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源地有機農藥污染狀況調研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朱麗芳、周文軍、王經委 單位:浙江水利水電??茖W校、浙江大學環資學院
0引言
飲用水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其水質狀況直接關系到人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但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水源水污染日趨嚴重,特別是有毒有害有機物的污染.有機氯農藥(OrganochlorinePesticides,OCPs)屬于持久性有機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中的一類,這類物質可長期存在于自然環境(如沉積物、土壤和水體)中,并可以通過食物鏈傳遞進入人體,危害人體健康.20世紀40-70年代,有機氯農藥作為農業殺蟲劑在全世界廣泛使用,70年代后,大部分品種相繼被限用或禁用,我國從1983年起已禁止生產和使用滴滴涕、六六六等有機氯農藥,但由于其在環境中的持久性、生物富集性以及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產生長期的逆向效應而受到持續的關注[1-3].
有機磷農藥(organophosphoruspesticides,OPPs)是為取代有機氯農藥而發展起來的新型農藥,自20世紀80年代有機氯農藥禁用后,是目前我國農藥市場所占份額最大、使用最多最廣的一類農藥.但MacdonaldRW等[4]在北極附近測得有機磷農藥,打破了有機磷農藥“易降解”新生代農藥的概念,甚至認為,當有機磷農藥在一定條件下隨著在地球表面的再分配到達高緯度地區(南北極)時,可成為一種持久性污染物,而且某些有機磷農藥在環境中降解后,其降解產物可轉化為持久性污染物[5],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本文以杭嘉湖地區主要飲用水源為研究對象,采用固相萃取-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測定水樣中32種有機氯、有機磷農藥的濃度,考察其時空分布變化規律,為改善水源地水質、控制水質惡化、保障飲水安全提供依據.
1樣品采集與分析
杭嘉湖地區集中式飲用水源主要有水庫型和河流型兩類,分布于錢塘江、運河和苕溪三大水系.本次研究共選取了16個取樣點,基本情況見表1.水庫型水源的采樣點為水庫中間位置,河流型水源地的采樣點為河流中垂線,采集后將水樣置于棕色玻璃瓶中,用冰塊保存,于當天送回實驗室.24h內完成水樣前處理,7d內完成樣品分析.
1.1儀器和試劑
6890/5973N氣相色譜質譜儀(GC-MS,美國安捷倫公司);DB-5MS石英毛細管氣相色譜柱(60m×0.25mm×0.5um);SUPELCO固相萃取裝置;TTL-DCII型氮吹儀(同泰聯科技有限公司).甲醇和乙酸乙酯均為色譜純(Tedia,USA);有機磷、有機氯標樣(美國百靈威公司);實驗用水均為超純水(電阻率為18.2MΩ).
1.2水樣的采集與處理
水樣用4L棕色玻璃瓶采集,加鹽酸調節pH<2,水樣充滿樣品瓶;樣品置于恒溫冷藏箱中運回,4℃冰箱內保存,于7d內分析;各采樣點平行取2~3個水樣,并進行空白實驗.水樣經0.7μm玻璃纖維濾膜過濾后,取500ml水樣,過C18固相萃取柱,乙酸乙酯洗脫,氮吹濃縮,加標、定容后直接進樣,化合物的回收率為64.5%~102.5%.
1.3分析方法
GC-MS操作條件:以高純氦氣為載氣,流量為1.0mL/min;自動不分流進樣,進樣量為1uL;進樣口溫度為300℃;檢測器溫度為300℃;采用程序升溫法:45℃(1min)→30℃/min→130℃(3min)→12℃/min→180℃→7℃/min→240℃→12℃/min→300℃(3min);離子源,EI;溫度,230℃.有機氯農藥和有機磷農藥等32種化合物的分析圖譜及有關參數見圖1和表2.
2結果與討論
2.1有機污染物濃度水平及特征污染物
16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主要檢出的有機農藥及濃度水平,見表3.從表3的結果可以發現,16種被檢出的有機污染物的濃度范圍為0.01~30.18μg/L,其中有1種污染物的最高濃度大于1.0μg/L,濃度最高的為有機磷農藥樂果.檢測到的6種污染物已列入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項目的污染物,其濃度均低于相應的標準限值,其余10種未列入標準.在16種被檢出的有機農藥中,樂果、甲基對硫磷、馬拉硫磷、對硫磷4種為有機磷農藥,其余12種為有機氯農藥;樂果和甲基對硫磷的檢測率高于50%,濃度最高的為樂果,高于報道的國內其它水體[6-8].
2.2不同時期污染物的分布特征
對比了杭嘉湖地區飲用水源水中有機農藥在平水期、豐水期、枯水期的種類和濃度水平.在平水期、豐水期、枯水期,被檢出的有機污染物種類分別為7種、1種和15種,被檢出污染物的濃度范圍分別為0.01~2.25μg/L、0.06~2.00μg/L和0.01~30.18μg/L.水體中有機農藥種類和濃度的季節性變化較明顯,枯水期檢測到的有機農藥種類最多,除對硫磷外,其余15種均有檢出,且檢出的樂果最高濃度,而在豐水期僅檢測到樂果1種有機農藥.
2.3不同水系的分布特征
分析比較了不同水源有機農藥的種類和濃度水平,錢塘江、運河和苕溪水系水源被檢出的有機農藥種類分別為9種、16種和11種,濃度范圍分別為0.01~0.18μg/L、0.01~2.00μg/L和0.01~30.18μg/L.運河水系水源檢出的有機農藥種類最多,共16種,異狄氏劑、阿特拉津和環氧七氯僅在運河水系有檢出,除樂果外,其余有機農藥檢測到的最高濃度點均在運河水系;苕溪水系水源共6個取樣點,除東奉口段和長興包漾河屬河流型水源外,其余為水庫型水源,從檢測結果看,水庫型水源水質較好,僅檢測到樂果和甲基對硫磷2種有機磷農藥,東苕溪奉口段和長興包漾河水源有機農藥相對較嚴重,特別是長興包漾河水源樂果污染嚴重,枯水期檢測到的濃度高達30.18μg/L;錢塘江水系水源有機農藥污染相對較輕.
3結語
杭嘉湖地區16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共檢出16種有機磷、有機氯農藥,檢出率大于50%的有樂果和甲基對硫磷兩種有機磷農藥,其余檢出率均<20%,檢出濃度最高的為有機磷農藥樂果,達30.18μg/L,雖未超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但遠高于國內其它水體,應予以關注.水體中有機農藥種類和濃度的季節性變化較明顯,枯水期檢測到的有機農藥種類最多,濃度相對較高.從檢測到的有機農藥種類和濃度分析,作為杭嘉湖地區主要飲用水源的三大水系中,運河水系、苕溪水系的河流型水源有機農藥污染最為嚴重,錢塘江水系水源次之,苕溪水系的水庫型水源污染最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