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傳承雷鋒精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雷鋒精神由我們傳承國旗下講話稿 每年的3月5日是學雷鋒紀念日,xx多年過去了在,一代代人的傳承,下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雷鋒精神得到了發揚光大。
同學們,當我們看到了打工妹李麗資助貧困兒童上學的先進事跡后,當我們聽到了當代雷鋒郭明義的光榮事跡之后,與其感慨,感動,不如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用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去幫助那些身處困境的人,做傳遞愛心的使者。雖然我們完成不了多少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從小事做起,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和事,就是對雷鋒精神的一種傳承。
立足本職工作,刻苦鉆研也是對雷鋒精神的一種傳承。在集團公司五屆一次職代會上,賀董事長提出來“535”的戰略體系。作為一名企業的準技術工人,我們要響應號召,積極行動起來,培養自己終身學習的習慣,牢固掌握專業知識,熟練掌握操作技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安全素養水平,用實際行動為建設國際一流晉煤特色綜合能源企業集團貢獻力量。
傳承雷鋒精神,我們還要將他的嚴于律己,一絲不茍的精神和以謙虛謹慎,立德修身的優良作風融入到我們學習生活中,真正做到厚德重技,知行合一,爭做遵章守紀,文明謙讓的職教有為青年。
同學們,新的學期已經開始,讓我們一起從新的起點開始,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才華。珍惜在校的每一分每一秒,用優秀的成績向學校向老師和家長遞上一份滿意的答卷。讓我們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傳承雷鋒精神,弘揚文明新風,為構建平安文明和諧的校園而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三月,雷鋒的日子,那個助人為樂的典范,那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那個‘傻子’,那個被70年代歌頌的偉人。但如今他卻已經漸行漸遠。是因為2000年大學生李凱強扶起老奶奶被訛一事而不敢做好事嗎?還是因為認為做好事太難?不,都不是。是因為對社會的不信任,是因為對雷鋒精神的質疑?
老祖宗五千年的精神難道就在我們這一代這里斷了弦嗎?
不,不會的。即使李凱強的事讓大家不敢輕易做好事,但時過事移,雷鋒的精神還在人世間傳承。叢飛,郭明義,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老師張麗莉……一個個當代雷鋒仍在行動,他們用事實行動證明雷鋒還活著,活在人們心中。傳承了幾千年的精神,歌頌了幾代的雷鋒精神,絕不會就這樣離去。
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去革命公園玩,在公共汽車上,我看到了極為普通,極為平常,幾乎每個人都做過的一件事,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上,一個十二三歲的女孩看到了一個帶著一個小孩的阿姨,毫不猶豫,起身把座位讓給了那位阿姨。只一起身,一個小小的動作,卻也同樣體現了雷鋒精神。
一、注重“三個學習”、努力領悟雷鋒精神的實質
“雷鋒”這個曾經被千家萬戶所熟悉的名字,如今漸漸的被人們所遺忘,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的時下,重拾雷鋒精神,用“雷鋒”無私奉獻的精神去重新喚起人們關于社會價值、社會公德、道德文明的反思,凈化社會風氣,意義重大。市在開展“雷鋒志愿服務活動”中,注重把握對雷鋒精神實質的領悟,通過“三五六”特色實踐,將雷鋒精神重新扎入人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的意識中。“三”即是重讀雷鋒日記、重溫雷鋒事跡、重揚雷鋒精神,雷鋒這位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他的事跡讓我們無數人為之感動,建設和諧社會主義新時期下,雷鋒的那種螺絲釘精神、那種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該如何發揚,通過重讀雷鋒日記,讓我們更加了解雷鋒一生中平凡的點滴,通過重溫雷鋒事跡,讓我們更加認識雷鋒那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的高尚品德,通過重揚雷鋒精神,會促進我們比照榜樣,不斷完善自我。在具體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市注重要求將重讀雷鋒日志、重溫雷鋒精神、重揚雷鋒精神和各單位的實際情況相互結合,立足實際,在實際的工作中尋求結合點,全市各組織、單位相繼開展了“如何學習雷鋒精神,怎樣弘揚雷鋒精神大討論”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得全市群眾在新時期下,新形式這樣的大背景下,用全新的角度去認識雷鋒,去傳承和弘揚雷鋒的精神。
二、創新“五個開辟”,促進活動開展有特色
雷鋒雖然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的精神卻浩然長存。如何開展好“雷鋒志愿服務活動”,使雷鋒的精神能夠永存,使得活動開展具有顯著的特色性,在實踐中,我們注重了“五個開辟”,即是一個專欄、在主流新聞媒體上開辟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專欄,如《日報》等,邀請社會著名專家學者進行專題寫作,同時歡迎社會各界群眾從自我各自的角度撰寫文章,寫感悟、寫認識、寫收獲等,創造了全市人民通過學習,傳遞自我心聲體會的平臺,一個基金、我市以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為契機,募集資金并成立了專項基金,用于幫助那些社會弱勢群體。一本日記、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重印了雷鋒日記達近萬本,此外,通過在全市懸掛標語、標幅、制作公益廣告等形式,大力宣傳雷鋒事跡,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一個畫展、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進一步利用一些重大節日,如:“五.一”,“八.一”等,對于雷鋒生平事跡進行集中宣傳,成功舉辦多次雷鋒事跡專題畫展,通過畫展讓廣大群眾更加感性的認識雷鋒。一個欄目,利用電視網絡等新聞傳播媒介,開辟雷鋒志愿服務專欄,專欄對雷鋒生前戰友、親屬進行訪談,同時邀請近年來全市涌現出來的各類道德模范、先進個人來欄目座談,講述自己對雷鋒精神的理解,此外,還通過欄目宣傳報道社會涌現出來的各類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人或事,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歡迎。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努力使得活動的載體具有鮮明的特色性。
三、把握“六個時間”,做好活動開展的針對性
雷鋒的精神影響著我們每個年齡段的人們,市在深入“雷鋒志愿服務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注重把握好“六個時間”,努力做好活動開展的針對性,使得雷鋒的精神能夠在全社會各階層得意弘揚,“六個時間”即是“六個節點”。即3月5日啟動,5月4日針對青年,號召廣大青年努力學習雷鋒精神,爭做社會有為青年,6月1日針對未成年人,號召廣大學生學習雷鋒精神,做和諧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7月1日針對黨員干部,動員全市黨員干部以雷鋒同志為榜樣,促創先爭優活動深入開展,努力踐行入黨宣言。8月1日針對部隊軍人,號召廣大軍人,武警官兵弘揚雷鋒精神,立足崗位,保家為國,10月1日針對全民愛國,倡導學習雷鋒,愛我中華,通過這些特殊的日子,努力將“雷鋒”精神覆蓋到社會的各個階層,促進了活動開展的針對性和覆蓋性。
四、“雷鋒精神”永長存,活動實踐再傳承3月28綿陽烏魯木齊硬臥
我想,你帶不走它
日轉星移,天空的湛藍是你帶走的;春去冬來,大地的生機是你帶走的;爛漫回憶,腦海的美好是你帶走的。你是時間,你的流逝可以帶走一切,而你,唯獨帶不走它——雷鋒精神!
你用漫長沖淡了一切,而它用傳承保留了自己,你用消逝磨滅了一切,而它用無私唱響了自己。你也許不懂這是為什么?因為它還有個名字叫偉大。
我想,時間你是永遠帶不走它的……
我們回古望今,有如此多的精神在歷史上留下痕跡,如此多的英雄人物堪稱偉大。而他們為什么都沒有被廣泛流傳和學習呢?其實,答案很簡單,英雄人物所作之事是他們個人精神層面的最高境界,他們付出了所有,甚至是生命,因為這樣而被稱為偉大。這種精神上的偉大,一般的人都只能敬佩,而沒有幾個人能領悟并學習他們。而事實上我們都是一般人,我們做不到如此,而能做到的那些人,也絕非一般人了。這就是為什么這樣的精神沒有被廣泛學習。
而現在,我們弘揚傳承學習雷鋒精神的口號正在一次又一次的被人們所唱響。雷鋒,他并不是為國事而犧牲的,那么他又為何名揚中外呢?那是因為他是為民而犧牲的!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為民服務,他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他的偉大不是在于他做了多么英勇的事,而是在于他做的事,所凝結起來的那種力量,那種精神讓人為之佩服,為之感動;而他這種從小事做起,樂于助人的精神也正是人們能學習,需要學習的。于是每年的三月,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弘揚雷鋒精神的口號被人們打響。人們心中銘記的是他的精神,人們心中學習的是他的精神,不管多久,雷鋒精神都永存人心!
回望社會,雷鋒精神無處不在。最美媽媽吳菊萍,她可以在不顧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去接一個從高樓墜下的孩子,她的精神堪比雷鋒。最美教師張麗莉,在面對孩子的安全時,一個如此年輕的教師,用己的偉大保護了孩子生命,而最終把傷痛留給了自己,這又何嘗不是雷鋒精神呢!
回想起身邊,即使在校園,活雷鋒都處處可見。晨會上,常常聽到那些撿了貴重物品上交學校的同學。教室里,常常見到隨手拾起別人別人掉下的物品的同學。校外有幫助老人過馬路的,在車上讓座的,為社區老人服務的。這一個個的活雷鋒正是在一遍又一遍的弘揚雷鋒精神。
雷鋒他為人民而犧牲了,人民因有雷鋒二驕傲了。日子過去是如此的快,雷鋒離開我們也如此的久了,而我們始終不能忘懷,不能忘懷那個年紀輕輕的英雄。
學雷鋒傳幫帶倡議書一
親愛的同學們:
在一年一度的學習雷鋒活動日到來之際,電子工程學院學生會在全院范圍內積極開展學習雷鋒精神常態化活動,為同學們學習雷鋒,發揚樂于助人的精神品質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近日,由電院學生會組織發起的傳幫帶活動,更是在全院范圍內掀起一陣跨年級學生對口幫扶的熱潮,讓雷鋒精神如春風般拂過每名同學身邊。
3月10日下午,電子工程學院學生會全體成員及各年級,各班學生代表齊聚A317教室,參加電子工程學院傳幫帶活動啟動儀式。儀式上,電子工程學院學生會代表宣讀了活動倡議書,號召每一名同學積極參與到發揚雷鋒精神的活動中來,在電院這個大家庭中有組織地織形成跨年級對口幫扶,由高年級的同學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上力所能及的幫助低年級同學,以雷鋒為榜樣,做美德的傳承者和優良品質的倡導者,使同學們成為團結友愛的好青年。隨后,電院學生會代表向與會學生代表詳細說明了活動流程,得到了與會學生代表們熱烈支持和積極響應。
據悉,活動開展至今,學院內傳幫帶的活動熱情持續升溫。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高年級同學加入到對口幫扶的隊伍中來。高年級的同學們在電院學生會的組織下開展了廢舊圖書的捐贈會及各類學習物品的交換會。將有用的的資料,學習用品親手分發至學弟學妹們手里;同時開展優秀學長座談會,邀請優秀高年級學長與低年級學生進行面對面,一對一的交談,對癥下藥,細致地解答他們生活中,學習上遇到的疑惑遇難題,并設立學長信箱,以此與學弟學妹們建立了一條長期溝通的渠道;舉行優秀學長經驗分享會,邀請各競賽獲獎學長對學校各項競賽進行深入剖析,為學弟學妹們在迷茫的奮斗之路上引航導向。
對于此次傳幫帶活動,電子工程學院的學生們在互幫互助中,更感受到了近在身邊的雷鋒精神,對雷鋒精神有了更為深刻的體會。隨機采訪的一位高年級的學生說道,通過幫助低年級的學弟學妹們,他不僅體會到了自己作為一名高年級的學長所肩負的,引導幫助學弟學妹們走出迷惑,全力逐夢的責任,更認識到了比接受更幸福的是給予。生活細微之處才更顯雷鋒精神一位低年級的同學表示,此次電院學生會發起的傳幫帶活動使他和身邊的同學們有機會與更多優秀,親和的高年級同學接觸,不僅生活上得到學長學姐們細致入微的關心,自己的疑惑和迷茫也豁然開朗了,覺得對四年的大學生活乃至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和規劃。
本次活動倡議書中曾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崗位?
活動至今日,同學們紛紛為這些問題寫出了自己的解答。他們表示,雷鋒精神,就是這一縷陽光,一滴水、一粒糧食、一顆最小的螺絲釘。雖然雷鋒的一生短暫,但他的精神長存;雖然他的一生平凡,但他的形象偉岸。他的精神應該永遠陪伴我們左右,他的事跡也時刻提醒著我們每個人雷鋒精神不只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關愛,一種校園文化,乃至一種社會氛圍。我們絕不會把這次活動僅僅當做曇花一現式的短期活動,而會把真正的雷鋒精神從此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真正從我們自身做起,從身邊每一件小事做起,互幫互助,互相關愛,成為雷鋒精神真正的繼承者和發揚者。
學雷鋒傳幫帶倡議書二
親愛的同學們:
又是一年陽春三月,春風送暖。一年一度的35學雷鋒日再次向我們走來。自50年前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 的號召以來,在共和國的功勞簿上,雷鋒式的標兵層出不窮,雷鋒的榜樣力量使我們時代精神有了新的升華。學習雷鋒精神,既要深刻理解其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的道德標尺,又要將雷鋒精神內化為我們每個人的實際行動,轉化為我們日常生活的行為準則。我們當代大學生作為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核心力量,更應該將踐行雷鋒精神作為錘煉自身意志品質、實現個人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在奉獻社會、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崇高事業中實現美好的價值追求。
今年的學雷鋒活動月,我校將主要圍繞我心中的雷鋒精神主題研討、交流學習活動;我身邊的雷鋒故事榜樣示范宣講、訪談交流活動;我參與的雷鋒行動專題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展開。讓我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深刻領會雷鋒精神內涵,努力成長為既仰望星空高揚理想旗幟,又腳踏實地爭做時代先鋒。
在此,我們倡議:
一、讓我們將愛黨愛國、克己奉公的雷鋒精神與堅定信念、忠心報國的時代精神結合起來。樹立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社會調研工作,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為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發展獻計獻策;提升思想道德素質,明確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社會定位,合理規劃人生發展,為民族的振興而努力奮斗。
二、讓我們將艱苦樸素、樂于助人的雷鋒精神與勤儉節約、和諧感恩的社會精神結合起來。努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抵御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從小事做起,把節能減排的環保意識作為生活的態度;塑造良好品格,友善與人相處,合理表達情感,積極參與公益志愿活動。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已到了需要雷鋒精神的時刻:在這個物欲橫流、日漸繁榮的時代;在這個道德失范、無信無禮的時代。有許多人唾棄了那“路邊野花不要摘,見到紙屑要撿起”的基本道理,一次又一次地接受著“跌倒的老人扶不扶?被碾壓的女童救不救?”的道德良知的拷問,他們唯利是圖,不分善惡,蛻化為空前的自私與冷漠,將高尚墜貶成愚昧,丑惡美化成了高明。這真是玷污了社會的優良風氣!腐蝕了文明肌體!中華民族需要雷鋒精神,需要這種精神來凈化,洗濯,感染那些迷途的人們。
雷鋒精神是中華文明中最耀眼,最熾熱的晨光,他不僅雷鋒精神不僅溫暖了人們的心靈,也照亮了世界許多善良人的眼睛。如今這種精神已隨著中華兒女們那不朽的熱情,奔向世界:一位美國青年女教師在參觀雷鋒紀念館后,深情地在留言簿上寫道:“雷鋒屬于世界”。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就是雷鋒精神。只要我們能用那充滿愛的心為他人付出,同樣的,我們也能收獲那載滿愛的回報。因此,我們稱這種愛為“關愛”。佛說:種善因得善果,因果相接,意在人心。讓我們發揚雷鋒精神吧!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堅持不懈,敢于奉獻,樂于助人,自立自強,以雷鋒為榜樣,做黨新一代的有力接班人,報答其辛勤養育之恩,為人民服務,伸出溫暖的雙手,獻上真誠的愛心,為需要幫助的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同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道德意識,時刻注意自身形象,時刻放飛雷鋒風采,時刻牢記我們的重大使命——讓做過的好事強大起來!富饒起來!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這是我們敬愛的黨對我們熱烈的期望,這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的不懈追求——高尚的心靈與崇善的本性!
是啊!高尚的心靈、崇善的本性在全世界人們的心中起著深刻的共鳴,它無時無刻傳遞著一種人間大愛,一種珍貴的精神取向!一切文明的共同信條源自于熱愛,仁者愛人,愚者愛物,雙方的所喜之物各有不同,前者心胸寬廣,熱愛萬物蒼生;后者自私自利,只惜眼前虛財。今,正處繼承雷鋒精神的時代,讓我們發揚仁者之德,修改愚者之弊,將雷鋒精神永久的傳承下去,像雷鋒一樣回饋社會,履行社會責任,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與雷鋒精神高度契合下去,積小善為大善、積涓涓細流而成江海!
——縣婦聯開展慶祝104個“三·八”婦女節活動
為迎接104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到來,***縣婦聯于3月1日舉辦“踐行雷鋒精神·百萬巾幗志愿者在行動”活動啟動儀式,儀式上,縣婦聯主席方建侖組織各鄉鎮婦女主席認真學習巾幗志愿者行動,并號召廣大婦女傳承雷鋒精神,投身志愿服務;踐行雷鋒精神,弘揚文明新風;弘揚雷鋒精神,服務***經濟建設。啟動儀式結束后,巾幗志愿者分赴椰林鎮各居委會,開展鄰里互助、清潔美化居住環境等活動,以實際行動弘揚雷鋒精神。
巾幗志愿者活動啟動活動儀式
大學2016年學雷鋒活動倡議書
春風送暖的三月,我們踏著輕快的步伐回到校園,路途上,看到地鐵站身穿制服的志愿者,校園里,感受到那些隨時愿意幫助自己的同學們,總能讓人想起一個人,感受到一種精神,那便是雷鋒精神。1963年3月5日,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發表之后,每年的3月5日被定為學雷鋒日。雷鋒精神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種積淀,是一種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發展與時俱進的精神,它不會褪色,反而會因時間的推移而歷久彌新。在社會不斷發展不斷進步同時有涌現出許多問題的今日,我們更應該弘揚雷鋒精神,積極參與學雷鋒活動,為身邊人送去春天般的溫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此,我們向全校教師同學發出倡議,讓我們努力做到:
1、弘揚雷鋒精神,倡導環保生活
穹頂之下,你我同呼吸。關于環境問題的討論和關注從未停止。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更應該利用自己的學習積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呼吁更多的人積極參與到環保活動中來,共同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以自己的積極參與融入到環保事業當中,讓環保成為一種行為習慣;以自己捍衛環境的行動,讓環保成為每個人的義務跟責任。
2、 學習雷鋒做個有愛的人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幫助他人,快樂自己,這是雷鋒樂于助人的精神。在公交車上的一次讓座、對過馬路老人的一次攙扶,這些舉手之勞的小事都是雷鋒精神的體現。我們每一次露出溫馨的笑容,就能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陌生;我們每一次熱情的伸出援助之手,就能幫助迷途的人走出困境。讓我們用愛與善良去溫暖每一個人。做一個可愛、有愛的交大人。
3、 學習雷鋒自強不息、銳意進取
當代大學生理應承擔更多的責任。交大學子要像雷鋒那樣,發揚善于擠、善于鉆的釘子精神,在生活上始終保持樂觀向上、斗志昂揚的狀態,在學習上積極鉆研科學文化知識,始終保持與時俱進、勇往直前的品格,做一名愛國榮校的交大人!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化,但雷鋒精神歷久彌新。雷鋒精神能夠清理思想的暗角,滌蕩心靈的塵埃,使我們踏實踐行飲水思源,愛國榮校之校訓。在這個激情洋溢的三月里,讓我們攜起手來,一同積極參與到志愿服務月的學雷鋒活動中,讓愛與溫暖播撒滿整個校園,并將雷鋒精神弘揚與傳承。
演講稿:雷鋒精神永遠在我們身邊范文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每當我們唱起這熟悉的旋律時,雷鋒叔叔那一幕幕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跡就浮現在我們的眼前;那些“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鏗鏘話語就回響在我們的耳邊。
他不顧自己身體的不適,幫在建的小學大樓推車運磚;他“偷”著為戰友的親人寄錢,并為災區人民寄上自己幾年來的全部存款;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在雷鋒叔叔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中,正是他這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為影響了他人,感動了社會!他的美德甚至被西方人廣為接受和效仿,雷鋒精神成為了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
可是不知何時起,在一些人中間流傳著“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來了四月走”的口號。仿佛雷鋒精神變成了一種形式,只是在每年的三月喊喊口號、做做宣傳而已。有的人甚至認為學雷鋒是傻子、會吃虧。面對質疑,面對嘲笑,面對批判,我們要作出響亮的回答:我們的時代需要雷鋒精神!我們的民族需要雷鋒精神!
而這些年來,社會上乃至在我們周圍也涌現出了一大批雷鋒式的人物,他們用自己的熱情和奉獻踐行著雷鋒精神,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甚至生命向我們再次昭示:雷鋒精神永遠在我們身邊!
北京奧運會的志愿者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崗位。但他們都秉持著“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的精神,為了中華民族的奧運夢想,不求回報的付出辛勞的汗水,服務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這正是雷鋒為人民服務精神的最好體現!
就在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也有許許多多的“活雷鋒”。在北正街小學門口執勤的交警沈國初,幾十年如一日,對學生關愛有加,對行人關懷備至,被稱為師生心中的“紅綠燈”,斑馬線上的“孺子牛”。還有救死扶傷的醫生,辛勤執教的老師,為汶川地震災區捐款的普通老百姓……。其實,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都有雷鋒的身影。公交車上的讓座換來的感激的微笑,撿起路邊垃圾時發現環境的美好,幫助弱勢群體時心中油然而生的滿足……“雷鋒們”所得到的回報或許很小很小,但這種“不為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卻給我們無限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