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翻轉課堂的目的和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信息化蓬勃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育機構都在不斷完善自己的信息設施配備,并在日常教學中廣泛使用。但是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手段,并不能完全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在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一些新興的、更高效的教學模式也應運而生,這里就不得不提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課堂的限制,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將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進行轉變,將教學形式和內容進行轉變,使得知識的內化更加有效,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背景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起源于2007年的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園”高中。化學教師喬納森?伯爾曼(Jon Bergmann)和亞倫? 薩姆斯(Aaron Sams) 使用錄屏軟件錄PowerPoint 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講課聲音,并將視頻上傳到網絡,來幫助缺席的學生補課。這之后便逐漸形成了學生在課外學習視頻,課內通過討論,教師答疑等活動來完成作業的學習模式。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意義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即:課前借助于信息技術,通過自主學習來增大輸入、儲備知識,課中通過練習與應用來及時內化知識。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使得知識的內化提前,提高了有效性。
1.突破傳統課堂的限制
翻轉課堂使得學生在課前通過平臺自學新知,課堂則用來討論、個別輔導、練習和應用,從而能及時鞏固、內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2.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
翻轉課堂模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化身成為學生的導師,為了滿足學生學習的個性化要求來給予指導和幫助。學生必然能提高主動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
3.實現分層教學的目的
微課的優勢在于學生可以較為隨意地在各種時間、地點反復觀看、學習,直至掌握知識,從而真正實現分層教學的目的。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衛生類高職英語教學實例探討
課前: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電腦,手機等在學校或家里,通過登錄英語自主學習平臺,明確自主學習任務單的要求,學習老師課前錄制的微課,在平臺上進行一些詞匯、聽力的練習,之后完成在線測試題檢驗,并總結問題留課上解決。教師也可以通過后臺管理系統及時監督學生學習動態。
課中:Lead in
First, I will introduce two beautiful girls who dress differently―Lily and Judy ,and let them have a short discussion of that.
Task 1 Fashion in dress
Pre-listening: I will present three pictures of different scenes and ask Students: “If you choose to dress like Lily / Judy, you will probably go to... ” If they choose Lily, they will choose the scene of party, and if they choose Judy, they will choose the scene of interview.
While-listening:Students will listen to a short dialogue about “what should I wear?”Ss will check their predictions by the 1st listening; then,they need to catch the sentences about opinions; next, I will guide them to use the reading App to read the dialogue sentence by sentence.
Post-listening: I will let students discuss:“Suppose Lily is going to the university, what advice would you give her on her look?”Then guide students to do a role play, using the useful expressions about asking for and giving opinions.
Task 2 Fashion in activities
Pre-listening: I will let students do a group show to introduce the activity about the cultural backgroud,benefits and so on.
While-listening:Students will listen for three times. First,students will practice the skill of skimming questions before listening; Second, I will guide them to pay attention to statements of different people; and at last, they will practice the skill of catching some key words.
Post-listening: I will guide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introducing one activity to the partner.
Assessment:At last,students complete the self and group assessment sheet,to check everyone’s performance in the class.
反思:
亮點:翻轉課堂模式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增強,有效進行分層學習;突破了傳統課堂的限制,做到在生活中學習;學習效果得到顯著的提高。
缺憾:少數學生對這一新的教學模式仍然需要時間去適應。
措施:關注學生學習動態,及時給予指導,加強監督。
本文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背景、意義及教學實例方面著手,探討了如何在衛生類高職英語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理念。這一教學模式正因其創新性和先進性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們加以學習和應用,在不斷地實踐和探索中,它也必將日趨完善,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們的教學。
參考文獻:
現代教育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學生通過互聯網可以輕松獲取海量教學資源以及更多學習的平臺,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教學面臨巨大沖擊。于是,課堂教學如何適應大數據時代,便成為教學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
而翻轉課堂與項目式教學法正好順應了這一轉變。翻轉課堂是注重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和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具有翻轉傳統教學內容安排程序的意味,強調利用微視頻資源讓學生在課堂外完成對課本知識的自主學習,課堂內則變成教師與學生相互溝通以及傳道授業解惑的場所,從而達到更好的教W效果。項目式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自主性、師生互動性與成果應用性緊密結合,而這一思路正好與翻轉課堂不謀而合,因此,項目式翻轉課堂的實施是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大變革。
一、開展項目式翻轉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價值
(一)有助于創新教學理念,提煉解決問題方法
傳統的授課課堂中,單向知識的傳授方式難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識記為住而解決、分析問題較少。而且,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隨著微課、慕課等優質教育資源的出現,網上的網絡平臺也更加多元化,新技術作為外因在不斷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因此,加強學生的項目實訓學習,并結合翻轉課堂,使《餐飲管理》課程成為應用型本科培養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學習能力與職業素養的一門專業課程,對于一線教師理解和應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理念,解決當前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二)有助于拓展學習平臺,增強創業素質
項目式翻轉課堂,讓學生在更多的案例分析、實踐、歸納總結以掌握知識技能。翻轉課堂教學通過網絡平臺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微視頻等的學習資源,項目化教學為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此教學改革不僅鍛煉和培養學生的餐飲經營能力與協作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也具有重要意義。
(三)有助于優化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本研究通過翻轉課堂教學載體如微課程、微視頻等,以及項目導向教學實踐,來開展教學,使學生自學環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可以幫助學生主動尋找所需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二、項目式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
(一)項目式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
筆者在參考Robert Talbert所總結的翻轉課堂實施結構模型的基礎上,結合項目任務教法的思想,并參考之前學者的模型設定,構建出基于微視頻資源的項目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如圖1)。
(二)《餐飲管理》課程項目式翻轉課堂的實施方案
應用于本科課程《餐飲管理》的項目式翻轉課堂所實施與開展的基本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進行教學任務設計,以重新定義課堂內容
項目式翻轉課堂設計的其中一個的重點,是選擇和設定合適的教學項目,并向學生布置工作任務。《餐飲管理》翻轉式課堂的設計中,教師要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的知識內容,按照餐飲工作內容重新設計教學項目。根據對餐飲企業運作流程和管理內容的分析,確定具體項目和任務,以重新定義課堂內容。
《餐飲管理》課程一般可設計3大模塊,10個項目,共計32個任務。詳細內容見表2的《餐飲管理》課程項目總表。具體進程需要在項目開展后與項目小組成員進行探討,根據項目所依托的實驗班的特點、學期的長短、整體教學安排、合作企業的所能提供的協助等等方面來精選并落實具體可實施的項目與工作任務。
2.精選精制微視頻,以實現“先學后教”
翻轉課堂所使用的微視頻長度以10-12分鐘為佳,而網絡上的教學視頻有的時間比較長,且緊扣教學內容的視頻不足,所以必須嚴挑細選,不能全盤使用。若是無合適恰當的網絡微視頻,需要項目組成員去自行制作微視頻或微課。而在課堂教學前先緊扣任務主題的教學視頻,讓學生自主學習,能較好地體現翻轉課堂“先學后教”的核心思想。
3.聯系相關企業合作提供項目運作的載體,確保項目實施
本學院的餐飲實訓室以及本院師生在校園附近創業所建的餐廳能為本項目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實踐平臺。若是在一些任務中未能聯系到具體的企業去提供項目運作的載體,項目組成員在課堂設計時應盡可能地更好地營造氛圍或布置場景,為學生完成任務創造一定的情境,使他們能在模擬的情境中獲得一定的經驗,并逐漸轉化為實際的能力。
4.項目點評,以鞏固知識提升能力
對于小組的作品設計,宜采用學生互評結合教師點評的方式。點評標準不能不能簡單地“激勵”、“欣賞”作為評價導向,而是要將評價量化與細化,讓學生明確到自己的項目小組在項目策劃與完成中究竟出現那些問題,還有什么可以改良優化,這樣才能達到點評的效果。然而要實現校企雙贏,保障正常的教學開展,教師必須具備各方面能力,這就要求為本項目的運作提供實訓室和實習企業。
三、《餐飲管理》課程項目式翻轉課堂的實證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選取了廣州商學院旅游學院2016級酒店管理專業的兩個班級來開展項目“菜單設計”,并在實施后,在實施班級發放《項目導向的課程翻轉課堂教學實施調查問卷》并進行個體訪談,以評價項目式翻轉課堂教學效果。本研究將采取定性分析結合定量數據的研究方法對研究結果進行測評,定性數據主要來自訪談報告,定量數據的收集采用liker五級量表 (5=完全同意,4=基本同意,3=一般同意,2=不同意,1=完全不同意)來進行問卷設計。問卷調查將研究學生對于項目式翻轉課堂的態度和看法。希望通過這些調耍拓展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思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效果以及綜合職業能力素質。
為評價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筆者參照相關文獻設計《項目導向的課程翻轉課堂教學實施調查問卷》,設置了12項問題,從學生對項目式翻轉課堂的看法與態度、職業能力與素質的培養效果、學習能力培養效果評估等三方面進行了調查分析。問卷發放104份,回收有效問卷96份。
(二)實證研究結果分析
1.學生對項目式翻轉課堂的看法與態度
從上表顯示,這個部分的因子平均分達到4.29,是三個因子中得分最高的,說明了學生對于項目式翻轉課堂的課堂設計較為認同和支持。其中,認為“項目式翻轉課堂是一個良好的學習體驗”以及“希望老師能繼續使用項目式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的變量的得分最高,均高于4.33,表明學生歡迎老師在課堂上繼續使用項目式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課前老師準備好微視頻以及PPT等形式有效地為學生創設一個時間自由、空間自由的自主學習環境。而在課中的項目交流以及點評,一方面可使學生感受合作的魅力與群體決策的安全感,另一方面教師的經驗指導有助于啟發思維,使得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成長與鍛煉。課后總結與交流達到知識固化的目的。這都使得學生對于項目式翻轉課堂的開展較為肯定。
2.職業能力與素質的培養效果
從上表顯示,這個部分的因子平均分為4.24,總體來看,翻轉課堂教學在《餐飲管理》課程項目教學中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多數學習者通過翻轉課堂教學獲得了自學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項目式翻轉課堂的一大特點就是能促進合作學習以及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所以這兩個變量的得分為4.27與4.28,高于其他兩個變量“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職業素養與能力培養”的得分。通過與學生的訪談,筆者了解到,“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職業素養與能力培養”的得分略低的原因是因為筆者選定的教學項目“菜單設計”的難度較低,所選取開展的平臺是實訓室而非企業,較為缺乏緊迫感與社會性,職業素養與能力培養的氛圍不足。此研究表明,對于項目式翻轉課堂的開展而言,不僅采取的方式與手段十分重要,所選取的平臺與環境氛圍的營造也極為重要。
3.學習能力培養效果評估
從上表顯示,這個部分的因子平均分為4.2。其中,得分最高的變量是“項目式翻轉課堂有助于提高我的學習積極性”。這也印證了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研究,成功的學習經驗以及互動學習可讓學習者感受到積極愉悅的體驗與更佳的學習效果。項目式翻轉課堂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的機會,在團體作業與課外學習的前提下,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完成任務的時候的成就感,會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更積極更快樂。
四、展望
項目式翻轉課堂“先學后教、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能較好地解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的問題以及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但是,我們也看到項目式翻轉課堂的實施為老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教師需要進行教學任務設計,以重新定義課堂內容;精選精制微視頻,以實現“先學后教”;聯系相關企業合作提供項目運作的載體,確保項目實施;并對項目進行有效點評,以鞏固知識提升能力。因此,項目式翻轉課堂的實施需要在實踐終不斷摸索與調整,在學校、老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共同配合下才能更有效地開展。
[關鍵詞]診斷顯像;教育,醫學;教學方法;翻轉課堂;微視頻
1資料與方法
1.1教學對象
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選擇重慶醫科大學2013級臨床醫學(兒科方向)本科學生171名,按照學號和教學日歷安排的上課時間分為研究組(單周上課,91例)和對照組(雙周上課,80例)。
1.2方法
1.2.1教學內容及設計
選擇白人駒、徐克主編的臨床醫學專業教材《醫學影像學》第2章中樞神經系統中的2個知識點作為主題進行翻轉課堂示范教學實踐探索,包括腦損傷中的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以及先天性畸形中的胼胝體發育不全。
1.2.2教學過程
1.2.2.1課前準備
根據選擇的主題———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胼胝體發育不良這2個主題制作精簡的微視頻,時間在3min左右,包括簡單的解剖知識的介紹,病理及影像學的關聯,同時,在視頻最后提出2個與臨床相結合的問題,建議學生查閱相應資料。將微視頻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上。
1.2.2.2課堂實施
研究組學生在大課結束后,通知其可利用碎片時間觀看視頻和查資料自學,并在網絡教學平臺上解答問題。在示范教學課堂上先利用PPT鞏固知識點和重點及難點,然后就學生關于微視頻中提出的問題和示教教師以互動討論的方式,針對重點及難點進行點撥式講解并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對照組學生則在示范教學課堂上只按照本教研室傳統的教學方法,利用PPT進一步鞏固知識點和重點及難點,對疾病進行較系統的講解,強調對重點及難點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并帶學生一起閱片,認識基本影像學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
1.2.2.3課后檢測
2周后對2組學生一起進行讀片題的測試,共包含4題,其中2題為微視頻中的腦損傷和胼胝體發育不良;2題為神經系統其他內容,要求學生書寫閱片報告。8周后進行該門課程的期末考試,記錄2組學生的總成績。
1.2.3教學效果評價
1.2.3.1理論成績的客觀評價
本教研室組織5名不同層次的教師對2組學生的讀片報告試卷進行盲法評審、打分,取5名教師的平均分數記為最終成績。期末考試試卷按本校要求統一閱卷、計分。
1.2.3.2學生對翻轉課堂的主觀評價
課程結束后在網絡教學平臺上設計無記名關于此次翻轉課堂的問卷調查,內容包括課前預習情況、理論大課及示范教學后知識點掌握情況、對翻轉課堂的了解和認識、翻轉課堂對學習效率的改善、對微視頻的興趣和感受、示范教學閱片方式等19個問題。課程結束后,共發放171份,回收問卷152份,有效問卷152份。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SAS8.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學生測試理論成績比較
研究組學生測試成績及期末總成績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的主觀評價
僅有37.5%(57/152)的學生對現階段課前預習資源較滿意,另外有38.2%(58/152)的學生感覺現有課前預習資源一般。理論大課上78.3%(119/152)的學生感覺上課時間太長、精力不能完全集中。97.4%(148/152)的學生認為在《醫學影像學》的大課學習中會遇到不懂或需要討論的問題,且61.8%(94/152)的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選擇在小課示教的時候向示教教師提出討論,僅有2.6%(4/152)的學生會自己在網上查資料。37.5%(57/152)的學生認為觀看微視頻完全沒有影響和耽誤復習時間。79.6%(121/152)的學生希望《醫學影像學》有更多的知識點的微視頻供其觀看。
3討論
3.12組學生成績差異原因分析
《醫學影像學》不同于其他臨床醫學課程,主要根據病變引起的物理信號和形態改變推斷疾病,教學中更強調借助大量影像學圖片指導學生學習。大課課堂教學學時有限,能展示給學生的只是幾張特別典型的圖片,因此,小課示范教學就承擔起了大量影像學圖片學習的重要任務。在多年的影像教學中,作者一直不斷地在摸索前進。為能將大量繁雜的示教片條理清晰、順序明確地展示給學生,作者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將寶貴的教學片按系統、病種、甚至典型影像表現進行歸類,并打印上含診斷結果的標簽,希望能初步搭建學生對影像學的感性認識和診斷思維。問題是這種“標簽”式的示教模式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為示教片上的標簽已標明診斷,學生無需經過科學推理即知道了答案,易忽視對基本征象的觀察,更缺乏對影像學診斷步驟的訓練,而這兩部分恰恰是影像學教學的最終目標,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是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捕捉和分析知識的能力,將所學知識用于解決各種復雜的臨床問題,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在影像學教學改革中有必要引入更能體現上述教學目的技術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其自覺觀察、推斷影像學圖片中的陽性征象,培養其臨床影像學診斷能力。隨著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翻轉課堂已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教學模式[6]。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近年來因為能為學生提供更多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受到了教師的關注。2013年以來,慕課的流行更是掀起了高校開放教學資源的熱潮,為實施翻轉課堂提供了契機。國內一批高校教師開始利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7]。趙陽等[8]將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用于醫學影像學診斷學的教學中,結果顯示,教改組學生對教學模式喜歡度,其學習主動權、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獨立思考能力、協作溝通能力及臨床問題解決能力者的比例均高于對照組。王樂等[9]研究了在醫學影像學科輪轉的52名住院醫師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醫學影像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結果顯示,85.0%以上的住院醫師認為,翻轉課堂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有利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吸收,更加貼近臨床,認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學模式。本研究中的2組學生均為隨機劃分,進行翻轉課堂示范教學實踐探索的知識點內容也是相同的,即所處的外在環境和擁有的條件一樣。在相同的示范教學時間內,研究組學生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引入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對照組則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經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對2組學生進行測試,即測試成績是采取公平、客觀的評價方式。翻轉課堂結束后2周進行的測試結果顯示,研究組學生測試成績及8周后的期末總成績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作者認為,翻轉課堂對《醫學影像學》的教學效果明顯,翻轉課堂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對知識的捕獲、歸納和總結能力提升,對長遠的學習能力具有明顯幫助,也就是所說的“授人以漁”。那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呢?不同的教學模式肯定會導致不同的教學質量,翻轉課堂教學針對性強,教學目標明確,在醫學影像學的示范教學中翻轉課堂作為新的教學方式,能在較短時間內讓學生掌握知識的重點及難點,培養檢索、知識捕獲和歸納的綜合能力,同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其自覺觀察、推斷影像學圖片中的陽性征象,培養其臨床影像學診斷能力,對遠期的學習提升更明顯。因此,相對于以往傳統的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模式,翻轉課堂使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興趣得到提高,活躍了課堂氣氛,鍛煉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在查閱文獻的過程中擴展了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在影像學和臨床知識的延伸及學科交叉內容方面均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在《醫學影像學》示范教學中引入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能促進教與學的目標在課堂上有效的統一,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提升教學效果,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1]。
關鍵詞:課堂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自主學習能力
0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家信息化的發展,高等教育作為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當前我國很多高校的教學模式仍注重教師的講授,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未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未能滿足國家對創新型人才的緊迫需求。從2007年開始,翻轉課堂(FlippedClassroom)受到國際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新媒體聯盟的2017《地平線報告》中提到:越來越多的大學正在推進“翻轉課堂”等新興的教學模式,通過調整學習環境來適應更多的主動學習活動[1]。翻轉課堂所體現的“課前學習-課中探索-課后反饋”的教學過程,有效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完成知識建構的同時,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和交流合作的能力[2]。目前國內高校對翻轉課堂的研究還處于自發階段,不成系統。本論文根據當前我國高校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分析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入手,論述了我國高校實施翻轉課堂教的優勢,并給出了翻轉課堂在高校推廣的策略和建議,以期提高認識,為高校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1翻轉課堂的定義及優點
1.1翻轉課堂的定義
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教師喬納森伯格曼(Jon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Sam)的化學課堂教學,是一種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掌握學習理論和合作學習理論等先進理論指導下,以信息技術為依托,通過教學視頻,讓學生在課前完成知識學習;在課上通過協作和交流實現學生知識的內化;而在課后完成知識的反饋和補救的新型教學模式。“翻轉”(flipped)的念義有兩層。①師生角色的翻轉——學生不再是信息的裝載容器,成為學習的主體,他們能夠自己掌控學習的內容、速度,評估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成為學習的引導者而不再是學習過程的主導。②教學過程的翻轉——學習過程不再完全依賴教師貫穿課堂的講授,而是用技術優化教學設計,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3]。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主要區別是:實現從“先教后學”到“先學后教”的教育理念的轉變,更加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
1.2翻轉課堂的優點
翻轉課堂轉變了傳統教學的觀念,真正實現了“以學為中心”,解決了高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具有傳統課堂所沒有的顯著優勢:⑴翻轉課堂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翻轉課堂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掌握學習理論和合作學習理論為指導,為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新途徑和新思路。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具有建構性,學習是學習者主動的意義建構過程,而不是教師“灌輸式”的過程。掌握學習理論指出:只要學生所需的各種學習條件具備了,任何學生都可以完全掌握教學過程中要求他們掌握的全部學習內容。合作學習理論則強調要完成知識的深度內化,需要通過交流合作的形式。⑵翻轉課堂把學生作為認知主體,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傳統課堂里教師多從知識的生產過程和結果來展開教學,多是課上教師講課、課下學生完成作業。翻轉課堂改變了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意義,形式更加多樣,把學生作為知識的真正認知主體,在完成知識的建構的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逐步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⑶翻轉課堂的教學評價更先進傳統課堂的教學評價多采用單一的紙質測驗,只能檢測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而翻轉課堂本身涵蓋體驗參與、概念探索、意義建構和展示應用多個環節,強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與新課程改革所要求的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全面發展的目標不謀而合。總之,翻轉課堂真正實現學習的個性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效率;密切了師生關系;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也推動教師不斷自我提升,提高教學水平。
2我國高校實施翻轉課堂的優勢
邁阿密大學的GeraldCGannod、JanetEBuge和MichaelTHelmick等三位教師,在“軟件工程”、“數據結構”、“程序設計基礎”等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是高校成功實施翻轉課堂的典型案例,值得我國高校教師借鑒。翻轉課堂與傳統的大學課堂教學相比,教學設計分為課前知識學習、課中交流答疑和課后知識反饋/補救三個環節,更適合高校課堂教學,尤其是對理工科的專業課程教學,我國高校已經具有實施翻轉課堂的諸多優勢。⑴人才培養新要求是高校實施翻轉課堂的內在驅動力。很多高校師生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滿,并都有強烈的改革意向,樂于嘗試先進的教學模式,這是翻轉課堂在高校實施的原動力。⑵高校信息化建設成果是翻轉課堂實施的技術和物質基礎。與中小學相比,高校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備,不僅各種實驗設備、圖書資源、教學場所等教學硬件設施相對完備,而且高校網絡建設也更為完善,為翻轉課堂在高校的應用、推廣奠定物質基礎。⑶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習積極性和教學質量。通過實施翻轉課堂,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可以自定步調學習,學生們與老師進行互動,積極完成知識的建構,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教學質量。在改革高校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推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⑷大學師生具備翻轉課堂學習的信息素養。大學生普遍具有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匹配的學習特征及信息素養,而高校教師使用計算機的程度都較高,并且絕大多數教師能夠運用社交平臺進行網上交流溝通。綜上所述,一方面,信息素養較高的高校師生有改革現行教學模式的強烈愿望,另一方面,高校的信息環境建設完善,具備實施翻轉課堂的物質基礎。
3對我國高校實施翻轉課的思考與建議
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不僅考慮教學設施、管理軟件的信息化,更要達到將教學信息化與教學質量的管理、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資源的建設與分享等各方面的融合,加強對高校教師的信息化培訓,這樣才能讓投入巨資的硬件設備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讓高校信息化從物質走到精神的層次[4]。⑴認清我國教育實情,理性推進實踐改革實施翻轉課堂時如果盲目跟風,只會導致我們教育資源的浪費。我們所要做的是結合一線教師和教育學專家,學習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精髓,將技術與課程從整合的階段上升到融合的程度,結合我國高校課堂教學的實際,探索出適合在我國實施的課堂教學模式,以適應中國的新課程改革,真正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⑵改變傳統教育理念,注重以育人為本教育應以育人為本,重視人的自我發展和完善的需要,把人的發展本能本身作為目的和核心[5]。翻轉課堂“翻轉”的不僅是課堂教學結構,更應該是教學理念和思想的翻轉——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關注學生個性化的需求,滿足學生不同的發展需要,與國家需要的有開創性、有獨立思維、有變通性的人才培養目標一致。⑶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奠定變革有力基礎翻轉課堂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需要教師改變原有的教育觀念、課堂教學方式,也需要學校積極提供支持,特別要給中青年教師提供各方面的培訓機會。⑷轉變傳統評價方式,重視學生能力培養翻轉課堂涉及到學生的合作能力、組織能力、時間管理能力和表達能力等諸多方面,翻轉課堂的成功實施與否和教學評價方式密不可分。如何根據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結合中國的實際探索出適合我國課堂教學實踐的評價方式仍然需要我們不斷努力。總之,實施翻轉課堂,要考慮各個學科特點的適合性,根據學科實際決定如何使用,不能一味追求信息技術的堆砌;要強調翻轉課堂對學生和教師的雙重提升效果——在不動搖教師主導性的前提下,提高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國家人才。
關鍵詞:微課;翻轉課堂;診斷學;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2-0203-02
醫學診斷學是運用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疾病進行診斷的一門學科,是醫學生從醫學基礎理論學習過渡到臨床實踐技能學習的一門橋梁學科。診斷學教學分為問診、體格檢查及基本診療技能教學三大部分,其中體格檢查是醫生獲取患者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醫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體格檢查在診斷學教學中尤為重要。
然而,當前診斷學主要是傳統教學模式,由于體格檢查部分知識點多、理論復雜、操作性強,傳統教學模式往往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近年來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教學理念對傳統教學過程進行重構,通過讓學生在課前或課下先觀看視頻學習,課堂上再與教師溝通交流,將課堂事務內外“翻轉”的方法是翻轉課堂的雛形。該教學模式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效率地提高,不僅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煉,而且學習效果也增強了,因此在世界各國已很快流行起來。
本研究將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診斷學教學中,探討和分析其在診斷學教學中的效果,并將與傳統教學法進行對照研究,驗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法在診斷學教學中的有效性。精選診斷學體格檢查中的心臟檢查、肺部檢查和腹部檢查三個教學專題,教師提前設計教學內容并創建微視頻,讓學生課前觀看視頻講解并將疑問帶到課堂,師生之間面對面溝通交流并討論自己遇到的疑問,并進行學習成果分享與效果測試。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研究選擇2011級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醫學生,共計192人。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七版《診斷學》教材,兩組授課教學師資完全相同。將學生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傳統教學組,即對照組,96人;另一組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法,為實驗組,96人。兩組間男女生比例及學習綜合成績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兩組學生教學使用相同的教材、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學時數,在課前所有授課教師均參與集體備課。
1.對照組采用傳統多媒體課件授課,學生采用“預習-聽課-復習-考試”方式學習。
2.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法,教師設計教學任務單,將教學內容制作成微視頻,建立實驗組學生“QQ群”,在授課前一周將視頻、課件、案例等上傳到“百度云盤”中,分享“百度云盤鏈接”,供學生課前學習。上課時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教師通過設疑、提問、答疑、討論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對共性問題提供針對性講解。
(三)觀察指標
1.測試成績:學習結束后,針對心臟檢查、肺部檢查和腹部檢查三個專題分別進行測試。滿分100分,其中:筆試50分,主要考核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操作50分,主要考核學生對心臟、肺部和腹部體格檢查的操作方法與規范程度。
2.教學效果評價:參照文獻制定了診斷學教學效果評價表,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問卷調查表內容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每一個方面有五個選項:很能、能、比較能、一般、不能。在開考前進行,要求學生當場獨立填寫,并立即收回問卷。此次調查共計發放調查問卷192份,收回有效問卷192份,有效回收率100%。統計時,將調查結果量化成分數,“很能、能、比較能、一般、不能”分別對應分數95、85、75、65、55。
(四)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檢測結果。數據來自于三個專題的測試成績和調查問卷的量化統計結果。P
二、結果
(一)兩組學生專題考試成績
課程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考核,考試結果成績分布如表1所示{[n(%)],即:人數(百分比)}。并對每個專題的考試結果進行了統計學分析,實驗組學生每個專題的測試平均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二)教學效果問卷調查結果
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量化并統計(見表3)。分析發現,實驗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相比,普遍認為他們的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能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三、討論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作為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理念與教學手段相結合的產物,產生以來受到了國內外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近幾年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世界各國被越來越多的學校所接受,已逐漸發展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一波新浪潮。
一般學生的集中注意力時間大約是10min,因此翻轉課堂的課前微視頻建議教師制作在5~15min的微視頻最佳,可滿足學生保持最佳注意力最佳時長需求。微視頻的設計應突出重點和難點,要講述清晰,層次分明,在結尾可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自我初步檢測學習程度。教師需提前投入大量心血和精力通過制作“短平快”的微視頻傳遞知識點,在通過翻轉課堂階段師生互動交流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該研究以診斷學三個教學專題為例,分別采用傳統多媒體授課及翻轉課堂方式教學,對比兩種方法的教學效果。從測試成績分布(表1、表2)發現,翻轉課堂教學組平均成績明顯高于傳統教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本研究通過調查問卷讓學生對教學效果進行了主觀評價。結果發現:采用翻轉課堂方式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自主學習能力與傳統教學方法比較均得到了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翻轉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活動的順序進行置換,由先教后學轉變為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它強調學生個性化學習,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老師由授課轉為進行引導。教師在課前創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再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一種教學形態[1]。
在教育部開展職業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大背景下,職業學校也進入提高辦學質量,尤其是提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的內涵式發展新階段,深入研究和探索新的課程教學改革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一、翻轉課堂的發展和涵義
2000年,美國Maureen Lage, Glenn Platt and Michael Treglia在論文“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中介紹了他們在邁阿密大學教授《經濟學入門》時采用“翻轉教學”的模式,以及取得的成績。但當時并沒有提出“翻轉課堂”或“翻轉教學”的概念。
2000年,J.Wesley Baker在第11屆大學教學國際會議上發表了論文”The classroom flip: using web course management tools to become the guide by the side”。
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的化學老師 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 在課堂中采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并推動這個模式在美國中小學教育中的使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翻轉課堂的方法逐漸在美國流行起來并引起爭論[2]。
國內也曾經有類似的教學探索,比如1998年山東杜郎口中學所嘗試的杜郎口教學模式, 但被冠以高效課堂。與當前的翻轉課堂不同,限于當時的技術條件,這些模式中學生并不使用微視頻和在線做題,而使用導學案,課本和習題冊。
翻轉課堂譯自英語“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亦稱“顛倒課堂”,核心要義在于“翻轉”,它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課堂之內不再學“知識”,課堂之外不再做“作業”。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側重于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通過看微課視頻、聽播客、閱讀功能增強的電子書、在線論壇討論等方式自主地進行學習;課堂內的寶貴時間,師生更多深入的交流互動,完成作業,檢驗學習的成果。
二、引入翻轉課堂的必要性
翻轉課堂對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升課堂教育質量、以及增強學生獨立應用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翻轉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活動的順序進行倒置,由先教后學轉變為先?W后教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夠更專注于主動的基于項目的學習,共同研究解決應用中的實際難題和困惑,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這與職業教育旨在培養以能力為本位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目標相契合。
翻轉課堂強調學生個性化學習,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老師由授課轉為進行引導,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激勵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樹立學習應用實踐的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和創新意識。近可解決職業學校學生課堂睡覺、玩手機的厭學困境,遠可提升學生就業競爭能力,增強他們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翻轉課堂的實施
傳統課堂(先教后學):新課導入知識講解作業布置課外練習
翻轉課堂(先學后教):
教師主要做好導演角色,精心設計好劇本,準備好道具;學生是主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翻轉課堂對教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專注于制作分享微課視頻、預習指導、課前學習效果分析、課堂學習活動設計等各個環節;同時對學生學習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他們培養在網絡環境下的自我管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學習反思和自我評價的能力,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交流,關注每個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在課后,學生自主規劃學習內容、學習節奏、風格和呈現知識的方式,教師則采用講授法和協作法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和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學習,使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更真實的學習。
翻轉課堂要求學校搭建相應的軟硬件信息化平臺,為師生教學活動創造一定的基本條件。具體來說,教師要有錄制微課和學習內容的條件,學生有課外學習的設備。為最大限度地發掘利用職業學校現有教學實訓設施,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可實行多媒體機房晚自習開放,機房連接因特網,教室配備電子白板、聯網教學電腦及投影儀,提供活動型教室等。
四、翻轉課堂應避免的幾個誤區
1.不是視頻取代教師
翻轉課堂不同于普通的課程視頻,不是簡單地把面授課堂錄制下來,而是要充分利用科技的手段(教育平臺,一種仍待不斷完善與開發的教學軟件系統)來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它把課堂時間留給更有意義的“團隊學習反思”,留給更有意義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課堂內,老師組織學生們共同完成“作業”。當然值得注意的是,此“作業”并非“答題”,而是師生間在充分互動中應用“知識”去“思考”,去解決“現實的問題”[3]。
2.不是在線課程
在線視頻、作業、討論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手段,是為獲取信息,為課堂內的“作業”做好知識儲備和必要鋪墊。學習的效果必須回歸于課堂,在課內“作業”中得到檢驗和升華。
3.不是學生在孤立的學習
學生可配合學習任務書,與小組成員一起互助學習,有問題可隨時通過在線討論或Q群、微信群等與教師交流求教。
4.不是學生無序學習
學生是整個學習活動的主角,教師是導演。教師事先精心設計好劇本,準備好道具,布置好學習任務書,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方向和目標,規劃好學習流程和進度。在此過程中可采用小組協作法等手段監控、引導學生學習進程,防止無序學習。
翻轉課堂的實施,學情分析顯得尤為重要。實踐中感到對高職學生較適宜;中職學生由于年齡、基本素質、認知水平等因素制約,實施難度和普及程度會受到一定影響。
關鍵詞:翻轉課堂;大學英語;高效教學
自從1996年我國第八次教育改革開始以來,已經過去了20載。我國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一些新的教育模式不斷涌現,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翻轉課堂。
一、翻轉課堂的內涵
“翻轉課堂”源自于西方,英文名稱是“Flipped Class Model”,一般翻譯為“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指的是教師將授課內容中的重難點部分制作成教學視頻或PPT的形式,學生則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教師錄制的教學資源,理解授課內容,并通過互聯網對授課內容進行深入的學習與拓展,完成知識的吸收內化。在課堂上,學生分組講授自己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并說明存在的疑惑與問題,通過師生討論、交流與合作,實現對知識的完全理解與熟練掌握。
二、翻轉課堂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意義
1.改變傳統師生關系,突出學生的地位
翻轉課堂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最重大的意義就在于轉變了傳統的師生關系,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重要作用。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居于高高在上的中心地位,而學生只能機械、被動地接受教師所灌輸的知識。有什么疑問不能及時提出,很少與教師有充分的交流。這樣一來,學生覺得課堂枯燥,學習積極性下降,逃課現象大量出現。而翻轉課堂則徹底改變了這一不合理的狀態。它將學生置于課堂的中心,成為課堂的主導者,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師生在共同探究中不斷合作,不斷進步,這樣的課堂既高效又和諧。
2.翻轉課堂增加了學習中的互動性
翻轉課堂最大的好處就是全面提升了課堂的互動性,具體表現在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由于教師的角色已經從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這讓教師有時間與學生交談。當學生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及時給予指導。當教師更多地成為指導者而非內容的傳遞者時,教師就有機會觀察到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從而進一步提高翻轉課堂的效率。
三、翻轉課堂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1.對教學的啟示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的地位退而居其次,但教師發揮的作用加強了。
首先,課前教師要更全面地備課,對授課內容做到爛熟于心。如果教師不能對授課內容有深刻的認識與理解,就難以做出實用的教學視頻與PPT。此外,自主學習的學生會在課堂上提出更多的疑問,如果教師不認真備課便難以為學生解惑。
其次,課上教師要注意把握好學生討論的方向。翻轉課堂的交流與討論并不是漫無目的地“跑火車”,而是有秩序地分享知識與經驗。教師不僅要為學生解答疑問,更要把控好課堂討論的方向。否則翻轉課堂就不是在提高效率,而是在浪費時間。
2.對學習的啟示
高中的學習是機械死板的,而大學學習則是靈活自主的。翻轉課堂對于學生的啟示主要體現在自主學習和創新方面。21世紀是一個終身學習、自主學習的時代。作為當代的大學生,必須懂得自主學習。在翻轉課堂的模式下,學生更應該提高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在不斷的探索中學會自主學習,學會開拓創新。
3.對教育改革的啟示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教育改革已經進入了“深水區”和攻堅階段。面對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急需大量富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培養出來的大部分人才并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而翻轉課堂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則正好彌補了傳統“填鴨式”教學的缺點與不足,適應了時代的需要,為我國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與路徑。
大學中以自主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要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正好與大學學習方式相適應。推廣這一教學模式不僅符合我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宗旨,更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的學習帶來樂趣。翻轉課堂是一種新時代的創新型的教學模式,必將在未來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王斌宏.“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大學英語(學術版),2014(1):9-12.
[2]崔艷輝,王軼.翻轉課堂及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4(11):116-121.
關鍵詞:中職財會;翻轉課堂教學;優化教學
目前,中職教育教學工作改革已成為我國專職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財務會計作為中職院校中培養學生財務管理水平以及提升會計素養的重點學科,其改革與發展更是備受關注。翻轉課堂理論在中職財會教學中的植入對于培養中職院校學生創新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基于翻轉課堂理論的中職財務會計教學將著眼點放在學生個體學習的過程中,實行模塊化教學,在我國多所中職院校的試點運行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翻轉課堂理論的內涵及實踐意義
翻轉課堂理論最初由美國著名學者喬納森和薩姆斯提出,是指通過忽略教師課堂教學環節,使學生自行觀看教學視頻來達到教學目的的新型教學模式。此種教學模式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時注重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而非課堂教學中理論知識的灌輸。此外,該教學模式極大地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變教學過程由“教師主導”為“學生主導”,實行差異化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中大眾化教學的弊端;并對學生及教師的角色進行了全新的定位,有利于學生與教師之間開展平等交流,促進教學關系和諧,改善實際教學效果。
二、優化中職財會翻轉課堂的途徑
1.觀看視頻,知識遷移
觀看視頻,知識遷移作為中職財務會計翻轉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1)“微校園”平臺學習。學生通過進入該平臺獲取財務會計教學資料及教學視頻,以此達到學習財務會計知識、提高會計水平以及能力的目標,該平臺大大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提高了中職財務會計教學效率。(2)教師視頻提問。此環節通過教師在視頻中對學生提出問題及學生進行回答來完成,主要目的在于教師向學生提供學習指導及疑難解答。
2.鞏固練習,反饋質疑
該環節是中職財務會計翻轉課堂教學的反饋質疑階段,目的在于鞏固已學的財務會計知識,對財務會計知識進行強化記憶及理解。學生在完成教學視頻觀看任務后,便需要將視頻后附帶的練習題完成,并通過計算機系統自動識別進行分數核算。對于固定知識點,學生可以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及觀看視頻進行自測,而對于具有多種解題方法的題目,學生則需要在“微校園”網絡平臺中與同學或老師進行交流,提出個人看法或觀點,并對解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質疑。
3.運用提高,個性探究
運用提高、個性探究是中職財務會計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拔高階段,直接關乎學生會計實務能力的提高。財務會計固定知識點和靈活知識點的學習及應用在該環節進行有機統一和關聯,學生系統掌握固定知識點和靈活知識點后,將對現實的財務會計問題進行深度的探討,發掘創造性解題方法,體現財務會計學習的個性化。此時,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長及興趣采取獨立完成或小組協同完成的方式進行實際問題的研究,而教師則作為指導者給予適當的指導及點撥。
4.實踐創新,解決問題
實踐創新,解決問題作為中職財務會計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發展階段,是解決財務會計實踐性問題、進行會計實務創新的關鍵。該環節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的要求較高,例如,教師安排學生根據公司財務經營狀況編制財務報表、通過企業的財務報表分析企業某一時期的經營能力以及盈利水平,以此為企業今后財務工作的開展以及未來企業的發展提供財務方面的指導和參考,同時為經營者決策提供借鑒。學生在此過程中要大膽提出個人的看法,獨立思考,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以及實踐成果進行指導,將財務會計知識點的講解融入實踐活動中,為學生展現會計實務能力提供平臺。
5.展示交流,多元評價
展示交流,多元評價是中職財務會計翻轉課堂教學的總結環節,主要分為過程性評價與整體性評價兩個階段。過程性評價是指對于學生某一章節的財務會計學習情況進行考核及評分,而整體性評價則指財務會計課程結束后,對學生一學期或一學年的成績進行評測。兩個階段相結合有利于保證評價結果的公平、全面、客觀,達到鼓勵學生、提升學生學習財務會計積極性的目的。
6.鞏固復習,常態訓練
鞏固復習,常態訓練是中職財務會計翻轉課堂教學的結束環節,是總結經驗教訓、促進翻轉課堂教學不斷完善的重要步驟。在評價環節結束后,學生可以自由進入“微校園”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學習,對于財務會計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解決,同時可以向有關教師尋求幫助,達到鞏固知識、融會貫通的目標。此外,學生可以通過實際分析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現實狀況,對已經學習的知識點進行鞏固復習,以此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和會計素養。
財務會計課程作為中職院校經管類專業的主干性課程之一,是學生學習的重點。以翻轉課堂教學為基礎的中職財務會計教學是財務會計教學創新改革的重點方向,學校及教師要從“觀看視頻,知識遷移”“鞏固練習,反饋質疑””運用提高,個性探究““實踐創新,解決問題”“展示交流,多元評價”“鞏固復習,常態訓練”六個環節加以強化,切實將翻轉課堂理論運用于中職財務會計教學活動中,優化教學策略,以此改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財務會計素養及能力。
參考文獻:
翻轉課堂是近來藉由科技所產生的一種教學模式,是指將課堂知識講授和學生課后作業的順序對調。認為可以將有限的課堂時間用于問題解決或討論等教學互動,以發展學習者分析、綜合和創新等高階能力。基于Bloom高階教育目標理論,對基礎醫學翻轉課堂教學設計進行論述。
【關鍵詞】
信息化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1Bloom教育目標分類理論
Bloom教學目標分類是以Bloom為代表的美國心理學家受生物學、圖書館分類學理論和實踐的啟示通過多人的共同努力,多次實驗和修改提出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包括認知、情感、運動等三大領域[1]。平時應用更廣泛更多的是認知維度,其從低階到高階分為知道、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個層級,每個層級都有特定的意義和行為特征,其中分析、綜合和評價屬于高階能力。Bloom教學目標分類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思維過程,符合人類的認知規律[2]。相對于以往抽象的知識、技能和素質教學目標分類,更能突出培養學習者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發展高階能力的意義
2.1高階能力是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的要求
對衛生職業教育行業專家和臨床醫技能手的訪談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崗位工作任務涉及關聯性較強的不同基礎醫學課程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原有按單一學科特點設置的基礎醫學課程不能較好的與工作崗位需求相適應。為了突出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注重分析、遷移和創新等高階能力的培養。
2.2重視學習者高階能力的發展,是國際信息化教學發展的主要趨勢
信息時代改變著各行各業的運行模式,教育行業也不可能置身世外,如何利于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的發展和變革,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更好地服務于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已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長期以來,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始終未能有效地定位和實現自身的作用。基本上是嫁接在傳統講述法教學的基礎上,局限于低階能力的訓練和低階知識的學習[3]。目前國際上越來越重視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高階能力的培養,因此改變直接作用于學習者學習活動和學習成效的教學模式成為一種必要。
3翻轉教學
翻轉課堂是近來藉由科技所產生的一種教學模式:所謂翻轉,是指將課堂“知識講授”和學生課后作業的順序對調。實際作法是將課堂講授的部份錄制成微課,當作作業讓學生在課前先觀看,而將有限的課堂時間用于練習、問題解決或討論等教學互動,以發展學習者高階能力。教師課前發放導學案和微課。導學案提出相應的引導性問題,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的自主學習、資料查閱和準備討論提綱。微課是把原來要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分段錄制成5~10min的微視頻,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利器,分段的微課打破了課堂直線式的進行方式,便于學生控制自己的學習進度,必要時可重復觀看較為難懂的部份。課堂中,采用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收集和整理典型臨床病例,精心設計PBL、CBL或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案例,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承擔課堂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責任,為學生創設合作交流的空間和發揮獨立見解的機會,以鍛煉學生分析、綜合等臨床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翻轉課堂單元教學設計。
4翻轉教學注意事項
翻轉課堂的重點不在于教師自制微課來教學,而在于教師如何進行教學設計,高效進行課堂互動。翻轉課堂可以讓學生自行學習屬于單向傳授的知識,而將面對面的時間用于解決個別問題,且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及評估等等高階能力。認為翻轉課堂就是在家看教學微視頻是一種誤解,翻轉教學真正的目的應該是將課堂時間用作更深入的學習活動上,因為講課其實僅是最基礎層次的學習活動。并希望將學生從知識接收者轉化為主動學習者,而且教師并非知識守門人,應該是學習過程的設計師與分析師。有觀點認為翻轉課堂并非創新的教學方式,在既有的教學方式中,指定學生先進行課前閱讀書本章節,然后在課堂進行討論的方式,即是一種翻轉教學。但不論其是否為一種創新的模式,科技工具的普及的確提高了其可操作性,多了一種貼近新時代的教學模式。
作者:袁鵬 沈華杰 李樹香 單位: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基礎醫學部
參考文獻
[1]L.M.安德森.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