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如何正確護理新生兒范文

如何正確護理新生兒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如何正確護理新生兒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如何正確護理新生兒

第1篇:如何正確護理新生兒范文

[中圖分類號] R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2(b)-015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joint participation type of newborns nursing of direct rooming-in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work. Methods 102 cases of newborn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April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for research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aditiona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joint participation group adopted the direct rooming-in nursing,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nursing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nd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the mothers in the two groups to the nursing work and other main indicators of newborns were compared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and satisfactory degree of delivery women to the nursing work in the joint particip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3.8% and 98.1%, which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and the related indicator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Direct rooming-in; Newborn; Nursing; Joint participation; Adverse reaction

新生?菏橇俅倉寫嬖詰奶厥餿禾澹?由于新生兒的各項身體系統及各個器官的發育還尚未完善,因此,細微的護理差錯就很容易導致新生兒護理出現嚴重問題[1]。目前,伴隨護理理念的發展及臨床護理工作的不斷發展,在新生兒護理中,母嬰同室護理應用廣泛,主要就是將新生兒與產婦集中在同一個房間,共同進行護理[2]。很多產婦在生產時過度緊張,對于個人身份的轉換尚未做好準備,因此,對于新生兒護理也會產生緊張等情緒,容易影響護理質量[3-4]。該院在母嬰同室護理的新生兒中應用共同參與模式,方便選擇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間在該院出生的102例新生兒作為實驗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選新生兒的納入標準為:足月生產的新生兒、評分超過7分的新生兒、家屬同意接受實驗的新生兒。該次實驗排除以下新生兒:早產新生兒、巨大兒、體重不達標新生兒、合并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兒。將所有實驗對象均分為傳統組與共同組,每組51例。傳統組男性30例,女性21例,體重為2 321~4 652 g;共同組男性29例,女性22例,體重為2 322~4 655 g,兩組新生兒的相關資料在對比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傳統組新生兒接受常規護理,新生兒與產婦分開,由護理人員完成新生兒護理,包括對新生兒的各項指標進行觀察、喂養護理及臍帶護理等。共同組新生兒則接受共同參與模式的母嬰同室護理,主要方法如下。

1.2.1 健康宣教 護理人員首先需要對新生兒的監護人及其它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告知家屬共同參與模式下的母嬰同室護理的重要價值等。護理人員需要將共同參與模式的母嬰同室護理的理念、操作方法等作詳細介紹,讓新生兒的家屬有心理準備。

1.2.2 沐浴護理 在新生兒沐浴之前,家屬需要預約好時間,并準備好新生兒的衣物,隨后將新生兒送至沐浴間。護理人員需要對新生兒的各項狀況進行檢查,并指導產婦幫助新生兒沐浴,沐浴結束后做好交接處理,將新生兒推回房間。

1.2.3 其它護理 護理人員需要告知產婦及新生兒其它家屬如何正確撫觸新生兒,如何為新生兒更換尿布及衣物,還要將正確的母乳喂養方式告知產婦。護理人員要重視對新生兒各項指標的篩查,并將護理過程中新生兒出現溢奶、哭鬧等現象的原因告知新生兒家屬。護理人員需要讓新生兒家屬重視洗手、消毒等,并保證母嬰同室環境的衛生,每日定時開窗通風,并做好消毒處理,尤其是床頭柜等經常使用的物體,需要用消毒液進行擦洗。護理人員還要告知新生兒家屬,保證新生兒被褥等的清潔,以免出現感染[5]。

1.2.4 制定護理目標 護理人員首先需要對共同參與模式下的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的目標進行確定,對新生兒護理進行嚴格監測,并重點加強新生兒的安全護理,對產婦及家屬的護理操作進行重點觀察,還需要不斷營造良好的護理氛圍。

1.2.5 建立操作規范 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新生兒自身的特點建立護理操作規范,對每一項護理工作都要進行詳細的描述,并建立科學的護理流程圖。此外,護理人員需要針對容易出現不良反應的護理環節進行重點備注,加強風險護理的意識。在操作規范中,護理人員還需要加強新生兒護理意外事件的有效預防處理,不得讓產婦及其它家屬給新生兒穿過多、過緊的衣服,還要避免新生兒在吮吸母乳的過程中出現嗆奶、溢奶等。若是新生兒食用牛奶,護理人員需要告知產婦嚴格把控牛奶的配比,并控制好相應的溫度,一定要做到現配現用,避免牛奶變質等給新生兒帶來不良影響。

1.2.6 加強護理人員的考核 在共同參與模式下的母嬰同室護理中,醫院也需要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與考核。醫院應當確保護理人員掌握相應的操作規范,并接受科學、系統的培訓,只有通過考核的護理人員才能參與實際護理工作,以此保證護理工作的整體質量。

1.2.7 實施袋鼠式護理 護理人員在新生兒穿戴好紙尿褲之后,讓其俯臥與產婦的胸前,并且指導產婦將新生兒頭部調整至產婦自身乳房之間,讓新生兒的臉部偏于一側。護理人員需要在新生兒的后背處為其蓋上被子,并讓產婦一只手托住新生兒臀部,并將另一只手放于新生兒的背部處。產婦以此方式護理的持續時間應為1 h左右,并且在新生兒出生之后的5 d內進行袋鼠式護理1次/d。

1.3 臨床觀察指標

對兩組新生兒分別接受不同護理干預后的不良反應進行對比,包括感染、肺炎、黃疸等,并加以分析。對比兩組新生兒母親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選擇該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作統計分析,產婦打分未達到60即為不滿意,打分在61~85分為尚可滿意,超過85分則代表非常滿意,產婦的總滿意度為尚可+非常滿意。此外,對兩組新生兒的其它相關指標進行比對,并作以簡析。

1.4 統計方法

此次試驗中的所有數據需要接受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計算,選擇[n(%)]代表計數資料,并讓其接受χ2核驗,實驗中的計量資料則選擇(x±s)進行表示,并選擇t檢驗。P

2 結果

2.1 新生兒不良反應

根據表1的內容可以明顯看出,共同組新生兒各類型不良反應的例數均要少于傳統組新生兒,數據接受對比之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護理滿意度

由表2可以看出,共同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要遠遠高于傳統組對象,兩組對象的相關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其它指標

通過表3中顯示的數據可以看出,共同組新生兒接受護理后的體質量明顯高于傳統組,且新生兒的住院天數要短于傳統組對象,數據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在產科臨床護理工作中,新生兒護理歷來是重要內容之一,新生兒在脫離母體之后,自身所面對的環境發生了極為明顯的改變,但是,新生兒各方面功能未發育完善,對于環境的適應力較差。可以說,新生兒所處環境對于其未來的成長發育存在極為重要的影響。在新生兒的傳統臨床護理工作中,一般都是將產婦與新生兒分開,新生兒護理工作帶有很強的封閉性質[6]。目前,伴隨母嬰同室的廣泛建立,新生兒臨床護理工作也逐漸轉變為開放性質較強的母嬰同室護理[7-8]。

在傳統的母嬰同室護理中,護理人員很少會讓產婦及其它家屬參與護理工作,這就會造成產婦與家屬對于新生兒護理存在生疏,對于新生兒出院后的家庭護理存在不良影響[9]。而將共同參與模式與母嬰同室護理相結合,可以有效轉變產婦的自身觀念,產婦的個人需求可以得到較好滿足,新生兒護理的效率也會得到顯著提高。護理人員在實施共同參與模式后,產婦及其它家屬會真正參與新生兒的臨床護理,并且掌握相關的健康教育知識,產婦可以學會如何正確撫觸新生兒、正確的喂養方式、科學的沐浴方法等。此外,在共同參與模式的新生兒護理中,護理人員會著重強化產婦及其它家屬的責任觀念,幫助新生兒的家屬了解新生兒自身的各項特征[10]。這樣一來,新生兒的家屬可以掌握更為完善的護理技巧,對于日后新生兒的家庭護理存在積極影響。此外,共同參與模式的母嬰同室護理可以有效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得到更為有效的激發。母嬰同室共同參與模式的新生兒護理,充分體現了“愛嬰”的護理理念,產婦會全天候與新生兒共處同一環境。該院在實施這一類型的新生兒護理之后,可以有效幫助產婦盡早開奶,確保母乳喂養的成功率,也能有效提高產婦的哺乳能力及護理新生兒的能力等。從新生兒的角度來分析,共同參與模式下的母嬰同室護理可以培養新生兒與母親之間的感情,使新生兒更為舒適,并且對于新生兒的未來成長發育存在積極影響[11]。

在對比兩組新生兒接受不同護理干預后的不良反應情況后可看出,共同組新生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僅為3.8%,遠低于傳統組新生兒19.5%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兩組實驗對象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此外,共同組產婦對于臨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達98.1%,明顯高于傳統組產婦82.4%的臨床護理滿意度。該研究的相關數據與楊霞[9]的研究數據存在共同性,其研究中產婦的護理滿意度為96.7%,這也體現出該研究的科學性。共同組新生兒在接受共同參與模式的母嬰同室護理后,體質量明顯更高,住院天數也更短,這些數據均充分體現了共同參與模式的母嬰同室護理存在極強的應用優越性。

第2篇:如何正確護理新生兒范文

【關鍵詞】未足月;胎膜早破;妊娠結局

未足月胎膜早破(PROM)是在妊娠周期不足37周,胎膜提前出現破裂的現象,通常臨床稱為早產,是圍產期常見的并發癥之一[1]。PROM的發生極易引起早產、羊膜腔內感染、臍帶脫垂、羊水過少,胎兒窘迫、胎肺發育不良等,對胎兒、孕產婦、新生兒造成極大的影響,導致孕婦感染、產兒患病,甚至造成新生兒死亡。可見,如何正確處理未足月胎膜早破是減少產兒的患病率、病死率、產婦感染的關鍵,為此筆者對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PROM孕婦與妊娠結局分析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分娩的PPROM患者86例,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28±3.5)歲;初產婦66例,經產婦20例;單胎妊娠80例,雙胎妊娠6例;平均胎膜破裂孕周為33.50周,平均終止妊娠孕周為35.36周。

1.2治療方法

1.2.1 基礎護理:孕婦取平臥位休息,借助護墊抬高孕婦臀部防止臍帶脫垂致胎死,同時勤聽胎心,注意觀察孕婦癥狀,準備剖宮產。指導家屬協助清潔孕婦外陰,放會陰護墊,并消毒防止感染,避免胎兒感染患病。

1.2.2 糖皮質激素應用:對于32周后宮中胎肺仍未發育成熟,應當考慮使用地塞米松單療程治療,促進胎兒發育,減少新生兒窒息現象,確保孕婦及胎兒的安全。

1.2.3 防止感染:胎膜破裂極易引發細菌感染,為此應當遵醫囑使用無副作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頭胞菌素類,孕婦盡量避免引導檢查,減少細菌的輸入;保持外陰清潔干爽,勤換會陰墊,孕婦破膜后定時測量體溫,觀察羊水狀況,出現異常及時處理。

1.2.4 宮縮抑制劑:子宮收縮容易引起流產,一般使用宮縮抑制劑,擴張子宮。首先用16ml的25%硫酸鎂與100ml的5%葡萄糖混合1小時內靜脈滴注,然后用25%硫酸鎂30ml加于5%葡萄糖500ml靜脈滴注,滴速1~29/h,直至宮縮停止,每日總量不超過30g,密切關注孕婦的呼吸、心率、尿量、膝反射等,防止硫酸鎂過量中毒。

1.3觀察指標

本組研究觀察指標包括:(1)妊娠結局,對比觀察兩組孕婦的自然分娩、剖宮產、臍帶脫落、胎盤早剝等指標;(2)新生兒的狀況,對比觀察兩組新生兒的不良反應,包括窒息、呼吸窘迫、感染、死亡等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2.1未足月胎膜早破與妊娠結局

兩組孕婦妊娠結果比較如表1所示,未足月胎膜早破組孕婦的自然分娩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而羊膜腔感染率、臍帶脫垂率高于對照組孕婦(P0.05)。

2.2 未足月胎膜早破與新生兒狀況

觀察組新生兒總發生不良事件13例(15.11%),其中4例新生兒窒息狀況,3例新生兒發生呼吸窘迫,4例新生兒出現細菌感染,2例新生兒出現死亡;對照組新生兒發生不良事件5例(8.33%),其中出現新生兒窒息2例,呼吸窘迫1例,細菌感染2例,無新生兒發生死亡現象。兩組孕婦的新生兒出現的不良癥狀具有明顯的差異,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引起胎膜早破的因素較多,目前臨床上尚未明確其發病機理,但大多數學者認為胎盤早破的原因有:孕婦創傷,宮頸內口松弛,生殖道病細菌上行性感染,支原體感染,羊膜腔壓力增高,胎兒先露部與骨盆入口銜接不好,胎膜發育不良,孕婦缺乏銅、鋅微量元素等,均有可能引發未足月胎膜破裂[3]。臨床上胎膜破裂是比較棘手的問題,通常采用宮縮抑制劑來抑制宮縮防止早產,同時盡量延長孕齡至48~72h,利用皮糖質激素促進胎肺成熟,減少新生兒窒息的發生。在治療過程中應當注意宮縮抑制劑和皮糖質激素的使用,宮縮抑制劑應在胎膜破裂后立即應用,而對于孕周大于32周的孕婦,不能使用皮糖質激素。

未足月胎膜早破使胎盤失去胎膜的保護作用,加之宮縮時出現負壓作用,極易引起陰道內的細菌上行感染胎盤,不僅可引起早產,也可引起胎兒循環、心率和行為改變,造成胎兒生長受限和新生兒的先天性感染等一系列不良妊娠后果。因此臨床上通常使用抗生素防止細菌上行感染,避免早產,延長孕期,保證胎兒充足的時間發育,提高胎兒的各項機體功能,減少胎兒細菌感染率,有效降低新生兒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新生兒的存活率。本組對比研究表明,未足月胎膜早破組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大于自然分娩新生兒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可見胎膜早破是影響新生兒及孕產婦健康的重要因素,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可以減少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率。

綜上所述,未足月胎膜早破極易導致新生兒患病或死亡,同時也加大了孕婦感染的風險,通過基礎護理、合理利用縮宮抑制素、皮糖質激素、抗生素等,科學合理的處理胎膜早破,延長孕期,促進胎肺發育,改善母嬰兒的身體機制,避免胎兒畸形,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兒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魏文利,周向京.一反應蛋白檢測在足月胎膜早破孕婦中的作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0,21(16):20—21.

第3篇:如何正確護理新生兒范文

【關鍵詞】新生兒;臍部;優質護理;常規護理;不良事件;家屬滿意度

臍帶是母體連接新生兒的重要通道,其向胎兒運輸氧氣、營養,促進胎兒成長發育[1]。當新生兒娩出后,臍帶仍連接著胎盤,醫護人員采用專業的手法剪斷臍帶,而殘余部分會裸露在外,若護理不當,就會造成感染,甚至引發破傷風、敗血癥等嚴重病癥[2-3],故加強新生兒臍部護理至關重要。本次抽取120例新生兒展開研究,旨在比較臍部常規護理、優質護理的干預效果,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120例具有完整資料的新生兒為研究對象,以所用臍部護理模式進行分組:對照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胎齡38~42周,平均(39.8±1.9)周,體質量2.6~4.2kg,平均(3.2±0.8)kg;試驗組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胎齡37~42周,平均(39.4±2.1)周,體質量2.7~4.1kg,平均(3.1±0.7)kg。兩組基線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納入標準:1)足月分娩;2)新生兒Apgar評分[4]超過8分;3)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存在先天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2)存在重癥肺炎、重癥病理性黃疸等疾病;3)有宮內感染征象;4)出生時體質量過低;5)家屬不愿意配合。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臍部護理,即新生兒出生后立刻用5%聚維酮碘溶液對臍部及周圍皮膚進行消毒,用雙道氣門芯于臍部根上0.1cm處行結扎處理,再往上0.5cm處將臍帶剪斷,殘血擠凈后,依次涂抹2%碘酊、75%酒精,加壓包扎臍帶斷端。新生兒洗浴后,用5%碘伏對其臍部常規消毒,每日消毒2次。試驗組:行優質護理,具體操作如下。1)斷臍護理:常規斷臍,出生24h內不僅要做好消毒工作,同時應注意觀察新生兒臍部情況,若出現臍帶過粗脆性大,或臍帶過短致臍帶夾脫落而引發滲血[5],應立刻采用止血鉗,若滲血量過多,需重新消毒后再次進行結扎。新生兒沐浴后用75%乙醇消毒臍部,48h后行二次斷臍,即常規消毒后上提牽引線,松開氣門芯,使臍帶與腹壁呈30°角,沿順時針方向剪掉臍帶殘端,常規消毒,在肚臍上貼上臍貼,24h后去除臍貼,消毒,清理血痂,充分顯露臍部。2)臍帶脫落前護理:臍帶結扎間斷后會逐漸變硬變黑,一般于新生兒出生3~7天內脫落[6]。在臍帶脫落前,護理人員應做到以下幾點:①臍部時刻保持干燥:為避免細菌生長,護理人員需每天消毒包扎臍部,在為新生兒洗澡時,應采用防水貼保護,洗完澡后及時用無菌棉簽將多余水分吸收,再消毒包扎。②盡可能減少臍部刺激:臍帶斷端經包扎后能迅速結痂,避免細菌定植于創面,但需注意的是,換尿布時操作不當,會過度刺激臍部,導致創面出現發紅、出血情況,甚至引發感染[7]。因此,護理人員應提醒家屬為新生兒準備透氣、舒適的紙尿褲或純棉尿布,排尿、排便后應及時清洗局部皮膚,在為男性嬰兒換尿布時,注意將向下蓋住,避免新生兒尿尿時尿液上沖浸濕臍帶。③保持臍部透氣:良好的透氣對臍帶斷端修復具有重要作用,部分家屬認知水平有限,擅自用油類或乳液涂抹新生兒臍部,導致局部悶熱,延長創面修復時間,故護理人員應提前告知家屬相關注意事項,叮囑家屬注意觀察臍部情況,若出現臍輪發紅、臍窩滲液、臍部周圍皮膚糜爛等情況,及時告知醫護人員,用3%雙氧水將分泌物清洗干凈后,用蘸有75%酒精的棉簽沿順時針方向對局部進行消毒,顯露臍部,使局部保持干燥。3)臍帶脫落后護理:臍帶脫落后會直接顯露新鮮肉芽組織[8],護理人員應定時為肉芽組織進行消毒,每日2次,消毒后用無菌紗布覆蓋,避免衣物、尿不濕等刺激肉芽,引發感染。因肉芽未長好,局部會滲出少量分泌物,護理人員應告知家屬這是正常現象,肉芽結痂后癥狀會自然消失,并及時用無菌棉簽清除滲液,用0.5%聚乙烯醇醚絡碘消毒,直至脫落面全部長出皮膚。臍帶上存在2條動脈、1條靜脈,部分新生兒在臍帶脫落后可見血管殘端并有少量滲血,這主要是因為臍帶血管內部未完全愈合,注意用酒精消毒,加壓包扎,若出血量過多,常規按壓無效,則行血管縫扎術。4)出院指導:新生兒出院時,醫護人員應告知家屬具體注意事宜,特別是部分臍帶尚未脫落的新生兒,護理人員應做好宣教工作,指導家屬掌握新生兒臍部護理技巧,提醒家屬在為寶寶護理臍帶前,注意洗干凈雙手,告知其如何正確為臍部消毒,保持新生兒臍部干燥,強調已污染的棉簽禁止二次使用,以免造成創面感染。若2周后新生兒臍帶仍未脫落,注意觀察局部情況,若結扎末端完全變硬,且未出現紅腫、破潰、滲液等情況出現,無需特殊處理,仍保持原來護理操作,若出現感染征象,應立刻入院就醫。

1.3觀察指標

1)不良事件觀察:統計兩組臍窩潮濕、臍部紅腫、臍部滲血、臍輪損傷等發生病例。2)家屬滿意程度觀察:翻閱資料,自制新生兒臍部護理質量評價量表,評價指標包括環境衛生、禮儀態度、業務技能、操作及時性、風險控制,共25個條目,各指標評分0~20分,滿分100分,評分越高表示家屬越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19.0行統計學分析,不良事件發生率為正態計數資料,表現形式為(%),檢驗方法為χ2檢驗;家屬滿意度為正態計量資料,表現形式為(x-±s),檢驗方法為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P<0.05為評估標準。

2結果

2.1兩組不良事件控制情況觀察

對照組不良事件總發生率為30.00%,試驗組不良事件總發生率為11.67%,組間差異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家屬滿意程度評估情況觀察

對照組家屬滿意程度評價量表單項指標評分及總評分與試驗組比較,差異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臍部是細菌侵入的重要地方,新生兒出生后會剪斷臍帶,為細菌在臍部繁殖、生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若護理不當,局部會出現化膿情況,據調查,約有30.2%新生兒會發生臍部感染[9]。加之,新生兒免疫功能尚未發育完善,細菌侵襲臍部后會經血管斷口進一步滲透至血液中,進而引發敗血癥、膿毒血癥,嚴重威脅新生兒生命健康[10]。優質護理將“以患者為中心”作為內涵,通過強化基礎護理、落實責任制度,提高整體護理水平,使患者保持身心舒適,提升社會滿意度[11]。我院應用優質護理理念,結合以往護理經驗,制定了詳細的臍部護理計劃。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家屬滿意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這主要是因為:1)二次剪臍能縮短臍帶干燥時間,促進臍帶脫落,降低臍部感染風險[12];2)臍帶脫落前以臍帶殘余部分消毒為主,嚴格遵循干燥、透氣、少刺激三項原則,能有效避免感染情況的發生;3)臍帶完全脫落并不表示萬事大吉,若此期間掉以輕心,極容易導致臍窩滲液、滲血,故仍需加強管理,注意觀察,切實保證寶寶健康;4)許多家屬對新生兒護理知識了解不多,加強院前宣教,能提高家屬認知水平,確保其能正確、有效護理新生兒臍部;5)臍部優質護理不僅能使不良事件發生率降低,且能提高新生兒舒適度,減輕家屬焦慮、恐慌情緒,使其以輕松、愉悅的心態照料寶寶,故滿意度評分會增加。綜上,做好新生兒臍部優質護理服務對減少風險事件、改善家屬滿意度具有積極影響,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李靖云.優質護理服務在新生兒臍部護理中的應用及臨床效果[J].醫學信息,2015,30(43):209-210.

[2]張國榮.探究優質護理應用到新生兒的臍部護理的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65):350.

[3]楊敏.優質護理服務理念在新生兒臍部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148-149.

[4]羅正瓊.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在新生兒臍部護理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醫藥前沿,2015,5(9):203-204.

[5]吳琪.新生兒臍部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理念應用的效果評價[J].醫學信息,2016,29(3):212.

[6]鐘玉蘭.優質護理服務理念在新生兒臍部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4(34):180-181.

[7]端木艷艷,劉彥彥,洪黎,等.優質服務在新生兒臍部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40(4):297-298.

[8]鐘偉紅.優質護理應用到新生兒的臍部護理的價值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23):129-130.

[9]孫愛華.優質護理在新生兒臍部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20):2852-2853.

[10]林曉芬.新生兒臍部感染的預防與護理措施[J].飲食保健,2016,3(2):101.

第4篇:如何正確護理新生兒范文

1 妊娠期糖尿病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近年來妊娠期糖尿病有逐年增長的趨勢,嚴重危害母嬰健康,其基本的病理生理變化為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所導致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及電解質等代謝失調,以“高血糖”為其特點。大多產婦通過剖宮產來終止妊娠,術后只要 做好精心的護理和健康指導,絕大多數產婦的血糖會恢復正常。 妊娠期糖尿病 是指妊娠期首次發現或發生的任何程度的對葡萄糖耐量下降或明顯的糖尿病,不論是否需要用胰島素治療,也不論分娩后,也不論分娩后這一情況是否持續,均可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其診斷標準根據2010年國際妊娠期尿病研究協會(IADPSG)的規定,所有妊娠的女性都應在懷孕的第24周~第28周之間時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其血糖Q2H檢查,其檢查結果若符合以下標準之一,就可被確診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①其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 5.1mmol/L 。②其服糖后 1h 的血糖≥10.0mmol/L。③其服糖2h后的血糖≥8.5mmol/L。

2 護 理

2.1 一般護理

術后去枕平臥6h ,腹部壓沙袋6h ,心電監護2h,留置尿管24h ,按摩下肢促進血液循環,注意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血氧飽 和、尿色,子宮收縮,陰道出血及刀口滲血情況,術后6h去除沙袋,協助床上翻身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及褥瘡,囑進流質飲食,24h拔除尿管囑適當下床活動解小便。

2.2 術后用藥

術后常規應用廣譜抗生素,補液在2000~2500mL ,適當補充電解 質,特別要注意胰島素的應用,由于胎盤娩出,抗胰島素的激素水平 急劇下降,顧術后24h 內的胰島素用量應減至原用量的一半,48h減少 至原用量的1/3,有的產婦甚至不需要用胰島素治療 。

2.3預防感染

產婦白細胞的吞噬及殺菌能力明顯降低,加之體內高糖環境不利于切口愈合,術后保留尿管,使孕婦易患泌尿系、傷口和皮膚感染。因此,要嚴格無菌操作,產后密切觀察產婦體溫變化,術后尿管保留不超過24小時,囑產婦多飲水,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保持會陰清潔干燥,勤清洗會陰、勤換內褲。注意觀察手術切口的局部反應,可遵醫囑紅外線治療,適當延長刀口拆線時間。

2.4血糖監測

大部分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分娩后糖耐量可恢復正常。但分娩后一部分患者有持續高血糖、糖尿及糖耐量減低者,有可能發展為糖尿病患者。產后由于胎盤的娩出,抗胰島素激素迅速下降,但產婦糖代謝恢復到孕前水平尚需時日,仍應對血糖進行嚴格監測和控制 。產婦回病房后,即測末梢血糖1次,后酌情每2~4h檢查末梢血糖1次,或者空腹加三餐后2h末梢血糖,必要時測空腹靜脈血糖,空腹血 漿血糖

2.5 飲食指導

禁食6h后給予流質,以后根據病情逐漸改變飲食種類,采取少 量多餐制,定時定量。要控制米、面、薯類的食物,多吃富含食物纖 維的食品如五谷、根莖、豆類的食物,避免高糖,油膩食物,烹調以 清淡為主。所用膳食應使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產婦保持良好的營養狀 況,為泌乳提供物質基礎,又要有效的控制血糖,所以特別應注意加 強飲食管理。

2.6 護理

產婦術后回病房后稍事休息,用溫熱濕毛巾擦拭和乳暈,讓新生兒趴上吸吮,盡早建立泌乳反射,也就是所謂的早開奶。乳 頭凹陷時,幫助產婦建立母乳喂養的信心,交給其哺乳的方法。及時掌握產婦下奶情況,出現漲奶,可以先熱敷,然后按摩,也可為其做中頻疏通乳腺導管,同時教會其吸奶器的用法。在患者母乳不足或血糖下降的情況下,護理人員還要指導患者如何正確地對嬰兒進行非母乳喂養。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母親,哺乳時不會對新生兒產生不利影響。

2.7 新生兒觀察和護理

新生兒出生時應留臍帶血檢查血糖。無論體重大小均按早產兒的方法進行護理。新生兒娩出后送新生兒室觀察,娩出30分鐘后開始每小時滴喂25%葡萄糖10ML,每次喂糖水前進 行末梢血糖測定,直到血糖值>2. 2mmol/L再觀察2小時,沒有特殊送回母親病房,注意保暖、吸氧,早開奶。2.8 心理護理

新生兒轉兒科治療時,產婦過分擔心寶寶的情況,易產生焦慮的情緒,影響術后恢復及飲食,進而影響下奶。另外由于術后宮縮及刀口疼痛,產婦不愿母乳喂養及活動,也進而影響親子交流及排氣。所以應注意與產婦的溝通和交流,安慰產婦不要過度的擔心,寶寶在兒科會得 到很好的治療和護理。多鼓勵產婦床上翻身,下床活動,并指導母乳喂養。

2.9 出院指導

按產假休息,保持會陰及全身皮膚清潔,3個月內禁止性生活; 告知產后應長期避孕,不宜采用藥物避孕,可用宮內節育器具;進食全面,注意飲食的管理,并遵醫囑監測血 糖;鼓勵產婦堅持母乳喂養,產后參 加積極有益的運動,控制體重,有助于延緩糖尿病及并發癥的發 生,定期接受產科及內科復查,對其糖尿病病情進行重新評價。妊娠 糖尿病患者多數于產后能恢復正常,但以后發生2型糖尿病的機會增 加所以在產后6~12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復查。 產后42d來院體檢,有特殊情況及時就診。

第5篇:如何正確護理新生兒范文

需求調查健康教育是一門研究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影響個體和群體行為、消除危險因素、預防疾病和促進健康的學科。而醫院健康教育是指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教育過程,促使人們自覺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在醫院健康教育中,護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產科護士接觸的是孕產婦——幾乎是每一個婦女都需經歷的特定角色,在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的今天,如何安全順利渡過妊娠分娩期尤其受到孕產婦及家庭的重視。本文對住院期的孕產婦進行了健康知識需求的調查,以便真正了解孕婦的需求,實施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教育。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本文選擇2000年1月-2000年9月在我院東西兩部收治住院的孕婦進行隨機抽樣調查120例,按有無合并癥或并發癥分成兩組。兩組孕婦均為初產、單胎,無合并癥或并發癥(正常組)年齡20-33歲,平均年齡27歲,孕周31-41周,平均38+3/7±1.89周;有合并癥或并發癥(異常組)的孕婦年齡24-35歲,平均年齡29±3.23歲;孕周24-39周,平均36+1/7±2.41周。

1.2方法

采用調查問卷法,在孕婦中晚期住院期間有專門護師,先對孕婦作必要的解釋,然后由孕婦獨立的完成問卷調查。量表為自制量表(調查量表附后),主要根據產科和疾病等的知識,以孕婦的需要程度的強弱用數字形式來表達(如Ⅰ代表最希望,Ⅱ代表其次希望,Ⅲ代表再則希望……),以此類推。

2結果

2.1兩組孕婦對孕產期保健和疾病知識需求比較,見表1

從表1得出,正常組的孕婦首先希望得到新生兒護理的知識(50%),其次是疾病知識,即常見病的預防等(317%和25%)和孕期保健知識(15%和21.7%);異常組的孕婦首先希望得到是本身疾病方面的知識(46.7%),其次希望得到的是新生兒護理知識(35%和30%)。

2.2對各知識內容方面需求的調查

2.2.1對疾病知識內容需求的比較,見表2

從表2中可見,正常組的孕婦在疾病知識方面上最希望了解的是孕期用藥的注意事項(63.3%),其次是疾病對胎兒的影響(21.7%和60%);而異常組孕婦最希望了解的知識首先是本身疾病對胎兒的影響(70%),其次是孕期用藥的注意事項(21.7%和53.3%)。

2.2.2對孕期保健知識內容需求的比較

2.2.2.1兩組孕婦對孕期保健知識需求的調查

從表3中可見,正常組孕婦在孕期保健方面知識首先希望了解的是母胎監護(43.3%),其次是孕期飲食營養(38.3%和30%)以及孕期如何正確的活動和休息(28.3%)。

2.2.2.2異常組孕婦孕期保健知識內容需求的調查(表4)

從表4中可見,異常組孕婦對孕期保健知識方面的需求,迫切希望了解的是孕期的飲食營養(45%)和母胎監護(41.7%)。

2.2.3對產后保健知識方面的需求調查(表5)

從表5中可見,兩組孕婦對產后保健知識方面的需求均首先為飲食營養,休息和鍛煉。

2.2.4對新生兒的護理知識需求調查(表6)

從表6中可見,兩組孕婦對新生兒護理知識方面的需求首先為新生兒日常生活護理和喂養知識。

3討論

3.1有選擇性地對不同孕婦進行疾病知識方面的宣教

對正常組孕婦,可以給她們提供一些常見病的預防以及孕期可能會用的藥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避免孕婦對孕期用藥的談“藥”俱變,以便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對于異常組的孕婦,可以根據疾病的種類、以往的經歷、疾病的輕重和孕周情況,給孕婦提供必要的知識,如疾病對母嬰的影響或用藥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項等,以穩定其心理狀態,樹立信心。但在這方面知識宣教時應考慮到孕婦的文化程度、社會閱歷和性格等問題,必要時應正確估計孕婦的心理承受能力,進行保密性的醫療措施,但可與家屬解釋說明,取得配合和支持。

3.2具體有序詳盡地對孕婦進行孕期保健知識的宣教

從本文表3和表4的分析中得到,無論是正常組還是異常組的孕婦最希望得到是孕期飲食營養和母胎監護,尤其是異常組的孕婦需求需求更強烈。因為大多數孕婦在孕期只知一味增加各種營養,但不知如何合理的增加營養。作為產科護士應熟知合理的膳食和烹調方法,以利于各種營養素的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避免膳食構成失調、某些營養素過量,而引起機體不必要的負擔。我們可以根據孕周的大小向孕婦提供豐富多樣富含營養的膳食和食品介紹,如告知每日膳食中要包括四類食物(1.糧谷類食物2.動物性食物3.蔬菜、水果4.奶及奶制品),并輪流選用同一類中的各種食物,即可使膳食多多樣化,并使各種食物在營養成分上起伏補作用(1)。同時在孕中期應增加各營養素攝入量,盡量滿足胎兒迅速生長以及母體營養素儲存的需要,尤其多吃無機鹽和微量元素豐富的食物,如奶、魚、蝦米、動物肝臟等富含鐵和鈣的食物;孕晚期膳食應在孕中期基礎上相應的調整,多增加豆類蛋白質攝入,提高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以補充足量的鈣和鐵以及水溶性維生素;由于妊娠子宮可能擠壓胃,故應少食多餐,攝入量做到舒適為度。異常組的孕婦因病情需要服用治療疾病的藥物,可以根據藥物的半衰期和不良反應合理安排在餐前、餐中或餐后服用,主要達到減少藥物的不良胃腸道反應和有效的藥效。尤其在住院期,由于藥物種類和數量的相對增加,使有效合理的指導尤為重要。正確指導如何進行母胎監測,包括胎動的自測和教會家屬胎心的監聽,目前我院產科又添置了遠程胎心監護,孕婦在家中通過電話線就可與醫院的醫生聯系進行監測,更便于有效監測和及時處理,這對于異常組的孕婦無疑是一喜訊。對于住院期間的孕婦,更應具體有序的進行健康宣教。因為有研究表明,產前健康教育明顯增加了產婦的產前認知。同時孕期自我保健及自我監護知的掌握,避免了一些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如妊高癥的預防和早期診斷、胎兒宮內狀況的判斷及早產、早破水的預防(2)。

3.3正確指導產后保健知識

從需求表得知,兩組孕婦非常需要了解產后營養以及休息和鍛煉的知識,問題是如何擺脫不良的傳統習慣,均衡營養飲食和適當有效的鍛煉是關鍵,此時的宣教工作需要家屬的密切配合和支持。由于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諸多的產婦都是初為人母。有的一味聽從傳統,如民間產時常補桂圓,認為可以長氣血,這是缺乏科學根據的,雖說桂圓有安胎作用,但能抑制宮縮,并能促使產后出血,可以在產后兩周后適量食用;有的為了身材苗條,一味的控制飲食等等,所有這一切都不利于產后恢復。由于產后機體的需要應指導產婦應用高熱量、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的飲料和湯汁,富含維生素和無機鹽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適當的滋補食品,如芝麻、血糯米、枸杞子、當歸和首烏等,只要飲食調配得當,不僅能家屬產婦的體力恢復,還能促進乳汁的分泌,以保證母乳喂養的進行。根據具體情況,對于實施*宮產的產婦,在術后三天內適當控制湯汁飲食

量,因為術后三天均有1000ml左右液體量的靜脈輸入,加上手術病人由于腹部切口疼痛,活動量明顯減少,主動給新生兒母乳喂養的次數又相對低于自娩產婦,故易造成奶脹。在出院前得一兩天進行必要的避孕措施的介紹,如哺乳期雖無月經,但也要堅持工具避孕(套),選擇正確適合的時間防止節育環以及產后性生活的注意介紹是必不可少,如產后四周內禁止性生活等宣教。

3.4形象生動的新生兒護理知識和操作的指導

兩組孕婦都對新生兒日常生活護理和喂養知識表現出強烈的需要,這主要因為被調查者均為年輕的初產婦,新生兒的一切對她們來說是陌生的。況且目前大多數年輕夫婦以獨立的家庭形式生活,而愛嬰醫院的開創,有類似這種獨立的家庭形式的練習。據有關資料表明,大多數產婦以獨立的家庭形式生活,這是他們更注重護理嬰兒知識和技能的培養,這種培養在醫院里主要通過母嬰同室,護士的指導和專門的教育課程來實現(3)。這時護士的訓練有素和愛心洋溢勢必不可少,同時更需要親切恰當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操作。詳細告知觀察新生兒吃奶、精神、面色、呼吸、哭聲、皮膚、臍部、大小便的性質和次數;如何更換小兒的,做到定時翻身和側臥以及衣物的合理添加;如何逐步增加喂奶次數和正常的體重增加范圍等知識宣教。可以在孕婦入院后一至二天內安排首次新生兒家庭護理模擬操作指導,第二次可以安排部分孕婦和家屬進入母嬰室進行實地操作示范,在產后當日對家屬進行手把手的指導和糾正,以后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隨時指導。這樣進行指導易引發興趣,調動家屬的主觀能動性,使產婦和家屬更能熟練掌握。

第6篇:如何正確護理新生兒范文

關鍵詞:持續質量改進;NICU;醫院感染;質量控制

持續質量改進是指在全面質量管理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更注意過程管理、環節質量控制的一種新的質量管理理論,其觀點主要是強調持續不斷改進,其工作指標是動態的持續性提高,是一種永不滿足的承諾,“非常好”還不夠,認為質量總能得到改進[1]。NICU是醫院內治療與搶救的重要場所,也是醫院內感染發生與控制的重點部門。NICU的特殊環境、收治的特殊對象和經常使用的侵入性操作診療手段是導致NICU醫院感染發生的關鍵性因素。我們將持續質量改進的方法應用于環境因素等易造成感染的環節中,NICU醫院感染質量控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NICU2012年10月~2015年9月入院的足月新生兒共 7085 例為觀察組,2010年1月~2012年9月入院的足月新生兒 6729 例為對照組。兩組新生兒均無宮內感染,新生兒性別、分娩方式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1.2.1成立科室醫院感染質控小組 小組成員由臨床業務能力強、工作經驗豐富護士擔任組長,配備組員3~4人,科護士長負責工作指導。

1.2.2完善醫院感染小組工作內容 醫院感染小組制定工作計劃、工作制度及工作要求,每月召開工作會議,評估、分析醫院感染質量檢查結果并進行匯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進一步完善環節管理。

1.2.3相關知識長期培訓 進入NICU工作的新員工(包含清潔人員)一律進行醫院感染相關知識培訓并考核合格后上崗。醫院感染小組每月進行1次院感知識培訓并考核,內容包括:如何正確洗手、病室合理分區、人員出入室管理、環境消毒、物品消毒隔離等,要求人人過關。

1.2.4 NICU醫院感染質量控制方法

1.2.4.1病區合理分區 嚴格區分新生兒感染病區和非感染病區,合理布局治療室、配奶間、沐浴間和處理室。非感染病區根據新生兒病情分為重癥監護區、足月兒區、早產兒區。病床之間距離不小于90cm。

1.2.4.2環境消毒 采用人機共存的循環風空氣消毒機,對使用中動態環境空氣進行持續凈化消毒,定期清洗過濾網。在做好保暖的前提下,開窗通風2次/d,30min/次。隔離病區嚴格執行隔離技術規程,患兒離開隔離病區,應嚴格進行終末消毒。

1.2.4.3物品消毒 新生兒用品包括衣服、奶具等做到一嬰一用一消毒。病室內的嬰兒床、使用中的暖箱、搶救輻射臺、電子微量輸液泵、心電監護儀及管線,每日清水搽拭清潔,發生污染隨時消毒;連續使用的暖箱每周更換,患兒出箱后徹底終末消毒;搶救器械如呼吸機管道、復蘇囊、氧氣濕化瓶、輸氧管道等使用后,由消毒供應中心統一回收、處理、消毒。隔離病區使用后的器械用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后進行初步清洗、處理,由消毒供應中心統一回收消毒滅菌。呼吸機使用后及時按規范做終末消毒,冷凝水及時回收、滅菌后再棄之。患兒接觸的布類每日更換清洗、滅菌。體溫計一人一用一消毒,聽診器各人專用,聽件部分一用一消毒。注射器、輸液器等一次性物品、無菌物品保證一人一用一更換。

1.2.4.4人員管理 進入NICU的醫務人員必須更換專用衣、帽、鞋,戴口罩,洗手;離開病區時,應脫去NICU專用衣,換外出衣及外出鞋。每個病室患兒采用責任制工作模式,固定醫務人員,減少人員進出次數,可以進一步降低NICU空氣污染的危險性。

1.2.4.5提高手衛生依從性 保持手部衛生清潔是預防醫院感染的基礎,而洗手是控制院內感染的第一道屏障[2,3]。將正確洗手步驟指引圖片張貼在洗手池旁。NICU門口安裝感應式冷熱水洗手設施,并備干手紙;各病室門口及每床均配備手消液。醫務人員每接觸一位患者前、操作前、接觸患者床單位、接觸患者體液、血液后均要求洗手。

1.2.4.6落實醫療廢物管理制度 嚴格對醫療廢物進行分類管理,生活垃圾用黑色垃圾袋包裝,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藥物性廢物用黃色垃圾袋包裝,損傷性廢物用銳器盒包裝,同時設有警示標示及記錄標簽。轉交醫療廢物必須認真登記簽名。盛裝的醫療廢物達到包裝袋3/4時即進行有效封口,包裝袋外表面被感染性廢物污染時,須增加一層包裝。

2 實施

2.1明確醫院感染質量控制改進問題 科室醫院感染質控小組每月召開質控分析會,針對NICU醫院感染質量控制中出現急需解決的確定為質量改進問題。

2.2根據問題制定整改措施并實施 科室醫院感染質控小組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明確改進問題并根據問題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并實施。

2.3抓薄弱環節 加強節假日、周末、夜間等薄弱環節的醫院感染控制質量監督檢查工作,醫院感染質控小組成員輪流檢查和監督工作人員各項制度落實情況。

2.4落實質量持續改進 醫院感染管理科有完善的新生兒科感染控制及環境監控制度、消毒隔離制度并有專職人員負責NICU醫院感染質量控制,定期到現場督查和指導。護士長每月隨時關注醫院感染質量小組整改措施實施的效果,幫助分析每個環節,總結經驗,將整改措施作為新的醫院感染控制質量工作標準,使醫院感染控制質量持續改進。

2.5統計學方法 統計數據使用SPSS10.0軟件包進行處理。

3 結果

新生兒醫院內感染的發病率明顯降低(見表1)。

4 討論

CQI強調持續、全程的質量控制,強調在原有質量基礎上不斷定位更高的標準[4]。通過實施持續質量改進,加強實施醫院感染質量控制過程中的監督、檢查、指導和信息反饋,逐步建立了良性的工作機制。通過全員培訓、加強薄弱環節管理,明確責任,落實到人,強化了工作人員全員、全過程參與質量管理的意識,提高了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保證了醫院感染質量控制持續改進。

完善的新生兒科感染控制及環境監控制度、消毒隔離制度保障了醫院感染質量控制的正確實施。通過實施持續質量改進,從檢查中發現存在的問題,以降低NICU醫院感染率為目標,及時發現薄弱環節,制訂相應的整改措施并逐一落實,將質量控制落實在每個細節管理中,使醫院感染質量進入持續改進的良性循環,真正實現NICU院感質量控制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人性化。

參考文獻:

[1]林文娟,付彥麗,章莉.持續質量改進在神經外科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0,31(18):2934-2935.

[2]邢娟,桂思卿.ICU醫務人員手衛生認知與影響依從性因素的調查研究[J].護理研究,2011,6(25):1533.

第7篇:如何正確護理新生兒范文

【關鍵詞】家庭護理;產科護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5-0154-01

家庭護理模式強調人是生理、心理和社會的綜合體。而且家庭對于產婦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健康因素,在她的整個生產過程中,有家人的陪伴、護理、溝通與鼓勵,將是順利生產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這樣可以提高產婦和嬰兒的健康,盡快地適應母親角色、熟練掌握母乳喂養技能和新生兒護理技能。本文主要詳細探討家庭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為家庭護理模式廣泛應用在產科護理中提供一定的參考。

1家庭護理模式可以減少產婦的緊張和恐懼

很多的孕婦特別是初產婦,對分娩過程并不是很了解,對醫院環境有陌生感,對于即將要適應母親這個角色還有一些遲疑,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能否順利的生產,孩子是否會健康等許多的問題困擾著產婦,讓產婦不能夠集中注意力進行生產。但是產婦的心理狀態和分娩時的用力正確的配合對于生產過程又是非常的重要,對是否順利生產有很大的影響。在分娩過程中,家屬通過與產婦交流,回想以前的美好時光,憧憬未來,這樣不僅可以讓患者消除心里的陌生感、緊張和不安,而且可以使他們心情放松。病房里都是家屬,可以營造一種溫馨的氛圍,可以給產婦一種安全和舒適的感覺,減輕產婦的心理負擔。能保證睡眠以及充分休息,這樣有助于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減輕產后焦躁不安及抑郁等不良情緒。

2家庭護理模式有利于產婦迅速適應母親角色

2.1掌握母乳喂養、新生兒護理等技能。

在有家庭成員參與的產婦產前,產中和產后的一系列護理工作中,可以讓家屬掌握產后對于產婦的相關護理工作,這樣可以促進產婦和嬰兒的健康,也可以學習一些在護理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常識。例如:產婦必須注意生活衛生,不然容易發生感染。同時,這種護理模式也是一個讓丈夫學會護理新生兒的一次好機會,培養一個父親對孩子的關愛和照顧。而對于初產婦而言,這種護理模式可以讓媽媽們學會如何正確的哺乳和照顧自己的寶寶。

3家庭護理模式可以提高護理滿意度

在有家屬參與的產科護理過程中,產婦會認為生孩子的時候,自己不是孤軍奮戰,還有自己的親人陪伴著自己的,自己一定要把孩子健健康康的生下來。產婦的心里就會覺得舒適和放松,就有克服一切痛苦與困難的動力。這樣,一系列護理工作的實施就方便了不少,順利生產的幾率就大大提高。同時,產婦也不會覺得這個結果是自己的功勞,只會認為這是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術精湛,因此,也就提高了醫院的護理滿意度。另一方面,由于有家屬的幫助,護理工作不僅會輕松許多,也可以讓家屬看到護理人員對產婦盡心盡力的護理,自己也可以學習一些相關的護理知識,為以后護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打下了基礎。

4家庭護理模式可以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家庭式的健康教育

家庭式溝通是要貫穿于產前,產中,產后整個生產過程。產前,要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家庭式的健康教育,為產婦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生產環境。可以在產房里面恰當地放置一些花或者是植物;在墻壁上貼上可愛寶寶的圖片等等,加之還有家屬在場,就會讓產婦感受到一種家的溫暖。同時,要求家屬在產前經常和產婦交流,這樣可以緩解產婦心里的焦慮和不安。產中,要將一些產婦需要注意的事項,讓家屬看看,讓家屬了解相關事項。產后,由于產婦在生產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體力,所以在產后產婦必須要有一個規律適宜的飲食,補充能量。家屬對于產婦的飲食愛好是最熟悉的,根據產婦的飲食愛好,提供相應的食物,以此保證產婦的營養充足。

5家庭護理模式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

自然分娩對于產婦而言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很多婦女都不愿意自然分娩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很痛,二是比較危險。在家庭護理模式中,有家屬的陪伴和護士耐心地指導分娩,可以大大地提高了自然分娩率。產前由產婦最信任的家屬陪伴進入待產室 ,當產婦宮縮疼痛時 ,護士指導做深呼吸,家屬同時給予按摩 ,讓產婦有一種滿足感和安全感 ,同時,也提高了對疼痛的耐受力。在宮縮間期,多鼓勵產婦吃高能量的食物,為生產儲備能量。也可以讓家屬和護士們陪產婦聊天,聽音樂等來消除產婦的恐懼和緊張。期待以最好的身體狀態和心理狀態完成自然分娩。

參考文獻

[1]李媛.分娩全程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 年8 月第4 卷第15 期 ;196-198

[2]馬萍;黃津芳;劉小平.高危妊娠婦女家庭護理模式探討.沈陽部隊醫藥.1998 年 11月 第11卷 第6期;530-531

[3]鄭月菊.家庭護理模式的應用現狀與研究進展.實用醫技雜志2012 年11 月第19 卷第11 期;1165-1166

[4]張麗英.家庭化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2年 第2 期;296-297

[5]張兆瑛.家庭式溝通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當代醫學.2012年10月第18卷第28期總第291期;121

第8篇:如何正確護理新生兒范文

關鍵詞:健康教育 婦產科護理 應用觀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18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285-02

健康教育已經成為整體護理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對病患進行健康教育,能夠使得病患對自己所患疾病有更好的了解和認識,對治療的效果與目的也有更深入的了解,了解一定程度的保健知識,及時發現并改變任何不合理的生活習慣,從而能夠促進病患疾病的康復以及降低疾病的復發概率。把健康教育運到婦產科護理工作之中,不但能夠提升整體護理質量,還能夠保證母嬰健康,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現將此次研究內容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入院的50例產婦,年齡最大的為38歲,年齡最小的為20歲,平均年齡為(26.13±3.28)歲,其中第一次生產的產婦35例,第二次及以生產的產婦15例。隨機將其分成兩組,觀察組與比對組,每組25例產婦。兩組病患在年齡、孕期、產次以及學歷上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比對組使用常規護理工作。觀察組:在比對組的護理基礎上輔以健康教育,觀察兩組病患產后的各項指標,分析研究健康教育對產婦身體以及心理健康的影響狀況,評價具體臨床使用價值。

1.2.2 健康教育方法觀察組病患實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了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2.2.1 妊娠期健康教育在妊娠期對孕婦發放宣傳手冊,設立孕婦知識課堂,建立孕產婦健康檔案,宣傳孕產期的保健知識、藥物使用以及飲食規范等。對分娩前的各種心理特征變化以及分娩后常見的并發癥等進行宣傳指導,告訴孕婦剖宮產的醫學指征,指導選擇適宜的分娩方式。

1.2.2.2 分娩前健康教育告知孕婦胎心率的監護、胎動自測的正確使用方式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依據孕產婦的具體心理情況開展相應的產前心理輔導,防止出現產后抑郁。告訴孕產婦以及其家屬孕產婦在分娩前會出現焦躁、暴怒、害怕等心理,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分娩之后會自然好轉,孕產期需要獲得家屬的支持和理解。并且告訴孕產婦在分娩的過程中正確用力的方法,模擬分娩時的情境,盡量減少產婦內心的焦慮以及因為陌生感而造成的緊張情緒。

1.2.2.3 分娩時健康教育有豐富經驗的助產士在分娩的過程中全程陪伴產婦,指導產婦在宮縮時正確屏氣用力從而減輕在分娩過程中出現的疼痛感。在宮縮的間歇期鼓勵產婦進食、飲水,告訴產婦只有保持充足的體力在生產過程中才會更加順利,并且將產程的進展告知產婦。在分娩的過程中,宮口全開時,指導產婦正確運用腹壓配合助產士順利分娩。

1.2.2.4 產后健康指導分娩后產婦身心都會感到疲勞,應該讓產婦在第一時間進行母嬰皮膚接觸,30分鐘內開奶,盡早建立母嬰感情,并提示產婦做母親的偉大意義,這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使得產婦能夠始終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夠有助于產后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產婦充足的休息之后,為產婦進行良好的產后健康教育。包括正確的母乳喂養方式、母乳喂養技巧、母嬰同室的好處、飲食多樣化以及新生兒護理,新生兒健康保健指導等。

1.3 統計學分析。本組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手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當P

2 結果

觀察組的各項指標都在比對組之上,兩組之間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第9篇:如何正確護理新生兒范文

[關鍵詞] 假危急值;標本采集;理論水平;危急值范圍

[中圖分類號] R197.32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2(b)-0166-02

醫學危急值是指危及生命的試驗結果,該檢驗結果出現時,說明患者可能正處于生命危險的邊緣狀態,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引起患者的生命危險或不可逆的后果。危急值的及時報告以及有效的臨床治療,是保證醫療安全的十分重要的環節。危急值制度的建立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舉證中的重要部分,也是臨床實驗室認可的重要條件之一[1]。本科根據醫院情況結合臨床要求,于2010年建立了檢驗醫學危急值的項目及范圍,并制定了危急值的報告制度。在實際應用中,筆者發現真性危急值能有效地給予臨床醫師提示,同時也會發現一些與臨床實際情況不符的假危急值產生,筆者對2011年1~6月的危急值報告本進行統計,對其中的假危急值發生原因進行了分析。現將統計情況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2011年1~6月住院及門診患者檢測結果以及危急值登記資料。

1.2 儀器

AU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STA Compact全自動凝血分析儀、BC5800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OPTICC-TS血氣分析儀。

1.3 危急值檢測方法

每天先處理室內質控,待完全在控時再行標本處理,危急值范圍提前輸入LIS系統,發現危急值自動提醒。

1.4 調查方法

對本科2011年1~6月的危急值報告本進行統計,對其中的假危急值發生原因進行回顧分析。

2 結果

2011年1~6月共報告危急值數294例,其中39例假危急值,假危急值比例為13.27%。各危急項目出現假危急值的比例見表2;分析前過程出現假危急值占92.31%,分析中過程出現假危急值占5.13%,分析后過程出現假危急值占2.56%,見表3。

3 討論

從本研究可以看出,從患者準備、標本采集運送到上機檢測再到報告發出,整個檢驗分析過程都有可能產生假危急值。

分析前過程中,有研究報道,檢驗誤差有45%~70%是來自于檢驗前質量的不合格[2],標本采集過程不符合要求是假危急值出現的主要原因,本院標本不合格而出現假危急值的占92.31%,常見原因有:輸液時采血致標本稀釋或帶入誤差、抗凝標本未按要求混勻或抗凝不充分導致標本凝固、標本采集后劇烈晃動標本致標本溶血、幼兒采血多采用空針采集后打入抗凝管導致溶血發生、透析患者透析后采血、標本送檢不及時放置時間過久導致血GLU降低等。患者是否遵照標本采集要求進行采血前準備對結果影響也很大,進食、進飲、藥物、情緒不穩定以及劇烈運動后采血都會對結果產生影響,尤其是影響GLU的測定,住院患者多數能按照要求準備,門診患者則由于不清楚具體準備要求而常導致假危急值出現。

分析過程中,本院因標本不合格而出現假危急值的占5.13%,在做到儀器按規定校準,并且每日質控在控后,仍然可能出現假危急值,例如大型生化儀的電解質模塊都是成批量的測定標本,如果某一個標本未處理好有小凝塊,就會出現攜帶污染,影響后面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筆者發現有2例危急值的出現與臨床反饋的情況并不相符,在確定校準曲線及室內質控都沒有問題后,筆者重新處理標本并在獨立的電解質分析儀上復查,并打電話請臨床相關人員重新采血復查,結果均為正常,這2例危急值皆為生化儀攜帶污染造成的假危急值。

分析后過程中,本院因標本不合格而出現假危急值的占2.56%,國外已經有危急值的項目表,國內還沒有比較權威的項目表,但是沒有任何一套危急值項目表可用于所有實驗室[3],本院報告了1例GLU為2.4 mmol/L的危急值,該患者為新生兒,臨床反饋證明該患兒并未出現低血糖表現,筆者查閱資料后發現,兒科新生兒對低血糖耐受性比成年人強,如果對新生兒采用成人的血糖危急值界限就會有過多的低危急值報告和達到高危急值時不發出警報的現象。成人血糖2.2 mmol/L被定為危急值,新生兒對低血糖耐受性優于成人,對該值不一定產生生命危險,同樣,新生兒血糖上限為16.5 mmol/L,比成人低,假如采用成人危急值高值來判斷新生兒是否高血糖,則很容易誤判為正常,本科采用了成年人危急值標準,沒有單獨給新生兒列出危急值標準,所以會報出假危急值。另外,危急值不能與參考范圍混淆,參考范圍只能說明檢驗結果處于正常或異常范圍,不一定是危急值,但危急值檢驗結果一定是異常的[4]。

為了提高危急值的檢出率,降低假危急值的出現頻率,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1)加強檢驗科與臨床醫護人員的溝通,定期培訓臨床各相關人員如何正確留取標本,制定標本采集手冊下發到臨床各科室,增強標本采集人員和運送人員的責任心,規范采血過程,減少檢驗與臨床之間的矛盾[5-6]。(2)提前告知患者標本采集要求,尤其是門診患者,打印標本采集前準備的要求進行張貼告知或者散發給門診患者。(3)增強檢驗人員的主動性和責任心,提高檢驗工作人員的理論水平,檢測前做好儀器的清洗維護,標本前處理一定要做好,發現危急值及時結合臨床診斷結果進行分析并主動與臨床溝通,對危急值的處理不但要做到快而且必須準確,發現錯誤要立即改正,增強臨床科室對檢驗科的理解和信任。(4)規范危急值范圍設置,不同年齡、不同性別要分別設置。危急值工作需要各個科室的密切配合,緊密協作,不斷完善,只有做到檢驗前、中、后整個過程的規范化,減少假危急值出現的頻率,危急值才能更好地為臨床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1] 寇麗筠. 臨床實驗室工作中危急值的應用[J]. 實驗與臨床,2003,2(1):32-34.

[2] 申子瑜,李萍. 臨床實驗室管理學[M]. 2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10-111.

[3] 張真路,劉澤金,趙耿生,等. 臨床實驗室危急值的建立與應用[J].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6.28(4):452-453.

[4] 秦曉光. 必須正確認識和應用“危急值”報告制度[J]. 江西醫學檢驗,2007,25(2):97-98.

[5] 齊子芳,任更樸,劉淑會. 65例臨床生化檢驗假危急值原因分析[J]. 檢驗醫學,2010,25(9):711,7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黄色片 | 亚洲精品综合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成人午夜 | 盗摄偷拍a在线观看 | 高h原耽肉汁动漫视频 | 1024香蕉视频在线播放 | 精品精品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 国产高清自拍 | 亚洲国产毛片aaaaa无费看 | 日本波多野结衣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软件 | 欧美一级毛片免费播放aa | 国产精品李雅在线观看 | 99视频久久 | 亚洲精品日韩专区在线观看 | 99久热在线精品视频播放6 | 国产在线高清视频 | 精品精品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毛片免费看 | 久久2| 日本在线免费视频 | 国产91香蕉 |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婷婷久久小说 | 欧美视频 亚洲视频 | 国产高清免费不卡观看 | 日本污污网站 | 在线观看人成网站深夜免费 | 九九精彩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俄罗斯美女在线观看一区 |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人妇网站 | 99视频在线 | 深夜福利成人 | 中国a毛片|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 日本免费小视频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免费视频99 | 国产国模福利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