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庭勞動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什么是經營決策
決策是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而制定的行動方案并準備實施的活動。農戶家庭經營能不能取得好的經濟效益。主要取決于經營決策能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和完善的今天,決策是個非常復雜并受多種因素制約的重大問題。現代化生產的企業決策,僅僅靠個人的經濟是不夠的,往往實行集體決策并運用數學、統計學原理和計算機的幫助。農戶家庭經營決策,就是根據已經掌握的完備的決策所必須的條件,采用適當的決策方法,經過決策過程的分析,制定出家庭經營一個年度或一個時期,以保證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為目的,而對投資方向、經營項目和經營方式所做出的選擇。從這個意義上看。決策是家庭經營成敗的關鍵。農戶家庭經營,不具備復雜的決策過程和決策條件。多數靠經營者的經驗和判斷做出適當的決策。不管經營項目如何規模大小采取何種經營方式,都有一個決策的過程。
二、決策要素
任何經營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環境包括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它們都從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影響和制約著經營活動。因此做為經營決策必須事先通過周密的調查研究充分掌握這些條件,也就是決策要素。農戶家庭經營決策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四類。①市場的需求和供給。如農副產品市場需求的定向,將決定生產經營的項目和品種。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供給狀況,則是判斷經營項目和品種可行性的根據。②經營資金和經營手段。經營資金是指經營者能投入的貨幣量以及資金來源的可靠性等。經營手段是指農戶進行生產經營所必須的物質基礎。⑧勞動力資源狀況。包括參加生產經營活動的勞動力的數量和勞動者的文化技術素質。④經營能力。這是經營活動的主觀條件,是指經營者利用和組織上述客觀條件實現生產經營目標的能力,這是最主要的經營決策要素。因為往往在同樣的客觀條件下,由于經營能力不同而取得的效果大不相I司。這些經營決策的要素,經營者在決策前,必須經過充分的分析和掌握。
三、決策程序
決策是一個科學的運籌過程,不能有任何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決策過程包括若干互相聯系又互相制約的步驟。①確定目標并發現和確定問題。經營目標有長期和短期之分,有年度與階段之分,有綜合及單項之分。如確定某年要達到小康水平,就要有個人均收入的目標,確定目標后要從現實基礎出發提出問題的差距。如果確定三年實現人均收1500元,而現在只有600元,還差900元,需要,每年純遞增300元,解決這個問題,就要不斷提高家庭經營的經濟效益。②提高經營方案。確定了目標,找到了問題,就要設計解決實現目標的方案。例如怎樣才能做到人均收入每年純增300元,首先要確定經營方向。是靠種植業還是靠養殖業。在此基礎再確定經營方式,是搞規模經營還是搞集約經營,是專業化經營還是綜合經營。再進一步就要提出具體的行動方案,靠種植業是靠旱田還是開發水田,靠養殖業是養奶牛還是養豬,養多少頭,靠綜合經營時各業如何搭配,要做出實現目標的幾個不同的方案。③經營決策。在各個不同的經營方案中選出最優、最把握的方案,這是最關鍵的一步。最終選擇的方案是不是符合農戶的經濟條件和經營能力,實施后能否保證獲得目標效果,這需要對各種不同方案在科學計算的基礎上加以比較,篩選而出。④審查評估。對篩選出的決策方案進行分析予測,盡力挖掘決策方案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對決策方案進行及時修補和調整,并準備應變措施,確保經營目標的實現。
四、選擇最佳決策方案的辦法
撰寫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家庭服務業的工作總結
根據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___省__年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工作要點___》(粵人社函[__]___號)和市人社局《關于下達肇慶市__年家庭服務業新增就業目標任務指標___》文件精神要求,依照省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聯席會議辦公室的部署,我局迅速成立發展“家庭服務業”工作領導機構,做好發動宣傳,確保人力投入,配套相關資源,制訂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分工,通過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如期完成了市局下達我縣的新增任務指標(新增___人)。具體做法如下:
一、領導重視
自__月__日收到市局下發的《關于下達肇慶市__年家庭服務業新增就業目標任務指標___》后,我局于第二天(__月__日)下午召集局班子領導及相關股室、中心負責人召開了“新增家庭服務業”專題工作會議,會上,局長梁文海同志就該項工作發表了講話,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其本人擔任,莫江副局長擔任副組長,成員由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培訓就業股以及辦公室有關人員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勞動就業服務中心主任李雄同志擔任,確保了該項工作人力上的到位。會上,還同時還制訂落實了工作開展的詳細方案,明確責任分工,由組長親自抓,副組長具體抓,各成員做好落實,從上而下,一抓到底。
二、拓寬家庭服務業就業領域,做好宣傳、培訓,提高家庭服務業勞工素質
一是我局在鞏固發展縣域內家庭服務業就業機會的同時,大力主張拓寬區域外家庭服務業就業機會。
縣內,先后與縣騰業實業有限公司、懷集保潔公司、碧桂園物管部等多家部門長期掛鉤對接;縣域外,具體由勞動就業服務中心李雄主任負責,拓寬就業渠道,拓展就業機會,與___、佛山等多個城市家庭服務業就業中心取得聯系,在“月嫂”、“家政服務”等多個行業勞工輸出方面取得對接。二是加強對從事家庭服務業的勞工的技能培訓,該項工作具體由培訓就業股梁石斌同志負責,___勞工定期開展家政專項培訓,開展“月嫂”、“鐘點工”、“保潔員”等形式多樣的家政行業培訓班,先后辦班___期,其中參班學習的有___人次,有效的提升服務業就業技能。今年內,從事家庭服務業的勞工新增人數___人,其中:在縣內就業新增___人;輸送到___、佛山等對接單位的有___人;外出到___就業的有___人(主要從事“月嫂”行業)。
三、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多種宣傳媒體,廣泛開展家庭服務業宣傳,擴大宣傳效應,大力發動城鄉閑置勞動力從事家庭服務業;
二是加強培訓,注重技能培訓的同時,更加要注重勞工職業操守培訓,應人力資源市場之所需,對現行緊缺的“月嫂”行業有針對性的多開展宣傳和培訓,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機會,讓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工作步上一個新臺階。
為了鞏固脫貧成果,落實省、市關于鞏固提升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的工作要求,實現貧困群眾穩定脫貧,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制定了防返貧工作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高度重視,嚴格落實,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目的意義
建立防返貧監測機制可以及時、有效掌握全鎮建檔立卡脫貧戶和非貧困戶因災、因病、因突發事故導致返貧的基本信息,為鎮政府針對擬返貧群眾采取有效措施提供決策依據,提高全鎮穩定脫貧的精準率和群眾滿意度,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全面脫貧不返貧。
二、監測對象
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已脫貧戶、未脫貧戶,以及邊緣戶。重點監測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于5400元的家庭情況;住房安全、基本醫療、義務教育、安全飲水保障情況;遭遇重大自然災害或家庭重大變故可能存在較高返貧及新增風險的情況:非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邊緣戶的“兩不愁、三保障”落實情況;未脫貧困戶提升情況。
三、工作機制
建立防返貧預警機制。以村為單位,村黨支部牽頭,召開村兩委會,每月下旬進行集中研判一次,充分發揮村干部、幫扶干部等力量,及時掌握已脫貧戶、未脫貧戶、邊緣戶的生產生活情況,重點監測“兩不愁、三保障”問題不能有效保障、預期收入有下降趨勢、家庭勞動力減少、家庭成員患大病、經常性的大額支出及家庭突發特殊狀況等情況;對脫貧戶主動提出要求納入預警范圍的也一并納入研判范圍。
對因病、因學、因災等特殊原因出現較大數額的剛性支出,導致家庭收入低于現行貧困線或“兩不愁、三保障”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和家庭人口中無人就業(家庭成員全部無勞動能力除外)、家庭成員有較高的固定醫療支出、收入來源不穩定的貧困戶,納入返貧風險戶。
凡是進入返貧風險戶的,2個工作日內,由村級上報到鎮扶貧辦。鎮扶貧辦對村級上報的情況進行核實,2個工作日內完成。鎮扶貧辦確認核實村級上報情況核實無誤后,2個工作日內,上報縣扶貧辦。
針對風險原因制定處置方案,處置方案實施1個月后,發揮作用比較明顯的,由村黨支部牽頭,召開兩委會對返貧風險解除實施研判,研判結果公示3天,返貧風險解除,并報鎮扶貧辦備案。
由鎮扶貧辦負責,對該戶繼續監測2個月,每月向縣扶貧辦書面報告一次監測情況,2個月監測無異常后,取消監測,按正常戶對待。
四、組織實施
堅持“不摘政策、不摘責任、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對照脫貧標準,立足實際,嚴格執行未脫貧戶、已脫貧戶、邊緣戶動態監測機制,嚴防返貧,確保貧困群眾長效穩定退出。
1.區分對象防返貧。指導各村針對未脫貧戶、已脫貧戶、邊緣戶不同特點,認真分析研究,針對性制定返貧防范措施,做精產業幫扶、就業扶貧文章,強化幫扶成效監管,確保返貧風險防范無遺漏。
2.明確標準防返貧。按照“兩不愁、三保障”要求,緊盯已脫貧群眾家庭收入,聚焦教育(義務段學生入學)、醫療(合療參合)、安全住房、安全飲水等關鍵環節,嚴格執行現行扶貧標準,認真抓好落實,堅決做到不降低標準、不吊高胃口。
3.夯實責任防返貧。全體包村領導按照分工安排,深入各村,指導推進脫貧鞏固工作,協調解決脫貧鞏固存在問題;深入包扶村和幫扶貧困群眾家中,制定產業、就業等幫扶措施,解決就學、就醫、住房等存在困難,幫助困難群眾長效穩定脫貧。
一、助業行動對象和認定程序
助業行動的對象為全市城鎮“零就業家庭”。
1.城鎮“零就業家庭”認定條件。零就業家庭是指城鎮居民家庭成員中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愿望的人員均處于失業狀況的家庭。
2.城鎮“零就業家庭”認定程序。凡符合認定條件的城鎮“零就業家庭”,持戶口簿、身份證和失業證明等材料,自愿到戶籍所在社區勞動保障室提出申請并登記,由社區初審公示后,填寫《*市城鎮“零就業家庭”申請認定表》(一式三份),經鄉鎮(街道)勞動保障所核實,報上級勞動保障部門確認。戶口所在地未設立勞動保障服務機構的,由所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受理并核實,直接報上級勞動保障部門確認。
二、助業行動目標
1.總體工作目標。按照“源頭控制、動態管理、政府扶持、跟蹤服務、確保落實”的要求,建立“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長效機制,幫助“零就業家庭”實現穩定的就業再就業。
2.具體工作目標。對現有及今后新產生的“零就業家庭”,三個月內幫助每戶家庭實現一人以上穩定就業。穩定就業的標準:被用人單位招聘并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自主創業、自謀職業人員應正式領取工商營業執照,月均收入達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靈活就業人員應有穩定的收入并繳納社會保險費。
三、助業行動內容
1.發放《再就業優惠證》。對“零就業家庭”勞動年齡段中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愿望的成員免費發放《再就業優惠證》(在證件上“是否困難對象”一欄上注明“零就業家庭”),并按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意見》(紹政發〔〕57號)有關規定享受就業扶持政策。
2.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利用全社會培訓資源,針對“零就業家庭”成員的就業愿望和自身條件,結合市場需求,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對有創業能力和創業愿望的“零就業家庭”成員,重點推薦投資少、見效快的創業項目,并提供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
3.開發公益性崗位。圍繞社區物業管理、衛生保潔、居家養老等便民利民服務,開發公益性崗位,促進“零就業家庭”成員順利就業。
4.強化各項就業服務。建立就業基本情況數據庫、基礎臺賬和“就業援助員”制度,實行動態管理和動態援助,并為轄區內每戶“零就業家庭”提供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個就業崗位的就業服務。對連續推薦的崗位因個人原因拒絕接受的,可認同為無就業愿望。各級公共職業介紹機構要免費提供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適時開展“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活動。
四、助業行動要求
1.明確工作責任。各級政府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零就業家庭”助業行動作為為民辦實事和促進充分就業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各級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分管領導是主要責任人,勞動保障部門是責任單位。縣(市、區)政府要層層落實責任制,制定工作方案,確保工作目標順利實現。
2.加強政策扶持。各級政府要根據“零就業家庭”助業工作需要,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合理安排相關資金,加大扶持力度。*市區明確以下政策:持《再就業優惠證》的“零就業家庭”成員免費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所在社區每安置一名“零就業家庭”成員(持《再就業優惠證》,下同),并實現穩定就業的,參照就業困難人員職業介紹標準享受補助;“零就業家庭”成員在社區靈活就業的,對社區實行就業崗位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200元;“零就業家庭”成員從事個體經營的,可享受稅費減免政策,資金不足的可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利息由財政給予補貼;各類用人單位每錄用一名“零就業家庭”成員,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的,比照就業困難人員中男55周歲及以上、女45周歲及以上人員的標準,用工第一年期滿給予每人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合計5000元,連續用工每滿1年上述兩項補貼增加600元;低保戶中的“零就業家庭”成員通過各種途徑實現就業和再就業的,一年內原享受的所有低保待遇不變,一年后重新核定。以上政策各縣(市)可參照執行。
就業是民生之本,和諧之基,就業再就業是老百姓最期盼、最希望解決的大事,作為勞動保障工作部門,要更進一步增強“城鎮零就業家庭”援助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據文件精神,著力實施政府關于援助有勞動能力的“城鎮零就業家庭”一戶一就業為民辦實事項目及全國促進“零就業家庭”就業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經驗交流會有關精神,結合中城街道實際情況,開展以消除“零就業家庭就是我們的責任”為主題的活動,重點扶持“零就業家庭”實現就業。嚴格按照就業援助“五個一”的要求全面實施,現制定出具體的工作方案:
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開展入戶調查階段(時間為3月1日—20日):
為每一戶“城鎮零就業家庭”建立一套動態檔案,做到“六清楚”。
第二階段:精心安排、分類指導(時間為3月21日—30日):
根據每一戶的需求進行分類、分析、制定一套就業方案。分為五類:①沒有就業能力的家庭。②零就業家庭子女就學。③再失業者家庭。④無技能的家庭。⑤自主創業者家庭。
第三階段:召開宣傳動員會,廣泛動員企業、社區、轄區個體工商戶提供相應的就業崗位。(時間為4月1日—15日)。
第四階段:搭建平臺。開展“一對一”幫扶就業援助活動(時間為4月16—30日)。
具體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精心部署。
召開“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工作宣傳動員會,建立層層抓落實的目標責任,成立“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工作領導機構,建立企業與社區保障工作站聯席制度。開展“城鎮零就業家庭”與企業“一對一”就業援助崗位專項活動。
(二)、建立基礎臺帳,加強跟蹤服務。
各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必須主動上門摸清轄區“城鎮零就業家庭”情況,建立詳細的基礎臺賬,做到“六清楚”(家庭狀況、失業原因、技能特長、培訓愿望、擇業愿望和要求和工資要求、就業去向),實行動態管理。
(三)、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
一、指導思想
按照市委“兩個強力推進”的戰略部署,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目標,大力實施就業促進民生工程,以落實就業扶持政策為重點,以開展就業援助為支撐,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鼓勵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等措施,多渠道促進城鎮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員實現就業。
二、工作目標
將城鎮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員,特別是其中的“4050”人員、殘疾人、領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且失業一年以上人員、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納入就業援助范圍,及時提供有效的就業援助,使各項就業扶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實。全年幫助625名城鎮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員實現就業。
三、工作措施
(一)認定就業援助對象。各縣(區)政府要制定城鎮低收入家庭收入標準,民政部門要制定城鎮低收入家庭認定辦法,做好城鎮低收入家庭認定工作,勞動保障部門要及時受理城鎮低收入家庭人員的就業援助申請,將其納入就業援助范圍,建立基礎臺賬和數據庫,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
(二)開發公益性崗位和社區就業崗位。各縣(區)政府要結合實際,大力開發勞動保障協理、公共交通協管、社會治安協管、環境衛生協管等公益性崗位,大力發展社區就業實體,開發社區服務、社區管理等就業崗位;勞動保障部門要優先幫助安置符合崗位要求的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員,并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對靈活就業后申報就業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三)開展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針對城鎮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員的特點,組織有就業創業愿望的人員參加就業前培訓、再就業培訓或創業培訓。實行項目管理,開展訂單培訓、定向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實用性。并按規定落實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政策。
(四)鼓勵吸納就業和自主創業。勞動保障部門要做好企業吸納城鎮失業人員就業的認定工作,并對吸納城鎮失業人員就業的用工單位按規定落實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等扶持政策;稅務、工商部門要按規定落實稅費減免扶持政策;對自主創業的城鎮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員,各部門按規定提供稅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場地安排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五)開展就業援助服務。勞動保障部門要依托街道、社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開設專門窗口,對城鎮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員開展政策咨詢、求職登記、職業指導等援助服務;通過組織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員參加招聘活動,或個別介紹、送崗位到家等形式,為他們及時提供就業崗位;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要積極做好所屬就業援助困難的認定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把促進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員就業作為重要工作來抓,縣(區)政府是責任主體,政府主要領導負總責。各地要制定解決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員就業問題的具體方案,確保目標、責任、措施、人員、經費五到位。
(二)落實工作責任。就業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要認真履行職責,勞動保障部門要發揮牽頭作用,負責做好促進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員就業的組織協調工作,民政、財政、稅收、金融、工商等部門要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促進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員就業和創業工作。
(三)完善聯動機制。勞動保障、民政部門要建立健全社會救助與促進就業工作的聯動機制,將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員社會救助申領條件與接受職業介紹、職業培訓,以及參加公益性勞動情況相掛鉤,形成促進就業的政策導向,鼓勵和引導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員積極就業。
關鍵詞:玉米收獲機4YS-2
中圖分類號:S22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3(a)-0000-00
阜新市是我省玉米主產區之一,每年玉米種植面積均在300萬畝以上。隨著我市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玉米種植,特別是收獲環節費時費力、勞動強度大與農村勞動轉移之間的矛盾逐漸突出。而我市玉米機收水平不足玉米種植面積的10%,玉米生產機械化水平低已成為制約我市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瓶頸。研究開發先進適用的新型玉米收獲機,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益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對國內外多種背負式玉米收獲機械研究的基礎上,阜新市農機研究所與大中專院校、農機生產企業聯合,開發出4YS―2型背負式玉米收獲機。該機以17.5kw以上的小型四輪拖拉機為配套動力,可一次性完成玉米作物的摘穗、輸送、剝皮、裝箱、秸稈還田等玉米收獲全程作業。田間試驗表明,該機作業穩定,性能指標達到有關國家標準要求,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和通過性,綜合效益明顯,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1總體設計方案的確定
玉米收獲機的研制引起廣泛重視。為了更好地完成玉米收獲機的研究內容,確保總體設計方案合理、準確,課題組成員深入實際進行調研。首先在東北三省、北京、山東等地進行詳細調查,走訪多家科研單位和生產廠家,聽取了科研部門、生產部門、使用部門等多方意見,同時查閱了國內外大量有關玉米收獲機資料,經過反復論證,多次聽取專家和主管部門的意見,并吸取國內外有關玉米收獲機的優點,在執行有關國家標準的前提下,結合我省玉米收獲的農業生產實際狀況,制定了第一輪樣機總體設計方案。機具的總體設計方案為:選用我市保有量居多的17.5kW以上的小型輪式拖拉機為配套動力,一次收獲2行,一次作業完成摘穗、輸送剝皮和秸稈還田、集箱等工序。割臺為前置式全懸掛的臥式割臺,通過橫向攪龍、第一升運器將摘下的果穗輸送到剝皮機構(后懸掛),在壓制器的配合下,將苞葉剝掉,剝掉包葉的果穗輸送到果穗箱。為使損失降到最低限度,設有籽粒回收裝置。摘穗后的秸稈由粉碎裝置粉碎還田。
2機器結構方案的選擇
1動力選擇
我國現行的家庭承包責任制,農戶分得的責任田地塊小,地邊空壟少,玉米種植大多以家庭為單位,每個家庭種植面積有限,不利于大型玉米聯合收獲機的應用,影響作業連續性和效率。又由于自走型收獲機造價高,而作業時間短,其余時間只能閑置,種植戶不愿接受,為此,選用現有動力成本低并且在不收獲期間可以作為它用,提高動力的使用率。選用小四輪拖拉機作為動力,正是考慮目前我市農村保有量大,大部分(16.17―20.58kW)作為動力可行,并且在收獲后可為其它作業。
考慮到小四輪拖拉機所能提供的動力和我們目前的種植模式,選用兩行玉米收獲機是適合的。它避免了動力浪費,也提高了小四輪拖拉機的使用率,同時也很好地適合農藝的要求,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2收獲工藝
該機采取分段收獲法,即先摘穗,剝皮,讓未熟透籽粒留在玉米果穗上完成生理成熟期,獲得較飽滿籽粒,增加產量,提高糧食等級,提高了種植業者的生產效益。
3懸掛方式
該機采用前置式全懸掛方式。由于農村的地塊小,分割嚴重,地頭狹小,田間運輸等問題,采用該方式可自行開道,節約時間和人力,轉彎半徑小且行動靈活適合在狹窄田間、地頭運行,避開障礙物,提高機車穩定性,更有利于對行準確。
4摘穗工藝
摘穗輥是玉米收獲機主要工作部件,它關系到整機的結構配置也直接影響工作質量的好壞。按照輥軸配置方式的不同,主要可分為臥式和立式輥。
立式輥又可分為單組輥和組合輥兩種結構型式。現有的立式玉米收獲機上多采用組合式摘輥,即前摘輥為龍爪式低花紋螺旋輥,這是減少摘穗損失的一種較好輥型,后摘軸為排莖軸,能提高擢取莖稈能力,這樣就解決了在單組摘穗上掉粒損失同提高擢取莖稈能力的矛盾。只有立式能夠滿足回收莖稈的工藝需要。而臥式輥有單輥和復合型摘穗板、拉莖輥兩種摘穗方式。同立式輥比較,臥式輥具有以下優點:相對可靠性好,重量輕;結構簡單,對作物適應性強;使用和維護費用低。為此,本機采用臥式輥中的拉莖輥―摘穗板形式式。摘穗板間隙略大于最粗莖稈的莖節處直徑,由于絕大多數果穗直徑大于粗莖稈直徑,因而這部分果穗不與拉莖軸凸棱接觸,使摘前沖擊和摘后沖擊得以避免。在收獲季節后期果穗基本下垂,摘穗板基本上杜絕了摘穗過程中經常出現果穗尖端進入拉莖軸引起脫粒損失。
5剝皮工藝
剝皮工藝采用玉米摘穗剝皮機在田間一次完成摘穗,剝皮兩道工序,簡化了作業環節,節約了勞力,從而大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時,既加速玉米干燥過程,又減少了玉米發霉變質所造成的損失。
6果穗收集
利用滑道直接將剝皮后的果穗收集在果穗箱內。為了減少落粒損失率,設計了落粒回收裝置,將剝皮等原因造成的落粒集中回收,降低了收獲損失率。
7、秸稈還田
本機采用切段還田機構,最大限度節約動力的同時,增加了土壤有機質,改善了土壤結構,防止地表板結。同時,不但解決了目前化肥使用過多帶來的不良后果,也解決了因秸稈過剩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
3經濟效益分析
使用4YS―2型玉米收獲機進行收獲,可減少2-3道作業工序,降低作業成本20%-30%,可有效提高農民種植玉米綜合收益,能夠爭搶農時,并可緩解農忙季節勞動力緊張狀況。據對不同地區收獲作業收費情況調查,人工收獲1650-1950元/h,每公頃比人工作業節省450-750元,且作業時間短。
如投資一臺4YS―2型玉米收獲機需30000元,與五征―280型拖拉機配套進行收獲作業,一個季度作業期為20天,每天工作8小時計算,完成1.3hm²玉米作業面積,則總收入為20×1.3×1200=31200元,去除各種費用后,純利可達20000余元。如果再進行跨區收獲作業,一年即可收回購買4YS―2型玉米收獲機投資,經營效益顯著。
4社會效益分析
剛才卜新民局長進一步強調了開展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的意義,深入分析了我們面臨的新工作形勢,并對普查工作提出若干要求,希望大家深刻領會,認真貫徹到今后的工作中,確保普查順利推進。下面,我簡要介紹這次普查的主要內容和工作安排,通報全省各項前期準備工作進展情況,并安排下階段的工作,同時提出一些具體要求。
一、第二次農業普查的主要內容和工作安排
國務院決定開展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其主要任務是: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基礎性的決策信息;為當前制定長期規劃、制定有關“三農”政策提供依據;為全國、省和地方的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信息和服務,指導農民更好地適應國內、國際市場需要,發揮本地優勢,合理安排生產;為建立科學、規范、有效的“三農”統計平臺提供基礎性資料。圍繞這些任務,設計了普查方案,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普查方案設計原則
從農業普查方案設計上看,主要考慮了四個方面的原則:一是堅持國際一般標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農業普查的基本內容、分類標準、統計口徑、指標設計既要與國際接軌,又要適合中國國情。二是堅持普查與常規統計調查相結合。統籌規劃,合理設計,通過農業普查建立完整的抽樣調查樣本框,構建新的常規統計調查平臺,形成科學規范的農村統計調查體系。三是兼顧需求與可能,要有可操作性。既要兼顧部門管理、地方決策和社會需求,又要做到指標簡明、高效、適用,要有可操作性。四是兼顧歷史與現實,要有連續性。既要充分反映新階段農業、農村、農民的特點,又要考慮與第一次農業普查的可比性和未來農業普查的連續性。
(二)普查范圍和對象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和服務的單位、農村住戶、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非農村住戶、行政村和鄉鎮。
(三)普查內容
目前初步確定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共設計6類普查表,分別是:《住戶類普查表》、《非住戶類農業生產經營單位普查表》、《農業服務業經營單位普查表》、《行政村普查表》、《鄉鎮普查表》和《農業土地利用普查表》。另外,農產品產量、農民收支和農業核算從年報取得,作為輔助表,不編普查號碼,但也納入普查范圍。
普查指標分為時點指標和時期指標。時點指標的標準時間為*年12月31日,時期指標的標準時期是*年1月1日到*年12月31日。
從農業普查方案看,普查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十個方面:
一是農戶家庭與人口特征信息。包括農村住戶家庭的基本情況、家庭成員、家庭規模、農戶類型及收入、性別比例、6-15歲農村人口入學率、農戶家庭從事農業與工商業的比重、非農村居民參與農業經營活動等信息。
二是農村居民生活質量和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居住環境、住房條件和生活設施、糧食安全等信息,如農村道路、電信、電力情況,農村居民住房及耐用消費品、飲用水、衛生條件、口糧需要救助的時間等。
三是農村居民遷移、農村勞動力資源與就業狀況。包括農村居民遷移的規模、速度和去向,農村勞動力總規模與轉移的規模、速度和去向,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農村勞動力及外出務工勞動力所從事的行業、時間、職業、地點和地區類型、農村勞動力的充分就業率與閑暇時間。
四是土地資源與農業土地利用,以及農戶土地經營狀況。包括農業用地的規模與分類,特別是要通過與國土資源部門的合作,解決耕地面積不統一的老問題,同時獲得按國際標準分類的不同類別的農業用地面積;還有新形勢下我國農戶的土地經營規模與流轉,農業用地之間的轉換等情況。另外還包括農林牧漁業的產出信息,以及農田水利設施、農業機械等。
五是農村投資規模。包括農戶家庭投資規模和鄉村集體投資。調查農戶的固定資產購買情況、重點農戶的生產經營投資和鄉村集體的投資情況。
六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主要是農業生產經營達到一定規模農戶的生產經營情況,包括生產規模、投資、雇工、產出及產品銷售方面的情況。
七是農村貧困的小區域估計基礎信息。通過對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生活質量的調查,以及和鄉鎮的綜合信息相結合研究小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分析小區域貧困規模與程度。
八是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包括農業服務業的主體、經營的規模及農業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另外還有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經濟組織情況等。
九是小城鎮的發展水平。建制鎮吸納的人口、企業個數和從業的人員等情況,另外還有鎮區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內容。
十是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水平。包括鄉(鎮)、村的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內容。
除此之外,通過普查獲得農戶、農業生產單位、農業服務業單位的基礎信息,以作為開展抽樣調查所需要的抽樣框。而且還要在這基礎上面建立與經濟普查相適應的農業基本單位的數據庫,來補充經濟普查的缺口。
(四)普查數據的采集和處理
從采集方法來說,以行政村為普查區,以村民小組為普查小區,分別聘請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以普查員直接訪問普查對象,當場詢問登記為主,充分利用行政記錄采集和核實數據。農業用地調查,要綜合利用航空與衛星遙感、衛星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等多種技術手段采集和核實數據。數據的處理初步確定采用光電錄入為主的數據錄入方式。原則上所有地區、所有種類的普查表均以光電錄入方式進行錄入。
(五)需要明確的幾個關系
1、農業普查與年報的關系。
農業普查與年報的關系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農業普查將為農村統計調查搭建新的工作平臺,為農民家庭收支、農村勞動力就業與流動、農作物播種面積、農產品產量、農村投資等方面的調查建立新的抽樣調查樣本框;二是在農業普查的年份,農業增加值、農產品產量、農民收入支出等內容作為長表,通過抽樣調查來取得,以減少基層的工作量。
2、農業普查辦公室與有關部門的關系。
第二次農業普查涉及多個有關部門,為確保農業普查的順利完成,必須加強組織協調工作。在與部門的合作中,與國土資源部門的合作將是這次農業普查的一個重點。目前國家統計局已就農業普查土地利用和常規統計工作與國土資源部達成合作意向,基本商定:共同研究制定農業土地利用分類標準;共同組織實施農業土地利用調查;共同組織耕地面積數據的抽樣核查和數據評估,并報國務院核準;共同向社會經國務院核準的全國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耕地等農業用地數據。兩家還商定要經常舉行農業普查中有關耕地問題研究的聯席會議,成立農業土地利用調查部際協調工作小組,為順利完成本次普查任務提供組織保證。各地也要與國土部門建立相關的工作聯系機制。耕地是第二次普查要搞清楚的一個重點,這次農業普查一定要把耕地面積搞成一個上下左右都認可的一個數據,這是國家吸取第一次農業普查經驗教訓之后需要明確的一件事情,普查以后要使耕地面積數據全國、全省和各地區之間相互銜接。
3、與第一次農業普查的關系。
第二次農業普查與第一次農業普查內容上保持一致性的主要是:農戶家庭基本信息、農村勞動力資源與就業、農戶家庭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與結構、行政村和鄉鎮的基本信息等,這些內容一致的指標定義、標準盡量做到與第一次農業普查協調一致。在主要內容與第一次農業普查保持一致的基礎上,第二次農業普查方案在三個方面做了較大的調整,從普查的范圍和對象上看,增加了對經營農業的非農村居民和從事農業服務業單位的普查;從內容上看,增加了農村居民遷移和勞動力流動、農村居民生活質量、重點農戶農業生產經營狀況、農業服務業、農村投資等調查,同時取消了對鄉鎮企業的普查;從調查方法上看,采用了對人調查和對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
4、與國際農業普查的銜接。
在設計這次農業普查方案的過程中,國家充分參考了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10年世界農業普查方案》,在一些內容比如農戶家庭人口及特征、土地利用與分類、糧食安全、農林牧漁業生產經營規模與結構、農業機械與主要農事活動等方面,將遵從《2010年世界農業普查方案》的定義和標準,以確保第二次農業普查能進行國際比較。
5、農業普查與其他普查的關系。
我國已經形成了由人口普查、經濟普查和農業普查構成的普查體系。從普查周期來看,農業普查是在人口普查和經濟普查之后進行。農業普查必須在標準、分類和編碼等方面與其他兩個普查相銜接。另外,這次普查包含農業服務業普查,而第一次經濟普查沒有考慮農業服務業的普查,因此,對農業服務業的界定需要與經濟普查銜接好。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和第一次農業普查最大的區別是不進行鄉鎮企業普查,因為經濟普查已進行了普查,農業普查中就不需要再普查。
(六)普查的工作安排
從*年9月份省政府發文布置開展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到2008年普查工作基本結束,我省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大約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各地在整個工作安排上要按3年左右的時間來計劃,在編制普查經費預算時,也要按照這個時間來編排。
整個普查工作分四個階段來進行:
第一階段是普查準備階段。農業普查的所有準備工作要在*年12月前全部完成。主要包括:下發通知、擬訂工作規劃、組建普查機構、落實普查經費、組織普查試點、布置普查方案、培訓普查人員、準備數據處理、開展宣傳動員以及物資準備和地址編碼等。
第二階段是現場調查階段。初步考慮在*年3月以前完成現場調查任務。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開展普查前的總動員、組織摸底調查、確定普查小區、制定實地調查計劃、組織現場調查、復查驗收調查表以及普查資料的包裝、編碼、運送等等。
第三階段是數據處理及階段。從現場調查結束到*年12月底基本完成。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普查數據的錄入、逐級的審核匯總、數據質量評估、數據的分析、主要數據的和普查資料的編印。
第四階段是工作總結及資料開發階段。從數據處理完成到2008年12月。這是普查的最后階段,也是普查成果最終實現的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做好普查總結和表彰、普查資料的深度開發、普查數據庫的建立、普查文件匯編和歸檔、普查成果研討等。
二、全省普查準備工作進展情況
從*年下半年起,我省的農業普查準備工作就已開展,主要在省級進行,各地從第四季度也陸續展開了有關準備工作。目前各項工作進展基本順利,有了一個好的開端。
一是下發了有關普查指導性文件。*年9月,省政府辦公廳下發粵辦函[*]534號,成立廣東省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領導機構;省政府下發粵府辦[*]80號,轉發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的通知,對全省第二次農業普查工作進行部署。根據我省農業普查工作的計劃和要求,省農普領導小組下發了《關于督查我省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準備工作的通知》,對我省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準備工作進行督查;省農普辦下發了《廣東省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規劃》,以指導各地開展農業普查的準備工作。
二是省級和地級以上市的普查機構基本組建完畢,大部分縣級農業普查機構也已建立。我省成立了以副省長李容根為組長的廣東省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領導小組。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統計局,辦公室工作人員共抽調21人;下設綜合協調組、現場調查組、數據處理組,具體負責農普的日常工作;同時在有關的22個省級部門各抽調1人組成協調小組,以配合開展農業普查工作。目前各市普查機構已經基本組建完畢,部分市普查辦公室工作人員的抽調工作仍未完成。大部分縣級農業普查機構已經建立,但縣級普查辦公室人員的抽調工作還沒有開展。
三是普查經費正在落實。這次普查經費按照分級負擔的原則,由各級財政共同負擔。省普查經費已向省財政廳提出專項報告,并進行了初次磋商。各市縣普查經費的落實情況不夠理想。各市雖完成了預算編制,但還沒有落實經費。
四是明確了普查辦公室的工作職責。*年12月7日,省里召開了第一次農普辦全體人員會議,通報了前段時間省農普工作的開展情況,明確了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任務,同時就省農普辦工作人員進行了初步分工,落實了各分組的工作職責。
此外,建立了廣東省農業普查網站,以及時反映農業普查的工作情況和動態,及時傳達國家和省的農業普查方案、規定、要求等,交流普查工作經驗等。從目前的情況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部分縣級普查機構還沒有按計劃在*年底前完成,人員還沒有到位,大部分市縣的普查經費沒有落實。
三、下階段普查工作的安排
根據國家和省的農業普查工作的安排和要求,從前一段時間各項工作準備情況來看,下一步主要應當抓好下面幾項工作:
第一,重點抓好機構建設和經費落實工作。建立和健全農業普查機構是能否搞好農業普查的組織保障,因此,各市要加快督促未組建普查機構的地方盡快建立普查機構,這樣才能保證整個農業普查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各地務必抓緊抽調高素質的骨干力量到普查辦公室,市、縣兩級農普辦工作人員要在適當時間集中辦公。
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歷次普查的經驗告訴我們,經費是保證普查數據質量的最關鍵環節之一。這次普查我們在經費方面面臨的新情況是:農村稅費改革后,鎮村兩級籌集普查經費的難度加大;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外流,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聘用高素質的普查人員,全省估計需要動員20多萬普查員,若按一個人補貼200元計算,就大約需要4000多萬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請農民配合搞普查要給予補貼。這些都需要花大量的錢,各地對此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和計劃。同時,省級普查經費主要用在宣傳、培訓、試點、會議、設備購置和一些資料的印刷等,可以用于下撥的也不多,而且也只作為對困難地區的補助,因此,普查經費主要靠各市縣去爭取。回去以后,各位主任要馬上落實的一件工作就是跟主管的市領導報告,跟財政部門協商普查經費問題。大家要把農業普查的困難講清楚,講透,把普查的意義說到位,積極爭取主管領導和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
第二,制定農業普查宣傳規劃。國家農普辦聯合、廣電總局已經下發了《關于做好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宣傳工作的通知》,同時制定了《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宣傳提綱》、《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宣傳活動規劃》和《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宣傳標語口號》。我們要按照國家農普辦的宣傳活動規劃,認真制定全省的宣傳規劃,做好宣傳用品、物料等制作計劃。農業普查的宣傳工作,要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宣傳上既要情系三農,又要體現政策;既要生動活潑,又要形式多樣;既要注意面上聲勢,又要突出對象和重點。
第三,抓好國家的農業普查方案試點。國家農普辦決定以*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間,在8個省、市、自治區開展第二次農業普查方案試點工作,其中廣東作為經濟發達地區代表進行試點。試點的目的是檢驗農業普查方案,對方案作進一步的完善和修訂。試點工作關系到全國農業普查的成敗,因此,我們要嚴格按照國家試點方案的要求,結合廣東的實際情況,認真抓好普查試點的各項工作,發揚廣東人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努力探索,向全國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第四,制定周密的普查數據處理方案。這次農業普查表多、數據處理量大,大家要充分認識數據處理任務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嚴格按照國家農業普查的數據處理方案的要求,結合廣東的實際情況,提早制定我省數據處理工作方案。要制定有關數據處理設備的購置計劃,注意籌劃周密一點,安排提早一點,工作細致一點,以保證數據處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各地要加強對上述工作的檢查督促,決不能因某個地區的問題而拖了全省的進度,確保全省普查工作的協同推進。
關鍵詞:農村;養老保險;農民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實行城鄉有別的戶籍制度,于此相對應,我國的農村社會保險制度處于空白狀態,農村養老主要靠家庭,因此,在農村建立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無疑是對平等的生命健康權的一種肯定,也給現代經濟學注人了新的元素,另一方面,把農民納入社會保險體系,消除對農民的歧視性政策,體現了社會主義所要求的公平和效率的統—性。
一、農村家庭養老制度特征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地區沒有相應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主要來源于家庭,是一種自發的制度安排,具有如下方面的特征:
(一)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實現家庭內部的資源整合
在中國社會^與人的關系中,家庭關系是一種最重要的關系。這種以血緣關系為基礎所派生出來的關系具有天然的、牢不可破的特。父母把子女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是自己生命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因此,一般父母對子女的照顧就象照顧自己的生命一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二)農村家庭養老保障是相互需要的綜合體
家庭中的個體碎坪口f本合一的牦。老年人既在年輕時為家庭提供必要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工具,同時也為家庭成員提供必要的勞動技能訓練,這在傳統的農業社會對社會再生產過程起著重要的作用。對缺乏正常勞動能力的老年人而言,由于不能通過勞動關系與社會建立聯系,分散在各個不同的地域和家庭,家庭、晚輩就成為了重要的精神寄托。
(三)農村家庭養老保障是傳統文化的有機構成部分,是一種核心價值明.
特定群體形成特定的文化,我國農村家庭養老保障的形式既是社會關系的一種表現形式和行為模式,跨越一定的歷史階段,也是傳統價值觀的體現。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既是家庭養老保障制度的變革,但也應融合家庭養老保障制度的合理性,才能符合中國的國情。
二、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體制不順,責任不清
1.政府機構改革不徹底,職能錯位
雖然國務院的機構改革理順了管理關系,把社會保障工作納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要求,但較低的管理層次,特別是縣、鄉鎮一級并沒有實現工作的轉軌。
另一方面,機構改革不徹底,職能錯位是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難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不完善
從社會養老保險的性質來看,政府是主辦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主體,承擔著一系列的責任。《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規定“堅持資金個人交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原則,在實際的執行中,資金的交納是農民個人,由于種種原因,集體并未補助到位,實際采用的完全基金制的社會養老保險模式,而基金制的養老模式對資本市場有比較強的依賴性,否則,會出現支付危機和養老金的縮水,基金制養老保險沒有互濟眭,對中國農村來說,實際上養老風險比較大的想參加風險的低收入農民被排除在制度之外。
3.農卡寸襯會養老保險管理機制不健全
從《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出臺到現在,國家針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的政策法律不健全,對基金的籌集、基金的運營、養老金的發放等各項環節進行詳細的規范化,缺乏有效的激勵監督機制,不能保證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安全高效運作,增加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的成本和管理風險,社會效率的降低也就意味著社會福利的損失。
(二)生產力落后,農民收入低下,制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深入推進
極大的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肯定了農民生產資料的部分所有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但也存在明顯的不足。盡管東部和沿海地區農業生產力有顯著的提高,但從整個農村經濟來看,自然經濟的成分在很大范圍內存在,農民想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生產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面臨技術障礙和成本障礙,制約了農業生產的轉型,生產的產品大部分只能自積自足。同時,從收入來看,農民增收仍然有限對只能維持基本生活的農民要求他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實則是一種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