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商科下投資學專業人才培養淺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自21世紀以來,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各個產業的轉型升級速度也得以不斷加快。在此背景下,高校對專業化人才的培養也愈發重視其職業的社會需求性,特別是對于本科院校而言,加快其人才培養方面的轉型步伐更是勢在必行的。在對投資學專業人才進行培養過程中,也要以新商科人才培養為整體導向,并將整個區域的產業結構升級進行有機結合,以其專業就業特點為依據,以此對其專業化人才培養的實施目標進行明確,以使投資學專業人才在具備較強創新能力的同時,還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與豐富的專業技術知識,進而成為一名合格的新商科人才。為此,本文便對新商科背景下投資學專業人才培養進行深入的探索。
關鍵詞:新商科;投資學;人才培養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新金融業態具備了更大的服務群體規模。在整個新商業領域中對投資學專業的人才需求也得以不斷增加,這也進一步改變了該領域的人才需求結構。金融行業對投資學專業人才的能力水平也有所提升,這也促使投資學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應定位成復合型、專業化與創新思維,高校作為培養投資學專業人才的主要渠道,對新商科背景下的投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積極探索,也已成為適應時展的必然需求。
一、應用型高校投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新商科模式
(一)新商科背景下投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具有的內涵
為了確保人才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就需要建立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式來作為制度保障,在人才培養模式中則應包括具體的運作模式以及組織體系。就國外其他國家的人才培養情況來看,在新商科背景下,對是投資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及定位主要側重于微觀領域,也就是將應用型人才培養作為重中之重。而通過分析其課程設置情況,可以了解到商學院在對投資學專業所開設的核心課程是以兩大原來作為依據的,首先需要明確投資學專業人才在培養過程中需要肩負起哪些職責和義務,其次是企業在對投資學專業人才進行招聘時所提供的實際崗位,對該專業人才的專業知識提出了哪些要求。比如側重于在金融市場中進行大量實踐,或是和微觀企業建立非常密切的聯系密切、對國際性公司進行財務管理等。事實上,新商科教育模式最初是由美國所開創的,由于該教育模式的相關理論及實踐教學進行了有機結合能夠突顯其模式先進性,這使其吸引了全球范圍內的諸多商學院進行紛紛效仿。以美國哈佛商學院為例,其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對課程的安排是每天上午三節課,課時80分鐘左右,通常還要設置單獨的案例來進行分析。而對于學生來說,為了能夠對該案例進行獨立完成,往往要收集與該案例相關的大量資料,以便于采取學習小組的方式來開展集中討論,然后共同在課堂上針對該案例進行更為深入的探討。由此可見,雖然課堂上課的時間是相對有限的,不過學生們卻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必要的預習與完成課后作業,對一個案例進行學習所花費的時間往往要達到13個小時至18個小時左右,并且學生每年需要學習的案例數量更是超過400個以上,之所以會有這些案例,是因為美國具有非常發達的商業投資環境。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以此對投資學專業人才進行培養,既可使整個國家的高等金融教育得以更快的發展,而且也能為國家金融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力支持。通過國外所積累的成功經驗可以看出,在投資學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將產業需求作為導向,并將行業實踐作為基礎,這樣才能培養出與社會需求相符的應用型投資學專業人才,而這也是國家高等教育進行不斷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構建新型商業模式過程中,互聯網是不可或缺的,而新商業模式也將呈現出以新技術、新智能和新能源為重要載體,其驅動力量也將包括知識、智慧和數據,這樣的新商業模式必將興起,與此同時,人文、商業以及技術方面也將實現更深層次的融合,并且新型的商業文明也將展現出更加鮮明的主體特征與生態環境。由此可見,在新商科背景下,本科院校需要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作為主體,并且需要與新商業發展相適應,以此制定出新商科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方向,使人才培養過程中所具有的內涵特征應體現出其應用性、特色性、實踐性與技術性,進而使新商科背景下的投資學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鮮明的商科特色。
(二)應用型投資學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
在傳統商科中,較為典型的代表之一便是投資學,對于投資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而言,需要側重其職業能力導向,也就是對某個固定職業方向的專業化人才進行培養,例如銀行、保險、證券等行業的從業人員?,F階段,在就業市場中的主流依舊還是傳統商科。而新商科則是知識與技能進行相互融合的一種行業的全新趨勢,比如私人投資顧問、財731富管理等,對于新商科而言,其強調行業特質,同時對學生的培養也關注于其職業發展技能,而學生則可結合自身的愛好及興趣來選擇就業方向。由此可見,新商科模式更加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并且新商科對投資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定位是為了更好地為傳統市場的產業升級提供服務、力求對新興市場中存在的主要供需矛盾進行解決。近年來,我國金融產業的快速升級,科學技術的大范圍應用,使得不同產業之間的邊界變得逐漸模糊,而多產業之間的融合也已逐漸成為現代產業的發展趨勢。通過產業融合可使新興產業得以催生出來,進而加快產業間產品與技術的融合速度,同時對從業人員的團隊協作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創新能力等也將提出更高的要求。投資學專業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財經類的本科專業,對新商科職業化以及行業化轉型所帶來的契機進行準確把握,也成為我國開展教育改革中的關鍵所在。
二、新商科背景下投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幾點建議
(一)樹立“一專多能”的投資學專業人才培養理念
在新商科背景下,對投資學專業人才的培養除了要確保其專業基礎牢固以外,還要能夠對外部環境變化進行有效適應,使其自身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得到不斷提升。為了實現該過程,便應該由學校、企業和教育服務機構共同合作,以此對相應的合作平臺進行搭建,利用平臺來實現對社會資源和教育資源的高效共享,進而使商科教育生態得到共建,推動我國教育改革進程。在深度合作方面應主要集中在聯合師資培養、聯合實施教學、聯合設備投入以及聯合課程開發等,以使實踐教學平臺乃至課程體系得到共建。通過該種人才培養模式,使其在培養過程中將行業應用能力作為主線,使投資學專業課程體系得到不斷的優化,進而使投資學專業的核心課程群以及實踐課程群凝練出更加鮮明的發展特色。通過對人才培養目標動態化調整機制進行建立,以使整個行業、企業乃至社會的需求得到完整而全面的體現,使為更多的投資學專業人才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新商業。
(二)打造“雙新+服務+雙創”的投資學專業課程體系
在新商科背景下,對投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需要對其理論教學課程的設置進行優化,以此打造對應的課程體系,特別是實踐課程體系,增加實驗課在整個課程體系中所占據的比重。強化投資學專業的實踐性教學,一方面在學生實踐、創新、創業等方面能力的培養中實踐教學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要有一個充分而全面的認識,力求加快學校的教學改革進程,使其具有更加鮮明的辦學特色,從思想上徹底根除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觀念。在應用型本科高校中,需要加快建設實驗室、大學生科技創新園、實習基地等。此外,還要對投資學專業學生進行案例教學,對教學資源庫建設進行不斷完善,使更多的案例能夠存儲到資源庫中,以此更好共享實踐教學成果。
(三)加強校企合作
在新商科背景下,對投資學專業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緊密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可使人才得到企業和高校的聯合培養,并且對投資學專業的師資結構優化也具有很大助益,所以應將校企合作作為新商科背景下投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得以順利實現的關鍵所在。通過校企合作,能夠使短期的人才剛性需求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在此過程中,需要對雙導師培養制度進行建立,也就是“一師一企”,通過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的共同培養,采取多管齊下的方式來提高投資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效率。在實施過程中,專業人員應由企業和高校共同派駐,并對實習基地導師制進行制定。由企業向學校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以便于學校能夠對投資學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進行調整,從而確保人才培養能夠滿足市場所需。
(四)加大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的開發力度
在新商科背景下,對投資學專業人才的培養還要搭建一個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圈,該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圈應具有系統聯動特點,這樣有助于對多部門間的協調問題進行解決,從而使多個部門能夠共同參與到投資學專業人才的創新創業培養中。此外,還要對校內教育資源進行大力開發,使校內數字化教學資源更加趨向于學生自身的學習理念。在教育資源開發中,應重視立體型資源的建設,即教育資源不僅包含有傳統的文本類資源,還包含圖形圖像、三維動畫、微課、音視頻等。通過對校內教育資源進行豐富,能夠使學生具備更加強烈的學習興趣,進而增強其學習自主性。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商科背景下,整個金融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急需大量的投資學專業人才,而高校作為培養投資學專業人才的重要場所,必須要積極探索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樹立“一專多能”的投資學專業人才培養理念、打造“雙新+服務+雙創”的投資學專業課程體系、加強校企合作和加大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的開發力度,以此為社會輸出一批批能夠有效適應新時展的投資學專業人才。
作者:安海峰 郝鋒 郭珊 單位:河北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