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過度包裝的解決辦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幾千年的風云變幻、歷史更迭中,它歷久彌堅,見證了這塊土地的文明進程,分享著人們的喜、怒、哀、樂;在金戈鐵馬、硝煙彌漫的戰場、在金鼓齊鳴的城堡、在黃沙漫漫的絲綢之路、在東湖之旁、太白之巔、陳倉鎮邊、杜康溝前……都留下了它醉人的醇香。
目前,陜西地產白酒品牌主要有西鳳酒、太白酒、長安酒、秦川酒、杜康酒、城固酒、瀘康酒、秦洋酒、三糧液、隋唐酒(美水酒廠)、延河酒、龍泉酒、老榆林共20多家,500多個系列品種。從白酒香型來看,漢中地區鳳香酒所占比重較大,陜北和秦嶺以南區濃香型酒居主導地位。從全省來看,濃香型占到市場的70%以上。年消費在16萬噸之上,是西北省份消費大省。
隨著太白酒被收購、西鳳改制步伐加快,在這個秋季陜酒給了中國酒業太多想象,也正是如此,才有這篇文章的出爐。
品牌意識淡漠產品線混亂
陜酒在品牌開發上大多缺乏規劃,整個品牌體系顯得雜亂無章。比較突出的是年份酒,同一品牌旗下若干個子品牌的年份酒,竟然出現了年份低的賣價高于年份高的,如西鳳9年陳釀酒的價格低于西鳳6年陳釀酒、西鳳典藏5年的價格高于西鳳陳釀6年、太白金窖藏十二年的價格低于太白洞藏十年,這樣的情況讓人很不解:在同一個廠家灌裝的年份酒為什么在價格上會出現這樣的奇怪現象?
其次,母品牌和子品牌的關系混亂。提起茅臺、五糧液、劍南春三大酒企,人們會很自然的想到茅、五、劍三個著名的白酒品牌,再如瀘州老窖、古井貢、汾酒,這些母品牌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成為支撐企業發展的支柱,他們下面的子品牌基本都是在母品牌名稱后加后綴而成,既表明了出身,又借助了母品牌的光芒。
和他們相比,陜酒的母品牌則顯得有些落寞,只能母憑子貴。其無形資源——品牌名被隨意運用。明明是經銷商開發的子品牌,在命名中卻把主品牌的名稱放到最后,如金藏、銀藏西鳳酒、秦灃西鳳、洞藏太白等。按常理,母品牌就如同一個品牌的姓氏,這個姓氏決定了你是姓西鳳、還是姓太白、或者杜康,所以既是子品牌,又想借助母品牌的名氣,就應該跟著母品牌姓,怎能姓和名顛倒呢?這樣豈不是喧賓奪主,無形中降低了母品牌的形象。
面對一大堆混亂不堪的品牌,部分廠家也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尋求解決辦法,如西鳳提出的“1369”工程,太白酒的“1234”品牌戰略,白水杜康的雙品牌戰略……這些都是立足企業長遠發展、品牌建設進行的品牌營銷戰略,在實施這一戰略的同時,有關廠家還對那些不符合要求的品牌進行了調整、砍伐,從而開啟了企業品牌營銷的新局面。
買斷盛行,雜亂無章
走進陜西市場,且不說那些縣級小酒廠的品牌,單就陜西著名品牌——西鳳、太白,除了被視為母品牌的高脖西鳳、紅西鳳和普太白外,各自下面的嫡系品牌(廠里經營的品牌)和旁系品牌(經銷商買斷品牌)加起來就有上百個;走進零售店、專賣店和批發市場,西鳳、太白的子品牌幾乎占盡了商家的貨架,不僅感嘆:陜酒的子品牌太多了,連自己有時都會弄混。這么多的品牌全都能賣得好嗎,商家和消費者能記住幾個?對此,許多商家坦言,看似品牌眾多,其實能賺錢的就那么幾個,絕大多數品牌表現平庸,有的甚至艱難度日。
品牌扎堆、市場擁擠最終導致競爭加劇。為了分一杯羹,子品牌之間同根相煎,推銷產品時互相詆毀、市場促銷中互相打壓、促銷拼力度、訂貨會拼獎品,看似穩定的市場一不小心就被搶占,經營成本在無奈中上升,利潤不斷降低……過度甚至不良的競爭手段讓彼此都感到疲憊不堪。
盲目跟風 一以模仿
陜酒的不斷崛起創造了不少神話,但隨之而來的模仿、跟風,讓神話不再神奇,也阻礙了新的神話出現。細觀這些品牌,模仿無處不在,從命名到包裝,從價位到促銷,步步緊跟。我們不可否認,“模仿”有其積極的作用,在品牌發展初期,模仿可以降低新品開發風險、節約市場投入,但凡事都有兩面性,當大家都樂于模仿、懶于創新時,整個市場就缺乏活力了。
西鳳15年、6年陳釀酒首開陜西年份酒先河和煙酒不分家的營銷方式,它成功后,跟風者蜂擁而上,陳釀年份酒充斥市場,買酒送煙蔚然成風;再看看名字,由于金、銀、藏、陳釀等概念使用頻率太高,使許多酒的名字都非常相似,有如孿生姐妹一般;包裝的模仿就更不用說了,大盒子、天地蓋、黃絲帶、鳳紋、云紋圖案、大紅、大黃的色彩……已演化成為一種流行風景線。在外包裝上,一個賽過一個的比大、比豪華,適當的大氣、豪華也許會形成一種視覺沖擊力,為產品銷售加分,但過度的追求包裝的豪華和大,則顯得華而不實,有浪費之嫌,畢竟產品的長期暢銷依賴的是品質,像五糧液、茅臺、瀘州老窖他們的包裝十幾年來一如既往,樸實無華,卻依然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包裝模仿嚴重的情況使最初搞創新的人都苦不堪言,西鳳6年火了,120元左右的酒多了,洞藏暢銷了,45元左右的產品滿了,而且有些跟進產品在包裝上和價位上更有優勢,大有后來者居上之勢。模仿使得陜酒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它就像套在商家身上的鎖鏈,你如不設法解開這些纏繞,就會陷入同質化的怪圈。為此,有些商家不得不頻繁更換包裝、不得不付出更大的經營成本。
市場無規劃 未能深耕市場
在陜西白酒市場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兩三年喝倒一個牌子”,以前我們總喜歡把問題的原因歸于消費者,認為是他們的消費習慣不穩固,所以斷言,在陜西很難出現長期暢銷的品牌。但仔細想想,如果真是這樣,西鳳15年、6年陳釀酒為何能連續6年熱銷、茅臺、五糧液為何能長久不衰,所以問題的根源不在于消費者,而在于經銷商的短期行為。有很多經銷商在開發品牌之初,就抱著撈一把走人的心理,開發個小品牌,做個區域市場,賺了錢拍拍屁股走人;還有些經銷商開發的品牌一旦賺了錢就開始“胡來了”——酒質下降,市場運作疲軟,各種問題隨之出現,不管那種心理,最后的結果都是品牌短命。
短命品牌不論是因何而亡,最后受損的都是主品牌的聲譽,人們會說:××酒不行,他的××品牌有問題,就像兒子不成器,受責備的是父母一樣。同時這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品牌短命現象,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開發一個新品需付出大量的財力、物力、智力以及時間成本,而讓一個品牌死去卻往往是轉瞬之間的事,而且我們不幸看到,隨著競爭加劇,品牌的生死循環也在加快,在這種惡性循環中,大量寶貴資源付之東流,嗚呼哀哉,豈不痛惜!
市場營銷不力 一盤散沙
“有酒的地方就有竄貨”,陜西地產酒也跳不出這條白酒行業的“公理”。利潤是竄貨頻繁發生最主要的根源,是由于廠家采取“達到一定銷售量,給予相應的返利或折扣”的銷售政策,使得不同區域經銷商、廠家業務人員以及對品牌忠誠度不高的人員為了取得一定的差價而采取的行為。
酒廠為了保護品牌和市場,對每個品牌的銷售區域都有嚴格的劃分,但由于酒廠給不同的區域實行不同的政策,使得地域間有一定價格差異,區域經銷商相互聯系,將低價位市場的酒竄到高價位市場,導致市場內亂。在陜西,各個廠家給西安經銷商的支持力度相應能大一些,所以造成西安向外埠市場竄貨比較厲害,但是外埠向西安回竄難度比較大。
經銷商巨大的利潤吸引著業務人員的眼球,他們利用自身的業務優勢和對各地市場的熟悉程度,聯系其他業務人員以及異地經銷商暗中竄貨,不僅中飽私囊,更嚴重的擾亂了整個市場的價格體系。
無利不起早。竄貨的目的無非是謀求一個“利”字,低檔酒竄量,高檔酒竄利潤空間。西鳳15年6年陳釀酒和洞藏太白酒等在陜西熱銷多年,雖然每個公司都采取了非常嚴格的區域管理制度和處罰制度,但是竄貨仍不可避免。
一般來說,竄貨主要發生在二級、三級經銷商之間,政策不統一、不對稱是竄貨的一個根本原因。
頻繁的竄貨、砸價,導致品牌之間的內耗競爭加劇,價格混亂使得原有的經銷商進退兩難,既嚴重損害市場,也嚴重挫傷了經銷商的感情,最終使品牌一步步走向死亡。
廠商互不信任 目光短視
廠強商弱造成經銷商受到廠家的壓制,沒有形成平等的對話平臺,使得經銷商只能忍氣吞聲。強勢品牌在經銷商手中有一定利潤,正因為此才使經銷商能夠接受廠家的一部分要求。一旦該品牌開始走下坡路,或者經銷商對該品牌沒有形成一定的忠誠度,就很有可能另謀新歡,把新的期待放在了新的廠家身上,希望有新的轉機出現,有經銷商提出:廠家在首次打款時提出的種種優惠政策隨著時間的推移往往有所變動,于是新的希望又變成泡影。
不過商強廠弱的情況在省內也有存在。經銷商憑借自己堅實的后盾和廣泛的網絡,向廠家要政策要支持,出于自身的利益需求廠家也只好一再退讓。
還有不少分銷商、渠道商憑借其擁有分銷網絡、終端網絡的優勢,他們不滿足于為人作嫁衣的現實,于是設法進入制造領域,大力發展自己的貼牌產品,成為集分銷、自主品牌為一體的新型渠道商。不可避免的是,一旦分銷成員和制造商在同一塊地盤上開始搶食的時候,市場爭奪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在終端為王的時代,品牌作為酒類產品的靈魂,中間商成了夾縫中求生存的附庸。極不平衡的天平往往造成營銷鏈條的斷裂,使合作共贏的局面難以為繼,成為許多經銷商心中的傷痛。
造假盛行監管不到位
在商品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假酒的大肆泛濫與屢禁不止一直是陜酒市場上的不治之癥。
目前,明目張膽的用甲醇或工業酒精勾兌假酒,從而致死人命的不法分子雖未見出現,但采用“舊瓶裝新酒”,以低充高、以次充好、以劣充優的違法行為卻屢見不鮮。在陜酒市場上,幾乎所有暢銷品牌都難逃脫被假冒的厄運。除了茅、五、劍等國內一線名酒外,陜西地產酒中的佼佼者,從低端的普太白,中端的洞藏,到高端的西鳳6年、15年陳釀酒都被造假者仿做,使這些品牌深受其害。
除了在酒體上做假外,還有一種可稱為障眼法的作假辦法:用相似的字體模擬暢銷品牌的字體,讓粗心的消費者上當受騙。去年,曾有一款標為“兩鳳酒”的品牌出現在國內市場,被西鳳酒營銷公司告上法庭。與五糧液真假難辨的“五根液”酒,讓你稍不留意,就會當作真正的名酒拎回家。
假酒之所以泛濫,一是在目前一切向錢看的社會氛圍下,不少人道德缺失,社會誠信機制尚未形成;二是假酒的利潤空間太大。馬克思指出:當利潤達到100%的時候,人們便敢于踐踏人間的一切法律,造假的利潤何止100%!三是市場監管不力,對作假者打擊不夠。更有甚者,有的做酒者與掌權者還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為了打擊假酒,國家商務部在06年就出臺了相關辦法,陜西省商務部門專門開會做過部署。如果認真貫徹執行,這一辦法無疑會成為做假酒的克星,可惜的是,這一辦法除了渭南地區外,其他地市還未認真落實。
在社會治假、打假機制未形成的環境下,商家從維護品牌出發,目前采取了以下幾種辦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低碳時尚;廢舊衣物;回收再利用;應用研究
緒 論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用品都會對環境造成這樣或那樣的污染。服裝作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使用后的廢棄污染對環境產生的壓力同樣是不可低估的。在世界各地,每年有大量的舊衣物送至垃圾場被焚燒或填埋,污染著空氣和土壤。由于化學纖維的普遍使用,使很多服裝同塑料一樣不易降解,在自然環境中長期不能降解。各種面料在印染過程中使用的各種染料,以及用傳統的電鍍方法制造的服飾配件所產生的大量有害殘余物質,在服裝廢棄后會給自然環境帶來嚴重的危害。
1國外舊衣物回收業概況
1.1比利時
在人口僅1000多萬的比利時,每年舊衣回收總量達到1.5萬噸。他們從保護環境減少垃圾出發,變衣服垃圾為資源,使之循環再利用,節省資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比利時“大地”環保公司專門生產了一種黃色的舊衣回收袋,每月通過郵局免費向各家各戶分發。回收袋上面印著收集日期以及可放置在袋中的東西,如干凈的舊衣、鞋帽等,居民們可在收集的前一個晚上把回收袋放在家門口,由回收公司上門收集。
目前在比利時一共有3家舊衣回收公司。回收的舊衣中,30%屬于質量較好的舊衣服,挑選出來后,一部分送到回收公司所屬的二手商店銷售;60%的舊衣通常不能再穿,它們被轉入專業工廠進行資源回收和再利用處理,比如做成油污抹布、車內使用的腳墊、絕緣材料、粗布地毯等,或者進行碎布處理,回收纖維制造新紡織品;剩余的10%則被送進垃圾廠處理。這樣,回收來的舊衣90%獲得了“第二次生命”。目前,在歐洲市場上銷售的許多針織品,如臺布、床單等商品都標明是由回收纖維布生產的。使廢棄的“資源垃圾”得到了循環再利用,也給自然環境減少了壓力和污染。同時,在瑞士也采取了和比利時相似的做法,并且通過長期的試驗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體系,這點值得我們借鑒。
1.2日本
日本是個非常注重環保的國家,雖然面積小,但是卻把環保放在首要位置,在日本,一些服裝企業在前幾年進入發展停滯期,近幾年靠生產環保服裝而逐漸露出繁榮景象。 日本大型服裝生產零售企業UNIDRO公司開展的舊服裝回收活動就得到消費者的積極響應。在2008年9月回收的68萬件服裝中,有87%將經過翻新后通過聯合國難民署和非贏利組織日本救援服裝中心捐贈給難民。此外,還有3%的舊服裝將用于發電,10%將加工為絕熱材料。同時UNIQRO以專賣店為主的回收方式吸引到更多的顧客,得到一批長期的潛在消費群體。這種靈活的回收方式更使得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2 國內舊衣物回收利用狀況調查
2.1調查目的
本課題針對目前居民舊衣物的存放狀況、舊衣物的處理方法,以及居民對舊衣物環境污染的認知和態度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調查。在總結分析調查結果的基礎上,探討解決和減少舊衣物的方法和途徑,以期為我國服裝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2.2 調查方案
本文以浙江省居民為研究對象,于2011年1月至3月在杭州市、寧波市、臺州市等地區投放問卷300份,回收240多份,其中有效問卷242份。此外還在網上發放問卷,持續調查3個月,收到有效問卷160份。全部有效問卷共402份。
2.3 調查結果
2.3.1對舊衣物污染的認知狀況 對于舊衣物對環境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有68%的被調查者認為舊衣物對環境會造成一定的危害,其中有19.8%認為影響輕微,無需采取措施進行控制;而32.2%的被調查者表示不確定舊衣物對環境的危害性。從購買服裝的動機來看,70%的被調查者考慮的是穿著的舒適性,75%考慮的是美觀時尚和便宜。幾乎沒有消費者在購物時考慮服裝未來廢棄后的處理問題,僅有4.5%的被調查者表示會考慮購買綠色服裝或減少購買服裝的數量以緩解環境壓力。為了追逐潮流,很多消費者尤其是女性消費者有著明顯的沖動購物行為,往往致使買回家的服裝并不適合自己甚至根本不需要,最終直接成為生活垃圾被丟棄。由此可見,大多數居民對舊衣物污染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表面,離付諸實踐還有相當距離。
2.3.2舊衣物存放和處理現狀
根據調查結果可知,伴隨生活水平的提高,眾多家庭堆積了大量淘汰下來的舊衣物,成為“室內污染物”。46.5%的家庭存放有30件以上的大件舊衣物,其中女性服裝大約為男性服裝的5倍之多。而每個家庭平均每年還要購買10件以上的新衣,91%的被調查者表示新購置的服裝可以穿一年以上,25%的人表示可以穿三年以上。新舊不斷更替,待處理舊衣物的數量每年正在持續地以一定的速度積累著。
我國有13億人口,粗略估計,如果服裝的更新周期為三年,以三口之家計,平均每人每年購置4件新衣,假設每件服裝的平均價值為50元,那么三年后就會有價值2 000多億元的舊衣物被淘汰。巨大的舊衣物如何處理成為困擾居民的難題。有52.1%的被調查者曾經將舊衣物捐助給災區和送給親戚朋友,這兩種方式可以延長服裝的使用壽命,從一定程度上減緩舊衣物對環境的壓力。但捐獻機構往往對衣物的種類和質量有一定的要求,使人們能夠捐出去的廢舊衣物數量有限;至于送給親友,伴隨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愿意接受舊衣物的親朋好友也越來越少。另外,只有18.9%的被調查者曾經將舊衣物作為廢品賣給回收站,原因是普通的回收機構一般不愿意接受舊衣物。調查表明,還有54.6%的被調查者曾經將舊衣物作為生活垃圾直接丟棄,使之成為固體廢棄物,這樣做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但也從另一側面反映出舊衣物的處理渠道極為不暢通。
2.3.3對舊衣物回收利用的期望 調查顯示,85%的被調查者對于舊衣物的回收抱有積極支持的態度。在居民期望的舊衣物處理方法調查中,70.4%的居民選擇了建立規范的二手服裝市場;還有一些被調查者提出了網上銷售、舊衣物出口等方法。這說明舊衣物的回收利用符合居民的需要,通過多種處理途徑,不僅可以解決舊衣過多堆積在家的問題,而且能夠增加舊衣物的使用壽命。另外,有73.7%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舊衣物回收利用的宣傳力度不大,服裝回收機構不能滿足居民的需求,僅有13.1%的居民確切地知道居住地是否存在服裝回收機構及其具體的地址。
3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上述調查結果顯示:當前這方面研究尚處于初始階段,但一些現實問題不容忽視,同時一些潛在的問題已逐漸浮出水面。這些問題反映了當前中國舊衣物再循環研究尚處在萌芽和零散狀態中,亟待解決。其中較為典型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再循環意識薄弱
由于多數人的舊衣物再循環意識相當薄弱,導致廢舊衣物多半是被扔掉而不是用于回收或捐贈。他們認為廢舊衣物除極少部分被送到貧困地區,沒有什么再利用的價值。此外,中國人很注重面子,認為穿舊衣服會被人瞧不起,而且,大多數人認為舊衣服是不衛生的,因此,通常人們會丟棄那些或過時、或破損的舊衣物。
3.2回收途徑的局限性
多種回收渠道是開展服裝再循環利用的基礎,然而目前中國的回收渠道非常有限,幾乎沒有一個有效的渠道,更是缺乏專業回收機構,有限的渠道零星地散落在社區居委會。相比之下,國外的回收渠道則多樣化,包括通過各種慈善機構采取上門回收,建立紡織品回收站,設立鬧市區中的慈善點以及街邊回收箱等。能賣的舊衣物留在店里,剩下的送到專業機構進行分類處理再銷售。
3.3缺乏政府的有力支持
政府的支持將有利于回收工作的發展。環境保護是一個全球性的話題,舊衣物的回收工作不僅要提升民眾意識,官方的支持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法國生態與可持續發展部2007年頒布了關于紡織服裝、鞋類及家庭亞麻產品回收與處理草案;英國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部也對每年200萬t的服裝生命周期進行了調查,并對英格蘭和北愛爾蘭116萬t的紡織垃圾進行了評估 ;美國聯邦商業委員會也認識到新形勢,并聲明對2008年的綠色指標進行重新評估。將廢舊紡織品的處理納入國家政策,充分顯示了發達國家政府對舊衣物回收再利用的高度認識和顯著的支持力度。
3.4有效激勵機制尚需建立
利用現存的回收信貸系統支持舊衣物的回收利用將有利于減緩回收中較大波動。當廢舊紡織品回收者(慈善機構、盈利組織以及研究機構)準備長期與地方政府鑒定合約時應該被提供合理的回收或再利用信貸政策。2009年上半年中國浙江諸暨富潤再生資源公司與總后勤部軍需研究裝備所簽訂協議,聯合開展廢舊軍服回收利用的研究工作,這樣使研究工作真正地進入實質性的階段―――即產業化的試運行。參與紡織服裝回收利用的企業將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如果這樣,將會有更多的公司和企業主動從事研究或回收工作。
4改善我國舊衣物回收再利用現狀的建議
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舊衣物回收再利用的現狀不盡如人意。根據以上總結的存在現狀,提出以下建議或者措施。
4.1提高居民的服裝節約消費意識
根據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的《中國公眾環保指數(2008)》,消費者(公眾)環保意識總體得分僅為44.5分,環保行為得分更低,只有37.0分。公民的服裝綠色消費意識還停留在注重“自身健康”的初級階段,而“環保意識”較為淡漠。因此要從根本上實現服裝資源的節約、減少舊衣物的污染,還需要深入推廣服裝的綠色消費,加強居民的節約消費意識。我國政府應當在全社會廣泛普及廢舊紡織品服裝的環保知識,推廣綠色節約消費的觀念。通過介紹服裝生產的巨大消耗能源,以及舊衣物對環境所帶來的沉重壓力,提醒人們過度消費會產生資源浪費并對環境造成污染,倡導人們實施綠色消費、節儉消費,自覺抵制沖動消費、過剩消費和污染性消費。號召居民將閑置的舊衣送到服裝回收機構,從而避免價值千億的服裝進入垃圾填埋場。通過開展各種節儉消費活動,使公民人人參與其中,逐步增強人們的環保責任感,最終帶動整個社會形成“以節約為榮”的服裝消費觀念。
4.2選擇回收路徑
這項研究始于校園,研究組認為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容易接受新的觀念,同時也能對研究給予最大的支持。此外,學生的廢舊牛仔褲相比復雜的社會來源要單一、健康,對于研究初期的衛生處理相對較為容易。收集廢舊牛仔褲的方法之一是門對門,即上門回收,另外一種是鼓勵主動捐贈。在項目最初采用在街邊設回收箱的方案被否定。研究組考慮以后可采用另一種行之有效且具有連鎖社會效應的方式,即定向回收,即與牛仔褲專賣店,如真維斯或利維斯等聯合開展定向回收活動,鼓勵購買該牛仔褲的顧客以舊換新或有償捐贈,不僅暢通了再回收渠道,也可強化企業的環保責任意識。
4.3政府的支持和企業的主動參與,設立規范的舊衣物回收機構 政府的支持和企業的主動參與將是對舊衣物再循環的一種激勵,同時也是再循環研究進入一個完整系統的體現。中國作為一個消費大國,廢舊紡織服裝的再循環將有利于資源節約和減少能源消耗以及環境保護,也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思想。
目前為了防止疾病的傳播,我國政府對舊衣物市場實施嚴格限制,對私下非法收購銷售舊衣物的行為嚴厲打擊取締,各地舊衣物回收機構和舊衣物市場明顯減少。這種做法無疑有益于衛生健康,卻使巨大的舊衣物無法順利進入二次流通系統,積壓浪費了可用或可再生的資源。實際上,從居民處理家庭舊衣的實際需要以及提高廢物循環利用率的角度考慮,僅僅限制非法舊衣物的收購并非根本的解決辦法。關鍵在于規范舊衣物回收市場的秩序,建立合法的舊衣物回收機構,真正實現舊衣物安全衛生的二次利用。 專門的舊衣物回收機構作為居民、生產商和銷售商之間的橋梁,可以使舊衣物的回收再利用逐漸形成產業鏈。回收機構可以采取定期進入小區的服務方式,一方面方便群眾,真正達到大量收購的目的。回收到的大量舊衣服可以在回收站進行初步分類,并根據未來處理方式不同流入不同的部門。一部分可以進入服裝廠,經過嚴格的安全消毒程序和翻新再繼續服裝的使命,這部分服裝可以流入二手服裝市場供不同層次的消費者挑選,也可以通過聯合國難民署和救援中心捐贈給難民;一部分可以進入紡織廠或其他再生處理廠,經過再加工繼續循環利用,生產地毯、工業用紡織品、室內裝潢物品,或者做絕緣材料和發電等,真正達到物盡其用。
4.4積極鼓勵并推動企業開展舊衣物回收再利用事業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專門的舊衣物回收再加工企業已經有了近百年的歷史。在美國,有3000多家織物循環利用廠家,紐約布魯克林的Stubin家族就是其中最大的舊衣物回收商之一,他們每年要處理超過1 200萬磅消費者使用過的服裝和紡織品。相比于國外發達國家,我們國家大多企業只顧眼前利益,缺乏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不愿為保護環境多付出。20世紀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還有個別工廠回收毛巾、床單、內衣等舊布進行破碎、開花處理,最后做成帆布、麻布、無紡布等再生織物,由于效益不好,這些工廠紛紛關閉,如今這類舊衣物已無人問津,只好當成垃圾,被大量焚燒和填埋。目前我國正在大力倡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舊衣物的回收再利用是一項有利于人民生活,有助于節能環保,且投資小、效益顯著的新興行業。我國政府可以拿出部分資金,扶持和推動企業開展舊衣物回收再利用事業,以達到有效節約資源,創造經濟價值。
4.5探索循環再利用方法
發達國家對廢舊紡織服裝的再循環利用,較多的是對紡織品的材料分類,通過紡織織造技術進行纖維與面料的再紡織、再利用。事實上,許多回收的舊衣物處于半新狀態,被丟棄的原因是由于不合潮流,或是不適合其所有者現有的體型。因而,一味地打破再織造,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新的浪費和資源消耗。由此,研究小組以設計為手段,對廢舊牛仔褲進行改造或藝術再創造,以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再現廢舊牛仔褲的活力。
4.6制定針對舊衣物回收再利用評價體系
2008年4月10日,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在歐盟廢棄物指令第二次修正案中提出了紡織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議案,提議規定歐盟各國在2015年底前必須構建紡織廢棄物的回收體系。我國可以借鑒歐盟的成功經驗,制定明確的法律法規和相應的標準,指導、規范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再利用。例如明確規定廢舊紡織品的消毒辦法和標準,規定廢舊紡織品再生產品的衛生標準和質量標準等。
5國外舊衣物在藝術設計領域再設計再利用的案例
目前,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嘗試在用簡約的設計及材料來詮釋環保的新概念。設計師Martin Margiela在他的設計中賦予廢棄材料新的生命。如把長袍改造成短外套、以大量抓破了的舊襪子造成一件毛衣。一直用著舊衣架、舊人像模型來陳列其新設計,就連縫在衣服的卷標都只用白色布片。
5.1日本“環保X設計”展
在日本的“環保X設計”展上有許多世界級的設計師也參與其中。在這個設計展以環保手提袋、包袱布、扇子為主。盡管樣式樣式簡單但主辦方希望通過這個創意環保展覽鼓勵人們多使用環保型的工具。
5.2英國酷派先行環保設計大賽
這個環保大賽中所有作品都由英國本土設計師設計,展品的選擇標準是:節能,保護資源,廢物利用。以此來引導消費者樹立更理性,更環保的消費觀,以個人的實際行動遏制全球變暖。展覽中提出減少浪費、再利用以及循環利用的建議,在展示中循環使用的牛仔褲、鋼鐵做成的“雜志架”“襯衫+領帶”“坐墊”、“再循環輪胎皮帶”等諸多展品中看到綠色環保的體現。
6再設計的原則
在紡織品廢棄之后,需要對其進行創新再設計,使產品可以被重新循環使用,同時也使其生命周期得到延伸。對舊衣物進行再設計時有以下幾個原則。
6.1材料的循環再設計
任何一件服裝都是由一種或多種可認知的面料構成的,大多數的情況下,服裝被廢舊之后,其構成服裝面料的材料本身的性狀并沒有發生改變。這些紡織品的直接丟棄或掩埋,會對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所幸的是,循環再設計為其提供一條創新環保的道路。循環再設計通過將藝術設計造型方法和創新的思想運用在這些廢棄的材料上.重新定位它們的使用功能,利用拼接、打破、解構等手段賦予它們新的形態,為這些廢棄紡織品帶來二次生命,并激發起大眾的環保意識。
6.2功能的循環再設計
在大多數廢棄服裝中,它的口袋,腰頭,克夫等部分都可以拿來利用。功能的循環再設計就是指,在發揮服裝原有的功能的基礎上,運用它的造型對其進行再設計,發展出多樣組合方式的變化,并構成可以適應各種形態的多樣化的產品。
6.3道德的循環再設計 設計是為大多數人服務的,推出環保服裝本身的目的應當是宣揚環保精神,然而近年來不少奢侈品牌打著環保的幌子來推廣自己的產品,這股奢侈環保風潮的到來目的在于將價格提高獲取更大的收益。同時,為了標榜自己有一顆綠色的心,許多人不惜重金購買環保限量版的奢侈品。很多品牌商家也正是抓住了這部分消費者的心理,打著環保的大旗,使一件普通的服裝價格飄升。
作為設計師我們需更清楚更深刻的意識到責任是什么,在設計的過程中應當以減量,再生,環保為主導思想。在面對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必須對傳統設計觀念提出新的思考和再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也成了設計師們必須考慮的問題。因此在設計時除了考慮產品外觀之外,我們還要考慮到是否是以自然為本的設計。
6.4情感的循環再設計
當廢棄服裝回收后,我們需要對其進行再設計利用,使其生命延長下去。但要注意的是,當這件產品不合消費者心意時,它就有可能再次被廢棄,也就是說它又成為了污染源。
很多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一方面希望其經久耐用。另一方面卻仍然關注著更時尚流行的產品。一般而言,購買一件新產品也許就意味著淘汰一件已有的舊產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是喜新厭舊的。人們對過去使用購買的舊產品或老產品會在一定程度上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甚至會產生思維定勢、情感崇拜,并不是簡單的新產品就能輕易代替的。對情感的循環再設計而言,再設計為創建人們和產品之間更為親近與持久的關系提供了一種新方法。比如可以對承載著濃厚情感的舊物品以及廢棄的產品進行再創造,使人的情感得到延續。在強調功能及工藝的同時,通過形態、內涵的表達等多種手法的轉換,強調廢棄產品再生利用的與人本身情感間的聯系。
在2009年,Levi' s推出再生環保球鞋。將收集回來的牛仔褲,再重新洗滌,令牛仔布的洗水色更為接近,再經人手剪裁,將不同部份重新拼合,包括表袋、撞釘,皮帶扣等,以原裝色線縫合,成為一雙獨一無二的環保球鞋。一條男裝牛仔褲可以造出兩雙環保球鞋。而且工序必須經人工縫制,同時每對環保鞋在款式上略有不同,并突顯獨特個性。這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競相購買。既發揮了品牌效應也達到了環保的目的。這讓許多喜歡Levi' s的消費者更加有親切感。這一設計可謂非常的成功,使廢棄的牛仔褲延續了新的生命,新的情感。
結 語 在循環經濟的浪潮下提倡環保服裝,綠色消費是刻不容緩的。但是如今的環保服裝,大多陷入了對環保面料的誤區。對綠色服裝的理解僅限于材料環保,讓材料生長的環境符合指標。其實需要考慮的地方還有很多,譬如工人的工作環境,運輸方式,顧客買回家穿著次數,是否屬于可降解的類型等,這些在制作、包裝、運輸、使用、清潔、回收、降解等過程中涉及的關鍵性問題都是是需要解決的。
舊衣物的回收再利用是一項資源豐富、投資少、效益顯著的新興行業,不僅可以緩解紡織行業資源短缺的現狀,而且可以減少紡織行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我國正在大力倡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方好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再利用在我國不僅技術上可行,而且符合我國的國情,將是我國紡織行業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領域。
參考文獻
[1]王佑江.紡織品循環加工及其再利用[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72-84.
[2]陶 輝,王小雷.廢棄紡織服裝再循環利用方法研究與再思考[J].國際紡織導報:2009,37(12):55-58.
[3]馬亦驊.面料再設計在牛仔服裝中的應用[J].國際紡織導報,2009,(9):48.
[4]范福軍,呂 健.牛仔服的洗水工藝[J].紡織導報,2008,(12):73.
[5]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朱鍔,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11-16.
[6]康 輝.服裝綠色設計中材料的選擇[J].紡織科技進展,2007,(1):97.
[7]王佑江.紡織品循環加工及其再利用[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72-84.
[8]張 卓.國內外紡織品回收業的現狀[J].環保,2001,(2):37-39.
[9]王來力,吳雄英,丁雪梅.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再利用探討[J].紡織導報,2009(4):26~28.
[10]做大紡織品回收業[J].紡織信息周刊,2002(29):17.
[11]許坤元.紡織品國際市場仍有空間產業升級提速[N].經濟日報,200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