各國已相繼進入老齡化社會,如何為老年人群,尤其是失能老人提供優質的照護服務,已成為全球范圍內廣泛關注的焦點之一[1]。養老護理員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適應時展需要應運而生的新興職業。與此同時,養老護理員隊伍規范化、專業化建設也日益成為養老機構醫務管理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德國等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其養老護理員管理體系建設日趨完善[2]。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相對較晚,在護理員隊伍建設方面尚未形成系統、有效的管理體系。我院自2009年成立以來,經過8年的探索實踐,逐漸形成一套適應失能、失智老年人群照護需求的護理員隊伍建設管理體系,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護理員管理體系的建立

1.1建立護理員聘用管理機制

為了建立一支適應失能、失智老人照護需求的合格的護理員隊伍,本院對前來應聘護理員崗位的人員一律進行面試,并制定準入標準:①富有愛心和耐心;②具有一定觀察和溝通能力;③年齡在58歲以下,性別不限;④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⑤體檢合格,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無嚴重皮膚病。面試且體檢合格者,須進行為期2個月的試用期學習,并取得《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考核合格后,與本院簽訂合同協議書,聘用期限為2年。

1.2建立護理員培訓管理機制

本院向每位新入職的護理員發放員工手冊,從規章制度,勞動紀律,獎懲規定等方面組織護理員進行系統學習,使其明確工作導向,工作有章可循。手冊內容包括:護理員職業道德規范,職業行為規范,職業技能規范,職業安全規范;護理員服務規范、環境規范、語言規范以及各項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規范等。我院實行邊學邊干和一對一的帶教制度,由經驗豐富、業務過硬的護理員以傳幫帶的形式對新入職及業務能力欠缺的護理員進行日常照護工作指導。同時,我院規定每周二、三為護理員學習培訓日,結合《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通過理論授課、舉辦講座、觀看示教片、現場演示等多種形式,組織護理員輪流進行全面系統的業務技能培訓。主要包括:老年常見病相關理論知識,護理操作技能和搶救原則,防跌倒、防墜床、防壓瘡全程監護,鼻飼、留置導尿護理,氣管切開護理,約束帶皮膚護理等;將規范洗手[3]、滅火器使用、噎食急救、Ι級壓瘡預防護理、床到輪椅之間安全轉移、更換床單、老人穿脫衣褲等7項操作規程列為重點培訓內容。此外,護理部針對日常工作薄弱環節及時點評,有的放矢地開展培訓工作。本院還定期組織護理員進行業務考試和比武活動,以夯實護理基礎;積極開展對外業務交流,定期邀請相關專家來我院授課,同時選派優秀護理員赴新加坡、香港、濟南養老機構參觀學習,開闊眼界,與兄弟單位切磋業務,取長補短。

1.3建立護理工作運行管理機制

1.3.1護理員組織管理我院實行由分管院長牽頭的護理部-各護養區護士長-護理班長-護理員共同參與的組織管理模式。其中,由分管院長任護理部主任,全面負責本院護理管理;下設1名副主任,負責護理工作日常事務管理;各護養區分別設2名護士長和2名護理班長,護士長負責按照護理部每周質量檢查內容對本養護區護理工作進行督導檢查,護理班長負責按照每日工作流程巡視檢查班組成員工作完成情況,護理員則負責每日對自己的護理工作進行自查。1.3.2護理員工作模式管理本院實行24h輪班制,采用相對固定、包干到房的形式,以每2名護理員為一個單位開展工作,每名護理員負責7~8名老人的日常照護。1.3.3護理員崗位職責管理本院制定了明確的護理員崗位職責,主要包括:①負責老人洗浴、飲食、整理床鋪、換洗被服衣物、協助翻身、大小便處理等基本生活護理,如實進行生活記錄并予以公示;②負責隨時觀察老人身體狀況,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向醫生報告;③負責按照醫囑按時給老人服藥,如老人發生便秘,必要時須進行摳便處理;④負責檢查導尿管、氧氣管等各種管道是否順暢及更換日期;⑤負責病房及養護區環境衛生。1.3.4護理員操作流程管理本院專門成立由分管院長牽頭的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為護理員工作制定了嚴格的操作流程及護理質量管理目標。操作流程主要包括:①每日操作流程:每日早晚為老人洗漱,清洗會陰;每日為老人量一次體溫;每日飯前為老人洗手,準備就餐事宜;每小時給老人喝水一次,上下午各補充水果或點心一次;每兩小時為臥床老人翻身扣背一次;每天與老人對話交流不少于30min;每日清掃房間,整理床鋪;每日對老人生活、身體狀況進行詳細記錄;每日參加早晚例會及工作交接。②每周操作流程:每周為老人洗一次澡,并換洗衣物及被服,如遇特殊情況則應及時更換;每周為老人泡腳兩次,并及時修剪指甲。③每月操作流程:每月為老人理發一次。護理質量管理目標主要包括:①嚴格執行護理服務要求和禮儀要求,做到手勤、嘴勤、腿勤,說話輕、走路輕、動作輕,養成緊張有序、不拖沓的工作作風;②熟記受照護老人的姓名、身體狀況、飲食習慣、性格愛好及護理重點;③老人身體、身穿衣服須整潔無異味,床鋪整潔無異味,床柜衣櫥擺放整齊無異味;④統一房間用物擺放,統一養護區清潔用具配置、使用及消毒,要求房間整潔,清新,無死角,清潔用品按要求交接,綠色抹布擦床頭柜,棕色抹布擦窗臺等。1.3.5護理員考核管理本院由護理部成立考核小組,每月對護理員護理質量進行考核,并實行“優獎劣汰”。其中日常考核占70%,年終考核占30%??己藘热葜饕ǎ孩俟ぷ饕幏?、職業禮儀考核;②投訴、表揚,滿意度考核;③安全事件考核;④養護區衛生狀況考核;⑤業務考試及比武活動成績考核等。在常規考核的同時,由護士長任督導員,定期或不定期對每一個護理員護理質量進行抽查,并將抽查結果納入護理員考核內容。對出現違規問題的護理員根據考核標準按章兌現,獎罰分明,每年保持不低于10%的淘汰率。

1.4建立護理員監督管理機制

本院由分管院長組織,由護理部具體實施,建立完善了護理部-各護養區護士長-護理班長-護理員4級護理管理質控網絡,采取多種方式對護理員工作進行監督管理。主要包括:①我院實行護理管理早晚例會和交接班制度。醫生、護士、護理員每日共同參與交接班工作,不僅對前一日護理工作進行及時總結和評價,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報告,及時處理,同時也對當日工作的重點、難點進行及時溝通和交接;②護理部選拔具有豐富醫養結合管理經驗的護士長,在護理部領導下不定期對各養護區護理質量進行抽查;③建立夜間巡查制度,每周不定期對夜間護理情況進行突擊檢查;④每周定期召開全院護士長、護理班長會議,針對各護養區出現的護理問題進行分析,查找原因,及時研究出臺相關管理規定及整改措施,并對改進效果及護理質量進行持續關注。⑤分管院長每周定期聽取護理質量與安全工作匯報,并不定期到各護養區巡視檢查護理工作,對于護理不到位、存在的安全隱患等問題,能現場解決的,立即組織相關人員溝通解決;現場解決不了或屬于各養護區的共性問題,則在護理部每周例會提出。⑥由院社工部每月與患者及其家屬就護理員的服務質量、服務態度及日常生活起居情況進行交流和滿意度調查。⑦成立老人民主管理委員會,邀請部分老人和家屬對我院護理工作進行監督,推動院務工作透明化。

2實施效果

2.1人員構成比例基本合理

本院目前擁有護理員105名,其中男12名,女93名;文化程度:高中20人,初中67名,小學18名;年齡:30~40歲11名,40~50歲52名,50-58歲42名;入職時間:1年以內20名,1~3年35名,3年以上50名。該人員構成基本滿足老年照護人員在文化素質、身體條件及熟練程度等方面的工作要求。

2.2護理員職業素質及職業規范得到全面提升

通過嚴格的管理、規范的培訓,護理員的工作能力和操作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在我市舉辦的多屆護理員技能大賽中,我院護理員均取得優異成績。同時,護理員的工作也得到了院內老人及家屬的好評,表揚信、感謝信、錦旗和牌匾紛至沓來,調查結果顯示,住院老人及家屬對我院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逐年提高,截止到2016年度,滿意度達到95.12%,與2015年度基本持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院2015年獲評青島市五星級養老服務機構稱號。2015年度,我省評選出3家養老服務名牌機構,我院成為青島市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養老機構。

2.3護理工作中事故發生率明顯減少

隨著我院護理員管理體系建立以來,安全事件發生率逐年下降。統計結果顯示,截止到2016年,我院共收治失能老人467名,臥床老人比例高達82.5%,較2015年增多7.3%,但壓創發生率僅為1.49%,較2015年下降了1.1%,同時也大大低于一般醫院的2.5%水平。此外,各類管道的管理是我院安全管理重點,我院對此項工作加強分析研究,制定了各類管道護理常規和考核標準,加大考核力度,大大降低了各類管道的脫管率。至2016年,尿管、鼻飼管、氣管插管、深靜脈置管和膀胱造瘺等非計劃脫管率為8.89%、14.25%和0,均較往年顯著降低(見表1)。

2.4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我院采用護理部-護士長-護理班長-護理員四級質量控制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護理管理工作效率,節約了管理成本;同時,也使質量檢查督導常態化,在工作管理上形成了良性循環。2.5護理員文化生活得到豐富以特色文化帶動護理院發展。我院在嚴格管理的同時,通過舉辦春游、春節聯歡晚會、組織座談等各種活動豐富護理員文化生活,增強了護理員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3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3.1管理難度大

我院護理員多為外來務工人員,流動性大,文化知識水平較低,自身素質不高。護理員工作瑣碎、繁重、風險較大,加上護理員隊伍工作經驗較少,往往情緒化比較強,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養老護理服務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護理員感到活比以前要求標準高了,更難干了,管理難度大。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管理者要有耐心,采取科學的管理方法,因勢利導。一是要充分利用近期我市出臺的對護理員的扶持政策,維護他們的切身利益。二是要強化教育培訓,使他們獲得一技之長,使護理員的素質能夠得到較大提高。三是要努力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增強護理員的歸屬感。

3.2安全養護需進一步加強

醫養機構安全問題成為大家研究課題。我院同樣存在老人安全風險問題,我院護理員與老人人數比1:4.5,護理員工作瑣碎,經常有老人行為自控能力差,情緒波動大,不聽勸阻,跌倒、摔倒造成骨折等情況,引起家屬不滿造成糾紛等。如何做好老人的跌倒、摔傷、走失等風險評估、風險全程管理,如何照料好有認知障礙但又能自我活動的老人,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我院收住多為插管老人,風險高、易出現非計劃性拔管事件,我院制定警示標示和安全管理防范措施,訂制了11種安全標識帶,統一規范了各種護理安全標識帶的使用和管理,對護理安全事故的發生起到了很好的防范警示作用;如有男藍女粉腕帶、四防牌、深靜脈置管、注意安全小心跌倒、夾閉尿管3h一次、約束帶使用、胰島素治療、留置導尿、膀胱沖洗等標示,標識管理帶使用成為加強安全管理工作落實一大亮點,得到了專家們的認可和肯定。

4討論

2015年11月,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結合,更好保障老有所醫老有所養”。同年,國家九部委聯合出臺《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明確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興辦“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這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長久之計,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2016年7月,國家民政部公布了《民政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提出促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實現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有序共享,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在此過程中,建立高素質養老護理員隊伍,成為養老照護機構高質量高水平服務老人的有力保證[4]。當前,社會對于高水平醫養融合養老院的需求日益迫切。但是,養老護理員普遍存在的知識文化水平低,養老照護專業技能缺乏也是我們要面對的突出問題[5]。如何將他們變成有愛心、有較高專業技能水平、有團隊意識的護理員,是擺在管理者面前的課題[6]。我院的醫中有養,醫養結合模式對于一個養老院的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求較高,我院通過不斷探索實踐,逐漸建立起一套適應“醫養結合”模式的養老護理員管理體系,隊伍建設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本院始終堅持護理管理常態化,主要包括:①日常工作考核常態化;②重點部門、重點環節管理常態化;③夜間巡查常態化;④護理督導常態化;⑤護理技能培訓和考核常態化;⑥安全工作專項管理常態化。常態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護理質量,降低了安全事故發生率。此外,本院對護理流程及護理監督進行細化,如細化晨間護理,將人性化的服務語言和人性化的操作融入護理員對老人的服務中;細化夜間巡視內容及時間等;注重護理細節管理,要求護理員將小事做到位做扎實,通過小事體現大愛。我院在護理管理體系建設過程中,緊緊圍繞“服務、質量、安全”這個核心,按照工作計劃和管理目標,從夯實醫養模式的護理根基出發,在護理管理上狠下工夫。護理管理日趨規范化、標準化,做到有制度、有規范、有評估、有考核,日常工作可追溯。通過對護理員工作的不斷規范,讓標準成為了習慣,讓習慣符合了標準,提升了圣德護理員的整體形象。今后,我院將繼續堅持和完善護理管理體系建設,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護理員隊伍,為老年人群,尤其是失能老人提供更為優質的照護服務。

參考文獻

[1]謝紅,王志穩,侯淑肖,等.我國養老服務需求現狀及其長期護理服務策略[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14-16.

[2]崔霞.發達國家護理員發展現狀[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119-121.

[3]張燕.醫院護理員手衛生現狀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5):537-541.

[4]金云葉.康復機構護理員的規范化管理[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3,29(7):524-526.

[5]王麒媛,姜殿翠,李公平.加強護理員規范化管理提高病員滿意度[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4,25(3):110-112.

第9篇:醫養結合現狀范文

關鍵詞:社區養老;供給與需求;養老資源

一、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老齡化進度加快,據我國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總人口超過13.6億,其中60周歲以上老齡人口超過2.22億,占總人口的16.1%,65周歲及以上人口1.44億,占總人口的10.5%。而通過近十幾年來研究發現,我國養老主要以居家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三種模式為主,且都存在一些問題。以社區養老為例,社區養老目前在逐步轉向社區養老服務,社區養老服務以家庭養老為核心,社區服務為依托,專業化服務為依靠,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等服務,但仍然存在著社區資源與養老需求供不應求的現狀,在社區人員管理、醫療保健、精神文化生活、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

二、社區養老,供給與需求相關理論概述

1.社區養老的概念?!吧鐓^養老”是以家庭養老為主,社區機構養老為輔,同時在為居家老人提供照料服務方面,又以上門服務為主,托老所服務為輔的整合社會各方力量的養老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在于:讓老人在家里并能繼續得到家人照顧的同時,還能得到社區有關服務機構的專業人士為老人提供的上門服務或托老服務。

2.供給與需求相關理論概述。供給,指把生活必需的物資用品,財產等給需要的人使用。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供給學派強調經濟的供給方面,認為需求會自動適應供給的變化。該學派主張復活“供給自創需求”的薩伊定律、通過減稅刺激投資,增加供給以及主張控制貨幣,反對通貨膨脹。需求是指消費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時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某種商品量,需求是購買欲望與購買能力的統一。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就人類的需求層次提出可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三、杭州市社區養老供需現狀以及存在問題

1.杭州市老年人口情況。通過2016年浙江統計年鑒信息顯示,目前杭州市共有老年人口1524267人,其中上城區有95234人,下城區有100906人,江干區有94379人,拱墅區有82200人,西湖區有116339人。隨著杭州市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在十二五時期全市老年發展呈現出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以及失能化的“四化疊加”趨勢,而社會和家庭的養老負擔也隨之不斷地增加。預計到2020年,杭州市戶籍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將會達到180萬人以上,老年人口約占杭州市總人口的24%以上,而80周歲及以上高齡人將會突破30萬,與此同時還會在原來“四化疊加”的基礎上加劇家庭小型化以及少子化趨勢。

2.杭州市社區養老需求情況。以杭州某社區為例,通過實地訪談以及發放問卷的形式調查研究得出:老年人對于社區服務主要以日常生活需求,家政需求以及醫療需求等方面以上門服務需求為主,其中對于家政需求里的清潔打掃需求高達35.8%,而對于送餐上門以及買菜購物的需求則分別達到了27.9%和29.9%,在醫療需求方面則主要以社區慢性病患者的需求為主,而這其中對上門測量血壓的需求達36.8%,對于測量血糖的的需求則達到了36.3%。針對以上的結果表明,該社區的老年人口對于社區養老服務的需求量十分可觀,而且對于需求服務的要求較高。

3.杭州市社區養老供給情況。由于杭州市的老齡化程度也在不斷的增加,政府以及社區各階層面臨的養老壓力越來越大。面對逐漸加快的老齡化進程,在“十三五”期間,杭州的重點養老服務業規劃項目就有十四個,截止2020年底,杭州市計劃打造200個面積較大,功能齊全且具有10張及以上日托床位和餐飲功能的綜合型養老中心。而民辦方面則要求養老機構床位數比例要達到70%以上,同時護理型的床位比例不得低于60%。杭州市政府不斷推進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于2016年新建了641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新改擴建50家400平方米以上,功能齊全的綜合性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為了能夠進一步實現杭州市社區醫養結合的建設發展,已經搭建起相關的市級智慧養老服務監管平臺,開通了杭州市內的智慧養老服務熱線。同時杭州市人力社保局還積極支持與鼓勵培訓專業的養老服務人員并給予相應的補貼,支持民辦專業人員培訓機構、在杭高校護理類專業與職業學校對于該方面的招生,為全市提供養老服務就業崗位約8萬個,以此來共同促進社區養老服務事業的不斷進步。

4.供需之間存在的主要問題。盡管政府大力推進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鼓勵學校和企業培訓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但老年人層面的需求與社會所能提供的資源方面仍有較大的缺口,社區養老的供給與需求之間仍然存在矛盾。

4.1現實存在的醫療需求與社會醫養服務供給差異大。老年人本就屬于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對于看病難的情況更是不利于他們的養老。在社區發展過程中醫養結合的并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需要社區老年人的認可以及配合,專業人員提供的上門服務,而提供上門醫療服務的人員是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才才可以達到推行社區醫養結合的目的,也才能真正的了解到老年人對于醫療方面的需求,同時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有專業的了解,從而進行記錄在案,對癥下藥。

4.2社區養老服務的專業人員過少,且專業程度不高。養老服務的發展需要有耐心且細心并在專業護理康復等專業化方面專長的人員,對于這方面人才的培養,我國沒有得到很高的重視,在近年來由于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增加才越來越意識到這一點,目前仍然需要加大對專業性人員的培養以達到社區養老的需求。

4.3社區老年活動單一,設備資源不齊全。對于社區老年人而言,精神層面的滿足同物質層面的滿足都很重要。有些老人因為外在原因長期見不到自己的子女后代,而有些老人因為喪偶的原因而選擇獨居。在這種情況下老人的內心會產生孤獨寂寞的感覺,不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而社區設備不齊全更是嚴重影響到了老年活動的開展,限制了其活動的多樣性。

4.4社區養老服務社會認可度不高,老人參與度低。由于我國傳統文化根深蒂固,部分老年人對于社區養老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對其認可程度不高,從而拒絕社區養老服務,導致社區養老工作的開展存在難度和阻礙。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還不夠完善,不能全方面的滿足老人的需求,導致老人參與程度不高,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又抑制了社區養老事業的發展。

四、對于社區養老服務供需問題提供的建議及策略

1.加強社區醫養護建設,積極宣傳健康養生知識。在社區里推行醫養護的發展建設,讓老人在生病時可以及時得到治療,在平時也能得到定期的健康醫養服務,政府需要大力構建智慧醫療的平臺,加強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的建設,完善社區信息服務系統,社區則應該經常性舉辦健康養生知識宣傳的活動,讓老人在了解自己健康方面問題的同時注重合理飲食、適當運動還能保持心情的舒暢。

2.政府放寬政策推動政企結合,加強社區精神文化建設。政府對于社區養老發展實行宏觀調控,可以和企業簽訂相應的協議,使企業按條約辦事。同時積極支持民間企業開辦專業性培訓機構并給予補貼,擴充社區養老服務的人才隊伍,引進醫護專業人員進行上門服務,合理利用社會提供的各種可用資源。在社區內可以建設小劇院,每周定期在劇院播放老人喜聞樂見的節目視頻,或是鼓勵老年人能夠積極參與節目表演,以實際行動來豐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3.推進社區養老服務系統化規?;l展,構建杭州特色服務模式。杭州的各個城區以及縣、市的經濟文化發展情況各有不同,所以各個地區的老年人經濟收入和經濟承受能力也不相同,文化接受程度也不相同。政府與非政府組織需要因地制宜,根據各區的地域條件、發展情況及老年人口的需求缺口,同時預測該區域未來的發展前景,合理利用各地區的資源,進行系統化規?;慕ㄔO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條件下的社會效益最大化。

4.定期開展家庭性活動,定期和老人進行良性訪談。社區開展家庭性活動,邀請社區老人的子女參加,有利于老人與子女后代之間培養感情,彌補因外在原因不能相處的遺憾,社區積極走訪老人家庭,對每家每戶老年的情況能詳細了解并記錄在案,針對特殊情況特殊對待,讓老人有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晚年幸福感與滿足感。

參考文獻:

[1]王花玲,陳雪萍,劉炳炳.杭州某社區老年人健康狀況及居家養老服務需求調查[J].健康研究,2017,38(1):22-24.

[2]高麗靜,高凱東.老齡化背景下社區養老狀況調查及對策:以杭州市為樣本[J].未來與發展,2015,(07):35-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在线网站 |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色综合久久综合 | 亚洲a级片在线观看 | 国产大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国产乱淫a∨片免费视频 | 高清毛片aaaaaaaaa片 | 91色综合久久 | 鲁大师成人精品视频 | 欧美japanese孕交 | 中文字幕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一级啪啪片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上 | 国产日韩精品在线 | 国产黄色自拍 |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久久久 | 全黄性高视频 | 蜜桃欧美性大片 | 成人永久福利在线观看不卡 | 欧美视频在线观在线看 | 亚洲第一综合网站 | 欧美做a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做爱毛片 | 免费香蕉成视频成人网 | 最新国产三级在线不卡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 国产精品国产自线在线观看 | 国产网曝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欧美性色一级在线观看 | 色偷偷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 日韩在线三级 | 日韩免费高清一级毛片 | 无限资源中文免费 | 99re热在线视频 | 在线三级网址 |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热 | 天堂资源8中文最新版在线 天堂最新版 |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 | 免费观看欧美精品成人毛片能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