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林地資源管理現狀及對策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臨湘市地處湘北邊陲,全市國土總面積17.6萬公頃,轄14個鎮(街道)、4個國有林場。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6.8%,活立木總蓄積量為305.94萬立方米,林地面積9.55萬公頃,有林地面積8.13萬公頃,立竹8597萬株。近年來,臨湘市瞄準林業生態建設發展戰略目標,找準定位,加責加力,創新林地資源管理模式,著力提升林業發展質量效益,實現了生態改觀和民生改善的雙贏局面。主要做法多管齊下,加強法律法規宣傳。經常利用各種會議開展宣講;在電視臺、廣播電臺設立專題(欄),請主管副市長就林地管理工作作專題電視講話;組織由專業執法人員參加的大型林地管理法律宣傳車隊,深入到14個鎮(街道)入鄉進村巡回宣傳。全市以森林資源保護和生態安全為主題,充分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有力地強化了社會各界自覺保護森林資源和依法征占用林地意識。健全機構,做到組織管理落實。林地管理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執法執收工作難度大,為了加強林地管理工作的監管力度和組織領導,市政府調整成立了全市林地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由主管副市長任組長,自然資源、發改、財政、公安、檢察、法院、林業等單位領導組成領導班子。
鎮(街道)林業站相應配備了兼職林地管理員。同時實行嚴格的能級管理,嚴格進行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臨時使用用地以鎮(街)為單位,實行屬地管轄,統一呈報按權限審批;建設項目使用林地按法律權限由局統一初步審查,岳陽市局審查,省局審核。做到了工作有專人管、專人抓,保證了林地工作有效運轉。依法行政,加強執法監管力度。大力宣傳是手段,依法監管是目的。我們從嚴格監管入手,依法行政,加大執法執收力度。嚴格依照《森林法》等法律、法規,對照有關政策和辦事程序,依法律程序和審批權限,為征占用林地單位或個人依法辦理征占用林地手續,及時、足額將森林植被恢復費征繳入庫。重視大案要案查處,震懾違法用地行為,對轄區內非法侵占林地和破壞森林資源行為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制止、及時查處,做到有案就查,查必有果。
存在問題發展與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臨湘市依托林地資源,大力招商引資,城市擴容提質和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土地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耕地是國家劃定的“紅線”不能觸碰,有些項目便開始在林地上大做文章,林地成為了城市開發和工業發展的“香餑餑”,一些未批先用、少批多占、不批也占等違法占地現象時有發生。使用林地項目提前介入機制有待完善。現行的辦理征占用林地審核審批手續,是各類建設項目立項后,在申請辦理土地審批前履行的一項監管手續。實際上,各類建設項目在報批前,發改、國土等相關部門對項目的批復,預審、備案沒有要求林業部門參與,待規劃、選址、設計等均已確定后,木已成舟,要變更很難,導致林地全面監管沒有到位。群眾生態意識較為淡薄。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同時,部分群眾對走“綠色發展”“可持續性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等生態理念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部分群眾認為林業用地面積基數較大,占用幾塊林地對生態環境影響不大,無關緊要,使得林地資源的保護工作很難得到有效落實。
改進措施加強宣傳力度,營造綠色氛圍。進一步加大林業法律、法規、生態文明理念宣傳力度,積極開展發放宣傳冊、設立宣傳牌、組織新聞報道、制作抖音視頻等多種形式的宣傳,切實增強全民知法、守法以及保護森林資源意識,全面提高全社會對保護林地資源和依法使用林地的自覺性、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建議在中小學校開設“愛護森林資源課堂”,從小培養孩子們的生態意識。序,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原則,依法辦案,堅決杜絕辦案過程中的走后門案、人情案等違法違紀問題的發生。對工作中出現的徇私枉法、營私舞弊、推諉扯皮、以罰代刑等行為,要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對一些破壞林地資源影響重大的典型案件,要適時予以公開曝光,樹立林業執法權威。對于林業執法人員,要加強隊伍建設,定期開展執法人員培訓,全面提升執法人員業務水平,提高林業執法質量與效率,有效地打擊破壞林地違法犯罪行為。
總而言之,林地保護工作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林地保護不僅是政府的職責,也是每個社會公民的責任。要在政府以及林業部門的引導下,提高全社會公民的林地資源保護意識和林業生態發展的觀念,促進全市的林地資源保護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作者:尹建新 單位:臨湘市林業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