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股份制合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股份質押合同范文1質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稱甲方)
出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稱乙方)
根據甲方與___________(下稱借款人)簽訂的_________號《委托擔保合同》(下稱委托合同)和甲方與___________(下稱貸款人)簽訂的(_________)_____號《保證合同》的約定,甲方作為擔保人為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_________元[(_________)_____號《借款合同》]提供信用擔保。為了保障甲方擔保貸款債權的實現,乙方經借款人全體股東同意并自愿以其在借款人處的股份向甲方出質。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經甲、乙雙方協商一致,訂立本合同。
一、質押反擔保的主債權種類和數額
即借款人與貸款人簽訂的上述借款合同約定的擔保貸款,數額為人民幣_________元。
二、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
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三、反擔保質押財產
乙方愿意以其在_________公司享有所有權的全部股份向甲方提供質押反擔保。質押股份由本合同項下的《質押財產清單》載明(附后),該《質押財產清單》屬本合同的組成部分。
四、質押反擔保的范圍
(一)甲方代為借款人清償的全部債務(本金、利息、復息、借款人違約金、實現貸款人債權和甲方擔保債權的費用等),以及應由借款人支付給甲方的代償資金占用費。代償資金占用費以代償的全部債務為計算基數,從代償后次日起,按同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浮動_________%計算。
(二)委托合同中約定的借款人應向甲方支付的違約金、賠償金、擔保費等。擔保費按實際擔保期限、擔保額及擔保費率計算。
五、質押財產移交日期
乙方將其質押股份于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在_________工商局辦理轉讓登記手續,據此將甲方記載于借款人股東名冊之下
六、他特約事項
(一)辦理股份轉讓的有關登記費用由乙方承擔。
(二)乙方不得隱瞞質押股份存在的任何瑕疵(如:權屬爭議、被查封、被扣押、已設定質押權等)。
(三)質押股份在質押期間的孳息由甲方收取。
(四)當甲方為借款人代償后,甲、乙雙方應在甲方代償后的______日內,協商將質押股份折價或拍賣、變賣處理,乙方應當積極配合。質押股份折價或拍賣、變賣所得實際價款應當首先清償甲方(實際價款為拍賣、變賣收入扣除相關費用后的余額),如不足以清償的,甲方依法就不足部分另行向乙方追償;質押股份折價或拍賣、變賣所得實際價款清償甲方后的余款屬乙方所有,清償后_____日內交付乙方。
(五)借款人還清上述借款本息后,甲方在_________日內將乙方轉讓給甲方的質押股份按原價再轉讓給乙方。
七、違約責任
甲、乙任何一方違約,應按上述擔保貸款金額_________元的______%向對方支付違約金。如果違約方給對方造成了損失且違約金不足以賠償的,違約方還應當支付賠償金。
八、本合同在履行中若發生爭議或任何一方需要變更時,雙方應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向_________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九、本合同經甲、乙雙方簽字、蓋章后生效。本合同一式五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抄送貸款人和借款人各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股份質押合同范文2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貿易有限公司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建材有限公司
乙方為設立新公司之需要,向甲方申請借款,并承諾待____________有限公司成立后,將_______萬元的股份(占_______%)作為質押,經雙方協商,特訂立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第一條 借款用途:該_______萬元(_______萬元)借款僅作為乙方投入到_____________有限公司的注冊資金。
第二條 借款金額人民幣(大寫)______________萬元整。
第三條 借款利率借款利息為千分之______,利隨本清,如遇國家調整利率,按新規定計算。
第四條 借款和還款期限
1.甲方應當在本協議簽訂后_______日內將有關借款劃入乙方指定的______________的驗資帳戶內;
2.還款時間為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以前。
第五條 乙方承諾在_____________公司成立以后,將乙方所有的位于_____________經濟開發區的土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筑物(土地權證號為:_____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___有限公司。
第六條 還款資金來源及還款方式
第七條 保證條款
1.在_____________有限公司成立后,乙方以其所持有的該公司的______________萬元的股份作為質押,到期不能歸還甲方的借款,甲方有權處理質押股份。乙方到期如數歸還貸款的,質押權消滅。
2.乙方必須按照借款合同規定的用途使用借款,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借款進行違法活動。
3.乙方必須按合同規定的期限還本付息。
第八條 違約責任
一、乙方的違約責任
1.乙方不按合同規定的用途使用借款,甲方有權收回全部借款。并按總借款額的________%承擔違約金。
2.乙方提前還款的,應按規定減收利息。
二、甲方的違約責任
甲方未按期提供借款,應按違約數額和延期天數,付給乙方違約金。違約金數額的計算應與加收乙方違約金相同。
第九條 合同爭議的解決方式
本合同在履行過程中發生的爭議,由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應提交______________仲裁委員會仲裁。仲裁是終局,對雙方均有約束力。
第十條 其他
本合同非因法律規定允許變更或解除合同的情況發生,任何一方當事人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當事人一方依照法律規定要求變更或解除本借款合同時,應及時采用書面形式通知其他當事人,并達成書面協議。
本合同如有未盡事宜,須經合同各方當事人共同協商,作出補充規定,補充規定與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本合同正本一式三份,甲方、乙方各執一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股份質押合同范文3出質人: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條 出押人陳述與保證
1.1出質人是本合同項下出質股份完全的、有效的、合法的所有者;本合同項下的出質股份不存在所有權或經營管理權方面的爭議;
1.2完全了解被保證人的權利義務,為其提供質押反擔保完全出于自愿,在本合同項下的全部意思表示真實;
1.3本合同項下股份依法可以設定質押,設立本合同的質押不會受到任何限制。
第二條 質押擔保范圍
2.1出質人質押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合同項下全部借款本金、利息、罰息、違約金、賠償金、實現質權的費用。
2.2當被保證人不履行其債務時,無論質權人對《委托保證合同》項下的債權是否擁有其它擔保,質權人有權直接要求各出質人在其擔保范圍內對全部債權承擔擔保責任。
第三條 質押股份
3.1本合同項下用于質押的股份詳見《股份質押清單》。
3.2本合同簽訂時當事人對出質權利約定的價值,不作為質權人處分該權利時的估價依據,不對質權人行使質權構成任何限制。
第四條 質押股份的記載
4.1出質人應在____年____月____日之前將本合同的股份出質事項記載于_____________(以下簡稱被持股人)的股東名冊。
第五條 股份質押的股東會決議
出質人應在____年____月____日之前就本合同的股份出質事項作出被持股人的股東會決議。
第六條 質權的實現
6.1質權人代被保證人代償債務后,質權人有權與出質人協商,將出質股份折價由質權人所有以抵償主合同借款人所欠債務,也有權對出質股份采取拍賣、變賣等方式處分,所得價款優先受償。
6.2質權人依6.1條處分出質股份時,各出質人應予配合,并到有關部門辦理出質股份的過戶登記手續。
第七條 轉讓禁止
7.1在被保證人償還主合同及《委托保證合同》項下全部債務之前,各出質人不得饋贈、轉讓、質押或以任何其他方式處分本合同項下的出質股份。
第八條 出質人的權利和義務
8.1承擔本合同項下質權人實現質權的全部費用。
8.2在本合同有效期內,各出質人不得將本合同項下的出質股份饋贈、轉讓或以任何其他方式處分。
8.3在出質股份受到或可能受到來自任何第三方的侵害時,各出質人有義務
8.4當被持股人有下列情形之一時,各出質人應當提前30個工作日書面通知質權人:
8.4.1實行承包、租賃、股份制改造、聯營、合并、兼并、分立、與外商合資合作等;
8.4.2經營范圍和注冊資本變更、股權變動;
8.4.3涉及重大經濟糾紛;
8.4.4出質股份發生權屬爭議;
8.4.5破產、歇業、解散、被停業整頓、被吊銷營業執照、被撤銷;
8.4.6住所、電話、法定代表人等發生變更。
8.5被保證人償清主合同項下全部債務后,出質人不再承擔擔保責任。
第九條 質權人的權利和義務
9.1發生下列情形之一的,質權人可以提前處分出質股份,并以所得價款優先受償:
9.1.1依據主合同約定或法律規定解除主合同而發生質權人代償或造成質權人經濟損失。
9.1.2主合同履行期間被保證人被宣告破產、被解散、擅自變更企業體制致使貸款債權落空、卷入或即將卷入重大的訴訟或仲裁程序及其他法律糾紛等對其償債能力有重大影響的情況。
9.2有權要求各出質人協助,避免質權受到來自任何第三方的侵害。
第十條 違約責任
10.1出質人在本合同第一條中作虛假陳述與聲明,給質權人造成損失的,應予賠償。
10.2本合同生效后,當事人應全面履行本合同約定的義務。任何一方沒有履行或沒有完全履行本合同約定義務,應承擔相應違約責任,并賠償由此給他方造成的損失;
10.3如因出質人過錯造成本合同無效,該出質人應在質押擔保范圍內賠償質權人的全部損失。
第十一條 合同的生效、變更、解除和終止
11.1本合同經當事人的法定代表人或授權人簽字并加蓋公章后生效(自然人出質人簽字生效)。
11.2本合同有效期為: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至主合同借款本金、利息、違約金、賠償金、實現債權的費用全部清償之日終止。
11.3《保證合同》、《委托保證合同》無效,本合同仍有效,全部出質人仍應按本合同承擔擔保責任。
11.4本合同生效后,當事人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如本合同需要變更或解除時,應經當事人協商一致,并達成書面協議。書面協議達成之前,本合同仍然有效。
第十二條 爭議的解決
12.1當事人在履行本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爭議,應首先通過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質權人所在地人民法院通過訴訟方式解決。
第十三條 當事人約定的其他事項
13.1出質人承諾妥善經營管理被持股人的一切業務;
13.2出質人承諾在被保證人償清《委托保證合同》項下全部債務之前,被持股人不得進行股利或紅利的分派;不得將其股份出售、轉移、質押,也不得與第三方從事任何對被持股人的營運或財務狀況有損害的行為。
13.3質押期間質押股份發生權屬爭議的,不影響本合同的效力。
13.4質押期間質押股份滅失或被有關機關宣告為無效的,出質人須另行向質權人提供反擔保物。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關鍵詞:砼外加劑砼強度砼變形裂縫
中圖分類號:F25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根據我們以往工程施工經驗,下面就混凝土工程中容易出現的質量問題、發生的原因及施工中應注意的事項進行分析和闡述,或許可以作為一般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借鑒。
1、外加劑使用不當是最常見的一類事故
1.1此類事故表現在:
1)混凝土澆筑后,局部或大部分時間不凝結硬化。
2)已澆筑完的混凝土結構物表面起鼓包。
1.2要避免這類質量事故發生,必須重視以下三方面的問題:1)外加劑與水泥的適應性。外加劑進場后,必須進行試配,掌握其特性:坍落度的耗時損失、凝結時間、減水率等,以確定能否使用;對于硬石膏做調凝劑的水泥,這點尤其重要,以免混凝土攪拌成后,發生速凝或坍落度損失過快的問題。2)外加劑的每一次投料,都必須嚴格按照配合比計量。計量器具必須經常進行校驗,保證其靈敏度和準確度。3)粉狀外加劑要保持干燥狀態,防止受潮結塊。已經結塊的粉狀外加劑,應烘干、碾碎,過0.6毫米篩后使用,以免含未碾成粉狀的顆粒遇水膨脹,造成混凝土表面鼓包。
1.3補救措施1)對大面積松散不凝結硬化的結構物必須拆掉重新澆筑。2)因緩凝型減水劑使用過量造成混凝土長時間不凝結硬化時,可延長其養護時間,推遲拆模,后期混凝土強度一般不受影響。在混凝土結構驗收時,應按規范要求進行現場檢測。
2、混凝土強度達不到要求而造成質量事故
這類事故反映在兩方面:一是混凝土強度本身就沒有達到設計要求,二是現場抽樣的混凝土試塊未達到設計要求。后者占比重較大。
杜絕這類事故,一是確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水泥最好采用大廠或正規廠家的水泥,因其質量控制、管理水平高,產品質量的穩定性遠高于小廠。二是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證計量準確,尤其是水混用量一定要足,不能扣水泥用量。影響混凝土強度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些在實驗室能達到的指標,在現場施工中卻難達到。因而,在水泥用量上,須考慮現場的實際情況,如使用袋裝水泥,應核驗袋裝水泥的重量,以防水泥份量不足。三是混凝土攪拌要建立崗位責任制,要合理拌制,保證混凝土攪拌時間。四是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凍。五是認真制作試塊,加強對試塊的管理,按標準要求對混凝土試塊進行標準養護,用于結構驗收的試塊要和構件同條件養護。
現行國家規范,確定混凝土強度是否合格是立方試塊抗壓強度的代表值,系指對按標準方法制作,邊長為15cm的立方體試件,在標準養護條件下28天齡時,用標準試驗方法,測得的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按檢驗批進行驗收,最小強度值的要求視混凝土強度的評定方法。
規范在這里一共強調了“標準方法制作、標準方法養護、標準尺寸的試件和標準的試驗方法”,其中有任何一項不規范所測得的混凝土強度值都是不準確的,都不能完全代表混凝土的強度。
在現實的施工中,不少項目混凝土的制作,養護不符合標準的規定,給混凝土強度的評定帶來一定難度。
從取樣方法上講,規范規定混凝土試樣從同一盤或同一車內抽取。在卸料過程中宜在卸料量的1/4—3/4范圍之間抽取。
從養護上講,作為混凝土強度的驗收,必須實行標準養護。
有的工地試模嚴重變形、搓角,有的螺栓殘缺不全,有的側板變形裂縫。據有關資料統計,由于試件不準確,可使混凝土試塊實測強度降低20%以上。
從實驗方法上來分析,試塊在壓力機上擺放是否正確,加載是否等速均勻,都將影響到混凝土試塊的強度值。
總之,從混凝土試件的制作到試壓,都需按標準進行。
3、因混凝土出現裂縫而造成的質量事故
混凝土裂縫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由荷載(包括施工和使用階段的靜荷載、動荷載)引起的裂縫,一類是由變形(包括溫度、濕度變形、不均勻沉降等)引起的裂縫。另一類是由施工操作(如制作、脫模、養護、堆放、運輸、吊裝等)引起的裂縫。這里僅就混凝土工程變形引起的裂縫進行一些探討。
3.1引起變形裂縫的主要原因
1)溫度變化。混凝土由于溫度變化發生體積變形,膨脹或收縮,這是材料固有的物理特性。當這種體積變化受到約束時就會產生內應力,這種應力如果超過了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就會引起開裂。
例如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后,在硬化期間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熱,內部溫度不斷上升,使混凝土表面與內部溫差很大,如果其內部與表面溫差超過25℃時,就會產生裂縫;有的體積較大或者較長的混凝土結構,在施工后幾天或幾十天中出現大量裂縫;有的結構在屋面四角出現斜裂縫。這些都是因為溫度變化引起的裂縫。
2)收縮裂縫。混凝土的收縮分為自身收縮,即水泥水化作用引起的體積收縮與外界濕度無關;塑性收縮,即在初凝結過程中發生化學的收縮;炭化收縮,即二氧化碳與水泥水化物發生化學反應引起的收縮、干縮;濕度收縮,即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發,隨著溫度降低體積減少而發生的收縮,其收縮量占整個收縮量的絕大部分。收縮使混凝土的體積變小,在其內部也會產生內應力,當這種應力超過了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也會引起混凝土裂縫。
例如,有的混凝土結構體積并不大,但混凝土終凝后,表面卻出現了大量不規則裂縫,有的樓板拆模后,發現板和梁交界處出現水平裂縫,有的較長結構,在冬季忽然降溫或夏季突然降暴雨后,這些大多是由于收縮引起的裂縫。
3)不均勻沉降。如果結構物的基礎不牢固,發生了不均勻沉降,導致結構變形,也會在其內部引起拉應力而造成混凝土結構開裂。這種情況在日常工作中也會時有發生。
4)化學反應也會引起混凝土開裂。例如堿骨料反應將引起混凝土體積膨脹而產生裂縫。氯離子的浸蝕引起鋼筋銹蝕也會造成混凝土開裂。
3.2施工上的防治措施
1)必須控制好原材料的質量,特別是砂石的含量,對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及收縮變形影響很大。
2)對大體積混凝土,盡可能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減少水泥的用量,可以用優質粉煤灰、磨細礦渣、浮石粉等材料,取代一部分水泥,這既可降低成本,又能夠降低水化熱減少混凝土收縮,對防止裂縫是很有利的。
3)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其體積收縮也就越大,特別是在混凝土成型的頭一、二天里,水灰比過大的混凝土,將出現大量的不規則裂縫。最好在混凝土初凝前,用砂板再進行一次搓壓,防止混凝土早期的收縮裂縫。
4)加強養護,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濕潤狀態,不斷補充蒸發的水分。這樣既可以防止混凝土的干縮裂縫,又可以加速混凝土的水化,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強度。
5)對大體積混凝土加強保溫養護,是減少溫度裂縫的最有效措施。大體積混凝土的保溫養護,最常用的是采用草袋同塑料薄膜聯合使用,用草袋進行保溫,用塑料薄膜保濕,保溫層的拆除應根據測溫情況而定,要確認內外溫度差低于25℃時方能拆除,同時應分層逐步拆除,應盡量避免因為降溫速度過快而引起混凝土開裂。
6)對重要的混凝土工程應該控制水泥、外加劑及摻和料的含堿量,同時,對其骨料應進行堿活性測定,從而從根本上避免堿骨料反應的發生。保證工程質量,既是一個技術問題,又是一個管理問題,我們必須以規范、規程為標準,嚴格操作、科學管理,用認真的態度控制好每一個環節,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百年大計,質量第一”。
一、昨日回顧
1、5G概念:今日市場中5G概念,除了大富科技疊加其他題材外實現2連扳外,其他個股集體趴窩。看來這個板塊要歇歇了,暫時不去關-注,后期逢低留意即可。
2、石墨烯概念:石墨烯概念個股龍頭德爾未來實現2連扳,明天有望沖擊3板,跟風小弟是碳元科技、杭電股份沒能走出來,目前疊加概念強勢股為丹邦科技和中超控股,后期還是留意龍頭即可
3、中報業績預增板塊和個股:市場調整,這也是我們關-注板塊行情、個股中報和精選股票的階段。
4、次新股板塊:昨天文章中次新股板塊“縮量回踩10日線后反抽,收回5日線”的“好跡象”終究敵不過盤面整體弱勢的摧殘,今日次新股板塊走勢較弱,等企穩再看。
二、盤面點評
關鍵詞:下肢外骨骼;ZMP;穩定性;優化
中圖分類號:TH12 文獻標識碼:A
外骨骼步行穩定的重點在于如何保持支撐腳與地面的相對安穩,維持外骨骼人機系統的平衡,使外骨骼穿戴者步行時不發生傾倒。目前,零力矩點(Zero Moment Point,ZMP)是基于外骨骼人機系統動態步行是否穩定的重要指標。ZMP是人機整體所受的重力、慣性力和地面反作用力三者的合力,在地面上投影應呈限于兩腳之間,即支撐腳底與地面接觸所構成的最小凸多邊形有效撐持區間內,則外骨骼人機系統才能使穩定行走。下肢外骨骼在o態行走時人機系統均處于平衡穩定狀況,對于地面上重心的投影能夠一直處于支撐面之內,因此外骨骼人機系統能達到穩定狀況。但是,下肢外骨骼在穿在人身上后動態步行時,人體的外界不確定性因素使外骨骼在前向和側向產生慣性力作用,會使ZMP隨著擺動腳的落地變化可能超出支撐區域,這樣就造成了人體在穩定與不穩定狀態中來換。可知ZMP穩定性判據對系統外界的干擾因素的動態穩定性評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ZMP穩定性判據的基礎上需對ZMP穩定性判據進行改進,改進的ZMP動態穩定性評估方法能有效地對下肢外骨骼冠狀面和矢狀面內動態穩定性進行評估。由于人機系統的運動過程比較復雜,如果同時考慮人機系統在行走過程中的側向和前向運動之間的耦合,那么分析會比較復雜。結合步態實際特征,為了得到人機系統運動受擾時平衡狀態的計算判定方法,本文僅考慮對在側向運動人機系統的穩定性分析。
1.動態步行穩定性檢測
下肢外骨骼在動態行走時,質心具有速度,即便質心投影處于支撐區域內部也有存在失穩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判斷下肢外骨骼運動受擾時是否處于平衡狀態。由于下肢外骨骼人機系統的側向運動可以簡化為倒立擺的模型運動并且具有周期性。
設人機的質量m集中于質量中心(center of mass, COM)。其中D1為質心的位移;D2為人體腳底在地面的反力與壓力中央的位移,它的范圍被限制在人體的撐持面區域(即BOS)內,其極限值分別為D2-min和D2-max,根據動力學原理,運動中若平衡,則人機系統運動中平衡的判斷條件為
其中,人機系統質心的速度大小是V1。
2.改進的動態穩定性評估方法
若參數發生相應的變化時,由(1)式可以很快判斷出此時人機系統是否平衡。如果人機系統的協同控制能力處于失穩狀態,首先要確定外骨骼人機系統所在的支撐多邊形(BOS)中哪個邊是旋轉邊界,由此可以計算出來ZMP到旋轉邊界之間的距離。本文假設腳掌形狀為矩形,那么兩只腳共包括8個邊。候選的BOS是所有連接兩只腳的8個角的連線。左腳的頂角點分別用P1,P3,P5,P7來表示,右腳用P2,P4,P6,P8表示,其中P(X,Y)。通過兩個點Pi和Pj的連線用Lij表示。
則ZMP到Lij的距離可表示為
其中,Pij是zmp到Lij的垂足的位置矢量。
假如已知ZMP所處的位置,則通過等式(4)可以來確定旋轉邊界。由于在實際步態穩定控制時需要按最大穩定裕度d的要求對規劃的外骨骼人機系統的姿態進行優化,亦可采用公式(5)來定量描述步態的穩定程度。當d大于零時,步態處于平穩狀態,且d的值越大,穩定性越好;當d等于零時,步態臨界處于穩定狀態;當d小于零時,則步態處于不穩定狀態。
3.步態控制策略
可以通過采用跨步的方式來改變撐持多邊形,從而達到下肢外骨骼在受到外力擾動的情況下仍保持其平衡。人采取的動作和行為,其機理是改變支撐多邊形,由于協調控制的要求,必須研究跨步隨動的控制機制(策略)。如圖1所示,在沒有外部力量支撐的條件下,則移動的腳應當處于正常步副的平面位置上。但在外力作用情況下,下肢外骨骼要繞著旋轉邊旋轉。這時,腳的落地位置應該改變,以達到人機系統保持平衡的要求。
腳所移動的距離I *f 可由下計算得出:
其中,a*為腳的移動方向改變角α為旋轉腳與水平線夾角,β為移動后腳與水平線夾角。
假設我們忽視腳部的額外移動所發生的重心改變量,則下肢外骨骼在新的落腳點與落腳時將是十分平穩的。
4.簡述仿真分析
完成人機系統的建模之后,我們采用動力學分析軟件ADAMS構建外骨骼人機系統的仿真型,對擴大步幅的仿真進行了考量。通過一系列的數據可以看出,當受到來自外部力量的作用時,外骨骼人機系統的平穩進行也能夠通過調整步幅來維持。
結語
本文對ZMP穩定性判據進行了改進,對人的外界干擾因素對下肢外骨骼人機系統的運動過程穩定性進行研究,按最大穩定裕量原則對步態進行優化。將下肢外骨骼簡化為倒立擺模型來進行動態步行穩定性分析。討論了維持穩定的方法:改變腳的著地位置。數字化仿真的模式體現了該方式的可行性。但如何實現可穿戴式下肢外骨骼在外界干擾下的實時控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油氣集輸;交通風險;交通事故
中圖分類號:U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12-0108-02
1 油氣集輸交通事故風險分析
作為油氣集輸安全風險的主要類型,交通事故風險事故涉及多方面因素,筆者根據運輸大隊多年風險管理經驗,從人、車輛、道路、環境四方面對交通事故風險展開如下分析:
1.1 “人”方面的風險
交通運輸風險的控制主體是“人”,而人的主觀意識失誤會導致風險的發生。人作為交通參與者,包含駕駛員和其他交通行為人,最基本的應當是懂得交通行為規則,并以該規則進行交通行為,對于駕駛員來說,要轉變觀念,過去只要能把車開走就叫會開車,現在的觀念應該是安全把車開走并安全到達目的地才叫會開車。要達到這一要求,駕駛員需具備的素質應包含身體及心理條件、反應判斷能力、駕駛技能和防御性駕駛能力等。以上條件同時具備才能有效避免由于人的因素而產生交通事故風險。結合運輸大隊工作實際,人的風險因素主要為無證駕駛、超速駕駛、酒后駕駛、疲勞駕駛、不系安全帶、超員超載、開車時接打電話或吸煙等。
1.2 “車輛”方面的風險
車輛作為交通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其安全技術狀況直接影響車輛的安全行駛,例如剎車、燈光、輪胎、轉向傳動系統、油、水、電等,一旦存在安全隱患,都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另外,不同車型具有不同的安全技術要求,不同使用情況也應有不同的檢查保養周期,車輛每天都在奔波,車輛安全隱患隨時都可能產生,為車輛的安全行駛帶來風險,所以,對車輛開展安全技術狀況檢查是日常車輛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1.3 “道路”方面的風險
人駕駛車輛在道路上行駛,道路的路面情況、道路等級、曲線設計、交叉路口等都影響車輛行駛的困難程度。例如道路等級有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鄉村道路等,路面情況有濕滑、坑洼、泥濘、積水等,曲線設計有急彎路、連續彎路、上下坡等,交叉路口有十字路口、T字路口與斜交T字路口、立交路口等。由此可見道路情況的復雜性,在不同道路條件下采取的駕駛措施相應也是不同的。當駕駛員在某一特定道路條件下,發生緊急情況而采取錯誤的駕駛操作,后果難以想象。
1.4 “環境”方面的風險
從環境方面來講,主要指不可抗力,例如暴雨、暴雪、霧霾、暴風、沙塵暴、高溫、低溫、地震等惡劣天氣與地理條件。在盤錦地區,常見的環境風險只有雨、雪、霧三種惡劣天氣。當發生惡劣天氣時,人、車輛、道路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交通事故風險相比以上三方面單一作用下要大得多,所以務必要將其作為交通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2 油氣集輸交通事故風險的控制措施
鑒于技術交通事故風險因素的復雜性和多變性,筆者將根據運輸大隊的交通風險管理工作需求,按照風險因素的四方面進行闡述。
2.1 “人”方面的風險控制
在把關駕駛員資質的基礎上,從制度和規范要求的層面上,控制存在的風險:
2.1.1 駕駛員準駕資格審批上嚴格把關,不具備相應條件的絕不允許駕駛大隊車輛,同時根據駕駛員動態評估和ABC分類標準,對駕駛員分類管理,對A、B類駕駛員出車任務進行不同程度的限制和監控。
2.1.2 通過在車輛上安裝GPS監控報警系統,對市區內、市區外和高速公路進行分段限速,實時有效地監控并制止駕駛員超速駕駛和疲勞駕駛行為;通過每天對駕駛員進行出車前狀態確認,保證駕駛員以良好的身體狀況執行出車任務;通過每周安全例會對全體駕駛員進行教育,每月集中對全體駕駛員進行培訓,提高駕駛員安全意識和駕駛技能;通過路檢,監督檢查駕駛員不系安全帶、開車接打手機、吸煙、超員超載、證件不齊、不按規定路線行駛等不安全行為;通過車管干部夜查及車輛回場告知,對駕駛員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掌握,杜絕駕駛員脫離管理跑
私車。
2.1.3 通過雙休日、節假日車輛“三交一封”,杜絕駕駛員私自動用車輛;通過通勤客車駕駛員進行強制中間休息以及對長途通勤客車采取領導跟車、中間休息和兩名駕駛員輪流駕駛等措施,杜絕駕駛員疲勞駕駛;通過開展文明交通駕駛員評比活動,促進駕駛員安全行車積極性,使駕駛員自主學習安全駕駛技術,降低車輛行駛的安全風險;通過開展駕駛員實際駕駛能力跟車評估活動,對駕駛員的實際駕駛操作進行長時間的跟蹤考評,提高駕駛員安全駕駛能力的同時,也起到協助安全駕駛的作用;利用視頻行車記錄儀監控資料,觀察駕駛員遵章守法、風險識別、超前預判、防御駕駛等能力,按照評估標準對每個駕駛員進行考評,對存在不正確駕駛習慣的駕駛員進行培訓指導和批評教育。
2.2 “車輛”方面的風險控制
車輛是運輸工作的載體,也是交通風險事故的主體,其風險控制措施為:
2.2.1 對車輛進行定期安全技術狀況檢查,每周二進行集中檢查,全部車輛每月檢查率達到100%,尤其是對長途車、長期駐外車輛及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嚴格審批,出車前由車管干部進行安全檢查,同時對駕駛員進行相應內容的教育,確保任務車輛安全技術狀況完好。一般情況下,通勤客車乘員多,因此大隊對通勤客車的管理更為嚴格,每周二的集中車檢,通勤客車必須參加檢查。
2.2.2 要求駕駛員在每天出車前、行駛途中和收車后對駕駛車輛進行自檢,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并針對發現的車輛安全隱患作出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并對整改后的車輛進行驗收,做到閉環管理。另外還要為每輛車都額外配備滅火器、救生衣、應急手電及應急錘,盡可能使意外產生的損失降低到最小。
2.3 “道路”方面的風險控制
道路風險控制要點在于路線、危險點源兩方面,內容如下:
2.3.1 對車輛經常行駛的路線、道路維修變更以及新增路線進行道路危險點源排查,由安全領導小組成員實地考察并攝制照片,規劃大隊車輛行駛路線,確定路線上的危險路段或地點,研究制定出正確的防范措施,對全體駕駛員進行教育,同時以此為內容制作成手冊,駕駛員出車時隨身攜帶,進一步提高風險防范的實效性。
2.3.2 鼓勵駕駛員主動發現道路上的危險點源,并提出自己的防范措施建議,大隊獲知后去現場進行勘察確認,核實后對現有危險點源庫進行更新并開展教育。
2.4 “環境”方面的風險控制
針對惡劣天氣升級管理,嚴格按照油氣集輸公司惡劣天氣預警管理規定安排部署車輛管理工作,做到“預警機制、防范措施、監督檢查”三個到位。惡劣天氣時,根據預警級別采取車輛出場控制、車輛出場檢查、駕駛員出車前風險防范教育、重要車輛領導跟車以及出場車輛GPS重點監控等措施,大幅降低惡劣天氣交通事故風險。
3 結語
綜上所述,交通事故風險事故涉及多方面因素,主要因素為人、車輛、道路、環境四方面,對此,運輸大隊要持續保持交通安全形勢的穩定,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消除這些風險,為公司的良好有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 杜建.石油行業車輛運輸安全控制措施[J].勞動保護,2013,(1):89-91.
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業國內綜合實力排名第一的企業,在技術、市場、人才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先發優勢,擁有比較雄厚的技術基礎,產品門類齊全,銷售服務網絡完善,系統集成及總包服務能力在國內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行業保持年均20%增長
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業是國家重大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工業現代化、信息化及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實現產業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手段,從一個重要的方面體現了國家高技術和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水平。
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業是一個全面開放和充分競爭的行業,市場化程度很高。在該行業的競爭格局中,綜合型跨國企業整體上具有優勢;擁有自主研發創新能力和較強銷售服務網絡的國內綜合型企業也具備了較強的競爭能力。
就國內綜合型企業而言,主要競爭對手是具有產品技術優勢的跨國企業,但近幾年,國內綜合型企業已通過對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科技攻關等多種方式,實現了產品技術水平較大程度的提高,縮小了與跨國企業之間的差距;同時,國內綜合型企業在本土化生產、銷售渠道、產品價格及服務等綜合服務配套能力方面相對跨國企業具有較強的優勢。另外,目前國家政策對本行業產品的主要應用領域的大型項目設備國產化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將會引導國內企業積極開展自主研發,進而提升國內企業的整體競爭實力。
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業與國家宏觀經濟運行關系密切,與國民經濟發展周期呈現一定的正相關性,特別是工業領域新建及技術改造項目對行業發展影響較大。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業市場總需求從2006年的707億元增加至2012年的267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24.8%。國內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業工業產值2006-2012年保持了年均近20%的增長,產銷率始終維持在95%以上。
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自動化儀表行業及市場分析、發展預測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中國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的市場需求預計為:年復合增長率在20%左右,到2015年市場容量將達到5000億元。
石油、化工、火電、核電、冶金、水泥等行業是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業的傳統用戶,此外,國家政策還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網絡和高端制造產業。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三網”融合、物聯網的研發應用等。這些均為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圍繞主業鞏固傳統優勢
川儀股份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及工程成套的研發、生產、銷售,在行業內樹立了良好的聲譽和品牌形象。近年來,公司通過資產重組、設備改造和技術創新,不斷改善產品結構,提高經營質量,主要產品銷售規模持續增長。公司作為國內最大的綜合型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企業,將繼續鞏固在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方面的傳統優勢,在擴大產能的同時,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公司近年來緊緊圍繞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業做大做強,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及工程成套業務收入持續增長。
隨著公司進一步加大技術開發投入力度,以變送器傳感器為代表的新產品開發和推廣以及對核電、節能減排、市政環保、城市軌道交通等國家重點發展領域的開拓,將為公司帶來新的收入和利潤增長點。在市場開拓方面,公司將保持較強的區域化競爭優勢及較高的市場占有率,促進銷售收入穩定增長。
2011年-2013年,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源于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及工程成套的銷售,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及工程成套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7.56%、80.96%和 83.07%;進出口、復合材料和電子器件及其他業務共占營業收入 25%以下。
2011年-2013年,公司產品的主要市場是西南地區,其次是華北、華東和華南地區,在上述四個區域,報告期內,銷售收入占營業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5.17%、72.90%和74.82%。隨著公司今后在業務重點區域西南、華東、華北和華南地區市場的拓展,及進一步擴大東北、西北和華中地區市場份額,加大海外市場開拓力度。
隨著中國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進程的深入,以及實施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中國對自動化儀器儀表的需求仍將保持增長,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業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
全方位競爭實力突出
公司具有多項競爭優勢,主要有:
1.綜合實力和品牌
經過長期發展,公司的整體實力得到了較大幅度提升,報告期內綜合實力在國內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業企業中排名第一。公司市場美譽度逐年提高。基于公司的綜合實力和品牌優勢,公司與石油、化工、核電、火電、冶金等領域內的大型骨干企業建立了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2.技術和研發創新
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相關技術的研究及相關產品的開發。公司擁有310項專利(其中包括53項發明專利)和83項專有技術;在研國家級項目8個、在研省部(直轄市)級項目24個;近三年內,公司共完成國家計劃項目成果7個、省部(直轄市)級計劃項目成果47個。目前公司已在智能執行機構、智能變送器、智能調節閥、智能流量儀表、溫度儀表、分析儀器等各類產品中具備多項核心技術,同時具有工業自動控制系統集成及工程成套服務能力。
3.完善的銷售網絡和專業高效的售后服務隊伍
公司在多年的市場營銷活動中,建立了獨具特色和市場競爭優勢的營銷體系。在全國主要城市設立了 62個營銷及服務網點。采用直銷模式,構建了區域銷售和產品銷售相結合的營銷體系。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技術服務體制,培養了一批專業技術服務工程師,根據行業技術特點和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一體化技術服務。公司通過與終端用戶的直接溝通和接觸,迅速、有效地了解客戶的需求,為客戶提供更貼切的服務,形成“銷售-研發-生產-銷售”的良性循環,增強了公司快速應變市場的能力。
4.管理和人才
公司已經形成了層次分明、運轉高效、反應快速的管理體系。完善了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共同組成的現代企業法人治理機構。公司實施人力資源開發戰略,長期以來十分注重創造有利的機制和環境來吸引、培養各類人才,形成了一支高素質的經營管理團隊,擁有一支集技術研發、生產制造、質量控制、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等在內的各方面的業務技術骨干隊伍,具備參與中高端市場競爭的人力資源優勢。
募投項目帶來新利潤增長點
公司本次募集資金擬投資項目包括:“智能現場儀表技術升級和產能提升項目”24453萬元、“流程分析儀器及環保監測裝備產業化項目”12865萬元、“重慶川儀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建設項目”5268萬元,以及償還銀行借款20000萬元。
公司一直致力于建立符合資源節約型企業要求的精細管理模式,堅持整合內部資源,優化資源配置,盤活閑置資產,加快資產周轉效率,并積極加強成本控制,改善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通過本次募集資金,將進一步改善公司財務狀況,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增強抵御風險能力,同時通過增加關鍵生產設備,公司資產質量、生產能力、工藝水平、產品品質也將得到較大提高。
在銷售收入保持穩定增長的情況下,同時進一步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優化資源配置,改進作業流程,加快資產周轉效率,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將不斷增強。
【關鍵詞】 口頜疾病/治療; 口腔腫瘤/治療; 囊性纖維變性; 下頜骨; 開窗術; 兒童
頜骨囊性病變是口腔頜面部發病率較高的一類良性腫瘤,兒童及青壯年高發。臨床常見的頜骨大型囊性病變包括牙源性角化囊腫、囊性成釉細胞瘤、含牙囊腫等。病損往往造成下頜骨明顯膨脹,骨皮質嚴重吸收變形,牙齒移位旋轉牙合關系紊亂。發生于兒童下頜骨大型囊性腫瘤患者,往往造成恒牙無法正常萌出,出現嚴重的牙頜畸形。
對此類疾病的治療,根據其病變部位及大小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傳統治療方法主要是采用腫瘤刮治術或節段性截骨術。這些方法在治療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下頜骨病理性骨折或骨質的缺損,以及下唇麻木等下頜血管神經束損傷癥狀,嚴重地影響了患兒的生存質量。因此,探討一種既能保存頜骨形態功能又能有效控制復發率的治療方法顯得尤其重要。
開窗減壓術是在囊性病變表面開窗,局部打開骨質及囊壁,引流出囊液,并保持引流口通暢,使囊腔內外壓力保持平衡,術后病灶區骨質再生,從而使囊腔逐漸減小,頜骨形態逐漸恢復。本文采用開窗減壓術對12例兒童下頜骨大型囊性腫瘤患兒進行了治療,取得了良好療效,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沈陽市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200401~200712收治兒童下頜骨大型囊性腫瘤患兒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齡9~16歲,平均12.45歲;病程最短半年,最長3.5年,平均1.5年;替牙頜9例,恒牙頜3例。病理檢查結果:牙囊腫6例,牙源性角化囊腫4例,成釉細胞瘤2例。臨床上所有病例均表現出一側面部膨起,捫診下頜骨有乒乓球樣感或囊性感。曲面斷層片示下頜骨可見明顯的透光陰影,腫物多位于下頜骨體部和升支部,最大直徑均超過3 cm,囊腔內含牙7例。
1.2 治療方法 患兒常規術前準備后,局麻下進行開窗手術。首先選擇開窗部位,如腫物表面牙齒有明顯松動或為乳牙,可將患牙拔除,去除牙槽間隔,擴大拔牙創面,以此為開窗口;如不需拔牙的病例,采用口內切口,開窗口選擇在囊壁骨質薄弱區,切透黏骨膜,顯露病變區,切除1.0 cm×2.0 cm囊腫表面骨皮質。開窗后切取同樣大小外露的囊壁組織進病理檢查,以便明確診斷。同時沖洗囊腔,將囊液及角化物吸出,并探查囊腔內有無分隔,開窗口以碘仿凡士林紗布打包充填。所有病例在術后1周拆包,同時制作并佩戴塞制器(用PMMA制作,以卡環固位),保持引流口通暢,囑患兒每日自行沖洗囊腔。
1.3 術后隨訪 囑患兒術后間隔l~3個月定期復診。復診時拍攝曲面斷層片與術前對比,同時檢查開窗口情況,并根據囊腫縮小情況,逐漸磨短囊腫塞制器塞探入囊腔的部分。
1.4 預后及轉歸 所有病例隨訪6個月至2年,結果發現,12例患者開窗減壓術后3個月,患兒面部膨隆開始逐步消退,患兒最終雙側顏面對稱。全景片顯示囊腫周圍骨質再生改建,囊腔逐漸縮小并向開窗口退縮,被推移的下牙槽神經血管束恢復至正常位置。有5例患兒被推移的牙齒能夠自動回轉并恢復至正常的牙位,與對頜牙形成良好咬合關系。另2例囊腔內所含牙齒移動至牙槽嵴頂下方,遂請正畸科醫生協助,進行牽引助萌,結合正畸治療,牙齒全部正常萌出,正常建頜。
2 討論
關于頜骨囊性腫瘤生成的機制,目前國內外學者提出了多種學說來解釋囊腫生長的原理。其中包括機械學說、正畸的壓電效應理論等[1,2]。因此,從理論上講,只要消除或破壞這些因素就可以抑制囊腫的生長。
頜骨囊性病變多發生在下頜骨,治療上可采用囊腫摘除術,但單純摘除囊壁后的復發率高。應該除了完整去除囊壁外,需要刮除或磨除囊壁外周圍骨質,或以石炭酸、Carnoy液處理骨面。由于頜骨囊性病變通常沒有臨床癥狀,患兒就診時病變范圍往往很大,造成牙齒移位、骨皮質吸收變形,甚至累及髁突,臨床治療比較困難。如果行頜骨切除,患兒的面形和功能將受到很大影響,特別是兒童,正處于頜面部生長發育期,頜骨缺損將對其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此外囊腫內牙齒的處理也十分棘手。下頜骨范圍較大的囊性腫瘤往往累及到多個牙齒。以往傳統的治療方法要求對于所涉及的牙齒在術前要給予根管治療,術中為避免復發,往往還需要進行根尖切除,甚至拔除相應病灶處的牙齒,這無形中增加了手術的難度和風險以及治療費用。同時對于包含在腫瘤中的牙齒,尤其是替牙頜期的恒牙一般無法保留。由于兒童多處于替牙頜期,如果采取拔除術,勢必造成兒童缺牙咀嚼功能受到影響及嚴重牙頜畸形。
據可查證的文獻資料,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即有人應用開窗減壓術治療頜骨囊腫[3],雖然在臨床上獲得很好效果,但這種治療方法并沒有成為主流,只有少量文獻報道。近年來,隨著功能性外科以及微創外科觀念的提出,國內外學者根據這一理論提出采用開窗術進行大型頜骨囊性腫瘤的治療。采用囊腫開窗治療術通過口內小切口入路,創傷小,術后不宜復發,易被患兒接受,不僅達到了微創治療的目的,還可以保證口外無瘢痕,不會影響頜面部的美觀,更重要的是通過開窗術保留了下頜骨的完整性,避免了下頜血管神經束的損傷[4],使患兒的生存質量不受影響。盡管這種治療方法的具體轉化機制及調控機制尚不十分明確,但療效非常顯著。
兒童期下頜骨囊腫開窗治療的另一優點在于口腔內牙齒的處理。采用開窗治療的方法,由于病變所累及牙齒的牙髓活力一般不受影響,除個別松動明顯的乳牙,可以考慮將其拔除,通過拔牙窩進行開窗外,一般均在病變最膨出處進行開窗,不需拔除牙齒。然后隨著腫瘤的逐漸縮小,所累及牙齒的根方會逐漸有新骨形成。同時對于包含在囊腔中的牙齒,也會隨著腫瘤的縮小,向口腔側逐漸接近,當達到牙槽嵴頂下方時,通過正畸牽引的方法,可以使其最終于正常牙位蔭出。因此這種治療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口腔內的牙齒,不會出現因牙齒缺失而使咀嚼功能受到影響。
通過本組病例的分析研究,筆者認為囊腫開窗減壓術對于兒童下頜骨大型囊性病變,包括含牙囊腫、牙源性角化囊腫以及囊性成釉細胞瘤等均有較好的療效。且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高峰,成骨能力強,愈合周期短。本組中有5例患兒被推移的牙齒能夠自動回轉并恢復至正常的牙位,與對頜牙形成良好咬合關系,這是任何人工干預都難以達到的治療效果。并且開窗口大小對療效有一定影響。在治療中發現,盡管有囊腫塞阻隔,但隨著囊腫的縮小,開窗口也運漸縮小,甚至閉死。因此,筆者建議開窗口應足夠大,橫徑一般應在1.0~2.0 cm。此外囊腔沖洗應重視,開窗患兒應具有良好的依從性,開窗后要定期進行囊腔沖洗。一方面可以將囊壁細胞產生的囊內容物清除,以減輕囊腔滲透壓;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囊腔內感染,影響愈合。由于兒童自主依從性較差,還需要家長的大力配合。
盡管在開窗治療下頜骨大型囊性病變中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目前仍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去彌補和完善。例如病例樣本量較小,尚不足以建立標準的治療方案;另外隨訪時間較短。對于遠期療效尚不確切。需要進一步長時間去觀察。
參考文獻
[1] 樊明文.口腔醫學新進展[M].2版.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70275.
[2] Massara M de L,Gomes C de O,Magalhaes RC,et al.Odontogenic cyst:a conservative approach[J].ASDC J Dent Child,2000,67(5):360364.
[關鍵詞] 布托啡諾;下肢骨折術;鎮痛
[中圖分類號] R683.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7(b)-0108-02
下肢骨折術后會產生劇烈疼痛,給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造成較大傷害,使患者機體功能發生變化,嚴重者會導致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因而必須作好患者術后的鎮痛。單純采用一種鎮痛藥物容易引起不良反應,因而臨床上多采用聯合用藥[1-2]。本研究選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進行下肢骨折術的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布托啡諾聯合舒芬太尼在下肢骨折術后的鎮痛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進行下肢骨折術的患者120例,隨機分成A、B、C 3組,每組40例,A組采用布托啡諾鎮痛,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22~52歲,平均(35.6±3.1)歲;B組采用舒芬太尼鎮痛,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21~54歲,平均(35.9±3.5)歲;C組采用布托啡諾聯合舒芬太尼鎮痛,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21~53歲,平均(35.0±3.4)歲;所有患者ASA分級均為Ⅰ~Ⅱ級。3組患者的性別、年齡、ASA等級、手術持續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排除標準
①嚴重肝腎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②有嚴重并發癥和藥物過敏的患者。
1.3 方法
手術麻醉誘導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阿曲庫銨,麻醉維持采用瑞芬太尼+阿曲庫銨+異丙酚。術后A組采用布托啡諾10 mg+生理鹽水100 ml,B組采用舒芬太尼100 μg+生理鹽水100 ml,C組采用布托啡諾5 mg+舒芬太尼50 μg+生理鹽水100 ml[3]。
1.4觀察項目
①術后8、12、24 h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和Ramsay評分[3],疼痛程度采用VAS: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5分以上為差,3~5分為基本滿意,3分以下為良好;鎮靜程度采用Ramsay評分:1分為煩躁、不安靜,2分為安靜,3分為嗜睡,4分為睡眠狀態,能夠喚醒,5分為呼喚反應遲鈍,6分為深睡狀態,不能夠喚醒[4]。②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頭昏頭痛、呼吸抑制、尿潴留等。
1.5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SNK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VAS和Ramsay評分的比較
在術后8、12、24 h的VAS和Ramsay評分,C組明顯低于A、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3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3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下肢骨折術后患者會產生劇烈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因而必須加強患者術后的鎮痛。相關研究表明,布托啡諾屬于阿片受體部分激動劑,是一種新型的麻醉性鎮痛藥物,其注射后吸收迅速并且較為完全,具有拮抗和激動的雙重作用,鎮痛效果顯著,而且能夠松弛胃腸平滑肌,不易產生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也能夠減少呼吸抑制的發生,但容易引起頭昏頭痛、嗜睡[5];舒芬太尼主要作用于μ阿片受體,親和力比較強,是芬太尼的5~8倍,而且鎮痛強度比較大,持續時間比較長,在臨床鎮痛中比較常用[6]。由于單獨使用布托啡諾或舒芬太尼,用藥量增加會增加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的概率,聯合使用能夠增加患者的半衰期,減少各自的用量,而且能夠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因而本研究中采用布托啡諾聯合舒芬太尼用于下肢骨折術后患者鎮痛[7]。
VAS評分和Ramsay評分在鎮痛評分上比較靈活,具有可比性,是臨床上常用的鎮痛評分方法[8]。本研究中采用布托啡諾聯合舒芬太尼,術后8、12、24 h的VAS評分和Ramsay評分明顯低于單獨使用布托啡諾或舒芬太尼,說明布托啡諾聯合舒芬太尼鎮痛效果明顯優于單獨使用其中一種藥物;3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差異,這可能與注射劑量、患者自身的體質有關。
綜上所述,布托啡諾聯合舒芬太尼在下肢骨折術后的鎮痛效果顯著,布托啡諾5 mg+舒芬太尼50 μg是較為理想的劑量,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勇,羅燕,董理,等.布托啡諾聯合羅哌卡因用于下肢骨折術后硬膜外鎮痛的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9):29-30.
[2] 楊衍忠,劉仰斌.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在老年下肢骨折術中的臨床體會[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0,30(6):931.
[3] 劉興均.布托啡諾聯合芬太尼在下肢骨折術后靜脈鎮痛中臨床療效觀察[J].淮海醫藥,2010,28(1):56-57.
[4] 苗秀娟,蒲瑞華,聶新發,等.布托啡諾應用于下肢骨折手術鎮痛療效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4):5847-5848.
[5] 陳紅生.下肢骨折術后應用布托啡諾聯合舒芬太尼靜脈自控鎮痛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6):864-865.
[6] 王勇,冷佳宏.布托啡諾與嗎啡在剖腹產術后患者自控鎮痛的比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15):3608-3609.
[7] 楊明華,鐘玲,葉允榮.布托啡諾用于靜脈麻醉的臨床觀察[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7,23(1):62-63.
【關鍵詞】 腰椎滑脫癥;內固定;椎間融合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with 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 and RF system pedicle fixation. Methods Totally 38 cases with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treated by operation for decompressing lumbar canal, releasing nerve root, the fusion (posterior lumber interbaby fusion) plus RFⅡ fixation system.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was put for 24 to 72 hours after operation. Lower limb functional exercise was get for preventing venous embolism. Lying in bed 6 to 8 weeks, and exercise for muscles of lapara, back and both lower extremities, big joint. Results All 38 cases were followup for 2 to 4 years. Symptoms of 32 patients disappeared, 4 cases felt a light pain for exertion, 1 case suffered infection for sacroiliac decubiti, and 1 patient underwent fusion cage shifting. All cases healed at last. Conclusion 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 and RF system pedicle fixation enhanced each other for treatment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It is a good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less omplication and longer stabilization.
Keywords: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internal fixation; interbody fusion cage
腰椎滑脫癥是指腰椎體間因各種原因造成骨性連接異常,而發生的上位椎體與下位椎體部分或全部滑移,最常見于L5、S1節段前滑脫。隨著對脊柱內固定技術各方面研究的不斷深入,脊柱后路內固定術加椎間融合在腰椎滑脫癥患者中得到較廣泛的應用。本文對我院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完成隨訪的38例手術治療的腰椎滑脫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后路椎間融合加RF系統經椎弓根固定治療腰椎滑脫癥的手術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腰椎滑脫癥38例,男13例,女25例,年齡33~65歲,平均42歲。部位:L3滑脫1例,L4滑脫13例,L5滑脫24例。按meyerding分類法:Ⅰ度2例,Ⅱ度33例,Ⅲ度3例。術前常規行腰椎正側位、左右斜位及動力位X線攝片,了解滑脫程度。所有病例均有明顯的慢性腰痛、雙下肢神經損害或神經根痛癥狀及不同程度的間歇性跛行,病程1~32年。經6個月以上保守治療無效。本組均采用國產RFⅡ內固定系統,結合椎間融合器(cage)后路融合。
1.2 手術方法
硬膜外麻醉,俯臥位,以滑脫椎節為中心,做后正中切口,包括上下各兩個椎節,剝離兩側骶棘肌,顯露椎板、小關節及兩側橫突。C型臂X線機協助定位,清除兩個椎節上下關節突及峽部裂部位的軟組織。在腰椎以橫突中軸線與上關節突外緣的交點處進針。在S1則以L5下關節突下緣水平線中點進針。應選用直徑6 mm,長40~45 mm的椎弓根釘。C型臂X線機協助定位,證實椎弓釘位置良好后,安裝RFⅡ系統連接棒,通過提拉釘進行脊柱滑脫的復位,適當撐開椎間隙,旋緊螺帽,臨時固定。切除滑脫椎節的全椎板和部分小關節及黃韌帶,切除剩余小關節突的軟骨面,右側隱窩、神經根孔狹窄時給予開放或擴大,徹底解除馬尾和神經根的受壓。自癥狀側入路拉開馬尾及神經根,顯露椎間隙,切除部分后縱韌帶,摘除髓核。用不同型號絞刀垂直擴大椎間隙,達上下兩個椎體的終板,清除游離髓核及纖維環。達合適深度后攻絲,將切除的棘突和椎板松質骨去除軟組織,制成骨屑填滿與攻絲型號相同的融合器,剩余骨屑放入椎間隙,擰入擰緊一枚融合器達椎管前壁0.5~0.8 cm,松螺帽,加壓,再次旋緊固定。術畢放置負壓引流24~72 h。術后下肢功能鍛煉預防深靜脈栓塞,臥床6~8周,并在臥床條件下進行腰背肌及雙下肢肌肉和大關節功能練習。術后3個月戴腰部支具下床活動6~12個月。
2 結果
本組病例隨訪2~4年,38例病例內固定位置準確,固定牢固,復位滿意率平均84%。其中32例術前癥狀完全消失;4例仍有勞累或站立時間過長時輕度腰痛及臀部疼痛,但下肢癥狀消失;1例L5滑脫因術后臥床時間長造成褥瘡切口感染,經換藥4個月后痊愈;1例椎間融合器輕度后移,無下肢癥狀,囑患者臥床休息減少腰部活動,2個月后痊愈,無馬尾、神經根或大血管損傷,無下肢深靜脈栓塞等并發癥。
3 討論
腰椎滑脫類型較多,最常見的為峽部裂滑脫和退行性滑脫。國內學者認為無論是崩裂型還是退變滑脫,無癥狀者大多不需手術[1]。只有因滑脫導致脊柱不穩,產生頑固性腰痛,經保守治療無效,或出現滑脫部位神經受壓致單側或雙側坐骨神經痛,或滑脫大于Ⅰ度并有發展趨勢者才考慮手術治療。治療的目的是恢復脊柱的解剖連續性和腰骶部的生物力學功能,解除神經根的壓迫,從而達到脊柱的穩定,解除疼痛。椎弓根內固定技術是滑脫復位的必要手段,而選用的椎弓根內固定必須對脊柱有良好的軸向撐開力和提拉力。目前常用的復位內固定器械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系統,如RF、Steffee、Socon、TENOR系統等[23]。一般認為,復位可以恢復脊柱正常生物力學關系和脊柱正常生理曲線,脊柱滑脫是否需要復位,存在較大的分歧意見。國內大多數學者選擇復位。Dick認為滑脫小于50%無神經根壓迫癥狀的做原位外側融合,加內固定,術后脊柱獲得穩定,康復時間縮短及植骨融合率提高[45]。本組復位率達到84%。爭取復位但不追求完全復位,手術對椎管及神經根管的破壞性減壓已達到目的,完全復位的必要性不充足。椎弓根內固定系統,提供脊柱的前中后三柱的穩定,獲得了多平面的穩定,RFⅡ系統可以實現短節段固定,提供足夠的固定剛度和更大的軸向剛度。
腰椎滑脫的治療關鍵是植骨融合,RFⅡ內固定系統只能暫時維持椎體復位固定,椎間骨性融合才能防止復位的喪失[67]。以往采用原位植骨融合術,因無內固定應用,滑脫椎體間穩定性差,融合率低。在椎弓根內固定技術的基礎上結合椎間融合器,在椎體復位的情況下植入有兩個作用:①可固定上下兩個椎體,恢復脊柱負重,使脊柱獲得較高的穩定;②植骨融合術最符合生理需求,穩定性最好,融合率最高[8]。椎弓根內固定技術結合椎間融合器治療脊柱滑脫,在復位、融合和保持脊柱長期穩定的關系中,二者起到了相互協同、相互促進的作用。術中、術后注意事項:①術中注意保護上位同位神經根,爭取直視下操作;②充分擴大椎管,牽拉神經根盡量不要超過中線,避免長時間牽拉;③術中要徹底切除軟骨板,顯露終板,為融合提供足夠大的接觸面積,為植骨融合創造一個良好的植骨床;④椎弓根內固定技術和椎間融合器植入全過程均應在C型臂X線機的監視下進行,由于腰椎滑脫后局部解剖關系已不正常,小關節增生、峽部裂、椎體旋轉給置釘帶來困難。⑤術后應有正確的護理,防止褥瘡的發生,正確的腰背肌和腹肌的功能鍛煉也是必不可少。術后嚴格臥床6~8周并行主動、被動狀態下雙下肢肌肉和大關節練習,后佩戴支具或腰圍,正確的上下床姿勢,長期佩戴支具使腰部制動,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活動[910]。
總之,RFⅡ系統椎弓根內固定技術使滑脫的椎體復位固定,恢復和維持正常的腰椎生理曲度,符合腰椎生物力學的要求。椎間融合器的支撐和椎間融合作用,能同時對椎體前后柱起到最終穩定的作用,復位、減壓、固定與融合也同時完成。因此,該術式是治療腰椎滑脫癥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潘顯明,胡修德.脊椎滑脫癥的治療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1,8(11):62-64.
[2] 宋 磊,林 欣,王 冰,等.經后路采用RF椎弓根系統治療腰椎滑脫癥[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6,14(13):989-990.
[3] 金 毅,鄭 稼,趙炬才,等.TENOR系統治療腰椎滑脫的近期療效[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4,12(17):1349-1350.
[4] 全麗芳. RFⅡ內固定器治療腰椎滑脫癥的圍手術期護理[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7,16(2):143-144.
[5] Dick WT,Schnebel B.Severe spondylolisthesis.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J]. Clin Orthop Relat Res,1988,(232):70-79.
[6] Lee CK,Vessa P,Lee JK.Chronic disabling low back pain syndrome caused by internal disc derangements:the results of disc excision an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J].Spine,1995,20(3):356-361.
[7] 丁 宇,阮狄克.腰椎融合術[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1,10(10):1008-1009.
[8] 李 銘,繆志和,施泉涌,等.RFⅡ系統復位固定加BAK椎體間融合治療腰椎滑脫癥[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7,22(3):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