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時政新聞播音語言特點及審美方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時政新聞播音行業也在不斷地發展。眾所周知,新聞播音語言是廣播新聞行業當中一個無法替代的有聲傳播媒介。新聞傳播語言在這幾年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現在正在慢慢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潮流。時政新聞的播音語言具有獨特的個性,社會不斷發展到現在,作為一名時政新聞主播,播音語言也必須要進行完善和更新。不管是播音語言的應用還是審美取向,都必須要符合現在時代的發展潮流,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貼近廣大聽眾。因此,本文就時政新聞播音中的語言特點及審美方向進行探究,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時政新聞;播音特點;語言特點;審美取向
一、引言
眾所周知,人最主要的交際工具就是語言,語言的表達能力不僅可以通過語法以及詞匯來實現,還能夠通過語音來實現,語言當中最基礎的表現方式就是語音。在廣播電視行業中,對新聞播音人員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不但要求新聞的播音人員要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要求播音員在進行播報的時候要具有一定的審美取向。時政新聞的播報都具有一定的時效性,所以說在播報新聞的時候,必須要確保準確及時。同時,還要求播報人員能夠在實際的情境下,合理的使用自己的詞匯將時政新聞展現出來。雖然說當今時代科技在不斷的進步,但是現在獲取時政新聞的主要途徑還是播音員進行有稿播報,這個途徑是無法被替代的。所以說,分析時政新聞播音的特點,對現在的廣播新聞行業具有重要的作用。現在很多的新聞節目或者廣播播音員都已經成為了節目的形象大使,很多聽眾都是因為播音員或者是主持人才會來了解一些新聞事件,注重使用新聞播音員的語言特點以及審美取向是非常重要的。
二、新聞需要有風格與特點
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僅僅依靠新聞事件中的一些內容以及所表達出來的一些形式來展現給聽眾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領悟到新聞播音中的一些特色,要能夠通過一些實際情況進行說明,同時使用一些具有創造性的詞匯來進行播音已經成為了時代的發展潮流。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現在的時政新聞依舊是不能夠擺脫播音的特點。也就是說,現在的時政新聞的播音必須要與實際的內容相符合,但是在時政新聞播音的表現方法上必須要做到有新鮮感。這就要求播音員在時政新聞的播音過程中,必須要注意自己的狀態以及自己的語言表達形式。在時政新聞的播音過程中,必須要融入一些時代的流行性元素,并能夠將其科學合理的運用,這樣才能夠提升時政新聞播音的效果。播音員要對一些時政新聞具有自己的見解與看法,不僅要讓聽眾能夠了解到一些實際的時政新聞,同時還要讓聽眾感受新聞帶給他們的樂趣。因此,新聞事件的播音必須要能夠符合時代的發展,要使用一些能夠貼切聽眾的詞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在時政新聞的播報上,不僅要做到沉穩端正,而且還要盡可能的使用聽眾比較感興趣的方式來傳達一些時政新聞。在以前的時政新聞播報過程中,給觀眾的感覺就是比較乏味,單一。雖然說播音員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好,但是卻得不到觀眾的認同,缺少的就是語言表達上的創新。在時政新聞的播音過程中,可以采用一些具有創造性的語言,要注意,播音員是通過自己的工作在與觀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并不是機器。
三、從語言特征的角度論述時政新聞的播音語言
現在社會,播音行業的一個主要播音方法就是新聞的播音工作。新聞事件播音工作對播音工作人員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且要求播音員在時政新聞的播音過程中,要具有以下的語言特征。
(一)符合實際在時政新聞的播音過程中,要求播音語言必須要與時政新聞的內容相一致。就是說,在時政新聞播報過程中,在語言表達上必須要有事實相符,同時情感要與事實相結合。比如說,在播報緊急恐怖襲擊事件的時候,播音員的播音語氣方式以及情感必須要與實際相符,不能使用一些與實際情況相違背的詞語,方能更好地為聽眾播報時政新聞,并且能夠吸引廣大聽眾的注意力。比如說,在播報2019年伊朗被不明武裝人員恐怖襲擊事件的時候,工作人員在進行播報的時候會說:在當地時間某月某日,俄國安理會表明,強烈反對在當日伊朗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并且向伊朗當地的政府以及那些受難的群眾表示深切的問候和同情,同時要盡自己的力量去找出那些制造恐怖襲擊事件的人,把他們一網打盡。從這一個簡單的襲擊事件的播音來看,首先,在表達時間的時候,播音員將當地時間這兩個字著重講述,如果只是單純地說年月日的話,很多聽眾會認為這是北京時間;其次,在講述新聞事件的內容方面,用詞非常恰當,能夠讓聽眾理解這個新聞所要表達的內容。
(二)具有新鮮感在時政新聞的播報過程中,播音員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詞匯的新鮮度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夠使用一些表現形式比較差的詞匯。跟隨現在時代的發展步伐,要求播音員必須要時刻的關注社會上的一些潮流詞匯,這樣才能夠確保時政新聞的播音工作能夠正常,順利地開展。時政新聞的播音過程中,可以采用適當的語言表達能力來迎合播音狀態。在播報不同內容的時候,采取不同的語氣來將新聞播報出來。新聞媒體的播報必須要求是最近發生的事情,因此,在播報新聞事件的時候也必須要播報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要能夠跟隨社會的發展變化,方能夠讓聽眾覺得有樂趣,吸引聽眾的注意力,講述更多的新鮮事情。比如說,在中央電視臺的黨員干部加強黨政建設的節目中,其中有一段話比較引人注目:黨員干部在我國是非常重要的,是實現我國偉大建設的重要力量,所有的黨員干部必須要樹立學到老,活到老的思想,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領導能力,提升黨在群眾中的威信,組織群眾形成廣大的號召力,廣大黨員干部要不斷地適應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的能力,向人民交出滿意的答卷。在播報這個節目的過程中,播音員的語氣要做到一氣呵成,同時要具有一定的自豪感。播報的過程中,要突顯出承上啟下的作用,才能夠給聽眾一種獨特的體驗。
四、從審美取向的角度論述時政新聞的播音語言
(一)了解語言特性,給聽眾帶來體驗感在新聞媒體的播音過程中,播音員必須要注重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盡可能地將語言的魅力能夠很好地呈現在聽眾面前。同時,盡可能地利用自己的播音語言來提高聽眾的獲得感。聽眾能夠通過播音員獨特的講話方式了解到一些最近發生的事情,尤其是在新聞事件中,聽眾必須要知道一些事件的真相,同時還要讓聽眾能夠了解到最近發生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從而刺激聽眾的體驗感。但是這給工作人員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不僅要求播音員要具有廣闊的知識,同時還要求播音員要具有較強的分析能力。要求播音員在時政新聞的播音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的抓住語言表達的特點,對新聞稿進行改善,同時還要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保持自己獨特的講話方式,這樣就能夠更好地拉近聽眾與新聞媒體之間的距離,讓新聞事件的播音節目效果更好。時政新聞的播音員也要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讓聽眾對自己的節目產生依賴感,在新聞事件的講述過程中,盡量要融入一些特色,更好的凸顯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說,有名的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巖松在某個新聞欄目中,每次在節目剛開始的時候都會有一段引人注目的開場白,讓觀眾對他的節目產生興趣,讓觀眾能夠對這個新聞欄目非常感興趣。在具體的節目播報過程中,每次都會設計一些小問題來勾起聽眾的興趣。人們通過聆聽新聞媒體的節目播報,能夠獲取大量的知識。比如說,在一個新聞欄目中某一期的校園安全中,節目開始的時候,主持人的第一句話就是:開學千萬條,安全第一條。用這個簡單的標語將節目引入到主題中,主持人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拿什么來迎接開學?在說到拿這個詞語的時候,表情顯得非常凝重,表現出了對開學的擔憂。隨后,對某個地區開學的做法進行了簡單的敘述,學校周邊200米以內的酒吧,網吧等通通關閉,校園門崗至少配備兩名保安員,保證校園的安全。在進入到話題之前又提出幾個問題:這樣能夠保證孩子的安全嗎?其他地區的學校又將怎樣借鑒這種做法呢?這種設問的形式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其中怎樣和借鑒這兩個詞匯在表達的過程中都會著重提出,這樣不僅彰顯了語言的魅力,還能夠給聽眾帶來一定的獲得感,把新聞欄目帶入到正題,從而達到了時政新聞播報的效果。
(二)注重節目的藝術感,讓聽眾更好的理解新聞事件的播報員必須要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在日常的時政新聞播音過程中,不僅要求播報員能夠將一些新聞事件藝術性的形式表達出來,同時還要把自己對于一些實際事件的想法和觀點表達出來,在確保新聞事件的真實性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幫助聽眾更好地理解新聞事件。也就是說,在新聞事件的播報過程中,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陳述問題,而是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然后在分享自己對一個事情的具體看法,要善于鉆研大多數聽眾的思想,做到與聽眾的想法一致,吸引聽眾的樂趣。還是以某新聞節目作為案例:當播音員與某教授連線的時候提道:“500米,為什么規定的是500米?這樣一個具體的數值,有沒有經過仔細考慮?”。當播音員向教授提出這樣的疑問時,這也是觀眾比較關注的焦點,播音員也表達出了很多觀眾的心聲。在教授進行耐心的解答之后,播音員進行大概的表述,這個表述的過程就是播報員給予新聞事件合理的創作過程,將教授的比較專業的解答變成通俗易懂的方式表達給觀眾,讓觀眾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讓聽眾與新聞事件的距離更近,讓播報員的自身能力和素養也得到了有效的體現。
五、結語
綜上所述,時政新聞播音中的語言特點以及審美方向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時政新聞的播音人員不僅要能夠理解新聞事件,同時還要在播報的過程中融入一些自己的創造風格。播音語言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特點,尤其是要符合現在時代的發展潮流,讓聽眾能夠感受到新鮮感。在語言的表達上,要具有一定的審美取向,這樣才能夠讓聽眾更好的理解時政新聞,提高時政新聞播報對于聽眾的吸引力。
參考文獻:
[1]李洪濤.時政新聞類電視節目播音主持風格定位研究[J].新聞文化建設,2020(03):54-55.
[2]滕敬哲.時政新聞播音中的語言特色和藝術技巧[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05):85-86.
[3]趙津嬋.廣播時政類新聞的播音技巧和特點分析[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19(17):102-103.
[4]馬寧.時政新聞類電視節目播音主持風格定位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07):69+71.
作者:李玉奇 單位:上海市奉賢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