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重癥肺炎護理主動防范風險作用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究主動防范風險在降低小兒重癥肺炎護理風險中作用。方法選取本院于2019年4月—2020年5月收治的152例重癥肺炎患兒,采用電腦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護理組和研究組,每組各76例。比較兩組患兒各項護理安全評分、護理期間風險事件發生率及投訴率。結果研究組護理1個月后風險檔案建設、教育與人文關懷、預測與分析、管理追溯安全評分均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期間漏執行醫囑、意外墜床、堵痰窒息等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護理組,研究組護理期間投訴率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主動防范風險護理可提升小兒重癥肺炎患兒的護理安全,把控風險事件,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及家屬投訴率。
關鍵詞:主動防范風險護理;小兒重癥肺炎;風險事件
小兒重癥肺炎在兒科中很常見,近些年小兒重癥肺炎的病發率逐年升高[1]。會出現急性呼吸衰竭、換氣障礙、休克等癥狀,給患兒造成很大的身體危害,嚴重威脅生命安全?;純耗挲g較小,容易哭鬧,依從性較差。主動防范風險護理可針對存在的潛在風險實時預警并進行處理,是一種新型的安全管理模式[2]。本文探究了主動防范風險在降低小兒重癥肺炎護理風險中作用,旨在為小兒重癥肺炎護理的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9年4月—2020年5月收治的152例重癥肺炎患兒,采用電腦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護理組和研究組,每組各76例。常規護理組,男40例,女36例;年齡3個月~5歲,平均年齡(2.18±0.74)歲,病程3~8d,平均病程(5.53±1.30)d。研究組男40例,女36例;年齡3個月~5歲,平均年齡(2.17±0.81)歲,病程2~8d,平均病程(5.48±1.28)d。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納入標準:患兒均符合重癥肺炎診斷標準;均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3]:合并心肝腎功能者;合并血液疾病者;惡性腫瘤者;有相關禁忌者;依從性差;中途退出者。
1.2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組患兒護理干預:對出現排痰困難的患兒進行機械吸痰處理,確保患兒呼吸通暢,密切關注患兒身體狀況,按時監測各項生命體征。保持病房環境干燥,定期消毒通風。研究組患兒護理干預:在常規護理組基礎上施加主動風險護理。成立防范風險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主任、護士長、專業護士,所有成員均進行防范風險護理培訓,舉行課題討論、內部講座、專家解析等活動以提高責任護士的兒科護理能力和風險控制行為能力,加強護理人員對小兒重癥肺炎的風險意識及風險預測的相關分析能力。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有專家設計小兒重癥肺炎發病場景,考核護理人員對急救處理措施的掌握程度及團隊協調合作、危機防控及處理行為能力,根據考核成績進行反思和提高。風險監控:采用小兒早期預警評分[4](PEWS)評估患兒病情,評估時間為患兒入院3h內。PEWS評估維度包括行為意識、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按評分分為低風險(0~2分)、潛在風險(3分)及高風險(4分及以上)。營養評估:患兒入院24h內進行營養評估,由營養科醫生采用STRONGkids評分[5]進行營養狀態評估,評估內容包括患兒的臨床評估、食物攝入、體質量變化、疾病嚴重程度等方面,根據評估分數分為低營養風險(0~2分)、中營養風險(3分)及高營養風險(4~5分)。風險管理:所有護理人員根據其專業及特長安排合理工作崗位,成立完善的監控體系,安排的層級與患兒風險系數成正比,風險越高的患兒安排經驗豐富的護士及層級較高的護理,嚴格把控患兒風險指標,提升防范風險管理質量。根據患兒的病歷資料建立風險指標體系,做好個體風險評估,預判危險發生概率,計算危險度臨界值,據此制定有針對性、詳細的管理計劃。預防潛在并發癥的發生,密切關注患兒心率、呼吸狀況等生命體征,發現患兒出現驚厥、煩躁、血便等不良事件立即上報,讓護士長及醫師及時處理。做好家長安撫工作,研究不良反應出現原因及處理措施,盡量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風險預判:在患兒重癥肺炎護理過程中注意體位管理,呈俯臥位時頭肩部墊小枕頭,使頭偏向一側,每1h更換一次頭部方位,四肢呈蛙狀;呈仰臥位時頭部墊小枕頭,手腳自然伸展;呈側臥位時,背部墊小枕頭,身體與床呈30°,關注呼吸情況,每2h更換一次體位,增加患兒舒適度。兩組護理時間均為1個月。
1.3觀察指標
護理1個月后,使用護理安全行為調查量表[6]比較兩組患兒各項護理安全評分。護理安全與分數成正比。比較兩組患兒護理期間漏執行醫囑、意外墜床、堵痰窒息等風險事件發生率及投訴率。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護理安全評分等定量資料用sx±表示,采用t檢驗,風險事件發生率及投訴率等定性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1個月后兩組患兒各項護理安全評分比較
研究組護理1個月后風險檔案建設、教育與人文關懷、預測與分析、管理追溯安全評分均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兒護理期間風險事件發生率及投訴率比較
研究組護理期間風險事件發生率(1.32%)低于常規護理組(9.21%),研究組護理期間投訴率(3.95%)低于常規護理組(14.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小兒肺炎是兒科臨床常見病,兒童因肺腑功能、呼吸系統及免疫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免疫能力較差,故患肺部感染的概率較高。肺部感染治療有一定難度,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就會發展為重癥肺炎。小兒重癥肺炎會導致患兒出現呼吸困難、多臟器功能衰竭、微循環障礙、休克等并發癥,對患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7]。因患兒治療時易出現不配合、哭鬧、依從性差的情況,患兒理解及溝通能力較差,對治療及護理提升很大難度。通過加強患兒家長的健康教育及危機管理,使家長了解意外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誘因,掌握發生危險事件的正確處理原則及預防程序,通過收集到的風險信息預判風險。主動風險護理程序保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加強各環節風險預估和管理,減少護理過程中漏執行醫囑、意外墜床、堵痰窒息等危險事件的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提升護理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1個月后風險檔案建設、教育與人文關懷、預測與分析、管理追溯安全評分均高于常規護理組,研究組護理期間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護理組,研究組護理期間投訴率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表明護理人員通過分析患兒各項檢測指標,做好風險分級管理計劃,可實現對潛在危險的把控,更好的落實安全防控措施,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8]。綜上所述,主動防范風險護理可提升小兒重癥肺炎患兒的護理安全,把控風險事件,降低家屬投訴率。
參考文獻
[1]吳燕妮,鄧媚,張琴.主動防范風險護理程序對小兒重癥肺炎患兒護理安全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4):96-98.
[2]田金娟,虢晶晶.針對性護理措施對小兒肺炎患者的應用效果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16):2232-2234.
[3]王麗娜,王淼,曾鑫,等.護理風險防范培訓對提高護士臨床護理質量的價值[J].中國現代醫生,2019,57(11):155-157,161.
[8]孟英英.個性化護理在重癥肺炎高熱驚厥小兒護理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糖尿病天地,2020,17(7):254.
作者:柳紅文 高佩琦 李飛 單位: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