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增值稅政策在煤炭企業影響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煤炭企業是我國能源產業鏈上的上游企業,其經營生產所使用的原料主要為天然煤炭,無法取得進項稅額,這一特點使得其煤炭企業在營改增初期并未有明顯的稅負減壓狀況,不過雖增值稅改革的不斷深入,煤炭行業所適用的增值稅稅率有了明顯降低。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紹增值稅改革下煤炭企業所處的稅收政策環境,分析營改增給煤炭企業帶來的影響。再結合實踐,分析煤炭企業在應用增值稅政策時面臨的難題,最后針對煤炭企業稅負的進一步減低提出對策建議,以期為煤炭企業稅務管理優化提供借鑒。
關鍵詞:增值稅;煤炭企業;對策
近年來,雖然我國正處于能源轉型時期,但短時間內能源行業還是較為依賴煤炭,現階段我國對煤炭行業發展的策略是求穩,大卡煤價格在每噸600元左右浮動,動力煤價格漲幅區間維持在50元/噸左右。不過2020年上半年,煤炭價整體呈現“V”字行情,從節后開始,煤炭產量呈現先高后低的變化趨勢,主要是由于下游消耗沒有跟上,產量和消耗脫節,電力行業自然庫存充裕,使得煤炭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迫使煤炭企業不得不減產。等到行情回暖,下游消耗激增,煤價倒掛現象消失,煤價回調。國家也頒布了一些短期的增值稅政策,煤炭企業可以將增值稅稅率的下降作為價格補償,盡可能增加企業利潤空間,助力煤炭企業應對市場沖擊。
一、增值稅改革對煤炭企業的影響
目前我國增值稅改革已經進行了三步,其中第一步是在2017年全面落實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按照企業經營是否有價值增值來進行征稅,有增值部分價值才征稅,消除了營業稅和增值稅并行下的雙重征稅風險,避免二次交稅。第二步是在2018年將建筑、房地產、煤炭等行業的增值稅稅率從17%降低到16%。第三步是在2019年,將原本適用于16%的行業的增值稅稅率再度下調到13%,原本10%的下調到9%。單從增值稅稅率來看,隨增值稅政策的推進,從2019年4月1日起,煤炭行業執行13%的在增值稅稅率,煤炭行業節省了4個點的稅額。當然,除了稅率外,增值稅政策下,煤炭企業可以利用進項稅抵扣來扣減應納增值稅稅額,但由于煤炭企業基本是整個產業鏈的最上端企業,其經營生產的原材料中,煤炭占比最重,而這部分恰好不屬于任何企業的產品,不能開具增值稅專業發票,此外,人工成本、折舊、土地塌陷補償費用、征地費用等也都難以取得增值稅發票,煤炭企業只能從固定資產設備采購、租賃等方面考慮,可抵扣部分占比較低[1]。從整體稅負來看,假設A煤炭企業當前銷售煤炭一噸,商品煤價格為500元,單位生產成本為360元,按照增值稅政策,此時A企業所需繳納的銷項稅額為500元*13%=65元,其成本中可抵扣進項稅的部分占比22%,按照原煤70%的回收商品煤量計算,可抵扣的進項稅稅額=360*20%*13%*70%=6.55元,此時A企業每噸煤炭銷售需要繳納65-6.55=58.45元,現行增值稅稅率下,A企業增值稅稅負=58.45/500*100%=11.69%。增值稅稅率的下降使得煤炭企業所需繳納的增值稅稅額降低,減少了企業現金流出量。而且,增值稅應納稅額的下降,也使得城建稅等稅種的應納稅額也相對下降,現金流支出額度減少。雖然在煤炭價格不變的前提下,增值稅稅額的下降會增加企業銷售利潤總額,進而使得所得稅稅額增加,但因稅率下降而減少的增值稅稅額遠大于因收入增加帶來的所得稅增加額,因而增值稅政策的實施最終使得煤炭企業現金流出量減少,企業現金留存率提升,省下資金去投資設備、技術等,促進煤炭企業發展。
二、增值稅政策下煤炭企業面臨的挑戰
(一)煤價下行壓力國家“減稅釋紅利”是針對整個市場、各個行業,但各行業或企業都想從中獲得最大的收益,上下游企業間的經營又互相影響,一個行業經營受到影響,通過供應鏈會傳遞到企業影響,引起連鎖反應。比如作為下游企業的電力企業,如果電價被下調,電力企業利潤縮減,為盡可能保證收益,電力行業會轉向要求煤炭企業也降低煤價。從市場來看,電價受宏觀政策調控,增長微弱,電力企業本身盈利有限,經營管理中,減少煤炭采購成本是其成本控制中的關鍵。在增值稅政策實施后,已經有不少電力等下游企業要求下調煤價,給煤炭企業盈利帶來威脅。
(二)增值稅政策優惠享受的程度營改增后,財政部頒布了許多增值稅優惠政策,給煤炭企業提供了較大的納稅籌劃空間,帶來了利好,但具體實踐中,煤炭企業能否有效利用這些優惠政策還依賴于企業自身的稅籌水平。就目前來看,多數煤炭企業稅務管理較為寬松,內部稅務人員綜合能力有限,政策解讀、應用水平一般,籌劃的空間有限。而且,在發票的取得、交稅時間籌劃等方面還存在問題,增值稅政策實際給煤炭企業帶來的影響不及預期,企業享受紅利有限,煤炭企業存在多繳稅風險,額外承擔了本不必要承擔的稅負壓力,縮減企業盈利空間[2]。
三、增值稅政策下煤炭企業應對對策
(一)梳理增值稅政策,合理制定納稅籌劃方案市場上的增值稅政策五花八門,不同行業、不同產業可使用的政策存在差異,煤炭企業要想合理、合法的利用增值稅稅收優惠,首先應從增值稅政策解讀開始,由內部稅務人員通過篩選出適合煤炭企業的普遍增值稅優惠政策和行業專享的優惠政策。實踐中,多數煤炭企業都可以找到行業專享的增值稅優惠政策,比如稅率下降。但在普遍增值稅優惠政策選擇中,常存在少用問題,為此,煤炭企業應強調對普遍性增值稅政策的提取、分析和解讀,和當地稅務機關單位打好交道,準確了解當前的增值稅政策。比如煤炭企業可以借助地方政府的稅收政策,在項目當地園區成立子公司,享受地方留存的30%-70%的稅收扶持政策[3]。其次,煤炭企業還應加大對內部稅務人員的培養,促使其從事后找成本發票、找抵扣項轉向事前的籌劃和事中的控制,一方面盡可能利用增值稅政策制定合理的納稅籌劃方案,另一方面也能動態追蹤涉稅事項的過程管理情況,及時發現問題,采取適宜措施解決,并適時調整納稅籌劃方案,保證稅籌的合理、合法。
(二)優化稅務管理制度,穩定進項稅額抵扣鏈條雖然煤炭企業多數成本難以取得增值稅發票,但該取得的還是要保證可以全部取得。企業稅務管理制度的優化和完善,可以借鑒其他管理成功的企業架構,由稅務人員通過對涉稅事務風險點、管理關鍵點的分析,結合自身實際、業務特點等進行細化,保證業務人員在執行各項涉稅業務時都有章可循。比如在采購設備等時,稅務人員可以針對供貨商的納稅人身份,明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所能提供的增值稅發票稅率,以及不同稅率下價格的換算和對比規則,為業務人員提供計算依據,在采購時可以選擇更有利的合作商。另外,關于所取得的增值稅發票規格、取得時間等都需要進行規定,由稅務人員根據增值稅抵扣時機測算來確定,避免過晚采購出現錯失抵扣時機或過早采購使得納稅時間提前,導致企業喪失稅金的時間價值。
(三)健全稅務風險監管機制,強化稅務監管在當前復雜的稅制環境下,煤炭企業應加大對稅務風險的重視,積極完善稅務風險監管機制,全面分析稅務風險,提煉企業在增值稅政策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提早扼殺風險,避免給企業帶來經濟或名譽上的損失。首先,煤炭企業需要完善稅務風險評估指標體系。企業以以往出現、發現過的稅務風險為基礎,分析風險關鍵因素,確定評估指標,并參考行業平均稅務風險指標體系來進行拓展[4]。其次,以內控為導向,拓展風險識別范圍。借助稅務管理信息系統,沿著內部控制流程,全方位、全過程監管企業管理情況,借助系統功能實時比對風險評估指標和風險閥值,及時發現存在的稅務風險,發出預警,反饋給管理人員督促其解決。
(四)完善稅務管理信息系統,提供實時數據支撐在當前的大數據環境下,企業經營數據越發復雜、龐大,而且財務人員也需及時從基礎的核算、對賬等工作轉向分析、決策等高價值工作,為此,煤炭企業應加大在信息化建設上的投入,健全稅務管理信息系統,革新和升級系統功能,并將其和采購系統、銷售系統等相連接,為內部稅務人員了解涉稅事務進展情況提供真實、全面以及實時的數據支撐,提高企業納稅籌劃的合理性。同時,稅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優化也推動了企業稅務管理自動化,借助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提高企業稅務處理的效率,為風險監管機制的開展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結語
在當前復雜的稅制環境下,增值稅政策的變動給煤炭企業帶來了更多的節稅空間,煤炭企業稅負壓力有所下降。但與此同時,煤炭企業也需明確認識到增值稅政策帶來的優惠空間的利用,和企業納稅籌劃以及稅務管理水平有著重要關系。煤炭企業要想最大化的享受到增值稅政策帶來的紅利,還需認識到加強納稅籌劃的迫切性。實踐中,煤炭企業需加大對內部稅務人員的培養,全面、深度解讀增值稅政策,以取得最大節稅收益為目標,合理制定納稅籌劃方案。同時也要通過完善稅務管理制度、健全稅務風險監管機制來約束企業涉稅事務管理,保證預期節稅目標的實現。另外,考慮到大數據時代的發展,煤炭企業也要加大稅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提升企業稅務管理效率。
參考文獻:
[1]李翠平.淺談營改增后煤炭企業的增值稅納稅籌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07).
[2]張建強.探索增值稅轉型和資源稅改革對煤炭企業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8(27).
[3]陶仲舉.淺析煤炭企業增值稅的納稅籌劃[J].財訊,2019(12).
[4]于貴峰.探討營改增后煤炭企業的增值稅納稅籌劃[J].時代經貿,2019(07).
作者:許麗 單位:晉能控股煤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