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流動人口現狀及問題范文

流動人口現狀及問題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流動人口現狀及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流動人口現狀及問題

第1篇:流動人口現狀及問題范文

關鍵詞:保健現狀;影響因素;流動兒童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各領域交流的日益活躍,外出務工人群已成為我國最為龐大的一支流動人口,而在其背后則是大量的流動兒童,流動兒童因為經濟條件及家長受教育程度低等原因,其保健水平明顯要低于本地兒童,為了提升流動兒童的健康狀況,加大對其保健現狀的調查研究,從中分析研究其相關影響因素,對于總結出提升兒童保健水平的有效策略等,有著積極意義。下文將選取2013年8月~2014年11月某市流動人口較多區域的700例流動兒童作為研究對象,對其保健現狀進行探究,并分析其主要影響因素。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2014年11月某市流動人口較多區域的700例流動兒童作為研究對象,男388例,女312例,年齡從0~3.5歲,平均年齡(1.8±0.6)歲,其中12個月以下兒童有278例,12~24個月兒童有207例,24~44個月兒童有215例。流動兒童家長學歷方面,本科及以上的有60例,大專有265例,高中及以下的有375例。

1.2方法 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于2013年8月~2014年11月隨機選取某市流動人口較多區域的700例流動兒童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對上述流動兒童保健現狀進行探究,并分析其主要影響因素,其調查內容主要有家長及家庭基本狀況及相關信息,兒童的保健現狀,以及其影響因素等。

2 結果

700例流動兒童中,有398例參加了體檢,其體檢率達到56.86%,同時其系統管理率也達到258例(36.86%),且兩者都與兒童年齡有關,年齡較大的兒童其在以上方面的比率,要明顯低于年齡較小兒童。其具體情況如下:12個月以下兒童有278例,其體檢率為215(77.33%)。12~24個月兒童有207例,其體檢率為126例(60.87%)。24~44個月兒童有215例,其體檢率為89例(41.39%),不同年齡間其體檢率存在顯著差異;在家長受教育程度對兒童保健情況影響方面,本科及以上的有60例,其兒童體檢率為49例(81.67%)。大專有265例,其兒童體檢率為171例(64.53%).高中及以下的有375例,其兒童體檢率為178例(47.47%),家長受教育程度,對于兒童保健狀況有著重大影響,存在顯著差異;在兒童沒有參加體檢的原因中,主要有"沒有必要"、"醫生醫技差"及"不知道體檢"等,且存在年齡間的差異,年齡越大,體檢沒必要成為主因;在系統管理水平不達標方面,其主要原因有"醫生醫技差"以及忘記等其他原因,其在年齡間不存在差異。以上所指差異均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隨著社會交流的不斷頻繁,跨省跨市的人口流動情況已十分普遍,這給我國帶來巨大社會活力的同時,流動人口規模過大問題,也逐漸引發了諸多的問題,如占據流動人口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流動兒童,其保健水平低下問題,就成為我國當前較為嚴峻的醫療問題之一[1]。本研究結果顯示,流動兒童保健現狀十分惡劣[2]。在影響兒童保健水平的主要因素中,家長的保健參與意識很重要,且其受家長受教育程度影響,學歷越高的家長,其兒童保健意識越強,同時隨著兒童年齡增大,家長對兒童保健問題重視程度逐漸下降[3]。本研究中,在兒童沒有參加體檢的原因中,主要有"沒有必要"、"醫生醫技差"及"不知道體檢"等,且存在年齡間的差異,年齡越大,體檢沒必要成為主因;在系統管理水平不達標方面,其主要原因有"醫生醫技差"以及忘記等其他原因,由以上可知,加大兒童保健健康教育宣傳力度,提升家長保健意識,對于督促和指導兒童參與保健有著重要意義,尤其是對于促進高年齡段兒童進行體檢,有著重要作用[4]。此外,提升醫務人員醫療技術水平,對于促進家長及兒童積極參與保健,有著積極作用,本研究中,在系統管理水平不達標方面,其主要原因有"醫生醫技差",說明醫生醫技高低,對兒童保健的重要影響,因而醫院要加強醫務人員專業素養的培訓,提升醫務人員專業素養,促進醫院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從而間接促進家長及兒童的保健需求的提升,提升兒童保健水平,改善流動兒童健康狀況[5]。

參考文獻:

[1]高春梅,杜亞平.流動兒童保健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3,(11):967-970.

[2]孔桂花,丘先,徐志浩.深圳市寶安區流動兒童保健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3,(29):4824-4826.

[3]陳藜.我國孕產婦與兒童衛生干預措施覆蓋率的現狀及公平性研究[D].北京協和醫學院,2013:12-18.

第2篇:流動人口現狀及問題范文

1.信息化建設未實現全覆蓋,地域發展不均衡。

數據顯示,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僅有27個省建立了省級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信息系統,覆蓋率為79.41%,仍有7個省未啟動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近年來,計生流動人口檔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設雖然取得了長足進展,基本實現數字化、無紙化,改變了過去手寫、紙錄的低效率狀況,大大提高了檔案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檢索率,工作效率顯著提高,為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工作提供了極大便利,但仍然存在信息化建設覆蓋率不高、地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

2.信息化系統銜接不暢,網絡化協作水平不高。

《2010年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公報》顯示,在建立了省級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信息系統的27個省中,只有15個省實現了與國家流動人口子系統的對接,對接率為44.11%,不到全國省市區數量的一半;而各省之間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各自為政,基本無對接,無法實現信息互換和交流。計生流動人口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初衷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實現全國聯網及計生信息的無障礙互換,這也是管理好流動人口計生檔案的關鍵之處,但由于目前各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信息化水平不均衡,導致信息化系統之間的銜接不順暢,仍未實現全國聯網,網絡化協作水平有待提高。

3.計生流動人口檔案工作人員素質不高,信息化應用水平低下。

在一些單位,計生檔案工作人員往往是兼職,人員變動大,且多由老、弱、病的女同志承擔,文化素質不高、檔案專業知識缺乏、計算機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差等現象較為普遍,有些工作人員甚至完全不會使用計算機,也不積極學習新知識,得過且過,在計生流動人口檔案工作信息化大潮面前手足無措,嚴重影響了計生流動人口檔案工作信息化應用水平。

4.流動人口計生原始檔案收集難度大,信息更新不及時。

計算機的高效率是以檔案管理業務標準化為基礎的,面對有些雜亂無章、沒有系統整理的檔案,計算機是無法進行管理的。同時,由于流動人口的隨意性和隱瞞性大等特點,流動人口基層原始檔案不能及時收集、上報、整理,致使信息更新不及時,數據庫信息不準確,影響了計生流動人口檔案的信息化應用水平。

二、提高流動人口計生檔案工作信息化應用水平的對策

1.國家主導,加大投入,實現均衡發展。

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理應實行“全國一盤棋”策略。國家應在流動人口計生檔案管理中發揮主導作用,不斷提高對檔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積極加大投入,并主動在政策、技術和資金等方面向相對落后地區傾斜,努力實現計生流動人口檔案工作信息化建設均衡發展。除此之外,國家還應提前部署,統一規劃,制定計生流動人口檔案工作信息化建設的統一標準,力求建好即能對接,真正實現數據無障礙對接和“全國一張網”,不斷提高國家與省、省與省之間的網絡化協作水平。

2.加強區域、部門合作,促進信息互通。

針對流動人口計生原始檔案收集難度大導致的信息更新不及時、數據庫信息不準確等問題,只有各地、各部門加強合作,尤其是通過流入地和流出地的齊抓共管,不僅積極收集、錄入流動人口計生原始檔案,還主動通過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信息化系統進行信息互通,利用互聯網的快速、便捷實現數據庫信息實時更新,不斷提高流動人口檔案準確率,為做好計生工作服務。

3.提高人員素質,提升管理水平。

第3篇:流動人口現狀及問題范文

【關鍵詞】人口;流動;教育;影響

一、流動人口對社會的影響

流動人口的增加對城市的經濟建設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流動人口對于城市是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流動人口解決了城市很多的困難,為城市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流動人口可以提供足夠的勞動力和人才,未來城市的的發展還是離不開流動人口的努力,流動人口也是消費人群,對城市經濟有促進作用,流動人口對城市的文化發展也有好處,因為不同地區文化美食都不相同,外地人口的進入也會將文化帶入城市中,促使城市文化多元化。流動人口還可以提高社會效益,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是人均耕地少,如果只靠著種地百姓很難富起來,國家很難強大起來,而且農村也用不了那么多的勞動力,但是城市的勞動力是短缺的,這就形成了如今的流動大軍,只有將農村的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城市,為城市建設做貢獻,才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團結。

二、流動人口對教育的好處

流動人口對教育的影響積極地,外出務工人員對流出的職業教育是有推動性的,流人地可以對本地勞動者進行文化素質教育和職業技術培訓,也可以提高職業技術教育的層次和質量。人口得流出減輕了流出地政府對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壓力,由于流出人口大多為年輕人,有的未婚,有的子女會隨父母流動,對于經濟貧困地區人口向發達地區流動,可以給子女好的教育環境,流動人口可以對城市的經濟起到促進作用,同時對教育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我國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現狀及存在問題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發展,流動人口每年都在增長,雖然流動人口為社會和城市作出貢獻,但是其子女教育問題卻成為難題,解決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確保他們接受平等、優質的教育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政府的責任,如果流動人口的子女教育問題沒有解決,那么流動人口就會減少,這將直接影響著城市的發展建設,和人才流失問題。流動兒童學校以相對低廉的收費吸引并解決了外來務工子女入學難的困難,簡陋的辦學條件,缺乏配套的師資設備,流動性強的師生資源,,政策規定無證辦學應被取締,但是取締以后學生就沒有地方上學。

由于城市的學校外地人上學都要交借讀費和贊助費,而對于大多是外出打工的人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甚至有的根本拿不出這些錢,而收費低的學校環境差,教學質量低,沒有合法的辦學手續,還有就是部分外出務工人員的素質低,對子女教育不關心,最后導致失學嚴重的問題。

有些流動人口會將老人和子女留在家鄉,而由老人照顧孩子,這樣孩子是什么也不缺,但是他們缺少關愛,與其他同學交流少,性格孤僻,對于學習沒有足夠的動力,由于公立學校借讀費和贊助費過高,但是家長為了孩子能有好的教育學習環境,認可拿出多年積攢的存款供孩子上學,但是孩子上學后得不到老師的重視,在那些私立學校由于學校基礎設施差,教學環境和教學質量差,孩子不能很好的得到教育。

從農村進入城市的流動人口子女,與城里孩子的生活和成長環境不同,興趣愛好也不相同,彼此相互排斥,在學習方面也會比城市孩子差上一些,這種差距感會使他們感到自卑和心理壓力,進而影響到學習,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流動人口來自不同地區,各種方言也不同,流動人口子女在上課的時候不敢發言,怕同學笑話其說話時的方言,隨著時間的延長,流動人口子女就會產生厭惡學習、害怕學習的情緒,造成學習成績下降,甚至退學。

近年來,我國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農村的外出務工人員不斷地增多,有些人對把子女帶到打工地,在所在地進行學習教育,但是政府的管理不完善是產生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一些公辦學校中,教育資源和教學力量相對集中,而其他教育機構的教學設施和教學質量不足,政府也沒有大力支持,民辦學校為了減少開支獲得最大利益就會加收各種費用。公辦學校里的資源得不到完全釋放,而私立學校沒有資源可用,致使流動人口子女不能享用良好教育資源。

四、解決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的對策

統籌經濟的協調發展,緩解城鄉和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國家、政府應當加強對落后地區和農村的資金、技術、人才投入,對經濟落后的地區進行開發建設,當地發展好了就業機會高了,當地農民就會在附近找工作,而不會去跑向外地,這樣人口流動性減少,子女教育問題就不那么困難了。政府加強對流動人口子女的就學管理問題,處理好流動人口子女就學時出現的困難,政府應要求社會各界一起努力,多部門互相配合,真正將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多層次地進行保障。

社會和個人辦學應當滿足最低的教學條件,保證教學質量,使辦學向著規范、優質的方向發展。要加強辦學管理。當前一些學校并沒有經過相關的部門認可,教學環境和師資力量不足,所以應當提高辦學標準,規范辦學質量,政府應加大管理制度,加強對辦學者、教師的資格認定,對于違背辦學、教學規定的實施嚴厲處罰。

人口流動未來的走向

我國實行城市化建設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推動了城市的發展,也給城市帶來了有效地勞動力,如果沒有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流動,就很難實現城市化的發展,只有讓流動人口沒有后顧之憂,對社會和所在城市感恩,才能更好地對城市化建設做出貢獻,社會和政府總是提倡人人平等,但是流動人口的子女也是祖國的未來,也應該有良好的教育。政府應加大力度,出臺相應政策,對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實施可行有效地方法,讓社會更加穩定團結。

參考文獻

[1]朱景坤.城鄉二元結構與農村義務教育發展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03

第4篇:流動人口現狀及問題范文

關鍵詞:流動人口;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0.070

1A社區流動人口現狀及特征

烏魯木齊市A社區于2012年7月拆分成立,位于賽馬場路,北起賽馬場路,南至榆園路北社區,西起東七巷,東至迎賓館西圍墻。轄區總面積0.38平方公里,總戶數1405戶3797人,有自建房164棟,其中115棟用于出租,登記在冊有623間出租房,轄區駐地單位有兩個。通過工作人員了解到A社區具有七站一室,工作人員49人。該社區總戶數1522戶4661人;其中常住戶532戶1653人,流動戶990戶3008人,七個巷道171個院子、一個小區556戶1668人(由于流動人口的特殊性質,具體數字不穩定,存在變動)。

1.1流動人口結構

1.1.1民族及性別結構

A社區的民族成分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民族:漢族、維吾爾族、回族、哈族和其他少數民族。截止到2015年5月,所有流動人口中,漢族占7%;少數民族則占93%,其中維吾爾族居多,占流動人口總數的86%(如表1所示);且流動人口中男性大于女性,其中男性1365名,占51%;女性1313名,占49%(如表2所示)。

1.1.2年齡結構

相關統計信息顯示,該社區流動人口的年齡結構趨于年輕,16-59歲的流動人口,占總流動人口的68%,而0-15歲及60歲以上的流動人口年齡分布則分別為29%和3%。究其原因,大部分外來人員都是來務工的,所以年齡的構成較為年輕。

1.1.3碓唇峁

該社區流動人口的來源主要分為疆內、疆外,從疆內看,大多集中于南疆地區,例如喀什、和田、阿克蘇等地區。其中,疆外人口占總流動人口的9%,疆內人口占91%。

1.1.4文化結構

該社區流動人口的文化結構偏低,大專以上人口僅有132人,占總流動人口的5%;大專以下有1985人,占流動人口總數的74%;無受過文化教育的有561,占流動人口總數的21%(如表3所示)。

1.2流動人口特征

為了更好的掌握該社區流動人口的特點,除了上述分析,我們還進行了抽樣調查,針對該社區居民發放了200份問卷,有效問卷共計198份(其中流動人口156份),可以概括出烏魯木齊市A社區流動人口群體具有以下特征。

1.2.1文化素質偏低,且青年居多

從來源結構看,該社區大多數流動人口是來自南疆的一些貧困區域。他們在這種生活條件下,大部分都沒接受過良好教育,致使他們文化素質低,法律意識淡薄。年齡構成也是青年居多,在20歲以下的居民占6%,21-35歲的居民占55%,35-50歲的居民占30%,50歲以上的居民占9%。其中還包括許多“重點人員”,致使社區管理人員壓力不小。

1.2.2就業層次低,收入低

調查對象中84%以打零工,做小生意為生,例如以小推車為載體的流動水果食品攤位,雖成本較低,但穩定性較差,常因各種原因被勒令撤回。其次較多提到的做打馕生意,出租車及公交車司機。由于文化素質偏低,外加掌握技術較少,導致家庭月收入也普遍低(如圖1所示)。月收入偏低繼而影響到了他們的生活水平,通過實地調查和問卷調查相結合,我們發現,居民生活狀況并不好,被調查對象家庭人口數3-5人的占48%,家庭人口數5人以上的占34%,家庭人口多,由于家庭收入低,為節省開支,大部分流動人口都是租住自建房,且房間狹小,再加上生活設施極其簡陋,條件十分艱苦。當問及流動人口選擇A社區的原因時,大部分流動人口回答是因為該社區房租便宜。在此前提下,調查對象中只有36%的人月收入可以滿足一個月的生活需求(如圖2所示)。

1.2.3居住期短,流動性大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流動人口來本市發展的原因主要是原住地區經濟發展落后不能滿足其生存發展需求、農村地少人多、本地區好賺錢發展機會多、照顧親人孩子上學等幾個方面。且他們中大部分所從事的都是非正式工作,因此會出現居住期短,流動性大的特點。此次調查的對象中,流動人口在A社區暫住時間一年以下的占44%,1-5年的占37%,5-10年的占14%,10年以上的占5%(如圖3所示);近半數的人在該社區居住不到一年,流動較為頻繁。

2烏魯木齊市A社區流動人口管理的難點和存在的問題

2.1管理的難點

相比其他省區的流動人口管理而言,新疆對流動人口管理要復雜得多,在于其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占很大比例,民族文化的差異,難免會給社區的管理工作帶來困難。

2.1.1流動人口文化素質偏低導致管理困難

從A社區流動人口的特點我們知道,該社區流動人口的文化素質偏低,掌握技能欠佳、法律意識不高,導致就業層次低,收入少且不穩定,因此生活無保障。例如其中一些流動人口在權益受到侵害時,也不懂得通過合法的渠道保護自己,有的會選擇忍氣吞聲,有的則會采取一些過激行為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在此環境下,會引發計劃生育、民族心理等一系列問題。

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語言不通,在對A社區流動人口進行隨機抽樣調查的基礎上,我們也與社區工作人員也進行了多次交流,通過了解,發現流動人口管理最大的難點就是語言障礙,因為流動人口中少數民族占到了93%,其中很大一部分不懂漢語,再加上社區工作人員也是由各個民族構成,雖然社區工作人員也在努力學習少數民族語言,但是想要無障礙交流還是有些困難。

2.1.2流動人口對社區管理工作不配合導致管理困難

通過社區人員,我們了解到了對流動人口的管理是按照社區的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的方法來執行的,但社區工作人員普遍反映,流動人口對于他們的管理工作是少部分人配合,大部分人不領情、不愿配合,他們對流動人口的動態了解方式間接了解多于直接了解。例如社區工作人員每兩天要對社區流動人口做一次清查,每個月進行一次大清查,面對社區工作人員每周2-3次的二維碼掃描任務,一些住戶會有不滿,產生抵觸情緒,影響了后期的入戶工作;再如有些住戶家里來客人,如果入住,需要辦理復雜的登記手續;因此出現了有些流動人口不主動配合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的情況。究其原因還是流動人口對社區現行的流動人口管理方式了解得不夠透徹(如圖4所示),且社區工作者對于現行的流動人口管理方式也是信心不足,認為管理方式比較被動,取決于居民個人認知程度。通過問卷調查數據顯示,調查對象中對該社區管理方式了解的占60%,了解一點的占33%,完全不了解的占7%。

2.2存在的問題

2.2.1管理工作“重管理輕服務”

由于新疆維穩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在流動人口的管理工作中,要以維穩為主,然而,流動人口的管理工作除了治安方面的職能,還應該涉及流動人口公共服務的職能,但在實際管理工作中,我們發現,該社區的管理工作呈現“重管理輕服務”的特點,對流動人口的服務重視程度不高,必然會降低流動人口在該市發展的歸屬感,過度的重視管理,忽視流動人口合理的公共服務需求,也會對社區的治安管理產生影響,因此管理工作應與時俱進,且必須增強服務意識。

2.2.2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體系不完善

由于社區工作與其他管理部門相互間的協調較少,且各部門之間職能劃分不清晰,使得很多問題都無法定位具體由哪個部門解決,再加上各部門之間職責劃分不清楚,信息交流不順暢,就容易造成工作的疏忽,從而使管理的效率降低,因此應該完善管理體系,建立一個可以協調各部門職能的機構,制定具體的管理職責和任務,而不是任由他缺少工作力度和制度保障。

2.2.3社區工作“事多人少”

通^調查我們知道該社區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流動人口管理,但由于社區與其他管理部門之間的職能劃分不明確,現在該社區工作呈現“事多人少”的特點,導致該社區工作向“多功能”的方向發展。因此難免就會造成該社區工作人員出現流失現象,人才流失對在崗人員帶來更大的壓力,例如節假日值班、休息問題,因為工作的特殊性,該社區工作人員在節假日經常加班工作,但從未領取過節假日三倍工資,即便休息,工作人員也不能離開烏市,且工作環境本來就含有不安全因素,但上級部門也從未發放過維穩費。種種原因導致人才流失,使的該社區“事多人少”的工作模式越發嚴重。

3完善A社區流動人口管理問題的建議

3.1提高對流動人口的服務意識

眾所周知,社會穩定是社區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加強對流動人口管理的同時,也要提升對流動人口的服務意識,這樣不僅有利于流動人口合法利益的切實保障,還能提高社會穩定性。大多數流動人口都存在生存壓力大的問題,因此為了避免其對社會的負面影響,社區工作人員一定要積極為流動人口提供政策上的扶持和制度上的幫助,對流動人口提供“同城化”待遇,對流動人口困難家庭進行慰問、捐資、幫扶等。因為流動人口到了市區后會面臨住房、就業、醫療保障等各方面的問題,就拿居住條件說,該社區很多流動人口居住環境差,社區可以與政府溝通,提議加強流動人口集中居住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例如改善道路交通條件,強化公共環境衛生和社會治安整治等。即社區需要了解他們需要哪些幫助,主動為他們創造條件,幫助他們化解生活中的難題。總之社區工作需要兼顧管理與服務,確立對流動人口的公共服務意識。

3.2完善流動人口管理機制

烏魯木齊市A社區的人口流動性大,成分繁多,這對社區的管理工作也是一個挑戰。首先,應明確劃分管理主體部門之間的職能,各個管理部門之間做到相互協調、共同參與。因為流動人口的流動性大,社區的管理和服務工作本來就比較被動,所以為了強化社區的管理地位,就更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這樣才能避免流動人口管理中漏洞的產生。其次,社區也可以通過多舉辦一些豐富的活動,來增進居民與社區之間的溝通,加強流動人口對本市的歸屬感,從而激發居民的主動性,配合社區工作順利進行。與此同時,A社區也應向其他優秀社區吸取管理經驗,取長補短,加強專業化隊伍的建設。最后,就是改善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及待遇,例如盡力改善辦公條件,多配備一些辦公的基礎設施,還有落實社區工作人員的節假日加班費、維穩費等福利待遇問題,以此來提高大家的工作積極性,保證社區工作的順利開展。

3.3提高流動人口整體素質

若想提高流動人口的整體素質,首先,要重視對流動人口的教育和培訓工作,在提高他們法律意識的同時,也提高他們的工作技能,例如A社區流動人口中少數民族占多數,為了更好的與他們溝通,社區工作人員除了進行雙語學習外,也可以為他們提供漢語集中學習活動。其次,提高流動人口的法律意識,例如社區可以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公德教育和法制宣傳,這樣不僅可以使流動人口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又可以時刻約束自己的言行。最后,要完善流動人口就業服務體系,為流動人口盡可能提供就業信息,社區應努力想盡一切可行性措施,采用多種形式提供就業機會,解決流動人口就業難問題,促進流動人口就業。

4總結

隨著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口的流動的速度也隨之增加,從而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工作,也顯得愈發重要,因為它關系著社會穩定與發展,因此我們要善于發現問題,改正問題,繼續完善流動人口的管理機制,做好各項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許宏程,楊俊孝,劉凱輝.昌吉市流動人口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視角(下),2011,(12).

第5篇:流動人口現狀及問題范文

【關鍵詞】 結核;發現;治療轉歸

結核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傳染性疾病。我國是結核病高負擔國家, 結核病患病人數居世界第2位[1]。不斷提高結核病的發現與治療管理工作水平是現代結核病控制的重要策略, 也是控制結核病疫情的必要措施[2]。深圳市寶安區于2005年啟用結核病信息管理系統對結核病患者進行登記、轉診和治療管理。本研究對其2005~2013年結核病防治相關資料進行分析, 旨在了解患者的發現、轉診和治療轉歸現狀及變化趨勢, 從而為結核病防治策略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深圳市寶安區2005~2013年結核病控制工作年報表、季報表, 以及結核病信息管理系統。本研究中, 戶籍人口指擁有深圳市戶籍的人口;流動人口指非深圳市戶籍, 但是在深圳工作或生活的人口。

1. 2 統計學方法 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方法對2005~2013年寶安區結核病患者的發現、轉診和轉歸情況進行分析和比較。運用SAS9.0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 P

2 結果

2. 1 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發現情況 2005~2013年, 深圳市寶安區共發現并登記活動性肺結核患者11573例, 其中新涂陽患者6509例, 復治涂陽患者1067例, 涂陰患者3997例。近8年, 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登記率在2009年最高, 此后呈現逐年降低趨勢, 2013年下降至48.71%;新涂陽肺結核患者登記率雖呈現波動狀態, 但總體呈現下降趨勢, 2013年達到21.86%, 見圖1。涂陽患者中, 復治涂陽患者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7.36%持續增高至2012年的18.41%, 2013年下降至16.76%。

圖1 2005~2013年深圳市寶安區肺結核患者登記情況

2. 2 非結核病防治機構網絡直報疑似結核病患者轉診與追蹤情況 2005~2013年, 非結核病防治機構共報告疑似結核病患者136678例, 且均開具轉診單轉診至區級結核病防治機構, 患者總體到位98159例, 平均總體到位率為71.82%。其中, 患者轉診到位49966例, 其他到位7565例, 平均轉診到位率和平均其他到位率分別為36.56%和5.53%;對未到位的患者進行追蹤, 應追蹤患者74367例, 追蹤到位40628例, 平均追蹤到位率為54.63%。報告戶籍人口疑似肺結核患者3268例, 總體到位3231例, 平均總體到位率為98.87%;報告流動人口疑似肺結核患者133410例, 總體到位94928例, 平均總體到位率為71.16%, 戶籍人口疑似肺結核患者的8年平均總體到位率顯著高于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χ2=1210.3816, P

2. 3 涂陽患者2個月末痰菌陰轉情況 2005~2013年, 共登記涂陽肺結核患者7576例, 2個月末痰菌轉陰的患者為5237例, 平均2個月末痰菌陰轉率為69.13%。其中, 登記戶籍人口涂陽肺結核患者584例, 2個月末痰菌轉陰的患者為473例, 平均2個月末痰菌陰轉率為80.99%;登記流動人口涂陽肺結核患者6992例, 2個月末痰菌轉陰的患者為4764例, 平均2個月末痰菌陰轉率為68.14%。戶籍人口涂陽肺結核患者8年平均痰菌2個月末陰轉率顯著高于流動人口(χ2=41.7540, P

2. 4 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治療轉歸情況 2005~2013年, 登記管理并治療結束的結核病患者共11153例, 其中治愈5365例, 完成療程3847例, 涂陽患者平均治愈率和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平均成功治療率分別為74.76%和82.60%。登記管理并治療結束的戶籍患者959例, 其中涂陽患者580例, 涂陰患者379例, 治愈526例, 完成療程879例, 涂陽患者平均治愈率和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平均成功治療率分別為90.69%和91.66%;登記管理并治療結束的流動人口患者10194例, 其中涂陽患者6596例, 涂陰患者3598例, 治愈4839例, 完成療程8333例, 涂陽患者平均治愈率和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平均成功治療率分別為73.36%和81.74%。戶籍人口涂陽患者8年平均治愈率和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平均成功治療率均顯著高于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涂陽患者治愈率:χ2=84.8309, P

圖2 深圳市寶安區戶籍和流動人口結核病患者治療轉歸情況

3 討論

2005~2013年深圳市寶安區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和新涂陽患者登記率均呈現先升高后下降的狀態。分析其原因, 寶安區早在1996年即開始落實《深圳市肺結核病歸口管治辦法》, 2005年衛生部下發的《肺結核患者轉診和追蹤實施辦法(試行)》進一步規范了肺結核患者的發現、轉診及追蹤程序[3]。在此基礎上, 寶安區形成了以醫療機構為出口的結核病可疑者發現方式, 醫療機構與結核病防治機構積極配合, 提高報告質量、轉診和追蹤效率, 使結核病患者總體到位率不斷提高, 結核患者登記率相應上升。同時, 在保證結核病患者有效發現的前提下, 結核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患者登記率開始下降。需要注意的是, 歷年登記的涂陽結核病患者中, 復治患者均占有一定比例, 且呈現增長趨勢。有研究顯示, 復治患者中耐藥結核病患者的比例顯著高于初治患者[4]。因此, 有效應對復治、難治和耐藥結核是進一步降低結核病疫情的重要途徑。

8年來, 戶籍人口疑似結核病患者總體到位率較為穩定且處于較高水平, 而流動人口疑似結核病患者的總體到位率大幅提升。流動人口疑似結核病患者總體到位率的提高主要來源于追蹤到位率的大幅上升。結果顯示, 2013年流動人口疑似結核病患者的追蹤到位率達到84.48%, 是2005年的12.55倍。流動人口疑似結核病患者追蹤工作的不斷完善除得益于歸口管治政策外, 還有賴于完善的結核病防治網絡。在不斷探索結核病防治模式的過程中, 寶安區建立了區慢性病防治院-街道預防保健所-社區健康服務中心三級防癆網。依托于防癆網絡, 區、街道、社康醫務人員采用電話、現場走訪等方式, 對非結防機構轉診未到位的疑似患者進行及時追蹤, 從而提高了追蹤難度較大的流動人口疑似患者追蹤到位率和總體到位率。

與不斷提升的疑似患者追蹤到位率和總體到位率相比, 疑似患者轉診到位率無明顯變動趨勢。2013年戶籍和流動人口疑似肺結核患者的轉診到位率分別為78.24%和34.33%, 說明仍有較大比例的疑似患者, 特別是流動人口疑似患者不能主動到結核病防治機構就診。其原因可能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流動人口經濟條件相對較差, 再加之醫療保障政策不健全, 部分疑似患者可能在癥狀不明顯時不愿意就診;②社會歧視和恥辱感也會影響到疑似患者的就診行為[5];③結核病相關知識匱乏, 對結核病的傳染性和危害性認識不足, 同時, 部分非結防機構在轉診時, 未進行轉診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教[6]。因此, 完善流動人口醫療保障政策, 普及結核病防治知識, 同時強化非結防機構相關醫務人員培訓并落實對疑似患者的宣教, 是提高轉診到率的重要途徑。

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治療效果不斷改善, 特別是流動人口涂陽患者2個月末陰轉率、涂陽患者治愈率和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成功治療率分別由2005年的45.42%、51.09%、51.71%增長至2013年的84.87%、90.56%、93.16%, 各項指標均縮小了與戶籍人口的差距, 其中涂陽患者2個月末陰率超了戶籍人口。深圳市寶安區是全國流動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 歷年發現的結核病患者90%以上為流動人口, 且大部分為青壯年男性[7], 這極大地影響了社會生產力。為了有效應對流動人口結核病疫情, 寶安區于1993年啟動結核病控制項目, 并在全國率先將流動人口納入結核病控制項目進行系統管理, 使流動人口享有與戶籍人口相同的結核病免費政策, 同時全面啟動現代結核防治策略, 從而極大提高了流動人口結核病管治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梅桂, 汪文新, 劉晉洪, 等. DOTS策略下深圳市寶安區結核病人發現及管理效果分析. 中國社會醫學雜志, 2011, 28(3): 198-202.

[2] 李建華, 藍勤. 2008-2010年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肺結核發現狀況與轉歸分析. 贛南醫學院學報, 2011, 31(3):422-423.

[3] 管紅云, 楊應周, 譚衛國, 等.《深圳市結核病防治規劃(2001-2010年)》實施效能評價. 中國防癆雜志, 2013,35(9):729-737.

[4] 唐瑛, 王云霞, 趙梅桂, 等.深圳市寶安區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耐多藥情況分析. 中國社會醫學雜志, 2014, 31(5):362-364.

[5] 楊金俠, 秦俠, 王章澤, 等. 從管理的控制職能談村醫對結核病人的發現和督導.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 2008, 28(10):791-793.

[6] 高建華. 廣西百色市2005-2010年結核病人發現工作狀況及對策分析. 廣西醫學, 2012, 34(2):230-232.

第6篇:流動人口現狀及問題范文

根據訪談的社區數據,沈陽市各社區人口平均約10600人,其中外來流動人口平均為1340人,外來流動人口占社區總人口的比例平均為12.6%。占比最小的社區為0.06%,主要因為該社區內均為高檔小區,流動人口很難支付得起高房租;占比最大的社區為52%,主要由于社區處于沈陽繁華商業街區,流動人口規模比較大,其中農民工約占流動人口的65%。外來流動人口中男女比例約為2:1,比例最大的社區為4:1;有46.9%的社區表示外來流動人口的年齡主要集中在30-40歲之間,還有35.9%的社區認為其年齡主要集中在20-30歲之間,說明外來流動人口趨于年輕化;有78.7%的社區認為外來流動人口的學歷為初中水平,但多數社區管理者認為近年來流動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學歷水平的人數在逐年增多。近兩年來,外來流動人口家庭遷移越來越多,有40%的社區中外來流動人口多數來自省外,主要來源地是溫州、福建等地,而60%的社區中外來流動人口主要來自遼寧省的其他地區。來自省外的流動人口主要在沈陽做生意,并且居住時間較長,而來自省內其他地區的流動人口中多數是農民工。外來流動人口居住地主要集中在五愛市場、太原街以及大型勞務市場附近,例如沈陽魯園勞動力市場附近。

二、沈陽市外來流動人口社區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社區對外來流動人口的管理模式以防范式管理為主,逐漸向人性化管理過渡

防范式管理主要以公安機關為主體,注重外來流動人口的治安管理;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充分了解外來流動人口的需要,尊重、關心和理解外來流動人口,將他們真正納入到社區管理體系中,讓他們參與社區管理。目前沈陽市多數社區是以防范式管理為主,但有逐漸向人性化管理過渡的趨勢。多數社區為外來流動人口提供的服務主要集中在開具各種證明、信息登記和計劃生育三個方面,80%的社區為外來流動人口辦理各種證明,62%的社區為其登記信息,68%的社區會對流動人口宣傳計劃生育,例如舉行計劃生育講座等。具體管理模式的表現有以下三點。

1.社區管理者對外來流動人口消極管理,外來流動人口也基本不愿參與社區管理。

除了日常事務的管理,如發放證件、收取費用等,社區管理者幾乎不與流動人口接觸,他們只是按部就班的依照上級指示進行消極管理。多數社區表示對外來流動人口的管理與服務和城市居民并沒有差別,但是實際上外來流動人口除了孩子上學或者其他事宜必須要到社區開具一些證明外,基本不會得到社區服務和管理。只有極少數社區的管理者會不定期走訪外來流動人口,詢問他們的具體需要,絕大部分社區都坐等流動人口找上門來。原因可能有三個方面,一是外來流動人口并沒有真正被納入到城市社區管理體系中,在訪談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部分社區管理者對外來流動人口帶有明顯的成見,提到流動人口時是一種抱怨的態度。二是外來流動人口自身的認知原因,多數流動人口,尤其是農民工并沒有從內心里接受城市,在身份認同上始終認為自己是外來居民,進入城市之初就把自己與城市事物之間劃了一道鴻溝,部分社區反映流動人口對社區舉行的各種活動、信息登記等工作不予理睬,主觀上多數流動人口認為來城市工作,掙錢最重要,其他事情與自己無關,客觀上也可能是工作繁重,無暇參與社區管理,所以導致社區管理者與流動人口很難見面。第三個原因是社區管理人員不足,所調查社區的平均管理人員15人,除了完成常規工作外,有時候還被借用去支持公安、街道等部門進行治安維護等,導致社區幾乎沒有閑置人員,很難主動與流動性很大的外來人口長期保持聯絡。

2.城郊結合部社區管理偏防范式,城市中心社區管理偏人性化。

從調查結果看,外來流動人口較多集中居住于城郊和市內比較繁華的商業街區。城郊集中居住區是由于城市擴張導致的,城郊結合部房租便宜吸引了大量外來流動人口租房居住,由于城郊結合部形成社區的時間比較短,居住區面積大,人員混雜,社區管理不夠規范,加上片警人數有限,只能有限地進行治安維護,因此對外來流動人口主要采取防范式管理;而市中心集中居住區是由于沈陽的幾條商業街聚攏了大量流動人口,流動人口一般與市民混居,有的老舊小區甚至基本都是流動人口租住,城市中心往往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發展面貌,政府比較重視外來流動人口的社區管理,加之市中心社區管理歷史比較長,所以一般會主動接觸流動人口,注重外來流動人口的需求,盡量在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給予他們關心,管理更接近人性化管理模式。

3.對外來流動人口的人性化社區管理趨勢逐步顯現,但具體人性化管理措施有待提高。

具體表現為有42%的社區為流動人口提供衛生防疫,免費為外來流動人口檢查身體;34%的社區為外來流動人口提供房屋出租信息;一半的社區為流動人口提供就業信息服務,但是就業信息服務與流動人口就業需求不對位,只有很少數流動人口通過社區提供的信息找到工作,主要因為社區提供的工作一般工資很低,低于擺地攤的收入,有些人寧愿擺地攤也不接受社區介紹的工作,而社區管理者很難掌握類似擺地攤這樣的靈活就業人群的信息,更難為其提供服務;還有58%的社區會請外來流動人口參加社區活動,但所謂“邀請”并不是每個人都通知到,而是張貼社區活動海報或通知,多數流動人口不會參加社區活動,有的因為沒看見活動通知,有的即使看到了,也會覺得自己不是社區真正的一員,活動不是給自己準備的,不去參加。另外,還有34%的社區表示提供權益保障服務,只有12%的社區讓外來流動人口參與社區選舉。

(二)社區沒有執法權,管理權能小

訪談的所有社區管理者都認為應該對外來流動人口進行社區管理,但多數社區管理者認為很難管理。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外來人口流動性太大,由于工作、房價等因素的影響,他們經常換地方居住,給社區管理帶來很大困難。二是社區管理權能有限,社區沒有執法權,它是街道辦事處的延伸機構,沒有執法權能,不能規定外來流動人口必須到社區登記或者遵守社區的規章制度,只是協助街道辦事處處理社區居民的日常事務,例如開證明、宣傳政策法規以及解決社區居民生活難事瑣事等等,僅僅是為社區居民服務,對于損害社區公共形象的行為只能勸說,別無他法。

(三)有2/3的社區訂有外來流動人口管理規章制度,但制度執行不到位

社區對外來流動人口的規章制度主要集中在人員基本信息登記、居住、婚育以及治安幾個方面,并且以公安機關為主導,社區只起到協助的作用。所調查社區中,有2/3的社區制定了對外來流動人口社區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并做到上墻展示,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存在問題。比如,基本信息登記方面,只有極少數外來流動人口會主動到社區登記,多數社區人員不會主動上門登記,制度難以落實。婚育方面,社區居委會一切依照街道辦事處或各區政府的指示工作,各社區居委會只有各區政府制定的關于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的宣傳冊,其他方面具體措施幾乎沒有,盡管如此,仍有2/3以上的社區沒有相關宣傳畫冊。居住及治安方面,多數社區也僅限于基本防火防盜知識宣傳方面。此外,還有34%的社區沒有將外來流動人口納入到社區管理規章制度中,使得外來流動人口始終處于一種無管理狀態,不利于城市治安穩定,也不利于外來流動人口對城市產生歸屬感,影響其城市融入。

(四)多數社區管理者對外來流動人口在環境衛生、治安等方面存在負面評價

74%的社區管理者認為外來流動人口給社區環境帶來了嚴重影響,認為他們經常亂扔垃圾,不交衛生費。不少社區管理者認為外來流動人口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集中居住區經常會發生下水道堵塞、小區內簡易設施破壞,甚至從樓上向樓下扔垃圾等事情,不僅破壞社區環境,而且嚴重時會危及人身安全;但也有少數社區反映外來流動人口不會破壞社區衛生環境,有的社區外來流動人口自發組成社區環衛隊,為社區打掃衛生。對于治安方面,因為流動人口比較龐雜,人員不固定而且沒有登記信息,難以追溯,可能會出現小偷小摸的事情。另外,也有少數社區管理者反映流動人口會與本地居民發生糾紛,但是糾紛事件并不常見。

三、相關建議

外來流動人口的城市融入,不僅僅是經濟收入方面的融入、身份的融入,更應該是思想和文化的融入。現階段我國沒有一個完整的社區管理制度體系和法律法規,城市流動人口的社區管理問題亟待解決。

(一)加速推進人性化管理模式是促進外來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關鍵

首先,社區管理者要轉變思想觀念,由消極管理變為積極管理。隨著流動人口數量劇增,傳統的防范式管理已經不適用當今社會。沈陽市外來流動人口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占絕大部分的農民工,另一部分是外省經商者。農民工中新生代農民工已經逐漸占據多數,他們較老一代農民工更愿意融入城市,可能受戶籍制度和對社區管理認識不足的影響,不愿主動配合社區管理;外省經商者多數來自南方,受風俗習慣的影響,可能并不適應沈陽市的生活習慣,因為與本地人競爭,更可能受到本地人的排擠。因此,對待流動人口,社區管理者最迫切的是要轉變思想,從內心里接納流動人口,他們是社區的成員,要真正從他們的需求出發,積極尋找切入點,關心、幫助、尊重和充分認可他們,為其提供相應服務,由被動轉變為主動,逐漸讓流動人口接納并愿意接受服務管理。其次,不斷改善人性化管理具體措施。社區要對外來流動人口進行民意調查,了解他們關心哪些方面信息。要經常走訪外來流動人口,及時了解他們的生活需求,講解對他們有利的政策法規,解答他們的疑難問題。調查他們的就業需求,不盲目提供就業崗位。對此,可以借鑒南方一些較發達地區對外來人口的管理措施,比如溫州樂清縣柳市鎮,2013年外來流動人口19.8萬人,該鎮2009年成立了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局,對外來流動人口采取以房管人、以業管人和以卡管人的模式,對出租房進行逐戶排查登記;通過企業管理流動人口,用工企業要每月上報人口信息;市政府推出了物聯網系統,在街頭設置刷卡點,流動人口人手一卡,每15天需刷卡一次,卡內包括各種信息,卡與住處、企業、政府等提供的服務相聯,如沒及時刷卡,社區管理人員會上門聯系,這就對流動人口的去向形成了及時動態掌控。最后,采用“塔式管理”創新人性化管理模式。類似于北京的“浙江村”,許多流動人口集中的區域都有自己的管理組織,他們會參加同鄉會或者其他社會團體,社區應該與這些團體組織取得聯系,通過發揮團體組織的力量達到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形成一種自上而下的以流動人口自我管理為主的“塔式管理”模式,這種模式通過發揮流動人口中有影響力的核心成員力量,形成自我管理及約束機制。比如,柳市鎮就采取了外地人管外地人的辦法,設調解員,政府每月發放固定工資,調解效果良好。因此,社區管理者只要能夠對塔尖人員進行激勵,長期保持有效溝通,通過他們收集信息,由他們鼓勵外來流動人口多參加社區舉辦的各種活動,并推選流動人口代表參與社區管理具體事務,鼓勵流動人口參與社區選舉,以流動人口管理流動人口,則會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二)放寬社區管理權限,實現社區自治管理是激發社區管理者管理動力的根本

我國提倡社區自治管理,但是政府卻更多的介入其中,社區居委會是與社區居民直接接觸的機構,能夠真正了解外來流動人口的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問題,如果社區居委會權能太小,即使社區管理者知道外來流動人口的需求也無法解決,而街道辦事處或者更上一級的政府相關部門遠離基層,難以了解實際情況,也沒有更多的時間處理社區的瑣事。政府應將管理權責真正下放,讓社區真正實現自治管理,從根本上激發社區管理者進行人性化管理的動力,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只是指導和監督,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三)制定適用于外來流動人口需求的規章制度是社區管理的保障

現階段,政府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僅在信息登記、居住、婚育方面有宣傳和展示,各社區應根據本區域內流動人口需求特點制定具體的規章制度,要將制度細化,將規章落到實處。比如了解外來流動人口作息時間,利用休息時間舉行社區活動,經常走訪外來流動人口居住地,了解他們的問題并努力解決,建立外來流動人口表彰欄,鼓勵外來流動人口為社區做貢獻,并給與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逐漸消除他們與城市居民之間的隔閡,使他們感覺到自己是社區的一份子,從而促進外來流動人口快速融入到社區大環境中。

(四)加強環境、治安管理,明確出租屋權責是社區管理的切入點

第7篇:流動人口現狀及問題范文

活;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5—0017—01

陶行知說:“只有當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隨意使用5至7個小時的空余時間,才有可能培養出聰明的、全面發展的人。離開這一點去談論全面發展,談論培養素質愛好、天賦才能,只不過是一句空話而已。”為此,教師有必要了解學生課外生活的現狀及其成因,提高學生課外生活質量,使學生的課外生活過得“健康、有趣、有益”。下面,筆者結合隴南市武都城區外來流動人口子女課外生活的現狀談一些看法。

一、流動人口子女課外生活現狀

隴南市武都城區中小學在校學生人數近兩萬人,其中絕大部分是來自農村的外來流動人口子女。根據調查問卷分析,城市流動人口子女的課外生活,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一)單一性

1. 課外生活的形式單一。(1)校內活動。這部分學生在課間通常進行一些易操作的游戲,最大的活動就是一年一度的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2)校外活動。根據調查問卷分析,平日放學后,其中80%的學生選擇完成當天的家庭作業;10%的會選擇做家務;5%的會選擇游戲或玩電腦;另有5%的選擇看電視。雙休日及節假日時,40%的學生選擇每天閱讀課外書,近10%的學生選擇周一到周五上一到兩個輔導班,有40%的學生選擇周末玩電腦。每逢寒暑假,大多數學生都會回老家幫父母做家務活。在暑假期間,孩子們都會選擇摘花椒。

2. 課外生活的內容單一。(1)玩耍。玩耍分獨自玩耍和多人玩耍。獨自玩耍是一個人看電視、聽音樂、玩電腦、制作手工、閑逛等;多人玩耍的項目主要有打乒乓球、捉迷藏、跳皮筋、跳馬及追逐打鬧等。(2)做家務。流動人口子女大多來自農村,做家務表現出極強的獨立生活能力。(3)上輔導班。根據問卷調查,其中有15%的學生在上各類輔導班,種類有常識課、舞蹈課、跆拳道等。(4)閱讀課外書。閱讀課外書籍是這部分學生最普遍的課外生活。

(二)不固定性

1. 城市流動人口子女課外生活的形式不固定。流動人口子女的課外生活形式隨著時間、地點等因素的改變而改變,這就造成了學生課外生活的隨意性。他們會在不同的時間內玩不同的東西,而且會不斷地改變課外生活的方式、地點、內容及形式。如,他們有可能幾個人剛剛在一起打乒乓球,不一會兒,他們又會玩砸沙包等游戲。健康有益的課外活動興趣無法得到有效的培養,隨意性使他們做事總是“三分鐘熱度”。

2. 城市流動人口子女課外生活的內容不固定。流動人口子女在不同的時期會選擇不同的課外生活內容。在課間,他們會追逐打鬧、打乒乓球、跳繩、踢毽子、跳皮筋、砸沙包、跳馬等。放學回家,他們又會做作業、看電視、玩電腦、做家務、閱讀課外書籍等。雙休日或者節假日里,大多數學生會跟父母回老家做除草、放水、摘花椒、噴灑農藥等農活。

二、對策

1. 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主導作用。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靈魂人物。一個班級的好與壞,直接會影響每一位班級成員的個性發展。班主任要在讓學生充分信任的前提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最大限度地發揮班主任的教育主導作用,才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第8篇:流動人口現狀及問題范文

關鍵詞:流動兒童;計劃免疫;管理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Floating Children's Immunization in Changzhou Gulou District

ZHOU Wei

(Gulou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angzhou 213000,Jiangsu,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s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floating population of city fringe areas has been constantly increasing.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of floating population,it has caused the difficulty of floating children's management.Floating children not getting vaccination promptly brings threats to the original relatively-stable immune system and raises the possibility of a larger scale of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s the analysis of floating children's current EPI situation in Zhonglou District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Key words:Floating chilren;Planned vaccination;Management

常州市鐘樓區,下轄省級鐘樓經濟開發區和7個街道辦事處。近年來,隨著我區經濟的發展,大量外地人口涌入我區,流動兒童也越來越多,每年的(1~7周歲)流動兒童數為1萬左右,占我區同年齡組兒童的37%左右。由于流動兒童的流動性較大,對流動兒童的管理特別是常規計劃免疫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1 我區流動兒童的分布

1.1我區的流動兒童大多分布在城鄉結合處,五星、北港街道的流動兒童所占比例較大。

1.2小年齡組兒童數較多,0~3周歲的兒童占總數的70%,而這部分兒童是計劃免疫的重點人群。

1.3兒童的流動性較大,我區的大部分流動兒童的父母都是外來打工人員,無固定職業,流動性較大。

1.4鐘樓區屬于商貿中心區,外來此進行經商活動人口較多,暫住流動兒童也較多。

2 流動兒童計免管理工作特點

2.1我區的外來打工人員,大多數正值青壯年期,處于生育高峰,居無定所,流動性大。流動兒童隨著父母經常變換住所,摸清他們的底數,進行預防接種需要較大的工作量[1]。往往使他們的子女得不到免疫接種。

2.2流動人口中超生者居多,家庭接生或私人診所接生者也時有發生,害怕被人發現,更談不上卡介苗、乙肝疫苗及時接種。他們把計劃免疫和計劃生育相混淆。

2.3一般來說,父母文化層次越低,流動兒童計劃免疫完成情況越差[2]。外來打工人員靠租房打工謀生,文化水平較低,對計劃免疫認識不足,只知道有病看病,輕預防重治療。

2.4公共服務方面,現行的預防保健服務能力還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人口流動性大的地區,調查宣傳的難度就越大,直接導致了流動人口信息渠道不暢,缺乏準確、及時的統計數據。

2.5基層計免醫生經常身兼數職,工作任務重,無法對流動兒童開展切實有效的摸底調查。再加上不少基層醫生本身對計劃免疫知識一知半解,不能完全掌握疫苗安全接種的操作規范,造成在向兒童家長宣傳計劃免疫知識、處理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轉出或轉入計免檔案時往往力不從心,大大降低了家長對免疫服務的滿意度,而免疫服務的滿意度對流動兒童的基層免疫有著重要影響作用[2]。

3 我區流動兒童管理做法

3.1摸清兒童底數,掌握兒童動態 ①摸底調查、查清底數、記錄流動兒童免疫接種史。各預防接種門診采用各種形式對轄區內的流動兒童狀況進行摸底調查,明確地址、聯系電話,了解流動人口家庭基本情況及7歲以下兒童基本情況,摸清轄區內流動兒童的底數;②主動搜索,及時發現新來流動兒童。防保醫生主動與村(居委會)聯系,了解本村(居委會)流動兒童信息及變動情況,發現新來的流動兒童,盡快為其建卡、建證、接種疫苗。

3.2加大宣傳、提高流動兒童家長計劃免疫知識知曉率。由于面對面的宣傳由于媒體[2],衛生行政部門和疾控機構定期開展宣傳活動,宣傳流動兒童實施計劃免疫的有關常識,爭取全社會對此項工作的重視與支持。設立了流動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欄,宣傳預防接種的意義,明確預防接種地點和時間,告知流動兒童家長流動兒童可以和常住兒童一樣接受免疫服務,打消流動兒童家長的顧慮。

3.3對流動兒童進行規范管理 ①與區教育局合作,做好轄區小學、幼兒園保健老師的培訓,開展各校對以流動兒童為重點的入學新生免疫接種工作的自查,對無接種史或不全者,及時通知到所在街道防保站進行補種。區疾控中心對各校落實情況進行抽查;②在進行常規免疫接種情況統計報告時將流動兒童與常住兒童分別匯總報告。

3.4加強管理,保證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區疾控中心經常性的對流動兒童預防接種情況進行督導,抽查流動兒童接種率管理情況,發現問題及時予以解決,督促有關措施落實。

4 效果評價

通過近年來的工作和努力,流動兒童的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

4.1建立健全了三級管理網絡體系,保證了計劃免疫工作的協調開展。

4.2通過廣泛的宣傳告知,有效提高了流動兒童家長計劃免疫知識的知曉率,提高了接受預防接種的主動性。

4.3流動兒童的建證建卡率有了很大提高,持證率達到了90%以上。

4.4流動兒童的接種率明顯提高,接種率均達到了95%以上。

5 體會與建議

5.1領導重視,是做好流動兒童管理工作的前提。由于流動人口流動性強、不易管理的特殊性,使得流動兒童的計劃免疫工作難度增大。需要發揮政府對免疫規劃工作的協調責任,完善服務體系,把基層防保機構建設作為當地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基礎去考慮。只有健全機構和加強管理,并利用防保網絡及時發現并敦促流動兒童接受預防接種,定期進行查漏補種,才能提高流動兒童的疫苗接種率和接種的及時性。

5.2健全網絡,是做好流動兒童管理工作的關鍵。要建立健全流動兒童計劃免疫網絡體系,尤其是流動兒童基本信息的調查、摸底工作,要建立專門的隊伍,落實到專人,只有及時、準確地掌握流動兒童的遷入或遷出等基本情況,才能保證預防接種門診及時、準確地接種。雖然建立"金卡"系統在硬件設施建設和人員培訓上需要資金投入,但是這相對于增加計免醫生所需的成本卻是低廉的[3]。

5.3落實經費,是做好流動兒童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做好流動兒童的計劃免疫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各級政府應增加經費投入,加強計劃免疫隊伍的建設,提高預防醫學工作者的業務素質,提高對流動兒童計劃免疫重要性的認識。

5.4規范操作,是做好流動兒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嚴格按照計劃免疫技術規范操作,減少疫苗不良反應發生率,杜絕差錯事故發生,這樣可以提高流動兒童家長對免疫接種的認知程度,自覺接種疫苗,以預防相應傳染病,保障兒童身心健康。

5.5宣傳教育,是做好流動兒童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大力宣傳,提高流動兒童家長自覺為孩子接種疫苗的意識,也非常重要。計劃免疫工作僅僅靠計免醫生的宣傳是遠遠不夠的,再加上基層計免醫生本身素質層次不齊,不少人在宣傳時力不從心[4],因此可通過板報、宣傳單、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媒介進行全方位、高密度、大容量、多次反復的立體宣傳攻勢加強計劃免疫宣傳力度。提高流動人口對計劃免疫重要性的認識和主動參與意識。

5.6齊抓共管,是做好流動兒童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規范流動兒童的計劃免疫管理僅靠衛生部門還遠遠不夠,流動兒童的計劃免疫管理工作需多部門協作。加強與公安、教育、工商、社區等相關部門之間的合作,形成各部門依法辦理、齊抓共管的格局,開展流動兒童的查漏補種,提高流動兒童免疫接種工作的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春瑜,袁長海.流動計劃免疫現狀及管理對策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5,19(6):32-33.

[2]王曉軍,張榮珍.流動人口兒童免疫接種現狀和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流行病學雜志學,1997,18(5):208-210.

第9篇:流動人口現狀及問題范文

關鍵詞:產前保健;育齡外來婦女;相關因素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劇,我國流動人口呈空前的規模,流動人口中男性占52.3%,女性占47.7%。育齡婦女是女性流動人口的主體,約占79.2%。對于流動育齡女性來說,文化水平低、衛生保健意識低、經濟收入不高等問題是其對產前保健服務利用率低。本研究對我市已婚育齡期外來婦女產前保健情況、困難進行調查,分析造成困難和問題的原因,為提高外來人口產前保健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自2013年4月1日-2015年4月1日,采用方便抽樣法抽取100例已婚育齡外來婦女,納入標準:①年齡23-49歲;②跨縣/區/市流動以及在流人區居住超過3個月的已婚育齡婦女。

1.2調查內容 包括:年齡、受教育程度、戶口類型、職業、生育胎次、有無婚育證明、是否簽訂計劃生育管理協議。對于有孕史婦女采集其在流入地發生的最近一次懷孕時孕產期的檢查狀況。

1.3方法 采用調查問卷,所有問卷均當場收回,對于不合格的問卷按要求補足,發放100份問卷,全部回收且為有效問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100%。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數據采用x2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產前保健的相關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產前保健的相關危險因素。P

2.Y果

2.1基本特征 本次調查中的100名已婚育齡外來婦女,平均年齡為(31.6±12.4)歲,其中75例為妊娠史婦女,56例進行產前保健,未做產前保健的19例。具有妊娠史的婦女中,胎次1-3次,平均胎次(1.4±0.7)次;年齡20-43歲,平均年齡(35.6±9.6)歲。

2.2單因素分析 按照是否已做產前保健將75例有妊娠史婦女進行分組,對年齡、教育程度、戶口類型、生育臺詞、有無婚育證明、是否簽訂計劃生育管理協議等指標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表明上述指標均差異顯著(P

2.3Logistic回歸分析 對單因素分析差異顯著的指標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已婚育齡外來婦女的年齡、受教育程度、戶口類型、生育胎次、有無婚育證明是產前保健的獨立影響因素,見表2。

3.討論

流動育齡女性年齡偏低、受教育程度偏低、農業戶口、經濟收入低,職業以從事服務行業為主,流動性大,缺乏生殖健康知識。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年齡是影響已婚育齡外來婦女產前保健的重要因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 日本特黄aaaaaaa大片 | 欧美真人毛片动作视频 | 欧美一级片播放 | 怡红院爽妇网 | 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观免看 | 91热播| 日韩一级欧美一级毛片在线 | 深夜福利网址 | 精品精品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黄色在线播放 | 又黄又www | 久久青草免费线观最新 | 免费播放欧美毛片欧美aaaaa |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久草福利在线观看 | 成人在线毛片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先锋影音xfyy5566男人资源 | 99这里只有精品66视频 | 91精品国产手机 |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五区 |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一级毛片不收费 | 国产在线欧美精品 | 美女张开腿黄网站免费国产 | 免费人成年短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日本强不卡在线观看 | 免费一极毛片 | 久草视屏 | 国产在线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九九视频在线观看6 | 大片国产片日本观看免费视频 | 亚洲另类视频在线观看 | 色综合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 精品真实国产乱文在线 | 国产女王丨v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