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速公路沿線林地復墾技術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速公路在規劃建設中都要在沿線選點設置材料堆放場或者攪拌站,需臨時占用一些林業用地,在全路建設完成后,這些臨時場地必須按照合同規定對其進行生態修復,以確保臨時占用地通過復墾恢復到原來林地概貌。通過具體項目實施,探討公路沿線臨時占用施工場地的林業生態修復問題,突出各類占用場地類型與環境的技術方法應用,總結特色復墾技術。
關鍵詞:高速公路;臨時場地;生態修復;復墾技術
現代公路建設往往涉用到林業用地,尤其是在公路施工中因材料、施工機械、施工設備及臨時工棚設置等需要臨時占用部分林地,待公路建設完成進行竣工驗收時,必須對這些臨時用地進行生態復墾,采用生態林業技術恢復到被占用前林地植被水平,因此在公路規劃設計中一般配套有復墾的技術方案。但由于道路施工的不確定性,臨時占用的林地斑塊大小規模不一,有些高速公路施工期長,與原設計方案還不一致,這就導致在對臨時點復墾時出現技術差別,選擇的復墾技術也隨之改變。考慮到臨時點用場地地塊不同,在負責的林地復墾中也深深體會到這些技術差異。
1臨時占用場地地塊類型分析
根據所負責的項目看,一般高速公路在施工中臨時占用的施工場有以下幾類:用于施工人員臨時指揮辦公與居住生活區、用于道路施工材料堆放的料場、用于機械設備臨時放置的地塊、用于粒料攪拌的工場等。一些公路每隔20km或30km就要設置1個臨時施工場,也就是占用1個斑塊。所占用的地塊也有幾種類型:如林地、農用地、菜圃地等。這些地塊類型中絕大多數為林業用地,亦即沿公路邊界的林業用地,所占地塊面積小則1500~3000m2,大的1萬余m2。因為臨時占用,場地多為臨時性鋪裝,多用石礫、粒石或灰土鋪地,部分地塊進行水泥硬化,還對場地進行填挖方。因此,使得后續復墾需要采取綜合技術,也加大技術難度。
2臨時占用場地復墾原則
高速公路施工臨時場地復墾目的,是將占用的林業用地通過生態修復來達到原林地的植被水平,不得改變原用地性質及原生態林木群落。但因生態修復是后來進行的,復墾后的林地景觀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看出其植被修復效果,所以生態復墾是依托施工地塊現狀進行改造修復,短時間內不能達到原林地的林分水準,其復墾的驗收是按照技術方案指標查檢驗核。
2.1整體全面復墾原則
即全路所有臨時占有施工場地地塊是否全部修復,不能漏點漏塊。整體效果怎樣,景觀效果如何,均需考慮。
2.2分類差異復墾原則
即按照臨時占用地塊的基質類型進行修復。林業用地要修復成森林群落或適宜林分;農業水田必須按照原貌修復成水田,不得改變農田性質;草地荒坡要按照設計方案進行綠化,營造沿路綠化景觀。留荒地、石礫地,應根據立地條件種植適宜植物,形成點狀綠地。2.3復墾景觀提升原則因施工時出現場地挖填方,有些還形成溝地,臨時供水供電需要也會導致部分地段改變原貌,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對這些破損面必須采取工程技術,加固土坡,再選擇造林綠化方法修復。
2.4樹種選擇適地原則
生態修復重在樹種選擇,適生的樹種利于快速恢復地塊原貌,也能形成穩定的林木群落。豎向坡面也需選擇合適的植物,否則難以形成綠面,極易出現裸露斑塊,水土流失嚴重。
3臨時占用場地復墾技術準備
3.1分析技術方案,吃透方案意圖
就是要認真研讀原設計方案,結合高速公路各節點的施工環境同步分析研究,理解節點措施方向,熟悉節點施工場境,特別是與公路的聯結關系,如進出口、排水系統、涵洞、坡面等情況。在分析圖紙施工要素時,要充分考慮現有施工條件及材料應用情況,發現原方案不夠實際的地方,要標記清楚并會同設計方協調解決方法。吃透意圖重點在于分地塊環境制作現場施工表,劃出片區重點,再與圖紙校對比較,并在表上打勾上色清楚,這樣利于現場復墾施工。
3.2考察場地節點,草擬時間進度
對施工地塊進行實地考察,熟悉復墾地塊現場情況,尤其是地形、土壤、風向等情況,還需要考察供水用水現狀、建筑垃圾移位條件等。再根據這些現場條件草擬出作業進度,繪出進度結構表,這樣利于控制施工進度,保證復墾質量。
3.3選擇復墾苗木,做好營建種植準備
因為補占用林地生態復墾技術指標多是造林恢復,所以按照適地適樹原則選擇復墾樹種非常重要。這里有3個問題必須認真應對:一是選擇什么樣的樹種或植物。需要根據立地條件選擇,要多選適生鄉土樹種、花果樹種、便于管理的樹種。二是群落結構類型。即選擇何種樹種形成怎樣的結構群落,是單純林還是混交林,是生態型公益林還是人工用材林,亦或是經濟果林,等等。三是融合高速公路景觀需要。復墾地塊就在公路邊,是公路動態主視面,因此應與公路立面景觀協調,保證連續的主景動態視面。
4臨時占用場地復墾技術措施
4.1復墾地塊植物或樹種選擇
根據項目經驗,高速公路臨時占用林業地塊生態修復關鍵是選擇好營造樹種。樹種選擇前先檢測復墾場地地塊土壤,以取得立地土壤各種指標含量。然后通過考察現場情況,結合道路沿側風景需要,綜合選擇復墾樹種。如博白至北海高速公路,根據各節點復墾需要選擇了多種宜種樹種,如龍眼、荔枝、臺灣相思、馬占相思等;還根據復墾地塊環境及所處的位置,凡靠近村莊的臨時場地,選用了楊桃、柿子、竹類等;而占用原有桉樹林的地塊,采用林地林相改措施,選擇營造混交林,如“馬尾松+紅錐”“樟樹+楓香”等,部分地塊因立地條件比較理想,選用珍貴樹種如黃花梨、格木等。實際項目中因地類不同,即酸性土、石灰土、破損地等。如復墾旱地配置的植物可以是黃豆、芝麻等,也可是多年生固土增肥植物。破損地復墾講究快速與效果,可選用一些特殊植物如象草、類蘆。對于喀斯特石灰土,應選擇與此適應的樹種,如格木、任豆等。
4.2固土坡面植物景觀創建技術
林業用地因公路施工被臨時占用,部分地塊因施工需要對場地改造,出現坡面或垂直緊面,這些坡面如不進行綠化,很容易導致水土流失。目前技術方法應用比較成熟,一是采用草坡護坡。選擇狗牙根、竹節草或者假儉草均可,一般播種復墾,42g/m2草種即可。有條件者或投資許可,可用植草建造,直接在坡面(已整坡)上植草即可,但坡面坡度不能太陡。直壁如擋土墻式壁體可于墻腳根砌筑種植池,再在池內種植藤條植物如爬山虎、馬纓丹、炮仗花等。
4.3臨時占用林業地塊造林方法
在自身實際項目中,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4.3.1地塊沿路邊坡馬尾松純林復墾。采用土球苗,苗齡2.0年,苗高1.0~1.2m,種植面積控制在0.1hm2以內。造林時,坡度不宜過大,凡超過17%以上的坡面,采用魚鱗坑式種植。其他樹種純林營造成基本一致,一般山體復墾營造的闊葉樹種胸徑可小些,利于苗木運輸及成活,成本也較低。4.3.2場地混交風景林營建。這是高速公路臨時占用地塊生態修復重要技術方法。在方案中應先列出樹種名稱、苗木規格、數量、種植方法等,同時標出混交比、混交模式(行間混交、塊狀混交、星狀混交)等,還要說明建植后可能取得的效果。種植時先根據用地劃線找好造林點,尤其注意標示出混交種植坑穴及樹種編號。4.3.3立體豎向墻面的綠化方法。這是由于占用場地因工程需要施工有垂直墻體或者挖方陡坡,這些點如果直接種植綠化,可能因坡面塌方或直壁損毀導致二次復墾,因此在工作中需視實際情況選擇綠化方式。基本做法是:凡遇直壁之坡面,先砌筑擋土墻兼做花池,再沿池種植即可;如果坡面大、坡面長,應采取草地+灌木、草地+鋪石等手法生態修復。草種可選狗牙根、竹節草或假儉草;灌木宜選生命力強、根系發達的植物,如雙夾槐、夾竹桃、山毛豆等;有些需要實現連續花面時,可選擇地被牽牛花、粉黛亂子草、地稔等。4.3.4水際邊地塊復墾方法。有些占用地塊屬于水際用地,其上屬于林業山地,其下接水際,既有農用地概貌又有濕地特征,這些地塊復墾時不能作為農田處理,也不需要造林修復,而是采用生態濕地的技術修復。方法是:沿水際岸線種植濕地植物,如蘆葦、水草、水生美人蕉等,再于水際上部種植護岸樹種如秋楓、楓楊、柿子、無患子、水浦桃、馬褂木等。如果要突出林業造林特性,可選擇桃葉石楠、檫木、楠竹、香椿等。
5臨時占用場地復墾應注意的問題
高速公路臨時占用地塊生態修復是技術活,講究效果,技術綜合性強,要求高。由此,在實際工程項目運作中有些工程問題需要重視。
5.1復墾場地準備問題
這一問題十分重要,由于臨時施工用場地現狀環境與原用地條件相差很大,種植造林條件已經大不一樣。場地內建筑堆積物多,地面板結或硬化,機械設備泄漏物多,對環境影響很大,因此需要對場地進行改造。方法多是清除建筑垃圾物、清理硬化地板、清潔復墾地塊,再采用客土地改造,外運新鮮黃心土填堆至少15cm以上,然后整平放線。對于種植穴,如用地條件差,應在坑內先放一層堆肥,再植苗。若為草坪建植,鋪黃心土后找平再噴施消毒藥劑如1.5%高錳酸鉀溶液,48h后再植草或播草種。
5.2復墾技術風險問題
高速公路臨時占用林地生態復墾會碰到技術風險,常遇到的風險有:混交林營建中樹種混合伴生問題,好的混交樹種及混交方法、混交比例能保證后期林木群落的形成和穩定,否則容易在后續森林形成中產生種間競爭,導致林分不穩定。另一風險是復墾中的類型配套問題,就是原設計方案中地塊性質與后續復墾不對等,造成地塊類型不對,用地性質有差錯。如原為農用地,復墾時按照林地生態修復,這就有差異。又如原為村屯四旁地,應按照四旁園林綠化復墾,但實際中卻做成了菜地園圃,或建成種植溫室大棚。
5.3復墾后養護技術問題
林木生態修復核心是對復墾地塊營造新林分,或種植保護性植物,恢復生態原貌。苗木種植后需要養護,但實際中難有澆灌設施,也難以采用園林綠化的條件來管護,多是靠自然降水。一些項目因復墾點面積不大,可用機械噴水,也保證了造林效果。坡面草坪或灌木地,也僅靠人工淋水養護,難度同樣大。因此,在起草技術方案時,應考慮后續養護的問題,來保證復墾效果與質量。
6結語
高速公路臨時占用施工場地是生態復墾工程內容之一,也是工程技術問題,探討林業用地生態修復重點突出于如何將林業資源運用林業工程技術對場地進行復墾,以恢復生態原貌。生態式復墾講究地塊立地環境分析、樹種資源選擇、種植方式運用、群落景觀營建等。因此,營造什么樣的林分,創設何種生態林,或者什么層次的林地,效果恢復到何種程度,與高速公路構成怎樣的立面視感,都是從事生態復墾的同仁需要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金曉斌.高速鐵路建設土地破壞控制與復墾利用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徐國鋼,賴慶旺.中國工程邊坡生態修復技術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3]馬國強,李秋潔,張堂松,等.高速公路對路域生態系統的影響及修復技術研究進展[J].林業規劃調查,2010,03:29-34.
[4]但新球.森林生態文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5]何國生.森林植物[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
作者:馮光俊 單位:博白縣自然資源局博白城東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