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供應鏈交易信用風險動態預警需求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市場經濟由互為關聯的各類經濟活動參與者構成,而經濟活動由交易信用聯結,因此,關聯關系和信用關系是現代社會經濟關系的主要特征。每一個經濟活動參與者都是關聯信用主體,當交易對手未能履行約定契約中的義務而造成經濟損失的時候,信用關系的風險就會顯性化;而當較大且具有復雜關聯關系的經濟活動參與者一旦違約可能殃及市場上其他存在關聯關系的經濟活動參與者,信用關系的風險通過關聯關系的傳導作用,從而引發“關聯信用風險”。關聯信用風險隨著關聯關系產生傳染和擴散效應,引發連鎖反應,形成關聯關系信用風險鏈。
從2012年以來,隨著實體經濟優勢要素的消失,預期收益的不穩定,資金周轉速度變慢,成本上升導致利潤空間縮小等原因,中國經濟結構的“脫實向虛”趨勢愈演愈烈。但是,從中國流行的虛擬經濟模式看,本質上都是在提高實體商品或服務的交易聚集度,賦予商品以金融標的物屬性,從而產生融資規模收益,這也是所謂“羊毛出在X身上,讓Y買單”的本質體現。通過筆者近幾年在工作中的觀察,反映在傳統大宗商品交易,特別是石化產品交易中,以供應鏈控制模式對傳統交易行為進行改造,通過控制物流過程、貨權交接過程獲取時間差等手段,結合來自銀行、融資平臺、網貸平臺的金融支持,在包括紙貨、期貨、期權等衍生品交易市場(含場外交易市場)獲取收益,從而形成一個較為成熟的商業模式。這種商業模式的成熟化,標志著制造企業從采購原料到制成品送達客戶的狹義供應鏈定義走向“以核心企業為中心,通過掌控商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在完整的購銷過程中,從供應商到終端客戶構成整體性網鏈結構”的廣義供應鏈定義。供應鏈貿易是對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商流在整個網鏈結構中拆分、重組、整合,通過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挖掘新的利潤源。市場經濟環境中,商業模式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只要交易鏈條的邏輯自洽,風險可控,沒有什么貿易模式是不能做的。但是,筆者在近年來的工作實踐中觀察到一種特殊現象,一方面這種新生商業模式日新月異,逐漸成熟,各路存量和增量資本爭相投入供應鏈貿易體系中,打破原有市場體系中占主導地位的產業資本壟斷和控制優勢,另一方面受制于政治、經濟等原因,舊產業資本回避主動參與新市場結構的建設和游戲規則的制定,同時受激勵體制的約束,在供應鏈“四流”合一的管控中容易出現漏洞,當發生重大外部沖擊時,“四流”錯位,供應鏈斷裂。
2.供應鏈貿易過程中的關聯信用風險
在討論供應鏈交易過程中的關聯信用風險時,其風險到底在指什么?從業務實踐看,狹義的關聯信用風險是信貸風險,而廣義的關聯信用風險是違約風險,而違約風險的背后有隱含了道德風險、決策風險和政治風險。據筆者觀察,從2016年開始,供應鏈交易商品的品種越來越多,金融屬性越來越強,交易規模越來越大。表現最突出的就是所謂“紙貨市場”,性質上屬于遠期交易,類似期貨市場,本質上是典型的交易所場外交易市場(OTC市場),因為比期貨市場自由靈活,因此也就失去了交易所對會員的監管約束,沒有嚴格的保證金制度,沒有嚴格的交易制度,超高的交易頻率、交易靈活性和流動性,無需實物的物理性交付,成為最佳的對沖交易和獲取短期現金流的工具。但是,隨著2019年經濟周期的下行和中美貿易摩擦的動蕩,供應鏈貿易領域的重大風險事件頻出,根本原因在于關聯信用風險控制與供應鏈交易市場結構深層次變化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對企業風險控制體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3.企業關聯信用風險評估現狀
關聯信用風險的載體是關聯信用主體,常見的關聯信用主體有資產關聯、交易關聯、人際關聯三種典型場景,由關聯信用主體構成信用共同體。其中,最為活躍的中小微企業信用共同體具有明顯的人際關聯特征,并受企業管理層非理性行為的高強度影響。每個企業在進行貿易活動時,都會有基本的供應商客戶準入體系,從商譽、財務、法務等不同角度做“盡職調查”。但是,從近年的重大風險事件的特征看,隨著供應鏈貿易的盈利模式越來越多元化,參與者的結構越來越復雜,依靠企業內某個部門,或一部分人去挖掘層層嵌套模式的業務結構后面的真實貿易背景,越來越力不從心,效率更是無從談起。2016年以來,以“XX查”為代表的流行商業征信軟件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依據權威的公共數據庫,企業工商登記、發展歷程、股權投資等靜態信息基本可以做到實時更新和記錄,可以通過“查關系”將公開數據背后的商業關系直接生成圖片,形成更直觀的搜索體驗。從現有數據服務看,顯性的資產關聯和人際關聯已經能夠較為完善的滿足基本要求,做為“普惠型淺度盡調工具”已經構建了較完備的數據采集、數據清洗、數據聚合、數據產品化的解決方案。但是在征信查詢過程中,筆者發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盡調需求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
從大數據的分類可以看出,只靠權威數據庫的結構化數據進行關聯信用風險分析,并不能做到事前預警、事中監測、事后分析的。海量的非結構化數據缺失和分析難度是關聯信用風險動態預警的核心問題。供應鏈貿易中交易對手上下游關聯交易導致的貨權控制風險則是關聯信用風險動態預警的“痛點”。筆者試圖通過對一些數據挖掘領域成熟的方法,引入關聯信用風險動態預警領域,描繪一種設計思路。
4.1關聯信用風險動態預警系
統的交互設計設想預警系統面對的最大困難在于對干擾信息的判定,預警系統成功的關鍵是預警數據可分析維度的設計,賦予每個維度不同的權重,最終形成評估分值。筆者的初步設想理念是分為兩層結構。第一層,系統對每個企業主體預設相同的個體分析維度,主要包括三個分析方向,一是內部經營的合規合法性、管理的規范性、管理者決策失誤、財務狀況、道德風險等。二是外部環境的宏觀經濟環境變化敏感度、行業和市場競爭地位、價格波動、法律制度、地方政治環境等。三是關注企業管理層的非理性行為,包括過度自信、過度投資、投資P2P網貸平臺、財務報表粉飾等加劇信用風險的行為,信息源不排斥傳言,對傳言進行交叉驗證,隨著可信度的提升不斷賦予更高的權重。第二層,對找出關聯關系的企業群,結合不同的債務優先償還權,測量出鏈條上不同關聯企業的傳染強度與傳染路徑,最終形成動態的預警機制。預警維度分析的核心目標是通過系統對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源的全面篩查,以可視化展示為手段,直觀的顯示。結合預警系統的風險評估等級,再通過人力進行權衡和判斷,及時調整企業的風控級別,在風險聚集和爆發前,采取交易規??刂?、貨權應急處置、司法救濟等手段,切斷關聯信用風險的傳播鏈。
4.2風險預警系統的難點和法律邊界
預警系統在運用爬蟲技術抓取數據源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爬蟲數據的可持續性和合法合規性,爬蟲技術需要注意法律法規的灰色地帶,防止沒有進行過數據清洗的非法數據。一方面需要采用反IP限制、反驗證碼、反登錄限制等技術手段挖掘沉淀的數據,另一方面與相關數據應用的企業達成一攬子數據訪問頻度的豁免協議,以保障數據的可持續性和分析維度、分析方法的保密性。海外網站的抓取,應使用匿名訪問?;仡櫧昶髽I風控體系建設的思路和實踐,關聯信用風險的傳染和擴散效應,已經成為信用風險分析的主要障礙,迄今為止,信用交易仍未能形成有效的風險預警和處置機制,智能化關聯信用風險動態預警系統的建設應該提上企業風險控制的議事日程。關聯信用風險動態預警系統目的是構建以“信用異?!钡年P聯企業數目為切入點,構建關聯信用風險傳染的動態評估模型,運用爬蟲技術、NLP(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熱詞分析等手段,分析評估企業供應商客戶集合中各主體的“違約概率”。不遠的將來,無論是深度學習還是專家系統,最終都將走向人工智能。
作者:錢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