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疼痛管理范文

疼痛管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疼痛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疼痛管理

第1篇:疼痛管理范文

【關鍵詞】 個體化疼痛護理管理; 腎結石; 疼痛

doi:10.14033/ki.cfmr.2017.7.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7-0091-02

腎結石為泌尿系統常見病、多發病,好發于各個年齡階段人群,如急性發作可表現為劇烈絞痛、發熱、畏寒,對患者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疼痛為急診腎結石患者主要臨床特征,劇烈疼痛可引起機體血壓升高、心率增快等,影響患者正常生理平衡。個體化疼痛護理管理針對急診腎結石患者實施,旨在為減輕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適度,為探究在急診腎結石患者中實施效果,筆者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6年8月筆者所在醫院急診收治腎結石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信封分組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個體化組和常規組,每組35例。患者均為急診入院,表現不同程度腹部或腰背部劇烈疼痛,經超聲明確診斷為腎結石。個體化組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20~72歲,平均(42.5±7.3)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11例;大專及以上3例。常規組中男22例,女13例;年齡21~76歲,平均(42.9±7.1)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11例;大專及以上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采用常規方法,對患者生命體征、一般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協助患者完成治療前準備,遵照醫囑實施藥物和護理干預,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針對患者可能存在不良心理M行干預。個體化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個體化疼痛護理管理:(1)評估患者疼痛。按照疼痛開始時間、持續時間、程度、性質、緩解及加重因素、是否放射痛順序快速評估,對患者疼痛程度和對疼痛耐受程度進行分級。結合患者文化程度、健康知識接受程度、心理狀態制定個體化疼痛管理方案。(2)疼痛護理。采用語言、行為方式實施護理,讓患者感到親切、和藹,受到尊重。首先指導患者在床上安靜休息,以蜷縮、屈曲、膝胸或患者自覺最舒適減輕疼痛。向患者講解健康知識,提高患者對腎結石發病及引起疼痛認知,消除患者對劇烈疼痛過分恐懼、擔憂和緊張心肌。指導患者有規律呼吸,給予患者精神安慰、讓患者家屬與患者進行交談患者感興趣事情或話題,通過轉移患者注意力方法減輕患者疼痛。指導患者家屬采用按摩、腹膜腰部,以幫助患者放松,提高疼痛閾值,減輕不良情緒。對于有發熱、惡心、嘔吐患者積極予以降溫、止吐處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嘔吐物,保持患者口腔清潔。

1.3 觀察指標

(1)評定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及干預1、6 h后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評估,在0~10 cm刻度尺分別代表0~10分,10分表示劇烈疼痛,0分表示無疼痛,由患者主觀進行評分[2]。(2)護理滿意度:患者出院時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評估量表,對護理態度、護理質量、護理方法等8項內容進行評估,總分50分,39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及干預1、6 h疼痛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6 h后個體化組患者疼痛評分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個體化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14%,顯著高于常規組的74.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腎結石為泌尿系統常見結石類型,為臨床中常見病、多發病,部分患者以急性疼痛、畏寒、發熱起病,具有癥狀表現重特點。急診腎結石患者多合并有劇烈疼疼,為結石刺激腎臟或輸尿管平滑肌收縮引起,多呈絞痛,嚴重者可表現為休克[3]。研究指出,疼痛可反射性引起機體體液、神經調節紊亂,對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造成影響,以血壓升高、心率增快為主要主要表現,減輕疼疼痛可有效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平衡[4-5]。另有研究指出,腎結石疼痛可引起患者對疾病產生過分緊張、恐懼、擔憂情緒,可引起患者產生焦慮、抑郁、抵觸等不良情緒,從而加重疼痛,形成惡性循環[6]。

臨床護理工作在減輕腎結石患者疼痛中應用有重要作用,疼痛為人體主觀感受引起發生,減輕患者不良情緒、轉移患者注意力、保持樂觀心態等方式均能提高患者疼痛閾值,從而減輕患者疼痛[7-8]。本次研究將急診腎結石患者分組進行對比研究,個體化組在常規組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個體化疼痛護理管理,通過護理干預后個體化組患者疼痛較常規組顯著減輕。個體化疼痛護理管理評估患者疼痛及整體情況,擬定針對性疼痛護理方案,通過干預、健康知識提高、不良心理疏導、轉移注意力、精神安慰、按摩等多種方式減輕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適度。個體化疼痛護理管理以疼痛發生機制為指導原則,通過非藥物干預方式提高患者疼痛閾值,進而減輕患者對疼痛主觀感受,以減輕患者疼痛程度,進而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本次研究另得出,個體化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表明個體化疼痛護理管理在急診腎結石患者中實施具有較高護理質量,得到患者廣泛認可。

綜上所述,個體化疼痛護理管理在急診腎結石患者中實施可顯著減輕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褚凝萍.人文護理關懷對腎結石手術患者術后睡眠及疼痛程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3):581-583.

[2]李自青,李鳳霞,任鳳榮,等.無痛護理在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的效果觀察[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3,13(7):648-650.

[3]張麗萍,文艷,方莉萍,等.經皮腎鏡取石術后尿膿毒癥休克的觀察與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3):279-281.

[4]牛效敏.個體化護理對腎結石經皮腎鏡超聲碎石術后腎造瘺管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14):1683-1685.

[5] 李穎,李水莉,單鑫,等.個性化疼痛護理對緩解急診腎結石患者疼痛的效果[J].安徽醫學,2016,37(7):902-904.

[6]李麗,胡夢玲,王婷,等.孤立腎腎結石經皮腎鏡取石術后行腎盂持續沖洗的效果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6):1489-1490.

[7]李婉瓊,李婉銀,黎小梅,等.經皮腎鏡取石術92例循證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0):103-104.

第2篇:疼痛管理范文

【關鍵詞】 個性化; 疼痛管理; 胸部外傷; 疼痛干預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pain management on pain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thoracic trauma.Method: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14,198 cases of thoracic trauma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15,198 cases of thoracic trauma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mode,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individualized pain management on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ain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at discharge time,pain score,sleep time and Barthel index score of 1,3,6 days in hospital and satisfaction with pain control at discharge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pain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pain score,sleep time,Barthel index score and satisfaction with pain control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Individualization; Pain management; Thoracic trauma; Pain interven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Houji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Dongguan 523945,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9.025

胸部損傷是臨床上常見的損傷性疾病,創傷性胸部外傷的發生率一般為10%~15%,交通事故、高空作業、自然災害事件等都是胸部外傷的重要原因[1]。胸部損傷時,無論是閉合性損傷或開放性損傷,肋骨骨折最為常見,約占胸廓骨折的90%,肋骨骨折分為閉合性單處肋骨骨折、閉合性多根多處肋骨骨折和開放性肋骨骨折。閉合性肋骨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胸部閉合性損傷,在不合并嚴重的血氣胸和肺挫傷等胸腔臟器損傷的情況下,大多數只需要局部固定對癥處理,肋骨骨折斷端可刺激肋間神經產生局部疼痛,在深呼吸、咳嗽或轉動時加劇。胸痛使呼吸變淺、咳嗽無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潴留,易致肺不張和肺部感染[2-3]。其處理原則為有效控制疼痛、呼吸管理及早期下床活動,理想的鎮痛能夠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肺部并發癥及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使患者盡早恢復正常生活狀態,縮短住院時間。胸部損傷不能預測是否能引起患者呼吸困難,但確實能引起患者疼痛和身體功能的局限性[4]。本研究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396例患者,進行個性化疼痛管理的臨床應用,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胸部外傷患者198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03例,女95例;年齡25~82歲,平均(50.5±4.0)歲;雙側肋骨骨折87例,外傷性血氣胸49例,肺挫傷21例,胸腔積液20例,胸骨骨折4例,其他17例。選取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胸部外傷患者198例作為試驗組,其中男99例,女99例;年齡24~87歲,平均(48.3±4.0)歲;雙側肋骨骨折78例,外傷性血氣胸60例,肺挫傷31例,胸腔積液17例,胸骨骨折3例,其他9例。入選標準:從急診科直接收住院,不伴有腦外傷等嚴重疾病。排除標準:年齡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由責任護士依照胸科護理常規進行疼痛護理,主要指導深呼吸與有效咳嗽,臥床休息與床上翻身活動,飲食指導,心理護理,呼吸道管理,遵醫囑給予止痛藥物并記錄。

1.2.2 試驗組 由胸外科醫師、麻醉科醫師、疼痛護士共同參與的疼痛控制小組來負責,在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疼痛管理[5]。從疼痛評估時機、個性化的疼痛護理措施、指導患者正確使用鎮痛藥物三方面展開,主要內容如下:(1)疼痛評估時機:患者入院時、每天9∶00~10∶00、患者主訴疼痛時、進行醫療護理操作時、改變時進行評估,并記錄疼痛的每個分值,得出24 h的平均疼痛分值[6]。(2)實施個性化的疼痛護理措施:①建立患者的疼痛檔案。入院時由疼痛護士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記錄疼痛發作的持續時間、疼痛性質、發作頻率、伴隨的癥狀、患者對疼痛的反應、對疼痛的認知、對患者睡眠和自理能力的影響、用藥史等,建立初步的患者疼痛檔案,根據每名患者的情況制定相適應的疼痛控制方案,住院期間根據疼痛控制效果進行實時調整[7]。②提供系統規范的疼痛健康教育[8]。入院時給患者發放“胸部外傷疼痛護理手冊(患者篇)”,病房走廊宣傳欄里有疼痛相關知識宣教、走廊宣教視頻里循環播放疼痛知識講座。由疼痛護士一對一地進行疼痛知識宣教,時間選擇9∶00~10∶00,從疾病的層面講疼痛的感受和體會,做哪些動作的時候會出現疼痛,如何可以幫助減輕疼痛的發生等患者切身體會的問題來開始[9]。讓患者體會到醫護人員的感同身受,與患者建立了最初的信任感,也提高了患者配合的依從性。讓患者能明白護士相信他說的疼痛和到底有多痛,接下來可以教會患者如何判斷疼痛的程度,什么情況下需要尋求醫護的幫助。疼痛評估有數字評分法、語言描述法、臉譜判斷法、行為疼痛評估量表、功能活動評分及簡明疼痛量表等,本院針對成人統一選用的是數字疼痛評分法[10]。告知患者分別記錄每天最高和最低疼痛的評分,還有每天的平均疼痛評分為多少,特別是爆發痛的時候,如果影響到休息,及時告訴醫生護士處理。由患者將自己每天的疼痛評分告訴護士,得到正確真實的疼痛評分記錄。③醫護一體化的疼痛管理模式。改變已往被動的模式,轉變為主動進行患者疼痛評估的模式,形成醫護統一,在患者住院期間的查房、治療、護理過程中進行。(3)指導患者正確使用鎮痛藥物。從入院的患者中了解到,大部分患者對疼痛藥物的使用還存在比較大的錯誤認識,認為止痛藥是痛的時候吃,不痛的時候不吃,等到急性爆發痛的時候,口服藥又不能快速起效,就需要醫生給予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等止痛方式來緩解患者的疼痛[11]。患者的疼痛認知教育訓練中,用藥護理方面,告知其正確的是按時給藥,規范化的疼痛治療,聽從醫生的治療方案,才能將疼痛控制到最好效果,快速恢復,縮短住院時間,早日康復出院。

1.3 評價指標 (1)疼痛認知問卷調查:參照國際常用的初次疼痛評估工具、休斯頓疼痛情況調查表及咨詢本院心理科的專家,自行設計疼痛認知問卷量表。共發放問卷198份,收回198份,有效率達100%。(2)疼痛評分:采用NRS數字疼痛評分量表,以24 h的平均疼痛評分記錄,無痛評0分,輕度疼痛評1~3分,中度疼痛評4~6分,重度疼痛評7~10分。(3)睡眠時間:每天通過晚班查房和晨間護理詢問患者夜間的睡眠時間。(4)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rthel指數評分:無需依賴評100分,表示無需他人照護;輕度依賴評61~99分,表示少部分需要他人照護;中度依賴評41~60分,表示大部分需他人照護;重度依賴≤40分全部需要他人照護。(5)患者對疼痛控制的滿意度:患者出院時評價疼痛控制的滿意度,分為4個等級,其中非常滿意評5分,滿意評3分,一般評1分,不滿意0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疼痛認知情況比較 試驗組在疼痛認知調查問卷調查各方面均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疼痛評分、睡眠時間及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 試驗組疼痛評分、睡眠時間及Barthel指數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對疼痛控制的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在疼痛管理和控制效果滿意度方面均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個性化疼痛管理能從主觀上改變患者對自身疾病及疼痛的認知 疼痛是組織損傷或潛在組織損傷所引起的不愉覺和情感體驗,已經作為第五生命體征被引起關注。胸部外傷患者受傷后,身體的疼痛和醫療治療引起的疼痛,如進行胸腔閉式引流術或開胸手術,留置胸管的過程中,隨著呼吸和翻身活動,疼痛是持續存在的。通過正確的疼痛教育來改變患者的認知障礙和錯誤行為,可幫助患者調整自身的錯誤認識,建立積極和正向性的應對疼痛的方式。表1中可以得出,通過個性化的疼痛管理,改變了患者對疼痛的錯誤認知。表2中可以看出,改變患者的疼痛認知后,帶來的是患者疼痛評分降低,疼痛緩解后,患者的睡眠時間延長,患者得到良好的休息后逐漸恢復自理能力,不再依賴家屬或陪護人的照顧;患者的心理負擔也減輕,配合治療的依從性也增加,有個性化的心理疏導,讓患者不再因為害怕疼痛而不敢咳嗽、不敢做深呼吸及不敢移動身體[12]。任曉鳳[13]也指出患者對疼痛的認知與疼痛的緩解起到正相關的作用。

3.2 個性化疼痛管理能提高患者和護士對疼痛知識的掌握 表1、3患者的滿意度高低與患者對疼痛治療的接受程度和護士提供的疼痛認知教育有一定的正相關,調查統計顯示,只有38.2%的患者會考慮到與醫生討論疼痛的問題,52.2%的患者有想到了解疼痛的問題,82.4%的患者認為醫護人員應該向患者講解關于疼痛的知識[14-15]。患者原有的文化知識水平是由自身的生活水平和環境決定,但可以通過住院期間由醫護人員進行正確疼痛知識的教育,掌握到這些疼痛方面的知識,教育內容包括疼痛是如何產生的、疼痛怎樣表達、怎樣來說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做些什么能緩解疼痛等方面。每天接觸的疼痛宣傳畫冊、疼痛控制教育、心理疏導、物理治療及音樂療法等,可提高患者對疼痛治療的接受程度[16]。護士對疼痛知識的掌握,需要醫院建立有系統的疼痛培訓機制[17]。從2011年起,全國范圍內開展“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項目,對癌癥患者的疼痛引起了高度重視,因而在大部分的三級醫院也產生了許多的疼痛護士,疼痛護士通過每天評估患者的疼痛,了解鎮痛效果,與醫生共同制定患者的診療護理計劃,以提高對患者的疼痛護理質量[18-19]。對癌痛慢性疼痛的認識逐漸引起重視,但是對于其他疾病引起的急性疼痛,醫護的關注還是不夠的,所掌握的知識也是不夠的[20]。

3.3 患者疼痛認知教育的充分程度決定了疼痛護理質量的水平 劉敏君等[10]研究中指出,構建疼痛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可以持續提高疼痛護理質量,更好地發揮護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主體地位,疼痛評估的主體是護士,其作為疼痛護理質量評價的敏感指標,而患者參與決策是實現優質疼痛管理的關鍵因素之一,還建議以患者疼痛信息告知充分程度的評價代替患者滿意度的評價,作為疼痛結局評價指標。這樣不難看出,對患者的疼痛認知教育尤為重要,并且疼痛認知教育的充分程度更加能體現疼痛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和金,焦鵬輝,李一杰,等.115例胸部外傷診治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2):104-105.

[2]章驍穎,唐燕,鄭冬云,等.心理干預對外傷性多發肋骨骨折患者傷后疼痛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3,8(9):183-184.

[3] Murata H,Salviz E A,Chen S,et al.Case report:ultrasound-guided continuous 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 for outpatient acute pain management of multilevel unilateral rib fractures[J].Anesth Analg,2013,116(1):255-257.

[4] Dhillon T S,Galante J M,Salcedo E S,et al.Characteristics of chest wall injuries that predict postrecovery pulmonary symptoms:a secondary analysis of data from a randomized trial[J].J Trauma Acute Care Surg,2015,79(2):179-186.

[5]余婕,李小燕,周陽,等.基于格林模式構建以護士為主導的疼痛管理模式[J].護理學雜志,2015,30(19):20-23.

[6]孫勝男,張春玲,高小雁.骨折患者疼痛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4):250-251.

[7]朱姍,卓冬紅,朱文潔.個性化疼痛管理在血液病患者疼痛控制中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5,22(11):120-121.

[8]傅歡香,譚穎徽.強化疼痛教育對跟骨骨折圍手術期患者疼痛認知及疼痛控制效果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5):17-20.

[9]張艷,吳靜.護理干預對于肋骨骨折非手術患者疼痛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16):111-112.

[10]劉敏君,童鶯歌,田素明,等.疼痛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11):1125-1128.

[11]劉勝利,楊霞,舒艷.認知行為療法對癌痛患者疼痛程度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4):92-95.

[12]張凌云.術前疼痛教育對腹部術后疼痛緩解及康復的影響[J].臨床醫學,2014,34(9):124-125.

[13]任曉鳳.術前疼痛認知教育對骨科患者術后鎮痛效果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6):30-31.

[14]葉蘭英,倪家晶.骨科患者術后疼痛認知調查分析與對策[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3):426-428.

[15]王曉杰,孫紅,高娜,等.外科術后急性疼痛控制結局現狀研究[J].護理研究,2014,28(8):3005-3006.

[16]周麗珍.個體化護理在骨科病人疼痛管理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4,12(28):2644-2645.

[17]范曉玲,許華群,周芬華.粵北地區二級甲等醫院臨床外科護士疼痛認知狀況調查及對策分析[J].中國臨床護理,2015,7(5):440-442.

[18]黃欽,陳陽陽.癌痛規范化治療病房患者疼痛評估與心理痛苦篩查的護理實踐[J].護理學報,2014,21(5):43-46.

第3篇:疼痛管理范文

蕭山第一人民醫院骨一科 浙江省杭州市 311200

【摘 要】目的:觀察在骨折患者中應用疼痛護理管理模式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2014 年1 月-2015 年2 月間我院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100 例,將其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給予對照組(50 例患者)常規護理,包括飲食護理、導管護理、康復鍛煉等,觀察組則采用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與疼痛評分。結果:兩組患者在護理前的疼痛評分無顯著差異;護理后兩組的疼痛評分均降低,但觀察組評分遠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86.0%,遠小于觀察組(98.0%),差異顯著。結論:在骨折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用疼痛護理管理模式有助于減輕其疼痛程度,緩解消極心理,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改善治療效果,提高護理滿意度及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關鍵詞 骨折患者;疼痛護理管理模式;應用效果;滿意度

近年,我國的骨折發生率持續增高,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傷后因為失去行走及自理能力,患者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而身體上的疼痛則會促使其出現煩躁、焦慮等消極心理,不利于胃腸功能恢復,影響康復進程[1]。所以,在常規護理之外,護理人員還需要給予一定的疼痛護理,減輕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其生活質量。筆者觀察了在骨折患者中疼痛護理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 年1 月-2015 年2 月之間我院骨科收治的100 例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與有關的診斷標準相符合,且沒有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共50 例患者,包括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齡19-65 歲,平均(37.5±3.1)歲,骨折部位:下肢骨折29 例,上肢骨折15 例,其他6 例;觀察組共50 例患者,包括男性29 例,女性21 例,年齡18-66 歲,平均(37.8±2.6)歲,骨折部位:下肢骨折28 例,上肢骨折16 例,其他6 例。性別、年齡、骨折部位等基本資料在兩組患者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可以進行對比。

1.2 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包括飲食護理、導管護理、康復鍛煉等,觀察組則采用疼痛護理管理模式,針對疼痛給予以下各方面管理:

一是科學評估患者病情;二是系統考察與培訓護士;三是知識宣教;四是外界因素護理。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觀察、比較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以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疼痛評分標準:重度疼痛7-10 分,中度疼痛4-6 分,輕微疼痛1-3 分,無疼痛0 分,疼痛評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最終評價為不滿意、滿意和非常滿意,滿意率與非常滿意率之和即為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及處理時采用了統計學軟件spss19.0, 采用百分比的方式表示計數數據,采用(均數± 平均差)的方式表示計量數據,其組間比較則分別采用X2 與t 加以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對比統計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護理前的疼痛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護理后兩組的疼痛評分均降低,但觀察組評分遠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評分結果:對照組不滿意7 例,滿意28 例,非常滿意15 例。護理滿意度為86.0%;觀察組不滿意1 例,滿意11 例,非常滿意38 例。護理滿意度為98.0%,大于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骨折患者在接受治療時由于身體上的劇烈疼痛,很容易產生較大的精神壓力,導致各項生命體征異常,不利于展開后續治療。疼痛護理管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的身體狀況給予個性化的疼痛護理,從而有效減輕其心理壓力與生理疼痛[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護理前的疼痛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護理后兩組的疼痛評分均降低,但觀察組評分遠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86.0%,遠小于觀察組(98.0%),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在骨折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用疼痛護理管理模式有助于減輕其疼痛程度,緩解消極心理,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改善治療效果,提高護理滿意度及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麗芳, 翁留寧. 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在創傷骨科病房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26(24):20-22.

第4篇:疼痛管理范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4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入院治療的52例創傷骨科患者納入本研究,在性別上,男女34例,女18例,年齡為21~62歲,平均年齡為(39.8±4.2)歲,其中脛腓骨骨折12例、脛骨平臺骨折13例、髕骨骨折17例,足踝骨折10例,在致傷原因上,41例交通事故,9例墜落傷,2例機器絞傷,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52例患者分為疼痛護理管理組(n=26)與對照組(n=26),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骨折部位、致傷原因上無顯著差異(P>0.05),不會影響實驗效果。

1.2 護理方式

1.2.1 對照組

對于本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模式,包括用藥護理、常規護理、心理干預等內容。

1.2.2 疼痛護理管理組

對于疼痛護理管理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更新護理理念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很多護理人員都采用常規的護理模式開展工作,以為只有患者在無法忍受痛楚時才有必要止痛,沒有意識到提前鎮痛的作用,在社會發展與醫療技術的進步下,疼痛理念在不斷的更新,為了滿足患者的客觀需求,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消除患者疼痛,為此,護理人員必須要轉變常規護理觀念,加強對患者的關愛[1]。

第二,開展系統的培訓考核

對于護理人員,需要開展系統、針對性的疼痛知識培訓,邀請專門的藥物鎮痛專家與疼痛管理專家開展全方位培訓,幫助護理人員掌握疼痛相關概念、疼痛護理措施、骨科治療方法、鎮痛藥物作用、鎮痛藥物不良反應等知識。

第三,成立管理小組

為了減少患者的痛苦,我科室成立了專門的疼痛管理小組,負責疼痛護理計劃的制定與實施,由護士長負責指導、護理業務查房、小組討論、實踐指導等工作,讓每一個護理人員都可以掌握疼痛管理的相關知識,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與綜合水平。此外,作為護理人員,應該加強學習,深入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學會幫助醫師科學評估疼痛原因,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患者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觀察患者疼痛表現,合理使用止痛藥物。

第四,疼痛護理

疼痛護理措施有非藥物干預與藥物干預兩種類型,其中,非藥物干預包括環境處理、護理、早期冰敷等內容,在患者入院后,要為其安排通風與采光環境好的病房,避免由于環境因素讓患者產生緊張心理,同時,對患者開展正確的護理,降低局部疼痛與軟組織挫傷發生率。此外,在骨折早期,要為患者科學采用冰敷處理法,減少局部出血與水腫。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使用音樂療法,該種方式能夠穩定患者情緒,提升舒適感[2]。

第五,疼痛教育

在患者入院后,要對患者與家屬開展針對性的疼痛教育,目前,很多患者與家屬對于疼痛都存在一個誤區,他們認為使用鎮痛藥物會出現毒副作用,針對這一問題,護理人員要幫助他們轉變這種思想觀念,積極主動的配合醫護人員的疼痛治療。

1.3 評價指標

評估兩組患者的疼痛緩解程度,分為完全緩解、中度緩解、輕度緩解幾個部分,完全緩解即患者疼痛癥狀全部消失,患者無痛感;中度緩解與患者疼痛癥狀未完全消失,但是影響不大;輕度緩解即疼痛未消失,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與工作。以完全緩解來計算治療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來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結果顯示,疼痛管理組疼痛緩解有效率為92.3%,對照組疼痛緩解有效率為73.1%,前者顯著優于后者,上述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疼痛護理管理組、對照組患者疼痛情況緩解程度對比示意表詳見表1。

表1:疼痛護理管理組、對照組患者疼痛情況緩解程度對比示意表

3 討論

疼痛是影響骨科患者康復的重要因素,創傷、手術方式、術后固定、、特殊治療與功能鍛煉均是導致疼痛的重要誘因,臨床研究顯示,骨科患者中的疼痛感是最強烈的,此類患者的疼痛已經引起了臨床中的廣泛關注,為了促進患者的康復,必須要采取科學合理的鎮痛措施與疼痛護理措施。骨科病房護理工作的重要護理內容就是疼痛管理,科學合理的疼痛護理管理模式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治療效果與患者的生存質量[3]。

第5篇:疼痛管理范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176

胃癌是發病率極高的惡性腫瘤, 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和生命[1, 2]。本研究將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療的 11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探討優質護理在晚期胃癌患者疼痛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5年 1~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1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為首次確診晚期胃癌, 預計生存時間均 >6個月, 排除其他臟器功能障礙者。其中男 68例, 女 42例;年齡 18~68歲, 平均年齡 (56.5±7.8)歲。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 55例。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疼痛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給予優質護理, 具體如下:①引導患者正確對待癌性疼痛, 告知患者疼痛程度與環境、疼痛敏感度、其以往的生活經歷、疼痛體驗等因素有關。給患者講解疼痛評估方法。②癌性疼痛是晚期胃癌患者的一個重要表現, 疼痛程度較嚴重, 多會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極大痛苦, 同時造成心理負擔, 所有多數患者表現出焦慮、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 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疼痛知識宣教, 給患者和家屬講解疼痛產生的原因、疼痛的治療方法、藥物使用方法以及藥物干預產生的副作用等相關知識。讓患者和家屬認識什么是藥物成癮性, 告訴患者產生藥物成癮性的因素與藥物的使用劑量、使用方式等情況有關, 認識到藥物成癮性的發生的可能性較小, 一般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患者的疼痛程度, 根據患者的疼痛描述將疼痛分為 5個等級:Ⅰ級疼痛:無疼痛感;Ⅱ級疼痛:有輕微疼痛感, 可被忽視;Ⅲ級疼痛:有疼痛感, 但不影響日常生活;Ⅳ級疼痛:有嚴重疼痛感, 影響日常生活;Ⅴ級疼痛:有劇烈疼痛感, 需臥床休息。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價表總分 10分, ≥8分視為滿意,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

2 結果

2. 1 疼痛程度 觀察組Ⅰ級疼痛 9例, Ⅱ級疼痛 8例, Ⅲ級疼痛20例, Ⅳ級疼痛18例, Ⅴ級疼痛0例;對照組Ⅰ級疼痛3例, Ⅱ級疼痛6例, Ⅲ級疼痛12例, Ⅳ級疼痛31例, Ⅴ級疼痛3例。觀察組患者的疼痛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2 護理滿意率 觀察組患者護理服務滿意率為 98.2%(滿意 54例, 不滿意 1例),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 87.3%(滿意 48例, 不滿意 7例),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3 討論

癌性疼痛是多數晚期胃癌患者存在的問題, 疼痛程度因人而異, 情況嚴重時可對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造成極大痛苦, 極不利于患者預后[3, 4]。所以對晚期胃癌患者的疼痛管理和干預是臨床治療普遍關注的問題。優質護理應用于晚期胃癌患者的疼痛管理是根據患者癌性疼痛表現給予進一步干預, 為患者預防、緩解疼痛提提供有效條件[5]。告知患者以及家屬癌性疼痛產生的原因、疼痛的干預方案以及用藥劑量、用藥方式、用藥時間等相關注意事項, 以此來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發揮疼痛干預效果,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另外利用疼痛轉移法轉移患者注意力, 緩解疼痛, 必要時可利用藥物止痛。優質護理的實施加強了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家屬之間的交流和通過, 讓患者和家屬對癌性疼痛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有利于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疼痛管理質量。

第6篇:疼痛管理范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肛腸科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進行診治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如下:①所有患者均需進行手術;②患者知情同意并積極配合;③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理解能力過于低下者;②造血功能異常或肝腎功能不全者;③具有其他重大器質性病變者;④患有直腸癌或炎癥感染者;⑤不能完成該研究或臨床依從性過差者。根據入院時間將其隨機等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男41例,女19例,年齡18~65歲,平均(35.26±4.18)歲,病程1~7年,平均(2.32±0.87)年,其中肛瘺者20例,混合痔17例,內痔6例,外痔7例,肛裂10例;對照組男40例,女20例,年齡18~63歲,平均(34.15±4.32)歲,病程1~6年,平均(2.44±0.95)年,其中肛瘺者21例,混合痔18例,內痔5例,外痔7例,肛裂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密切關注患者整體情況,定時換藥,向患者講解相關注意事項,注意患者情緒,給予及時安撫以及鎮痛護理;觀察組行疼痛護理管理模式:①成立專業小組。由醫院主任、經驗豐富的主治醫生、相關專家以及護士長等建立專業的疼痛護理小組,分析患者在臨床治療及護理過程中疼痛情況較為嚴重的時段,制定護理方案進行重點護理,并制定監督方案。②臨床實施。對臨床護士進行定期培訓,講解鎮痛藥物的合理使用以及多模式鎮痛、超前鎮痛以及個體化鎮痛的理念,在患者圍術期進行合理鎮痛,緩解患者痛苦,防止傷口撕裂以及傷口感染等相關要點,由專業小組人員每天不定時進行臨床檢查,了解護理方案的落實情況,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方案的漏洞及不足,并進行適當整改。要求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以及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到配合臨床治療以及護理的重要性,緩解對換藥以及手術的排斥感,指導患者相關注意事項,促進傷口愈合。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受患病部位以及檢查治療方式影響,患者往往出現緊張、羞恥、排斥甚至厭惡等情況,患者臨床依從性不佳,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以正確的心態對待治療,積極配合。 

1.3 觀察指標 

1.3.1疼痛改善情況 使用VAS疼痛視覺模擬評分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定[3]。其使一條兩端分別為“0”和“10”的游動標尺,使用時需將背面面對患者,讓患者結合自身疼痛情況在直尺上標出相對應位置,數值越高,疼痛程度越強,由醫生根據標出位置進行評分,統計患者評分情況。 

1.3.2 住院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 觀察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并進行統計分析;護理滿意度根據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定,問卷共10題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對護理的滿意度越好,患者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填寫。 

1.3.3臨床依從性 根據醫院自制的依從性調查量表進行判定,此問卷一共包含4個項目:遵醫囑服藥、定時換藥、清淡飲食以及日常生活管理。每個項目包含4個小題,按照5級評分,依從性為各個項目評分總和,總分為8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依從性越好。 

1.4 統計方法 

運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疼痛改善情況、住院時間、臨床依從性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等計量資料均采用t檢驗,并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疼痛改善情況 

兩組患者護理前VAS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后評分均有所降低,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住院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住院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臨床依從性 

觀察組遵醫囑服藥、定時換藥、清淡飲食、日常生活管理以及依從性總分分別為(18.66±1.34)分、(17.45±2.26)分、(18.45±1.38)分、(17.21±2.15)分以及(73.75±5.14)分,對照組分別為(17.78±2.15)分、(16.15±2.47)分、(17.48±2.45)分、(15.13±2.86)分以及(65.44±5.07)分,觀察組臨床依從性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肛腸疾病臨床較為常見,病程長,給患者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帶來極大不便,目前醫學記載肛腸部位疾病可達70余種,臨床以痔瘡、肛裂以及肛瘺較為多見,多是為炎癥侵犯所致[4]。其中痔瘡主要是痔下靜脈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臨床可見皮下生成圓形或橢圓形腫塊,壓力增加時會脫出肛外,目前以手術切除法為主;肛瘺一般行瘺管切開術治療,需將樓管內肉芽組織刮去,創面填塞紗布并定期換藥;肛裂是患者產生肛管處劇烈疼痛的主要原因,愈合困難,通過手術切除創面較大,傷口愈合緩慢,術后換藥、小便以及排氣時將反復對傷口進行摩擦,內括約肌的不定時痙攣以及收縮也將對患者切口進行刺激,疼痛劇烈[5]。

疼痛護理管理應用于臨床獲得患者以及專家認可,可有效改善常規護理中患者與護理人員溝通較少,劇烈疼痛時默默忍受,或服用過多止痛藥引起不良反應以及對臨床治療產生消極抵抗心理等弊端。其主要通過建立專業小組,制定臨床護理方案,對護理人員進行系統培訓,運用多種疼痛護理方式緩解患者疼痛癥狀,同時制定嚴格的監督制度,定期考核,使疼痛護理得以有效落實。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疼痛改善情況、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以及臨床依從性等均明顯優于對照組,體現出經系統培訓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規范的針對性超前鎮痛、個性化鎮痛以及多模式鎮痛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促進創口愈合速度。專業小組在圍術期仔細觀察患者整體情況,統計護理方案的實施效果,護理人員在麻醉失效前先進行超前鎮痛,減輕疼痛程度,對于個別對疼痛耐受較差的患者,格外加大鎮痛力度,進行個性化鎮痛護理,同時鼓勵患者多與他人進行交流,轉移注意力。要求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換藥技巧,要求動作輕柔,防止傷口的再次撕裂或加重,指導患者清淡飲食,病房內可放置鮮花,保持整潔干凈,定時播放音樂,緩解患者緊繃情緒,提醒術后及時排尿,防止尿毒癥的發生。定期進行考核,統計考核相關項目情況,使臨床護理規范化,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人員的信任以及臨床依從性,促進創面愈合,縮短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在肛腸科應用疼痛護理管理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提高護理人員專業水平,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燕芳,劉雪芳,陳芳.王不留行籽耳穴貼壓在混合痔術后疼痛護理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6,13(3):219-221. 

[2] 張春蓉,胡蘭蘋.綜合護理干預在結直腸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醫藥前沿,2016,6(7):45-46. 

[3] Aitken,R. C. B.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S].1969. 

[4] 馬明娟,周靜.個性化護理干預對痔瘡術后排尿排便困難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6,18(11):1178,1180. 

[5] 郭璐瑜,郭麗娟,呂美玲.綜合護理干預對非手術型痔瘡患者疼痛癥狀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0):204-206. 

第7篇:疼痛管理范文

【關鍵詞】 疼痛; 無痛病房; 腹股溝疝; T淋巴細胞亞群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4-0152-02

doi:10.14033/ki.cfmr.2016.24.087

外科術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影響患者術后恢復。無痛病房規范化的疼痛管理已在骨科廣泛應用,近年來在肝臟外科亦有報道,其可以有效控制術后疼痛,減少術后痛苦,有助于術后恢復。本研究旨在分析無痛病房規范化管理對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后疼痛控制的效果及實施管理后患者的T淋巴細胞變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筆者所在科室2015年6-12月收治的39例腹股溝疝患者為研究對象,按入院順序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收入無痛病房(研究組)和普通病房(對照組),其中研究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齡(56.0±3.5)歲,腹股溝斜疝18例,腹股溝直疝3例,合并糖尿病3例,高血壓病5例,冠心病1例,陳舊性腦梗死2例。對照組18例,男9例,女9例,年齡(53.0±2.1)歲;腹股溝斜疝17例,腹股溝直疝1例,合并糖尿病4例,高血壓病4例,冠心病2例。兩組入院后檢查過程一致,對年齡>70歲者,常規查心臟彩超及肺功能。入選條件:無嚴重心肺疾病等手術禁忌證;血壓、血糖控制平穩;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劑;復發疝、雙側疝、腹股溝疝嵌頓、感染、鞘膜積液者除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術方式 兩組均采用開放式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硬膜外阻滯麻醉,植入強生超普網片,補片由強生(上海)醫療器材有限公司生產,術中處理方式一致,均未預防使用抗生素。

1.2.2 疼痛管理 研究組采用無痛病房規范化疼痛管理模式,采用按時鎮痛為主、多種鎮痛方法結合,包括非藥物治療及藥物治療。建立疼痛護理單,按詞語描述量表進行疼痛評分。住院患者于手術前1 d建立患者疼痛評估表,術后給予自控鎮痛泵聯用帕瑞昔布40 mg,1次/d,連用2 d,2 d后給予塞來昔布200 mg,2 次/d,連續3 d。術后3 h實施首次疼痛評估,若疼痛分值≥7分,每小時進行1次評估;若4分≤評分≤6分,每4小時進行1次評估;若1分

對照組采用自控鎮痛泵+按需止痛模式,在患者主訴疼痛時,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給予鎮痛藥。鎮痛藥物:帕瑞昔布、塞來昔布、地佐辛、氯諾昔康、哌替啶等。

1.2.3 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方法 分別于術前24 h、術后

24 h、術后48 h,采清晨空腹血,使用流式細胞儀(美國Becton Dickinson公司生產)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術后的疼痛控制效果以及術前24 h、術后24 h、術后48 h的T淋巴細胞亞群分布,比較兩組疼痛控制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行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疼痛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后3 h、術后24 h、術后48 h的患者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分布比較

兩組術后CD3+、CD4+T淋巴細胞的數量較術前均有所降低,CD4+/CD8+比值均降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疼痛控制滿意度比較

調查顯示,研究組滿意度為85.7%(18/21),高于對照組的55.6%(10/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疼痛已成為體溫、呼吸、脈搏、血壓四大生命體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可導致機體出現焦慮、煩躁、失眠、血壓升高、免疫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生理、病理和心理的變化[1]。2010年在蒙特利爾召開的第13屆世界疼痛大會上宣布獲得疼痛管理是一項基本人權[2]。有調查顯示,接受外科擇期手術的患者中,75%的患者擔心術后疼痛,92%的患者迫切需要術后鎮痛,80%的患者反映鎮痛不足[3]。減輕疼痛是住院患者的基本需求,規范化的疼痛管理是康復外科理念的核心措施之一,是術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及早期腸內營養的前提[4]。為減輕患者術后疼痛,促進快速康復,國內已有醫院在骨科、肝臟外科及肛腸科相繼建立無痛病房,并取得了不錯的臨床效果[5-7]。

手術應激與術后疼痛常常會使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抑制細胞免疫功能,影響患者術后恢復,有效的鎮痛及睡眠,可改善術后近期機體細胞免疫功能[8]。T淋巴細胞是機體細胞免疫系統中功能最重要的一群,不同亞群的數量和功能異常均可以導致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紊亂。T淋巴細胞表面共有標志物是CD3+分子,根據細胞表面是否表達CD4+和CD8+將T淋巴細胞分為CD4+和CD8+兩個T淋巴細胞亞群,CD4+T細胞可增強機體的免疫應答,CD8+T細胞則抑制機體免疫應答,正常情況下,CD4+T細胞與CD8+T細胞所代表的兩大類最主要的T細胞亞群互相協調,相互制約,共同參與對機體免疫應答的調節作用[9]。

本研究將39例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后患者,按入院順序隨機收入無痛病房(研究組)和普通病房(對照組),分析兩組患者的術后疼痛評分和疼痛控制滿意度,并檢測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的T淋巴細胞亞群,分析T淋巴亞群與手術、疼痛的關系。研究組患者在術后的疼痛評分、鎮痛效果評價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腹股溝疝術后患者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無痛病房規范化疼痛管理可以降低術后疼痛程度,促進術后恢復,改善術后近期機體細胞的免疫功能,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袁青,黃蓉,趙龍桃.無痛病房的開展現狀及展望[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9):1114-1116.

[2] International Pain Summit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Declaration of Montréal:declaration that access to pain management is a fundamental human right[J].J Pain Palliat Care Pharmacother,2011,25(1):29-31.

[3]史占軍.更新理念,滿足患者的無痛權益關節外科無痛病房的現狀與未來[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4,8(2):140-141.

[4]周紅,喬曉斐,莢衛東,等.無痛病房規范化疼痛管理對肝癌患者術后疼痛控制的效果觀察[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4,17(6):647-649.

[5]方淑鶯,康焱,黃天雯,等.無痛病房模式在早期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的效果評價[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2,33(2):202-205.

[6]莢衛東,喬曉斐.精準肝臟外科時代無痛病房建設[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4,13(6):415-418.

[7]譚嗣偉,梁存河,粟光明,等.65歲以上老年痔患者手術治療的無痛病房管理體會[J].結直腸外科,2014,20(5):322-325.

[8]張川蓉,任瑞芳,趙曉文,等.雙向干預疼痛及睡眠對膽道探查術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溫州醫學院學報,2011,41(5):475-477.

第8篇:疼痛管理范文

【關鍵詞】 無痛病房; 骨折; 機體疼痛; 滿意度; 護理管理

Application of Painless Ward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in Patients with Fracture and Its Effect on Pain and Satisfaction/OUYANG Lang,YANG Yue-ying,OUYANG Li-yi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6):078-081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ainless ward management mode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Method:79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outine group,and the patients received general nursing mode;painless ward was set up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y 2016,improved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79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group.The nursing satisfaction,evaluation score of life quality,pain degree and comfort level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patients in research group was 96.20%,which was higher than 77.22%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ainless ward; Fracture; Body pain; Satisfaction; Nursing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in Qingxin District of Qingyuan City,Qingyuan 5118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6.021

骨科主要收治的疾病類型包括骨折、風濕性關節炎等,對于此類患者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固定骨折部位、手法復位、用藥治療等,但治療期間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機體疼痛感,影響患者身心舒適度[1-2]。而骨科醫護工作者應積極改進科室傳統護理模式,以患者機體感受為護理目標,為其提供舒適護理服務,住院期間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關懷護理、飲食指導及心理護理等措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本研究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本院科室設置無痛病房,科室護士長聯合醫院領導層制定全面的無痛病房護理管理計劃,明確具體的護理計劃、服務流程、及操作標準過程等,醫護人員共同努力,以將其機體疼痛作為護理目標,開展護理服務[3-4]。本文研究在骨科建立無痛病房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于2014年2月-2016年5月骨科科室實施兩種護理管理模式,將不同時間段收治的患者分為常規組與研究組,每組79例骨科患者,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X線片檢查、手法觸診等確診為骨折;患者主訴骨折部位疼痛,影響日常活動[5]。排除標準:交流障礙患者;合并嚴重并發疾病的患者;不能較好配合研究患者。常規組包括男47例,女32例,年齡25~75歲,平均(46.2±9.6)歲;疾病類型:車禍導致多處骨折傷21例、跌倒導致股骨頸骨折20例、風濕性關節炎30例、踝骨骨折8例;平均住院時間(30.2±5.6)d。研究組包括男45例,女34例,年齡26~73歲,平均(47.9±10.2)歲;疾病類型:車禍導致多處骨折傷20例、跌倒導致股骨頸骨折21例、風濕性關節炎31例、踝骨骨折7例;平均住院時間(31.5±6.0)d。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取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護理方法

1.2.1 常規組 常規組接受一般護理模式,包括為入院患者積極評估疾病現狀、為患者加強心理護理、做好檢查工作、疾病確診后及時告知患者病情、進行知識宣教、了解患者內心想法及主訴,提供較好治療環境,對于需要手術治療患者及時告知手術具體過程,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加強護患溝通,術后及時觀察患者疼痛表現,監測體征變化,為其加強干預。及時遵醫囑為患者使用鎮痛藥物,做好護理、定期協助患者翻身拍背,早期行健康指導,強調術后家庭療養要點及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情況,加強術后隨訪干預[6-7]。

1.2.2 研究組 骨科建立無痛病房,(1)首先成立無痛小組,組員包括護士長、骨科醫師及護師等,所有成員均需接受專業培訓、內容包括疼痛評估、干預、藥物使用方法、不良反應、心理關懷、舒適護理服務等,定期組織接受培訓;護士長應及時為組員組織講座授課、邀請兄弟醫院的著名骨科醫師來院進行經驗交流,護士的主要任務包括對入院患者積極評估疼痛情況、掌握疼痛藥物干預的指征,制定護理診斷,積極落實止痛措施[8-9]。(2)患者入院后及時提供健康指導,包括為其加強疾病知識宣教,為患者發放健康指導,讓患者了解疼痛知識,為患者講述無痛病房概念,包括常用的鎮痛藥物,加強護患交流,及時評估患者對于疼痛知識的理解程度,囑咐患者準確描述自身疼痛表現與性質,護士應及時在術后了解患者疼痛情況,如患者24 h內主訴疼痛次數超過2次即符合用藥標準。(3)患者入院當天,應及時了解疼痛情況以及鎮痛需求,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囑咐患者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告知無痛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痛,而是最大程度上降低疼痛感。患者入院后次日,護士應及時評估患者機體健康狀況,了解患者骨折表現、機體疼痛程度、手術時間及創傷情況,提前制定患者術后鎮痛方案。(4)手術結束后及時護送患者返回病房,評估患者健康狀況,術中體征變化及術后體征變化,為患者加強術后鎮痛模式,按照疼痛評分采取疼痛措施,疼痛早期采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進行鎮痛,醫師下達長期醫囑,根據患者表現而選擇用藥。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1)患者對臨床護理服務滿意度表現,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例數+一般例數)/總例數×100%。(2)采用疼痛測評表(VAS)觀察患者干預后機體疼痛情況[10],采用10分制,0分表示無痛,1~3分表示輕度疼痛,對患者日常活動影響較小,無需用藥干預;中度:4~6分,患者感到疼痛,可使用藥物緩解;重度:7~10分,疼痛感覺較重,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患者不能忍受,需及時采用措施干預。疼痛緩解度=(無痛例數+輕度疼痛例數)/例數×100%。(3)采用(SF-36)生活質量評分表對患者進行評估[11],主要指標包括日常活動、戶外活動、社會融入度及心理情緒等,總分為100分,單項指標為25分,得分較高者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較好。了解患者住院期間機體舒適度表現[12],主要指標包括:機體舒適、內心情緒波動、環境舒適等,總分為10分,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 研究組患者對于臨床護理服務滿意度為96.20%,高于常規組的77.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15.630,P=0.000),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后疼痛表現比較 研究組患者經護理管理干預后,疼痛緩解度為84.81%,高于常規組的44.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35.860,P=0.000),見表2。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常規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等指標評分均低于研究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4 兩組患者機體舒適度表現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舒適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評分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無痛病房的建立主要由護士、醫師等共同組成,其中護士是與患者聯系的直接途徑,護士應在患者住院期間積極評估疼痛表現、實施具體止痛措施、了解患者疼痛程度、鼓勵安撫其不良情緒、提供舒適緩解護理、進行健康指導工作。大部分患者表示對于臨床護理服務工作感到滿意;且科室通過建立無痛病房,通過圍手術期全面病情監測、加強健康指導及心理護理服務等;疼痛是骨科患者主要存在的護理診斷之一,因此臨床治療過程中除了為患者做好治療及用藥措施,此外,還需重點監測并改善疼痛情況,提高患者身心舒適度[13-14]。

文獻[15-16]研究表明,對于骨科患者機體疼痛度緩解程度與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環境、鎮痛用藥、操作技能及溝通等均存在較大聯系,而骨折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導致患者入院后機體已經存在較大的疼痛表現,因此護士應早期評估、及時控制、建立鎮痛計劃、并在住院期間積極進行疼痛管理[17-18]。而本次研究中,建立骨科無痛病房在較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疼痛表現,通過全程干預,有效將患者疼痛感受控制在可承受范圍,提高患者機體舒適度。無痛病房中由專業接受過培訓的醫護人員作為實施主體,為患者提供綜合護理服務,科室建立責任管理制度、實施分工制,普及人性化及舒適護理服務理念,及時滿足患者身心需求,提高其身心舒適度[19-20]。

綜上所述,疼痛是影響骨科患者身心舒適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且持續性疼痛發作對于患者心理情緒造成不良影響,導致患者睡眠障礙、影響預后結果,而本次研究中在骨科建立無痛病房護理管理模式,包括科室以護士長為首成立護理管理小組,重點針對研究對象進行入院時疼痛評估,醫師建立長期用藥鎮痛計劃,護士應及時觀察患者疼痛表現并加強干預、做好基礎護理的同時為患者宣教疼痛及疾病知識,幫助患者正確認識機體疼痛,樹立疾病治療信心,采取適宜鎮痛措施,建立無痛病房責任管理制,提高了患者對于臨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且干預后患者的機體舒適度評分降低,生活質量評分較高,機體疼痛緩解度較好。

參考文獻

[1]凌紅.OEC模式在骨科無痛病房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4,29(22):24-26.

[2]程金焱,沈潔.創建骨科無痛病房的初步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3):140-141.

[3]李俊豪,張帥,黃其志,等.無痛病房規范化疼痛管理應用于骨折患者疼痛控制的臨床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6):3719.

[4]王志紅,樂漢娥,劉文杰,等.疼痛護理在骨科護士分層培訓中的應用及效果研究[J].骨科,2015,6(1):45-48,52.

[5]韋永鮮,陸曉生.骨科階段性無痛病房護理工作模式的建立與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4):109-111.

[6]張莉,梁愛華.骨科無痛病房優質護理工作模式的探討[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2):386-387.

[7]劉麗梅,楊元嬌,古玉燕,等.骨科無痛病房護理工作模式的建立[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0):2220-2221.

[8]任愛紅,馬秀琴,張海霞,等.循證護理用于髖、膝關節置換術病人早期無痛康復的護理[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3,34(4):164-168.

[9]袁青,黃蓉,趙龍桃,等.無痛病房的開展現狀及展望[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9):1114-1116.

[10]蔡小花,林瓊,梁玲歡,等.個案追蹤法在骨科老年住院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效果評價[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5):365-367.

[11]魯雪梅.手術室皮膚管理小組在預防骨科患者壓瘡中的作用分析[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4,9(4):83-84.

[12]單月霞,耿云艷.骨科術后疼痛評估及護理干預[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32):93-95.

[13] Wootton C I,Elliott I A,Sengdetkha D,et al.Melioidosis:an unusual cause of recurrent buttock abscesses[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2013,38(4):427-428.

[14] Unbeck M,Sterner E,Elg M,et al.Design, application and impact of quality improvement 'theme months' in orthopaedic nursing:a mixed method case study on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3,50(4):527-535.

[15] Rodts M F,Glanzman R,Gray A,et al.Measuring outcomes in orthopaedics implementation of an outcomes program in an outpatient orthopaedic practice[J].Orthopaedic Nursing,2014,33(6):331-339.

[16] Otto C,Shemenski R,Scott J M,et al.Evaluation of tele-ultrasound as a tool in remote diagnosi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at the Amundsen-Scott south pole station and the McMurdo research station[J].Telemedicine and E-health: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elemedicine Association,2013,19(3):186-191.

[17]章蓮.無痛病房管理在骨科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3):58-60.

[18]董曉彤.骨折患者術后無痛護理體會[J].實用醫藥雜志,2011,28(10):914-915.

[19]梁君.疼痛規范化管理在骨關節科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27-28.

第9篇:疼痛管理范文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17-0100-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7.053

骨折是臨床常見的外傷,其中大部分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以保證患者得到良好的固定,而手術后帶來的疼痛等會直接影響患者術后的睡眠和休息,同時還會影響患者術后早期功能鍛煉,不利于術后的功能恢復[1]。為減輕患者術后疼痛,以往臨床多使用單純藥物鎮痛,其效果并不理想[2]。本院在臨床工作中,對骨科手術患者采用疼痛護理干預,取得較好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180例骨科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97例,女83例,年齡16~88歲,平均(48.32±15.09)歲;疾病類型包括:脛腓骨骨折、股骨干骨折、手外傷、踝部骨折和坐骨結節囊腫等;將180例患者按隨機數字法分觀察組及對照組各90例,兩組性別構成、年齡大小、病情嚴重程度、骨科疾病類型、手術及麻醉方式等基本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骨科術后護理,觀察組進行下列疼痛護理干預。

1.2.1 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應耐心詳細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手術的重要性、手術疼痛產生的原因及注意事項等,積極做好術前后的宣傳工作,緩解患者心理壓力。

1.2.2 心理護理 患者在手術后,護士要主動熱情地為患者進行服務,為患者擺放良好的肢置,耐心地回答患者的各種疑惑;通過圖像等向其講解有關骨折治療的知識,消除其內心的顧慮[3]。為患者進行護理工作時,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尊重患者的各種需求,并盡量滿足;為患者建立多種社會支持系統,共同鼓勵患者。

1.2.3 生活護理 手術前為患者設置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并減少病房內的宣教,保持病床單位的整潔干燥,及時為患者更換衣物[4]。手術后根據患者術中、術后具體情況,以及出現疼痛不適的原因,給予相應處理,使患者在術后有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減少不必要的干擾。

1.2.4 疼痛護理 認真聽取患者的主訴,觀察其對疼痛的反應,并認真評估其疼痛的程度,避免患者過度夸大和掩蓋疼痛;在檢查和治療、護理時動作應輕柔、準確,盡量減少疼痛的刺激,對骨折部位要重點保護;使用放松訓練和音樂療法等,緩解其疼痛感;使用電視、書籍、報刊等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保持切口清潔、干燥、無菌,密切觀察切口有無紅、腫、熱、痛等感染癥狀,注意切口有無滲血、滲液、敷料脫落等,有引流管者應注意引流管護理,若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處理。術后有石膏固定時,檢查末梢循環情況,觀察石膏是否過緊,并給予護架保護,抬高患肢,促進靜脈回流,減少肢體腫脹,減輕切口疼痛[5]。

1.2.5 止痛干預 根據患者疼痛程度,適時使用鎮痛藥、物理鎮痛等方式。使用鎮痛藥之前需評估引起患者疼痛的原因,嚴格控制藥物劑量,結合患者自身情況、藥物代謝情況等選擇性地使用止痛藥,避免出現呼吸循環抑制、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并認真觀察藥物所致患者的不良反應,尤其是第一次給藥后[6]。

1.2.6 功能鍛煉 護理人員通過有效的溝通提高患者對功能鍛煉的認識,為患者提供功能鍛煉等知識,如患者有肢體腫脹等,可通過抬高肢體緩解,并指導患者進行骨關節的屈伸活動,從而提高肌肉鍛煉的力度,促進患者的恢復。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采用VAS疼痛判定標準評價患者術后2、24、72 h的疼痛程度[7]。(2)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時間。(3)以問卷形式調查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共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VAS評分、住院時間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后2 h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24、72 h的VAS評分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8.89%,高于對照組的88.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4.57,P

3 討論

骨折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外科疾病,目前臨床上對于骨折患者的治療,大都首選手術治療的方式,但手術治療中存在嚴重的問題,即術后疼痛[8]。患者術后疼痛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患者性格、情緒、對疼痛的敏感度等主觀因素與環境、社會文化背景等客觀因素,更多的疼痛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與手術操作對機體造成的傷害、術后特殊與固定物應用、術后功能鍛煉等因素有關;患者不同,其耐受閾值不同,同種程度、性質的疼痛在不同人身上表現的輕重程度不同。疼痛是臨床工作中經常面臨的一個問題,它會加重術后應激,增加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而且還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以及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極不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質量的提高及其預后,積極有效的術后鎮痛對手術后患者具有重要意義[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欧美一级看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 久久精品视频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400部免费看 | 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中国 一级做a爰性色毛片 | 日本三级网站 | 亚洲a在线播放 | 欧美亚洲日本在线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 久久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另类 videos黑人极品 | 成人网18免费软件大全 | 亚洲精品资源在线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看 | 在线播放波多野结衣 | 久久久9视频在线观看 |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 欧美精品一区视频 | 狼人久久尹人香蕉尹人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一级做a爰在线就看 | 美国一级毛片片aa久久综合 | 黄色作爱 |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最近中文字幕精彩视频 |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 亚洲大片 |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 日本巨乳中文字幕 | 成人免费看毛片 | 91久久青青草原线免费 | 99九九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 | 18年大片免费在线观看 | 黄黄的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hd网站 | 久久人视频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