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形象化的方法。有利于人腦的擴散思維的展開。我國教育應用思維導圖也有20多年的時間了。最初是用來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的,但現如今主要是用來提升個人及組織的學習效能及創新思維能力。高中地理所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思維導圖教學有效合理的利用,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地理教學應用
1.思維導圖對地理教學的意義
思維導圖又名心智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它簡單有效,是一種非常實用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可以將抽象的知識,用圖片和文字,把它充分表現出來。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學習。思維導圖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的平衡發展。高中正是一個人成長發展的重要時期,而地理知識的有效學習,能很好地幫助學生思維方式的形成。高中教師借助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地理復雜的知識點更好地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對基本知識點的學習,另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借助思維導圖,可以對知識構建不同的框架結構,方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因此,需要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將思維導圖和教學內容科學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將思維導圖實際應用于每一堂教學中,充分調動起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知識難點、要點。教學質量也會有一定的提高。
2.思維導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課堂教學分為三步驟:課前預習、課堂、課后復習。這三點在教學中缺一不可。傳統教學中學生也需要在課前對所學內容預習,傳統的預習只需要學生了解本節課所學內容,對知識的學習重點放在了課堂上。太過依賴課堂教學。而傳統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對于學習只有被動接受。而思維導圖教學的有效應用,是將課前預習更加深入化,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參與進課堂,學生在了解課堂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身預習情況,繪制出自己的思維導圖,將教材中的知識按照一定的知識順序以圖文相結合的形式表現出來,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要重點標記出來。例如:在學習《人口數量的變化》這節課時,學生首先要了解本節課要掌握的知識重點。分析并比較人口增長模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本節課的難點是學生要理解人口增長模式的三個指標。學生在自行預習時,根據課本內容,調查自己小區人口的變化,將調查結果歸納總結。將課本知識點和實踐相結合,教師引導學生做出思維導圖,學生將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以及問題,重點標記記錄下來,在課堂教學中重點學習研究。教師根據學生的思維導圖,進一步解決學生不明白的問題,之后,教師結合課本知識點,引導學生做出總結。這種趣味課堂的建立,是新課改發展的必然要求。這樣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更有助于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思維導圖對于地理教學的持續性
學習是一個反復持續的過程,古人云:溫故而知新。而在地理學科中,有些知識點過于抽象,經過一段時間后,學生很容易忘記之前所學習的知識。所以,之前課堂學習時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可以明確學生的復習內容,教師借助思維導圖,進一步完善知識點,在復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概括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高中地理知識點看似獨立抽象,其實,知識點又都緊緊相連。思維導圖科學合理的應用,會更加方便學生的復習。例如:在知識點復習時,將小節知識難點先總結歸納出來,然后找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之后再繪制出復習思維導圖,從而和課堂思維導圖對比,找出自己要復習的重點,以此達到有效復習。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學生不僅對知識點有了鞏固,更重要的是清楚了自己所欠缺的知識點。另一方面使學生建立了地理知識的框架。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地理知識框架的建立,更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在高中地理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于思維導圖的應用,一方面不僅能提高學生對于地理知識學習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能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及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教育要緊跟時展的步伐,這樣才能培養出時代所需人才,國家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
作者:閆鳳梅 單位:山東省五蓮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