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土地流轉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業經濟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本文重點分析了農村土地流轉給農業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并站在農村土地流轉的立場上,提出了諸多應對措施,以期切實推動我國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村;土地流轉;農業經濟;發展;影響
土地問題的解決是“三農”問題解決的必要保障,也是促進中國社會現代化的主要途徑。在當前農業全速發展的新時期,如何在確保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革新及農業有序發展已然成為當前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之一。
1農村土地流轉給農業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
1.1可以有效地促進農民收入的提升
就傳統的家庭承包責任制而言,其往往包含以下形式:第一,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第二,農民進城務工。換言之,此種環境下農民收入的方式特別單一。長此以往,不僅農民的收入方式無法得到較好地開拓,同時大部分田地還會由于諸多農民習慣性進城務工而荒廢,土地規模化經營的目標也無法達成。當前,土地流轉能使農民獲得租金收入,并且還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份相對穩定的收入。可見,土地流轉不僅促進了農民收入的提升,還為農民收入來源提供了全新的方式。
1.2可以促進勞動力轉移速度的提升
從農村土地流轉政策推行開始,農民的生產便與收益分開了。如此不但可以使農民從土地里解放出來,投身于工業建設,還可以有效提高農民收入,推動現代化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土地流轉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土地使用效率與潛在價值的提升,并且還可以為未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獲得土地租金,從而為他們從事別的行業提供機會,進而為勞動力轉移至農業以外的其他行業打下牢固的基礎[1]。
1.3可以切實促進土地使用效率的提升
為了更好地推動土地流轉速度,必須給予土地使用效率提升充分的關注,從而為土地流轉的市場化提供條件。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土地潛在價值往往需借助市場得以展現,同時其又會對土地價格展開引導,為土地生產的科學配置供給資料。基于此,農業現代化便會慢慢自分散型轉變成集約型,農村土地使用效率進而得到有效提升,土地閑置率也可得到有效降低。
1.4可以促進土地經濟收效的提升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前進,政府、民眾給予農村土地流轉的關注日漸增多。近年來,參與流轉的土地數量日益增多,同時流轉速度也逐漸加快。尤其是在市場機制的大環境下,土地價值均可以得以實現,同時土地資源使用效率也可獲得較大提升。在這一時間段,農民的收入提升了,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了農民農業生產的主動性,并且還可以為農村土地的集中經營提供便利,推動農業種植的發展,使農業朝著精細化及規模化發展。
2加速土地流轉,推動農業現代化的方法
2.1進一步調整土地流轉規模
就目前來看,中國絕大多數農村的生產方式較單一,且通常為條塊,加之農民習慣性地選用傳統方式開展農作物種植,長此以往,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受到諸多阻礙。為了更好地解決以上問題,各農村必須盡快降低土地條塊給經濟發展造成的不利影響,同時有效促進土地流轉速度的提升。此外,人們還可以選擇設立專項資金,對農村土地展開有效整合,以便更好地縮減農業生產成本,切實推動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
2.2為農戶提供更多的就業途徑
相對于城市保障機制而言,農村保障機制所保障的范圍要小很多,部分農村地區甚至未曾建立社會保障機制,這些因素的存在嚴重阻礙了農村土地的流轉[2]。鑒于此,各地方政府應以本地區現實情況為依據,創建完備的農村保障機制,以便有效地確保農民利益的完整性。與此同時,各地方政府還需選用多元化策略,邀請農產品加工企業進駐,切實解決農戶就業難問題,為農戶提供更多的就業途徑,推動農戶收入的提升。
2.3完善土地流轉體制
中介組織及服務的欠缺屬于土地流轉速度、流轉效率無法得到有效提升的一大關鍵因素。土地流轉中介組織必須囊括以下部分:第一,土地流轉交易平臺;第二,土地流轉中介組織。土地流轉交易平臺的職責即整合信息及交易對接;土地流轉中介組織的職責即促進土地流轉過程的有序開展和創建定價機制。為了更好地促進土地流轉體制的優化,各地方政府可選擇將企業、鄉鎮府視為主體,積極展開土地流轉中介組織的構筑,為農民供給優質的中介服務,力求為本地區土地流轉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3]。
3結語
總之,農村土地流轉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其不但可以有效地促進農民收入、勞動力轉移速度的提升,還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為了更好地確保農民利益的完整性,應給予農村土地流轉充分的關注,并對其展開規范,借助此種方式,切實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程云飛.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業經濟的影響[J].農技服務,2017(14):163.
[2]范虹.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業經濟的影響探析[J].四川農業科技,2017(6):75-78.
[3]孫華美.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業經濟的影響[J].農業經濟,2017(2):26-27.
作者:桂軍 單位:安徽省池州市國土資源局貴池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