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過度包裝帶來的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過度包裝 適度包裝 綠色設計
中圖分類號:x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020211-01
一、我國包裝設計與設計師
現代社會進入新的營銷時代,包裝設計氣象萬千,不僅能更好的吸引人們的購買,實現利潤,而且突出和進步了包裝的功能和影響,而包裝設計的發展一直伴隨著人類文明和文化的進步。
而在當代的經濟社會里,越來越多商家成了經濟動物,同時也越來越多包裝設計師成了吹鼓手,市場經濟促使商家根據市場信息來確定自己的包裝風格,設計師為了生存對商家的要求言聽計從,不惜放棄創意構思和藝術才華,放棄職守、導致市場、商家、設計師互相的牽制,惡性循環,惡性競爭。因此許多商品通過不合理的包裝設計拉開了價格檔次,也從中獲取了更多的利潤,導致過分華麗、超值和過渡的包裝層出不窮,久而久之越來越多的問題便迎刃而生,消費者的“上當受騙”,垃圾成堆,環境遭受到嚴重的破壞,甚至于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生態平衡受到威脅等問題,越來越多的人對于日益興盛發展的包裝有了反感和抵觸的情緒,從而包裝引發的社會矛盾也越來越突出。
二、我國包裝設計師應該承擔的責任
包裝設計不僅是為了消費,而是還要堅持以美化人的生活為目的,要從長遠的人類利益作打算。所以每一個作為社會精英的包裝設計師要樹立社會道德觀念,不能為了取悅消費者、討好老板,有可觀的設計費,就不顧及社會后果,逃避自己在社會中所負的責任,最后造成不良的損害。社會越來越急切的呼吁包裝設計師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一)適度包裝設計
1、適度包裝與過度包裝。包裝的分類有很多種,如按其作用、效益與包裝成本則分為:適度包裝、過度包裝和包裝欠缺。適度包裝是與過度包裝相對應的,它是指設計精美、使用便捷、安全衛生、成本適度的包裝。然而當其超過了一定的度,那就成了過度包裝,過度包裝是一種功能與價值過剩的商品包裝,其表現是耗用過多的材料,采用豪華的裝飾等來裝點被包裝的產品,超出了保護商品,美化商品的功能要求,給消費者產生一種名不副實的感覺,不僅消耗了大量的財富,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而且還嚴重的損失了消費者的利益,敗壞了社會的風氣。
近幾年來,有些商品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好看不好吃,中看不中用,有些看似氣派,富貴體面,其實包裝之“櫝”更比代售之“珠”成本高。隨著包裝的發展,過度包裝的也越來越猖獗,隨之在多個方面給社會帶來經濟損失和社會問題也不斷的擴大起來。
首先,就是造成資源大量的浪費,由于目前我國對包裝廢棄物的回收率很低,所以它就成為城市垃圾的主要來源。其次,日益嚴峻的生存環境和緊張的資源,與我國倡導的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主旨背道而馳。第三,過度包裝還助長了消費者的送禮之風,使滋生,污染了社會風氣,加劇社會不和諧。這些年各地出現的天價月餅、天價洋酒、天價保健品等,誘發了社會奢侈之風,有悖于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
以上種種過度包裝帶來的危害歸根到底都源于其包裝自身的設計,也就是設計師的責任,若設計師持有良好的道德,進而就更加不會引發以上產生問題,所以包裝設計師有義務和責任對現在的包裝設計的“過度包裝”進行一定的控制和治理,那么制約過度包裝設計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
2、積極推行“適度包裝設計”。推行包裝減量化,實施“適度包裝”,遏制包裝的“過度”,走持續發展、保護環境、發展循環經濟中減少包裝材料用量、減少有限資源浪費,是最行之有效途徑。所以包裝設計師必須承擔起適度包裝設計的重任。
設計師要合理化設計包裝,合理也即“適當”,一件成功的包裝品,應以商品本身的價值、消費者、使用場合的不同不異。合理化設計已經成為包裝設計發展的主流之一,推崇的合理的包裝結構,最精練的造型,最低廉的成本,合理的包裝取決于完整性和包裝成本的平衡性,是為了防止貯運過程中發生意外,商品受到破壞和損傷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因此在包裝設計中,應避免過大,過度和過于簡單的包裝,還應充分的考慮到安全性,保護性及包裝廢棄物的處理等因素。
(二)樹立環保意識
由于大多包裝設計中使用的包裝材料使用壽命短,使用量大,廢棄后難以降解,固體廢棄物量大并難以集中,對城市環境和人體造成嚴重危害。包裝的生命的周期對環境的影響幾乎涉及大氣、水體、土壤、海洋、森林、等幾個方面。
為了確保自然界維持其正常運作免受人為的破壞,包裝設計師應該開始構思對包裝設計進行革命化的改良,使包裝設計能融入到人與生態系統的大循環中。
包裝設計師應倡導“綠色設計”保護生態平衡:
近幾年來“綠色設計”的口號,在設計界變的越來越嘹亮。包裝設計作為設計界的一個分支,在綠色設計的感染下,也發生了不小的變革。包裝應從包裝設計和包裝材料選用下手,包裝設計師作為包裝的策劃者有責任在包裝設計中推行(3R)原則,在包裝設計的時應該按照綠色包裝設計的要求來施行。
首先包裝設計應避免疊床架屋等煩瑣重復的包裝設計,要實行簡單別致的造型,盡量做到循環使用包裝,使包裝的使用率增大,產品的包裝實現長壽臺理化,以減輕包裝的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
其次包裝設計師在種種包裝設計的同時應該注意包裝廢棄物的循環再生的問題。要考慮包裝設計中的材料應選擇適合現有的回收再生系統,或將來可能建立的回收再生系統的材料,可提高回收率和降低回收費用。盡量采用目前回收技術已經成熟的材料。
[關鍵詞] 快遞包裝;循環利用;問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 F252.1 [文獻標識碼] B
電子商務盛行的今天,網絡經濟不斷發展,快遞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極具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2015年1月6日,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透露,2014年我國的快遞業務量達到了140億件,已躍居世界第一。但是,隨著快遞行業迅速增長的同時,也衍生出了許多問題,在國家郵政局公布2016年郵政行業運行情況顯示,2016上半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32.5億件,同比增長56.7%;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714.6億元,同比增長43.4%。其中,同城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44億元,同比增長43.3%;異地業務收入累計完成925.8億元,同比增長41.1%;國際及港澳臺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97億元,同比增長14.7%。這意味著過億的快遞包裝紙盒被使用,更不用說數量龐大的塑料袋、泡沫板和各種無法回收的防震緩沖填充物??爝f包裝回收難題,不僅增加了社會物流成本,還使得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日漸顯現。因此,有效、系統解決快遞包裝物的回收再利用,成為快遞業亟需解決的重要難題。
一、快遞包裝廢棄物現狀
快遞包裝本質上是一種物流包裝,指的是快遞物品在遞送過程中所使用的各類包裝物、輔助物等。“十三五”時期,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緊迫性將進一步凸顯,在對快遞包裝方面,提高資源的高值化利用、減少包裝資源的浪費和提升包裝資源的循環再利用率,是打造快遞行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內在要求。然而我國當前缺乏相關專項的快遞資源管理的基本法規,缺乏執法管理的依據,造成我國的快遞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相對落后,加大資源損耗和環境治理難度。我國的生產工藝技術落后,快遞包裝物多為一次性使用品,快遞包裝行業普遍存在資源浪費嚴重問題。在我國每年消耗的3億立方米木材中,近1/10用于各種產品包裝。紙質包裝消耗約2000萬噸。主要原料木漿占40%左右,木材超過2000萬立方米,在城市垃圾中有1/3都是包裝垃圾。同時,快遞包裝所使用的防水塑膠袋、膠帶、泡沫板、填充氣泡袋等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使用這種成分的包裝物大多為不可降解物或降解周期較長,也著實給整個自然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威脅。由于技術的投入較低,快遞業還未達到綠色包裝標準化的要求,使快遞公司仍有因包裝不當或過度包裝造成的經濟損失。因此,有效處理快遞包裝物的浪費問題對營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環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快遞包裝廢棄物再利用問題分析
(一)快遞包裝回收率較低
我國尚未對快遞包裝進行專項資源回收分類,未形成規?;?,回收率低。在德國、美國、日本這類較為發達國家已經有了成規模化、產業化的鏈條,對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都有較為系統的程序。根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快遞業中紙板和塑料實際回收率不到10%,我國包裝物的總體回收率不到20%,未達到應有的規模。而在一些發達國家,紙板類包裝物回收平均利用率達45%左右(其中德國瓦楞廢紙的回收率已到90%以上),塑料類包裝物平均回收率則在25%左右,每年美國回收包裝廢棄物的收益達到40億美元。這造成資源浪費,減少了經濟效益,同時也違背可持續發展戰略。再者,我國的快遞包裝回收渠道狹窄,網點無序,經營秩序混亂,導致回收率低;快遞包裝廢物回收利用體系建設、網點規劃設置沒有具體列入我國發展計劃中,對于資源回收再利用站點的設置遠遠比不上垃圾回收站點的網點布局,造成大量資源流失;回收重復利用的紙箱在運輸過程中容易損壞,各快遞公司處于規避風險的考慮不進行回收。
(二)快遞包裝循環利用技術落后
我國快遞包裝行業發展迅速,但許多企業未擺脫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生產模式。國內快遞企業使用的包裝物主要集中在氣柱袋、包裝箱、編織袋、塑料袋等,這些快遞包裝多為塑料包裝材料,具有熱塑性,主要材質為PE(聚乙烯)、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等,這些材質優良好的拉伸性能、耐腐蝕性、防水防潮、價格便宜等特點。但是降解難度大、周期長、成本高,以國內現有的技術難以對它進行處理。我國的快遞的處理方式偏高消耗、高粗放。對于快遞處理,現有的分選方法包括手工分選法、機械分選法、分散分選法、集中分選法;分離技術包括密度分離技術、漂浮分離技術、靜電分離技術等;接著干燥,破碎,壓實。但這些處理技術處理過程繁雜、處理成本高、技術不成熟,而且由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成本較高等原因,對于無法再利用的快遞包裝最快捷的處理方法是填埋和焚燒。由于快遞的包裝材質不易被微生物分解,會造成土壤污染。焚燒產生大量刺鼻的有害氣體和濃重生物煙霧,危害人類健康,造成環境污染。這制約著快遞包裝業的發展,對快遞包裝廢物造成的環境污染進行大力治理迫在眉睫。
(三)各方回收意識低
快遞企業、供應商、快遞員和消費者缺乏回收意識,態度不積極。同時,我國倡導綠色消費起步較晚,遠未成為人們的消費習慣。當前缺乏政策的引導和綠色物流的教育,各快遞企業、生產商以及消費者沒有承擔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爝f包裝回收對于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保護具有重大意義,但是人們認知不足,而且處理快遞包裝存在費用成本高、社會成本高的問題,電商企業和快遞行業都不愿意把精力投放在這個項目。我國曾鼓勵電商企業對包裝物進行回收再利用,但效果不佳,回收難度較大,導致最后回收再利用的快遞包裝不到一層,不僅是人們是意識層次達不到,更是因為快遞包裝規格達不到二次使用的標準且回收成本高。當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矛盾時,電商企業和快遞企業會選擇前者,因為建立回收體系的成本過高,收益短期未能實現,回收物流涉及面廣,領域多,人力與資金難以保證。這導致人們對物流回收的不重視,從而認知不足。
(四)快遞包裝循環利用制度不健全
我國對于快遞回收物流還未得到普遍的重視,不管是回收物流的市場制度還是行政管理制度都不健全。在國家層面,我國在此方面的規范還很欠缺,由于回收物流涉及多個領域,行政主管部門不能明確劃分,也沒有專門的部門進行管理,因此造成制度的不規范不健全。而在西方國家,1994年出臺《奧地利包裝法》實施細則、《包裝廢棄物運輸法》(法國)、1995年《循環經濟法和垃圾法》(德國)、1996年《包裝廢棄物條例》(英國)等都對包裝物的循環再利用體系方面進行了法律規范。我國相應約束體系只在一些規范快遞行業的法律法規中涉及到。我國尚未建立針對快遞包裝回收利用的完善機制,缺乏對消費者、快遞企業和供應商參與回收的激勵機制,同時缺少對資源回收再利用方面的監督和管理。
三、快遞包裝廢棄物循環利用的建議
(一)對快遞包裝進行分類回收
我國應對不同種類的資源進行分類回收,對快遞包裝廢棄物進行規?;a業化的回收處理,這有利于提高快遞包裝的整體回收率、利用率,提高經濟效益。在加快整合分散的回收點上,應定點建立快遞包裝廢棄物路邊回收站,健全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網絡,最終實現系統回收。同時國家應積極促進物流企業和原材料供應商的合作,鼓勵生產商、公益協會等建立包裝回收組織,進行專職收集和快遞分類包裝廢棄物。我國應將快遞包裝廢物回收利用體系建設、網點規劃設置具體列入我國發展計劃中,把資源回收再利用站點的設置向垃圾回收站點的網點布局看齊,這是提高快遞包裝回收率的關鍵。
(二)轉變快遞包裝處理技術及規范快遞包裝
快遞企業和快遞包裝生產商應改變其較為粗放的包裝方式,改進快遞包裝貨物的技術水平,尤其是應當避免多種材料雜糅的快遞包裝現象。我國可以加快對包裝處理技術的研發或改造,將食品包裝袋和可降解的綠色包裝帶引入快遞包裝行業,革新我國清潔生產技術等,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有機結合。也可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例如德國瑞斯漫公司運用廢棄物利用技術進行廢物再利用;日本在對德國的基礎上推出PET技術再生,提高我國快遞包裝處理率。同時國家應以立法形式,對快遞包裝材料規格、尺寸標準和信息標準進行規范。對快遞包裝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制定符合國家及行業明確的快遞封裝用品、安全封裝、快遞包裝技術及標準規范等標準。規范快遞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整個行業的成本,履行行業應盡的責任。
(三)提高多方快遞包裝回收意識
提高快遞包裝回收意識和認知度是實現快遞包裝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的關鍵。政府、企業、個人都應該積極的進行快遞回收工作,以積極的態度完善自身建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對快遞包裝廢棄物循環使用。在2014年,國家郵政局通過《快遞業溫室氣體排放測量辦法》,引導國內快遞企業進一步提高節能減排意識,優化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降低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積極承擔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在回收意識上,政府應進行引導,企業做出表率。出臺落實一些扶持政策,對從事回收、生產、使用再生資源的行業予以傾斜,例如美國為了提高回收積極性,各地政府根據企業包裝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適當免除企業相關的稅收。由政府指導,行業引導,各個物流公司及包裝企業協商成立包裝理事會,促進快遞包裝的循環利用,從而形成產業化運作,提高資源利用率。政府在快遞包裝的循環流通方面的輿論引導和強制執行也是至關重要的,“十三五”規劃工作期間,可加大對回收物流的宣傳,普及公民對于回收物流的認識,倡導群眾監督,減少浪費,提高回收利用率。把節能環保和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到生活的細節中,提高快遞包裝回收意識。
(四)建立健全快遞包裝循環管理制度
我國應對快遞包裝廢棄物進行系統的管理和控制,完善回收物流市場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使快遞包裝廢物循環再利用體系建立并有效運行。我國可以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逆向物流運營、回收處理技術、責任分擔制以及延伸生產者責任制等機制,將相應機制運用到循環體系中,實現全程鏈條式管理。政府監管企業自律是不可缺的,政府要以引導為主,加強宏觀調控,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明確責任主體,將快遞包裝資源回收納入公益事業領域,引導企業進行轉換責任,自我監督。政府可從資金支持、政策出臺、優惠措施,規范辦法和約束監管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同時與相關的價格機制、供給需求、稅收優惠、獎懲制度等方面結合。
[參 考 文 獻]
[1]查燕,王全權.基于網購產品生態包裝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2(14):160-161
[2]王w.關注環保難題加快對快遞包裝分類回收[J].中國包裝,2014(3):55-57
[3]呂超,段瑛瑤,杰,等.快遞包裝標準化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5(5):113-116
【關鍵詞】 生活;包裝設計;重要性
在商品經濟活動中,包裝扮演著一個極其特殊的角色,它不但能保護商品,提高商品的附加價值,而且還點綴著我們的生活。然而,隨著市場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迫使企業不斷更新換代產品,也不斷變換著包裝的效果,致使一些包裝逐漸走向背離我們現實生活的軌道。基于此,探討現代包裝設計的發展趨勢,對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把握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包裝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在現代生活中,商品的包裝設計是現代消費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裝設計在消費市場中起著“無聲銷售員”的作用,引導著顧客選擇和購買商品的方向。然而,不知曾幾何時,一些包裝設計的概念被社會攀比和炫富情緒所感染,出現了許多的“過度包裝”和“天價包裝”,導致了生活成本中無謂消耗的支出。在此種情況下,現代包裝設計急待一個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大環境、一個實用與審美相互依存的合理體系[1]。
2創新包裝設計創造合理的生活方式
現階段新的觀念、新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對包裝設計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要怎么設計才能為人們創造合理的生活方式呢?或者說什么樣的包裝設計才是符合人們的生活方式呢?一切以方便為前提,具體說就是要求包裝設計——方便生產、運輸儲存、陳列、使用、回收等。如針對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很多商品出現了便捷地小包裝設計,其中最貼近日常生活的就是超市的凈菜包裝。通過對蔬菜的清洗、整理等人工服務的加入,提升了商品的價值,而采用的包裝容量也比較適合一次性消費,包裝簡便、方便操作。再如一些家長注意培養兒童的自主能力和衛生習慣,由此,針對兒童的飲水量,為兒童設計了237mL 容量的小瓶裝水,同時增加背帶以方便兒童攜帶。所以包裝設計已不僅注重造型美觀、實用,要從打動消費者的心理、方便化、輕量化、小體積、本土化、衛生、安全、環保健康等這些方面著手,達到真正的人性化包裝設計,設計更加符合人們生活需要的包裝,從而為人們創造更加合理的生活方式[2]。
3“低碳”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3.1環保材料的選擇
包裝材料是包裝設計的物質基礎,所有的設計構思都將依附在材料之上,低碳生活理念下的包裝設計強調材料的環?;?、單一化、合理化以及與產品之間的對等化。包裝材料的選擇關系到自然生態環境的平衡問題,低碳包裝選擇具有良好的回收再生能力的材料,在自然系統承受范圍內進行采用,能做到取之于自然,又回到自然,達到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目的,這樣既節約環境資源又降低包裝制作成本;根據產品特點的需要選用不同的包裝材料,在滿足包裝的基本功能前提下盡量減小包裝的體量,采用輕量薄型的材料,達到整體包裝的減量目的,同時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減少了碳的排放量。
一個真正“低碳包裝”產品從設計到研發上市是要對其整個生產周期過程中的綜合碳排放進行考慮的,這樣才能實現碳的排放量達到最少。因此選擇環?;陌b材料即要求在材料的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對生態環境不產生負面影響,又要在整個產品的使用時期與生活環境保持良好的協調性。也就是說,一方面以產品包裝的環保性、功能性和經濟性作為設計目標,選擇綜合性能優良的綠色材料;另一方面,也應考慮材料在設計、制作、使用過程中造成的環境影響[3]。
3.2包裝內部結構的優化
為了減少緩沖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包裝成本,減少包裝帶來的環境污染,在保證包裝效果的前提下,應該優化包裝的結構設計,減少包裝材料的消耗,降低能源的消耗。合理的包裝結構設計不僅可以保護產品,還可以通過對包裝強度和耐用度的提高,降低對二次包裝和運輸包裝的條件要求,減少包裝材料的使用量。優化包裝結構,減少內部結構的不必要空隙是低碳包裝設計的具體體現,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將內部結構進行合理、美觀的設計,減少不必要的材料重疊和復雜結構的制作工序,最大化的利用內部空間,達到節約材料和生產運輸成本的目的[4]。
3.3造型設計的簡約化
包裝的造型設計不僅具有良好視覺外形的展示功能,而且具有保護產品的運輸功能。內容產品本身,無論是固體還是液體等等,都必須透過包裝造型使之成為立體形式的商品;而這種立體的造型,又隨著包裝方法、包裝材料的不同而產生變化。設計的過程中,盡量減少形、面的繁瑣變化,力求造型簡潔自然,強調技術與藝術、功能與形式結合的藝術魅力,必須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設計出簡約、美觀、實用、環保的包裝。低碳包裝中的造型和結構的發展趨勢將是超越傳統的標準化,而是以多樣化的標準零部件與組合方式所構成的多樣化包裝。設計過程中應根據具體商品要求,對類型化的樣式進行合理的、合目的性的巧妙設計,運用形體語言來表達商品的特性及包裝的美感,同時還不應忽視印刷制作的方便性和成本的合理性等等。
參考文獻
[1] 黃靜. 現代包裝設計中的傳統文化元素[J]. 包裝工程,2005(01):119-120.
[2] 黃國和. 現代包裝設計中的一對突出矛盾[J]. 中國包裝工業,2005(10):132-133.
[3] 姚婷. 淺談現代包裝設計中涂鴉藝術的應用[J]. 現代裝飾(理論),2011(0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