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危兒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

高危兒護理診斷及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危兒護理診斷及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危兒護理診斷及措施

第1篇:高危兒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

1.1聽力篩查早期篩查出聽力障礙患兒,給予早期干預和矯治,防止因聽覺原因導致語言發育、智能發育障礙,從而避免嚴重傷殘,聽力損失如不能及時發現,不但影響兒童及家庭,而且還會成為社會沉重的負擔,影響社會[8,9]。在新生兒出生后2d~5d至出院前進行初篩,未通過者于出生后42d內進行復篩,仍未通過者轉診廣州市兒童醫院聽力保健中心或其他具有新生兒疾病檢測資格的三級醫院[10]。操作步驟:①清潔耳道;②使受檢新生兒處于安靜狀態;③兩耳分別測試,輕輕放入探頭,儀器自行顯示結果,如未通過,需重復2次或3次測試;④信息錄入;⑤信息反饋和追蹤。1.2康復治療當發現發育落后、肌張力異常等腦癱早期癥狀時,轉入神經康復科治療,同時繼續參加高危兒的系統管理[11]。方法包括Bobath法和Voj-ta法,連續治療14d為1個療程,休息10d再開始第2個療程,每3個療程進行1次評價,并給予藥物營養腦細胞,以促進腦細胞代謝、發育、修復,同時進行理療等,指導家長進行按摩及相應訓練[12]。1.2.5統計學方法應用χ2檢驗等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379例高危兒中,有中樞性協調障礙患兒49例,其中男29例,女20例,主要高危因素為早產、高膽紅素血癥、室管膜下囊性改變。49例中樞性協調障礙患兒在出生后第2個月~第6個月內查出,表現為雙下肢肌張力稍高、手握緊拳頭、拇指內收、伸手抓物不靈活、翻身不靈活、肩關節內收[13]。對379例高危兒進行1年多的隨訪,無一例發生腦性癱瘓,早期診斷為中樞性協調障礙的49例患兒,經過4個月~12個月療程的康復治療后,運動發育進步,肌張力恢復正常,異常姿勢糾正。各種高危因素發生中樞性協調障礙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7.552,P>0.05),見表1。

3討論

第2篇:高危兒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

【中圖分類號】R 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392―01

前言: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小時出血量超過500ml。產后出血往往來勢兇猛,危及產婦的生命安全,因此孕前期、產前、產時、產后的保健對于產后出血的預防顯得尤為重要。

1 產后出血的預防及護理

1.1孕前期保健:選擇最佳的受孕時機,女性生育年齡35歲為生育的高危因素。不良的社會環境和心理因素易引發妊娠期高血壓。[3]

1.2妊娠期保健:(1)醫務人員在產前隨訪可以了解妊娠婦女的情況,及早發現潛在因素和高危因素,預先診斷,并隨后采取合適的措施,教育妊娠婦女明白妊娠各期潛在因素高危因素的嚴重性,當這些癥狀出現時應采取措施。教育妊娠婦女明白妊娠各期潛在因素和高危因素的嚴重性,當這些癥狀出現時應立即采取措施。有凝血功能障礙和相關疾病者,有妊娠合并癥者應積極治療后再孕;不宜妊娠者在早孕時及時終止妊娠。而今選擇性剖宮產的增加,由于大多數選擇性剖宮產的孕婦未進入臨產狀態,子宮自發的收縮差且對縮宮素的敏感性差,所以產后出血的機會也增加。對因疼痛而要求選擇剖宮產的孕婦應告知其順產的好處,盡量順產,同時大力推廣分娩鎮痛在臨床的應用。[4-6](2)做好產前準備工作。有下述高危因素的孕婦應積極做好產前準備工作:(1)多孕,多產及曾有多次人流手術者;(2)高齡初產婦或低齡孕婦;(3)有子宮肌瘤剔除史;(4)瘢痕子宮;(5)生殖器發育不全或畸形;(6)妊娠期高血壓;(7)合并糖尿病,血液病等;(8)宮縮乏力,產程延長;(9)行胎頭吸引,產鉗等手術助產,特別是并用宮縮劑更需注意;(10)死胎;(11)多胎;(12)巨大兒等。有研究[7]報道,瘢痕子宮在引起產后出血的直接原因中(宮縮乏力,胎盤因素,子宮切口裂傷)均占較高比例。有研究[8]報道,瘢痕子宮可能為再次妊娠并發前置胎盤的高危因素。產前保健對預防和緩解出血的作用是有限的。產前檢查發現在妊娠期出現的不良癥狀,并安排轉診做緊急檢查和治療,其次在分娩中存在有嚴重出血風險的婦女,保證她們在實施齊全的上級醫院分娩。

1.3分娩期保健:即正確處理產程。(1)第一產程密切觀察產婦情況,注意水分及營養的補充,避免產婦過度疲勞,合理使用鎮靜劑,使產婦有休息機會。注重產婦心理調適,有利于消除孕婦臨產前的情緒障礙,減少宮縮乏力,產程延長,胎兒窘迫。(2)重視第二產程處理,囑、指導產婦適時及正確使用腹壓。對有可能發生產后出血者,應安排有較高業務水平的醫生在場守候。有指征者適時適度做會陰側切或會陰正中切開。接產技術操作要規范,正確引導,使胎頭,胎肩及胎兒順利娩出。對已有宮縮乏力者,當胎肩娩出后,即以靜脈滴注縮宮素20u,并肌肉注射益母草2ml,以增強子宮收縮,減少出血。(3)正確處理第三產程,準確搜集并測量產后出血量。待胎盤自然剝離征象出現后,輕壓子宮下段及輕輕牽引臍帶幫助胎盤、胎膜完整排出,并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檢查軟產道有無撕裂或血腫。檢查子宮收縮情況,按摩子宮,以促進子宮收縮。

1.4加強產后觀察。產后2小時示產后出血高峰期,產婦應在產房觀察2小時,監測生命體征,子宮收縮及陰道流血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產婦回病房前應排空膀胱,鼓勵產婦讓新生兒及早吸吮,以反射性引起子宮收縮,減少出血量。

1.5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降低剖宮產率是減少產后出血的有效措施,重視社會因素對剖宮產增加的影響。提高手術技巧,對于 子宮下段肌層切口不宜過低,減少因血運不佳引起切口愈合不良導致產后出血。可在術前應用10%葡萄糖酸鈣10ml靜脈推注減少術后出血。也可在術中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配合催產素減少產后出血的發生[9]。

2 結論

總而言之,對于產后出血我們應做好宣傳和指導,針對高危因素,做好產前,產時及產后的宣教預防工作,是減少產后出血的最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 余金娣。產婦產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處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6):24.

[2] 丁樂杰。婦產科學.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56.

[3] 樂杰。婦產科學.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

[4] 常林愛.產后大出血婦12例急救護理.基層醫學論壇,2008,12(6):78.

[5] 林攸蘭.108例產后出血產婦的院前急救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 2009,13(4):32.

[6] 申麗君.產后出血的護理心得,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7(4):56.

[7] 黃玉娥.產后出血原因分析及護理,現代臨床護理,2009,7(8):49.

第3篇:高危兒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

【關鍵詞】跌倒;住院患者;消化內科;預防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的停頓、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患者在醫院內跌倒,不僅影響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痛苦和負擔,而且會成為醫療糾紛的隱患,給醫院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不良的社會影響。本院以往很少發生患者跌倒,近年消化內科跌倒的病人增加,這給護理人員敲響了安全警鐘。為了探討有效防止住院患者跌倒的方法,本文作者在消化內科內對住院患者跌倒現存和潛在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針對性防范措施。

1 一般資料

2011年10月一2012年12月,消化內科住院患者1108例,跌倒高危患者381例。跌倒患者中最小年齡為52歲,最大年齡為74歲,平均年齡66歲。其中消化道出血患者由家屬陪同上廁所后踩踏腳時打滑摔倒2例,肝硬化終末期患者由其女兒陪同時從靠椅上下滑落地1例,病竇患者行腸道治療后發生暈厥而跌倒1例,精神病患者躁動無家屬監護從床欄空擋下滑至床沿1例,患者行鋇餐過程中出現低血糖虛脫而跌倒8例,應用擴血管藥物的過程中需小便起床時跌倒3例,中午輸液完畢急于上廁所起床后倒于床上9例。

2 原因分析

2.1 不良的環境與設施

廁所的扶手較低,扶手位置欠妥,僅適合蹲位時抓扶,當患者方便后起立的過程中出現頭暈時卻抓不到扶手。病床問題突出:有的病床過高,患者坐在床上時腳不能著地;一部分已壞床欄維修質量不理想,不能正常發揮作用;醫院去年新買的一批床無床欄且床過高部分患者上下床不方便,使用時不安全。內科樓大部分地板脫膠翹裂,易致人絆倒;保潔公司未提供合適的衛生工具,衛生員拖地時拖把較濕,致走廊過道地面濕滑。

2.2 高危人群

大于65歲的高齡患者,特別是有跌倒史的老年患者,單獨上廁所無人陪扶或陪扶人員無安全知識易發生跌倒。大量研究表明:跌倒史是老年人跌倒的危險性因素,有跌倒史的老年人更容易發生再次跌倒。腹痛查因等入院診斷不明患者,入院后護士短時間內難以對患者病情潛在風險做出恰當的評估。消化系統疾病患者:(1)一般的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普遍不如心血管、神經系統疾患患者重視健康問題,認為“胃病”均是小病,且患者自身活動無限制,有自主活動的能力,輸液過程中堅持要提瓶上廁所,甚至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急性期也不接受床上大小便,堅持蹲廁所。(2)部分消化系統疾病患者進食減少,行內鏡治療者,多日以流質為主,能量不能滿足機體需要。腸鏡治療患者在導瀉、洗腸和進流質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患者極易出現低血糖和低血壓。(3)消化系統疾患伴有心理障礙和精神異常的患者,其動作協調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均低于正常人,伴有心腦血管疾病史的患者排便中因費力而誘發心梗致跌倒。便秘患者排便時間較長,站立時動作過快而出現性低血壓致跌倒。

2.3 高危時段

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三時患者經較長時間輸液后急于上廁所,起床時又不遵循“三個半分鐘”。加之午間是換瓶和拔針的高峰期,護士人手不夠難以關注安全問題。凌晨五時到早上八時,此時大多數患者均需上廁所排便,但又未完全睡醒。

2.4 藥物反應的影響

部分跌倒由藥物不良反應導致,如血管擴張劑等。

2.5 床護比不合理

護士心有余而力不足,無法按要求做好健康教育。

2.6 患者方面

溝通障礙及患者的依從性欠缺等。

2.7 護士方面

宣傳教育的力度不夠,病區內缺少醒目的預防跌倒的標識。管理者在工作中對護士的警示教育不足,護士對風險的防范意識不強。

3 防范措施

3.1 加強管理

醫院應重視患者安全,成立病人安全管理委員會,定期對臨床的環境、設施、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并責令相關部門配合、履行職責。配備足夠的臨床一線護理人員,提供人力資源保障。藥劑科加強對臨床用藥的指導,確保臨床醫務人員及時掌握新藥知識,安全用藥。建立跌倒病人報告登記制度,做到于病人發生跌倒后24 h內上報護理部。護理部加強安全監控,尋找跌倒原因并提出對策;護士長定期組織全科護士就病人安全問題進行討論,找出病區內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防范措施。建立住院病人跌倒的危險評估和預防記錄制度,及時掌握患者跌倒的高危因素,針對性采取預防措施。修改與完善入院告知書,添加安全告知內容,對可能發生跌倒的某些特殊情況實行告知簽字制度。對衛生員進行安全教育,保障清潔衛生用具,確保地面清潔、干燥。

3.2 加強培訓

加強護士培訓,提高護士防跌倒與健康教育能力,做到人人能辨別高危人群,熟練運用干預技能,熟知跌倒的應急預案。提高溝通能力,采用恰當的方式交流,確保信息正確的傳達到患者。

3.3 明確護士工作重點

宣傳板上增添“防跌倒”欄,提醒工作人員重點關注和宣教。對高危人群重點交班并加強夜間巡視,及時發現問題、堵塞漏洞、預防意外。合理安排病人外出檢查的時間,并盡量做到事先與有關部門溝通,以防等候時間過長。晚間保持一定的照明度,并加強巡視與交接班,意識不清的病人使用床旁護欄、約束帶。對于不習慣床上大小便的患者,勸其在床旁進行。將信號燈放在患者隨手可及之處,并向患者示范其用法。

3.4 落實宣傳教育措施

制作健康教育小手冊、健康處方,充分利用護患接觸的機會進行宣教,做到人人參與,各個環節貫穿安全宣教,不厭其煩的反復講,將防跌倒方法講清楚、講透徹,并在病房內營造病人間互相照顧的氛圍。制作安全提示及標識牌,置于廁所、床頭、走廊。將高危病人安排在靠近護士站的病室,現場指導其緩慢起立、坐下及上下床的方法。起床時遵循“三個半分鐘”原則,即:先在床上坐半分鐘,再在床邊坐半分鐘,然后在床旁站半分鐘。

患者安全問題已經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及眾多國家醫務界的高度關注,成為醫院管理領域最重視的議題之一。跌倒已成為美國社會導致老年人死亡的第6位原因,中國醫院協會在提出病人安全目標時把“防范與減少病人跌倒’,制定為目標之一。預防患者跌倒是護理工作中需要重視的一個環節。消化內科住院患者跌倒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它的發生無固定模式和地點,但后果十分嚴重。患者病情雖然輕重不一,但護理人員對所有患者防跌倒意識必須加強,防跌倒措施必須到位。加強宣傳教育的力度,增加病區內醒目的預防跌倒的標識,管理者在工作中切實加強對護士的警示教育,護士自身增加對風險的防范意識,這是確保患者安全的前提,而如何有效防止患者跌倒是廣大護理人員需要不斷探討的一個課題。

通過以上的原因分析、相應措施的改進及落實,對發生病例的原因分析及總結護理防范措施對后期同類事故的防范具有指導意義。 跌倒、墜床防范質量的持續改進是保證護理安全的有效措施,尚需長期持久的監督考核及全員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奚從華,金其林,張郁慧. 33例住院病人跌倒的原因調查與分析[J].中國醫院, 2012, 12(5): 35-37.

第4篇:高危兒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

【摘要】目的 總結糖尿病母親的嬰兒的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提高糖尿病母親的嬰兒的護理質量。方法 對33例糖尿病母親的嬰兒實施各項護理措施。結果 33例糖尿病母親的嬰兒所出現的并發應均得到及時有效的護理。結論 糖尿病母親的嬰兒均屬高危兒,并發癥多,病情重,及時有效的觀察和護理,是提高糖尿病母親的嬰兒護理質量的關健。

【關鍵詞】糖尿病母親的嬰兒護理

糖尿病母親的嬰兒由于在宮內長期處于代謝紊亂的環境,所以在出生時可能出現一系列并發癥,如低血糖、巨大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低血鈣、早產兒、高膽紅素血癥、紅細胞增多癥、先天畸形、喂養困難等,故屬于高危新生兒[1]。因此,及時有效的病情觀察和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我科自2009年11月以來共收治糖尿病母親的嬰兒33例,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兒33例,男21例,女12例,足月兒25例,早產兒8例,大于胎齡兒28例,適于胎齡兒5例,體重最大4.9Kg,平均體重3.3Kg,孕周最小34周。出生后30min-2d收入我科。

2 病情觀察和護理

2.1 一般觀察及護理

糖尿病母親的嬰兒屬高危新生兒,無論其體重大小,均按早產兒護理。入院后立即入暖箱保暖,保持呼吸道通暢,檢查空腹血糖,監測氧飽和度,建立靜脈通道,并檢查有無先天崎形。

2.2 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

2.2.1 低血糖 低血糖是糖尿病母親的嬰兒最常見的并發癥,多于生后1-12小時內發生。目前多主張采用不論胎齡和日齡,低于2.2mmo1/L,診斷低血糖癥[1]。低血糖的臨床表現為嗜睡、震顫、呼吸暫停、氣促或驚厥等。然而,部分新生兒血糖即使很低,也可以毫無癥狀。因此,我科對糖尿病母親的嬰兒入院即開始監測血糖,本組患兒中有5例血糖低于以上標準,立即報告醫生,及時干予,給予靜脈輸液泵輸注葡萄糖,根據監測血糖的值調整輸液量和速度。

2.2.2 巨大兒 巨大兒雖然體重大于其他嬰兒,但機體抵抗力低下,且由于皮下脂肪多,出汗多,穿刺困難,如治療護理不當,可致皮膚感染、敗血癥的發生。本組患兒中10例巨大兒,入院后應立即采取相應有效的護理措施,密切監測患兒生命體征及血糖的變化,全面檢查有無產傷及發育異常,保持呼吸道通暢,做好皮膚護理。

2.2.3 呼吸窘迫綜合征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多在生后6小時內發生,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和紫紺,一般的給氧方法不能緩解。患兒入院后應密切觀察患兒的呼吸次數和節律,有無進行性呼吸困難發生,如出現異常,立即通知醫生,予以床邊攝片確診,并給予對癥處理。本組患兒中無一例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

2.2.4 低血鈣 糖尿病母親的嬰兒的低血鈣發生率可達50%~60%[1],于生后24-72小時最嚴重。病程中要嚴密觀察患兒有無驚跳和抽搐等低鈣表現,遵醫囑及時補鈣。靜脈注射鈣劑時,如心率低于80次/min應停止注射,同時避免藥液外滲,以免引起組織壞死。本組患兒中有2例發生無癥狀性低血鈣。

2.2.5 高膽紅素血癥多發生于生后48-72小時內,與非糖尿病母親的嬰兒比較,糖尿病母親的嬰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率較高,持續時間較長。患兒入室后,每天監測經皮膽紅素值,對出現黃疸的病人及時監測血清總膽紅素,并觀察有無拒奶、嗜睡、哭聲改變、驚厥、角弓反張等核黃疸癥狀。發現病情變化及時報告醫生,積極治療。本組病例中20例發生高膽紅素血癥的患兒均得到有效治療,無核黃疸發生。

2.2.6 紅細胞增多癥 紅細胞增多癥的臨床表現為:多血貌、嗜睡、呼吸窘迫、紫紺及肌張力低下。所以對糖尿病母親的嬰兒在出生12小時后采集靜脈血作紅細胞壓積測定以積極防治該病。本組患兒中1例發生紅細胞增多癥,得到有效治療。

2.2.7 喂養困難 喂養困難主要發生在旱產兒中。表現為覓食反射弱,不能協調有效的吸吮和吞咽,食奶后有吐奶,溢奶現象,有腹脹、腹瀉等臨床表現。本組有1例喂養困難,對喂養困難的患兒我科采用鼻飼喂養,同時給予非營養性吸吮訓練患兒建立協調有效的吸吮,在我們的精心喂養下本組患兒均安全渡過喂養困難關。

3 小結

在胎兒時期,葡萄糖是由母親通過胎盤主動轉運的,而胰島素則是由胎兒獨立分泌,母親患糖尿病時,由于胎兒血糖升高刺激了胎兒腸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新生兒出生時臍帶結扎,終止了葡萄糖的供給,新生兒處于高胰島素血癥狀態而致低血糖[2]。糖尿病母親的嬰兒并發癥的發病率和疾病的嚴重程度,直接與母親孕期糖尿病的嚴重程度有關。故除做好患兒的病情觀察和護理外,還要作好患兒母親孕期糖尿病的宣教,并在患兒出院前指導此類患兒家長要定期來院檢查生化及神經系統發育情況,如出現先天發育畸形的患兒,根據崎形的類型進行專科診治。

參考文獻

第5篇:高危兒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29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6-1455-02

胎盤早剝為婦產科比較常見的疾病,孕婦在懷孕20周左右或者在生產時,胎盤從其子宮中剝離出來,會對孕婦有很大的危害。此疾病致病比較迅速,可致使胎兒出現死亡,有報道胎盤早剝致胎兒的死亡率高達25%左右[1]。此疾病還可致使孕婦出現子宮卒中、腎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礙、產后出血等嚴重的并發癥,此會導致孕婦和胎兒非常危險[2]。2009年1月一2011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治療24例胎盤早剝患者,所有患者均給予護理,現報道如下。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9年1月一2011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治療24例胎盤早剝患者,患者的年齡情況為23-36歲,其孕周時間為28-40周,4例患者的孕周小于32周。1例孕婦為懷雙胞胎,23例孕婦為單胎。3例孕婦為經產婦,21例孕婦為初產婦。所有孕婦中有死胎1例,沒有進行過產前檢查的患者有2例。13例患者的臨床癥狀以陰道流血、腹痛為主。4例患者沒有陰道流血的癥狀,有腹脹、腹痛。7例患者無腹脹、腹痛癥狀,有陰道流血的癥狀。此外患者還有尿量減少、血性羊水、胎兒宮內窘迫等癥狀。所有患者中進行B超檢查的有20例,均診斷為胎盤早剝,8例患者的輔助檢查結果顯示血小板減少、凝血酶原時間延長。6例患者的輔助檢查結果顯示纖維蛋白原下降。所有患者中進行3P試驗檢測的有17例,1例患者為弱陽性結果,2例患者為陽性結果。

1.2 結果 所有患者中進行順產分娩的為1例,進行剖宮產分娩的有23例。無一例死亡,1例患者切除子宮,2例患者出現子宮胎盤卒中的表現,5例患者發生產后出血。3例患者為新生兒重度窒息的表現,8例患者為新生兒輕度窒息的表現。1例患者為死胎。2 對患者的護理措施

2.1 孕產婦應定期到醫院進行產前檢查,以早期發現高危影響因素。故應對孕婦進行各項分娩知識的宣教工作,讓其對產前檢查有深刻的認識,定期進行各項檢查,配合醫院進行積極的治療,以早期預防此疾病的發生。

2.2 早期發現危險征兆可明顯預防此疾病的發生,如孕婦合并有胎膜早破、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應給予重視,密切觀察其懷孕期間的各項情況。如孕婦的胎位為異常時,在讓其進行倒轉術治療時應注意不可暴力操作,避免操作影響孕婦的腹壓。應對患者出現陰道流血的情況給予重視,如出現此情況應立即給予針對性措施,預防此疾病發生。

2.3 為孕婦做好心理方面的干預工作。孕產婦的不良心理狀態會對其的懷孕有一定的影響。故應多和其進行溝通,以了解其現今的想法,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并和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讓其多陪伴患者,加強其信心。如孕婦經治療后胎兒死亡或者其要經子宮切除才可治療疾病時,應對其進行安慰,轉變其想法,讓其對生活充滿信心,不應執迷于此情況下。

2.4 重度胎盤早剝的搶救 ①積極進行處理:一旦確診為胎盤早剝或高度懷疑胎盤早剝的發生時,立即吸氧,床邊心電監護,取左側臥位,休克患者取休克臥位,迅速建立兩條靜脈通道,糾正休克。②觀察病情的動態變化:嚴密監測神志、面色、心率、血壓、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注意觀察腹痛的性質、子宮底高度、子宮張力變化;床邊胎心音監測,注意胎動變化,判斷宮內出血的情況及母嬰狀況,正確記錄出入量,注意陰道流血量、性質。③及時終止妊娠:一旦確診重型胎盤早剝,必須及時終止妊娠。

2.5 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胎盤早剝常見的并發癥有產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礙、腎衰竭、DIC等。胎盤早剝患者護理產后24h內應絕對臥床休息,腹部切口持續加壓沙袋,以減少出血。若胎盤娩出后出現陰道流血不止,無血凝塊,血小板進行性下降等DIC早期征象,及時報告醫生,配合搶救。3 討 論

3.1 加強孕期健康教育及高危妊娠人群管理建立健全三級婦幼保健網絡,發揮基層保健系統的優勢,對不做產前檢查者動員監測,提高孕婦自我保健知識,注意對高危孕婦的識別和管理,提高產檢率及對高危妊娠的排查,產前建立高危妊娠管理檔案,進行系統管理,排除妊高癥、前置胎盤、羊水過多、糖尿病等誘發因素。定期進行胎兒監護和B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2 重視發生胎盤早剝的各種高危因素加強高危妊娠管理,可以及時發現胎盤早剝,只有早期發現,及時處理,才可以有效避免或減輕各類嚴重并發癥。出現下列情況必須高度警惕胎盤早剝的發生:①難以解釋的間歇性腰痛、背痛、子宮壓痛,子宮張力高;②無明顯原因的胎心改變、產程中宮縮過強、過頻等[3];③特別是對于妊娠合并高血壓疾病,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腎炎、前置胎盤、胎膜早破等妊娠合并癥患者;④有外傷或腹部撞擊史;⑤B超顯示胎盤有液性暗區,即使陰性者也不能排除本病的可能。

3.3 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的重要性。DIC和產后出血、腎功能衰竭是胎盤早剝最常見的并發癥。胎盤早剝發生時,剝離處的壞死胎盤絨毛和子宮蛻膜組織釋放出大量的凝血活酶,進入母體循環,激活凝血系統,導致DIC。因此,須密切觀察患者皮膚、黏膜、牙齦、注射部位有無出血點或青紫色瘀斑,動態觀察陰道流血或腹部切口滲血的性狀及量。動態監測血小板、纖維蛋白原、凝血功能的變化。胎盤早剝內出血時,血液向子宮肌層浸潤,使肌纖維分離、斷裂及壞死,以胎盤剝離處最明顯,稱為子宮卒中,子宮卒中導致子宮收縮乏力,易發生產后出血。子宮卒中越嚴重子宮收縮越差,產后出血量越多。對產后出血者應及時建立靜脈,快速輸血、輸液,使用宮縮劑、按摩子宮等方法。如果患者進行各項治療后仍沒有有效治療,此時要對患者進行切除子宮治療。此疾病還可致使患者發生腎功能衰竭的并發癥,此并發癥的預防主要措施為早期發現。在不為患者應用利尿劑藥物治療的前提下,對患者的尿量等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4]。

此疾病對母兒生命危害性很大,為嚴重的并發癥,積極預防非常重要。故在早期應對此疾病的危險因素進行密切的觀察,定期進行產前檢查非常重要。如產婦出現情況給予其針對性治療可明顯預防此疾病的發生,避免母嬰受到嚴重的影響。

【關鍵詞】 胎盤早剝;護理;體會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29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6-1455-02

胎盤早剝為婦產科比較常見的疾病,孕婦在懷孕20周左右或者在生產時,胎盤從其子宮中剝離出來,會對孕婦有很大的危害。此疾病致病比較迅速,可致使胎兒出現死亡,有報道胎盤早剝致胎兒的死亡率高達25%左右[1]。此疾病還可致使孕婦出現子宮卒中、腎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礙、產后出血等嚴重的并發癥,此會導致孕婦和胎兒非常危險[2]。2009年1月一2011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治療24例胎盤早剝患者,所有患者均給予護理,現報道如下。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9年1月一2011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治療24例胎盤早剝患者,患者的年齡情況為23-36歲,其孕周時間為28-40周,4例患者的孕周小于32周。1例孕婦為懷雙胞胎,23例孕婦為單胎。3例孕婦為經產婦,21例孕婦為初產婦。所有孕婦中有死胎1例,沒有進行過產前檢查的患者有2例。13例患者的臨床癥狀以陰道流血、腹痛為主。4例患者沒有陰道流血的癥狀,有腹脹、腹痛。7例患者無腹脹、腹痛癥狀,有陰道流血的癥狀。此外患者還有尿量減少、血性羊水、胎兒宮內窘迫等癥狀。所有患者中進行B超檢查的有20例,均診斷為胎盤早剝,8例患者的輔助檢查結果顯示血小板減少、凝血酶原時間延長。6例患者的輔助檢查結果顯示纖維蛋白原下降。所有患者中進行3P試驗檢測的有17例,1例患者為弱陽性結果,2例患者為陽性結果。

1.2 結果 所有患者中進行順產分娩的為1例,進行剖宮產分娩的有23例。無一例死亡,1例患者切除子宮,2例患者出現子宮胎盤卒中的表現,5例患者發生產后出血。3例患者為新生兒重度窒息的表現,8例患者為新生兒輕度窒息的表現。1例患者為死胎。2 對患者的護理措施

2.1 孕產婦應定期到醫院進行產前檢查,以早期發現高危影響因素。故應對孕婦進行各項分娩知識的宣教工作,讓其對產前檢查有深刻的認識,定期進行各項檢查,配合醫院進行積極的治療,以早期預防此疾病的發生。

2.2 早期發現危險征兆可明顯預防此疾病的發生,如孕婦合并有胎膜早破、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應給予重視,密切觀察其懷孕期間的各項情況。如孕婦的胎位為異常時,在讓其進行倒轉術治療時應注意不可暴力操作,避免操作影響孕婦的腹壓。應對患者出現陰道流血的情況給予重視,如出現此情況應立即給予針對性措施,預防此疾病發生。

2.3 為孕婦做好心理方面的干預工作。孕產婦的不良心理狀態會對其的懷孕有一定的影響。故應多和其進行溝通,以了解其現今的想法,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并和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讓其多陪伴患者,加強其信心。如孕婦經治療后胎兒死亡或者其要經子宮切除才可治療疾病時,應對其進行安慰,轉變其想法,讓其對生活充滿信心,不應執迷于此情況下。

2.4 重度胎盤早剝的搶救 ①積極進行處理:一旦確診為胎盤早剝或高度懷疑胎盤早剝的發生時,立即吸氧,床邊心電監護,取左側臥位,休克患者取休克臥位,迅速建立兩條靜脈通道,糾正休克。②觀察病情的動態變化:嚴密監測神志、面色、心率、血壓、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注意觀察腹痛的性質、子宮底高度、子宮張力變化;床邊胎心音監測,注意胎動變化,判斷宮內出血的情況及母嬰狀況,正確記錄出入量,注意陰道流血量、性質。③及時終止妊娠:一旦確診重型胎盤早剝,必須及時終止妊娠。

2.5 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胎盤早剝常見的并發癥有產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礙、腎衰竭、DIC等。胎盤早剝患者護理產后24h內應絕對臥床休息,腹部切口持續加壓沙袋,以減少出血。若胎盤娩出后出現陰道流血不止,無血凝塊,血小板進行性下降等DIC早期征象,及時報告醫生,配合搶救。3 討 論

3.1 加強孕期健康教育及高危妊娠人群管理建立健全三級婦幼保健網絡,發揮基層保健系統的優勢,對不做產前檢查者動員監測,提高孕婦自我保健知識,注意對高危孕婦的識別和管理,提高產檢率及對高危妊娠的排查,產前建立高危妊娠管理檔案,進行系統管理,排除妊高癥、前置胎盤、羊水過多、糖尿病等誘發因素。定期進行胎兒監護和B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2 重視發生胎盤早剝的各種高危因素加強高危妊娠管理,可以及時發現胎盤早剝,只有早期發現,及時處理,才可以有效避免或減輕各類嚴重并發癥。出現下列情況必須高度警惕胎盤早剝的發生:①難以解釋的間歇性腰痛、背痛、子宮壓痛,子宮張力高;②無明顯原因的胎心改變、產程中宮縮過強、過頻等[3];③特別是對于妊娠合并高血壓疾病,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腎炎、前置胎盤、胎膜早破等妊娠合并癥患者;④有外傷或腹部撞擊史;⑤B超顯示胎盤有液性暗區,即使陰性者也不能排除本病的可能。

3.3 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的重要性。DIC和產后出血、腎功能衰竭是胎盤早剝最常見的并發癥。胎盤早剝發生時,剝離處的壞死胎盤絨毛和子宮蛻膜組織釋放出大量的凝血活酶,進入母體循環,激活凝血系統,導致DIC。因此,須密切觀察患者皮膚、黏膜、牙齦、注射部位有無出血點或青紫色瘀斑,動態觀察陰道流血或腹部切口滲血的性狀及量。動態監測血小板、纖維蛋白原、凝血功能的變化。胎盤早剝內出血時,血液向子宮肌層浸潤,使肌纖維分離、斷裂及壞死,以胎盤剝離處最明顯,稱為子宮卒中,子宮卒中導致子宮收縮乏力,易發生產后出血。子宮卒中越嚴重子宮收縮越差,產后出血量越多。對產后出血者應及時建立靜脈,快速輸血、輸液,使用宮縮劑、按摩子宮等方法。如果患者進行各項治療后仍沒有有效治療,此時要對患者進行切除子宮治療。此疾病還可致使患者發生腎功能衰竭的并發癥,此并發癥的預防主要措施為早期發現。在不為患者應用利尿劑藥物治療的前提下,對患者的尿量等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4]。

此疾病對母兒生命危害性很大,為嚴重的并發癥,積極預防非常重要。故在早期應對此疾病的危險因素進行密切的觀察,定期進行產前檢查非常重要。如產婦出現情況給予其針對性治療可明顯預防此疾病的發生,避免母嬰受到嚴重的影響。

存入我的閱覽室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3-116.

[2] 童亞非,金美珍.胎盤早剝及其并發癥診治的分析.中國臨床醫學,2002,12(9):718.

[3] 戴澤君.胎盤早剝并發子宮卒中的防治探討.中國綜合臨床,2005,12(21):1136.

[4] 虞蔚.胎盤早剝致急性腎功能衰竭1例.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6,7(7):297.

[5] 劉麗琴,黃萍.重度胎盤早剝、DIC搶救成功1例.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1,13(10):63-64.

[6] 胡喬飛,王欣.胎盤早剝分娩方式臨床探討.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1,5(19):21-22.

[7] 劉艷彬,張莉英.胎盤早剝68例臨床分析.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6,6(6):105-106.

[8] 潘銘,楚文瑛,孫高高,等.胎盤早剝并發DIC成功搶救1例.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3(24):95-96.

[9] 申艷君,高永芳.臍帶過短導致胎盤早剝3例.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3):39-40.

[10] 潘雪萍.18例胎盤早剝誤診為先兆臨產、臨產的臨床分析.當代醫學,2011年17卷第16期.

[11] 鐘鳳英.重度妊高征胎盤早剝并發DIC1例的術中搶救與護理.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6,12(7):124-126.

[12] 沈紅,倪紅,吳文秀.1例不典型胎盤早剝并發DIC的搶救與護理.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6,2(6):35-37.

[13] 李麗純.胎盤早剝的觀察與搶救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1):87-89.

[14] 洪秀梅.55例胎盤早剝的臨床護理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2,7(6):71-72.

[15] 胡艷,張靜媛.胎盤早剝的早期診斷(附67例臨床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9,24(33):63-66.

[16] 余關佳,李俊男,王琳,等.119例胎盤早剝的臨床分.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2):58-59.

[17] 唐宏偉.胎盤早剝的B超檢查及臨床表現.醫學信息(下旬刊),2011,24(9):9-11.

[18] 丁依玲,胡艷,喻玲,等.胎盤早期剝離的早期診斷(附46例臨床分析).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2,12(12):13-14.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3-116.

[2] 童亞非,金美珍.胎盤早剝及其并發癥診治的分析.中國臨床醫學,2002,12(9):718.

[3] 戴澤君.胎盤早剝并發子宮卒中的防治探討.中國綜合臨床,2005,12(21):1136.

[4] 虞蔚.胎盤早剝致急性腎功能衰竭1例.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6,7(7):297.

[5] 劉麗琴,黃萍.重度胎盤早剝、DIC搶救成功1例.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1,13(10):63-64.

[6] 胡喬飛,王欣.胎盤早剝分娩方式臨床探討.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1,5(19):21-22.

[7] 劉艷彬,張莉英.胎盤早剝68例臨床分析.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6,6(6):105-106.

[8] 潘銘,楚文瑛,孫高高,等.胎盤早剝并發DIC成功搶救1例.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3(24):95-96.

[9] 申艷君,高永芳.臍帶過短導致胎盤早剝3例.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3):39-40.

[10] 潘雪萍.18例胎盤早剝誤診為先兆臨產、臨產的臨床分析.當代醫學,2011年17卷第16期.

[11] 鐘鳳英.重度妊高征胎盤早剝并發DIC1例的術中搶救與護理.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6,12(7):124-126.

[12] 沈紅,倪紅,吳文秀.1例不典型胎盤早剝并發DIC的搶救與護理.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6,2(6):35-37.

[13] 李麗純.胎盤早剝的觀察與搶救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1):87-89.

[14] 洪秀梅.55例胎盤早剝的臨床護理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2,7(6):71-72.

[15] 胡艷,張靜媛.胎盤早剝的早期診斷(附67例臨床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9,24(33):63-66.

[16] 余關佳,李俊男,王琳,等.119例胎盤早剝的臨床分.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2):58-59.

[17] 唐宏偉.胎盤早剝的B超檢查及臨床表現.醫學信息(下旬刊),2011,24(9):9-11.

[18] 丁依玲,胡艷,喻玲,等.胎盤早期剝離的早期診斷(附46例臨床分析).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2,12(12):13-14.

存入我的閱覽室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3-116.

[2] 童亞非,金美珍.胎盤早剝及其并發癥診治的分析.中國臨床醫學,2002,12(9):718.

[3] 戴澤君.胎盤早剝并發子宮卒中的防治探討.中國綜合臨床,2005,12(21):1136.

[4] 虞蔚.胎盤早剝致急性腎功能衰竭1例.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6,7(7):297.

[5] 劉麗琴,黃萍.重度胎盤早剝、DIC搶救成功1例.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1,13(10):63-64.

[6] 胡喬飛,王欣.胎盤早剝分娩方式臨床探討.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1,5(19):21-22.

[7] 劉艷彬,張莉英.胎盤早剝68例臨床分析.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6,6(6):105-106.

[8] 潘銘,楚文瑛,孫高高,等.胎盤早剝并發DIC成功搶救1例.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3(24):95-96.

[9] 申艷君,高永芳.臍帶過短導致胎盤早剝3例.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3):39-40.

[10] 潘雪萍.18例胎盤早剝誤診為先兆臨產、臨產的臨床分析.當代醫學,2011年17卷第16期.

[11] 鐘鳳英.重度妊高征胎盤早剝并發DIC1例的術中搶救與護理.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6,12(7):124-126.

[12] 沈紅,倪紅,吳文秀.1例不典型胎盤早剝并發DIC的搶救與護理.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6,2(6):35-37.

[13] 李麗純.胎盤早剝的觀察與搶救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1):87-89.

[14] 洪秀梅.55例胎盤早剝的臨床護理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2,7(6):71-72.

[15] 胡艷,張靜媛.胎盤早剝的早期診斷(附67例臨床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9,24(33):63-66.

[16] 余關佳,李俊男,王琳,等.119例胎盤早剝的臨床分.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2):58-59.

[17] 唐宏偉.胎盤早剝的B超檢查及臨床表現.醫學信息(下旬刊),2011,24(9):9-11.

[18] 丁依玲,胡艷,喻玲,等.胎盤早期剝離的早期診斷(附46例臨床分析).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2,12(12):13-14.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3-116.

[2] 童亞非,金美珍.胎盤早剝及其并發癥診治的分析.中國臨床醫學,2002,12(9):718.

[3] 戴澤君.胎盤早剝并發子宮卒中的防治探討.中國綜合臨床,2005,12(21):1136.

[4] 虞蔚.胎盤早剝致急性腎功能衰竭1例.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6,7(7):297.

[5] 劉麗琴,黃萍.重度胎盤早剝、DIC搶救成功1例.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1,13(10):63-64.

[6] 胡喬飛,王欣.胎盤早剝分娩方式臨床探討.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1,5(19):21-22.

[7] 劉艷彬,張莉英.胎盤早剝68例臨床分析.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6,6(6):105-106.

[8] 潘銘,楚文瑛,孫高高,等.胎盤早剝并發DIC成功搶救1例.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3(24):95-96.

[9] 申艷君,高永芳.臍帶過短導致胎盤早剝3例.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3):39-40.

[10] 潘雪萍.18例胎盤早剝誤診為先兆臨產、臨產的臨床分析.當代醫學,2011年17卷第16期.

[11] 鐘鳳英.重度妊高征胎盤早剝并發DIC1例的術中搶救與護理.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6,12(7):124-126.

[12] 沈紅,倪紅,吳文秀.1例不典型胎盤早剝并發DIC的搶救與護理.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6,2(6):35-37.

[13] 李麗純.胎盤早剝的觀察與搶救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1):87-89.

[14] 洪秀梅.55例胎盤早剝的臨床護理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2,7(6):71-72.

[15] 胡艷,張靜媛.胎盤早剝的早期診斷(附67例臨床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9,24(33):63-66.

[16] 余關佳,李俊男,王琳,等.119例胎盤早剝的臨床分.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2):58-59.

[17] 唐宏偉.胎盤早剝的B超檢查及臨床表現.醫學信息(下旬刊),2011,24(9):9-11.

第6篇:高危兒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

[關鍵詞] 鄉鎮醫院;醫護人員;小兒;腦性癱瘓;認知

[中圖分類號] R742.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5(a)-0161-03

小兒腦性癱瘓是指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所導致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1]。近年來,由于新生兒監護病房(NICU)的普及,高危兒和極低出生兒體重兒的生存率大幅度提高,腦性癱瘓的發生率穩中有升。在我國腦性癱瘓患病率為1.8‰~4‰,絕大部分為散發兒童,農村發病率比城市高1倍[2]。影響腦性癱瘓治療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接受治療的年齡、時間等,開始治療時間在出生后6個月內療效明顯優于>6個月者,此期間是進行早期康復、干預的最佳時期[3]。筆者在前期研究中發現,腦性癱瘓患兒來自農村占71%,15%的腦性癱瘓患兒曾在基層醫院被診斷為佝僂病而給予補鈣治療,有16%患兒首次是以其他疾病就診,在體檢過程中才被發現患有腦性癱瘓[4]。部分農村腦性癱瘓患兒被誤診、延診,在一定程度上與基層醫護人員對腦性癱瘓相關知識缺乏、未能引起重視有關。鄉鎮醫院的醫護人員是最早接觸腦性癱瘓患兒的主要人員之一。對鄉鎮醫院醫護人員進行小兒腦性癱瘓相關知識培訓,才有利于對腦性癱瘓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提高治療效果,降低致殘率,提高腦性癱瘓患兒及家長的生活質量。本研究對百色市部分鄉鎮醫院醫護人員進行腦性癱瘓知識講座,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方便抽樣方法,選擇百色市4個鄉鎮醫院的醫護人員共97人作為調查對象,其中男35名,女62名;年齡20~63歲,平均36.33歲;職業和職稱:醫生66名,其中,中級職稱40名,初級26名;護理31名,其中,中級職稱11名,初級職稱20名;工齡1~36年,平均13.21年。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和方法 經查閱資料,結合臨床經驗,自行設計腦性癱瘓相關知識問卷調查表。在正式發放問卷調查表前,進行預試驗,結果α系數為0.78,重測信度為0.84。調查表內容包括: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及對腦性癱瘓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對腦性癱瘓的認知包括小兒腦性癱瘓的概念、病因、臨床分類、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康復訓練方法、護理方法、預后和影響預后因素、預防方法、家長的心理需求情況等。在發放問卷調查表前,首先解釋問卷調查的目的,在征得同意后發放問卷調查表,當場發放,當場回收,發放問卷調查表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7份,有效問卷率為97%。

1.2.2 知識講座方法 根據調查結果,對調查對象開展有關小腦性癱瘓知識講座,內容有小兒腦性癱瘓的概念、病因、臨床分類、臨床表現、檢查方法、國內外治療進展、康復訓練和護理方法、預后和影響預后因素、如何鑒別腦性癱瘓高危兒、預防方法等。1周后再次發放以上量表。

1.2.3 評分方法 量表采用4點計分方式,認知程度設有完全不了解、不了解、了解、非常了解,分別計1~4分,分數越低表示受測者認知程度越低。量表10項內容滿分為40分,其中,36~40分為優秀,32~35分為良好,24~31分為及格,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PEMS 3.1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開展知識講座前后,鄉鎮醫院醫護人員對小兒腦性癱瘓相關知識認知情況比較見表1;鄉鎮醫院醫護人員對小兒腦性癱瘓相關知識認知優秀、良好、及格率比較見表2。

由表1可以看出,經過知識講座培訓后,鄉鎮醫院醫護人員對小兒腦性癱瘓的概念、病因、臨床分類、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康復訓練方法、護理方法、預后和影響預后因素、預防方法、家長的心理需求等知識的認知程度明顯提高,與開展知識講座前比較,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均P < 0.01)。

從表2可以看出,開展講座前后鄉鎮醫院醫護人員對兒童腦性癱瘓相關知識認知優秀率比較,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均P < 0.01)。

3 討論

小兒腦性癱瘓是兒科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5]。目前,小兒腦性癱瘓越來越得到社會的關注。為適應綜合醫院康復科及兒科、殘疾兒童康復中心、兒童福利院和社區康復的需要,衛生部曾多次組織開展全國小兒腦癱實用康復技術培訓班,凡從事兒童康復、小兒神經、兒童保健醫生、治療師、護士以及相關專業人員均可報名參加。我院也曾經組織百色市部分鄉鎮醫院業務骨干進行小兒腦性癱瘓知識培訓,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尚未全面鋪開[4]。許多小兒腦性癱瘓康復訓練中心建立或醫院腦性癱瘓康復科的成立,給腦性癱瘓患兒及家長帶來了希望。雖然目前腦癱的康復治療已經取得一定的進展,但仍被醫學界認為是一個難題,單一方法不能解決多個問題,只有將多學科交叉,協同發揮各自的作用才能取得到較滿意的療效[6],而且治療越早,效果越好。

最新研究表明,應用臍血干細胞聯合神經生長因子和物理康復治療,能明顯改善腦性癱瘓患兒的運動功能[7]。但是,提取臍血干細胞受一些醫療條件制約,所以該項技術尚不能在基層醫院推廣。減少或降低小兒腦性癱瘓的發生率、致殘率最重要的是預防或避免高危因素,做到“三早”。國內研究顯示,引起腦性癱瘓的危險因素依次為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既往不良孕產史、羊水異常、胎頭吸引或產鉗助產、多胎妊娠、宮內窘迫、胎膜早破、新生兒窒息、孕次大于1次、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等[8]。雖然認為產時和產后危險因素很可能是產前因素導致的結果變量,而不是腦癱的直接病因,但是,如果在產時和產后避免這些危險因素,或出現這些危險因素后,積極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可有效減輕患兒致殘率。可是,在臨床工作中,仍有部分腦性癱瘓患兒因誤診或延診而影響治療效果。王院方[8]報道,2003~2009年醫院院內、院外小兒腦性癱瘓誤診率為31.66%,認為與一些臨床醫師對這些高危因素缺乏認識,忽視了定期隨訪檢查有關,應提高對腦性癱瘓高危因素的認識,加強高危兒的隨訪。本文調查結果表明,鄉鎮醫院醫護人員對小兒腦性癱瘓相關知識缺乏,開展知識講座前,優秀率僅為1.03%,不及格率為27.84%,得分最低的前4項為預防方法[(2.34±0.52)分]、臨床分類[(2.43±0.63)分]、康復訓練方法[(2.47±0.54)分]、護理方法[(2.51±.052)分]。可能與部分醫護人員在學校讀書時,沒有系統、規范學習這方面知識,而且康復訓練方法必須參加專業培訓,在基層醫院醫護人員不注重患兒家長心理需求及護理有關。經過開展知識講座后,鄉鎮醫院醫護人員對腦性癱瘓的概念、病因、臨床分類、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康復訓練方法、護理方法、預后和影響預后因素、預防方法、家長的心理需求情況、知識掌握優秀率等與開展知識講座前比較,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均P < 0.01)。由此可見,對基層醫院醫護人員進行培訓,能夠明顯提高他們的小兒腦性癱瘓的認知水平。只有掌握腦性癱瘓的相關知識,才能在診療過程中學會鑒別腦性癱瘓,防止誤診或漏診。對出生時具有高危因素存在的新生兒,應建議轉上級醫院就診,及早給予檢查。班亮階等[10]報道,小兒腦性癱瘓腦電圖、腦干聽覺誘發電位、腦干聽覺誘發電位檢查異常率分別為73.33%、81.33%、30.67%,對于小兒腦性癱瘓早期診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必要時應行頭顱CT、MRI等檢查,發現異常者及早給予綜合康復治療。對運動、語言功能發育遲緩的嬰幼兒,應仔細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最大限度減輕傷殘程度,減少致殘率,才能減輕患兒家長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唐久來,.小兒腦性癱瘓引導式教育療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6-17.

[2] 陸青梅,黃境旺,趙日嵐,等.健康教育對腦性癱瘓患兒社會適應能力影響的研究[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2):138-139.

[3] 柳淑芬,陳海燕.不同年齡組的腦癱患兒綜合康復效果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0,3(1):76-78.

[4] 陸青梅,韋桂源,陸小曲,等.腦性癱瘓患兒家長健康知識需求的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4(8):964-965.

[5] 李瑞仕,馬融,馮兆才,等.中醫推拿治療小兒腦癱臨床應用概況[J].山西中醫,2009,25(7):54.

[6] 郭新志,盧紅云,張向葵,等.小兒腦性癱瘓綜合康復體系的建構[J].社會福利,2012,21(9):37-38.

[7] 邢利和,張麗欣,張麗麗,等.臍血干細胞聯合神經生長因子和物理康復治療小兒腦性癱瘓[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16(41):7777-7781.

[8] 高志平,賈寧.小兒腦癱病因學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149-150.

[9] 王院方.小兒腦性癱瘓126例誤診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9,(6)29:118-119.

第7篇:高危兒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27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836-02

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是指妊娠滿28周而不滿37周發生的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可引起早產、臍帶脫垂及母兒感染[1]。為高危妊娠患者,為降低圍產兒死亡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PPROM患者98例,治療和護理效果滿意,特總結如下。

1 一般資料

我院產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分娩產婦共6221例,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98例,占分娩總數的1.5%。產婦年齡20-42歲,平均年齡26歲。其中初產婦72例,經產婦26例。28-34+6孕周35例,35-36+6孕周63例。剖宮產分娩23例,自然分娩75例。

2 方法

回顧性分析9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將28-34+6孕周與35-36+6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產婦的產前監測情況、臨床干預治療及護理措施、分娩方式等情況進行分析。

3 胎膜早破的診斷

①孕婦突感陰道內有液體流出,時多時少,呈陣發性或持續性陰道排液,有時僅感陰道較平時濕潤,無其他不適。肛診時觸不到胎囊,將胎先露部上推見陰道流液量增多。當羊膜破口較小時流出的羊水量少,上推胎先露也無羊水流出,需做輔助檢查。②輔助檢查:陰道分泌物PH測定:用酸堿試紙測定陰道液pH值≥6.5;陰道液涂片檢查:陰道液體涂片待干后鏡檢有羊齒狀結晶出現。

4 結果

其中羊膜腔輸液5例保胎時間最長37天,最短3天,孕婦無一例感染,新生兒NRDS3例,肺炎6例。

5 護理

5.1 心理護理 胎膜早破患者多以急診入院,孕婦和家屬感到搓手不及,尤其是未足月者,擔心羊水流盡對胎兒不利,孕婦及家屬緊張焦慮,產生恐懼心理,護理人員應以熱情和藹、親切同情的態度接待她們,結合孕婦的具體情況,深入淺出地進行胎膜早破健康知識宣教,對孕婦的生理、心理狀況及時評估、分析,進行開放式討論,耐心聆聽她們提出的各種疑問,不厭其煩地進行解釋,讓她們了解胎膜早破對母子的影響及治療的措施,使其情緒穩定,消除疑慮、恐懼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態,最大限度的調動產婦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

5.2 、飲食方面護理 ①PPROM的孕婦,若無明顯感染征象,家屬要求保胎者,孕婦應絕對臥床休息,適當抬高臀部,取平臥或左側臥位,目的是減少自發性宮縮,降低宮腔內壓力,減少羊水流出,防止臍帶脫垂的發生。左側臥位還可增加子宮胎盤血液灌注量,對胎兒的供氧及營養代謝有益,利于胎兒生長發育。協助孕婦在床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暢,盡量避免咳嗽用力,以免增加宮腔壓力。②指導產婦進食營養豐富的食物,以高蛋白、清淡、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為主,鼓勵多飲水,多食含纖維較多的蔬菜及水果。

5.3 預防感染 破膜后由于宮腔與外界相通存在感染的危險,所以預防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關鍵,是確保母嬰健康的重要基礎。①保持會陰清潔干燥,勤換會陰墊,每日用0.2%碘伏棉球消毒外陰2次。避免不必要的陰道檢查或肛查,禁止灌腸防止逆行感染。②給予必要的預防性抗生素,胎膜破裂時間超過12-24h常規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每天監測體溫4次,并注意血象變化。③注意觀察陰道排液的性狀、量、色、氣味并記錄,如頭先露羊水為Ⅱ-Ⅲ度污染,有臭味或異味,以及胎心過快、胎動頻繁,同時伴有白細胞計數增高,提示胎兒有宮內缺氧感染的存在,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

5.4 用藥 PPROM患者入院確診后,及時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促胎肺成熟。地塞米松5mg,每8h肌肉注射1次,共8次。地塞米松能促進胎兒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從而降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生。孕周

5.5 產程觀察 若破膜超過24h,保胎治療失敗,早產難以避免時,應根據孕婦的孕周、估計胎兒的體質量及能否成活決定分娩方式。選擇經陰道分娩者進入待產室應行持續胎心監護。密切觀察羊水、陰道流血情況,臨產后嚴密觀察,調節有效宮縮,觀察產程進展,避免產程延長,盡量縮短第二產程,防止胎兒因缺氧而發生顱內出血。胎膜早破產婦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明顯增高,PPROM更高。因此,必須在接產前備好搶救器械及藥物,請新生兒科醫生到場做好準備搶救工作,胎兒娩出后立即吸凈呼吸道分泌物,早產兒轉新生兒科護理[2]。

6 討論

PPROM可并發羊膜腔感染、胎盤早剝、羊水過少、早產、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及臍帶脫垂等一系列危害母嬰健康的并發癥,從而致孕產婦感染率、圍生兒病率及死亡率顯著升高[3],圍生兒預后主要與胎齡有關,因而實施期待療法可延長孕齡使胎兒達到或接近足月,對提高新生兒存活率,減少新生兒并發癥有重要意義。護理人員積極加強PPROM孕產婦的產前、產中及產后的心理護理、基礎護理及全產程監護,對于降低孕產婦及新生兒并發癥的危害是尤為重要的。同時,積極做好新生兒搶救準備及轉科治療也是十分必要的,對于具有治療價值的早產兒,應該堅信,經過積極治療可以減少母嬰并發癥發生。但胎膜早破孕婦是孕婦中的特殊人群,由于妊娠期體內激素水平的改變,陌生的住院環境及復雜的治療和檢查;以及PPROM發生使孕婦擔心胎兒的成熟與存活、能否順利分娩等問題,因此加強心理支持,創造良好的人文氛圍,可以增強孕婦治療的信心,以最佳的狀態積極配合治療。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4.

第8篇:高危兒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

[關鍵詞]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高危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02(b)-004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high risk factors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650 cases of newborn from May 2013 to August 2014 in NICU of Yantai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hospital infection in clinical,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hospital infection group 150 cases and non-hospital infection group 1500 cases. The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 birth weight≤1500 g, gestational age≤37 weeks, amniotic fluid contamination, asphyxia neonatorum, parenteral alimenta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f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the high risk factors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NICU were analyz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of birth weight≤1500 g, gestational age≤37 weeks, asphyxia neonatorum, parenteral alimenta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ll P < 0.05),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birth weight≤1500 g, gestational age≤37 weeks, asphyxia neonatorum, parenteral alimenta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high risk factors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NICU (OR=1.818, 4.468, 4.049, 4.897, 3.768, all P < 0.05). Conclusion Avoiding high risk factors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NICU timely is an important meaning for prevention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NICU.

[Key words] NICU;Hospital infection;High risk factors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是收治早產兒、極低體重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的科室,患兒往往病情急、進展迅速,在進行侵入性操作時,醫院感染的風險性明顯增高[1-2]。醫院感染一旦出現會加重新生兒的病情,延長住院時間和增加經濟負擔,影響患兒的預后水平[3-4]。針對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影響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對于積極采取預防措施,提高患兒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通過對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情況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8月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收治的病例1650例,依據是否發生醫院感染進行臨床分組,醫院感染組150例,住院時間大于48 h,日齡小于28 d,符合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并確診。非感染組1500例,住院時間

1.2 觀察指標

采用回顧性方法,分析兩組新生兒性別、胎齡、體重、住院時間、入院診斷、實驗室檢查和病原學檢查。觀察兩組小于胎齡兒、出生體重≤1500 g、胎齡≤37周、羊水污染、新生兒窒息、腸外營養、機械通氣情況;分析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高危因素。

1.3 細菌培養及鑒定

患兒入院后采集呼吸道深部痰液進行培養;血行感染采集股靜脈穿刺取血進行血液培養;皮膚黏膜感染通過無菌棉簽蘸取分泌物進行培養;初次尿檢異常再起留取尿液標本進行培養。采用美國BD公司的細菌培養鑒定儀對細菌進行鑒定。

1.4 判斷標準

1.4.1 醫院感染的標準診斷:參照2001年頒發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進行確立[5],主要包括①血液培養陽性;②胸片觀察有明確的肺炎或者其他部位發生感染;③實驗室檢查白細胞

1.4.2 新生兒體重分類標準[6]:低出生體重兒為體重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高危因素單因素分析

兩組出生體重≤1500 g、胎齡≤37周、新生兒窒息、腸外營養、機械通氣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2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高危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多因素回歸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出生體重≤1500 g、胎齡≤37周、新生兒窒息、腸外營養、機械通氣均是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高危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OR=1.818、4.468、4.049、4.897、3.768,均P < 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不同儀器、治療方法和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醫院感染逐漸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其不僅影響患者的康復,同時對于生活質量也有不良影響[7-8]。醫院感染是住院患者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其主要是指住院期間發生感染和在住院期間獲得的感染,但是在出院后發生感染[9-10]。新生兒是醫院感染過程中的特殊病例,因其剛出生,機體免疫系統不完全,各項臟器發育不完善,很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的侵襲,促使新生兒成為院內感染的主要易感人群,一旦發生不僅對新生兒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增加了經濟負擔,同時可能危及新生兒的生命安全,成為家庭、社會的巨大負擔[11-12]。新生兒醫院感染的診療技術不斷提高,早產兒病死率明顯降低,一些新生兒機體免疫功能不完全,皮膚薄進而屏障保護功能差,患兒在入院時病情相對危重,在住院過程中要進行多項診療,進而可能造成醫院感染。新生兒醫院感染的特點是起病急、進展快、病死率高,不僅影響威脅醫院的診療水平,同時危及患兒的生命安全。

目前我國醫院感染主要是下呼吸道感染,其中肺部感染比例最多。以往研究表明,新生兒院內感染多是革蘭陰性菌,近年來,隨著抗生素耐藥細菌增多,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萬古霉素腸球菌的發生率也明顯增高[13-14]。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病原菌來源各不相同[15-16]。如草綠色鏈球菌來自于痰標本,金黃色葡萄球菌來源于血液標本和膿性分泌物,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來源于臍分泌物,大腸埃希菌多見于氣管插管內吸引物。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病原菌中,革蘭陽性菌約占總分離細菌的40%,金黃色葡萄球菌在革蘭陽性菌中占首位,革蘭陰性菌占60%,屬于新生兒院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常見的是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桿菌[17-18]。革蘭陽性球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草綠色鏈球菌,屬于呼吸系統常見的致病菌。革蘭陰性桿菌則以大腸埃希菌為首位,來源于氣管插管內吸引物和胎糞,可能是由于重癥患兒多采取氣管插管。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感染的途徑主要是血行感染、呼吸道感染,同時皮膚黏膜感染和泌尿系統感染也有發生。其中感染部位主要是以肺部為主,分析其原因:①首先新生兒急救和處理往往需要氣管插管,應用呼吸機,從而造成新生兒易感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②新生兒往往不能進行自主咳嗽,呼吸道內的痰液等分泌物增多,如果不能及時處理,或者清理呼吸道時造成呼吸道黏膜損傷均有增加了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其次感染部位明確的是敗血癥,主要來源于新生兒的血行感染,由于新生兒敗血癥診斷難度較大,一般診斷主要以血液培養結果作為診斷的金標準。新生兒敗血癥的感染途徑多來源于皮膚感染,分析其原因:①新生兒皮膚黏膜屏障功能發育不良,皮膚容易發生破損,臍帶殘端閉合不全,不能有效地發揮屏障的效果;②上呼吸道纖毛運動能力差,不能對黏膜表面的細菌進行及時地清理;③新生兒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淋巴細胞的吞噬功能較差,進而造成感染不僅僅局限于淋巴結之內,同時容易發生擴散,另外新生兒的體液免疫功能和細胞免疫功能較弱,容易發生感染。

新生兒醫院內感染危險因素主要包括出生體重≤1500 g、小于胎齡兒、出生時合并窒息、胎齡≤32周、腸外營養、呼吸機輔助呼吸、羊水污染等。小于胎齡兒的有一種說法叫做宮內發育遲緩,主要是出生體重在同齡兒體重低于第10百分位,或者是小于平均體重的2個標準差。小于胎齡兒體重相對較低,發育不成熟,病情嚴重,從母體攝取營養的速度較差,另外其先天免疫功能可能受到抑制,進而淋巴細胞的技術明顯偏低,造成患兒的機體抵抗力減弱,容易發生感染。機械通氣是為了改善患兒通氣和換氣功能,維持患兒血氣在正常范圍之內,治療呼吸衰竭。隨著醫療服務技術的不斷進步,機械通氣的應用率明顯增高,機械通氣也成為了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有資料顯示,機械通氣越長,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概率越大,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中,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為10%~65%,病死率達到15%~55%[19-20]。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清理呼吸道頻率不足,由于新生兒無法進行自主排痰,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清理時可能對呼吸道造成不同程度的黏膜創傷,護理人員只能根據個人臨床經驗調整呼吸道的清理頻率,如果呼吸道清理時間間隔保持合理狀態,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可能有所降低;②手部清潔不徹底,醫院感染過程中經手傳播細菌感染的概率為30%,醫護人員診療過程中手部污染與新生兒感染有較高的相關性;③無菌操作技術把關不嚴格,醫療器械消毒不嚴格,造成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明顯增高。腸外營養是新生兒不能耐受腸道內營養,需要通過靜脈輸注人體需要的營養素,從而維持新生兒的正常生長發育。長期腸外營養造成院內感染的可能機制:①腸外營養液中脂肪里的乳糜顆粒通過單核-吞噬系統吸收,從而對白介素-2活化淋巴細胞活性進行抑制,降低細胞因子產生,從而有效地降低中性粒細胞吞噬功能,增加了感染的發生率;②腸外營養應用的脂肪乳劑是細菌和真菌較好的培養基,有利于某些細菌的繁殖,比如脂肪乳可以促進馬拉色菌屬不斷繁殖,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③腸外營養的同時也會對開奶時間造成延遲,影響了新生兒腸道菌群正常建立,腸道菌群建立出現異常,對腸道黏膜造成損傷,失去了原有正常的屏障功能,從而增加了感染的概率。

本研究通過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4年8月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收治的病例1650例臨床資料,依據是否發生醫院感染進行臨床分組,醫院感染組150例和非感染組1500例。觀察兩組小于胎齡兒、出生體重≤1500 g、胎齡≤37周、羊水污染、新生兒窒息、腸外營養、機械通氣情況。觀察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高危因素情況,結果表明,兩組出生體重≤1500 g、胎齡≤37周、新生兒窒息、腸外營養、機械通氣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多因素回歸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出生體重≤1500 g、胎齡≤37周、新生兒窒息、腸外營養、機械通氣均是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高危因素,提示掌握好機械通氣的臨床指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制度,適當的進行呼吸道清理,降低插管引起的創傷和縮短通氣時間,強化早期微量喂養,對于有效地預防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及時地規避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高危因素,對于預防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玲蓉,彭珉娟,李樺,等.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患兒院內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3,15(2):112-116.

[2] Bagheri NS,Allegranzi B.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in Africa:a systematic review [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2011,89(10):757-765.

[3] 黃朝梅,羅英,何力.新生兒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相關血流感染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3,20(5B):55-59.

[4] 沈美云,顧萍,袁詠梅.新生兒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與干預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3):580-582.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1:35.

[6] 崔焱.兒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山版社,2006:102.

[7] 徐敏,涂敏,陳潔.NICE醫院感染監測及護理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94-96.

[8] Trick WE,Vernon MO,Welbe ISF,et al. Mutticenter intervention program to increase adherence to hand hygiene recommendations and glove use and to reduce the incidengc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J].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07,28(1):42-49.

[9] 李茂軍.陳呂輝,陬先云,等.新生兒重癥監護宅細菌定植和醫院感染的監測[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10):762-763,783.

[10] Mahfouz AA,Ai-Azraqi TA,Abbag FI,et 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in south-western Saudi Arabia [J]. East Mediterr Health J,2010,16(1):40-44.

[11] Ahmad TA,El-Sayed LH,Haroun M,et al. Development of immunization trials against klebsiella pneumoniae [J]. Vaccine,2012,30(14):2411-2420.

[12] 黃國盛,廖燕,畢雷,等,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1, 26(5):304-307.

[13] Auriti C,Ronchetti MP,Pezzotti P,et al. Determinant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6 neonatal in tensive care units:an Italian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10,31(9):926-933.

[14] Yapicioglu H,Ozcan K,Sertdemir Y,et al.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in turkey in 2008: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a prospective study [J]. J Trop Pediatr,2011,57(3):157-164.

[15] Pittet D,Zingg W. Reducing ventilater-associated pneumonia:when process control alIows outcome improvement and even benchmarking [J]. Crit Care Med,2010,38(3):983-984.

[16] Papadimitriou M,Voulgari E,Ranellou K,et al. Emergence of vim-1 metallo-β-lactamase-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J]. Microb Drug Resist,2011,17(1):105-108.

[17] Mahfouz AA,Al-Azraqi TA,Abbag FI,et 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in south-western Saudi Arabia [J]. East Mediterr Health,2010,16(1):40-44.

[18] Gupta A,Agrawal A,Mehrotra S,et al. Incidence,risk stratification,antibiogram of pathogens isolated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J]. Indian J Crit Care Med,2011,15(2):96-101.

[19] Elster T,Beata CM,Sochaczewska D,et al. Analysis of risk factot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of the Pomeranian Medical Uniyersity in Szczecin in the years 2005-2008 [J]. Ginekol Pol,2009, 80(8):609-614.

第9篇:高危兒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

【關鍵詞】早產兒;排便;黃疸

【中圖分類號】R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577-01

由于早產兒的生理特點,極易發生高膽紅素血癥和膽紅素腦病,引起神經損傷,故早期發現并控制黃疸,避免高膽紅素血癥的出現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鑒于此,作者對160例早產兒隨機選取80例患兒采用早期人工排便以加快胎便排泄,與對照組比較,早期人工排便減輕了早產兒黃疸,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新生兒科收治的早產兒(胎齡0.05)。

1.2 排便方法 兩組早產兒出生后均予早產兒配方奶粉喂養和常規護理。對照組不干預,任其自然排便,觀察組采取以下方法通便:①取一次性6F硅膠胃管作為肛管,前端3~5cm,用一次性無菌20mL的注射器抽取開塞露3~5mL及溫生理鹽水(35±2)℃10ml,1次/12h。連接已的肛管,取患兒右側臥位,抬高臀部,輕插入患兒7—10 cm,緩慢注入。②操作者剪短手指甲,溫暖雙手后在早產兒的腹部涂擦嬰兒潤膚油(美國強生公司生產)1~2mL,用食指、中指、無名指指腹沿臍輪順時針方向按摩(用力均勻,以舒適為宜)3~5min,同時給予腹部一定壓力。

1.3 評價方法 用YZB/ 蘇0344-2008 類BF型經皮黃膽儀測量兩組早產兒皮膚黃疸指數,4次/天。在我國制定的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診斷標準中,早產兒TCB>256.5μmol/L(15 mg/dL)即診斷高膽紅素血癥[1,2,3],由于早產兒血腦屏障功能差,同時有病理因素存在影響其功能,TCB>171μmol/L即有膽紅素腦病發生的可能[4],故現在新生兒病房中早產兒TCB>171μmol/L即行藍光照射治療,給予早期干預[5]。記錄兩組需光療的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以 ±s表示,采用t檢驗。

2 結果

兩組早產兒出生后黃疸出現的時間、達到光療干預時間、光療所需時間比較見表1。

3 討論

新生兒體內膽紅素的主要來源為紅細胞分解的代謝產物,而新生兒紅細胞衰老的速度是成人的2倍[6],故新生兒血液中膽紅素水平較高。國內資料表明,生后第1周內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為40%~65%,甚至高達87.6%[7],過高的膽紅素造成新生兒膽紅素腦病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不可逆損害。核黃疸的發生與多種高危因素有關,早產兒本身就是核黃疸的高危因素,比足月兒更易發生膽紅素腦病[8]。因此,研究早期干預措施,以降低早產兒黃疸發生十分必要。早產兒因胃腸動力功能差及攝入量少,常發生胎糞排出延遲[9,10]。若胎糞排出延遲,可使膽紅素腸肝循環增加,加重膽紅素重吸收[11]。研究表明,大便初排時間和變黃時間延遲是正常足月兒發生黃疸的因素之一[12],因此,促進糞便排出,減少膽紅素重吸收是治療早產兒黃疸的有效措施之一。

本研究應用的按摩灌腸法,兼收了開塞露灌腸和腹部按摩的優點。灌腸液能稀釋軟化大便,灌腸引起排便反射,誘導結腸動力成熟,暢通排泄路徑,切斷腸肝循環而達到退黃或降低膽紅素濃度,通過早期灌腸干預能促進胎糞排泄,減少胎糞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降低胃腸道中膽紅素糞膽原吸收,從而減少膽紅素的腸肝循環,降低血清膽紅素值,減少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率[13],早期光療聯合灌腸可阻止高膽紅素血癥及膽紅素腦病的出現,減少后遺癥的發生[14],早產兒出生后早期行溫鹽水與開塞露混合液灌腸有利于胎糞的排出,腹部按摩則免了普通灌腸只是排空遠端結腸糞便的局限,進一步促進糞便徹底排出,有利于早產兒順利渡過營養關,降低病理性黃疸及呼吸暫停的發生率。本研究還發現,按摩灌腸還可以消除因灌腸引起的緊張情緒,減少哭鬧,提高舒適度,節約操作時間。

參考文獻: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37.

[2]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 實用新生兒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62

[3] 吳梓梁.新生兒黃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44

[4] 李燕暉,金青,張琰,等.經皮膽紅素測定對診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應用價值[J].陜西醫學雜志,2004,33(10):893-894.

[5] 黃德珉.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防治口].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4,19(6):526—528.

[6]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 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9:144-160

[7] 胡曉靜,趙敏慧,張玉俠. 撫觸按摩對促進早產兒排便效果的探討[J].上海護理,2003,3(3):15- 17

[8] CASHORE W J.Bilirubin and jaundice in the micropremie[J].Clin Perinatol,2000,27(1):171—179.

[9] 富林寶,邢曉華.非營養性吸吮配合腹部按摩對促進早產兒胃腸道發育的影響及護理[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6,20(6):52.

[10] JADCHERLA S R, KLIEGMAN R M.Studies of feeding intolerance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definition and significance[J].Pediatrics,2002,109(3):516—517.

[11] 韋林安,何群,李麗等.撫觸對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黃疸指數及行為神經發育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6,21(11):6-8.

[12] 孫美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護理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7):408—4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级二级三级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9九九99九九九视频精品 | 亚洲欧美一级久久精品 | 网站免费满18成年在线观看 | 日韩色网站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 亚洲美女视频在线 | 毛片免费网址 | 天堂mv亚洲mv在线播放9蜜 | 成人在线综合 | 中文字幕日韩国产 | 乱子伦一级在线现看 | 久草精品视频 | 在线观看 a国v | 小屁孩和大人啪啪 | 碰超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色午夜视频免费看 | 久久久免费观成人影院 | 日本免费毛片 | 日本黄网在线观看 | 成人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永久高清免费动作片www | 成年女人看片免费视频频 | 亚洲bbbbbxxxxx精品三十七 | 久草最新在线 | 亚洲 欧美 国产 中文 | 亚洲图片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老熟妇激情毛片 | 成人18免费观看的软件 | 久久久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 久久香焦 | 国产成人www免费人成看片 | 美女张开腿| 99在线热视频只有精品免费 | 成人在线高清 | 精品中文字幕不卡在线视频 | 欧美视频在线观在线看 | 欧美性色黄大片www 欧美性色黄大片一级毛片视频 |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