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臨床護理中中醫藥學的實踐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新形勢下中醫藥學在臨床護理中的實踐應用與效果。方法:醫院自2019年9月采用中醫藥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管理,將2019年3~8月收治的100例患者設為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將2019年9月~2020年2月的100例患者設為觀察組,采用中醫藥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醫療費用、護理滿意度和用藥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的住院時間為(12.35±1.15)d,短于對照組的(15.80±2.06)d;醫療費用為(5852.95±247.45)元,少于對照組的(6396.55±305.26)元(P<0.05);觀察組的護理服務滿意率為99%,高于對照組的93%;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0%,低于對照組的15%(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藥學服務理論評分為(92.45±2.14)分、實踐評分為(91.90±2.42)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5.28±3.21)分和(85.24±3.20)分(P<0.05)。結論:新形勢下臨床護理中重視中醫藥學實踐,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水平,保證用藥安全,縮短住院時間,減少醫療費用,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新形勢下;中醫藥學;臨床護理;藥學服務
隨著臨床護理模式的不斷創新以及患者對護理服務需求的增加,醫院對護理人員所需具備的綜合能力要求不斷提高[1]。與此同時,隨著中西醫結合治療理念的確立,很多疾病的治療多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以提高治療效果[2]。目前,很多醫院的護理人員多畢業于西醫院校,護理知識也是以西醫為主。在中西醫結合的新形勢下,護理人員必須提高對中醫藥的認知,能夠將中醫藥學與護理學有機結合,提高其藥學服務能力,保證中藥的使用安全[3]。本文探討新形勢下中醫藥學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3月~2020年2月醫院收治的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醫院于2019年9月開始采用中醫藥護理模式,隨機選取2019年3~8月的100例為對照組,2019年9月~2020年2月的100例患者為觀察組。對照組男55例,女45例;年齡20~75歲。觀察組男56例,女44例;年齡23~77歲。護理人員共35名,均為女性;年齡24~43歲。學歷:大專10名,本科18名,本科以上7名;護士與護師15名,主管護師15名,副主任護師5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中醫藥學實踐與服務指導。(1)注重對護理人員進行中醫藥知識的指導:由中藥房藥師對護理人員進行中醫藥藥學服務指導,包括常用中藥的名稱、種類、用法、用量、中藥配伍禁忌、中藥與西藥的配伍禁忌等,結合患者特點,普及中醫藥知識。如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瘀血形成有關,治療方面可采用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功能、促進氣血的藥物,如舒血寧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丹參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等,提高護理人員對中醫藥藥物使用的認知,提高中醫藥的合理使用率。(2)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中醫藥具有“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愈防復”等優勢。結合患者的疾病類型,向患者進行中醫藥知識宣教,提高患者的保健知識及疾病預防意識。如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向其普及中醫藥知識,告知如何穩定血壓、血糖,延緩高血壓、糖尿病等并發癥的發生時間。(3)重視中醫適宜技術應用:根據患者的疾病類型,指導護理人員合理為患者使用推拿、按摩、針灸、刮痧、耳穴埋豆、中藥熏蒸等相關護理技術,發揮中醫護理的技術優勢,促進患者早日康復。(4)注重臨床護理資料收集,積極進行護理科研:注意收集中醫藥使用過程中的相關資料,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如單純西醫護理與中西醫結合護理對患者住院時間和癥狀改善的影響;中成藥使用過程中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等,為護理科研提供依據,保證中藥使用安全。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的住院時間、醫療費用、護理服務滿意度和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患者對護理人員藥學服務的評分。護理服務滿意率參照《綜合醫院住院患者滿意度評價體系》,包括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總滿意率為非常滿意率與基本滿意率之和[4]。藥學服務能力參照《藥師藥學服務勝任力評價標準(試行)》中的相關內容確定。理論評價包括個人素養、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內驅力等,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藥學服務能力越強[5]。實踐能力通過護理人員的日常用藥指導進行評價,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藥學服務能力越強。
1.4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23.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用(χ±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以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住院時間和醫療費用比較
結果顯示,觀察組的住院時間為(12.35±1.15)d,短于對照組的(15.80±2.06)d;醫療費用為(5852.95±247.45)元,少于對照組的(6396.55±305.26)元(P<0.05)。見表1。
2.2兩組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護理服務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藥學服務評分比較
結果顯示,觀察組對護理人員的服務理論和實踐等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護理人員是與患者接觸最多的醫務人員,其護理服務意識及服務能力對患者的預后影響較大[6]。護理人員如果缺乏中醫藥認知,往往會影響護理服務質量,增加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風險。將中醫藥學與護理有機結合,有助于患者健康狀況的改善[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重視中醫藥實踐,并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提高了護理人員對中醫藥的認知,能夠知曉中醫藥的合理配伍,降低不合理用藥問題的發生,提高用藥安全性。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服務時,加強對患者進行學中醫藥健康知識宣教,提高了患者的防病意識,降低了重復住院率[8]。與此同時,重視采用中醫藥適宜技術進行護理,提高了對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操作能力,使患者能夠直觀感受中醫藥治療疾病的優勢,促進了患者康復。臨床護理中,護理人員注重臨床護理資料的收集,為今后的護理科研打下了良好基礎。本研究結果顯示,中醫藥護理可發揮中醫藥優勢,加快患者康復,更能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規范使用中藥,保證了患者的用藥安全。對護理人員而言,通過中醫藥護理實踐,提高了對中醫藥學的認知,促進了自身藥學服務理論與實踐能力的提高。采用中醫藥護理是對中醫藥的有效繼承、創新與轉化,有助于中西醫結合的發展[9]。綜上所述,新形勢下臨床護理中重視中醫藥實踐,能夠提高護理人員的藥學服務水平,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可縮短住院時間,減少醫療費用,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沈超群,許若纓,陳慧,等.中藥藥膳聯合個體化情志護理對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的療效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40(2):316319.
[2]鄒生燕,李春紅.平衡火罐聯合中藥泥灸在寒濕痹阻型腰痛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20,34(2):351354.
[3]畢守紅,張瑞娟,馬錦蘭.中藥熏洗聯合穴位按摩輔助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護理研究,2019,33(24):43474349.
[4]劉志宏,岳樹錦,劉香弟,等.不同頻次中藥口腔護理改善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口腔狀態效果的比較[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10):14521455.
作者:何重臨 李羅 單位:臺州市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