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時政新聞傳播力建設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全媒體時代,輿論生態結構不斷優化,而在新聞時政傳播中融入全媒體技術,能使新聞的影響力和引導力顯著提高。而在全媒體的沖擊下,也改變了時政新聞的傳播邏輯,傳統的時政新聞傳播內容對全媒體時展的要求很難相符,亟待創新其傳播方式和傳播路徑。如何提高全媒體時代時政新聞的傳播力,是本文重點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時政新聞;全媒體;新聞傳播力;策略
新的歷史時期,新聞宣傳工作者應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視。為了提高新聞輿論的引導力和傳播力,需要對新聞傳播的渠道和手段不斷創新。而時政新聞作為黨和政府進行輿論引導的重要工具,也需要加強傳播力建設,以此與全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相順應。
一、全媒體時代時政新聞的作用和特征
(一)時政新聞的作用隨著新聞媒體行業的發展,對新聞傳播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全媒體時代,傳播新聞有著多樣化的方式,通過時政新聞,大眾能知曉天下事。時政新聞還能正確引導和抵制不利于大眾身心健康的不良新聞,通過廣泛普及政治,對新聞事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全媒體時代時政新聞的傳播特征一是具有極高的可視化程度。作為新聞類型的一種,時政新聞具有較強的政策性和政治性。在全媒體背景下,時政新聞具有更加多元化的信息呈現方式。所以信息可視性能使時政新聞的閱讀體驗有效提升,并提供豐富的閱讀視角,方便廣大讀者閱讀。二是顯著提升了交互頻次。全媒體時代,時政新聞的傳播開始向內容個性化和用戶主導型發展。以新聞類頭部公眾號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為例,已經形成了獨有的用戶交互模式。其所搭建的內容,密切聯系著時下的熱點,同時對于與粉絲的高頻互動非常重視。
二、全媒體時代時政新聞傳播存在的問題
(一)新聞主體缺乏深度由于傳播方式多樣化的特征,通過時政新聞,對于最新的新聞資訊,能夠快速了解和掌握。比如,我們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國家主席將要和另外國家的國王會晤。但存在的弊端是,一味的陳述、缺乏創新,使時政新聞過于籠統。也正是因為這種缺少深度的方式,約束了新聞的主體價值。
(二)缺乏豐富的新聞內容時政新聞往往過于嚴謹,盡管是對國家政要的表達,但也需要和受眾之間建立互動。時政新聞若是有著過于單一的內容,僅僅是一味地報道和闡述事件本身,和受眾之間缺少互動,則會使受眾興趣寡然。同時,時政新聞內容過于聚焦特定內容,不重視挖掘時政新聞的價值,很少關注輿論焦點和受眾態度,會急劇降低時政新聞的傳播力和公信力,也與全媒體時代受眾的需求不符。
(三)單一和僵化的新聞報道方式傳統時政新聞報道主要是會議場景、領導畫面,具有相對單一的表現手法,使受眾無法搜尋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時新聞報道語言缺乏特色,不能突出新聞重點,導致受眾具有嚴重的流失率。目前,時政新聞主要以廣播、電視和傳統紙媒為主,具有較弱的交互性,同時同質化問題比較嚴重。而在深度和廣度上,地方性時政新聞具有明顯的劣勢,主要是群體傳播和親身傳播,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同時也對時政新聞傳播覆蓋面產生了影響。
三、全媒體時代提升時政新聞傳播力的路徑
(一)創新觀念,優化時政新聞傳播的內容和形式首先,在全媒體時代,為了體現自身的價值,時政新聞應該轉變重心,為了更好地契合民眾利益,不能只以國家大事為主,更多是對民眾生活和利益的關注。可結合群眾的愛好,密切聯系生活。打破以往過于嚴謹的局限性,增強彼此的互動。傳統時政新聞在信息傳播方面呈現出單向性特點,這樣就會造成大眾相互間的實時互動具有一定的困難。結合全媒體發展的特點來看,大眾可以從自身的情況出發,有效參與新聞編輯的生產以及傳播過程。同時,從另一個側面來看,大眾對于時政新聞的交互性需求也非常大。相比傳統的新聞播放來說,新聞短視頻則具備點贊、轉發、評論等多方面的功能,能滿足新聞交互發展的要求,保障大眾能隨時隨地獲取所需的新聞信息資料,并能進行自我的看法及意見反饋,還可以有效轉發到相關媒體平臺,從而實現更好的信息反饋和有效交流。在進行新聞短視頻的選擇中,除了時政新聞,新聞短視頻還可以將用戶身邊的新鮮事作為有效的興趣激發點,利用短視頻的形式來進行,可以上傳至網絡或者各大媒體平臺。所以,應該重視新聞短視頻的作用,充分體現其在娛樂信息傳遞方面的優勢,更好符合大眾群體娛樂方面的實際需求。其次,改革新聞模式。在新聞界,時政新聞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其新聞價值和新聞影響力。在全媒體時代,傳統的新聞報道模式已經相對滯后,那種固有的死板的方式,與當今社會的發展不適應。時政新聞應對媒體領域充分運用,采用多樣化的傳播方式,能從更多的角度和平臺去播報新聞,將新聞的價值充分挖掘出來,引領各大新媒體平臺對時政新聞的新媒體表達方式進行不斷探索。通過與其他同類媒體的渠道合作,對于極具地方特色的時政新聞欄目持續打造。通過不斷推陳出新地方時政新聞節目,以此增強時政新聞的吸引力,為新聞事業作出更多的貢獻。
(二)全力打造全媒體矩陣,為流量的快速流轉提供支持在全媒體時代,時政新聞傳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保障,就是流量入口的穩定和充足。具體來講,就是注重搭建全媒體平臺,將“緊盯微信公眾號”的固有思維模式打破。首先,創建“全媒體中心”,著重對時政新聞新媒體運營事宜進行統籌安排。結合融媒體的發展特點,時政新聞在傳播和布局上不僅應滿足時代的發展要求,還應全方位提升新聞交互中所表現出的相關需求。結合相應的新聞短視頻內容的情況來說,應掌握必要的短視頻軟件來開展必要的編輯處理工作,這樣可以方能提升新聞短視頻產品的質量,從而進一步提升時政新聞的影響力、傳播力。在進行新聞短視頻的布局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時政新聞的特點,從多角度進行深入挖掘新聞短視頻相關信息數據,并在此基礎上,能結合大眾新聞需求以及新聞短視頻的瀏覽習慣等特點,從時政新聞的角度出發來保障新聞短視頻產品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滿足于大眾的需求。其次,建立復合型采編人員培訓機制,集中訓練和考評一線員工。在新媒體崗位招聘以及培訓環節,所培訓的重點內容,就是新媒體平臺運營技巧和采、編、數據分析與應用。最后,通過重點推薦和友情鏈接,密切關聯傳統門戶網站和全媒體矩陣,為快速流轉流量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加大對網絡輿情的監控,對社會輿論發揮正向引導作用基層群眾了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主要渠道之一,就是時政新聞。所以時政新聞欄目的政策性和政治性特征非常顯著。必須以受眾為中心,在全媒體環境下,堅定政治立場,強化管理和監督網絡輿情。利用全媒體技術,依托廣大受眾,加強對時政新聞的傳播。近年來,網絡惡搞現象頻頻出現,必須加大網絡文化市場監督力度。同時根據《著作權法》相關條例,嚴肅處理視頻以及制作視頻的人員。互聯網帶來了諸多灰色產業鏈,純屬娛樂以及商業目的,是網絡惡搞的目的。但不管是哪種形式,都會對民族感情帶來損傷,將嚴肅對象娛樂化,會扭曲人們的價值觀。所以,時政新聞應依托時政熱點,對讀者需求充分挖掘,引導大家參與議題討論,將專屬討論專區在不同媒體平臺設置,以此對社會輿論發揮正向引導作用。
結語
時政新聞作為黨和政府宣講政策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主要是報道當前發生的時事政治。時政新聞傳播需要對全媒體發展規律充分遵循,通過打造全媒體矩陣,以受眾為中心,增強時政新聞的引導力與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劉靜宜.全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和編輯能力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12).
[2]宋兵慧.全媒體時代對編輯的能力要求探究[J].傳播力研究,2018(04).
[3]張子軒.全媒體時代如何有效進行涉軍危機事件輿論引導——以飛行員余旭犧牲事件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8(14).
[4]許家華.論新媒體時代融媒生態下新聞編輯意識的創新[J].新聞傳播,2015(11).
[5]鄭曉暉.全媒體時代有效踐行“走轉改”途徑探析[J].中國報業,2014(20).
[6]劉華棟.全媒體時代媒體采編流程的管理與再造[J].現代視聽,2017(04).
作者:何劍峰 單位:淮安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