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服裝設計課程思政融入點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思政課程是當前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服裝設計課程來說,思政課程與服裝設計課程的融入發展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挖掘服裝設計課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對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拓展教學的渠道,為社會培養出更加全面化的人才。本文立足于實際,結合當前服裝設計課程的教學特點,從思政的角度探析兩者之間的融入教學方法。
關鍵詞:服裝設計;思政;融入點;課程
思想政治課程是當前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曾明確地指出,思想政治課程要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加強,要切實利用好課堂教學這個渠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滿足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需求,而且在發展的過程中,各類課程應當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同時進行,形成良好的協同功效。在高校學生的素質培養過程中,應當確立立德樹人的中心環節,并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始終貫穿教學的始終,實現全方位、全過程的教學。在此指引下,全國各地高校紛紛展開了“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并且結合學校的實際特點展開了全新的思政育人模式,為我國高校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課程思政的概念并不是說需要在教學體系中新增一門課程,而是在保持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外,充分地將思政教育融入各個專業課程之中,從專業教學的角度來發掘價值觀教育、誠信教育、審美教育以及職業觀教育等深刻的內容,要求教師在專業課授課的過程中將思政內容滲透到教學課程之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是對傳統教學理念的改進與革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重大變革。
一、服裝設計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從目前的高校教育總體目標來看,思想政治課程是每一位學生的必修課,而且從服裝設計的人才培養目標來看,在服裝設計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很強的必要性。服裝設計專業主要是向社會輸送大量的高素質和技術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這些從業者必須具備創新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等。這里所指的高素質可以理解為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從業者,能夠積極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且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身心素質等。21世紀以來,時代在不斷進步而且服裝設計行業也面臨著轉型,因此,傳統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已經不再能夠適應行業的發展以及國家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所以,應在服裝設計專業中結合思想政治專業中的相關內容,更新當前的育人模式,將思政教育貫穿學生受教育的始終,同時全面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可行性分析
從目前服裝設計專業的思想內涵來看,關于服裝設計專業的課程中往往都包含著大量的思想政治育人的元素。舉個例子來說,服裝設計專業通常會包含中國服飾演變、中外服飾賞析、中外服飾流行對比等課程,這些課程均與思政課程的相關內容有所關聯,而且服裝設計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所以一直以來學生和教師都對政治理論的關注度不高,而且在傳統的服裝設計專業中,重技能、輕文化的現象普遍存在,傳統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以發揮出主要的功效。所以,在服裝設計專業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內容可以彌補當前該專業思政教育的短板,通過這種融入式的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地提升學生們的思想認知,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專業型、高素質人才。
二、服裝設計課程“思政”融入途徑分析
(一)教學目標方面的融入途徑分析
從目前教學的主要流程內容來看,教學目標應當包含知識與能力的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以及過程與方法的目標等,皆是通過學生學習的開展來實現,可以說,這些目標同樣也包含著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結點。因此,服裝設計課程教學目標的設定,要充分地體現出知識與價值的傳授這一方面的內容,不但需要在其中體現專業課的相關培養要求,而且還要充分地體現出思政教育的相關要求。將思政課程融入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結合服裝設計專業的內容來看,不但要充分地體現出服裝設計專業的技能培養目標,而且需要具有對國家人文歷史、服裝的發展情況的認知和把握;在過程與方法的培養目標中,需要學生在一定目標的指引下進行創新性的設計,而且還需要學生具有文化創新意識以及團結合作的精神;而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應當通過思政教育使得每一位學生都具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國情懷。
(二)教學內容方面的融入途徑分析
在當前的服裝設計專業中,大多數學校均是以培養應用型、高素質的人才為主要目標,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往往需要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來實現,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專業課程的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最終質量。因此,在專業課教學內容方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課程思政”思想的重要體現。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專業課程的學習需要充分地提煉出課程之中的思想政治育人元素,并且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方法融入教學活動中。舉個例子來說,在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中,在對中國傳統服裝文化的解讀與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們利用生動的教學方法向學生們介紹不同歷史時期的服裝特點,從而進一步完善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通過了解古往今來中華民族服飾的變化以及服裝行業的發展充分地認識到中國發展的歷史進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們的價值觀進行引導性的教育。此外,課程開展中,可以定期舉行一些專業技能的比賽,通過各類比賽使得學生們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并且通過這些活動內容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創新能力。
(三)教學渠道方面的融入途徑分析
教學渠道的思政融入是“課程思政”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使用傳統的講授方式進行專業理論與思政內容的融合講解之外,還可以利用當前先進科學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充分地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程實踐中來,從原有的“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接受知識”的方向轉變,在學生積極參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著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內容以及相關知識的挖掘,從而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課程學習中受到思政課程的教育。教師可以成立個人的教學工作室,通過各類教學項目的設立與運行使學生參與到專業課程的學習中來,在項目的運維中,學生在導師的帶領下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完成相關的項目目標,這種教學渠道與傳統教學渠道有著非常大的差別,學生通過參與這樣的活動不但能夠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而且還能夠受到教師思想政治的教育。所以,從整體上來說,這種教學渠道模式更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同時,還可以鼓勵企業家走入課堂教學活動中,以企業發展的角度以及企業家自身成長的經歷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社會認知進行指導,從而使得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能夠更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企業對于從業人員有著非常高的要求,無論是專業技能還是工作紀律方面都與學校的要求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企業家進入課堂可以使得學生充分地培養職業角色的意識,從而為以后的工作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教學渠道更是一種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們對專業技能的掌握,而且促進了學生職業道德、職業規范以及團隊意識的形成,這也是課程思政的主要培養方向。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之中,可以通過校內、校外的專業化比賽來進一步融入思政課程的內容。在目前的教學中,“挑戰杯”“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都是面向服裝設計專業人的專業類比賽,其中還包含個人賽和團體賽。學生通過參與這些類型的比賽可以對自己的技能進行準確的定位與認知,并且在積極的備賽中學會承擔責任,對自己、對團隊負責。
(四)教師自身方面的融入途徑分析
在目前的服裝設計專業課程中,教師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課程思政”的方針政策引導下,教師自身應當思考融入的途徑與方法。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課程教學質量的好壞,而“課程思政”工作的推行與實踐更離不開教師教學意識的轉變以及教學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專業課教師要深入地研究,找出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的關鍵點,并且形成獨到的教學方法,深入地挖掘出專業課與思政課程的育人元素,形成新的教學目標,完成對學生的引導。此外,在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教書與育人價值觀的統一,不僅要教給每一位學生未來工作和發展的技能,而且還應當通過每節課的教導來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塑造,同時在言傳身教的過程中,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促使學生形成堅定不移的理想和人生目標。教師在日常的生活與工作過程中還需堅持潛心問道與社會的統一,教師只有將本人綜合素養的提升與社會發展融為一體,才能夠將學科建設與社會需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夠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將個人發展融入到社會發展的進程之中,從而形成良好的價值觀與世界觀,為我國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五)制度保障方面的融入途徑分析
制度的保障是推動“課程思政”有效踐行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應當建立新的考核制度和教師培訓制度,對專業課教師、輔導員以及學科帶頭人等進行思政課程的專業輔導,在全校范圍內樹立課程思政育人的理念,同時,學校的負責人也應當對學校的思政工作融入情況進行重點考察與監督,推動該項工作的落實,定期對優秀的教師與課程予以公布及表彰,推動學校進行課程思政的教學。在對教師整體水平的考核過程中,不僅需要對教師專業課的技能水平進行考核,而且還要針對其思想政治育人的效果進行重點的考評,同時還應該將教師的課程思政執行情況和執行力度納入績效考核標準中來,并且將課程思政的融合成果作為日后評優評先、評定職稱的基本依據,通過這些制度上的保障來進一步激發學校教師開展思政教育的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推動服裝設計專業思政育人機制的發展與進步。
三、結語
在當前的高等教育中,傳統教學模式依然是高校主要踐行的模式,所以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高校一定要積極地轉變傳統的育人觀念,將專業課的相關技術內容與思想政治課程中的育人元素深度結合,從而使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與思想政治的提升同向而行,在教學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合力,從而為國家和社會輸送更多的高素質、專業化、復合型人才,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更好、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國光,史軍,李積珍,等.課程思政下高校育人工作融入專業課路徑研究[J].福建茶葉,2019,41(9):129-130.
[2]董鳳,雷曉兵.高校專業課程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四個統籌協調”[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6):15-17.
[3]王芳.淺談藝術設計類高職院校專業課課程思政“融什么”與“如何融”[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0,49(2):138-139.
[4]姜興家,杜太利,黃連忠,等.輪機工程專業“課程思政+混合式學習”專業課教學設計———以“船舶動力裝置技術管理”課程為例[J].航海教育研究,2020,37(1):65-68.
[5]趙瑩.“課程思政”融入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有效性探討[J].福建茶葉,2020,42(3):190.
[6]邢偉,郭曉彤.高職專業課“課程思政”實踐路徑探討———以“公共關系”課程為例[J].職教通訊,2018(24):16-21.
[7]張改梅,宋曉利,楊永剛,等.印刷包裝類專業課與思政教育融合方法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9(10):23-24.
作者:王偉 單位:安慶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