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有機混合物成分分析范文

有機混合物成分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有機混合物成分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有機混合物成分分析

第1篇:有機混合物成分分析范文

關鍵詞:氣相色譜法 食品分析 應用

氣相色譜法是一種很重要的,以氣體為流動相,以液體或固體為固定相的,采用沖洗法的柱色譜分離技術。通過物質之間吸附和解吸附作用,能夠實現對復雜樣品組分的分離。由于氣相色譜技術具有技術成熟、易掌握、檢測靈敏度高、分離效能高、選擇性高、檢出限低、樣品用量少、方便快捷等特點和優勢,可對鹵素、硫、磷化物等進行分析,已被廣泛應用于食品和釀酒發酵工業的安全檢測中。

1、氣相色譜技術概述

1.1 氣相色譜技術的概念

氣相色譜法(gas chromatography,簡稱gc)是色譜法中最廣泛使用的一種分析方法,其是以惰性氣體(n:或he)為載體將樣品帶入氣相色譜儀進行分析的色譜法,而利用氣相色譜儀對氣體或液體樣品進行組分分析的技術。它特別適用于氣體混合物或易揮發性的液體或固體檢測,即便對于很復雜的混合物,其分離時間也很短。由于氣相色譜技術具有技術成熟、易掌握、檢測靈敏度高、分離效能高、選擇性高、檢出限低、樣品用量少、方便快捷等特點和優勢,可對鹵素、硫、磷化物等進行分析,在食品檢測中具有廣泛的應用。

1.2 氣相色譜技術的原理

混合物中各組份在一種流動相(氣體或液體)的帶動下,流經另一固定相(固體或液體)時,固定相對各組份的作用力不同(溶解、解吸或吸附能力的不同),造成各組份在固定相中滯留時間產生差異,從而使混合物中各組份得以分離。各組份分離后,隨流動相逐一按次序進入檢測器系統進行非電量轉換,轉換成與組份濃度成比例的電訊號記錄、繪圖、計算。

1.3 氣相色譜技術的特點

氣相色譜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靈敏度高。對濃度≤1ppm(10-6)的物質容易檢測,農藥殘留檢測可達ppb(10-9)~ppt(10-12)。(2)分離效率高。一根1~2米填充柱,可有幾千個理論塔板,毛細柱可達105~106個理論塔板。(3)選擇性高。以混合物中某一物質有特殊靈敏的響應;對性質十分相近的異構體可分離檢測。(4)快速分析。很復雜的樣品,一般均可在幾分鐘至幾十分鐘內完成分析,并十分容易實現自動化。

2、氣相色譜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

目前,氣相色譜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方面的應用主要包括:蔬菜、水果及煙草中的農藥殘留分析;畜禽、水產品中獸藥殘留及瘦肉精、三甲胺含量分析;熏肉中的多環芳烴分析;食品中添加劑種類含量分析;油炸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分系;啤酒、葡萄酒和飲料的風味組分及質量控制分析;食品包裝袋中有害物質及含量的檢測分析;食用植物油中的脂肪酸組成分析等。

2.1農藥殘留分析

近年來,在蔬菜和水果中有機氯、有機磷農藥殘留和肉類、魚類產品中的獸藥殘留已被社會廣泛關注。標準GB/T 19648-2006用氣相色譜-質譜法測定水果和蔬菜中500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黃惠玲等人選擇GC-MS/SIM與大體積進樣技術結合,測定蔬菜、水果中包括有機磷、氨基甲酸酯、有機氯類、菊酯類在內的17種農藥殘留。

2.2食品添加劑分析

食品添加劑檸檬黃的濫用(使用范圍超標)就產生了“染色饅頭”, 添加檸檬黃制造出所謂的玉米饅頭,氣相色譜技術可以很好的檢測出檸檬黃的存在。另外,各種新型的復合添加劑(防腐劑)因具備使用方便、可大大延長食品保質期并改善其品質與口味等特點,目前被廣泛應用到面包、糕點、醬等各類食品中。但長期過量攝入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一定損害,GB2760-2007對其使用量和殘留量都有嚴格的規定。氣相色譜法有極好的靈敏度和很高的分離度,但目前報道的方法大多都只限于對果汁、醋、果醬、飲料、醬油等產品的測定,也就是說目前的技術還不是很成熟,但也可以對部分食品進行檢測。圖1為六種防腐劑標樣的氣相色譜圖,我們可以看出六種防腐劑得到了很好的分離。

2.3畜禽中瘦肉精分析

雙匯瘦肉精事件傳得沸沸揚揚,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一事件的發生。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呼吁吃安全肉,國家有關部門明令禁止在飼料中使用瘦肉精。瘦肉精是鹽酸克倫特羅的俗稱,將其添加到飼料中可使動物生長速率、飼料轉化率和胴體的瘦肉率提高10 %以上,并降低其脂肪含量。一般的烹調加熱方法不能將豬肉和臟器中殘留的瘦肉精毒性破壞,然而長期使用會使該藥蓄積在動物的組織中,造成組織中殘留藥物的濃度很高,人食用這種組織后15 min~6 h就可出現中毒癥狀。氣相色譜技術可用于動物毛發、尿液及組織中鹽酸克倫特羅的定性定量分析。樣品從預處理到得出結果需要2天時間,檢測下限為0.5μg/kg。

3、氣相色譜技術的應用前景

隨著色譜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高科技的應用,氣相色譜技術將越來越完善。因其特別適用于氣體混合物或易揮發性的液體或固體檢測,即便對于很復雜的混合物,其分離時間也很短。其高分辨率、分析迅速和檢測靈敏等顯著優點使之成為每個分析檢測實驗室已采用的常規檢測方法。因大多數食品中對人體有毒有害物質的組分復雜且是易揮發的有機化合物,所以,氣相色譜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近年來氣相色譜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其在食品安全檢測中被廣泛應用,除了對上述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進行高分辨、快速、準確的檢測外,還可以利用頂空進樣對食用植物油中的殘留溶劑進行檢測,使用GC /ECD或GC /MS可對肉類食品中殘留的氯霉素以及部分致病微生物進行檢測,利用GC /FID可對食用焦糖色素中的4 - 甲基咪唑、食品中二英與多氯聯苯、加碘食鹽中的碘、膨化食品中氯丙醇類化合物、奶粉中硝酸鹽以及保健食品功效成分DHA、ARA和EPA[ 10 - 12 ]等組分進行檢測。

4、結語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人們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環保標準日益嚴格,這就要求氣相色譜與其它分析方法一樣朝更高靈敏度、更高選擇性、更方便快捷的方向發展,不斷推出新的方法來解決遇到的新的分析問題。網絡經濟飛速發展也為氣相色譜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食品分析涉及多學科交叉的方法學領域 ,分析對象和樣品機質復雜 ,高靈敏度、 低檢出限、 高選擇性、 聯用分析、 高分析速度、 智能化、 多殘留分析、 在線分析、 活體分析、 現場快速分析、 分析儀器的微型化、 集成化和便攜化是目前食品分析的主要發展方向。相信隨著色譜技術的發展 ,氣相色譜技術可以結合其他檢測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領域得到更好的應用 ,為廣大人民群眾把好食品質量安全關。

參考文獻:

第2篇:有機混合物成分分析范文

1氣相色譜技術的概述

1.1氣相色譜技術

色譜法中使用最為廣泛的分析法便是氣相色譜法,主要是通過惰性氣體為載體,將樣品帶入氣相色譜儀器中進行分析比較,通過氣相色譜儀對液體或者氣體進行分析的技術。在對氣體混合物或者易揮發的液體或固體檢查中有很強的優勢,即使是在分離較為復雜的混合物時,分離時間也非常短。

1.2氣相色譜技術原理

混合物中的各組成分在液體或氣體流動相的帶動下,流向另一固體或液體固定相時,固定相在對各組的溶解、吸附、解吸附等能力的不同,使各組成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時間不同,從而將混合物中的各組成分分離開,在分離之后,隨著流動相按照順序通過非電量轉換,將其轉換為與組份濃度成比例的電訊號,進行記錄、分析、計算。

1.3氣相色譜法的優點高靈敏度

對濃度小于1ppm(10-6)的物質能很容易檢測出,環境檢測與農藥殘留檢測能達到ppb(10-9)-ppt(10-12)。高分離效率:一根2m的填充柱能有幾千個理論塔板數,毛細柱能達到105-106個理論塔板。高選擇性:對混合物中某種物質會有特殊穩定響應,對性質類似的異構體能進行分離檢測。快速分析:對于非常復雜的混合物樣品,一般能在幾分鐘至幾十分鐘內分析完成,且非常容易實現自動化。應用范圍廣:主要是分析各種氣體及易揮發的有機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還能對高沸點物質進行分析,能被利用到石油工業、臨床化學、藥物學、環境保護、食品工業等多種領域。同時氣相色譜法還具有樣品使用量少、定量精度高的特點。

1.4氣相色譜法系統組成

氣相色譜法是由分離系統與檢測系統組成。分離系統主要是由進樣系統、氣路系統、色譜柱組成,其中色譜柱為核心;檢測系統主要是檢測器,將色譜流出物轉換為電信號,再進行記錄分析。

1.5氣相色譜技術的發展

20世紀50年代出現了氣相色譜的分析技術,之后便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成為了目前備受關注的色譜分析方法,該項技術原理是通過物質固有的沸點、極性及吸附性質的差異來判斷混合物的分析及分析。氣相色譜的主要部分就是色譜柱,一般氣相色譜柱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固定相以顆粒填料形式填滿金屬管柱,被稱為填充柱;另一類是把固定相涂敷在毛細血管的內壁,被稱為毛細管柱。在我國通常是由這兩大類色譜柱,而毛細管色譜柱的柱效、惰性及熱穩定性更高,伴隨工藝水平不斷發展進步,在固定相的流失與使用壽命的延長方面具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能很好地兼容質譜,逐漸成為了氣相色譜的發展方向。填充柱選擇固定相具有更好的靈活性,同時樣品負荷量比毛細管柱大,故我國仍然在使用填充柱分析測試儀器。隨著新材料、新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各種性質更穩定,選擇性更好的固定性填充材料逐漸被引用到氣相色譜中,特別是不同種類的手性色譜柱及不同種類的專用色譜柱產品不斷地被發現及應用。

2氣相色譜法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

目前,氣相色譜技術常被用作蔬菜、水果中農藥的殘留檢測,各種肉類中獸藥的殘留及三甲胺、瘦肉精含量的檢測,飲用水中污染物質的檢測,煙熏肉中多環芳烴的檢測,食品添加劑的檢測,各種碳酸飲料及啤酒中風味成分的檢查,食品包裝袋中有毒物質的檢測以及食用油中脂肪酸與殘留溶劑的檢測。

2.1農藥及其他藥物殘留檢測

蔬菜及水果中通常會存在著有機磷、有機氯農藥殘留,魚、豬肉類通常會存在獸藥殘留,可通過GC/ECD氣相色譜檢測出有機氯農藥殘留,通過GC/NPD氣相色譜檢測有機磷農藥殘留,通過GC/FPD氣相色譜檢測有機硫農藥殘留。有研究表明,能通過GC/FID氣相色譜檢測魚、豬、蝦肉類中的三甲胺含量。

2.2多環芳烴、丙烯酰胺、添加劑含量的檢測

多環芳烴是一種食品和環境污染物,已知的2-7環多環芳烴就多達幾百種,其中大多數具有致癌性。食品中屬煙熏類食品多環芳烴污染最為嚴重,煙熏食物被廣大的消費者所喜愛,故對煙熏食品中的多環芳烴的含量檢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氣相色譜GC/MS法,利用毛細管色譜柱的高分離能力和質譜的高靈敏度,快速地對煙熏食品中常見的多環芳烴進行檢測。還能通過GC/FID氣相色譜檢測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添加劑的含量,通過GC/ECD氣相色譜能檢測出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通過GC/FID氣相色譜能檢測面粉中過氧化苯甲酰的含量。

2.3發酵飲品中風味組成質量控制

白酒中的甲醇、雜醇油是監控酒類衛生的重要標準。GB2757與GB10345對甲醇、雜醇油的含量與檢查方法有著嚴格的規定,通過GC/FID氣相色譜能快速且準確地檢測出白酒中甲醇與雜醇油的含量。啤酒、葡萄酒以及發酵飲料中含有許多揮發化合物和風味物質,通過頂空進樣氣相色譜分析技術能控制啤酒中硫化物、有害色素、揮發氣體等,通過對這些化合物在生產過程中的變化的控制,能控制啤酒、葡萄酒、發酵飲料等產品的質量。

2.4食品塑料袋的有害物質檢查

食品的包裝塑料袋在加工的過程中,為了能加強塑料的可塑性、透明度及韌性,通常要添加多種增塑性,使用最為廣泛,且使用量大的是酞酸酯,含量能高達50%以上[6],但酞酸酯類增塑劑在和塑料的基質之間未形成化學共價鍵,在接觸到食品的油脂、水時,就可能溶解,當酞酸酯增塑劑的使用含量越高,溶解的程度就會越多。酞酸酯對人以及動物均會造成慢性毒性,且具有致癌及致突變作用,同時還有生殖與發育毒性,是全球內最為廣泛的化學污染之一。近年來,由于酞酸酯類化合物的環境的污染越來越重,以及對內分泌的干擾,受到了人們普遍的關注??赏ㄟ^GC/FID氣相色譜技術檢測出塑料制品中的鄰苯二甲酸二甲酯、鄰苯二甲酸二乙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鄰苯二甲酸二酯等五種酞酸酯。

2.5食用油中脂肪酸組成、溶劑殘留分析

食用油通過溶劑浸出法生產時,雖然經過脫溶處理,但仍會有少量的溶劑殘留,我國對食用油浸出的相關規定為:浸出的食用油的溶劑殘留必須要小于50mg/kg。當前,我國植物油浸出常使用的浸出溶劑為六碳烷烴類溶劑,這屬于麻醉呼吸中樞的毒性溶劑,若將該溶劑殘留在浸出油中,長期接觸就會麻痹呼吸中樞,對皮膚屏障功能、周圍神經、造血功能帶來損傷,因此需要加強食用油生產中溶劑殘留的控制,才能提高食用油的衛生和安全[7]。通過頂空氣相色譜法對六碳烷烴類溶劑進行檢測,具有分離效果好,分析時間短的優點。目前最常用的油脂脂肪酸的組成檢測便是氣相色譜法,有研究表明[8],通過GC/FID法能將30多種脂肪酸進行較好的分離。

3結束語

近年來,氣相色譜法技術迅速的發展,被廣泛的應用到了食品的安全檢測中,除了對上述食品的有害物質進行準確的檢測外,還可以使用頂空進樣的方法檢測食用油中的殘留溶劑,采取GC/ECD或者GC/MS檢測肉類食物中的氯霉素及部分致病微生物,采取GD/FID檢測食用焦糖色素中4-甲基咪唑含量,食品中多氯聯苯、二噁英含量,碘鹽中點的含量,膨化食品中氯丙醇類化合物含量等。隨著氣相色譜技術不斷的進步,會有更高的靈敏度、選擇性等,氣相色譜技術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多,在食品安全檢測的領域將有著更為廣泛的用途,從而將食品的衛生和安全做到更高的保障,給人們帶來安全的飲食。

作者:王霽 李國乾 牟善婷 單位:吉林省通化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參考文獻

[1]陳文強,彭浩,鄧百萬,等.氣相色譜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J].江蘇農業科學,2009,11(4):356-358.

[2]江曉紅,鄧麗,蔣聯軍,等.淺析氣相色譜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5,15(40):370-370.

[3]劉雪婷.氣相色譜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4(23):112-112.

[4]李友.氣相色譜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J].企業技術開發(下半月),2015,34(9):41-42.

[5]朱潔,馬文宏.淺談“氣相色譜”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J].中外食品工業(下半月),2014,14(7):23,25.

[6]李雪瑩,林晨,王李平,等.衍生化-氣相色譜法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J].廣州化工,2016,44(8):21-23..

第3篇:有機混合物成分分析范文

關鍵詞:氣相色譜法 果蔬農藥 農藥殘留 分離技術

中圖分類號:TS25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a)-0161-01

氣相色譜法優點較多,是一種應用范圍極廣的分析有機化合物的手段,特別是在檢測果蔬農藥殘留等方面應用較多,常用于分離一些汽化后不易分解的穩定性好的農藥。其主要有維持費用相對較低,操作方法簡單易懂,分析速度較快,檢測靈敏度較高,所需樣品量較少,分離效率較高等。

1 氣相色譜法相關原理分析

1.1 氣相色譜法原理分析

氣相色譜法的基本原理是依據不同物質在固定相和流動相二者之間的分配系數的不同,使被分析的不同化合物從色譜柱流出的時間不同,從而實現分離的目標。通過提供保留時間和強度二維信息,氣相色譜可獲得二維色譜圖。在定性時,主要以氣相色譜圖中的色譜峰的保留時間為依據;在定量時,則以氣相色譜圖的色譜峰高或峰面積為依據。憑借高效的分離能力和較高的靈敏度,氣相色譜法以成為一種應用廣泛且有效的手段,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對上百種混合物的有效分離。

1.2 質譜法原理分析

質譜法的基本原理是按照帶電粒子在磁場或電場中的運動規律,依據不同物質質荷比的不同實現分離的目的,實現對離子質量及其強度分布的測定。質譜法的優勢在于可以具有較強的定性專屬性、較高的靈敏度、檢測速度較快。此外,質譜法還可以清楚的反映出化合物的分子量、元素組成、經驗式及分子結構信息等。質譜法的獨特優勢是它是以離子質量作為檢測對象,可以提供待測化合物特征離子的單同位素質量。

1.3 氣相色譜一質譜聯用技術原理分析

采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可以兼具兩種方法的優勢,從而獲得更為全面的信息,即可以獲得質量質量、保留時間、強度三維信息。二者聯用的基本原理是將氣相色譜作為進樣系統,對樣品進行分離;而質譜則作為檢測器,對氣相色譜分離后的待測樣品進行檢測。氣相色譜―質譜聯用,能夠滿足質譜分析對樣品單一性的要求,同時能實現檢測流程的簡化,省去樣品制備和轉移的流程。此外,二者聯用,可有效控制進樣量,亦有避免樣品和質譜儀器污染,提升混合物的分離、定性、定量分析效率的效果。

2 氣相色譜一質譜聯用法的發展對分離的改善

在五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氣相色譜一質譜聯用法已經變成了系統而應用范圍廣泛的一種分離分析技術。改變了原本傳統的串聯方式,將氣相色譜儀和質譜儀進行串聯,這樣一來可以對化合物的結構特點進行質譜準確鑒定,還能夠擁有氣象色譜比較高的分離效能,在同時期內實現定量和定性的實驗目標。檢測的靈敏度由于各種先進的質譜技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可以科學合理地對雜質干擾和未分離的待測成分進行排除,增強了檢測中定量和定性的準確程度。

從定量和定性的角度來看,質譜檢測器有著傳統檢測器不能具備的很多優勢,它能夠將檢測物的分子結構信息進行收集,但是其他傳統的檢測器通常只能利用流出物的保留時間來進行定性,很難對多殘留進行研究和分析。在全掃描模式中,對于低濃度的樣品,質譜檢測器要求預富集,可以用于對高濃度混合標樣進行檢測,從而對監測離子的開始、結束掃描時間進行確定,利用離子監測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靈敏度,可以有效分析樣品中痕量的農藥殘留。

常用于解決:目標化合物殘留的定量分析;雜志成分的鑒定和定量分析;復雜混合物的成分分析。在檢測農藥多殘留、降解物和代謝物的檢測中,氣相色譜一質譜聯用法有著其他方法不可匹敵的優勢。

3 前處理對儀器分析的影響

3.1 水果蔬菜樣本的選擇以及前處理實驗設計

在選擇樣本時,蔬菜選擇葉菜類蔬菜小白菜;水果樣本選擇碭山梨。將準備進行檢測的果蔬樣本使用食品攪碎機攪碎混勻,稱取20.0 g的果蔬樣本放置在勻漿機的玻璃瓶中,再加入40 ml乙腈―乙酸乙醋混合溶劑,高速勻漿3 min,進行過濾,然后再放進已盛有5 g氯化鈉的100 ml具塞量筒內,蓋上塞子,劇烈震蕩2 min,在室溫下靜置10 min,從100 ml具塞量筒中吸取10 ml上層溶液,放入150 ml燒杯中,將燒杯放在30 ℃~40 ℃水浴鍋上加熱,杯內緩緩通入氮氣或空氣流,蒸發近干,加入2 ml丙酮,蓋上鋁箔待測。將弗羅里硅土柱用5 ml乙睛:乙酸乙酷混合溶劑預淋條件化,當溶劑液面到達柱吸附層表面時,立即倒入樣品溶液,用15 ml刻度離心管接收洗脫液,分別用5 ml丙酮測洗燒杯后淋洗弗羅里矽柱,重復操作一次。將盛有淋洗液的離心管置于氮吹儀上,在水浴溫度30 ℃~40 ℃條件下,氮吹蒸發至小于5 ml,用丙酮準確定容至5 ml,混勻,待測。

3.2 前處理關鍵技術對回收率的影響討論

樣品前處理和測定是現代農藥殘留分析方法的主要構成,其中的核心是前者。通常提取、凈化、檢測是農藥殘留的分析過程。通過適當溶劑將樣品基質和待測物從固態樣品當中轉移到容易進行分析和凈化的液態中,這些過程被稱為提取。將提取液中干擾物質和待測物分離開來,這些過程被稱為凈化。樣品前處理包括樣品的凈化和提取,農藥殘留分析的核心是快速并高效的凈化方法和提取方法,因為分析的重現性和準確性由凈化、提取步驟直接決定。

3.2.1 提取技術

在均質搗碎提取的整個過程當中,提取時間決定了固液分離。通常來說,在某一特定范圍中提取時間越長,這樣物質分子就可以得到充分的時間來實現平衡,不過如果提取液達到固液平衡的狀態之后,即使時間再長也沒有任何實際效果了。另外,果膠和色素等物質會由于提取速度的加快而擴散,這樣就會提高提取液的黏度,對測定回收產生一定的干擾。

3.2.2 凈化技術

對樣品基質當中包括脂類在內的各種雜質進行去除的一種方法就是凈化技術。上樣、活化和洗脫等不同的過程中,SPE吸附劑依然位于溶劑當中,洗脫過快則會導致樣品的凈化過程不徹底或者某些大分子農藥的回收率大大降低;洗脫中產生斷層或者速度太慢就會導致吸附劑變得干涸,這樣一來柱床就會產生裂縫,進一步對重現性和回收率產生一定的影響。一般流速最佳保持在液滴連續滴下而不成線滴下,上樣、活化、洗脫進行有效銜接,當液面距離填料床頂端1~2 mm的時候,立刻加液。完成洗脫步驟之后,通過吸耳球進行增壓并保持1 min,從而保證SPE柱內目的物能夠全部流出。

參考文獻

[1] 張艷華.氣相色譜的聯用技術[J].光譜實驗室,2013(6):2836-2840.

第4篇:有機混合物成分分析范文

[關鍵詞]化學化工實驗;廢水排放;監測治理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8-0112-01

過去我國為了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而加大了化學化工發展力度,卻忽視了化學化工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1]。如今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升和環保理念的宣傳,人們認識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了解到對環境造成污染比較嚴重的源頭,如化學化工實驗廢水[2]。為了改善水質質量,我國加強了水質檢測標準,化學化工實驗技術人員也提高了廢水處理技術,以期實現將廢水處理成無害標準,確保廢水不會對水質及其他環境造成危害。

一、化學化工實驗廢水成分分析及安全隱患

當前社會發展中,很多行業和領域所產生的廢水,處理方式和處理程度均存在較大的差別,其中化學化工實驗廢水與其他廢水存在明顯的差異,如廢水總量偏少、廢水產量不穩定、有毒物質較多、危險性大等,而且很多化學化工實驗廢水成分非常復雜,如果處理不及時和妥善,將會出現大面積環境危害情況的發生。一般情況下主要將化學化工實驗廢水分為有機廢水和無機廢水兩類,其中無機廢水包含大部分一類污染物及酸堿、硫化物等,有機廢水包含少部分一類污染物,如烷基汞、苯并芘等,還包含有機溶劑、有機酸、有機磷化合物等[3]。

目前很多化工類和環境類等專業中,很多課程都需要進行化學實驗,如環境科學系和環境工程系等,需要進行環境綜合實驗。在進行化學需氧量的測定中,需要應用到硫酸汞、重鉻酸鉀、硫酸等,所產生廢液濃度較高,如果處理不及時或直接進行排放,將會對周邊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實驗部門需要針對廢水問題及時進行監測和治理,確?;瘜W化工實驗廢水處于無害狀態。

二、化學化工實驗廢水排放現狀及造成危害

隨著我國化學領域和工業生產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化工類專業教學還是其他領域,化學化工實驗越來越常見,但是針對化學化工實驗所產生的廢水排放問題卻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如今我國化學化工實驗廢水排放存在周期不穩定、成分復雜等特征,如洗滌劑有機物、酸堿和重金屬等,對其的排放處理工作應當比較精細。然而在實際化學化工實驗廢水排放處理中,很多實驗場所往往只單純建立一個小型的污水處理站,或直接進行廢水排放,導致廢水處理不完善,直接對周邊環境及人們的健康產生重大的影響。在化學化工實驗廢水中,存在一些有機物質難以被分解,而且該類廢水還含有較低的水溶性和較高的脂溶性,無法實現自然降解。另外化學化工實驗廢水還具有較好的毒性,一般所能無在接觸到廢水后,難以將其排除體外,尤其是動物、植物體內重金屬物質較多,如果接觸廢水,會致使動物和植物死亡。化學化工試驗廢水還存在較強的會發作用,包含的苯、丙酮等重金屬會對生物免疫系統造成巨大的損害,如果長時期接觸廢水,還會危害生物的生殖系統和引發癌癥。

三、化學化工實驗廢水排放監測方法

在針對化學化工實驗廢水排放進行檢測時,要監測廢水的總排放量和廢水中生化需氧量、pH值、鉻、汞等。在進行生化需氧量監測時,需要利用重鉻酸鉻滴定法進行分析,需要運用以期WMX微波密封消解COD速測儀。在進行廢水流速的測定時,需要利用浮標、秒表等儀器,即利用浮標法測量流速。在進行pH值測定時,需要運用pHS-3C精密pH計進行分析,一般采用玻璃電極法進行測定。在進行汞指標監測時,需要利用原子熒光法,涉及儀器為原子熒光光譜儀。在進行鉻重金屬元素質變監測時,需要利用分光光度計進行檢測。一般情況下,生化需氧量與廢水排放量具有反向關系,如果化學化工實驗廢水排放量越大,則生化需氧量越少。根據相關調查研究可知,常規化學化工實驗廢水有機物含量比生活污水有機物含量較高,且生化需氧量在140mg/L以內,屬于城市污水排放二級標準。

四、化學化工實驗廢水排放治理措施

(一) 常規廢水排放處理措施

在進行化學化工實驗廢水排放治理時,需要根據廢水的特征進行處理,如面對一些重金屬含量較低的常規化學化工實驗廢水,技術人員可以直接運用傳統廢水處理工藝進行處理。對于含油類的化學化工實驗廢水,技術人員可以通過廢水的顏色進行區分,一般呈現為淺黃色或深化色,對此類化學化工實驗廢水,可以采用中和反應進行處理,即將廢水中化學混合物的含量控制在低毒、低害標準,當原水樣與油進行混合后,pH值會處于7.8至7.85,TP值為處于6.326mg/L,NH3-N的標準為46.7mg/L。此外,重鉻酸鹽指數為940mg/L,5日生化需氧量標準為320mg/L。

(二)沉降法處理技術

在化學化工實驗廢水排放中,對于臭氧發生器中廢水的排放,可以利用板框壓濾機進行處理,針對難以處理的廢水可以采用絮凝沉淀技術進行處理。一般利用絮凝沉淀技術聯合格柵井處理積水后,需要將廢水原水樣pH值處于7.2,TP值為處于4.904mg/L,NH3-N的標準為45.5mg/L。此外,重鉻酸鹽指數為913mg/L,5日生化需氧量標準為310mg/L。在進行格柵井進行處理時,可以通過加入石灰粉磨進行干化消毒。此外技術人員還可以通過加入混凝劑的方式,使混凝沉淀池中的混合物產生污泥,隨后通過鏟除污泥的措施,將污泥運送至指定地點進行處理。

(三)過濾器廢水處理措施

針對化學化工試驗廢水中的生物柴油類廢水,技術人員可以利用三氧化鐵和PAM進行處理。設計人員需要運用沉淀池對廢水中的雜質進行沉淀和初步過濾,同時運功過濾器加快廢水處理速度。為了確保過濾器廢水處理措施處理的廢水達到排放標準,技術人員需要利用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檢測,如果沒有白色沉淀物產生,便可以將廢水直接排放。

(四)調節池廢水處理措施

針對含鉻元素的廢水,技術人員需要結合實驗步驟和廢水生產工序的不同,采取相應的處理方法進行處理。技術人員可以在廢水中加入膠凝物質進行混凝,隨后在調節池中利用氣浮原理進行物理浮選,實現去除固體懸浮物的作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化學化工實驗廢水包含重金屬及有毒物質,如果不妥善處理將會危害周邊環境和人體的健康。技術人員在進行化學化工實驗廢水處理時,需要根據廢水的特征選擇合適的處理措施,確保廢水達標后再將其排放至自然界中。

參考文獻:

[1]戴榮華,劉昊,陳凡立,蔣文強,孫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在化工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J].山東化工,2015,21:168-169+174.

第5篇:有機混合物成分分析范文

【關鍵詞】太赫茲輻射;太赫茲時域光譜;太赫茲成像技術;;檢測

太赫茲“Terahertz”一詞是1974年由弗萊明(Fleming)首次提出來的,用來描述邁克爾遜干涉儀的光譜頻率范圍。太赫茲(THz,1 THz=10Hz)輻射在電磁波譜上位于微波和紅外之間,屬于遠紅外波段。通常所研究的THz輻射指的是頻率在0.1~10THz,波長在30μm~3mm,波數在3.3~330cm-1之間的電磁波。在電磁頻譜上,THz波在電磁波譜中的位置特殊,處于電子學向光子學的過渡區域,長期以來,由于缺乏有效的THz輻射產生方法和檢測途徑,對于該波段的了解有限,使得THz成為電磁波譜中最后一個還未被全面研究的頻率窗口――電磁波譜中的“太赫茲空隙(THz Gap)”。近幾十年來,超快光電子技術迅速發展,為THz脈沖的產生提供了可靠、穩定的激發光源,促進了對THz輻射機理研究、檢測技術和應用技術的蓬勃發展。例如在醫學成像、無標記檢測、軍事安全、材料的無損探測等方面,特別是對炸藥、等相關材料的檢測研究成為熱點。本文前半部分介紹了THz輻射的產生、探測方法、性質以及THz時域光譜技術和THz成像技術,后半部分主要介紹了THz技術在檢驗方面的研究進展。

1.應用THz技術進行檢測的研究進展

1.1 概述

不僅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而且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例如犯罪率上升,性病和艾滋病蔓延等等,嚴重威脅著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鐕⒖鐓^域乃致國際化的犯罪愈發頻繁,國際社會所面臨的問題日益嚴峻。由于缺乏準確無損的探測技術,使得藏匿在郵件等包裹中的仍然能夠在國內乃至國際間傳遞。

在檢測和分析方面,國內外學者都嘗試研究了很多方法,其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有色譜、質譜、紫外光譜、毛細管電泳、紅外光譜、X射線、拉曼光譜、生化及生物檢測法、離子遷移譜技術及其他物理方法等。但是這些方法自身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化學分析、紫外光譜、紅外光譜及X射線對樣品都有一定程度的破壞,屬于有損檢測;X射線及紫外光譜對人體會有輻射危害,紅外光譜和拉曼光譜都存在著較強的吸收和散射問題。在成像方面,X射線穿透力太強,只能分辨出包裝材料下樣品的形狀,但是不能確定它們的具體類別;警犬識別和痕跡識別要求包裝材料外面有的痕跡殘留;紅外波段對包裝材料具有高吸收和高散射,使得測量結果不精確甚至是不可靠的。

THz技術的興起,為緝毒檢查工作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探測和檢驗手段。國內外大量學者的研究結果都表明分子在THz波段存在特征吸收,因此應用THz技術對進行檢測成為熱點。我們首先針對已知標準樣品進行THz輻射掃描,建立一個在THz波段的特征吸收光譜庫――“指紋譜庫”,然后對被探測樣品進行THz輻射掃描,通過對特征吸收光譜的識別比對,就可以快速準確的確定隱藏物的形狀及種類。相對于X射線來說,THz波的能量低,可以真正實現無損探測。目前,THz技術在檢測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許多樂觀的成果,國內外學者對其在檢測領域的應用前景表示出極高的關注。目前,THz光譜技術和THz成像技術就構成了THz波應用的兩個主要關鍵技術。

1.2 THz-TDS技術應用于檢測

從微觀上看,大多數都屬于結構有所不同的生物有機大分子,而THz輻射對于結構的微小差異是非常敏感的,許多生物大分子的振動和轉動能級建的間距,分子之間的弱相互作用及大分子的骨架振動、偶極子的轉動和振動躍遷以及晶體中晶格的低頻振動所對應的吸收頻率均位于THz波段。這就成為利用THz輻射進行檢測的前提。不同種類的在THz波段存在指紋光譜即特征光譜,通過識別各自的特征光譜我們就可以快速有效的對進行檢測定性。文獻報道中的實驗和理論計算結果都表明:應用THz光譜進行的探測是可行的。

圖1 三種樣品的特征光譜

1:MDMA;2:MA;3:MDA

2003年10月,Kodo Kawase等人[1,2]利用THz參量振蕩器對甲基苯丙胺(MA)和3,4-亞甲二氧基安非他命(MDA)進行了成像研究,他們在1.0-2.0THz頻率范圍內利用可調頻率THz源選用了7個頻率,以阿司匹林(Aspirin,1.4,2.24THz)作為參照進行成像研究;2005年,B Fischer等人[3]研究了嗎啡、可卡因、乳糖、阿司匹林、蔗糖5種樣品的THz吸收光譜,并應用特征峰成像的方法對乳糖、蔗糖、阿司匹林、酒石酸進行識別。Sun等[4]測得MA、MDA、MDMA在0.2-2.5THz范圍內的反射式THz-TDS的特征光譜,如圖1所示。這些指紋譜圖的建立為利用THz-TDS對進行無損檢測打下了基礎。2005年,Li等[5]利用THz-TDS對MA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測得了MA在0.2-2.6THz的THz特征吸收譜(1.23,1.67,1.84,2.43THz)并運用DFT計算了該物質的振動頻率,其結果與實驗值基本相符,進一步證實了THz-TDS實驗結果的可靠性。

在國內方面,首都師范大學與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合作,對38種純度在90%以上的進行了THz-TDS探測,得到了各自的指紋譜圖,建立并豐富了THz光譜數據庫,并以此為基礎將THz檢測和識別研究在實際工作中進行嘗試應用,取得了一系列有意義的成果。

首先,賈燕等[6]利用THz-TDS技術對苯丙胺類MA、MDA和3,4-亞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命(MDMA)在0.2-2.6THz頻率范圍內的特征光譜進行研究,得到了3種在THz波段的吸收譜。如圖2所示。從圖2可以看出,3種樣品都存在特征吸收峰,而且不同樣品的吸收峰出現的位置不同,因此樣品的THz頻域譜也就是樣品的指紋譜,通過樣品的吸收峰位置,可以識別樣品的種類。同時,樣品的折射率曲線也可以作為鑒別中的附加參考信息,3種樣品吸收峰的位置在折射率曲線上對應于反常色散。同時,他們采用Gaussion03軟件包,應用密度泛函理論,對MA的遠紅外振動模式進行了探討[7],進一步證實了THz波段是大分子集體振動模式對應的波段。他們檢測了粉末狀MA和MDMA的THz吸收光譜,想要驗證樣品的不同形態對指紋譜的影響,發現粉末狀和片狀的吸收光譜基本一致,幾個主要吸收峰位置沒有發生變化,只有個別峰出現偏移,峰的強度有所減弱。因此在實際探測中,不論目標探測物是粉末狀的還是片狀的,都可以根據指紋譜庫中已有的數據進行判斷和鑒別。

圖2 MA,MDA和MDMA的吸收系數曲線

沈京玲等[7]探討了用THz波是否可以檢測出隱藏在郵件中的。他們將兩種MA和MDMA樣品分別置于兩個厚度不同(分別為0.28mm和0.22mm)的常用信封中,用THz波進行掃描檢測,發現信封對THz波的確有一定的吸收,但是兩種的特征吸收峰并沒有被淹沒,通過與指紋譜庫中已有的標準品數據進行對比,它們各自的特征吸收峰基本不變,結果表明,THz波可以檢測和識別隱藏在信封中的。

蔡禾等[8]在初步研究了“自然”的光譜特征和對隱藏利用特征峰識別、成像識別等方法的基礎上,研究利用人工神經網絡、支持向量機(SVM),二次求導等方法實現計算機自動識別研究。他們通過自組織特征映射(Self Organization Feature Mapping,SOM)神經網絡對6中常見的60個光譜進行成功聚類,實現了對不同的分類。而且,他們以訓練好的SOM對12個待識別的60個光譜進行分類,結果表明訓練好的SOM網絡可以對不同的THz光譜進行分類,即可以用神經網絡來鑒定的種類。支持向量機(SVM)是V.Vapnik提出的一種機器學習方法相比于神經網絡在參數設定和識別過程要節省很多時間。該研究小組用歸一化預處理后的9種常見和面粉的THz吸收光譜訓練libsvm模型,將通過THz-TDS技術得到的9種常見純品和3種混合物的特征吸收光譜作為檢測光譜,用SVM對純品和混合物進行了識別分類,識別率達100%。識別結果表明,用SVM可以實現對不同種類的識別和鑒定,也就是說THz光譜技術的計算機自動識別同樣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在通常的緝毒工作中,繳獲的大都是摻有其他物質或多種混合的混合物,而且含量的確定也是法律量刑的一個重要依據,所以的純度或含量進行檢驗鑒定也是很重要的。逯美紅等人[9]通過實驗測定了VB1、VC和二者混合物的THz吸收光譜,采用線性回歸技術進行分析,得到樣品中各個混合成分的相對含量。結果表明,實際查獲的混合物,其成分和含量都可以基于純樣品的吸收譜比對得到。這種方法的建立將進一步開拓THz技術的應用領域,對于實際工作中混合物的鑒定定性和定量量刑意義更為重大,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1.3 THz成像技術應用于識別

電磁波最重要的應用之一是成像。太赫茲輻射對于大多數非透明的電介質材料都具有很好的穿透效果,因此太赫茲成像技術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太赫茲光源的光子能量極低,不具有電離性質,不會對材料(尤其是活性材料)造成破壞,可以對生物體或物品進行無損成像,極大地彌補了X射線檢測及其他檢測技術的缺陷。因此,各種THz成像技術也就成為THz波應用技術中最重要也最為活躍的研究方向[10]。

2003年,日本的Kodo Kawase等[2]將成像技術與指紋光譜相結合,對信封內包在聚乙烯袋里的三種樣品進行研究,不僅準確檢測出包裝袋的形狀和樣品的位置,而且還得到了樣品濃度等相關信息。研究表明:利用THz成像技術,在能夠得到特征光譜數據的同時,還可以從多種物質的混合物中分離并獲得各組分的空間分辨。因此,利用THz技術進行郵件檢測,將會在極大程度上遏制了將藏匿在信封中以合法的途徑進行運輸。

圖3 MDMA,海洛因,嗎啡和乙??纱虻奈兆V圖

國內對于THz成像技術在識別方面的應用研究還處于初步階段。逯美紅等人在空氣中進行了成像識別的研究。該小組選用安定和維他命樣品作為參考,對六種常見的樣品(氯胺酮、嗎啡、海洛因、乙酰可待因、MDA、MDMA)進行測量。如圖3與圖4所示,第一組為四種不同樣品之間的鑒定及識別,第二組是與其他化學藥品之間的鑒定及識別。由于水蒸氣的影響,兩組樣品在空氣中的測量得到的吸收譜中有些特征峰被湮沒或是不可信的。也就是說,THz成像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它的特征指紋譜鑒定識別方法必須依賴于樣品的特征峰及干燥的測量環境。同時,在對混合物進行成分分析時,發現結果只能定性的確定混合物中含有某一種成分以及所占比例的大小與已知一致,但對具體的百分含量的確定,結果很不理想,仍需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圖4 氯胺酮,MDA,維他命和安定的吸收譜圖

2.結論和展望

展望未來,THz技術的產生和發展為我們開創了一個豐富的光譜研究新層面,也給光譜學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挑戰和機遇。隨著研究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在不久的將來,THz技術在化學基礎研究、材料科學、生物學、醫學疾病診斷以及軍事等許多領域都會展現出其巨大的應用潛力,并且該技術與多種學科之間的交叉將會更深入更廣泛。

近幾年來,THz技術在實驗室檢驗階段取得了一定進展,但離實際操作應用尚存在一定的距離??傮w來講,目前利用THz技術對無損檢測的研究仍舊處于探索階段,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但是在過去的大量實驗及理論研究中,THz波科學技術已經向世人展現了誘人的應用前景。相信隨著研究水平的進一步深入和提高,THz光譜技術將會憑借它快速、有效的極大優勢應用于的檢查和探測,給安全檢測領域帶來新的突破,THz技術必將在更廣泛的實際領域發揮重大作用。

參考文獻

[1]Kawase K,Ogawa Y,Watamabe Y,et al.Opt.Express, 2003,11(20):2549-2544.

[2]Kawase K.Opt.Photo.News,2004,15:34.

[3]B Fischer,M Hoffmann,H Helm,et al.,Semicond.Sci.Technol.,2005,20:246-253.

[4]Sun J H,Shen J L,Liang L S,et al.Chin.Phys.Lett., 2005,13(18):6750.

[5]Li N,Shen J L,Sun J H,et al.Opt.Express,2005,13(18):6750.

[6]賈燕,李寧,沈京玲,等.現代科學儀器,2006,2:41-44.

[7]沈京玲,李寧,等,光學技術,2006,32(5):747-749.

[8]蔡禾,郭雪嬌,沈京玲,等.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2010, 3(3):209-222.

[9]逯美紅.太赫茲技術在及玉米種子鑒定識別中的應用[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物理系,2006.

第6篇:有機混合物成分分析范文

摘要:目的 通過對大黃素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為大黃素以及其他天然活性成分的開發提供理論依據。 方法 采取對大黃素的結構性質、提取方法、分離方法、測定方法、生物活性及研究展望等幾個方面進行概述總結,全面描述大黃素的研究狀況。 結果 通過分析得出各種提取、分離和測定方法的優缺點。 結論 高速逆流色譜提取方法和分光光度測定方法具有廣闊發展前景。

關鍵詞:大黃素;活性成分;提取;測定;高速逆流色譜;分光光度

Status in the research of emodin and prospect.

Abstract:Objective The research on emodin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evidences for exploiting emodin and other nature active components. Method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evelopments of emodin about nature and structure,the methods of extracting,the methods of piding,the methods of determining,biological activation and study the prospect,describing the research states of e-modin. Result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methods have been showed with analysis. Conclusion The ex-tracting method of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and the determining method of spectrophotometry have widen develop-ment prospect.

Key words:Emodin;Active component;Extracting;Determining;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Spectropho-tometry

大黃素(Emodin)是一種羥基蒽醌的衍生物,分子式為C 15 H 10 O 5 。其是分布最廣泛的一種蒽醌類物質,從許多霉菌、地衣、高等植物及昆蟲中均有發現 [1] ,廣泛存在于大黃的根莖、鼠李的樹皮和根皮、決明的種子中。

1 大黃素的結構及性質

1.1 結構 大黃素是由八個醋酸單位生物合成而來的 [1] ,結果見圖1。

圖1 大黃素的結構(略)

1.2 物理性質 橙色針狀晶體,熔點256~257℃;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稍溶于乙醚、氯仿、苯,溶于苛性堿水溶液、碳酸鈉溶液或氨溶液中并顯櫻紅色。

1.3 酸性 從它的結構可以看出,在1、8α位上有兩個酚羥基,在β位3上有一個羥基。因此分子表現出一定的酸性。但是由于α-OH與=O基形成穩定的分子內氫鍵而使其酸性減弱,而其也具有一個β-OH,所以大黃素可以溶于Na 2 CO 3 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 [1] 。

1.4 顏色反應 當滴加氨水或堿液時,其顏色加深,呈現微紅色,這與形成共軛體系的酚羥基和羰基有關 [2] 。由于大黃素兩個環上各有一個α-OH,所以當其與MgAc 2 溶液反應時呈現橙紅或者粉紅色。大黃素與濃硫酸反應呈紅色 [2] 。

2 提取方法

總體而言,游離蒽醌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兩種:有機溶劑提取法和酸堿提取法。有機溶劑提取法可采用氯仿、苯等有機溶劑直接進行提取,提取液在濃縮過程中有時會有結晶析出。也可用甲醇或者乙醇進行抽提,提取液濃縮后再用不同的溶劑進行分配或用不同pH值的水溶液進行萃取而達到初步分離的目的。由于蒽醌衍生物大多數含有酚羥基或羧基,在植物體內與鈉、鉀、鈣、鎂等金屬離子結合,以鹽的形式存在,所以在提取時可用酸使之完全游離出來,然后再進行提取。酸堿提取法是因為絕大部分的天然蒽醌例如大黃素等都有羥基,所以含有酚羥基的蒽醌類化合物也可以直接用堿溶液進行抽提,再用酸使之沉淀的方法進行提取。

2.1 高速逆流色譜 袁黎明等 [3] 利用高速逆流色譜對傳統中藥大黃中的蒽醌類活性成分進行制備性分離研究,兩相溶劑分離系統采用氯仿:甲醇:水=4:3.8:2,并對制備物進行薄層色譜分析,檢驗其中的大黃素,證實了其中的蒽醌類成分,充分說明了該方法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在含有蒽醌類的植物如大黃中,其有效活性成分的極性分布范圍廣,最初的提取大多數采用乙醇,因為醇類具有較好的溶解性能。在色譜系統中固定相和移動相要同時選擇。氯仿/甲醇/水具有上下兩相大約相等且平衡時間短的優點,是目前應用較多的溶劑分離系統之一。此溶劑體系中,氯仿和水分別成為兩相,甲醇在兩者中皆有分布。當甲醇增加時,一方面減少水相的極性,同時也增加了氯仿的極性,達到同時改變待分離成分在兩相中分配的目的。

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在短時間(3h)里,1次制備性地分離復雜的樣品還是鮮見的。同時也將高速逆流色譜推廣應用到植物化學領域,為植物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和開發奠定了基礎。

2.2 滲漉提取法 趙文萍等 [4] 以大黃素含量為考察指標,采用L 9 (3 4 )正交試驗法進行了大黃提取工藝的篩選。結果表明乙醇的濃度、乙醇的用量以及浸潤時間3因素對大黃總蒽醌的提取都有顯著影響。結果表明:在用8倍量55%乙醇,浸泡12h,滲漉時間9h的條件下進行大黃滲漉提取時大黃素含量最高。同時也證明了滲漉提取是制備大黃素的可取方法之一。但是這次試驗僅僅以大黃素含量為指標,對大黃的滲漉條件進行了探討,但是對于其他成分的影響沒有作進一步的研究。

2.3 煎煮提取法 辛志偉等 [5] 以大黃素含量為指標,選用L 9 (3 4 )進行正交實驗優選烏三顆粒劑中水溶性成分的提取工藝,綜合考察了影響水溶性成分煎煮提取的四個因素:浸泡時間、加水量、煎煮時間和煎煮次數。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加生藥材的10倍量水,浸泡60min,煎煮3次,每次煎煮60min,合并煎液,濾過。減壓濃縮后,使煎液的相對密度達到1.10(60℃熱測)。濃縮液噴霧干燥干膏粉加糊精制粒,濕顆粒于80℃干燥即得。

其根據何首烏等藥物的成分確定采用水煎煮法來提取的,這種提取工藝為該種制劑的制備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但是對于那些含有醇溶性和揮發性油的藥物不適用。

2.4 堿提酸沉法 陳瓊華等 [6] 綜合研究中藥大黃XXXI.大黃蒽醌衍生物的系統分離改進方法。其采用大黃小碎片加到20%硫酸溶液和氯仿的混合液中,在水浴中回流以水解,提取。氯仿提取液相繼以5%碳酸氫鉀溶液,5%氫氧化鉀溶液提取。提取液分別以鹽酸酸化,即可分離得到大黃酸、大黃素、蘆薈大黃素、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混合物的黃色沉淀物,再經過結晶即得較純的產品。(在此提取過程中用5%碳酸氫鉀溶液分離大黃酸時,有時會混入部分大黃素,量少時結晶即可;量大時利用它們的溶解度不同進行分離,如以冰醋酸結晶時,大黃酸溶解度較低。在以5%碳酸鈉溶液提取大黃素時,也會混入一定量的蘆薈大黃素,可以將沉淀溶于氯仿中靜置過夜,其中蘆薈大黃素難溶于氯仿)。

結果表明:此方法步驟簡單,可以達到系統分離的目的,可以應用于實際的生產中。但是在分離大黃酸、大黃素和大黃酚等提取物時,卻很難得到純品。

3 分離方法

3.1 pH梯度萃取法 [2] 利用天然蒽醌呈現的酸性不同這一特性,用不同堿度的水溶液進行萃取,可以達到分離的目的。一般先將材料用有機溶劑(氯仿、乙醚等)提取,然后用不同pH的堿溶液進行萃取,通常用的堿溶液為5%碳酸氫鈉、5%碳酸鈉、1%和5%氫氧化鈉溶液,但是大黃素僅可用5%碳酸鈉、1%和5%氫氧化鈉溶液。溶于堿溶液的蒽醌(如大黃素、大黃酸等),再分別進行酸化使之析出,再用有機溶劑萃取。有機溶劑層經水洗、干燥后,蒸干即得粗蒽醌,然后進行重結晶精制。

3.2 色譜分離法 對蒽醌類混合物的進一步分離一般采用柱色譜分離法。由于氧化鋁對羥基蒽醌的吸附能力太強,所以一般不采用。常用的吸附劑有磷酸氫鈣、硅膠和聚酰胺粉等,以硅膠為多。

3.2.1 碳酸氫鈣色譜法 將蒽醌混合物溶于氯仿、丙酮等有機溶劑,然后拌在少量的磷酸氫鈣上,曬干后,加在預先裝好的磷酸氫鈣柱(干裝)上,用苯、氯仿等有機溶劑展開、洗脫。磷酸氫鈣的pH值不同,其吸附能力就不同。因此,須要預先用磷酸調節到所需要的酸度。

3.2.2 硅膠色譜法 硅膠是最常用的吸附劑之一,通常也在硅膠中加入少量草酸或檸檬酸,來抑制蒽醌的解離。洗脫劑常采用苯、乙酸乙酯和甲醇,以及它們的混合溶劑。

3.2.3 聚酰胺色譜法 聚酰胺通常對羥基蒽醌的分離效果較好。

3.2.4 聚酰胺和葡聚糖凝膠色譜法 對于蒽醌苷,一般采用聚酰胺和葡聚糖凝膠色譜法進行分離。聚酰胺色譜是利用蒽醌的羥基與聚酰胺形成的氫鍵的強弱程度差異來進行分離的。

4 測定方法

測定方法有極譜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紙層析-分光光度法、薄層層析-分光光度法、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譜法、毛細管電泳法、紙色譜法、熒光法等 [7] 。

4.1 高效液相色譜法 [8] 趙仁邦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準確測定了何首烏中大黃酸、大黃素、大黃素甲醚的含量 [9] 。其采用了70%甲醇超聲提取濃縮后,用氯仿萃取分離出游離和結合型的蒽醌,得到定量用試液。在439nm檢測波長下,以甲醇:異丙醇:水=80:10:10(磷酸調節pH為3.0)為流動相,C18為固定相,采用HPLC法測定各種成分的含量。經過實驗證明,該方法較傳統的比色法等精密度更高,結果更準確可靠,產品的回收率高。

4.2 分光光度法 孫小梅等 [10] 對大黃素的分光光度測定及其應用進行了研究。結果證明了光度法成相容易,分相迅速,操作簡便,鹽用量低,無毒性并且能得到高純度的產品—大黃素,實際應用前景廣闊。實驗還發現,大黃素在NaOH溶液中的平衡是可逆的,溶液中pH的變化,導致共軛環上-OH的離解。當NaOH過量時,大黃素結構中蒽醌上3個羥基完全質子化,加上共軛環上有甲基的推電子作用,共軛體系內電子云流動增加。電子躍遷所需能量降低,吸收光譜紅移,而且最大吸收波長穩定在530nm。當提高酸度,-O-得質子,溶液又恢復至黃色,反應前后,大黃素結構未發生變化。根據這一原理建立了一種光度分析大黃素的新方法—Tween80-(NH 4 ) 2 SO 4 液-固萃取體系。

4.3 高效薄層光密度法 庫爾班江 [11] 在硅膠高效薄層色譜板上利用高效薄層光密度法測定了牛黃解毒丸中大黃素的含量。其經過硅膠薄層層析在展開劑甲苯—乙酸乙酯—甲酸(15:2:1)下,可以使大黃素斑點清晰完整,與其他成分的斑點分辨顯著,并且在甲醇—氯仿(1:1)混合溶劑中得到游離的大黃素。結果證明該方法具有簡便、快速,重現性好,回收率高,高效薄層色板板間誤差小,精密度高,測定結果準確可靠的優點。

4.4 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 張丹等 [12]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了大黃藥材中游離及結合型蒽醌類衍生物的含量。其采用的色譜條件為:色譜柱Hypersil C18柱(250mm*4.6mmi.d.,10μm),流動相為甲醇-乙腈-水(3:5:2,磷酸調pH2.8),流速為1.0ml/min,柱溫為25℃,檢測波長為225nm。經過實驗證明此種方法簡便、快速、準確,可以用于大黃藥材及其制劑的質量評定。但是對于其他的藥材是否適用,還需要進一步驗證。

5 生物活性

5.1 抑制胰酶作用 大黃素能抑制胰酶的分泌,對于急性胰腺炎發病有關的5種胰酶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5.2 抑菌、抗炎及免疫調節作用 大黃素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對肺炎雙球菌、鏈球菌、白喉桿菌、枯草桿菌、炭疽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及多種常見的致病性真菌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并具有抗炎活性 [13] 。大黃素還能抑制人腎小球系膜細胞1L-1β、1l-6及TNL-Α的生成 [14] 。

5.3 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 大黃素還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大黃素對大鼠的腦勻漿脂質過氧化引起的極微弱化學發光均有猝滅作用,構效關系提示大黃素臨位與中位羥基取代是該類物質抗氧化所必需的 [15] 。

5.4 腎保護作用 有學者 [16] 探討了大黃素對狼瘡性腎炎(LN)腎間質成纖維細胞增殖、凋亡的影響。結果證實大黃素能有效地抑制人腎成纖維細胞的分裂增殖和促其凋亡的作用,從而達到減輕LN腎間質纖維化病變,改善LN的預后。Liu等 [17] 通過細胞培養的方法證實大黃素能抑制人狼瘡性腎炎纖維母細胞的增殖,通過上調纖維母細胞c-myc基因表達,促進細胞凋亡,認為大黃素有助于改善狼瘡性腎炎患者的預后。Ning等 [18] 用細胞培養的方法證實,大黃素是通過抑制DNA合酶及延緩細胞周期來抑制人腎纖維母細胞增殖,為臨床應用提供了實驗基礎。曾有學者利用大黃牡蠣煎來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22例,有3例出現顯著療效;有14例出現好轉;另有5例無效 [19] 。臨床與實驗研究表明 [20] ,大黃及大黃各種復方制劑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CFR)療效肯定。機制涉及多個環節包括改善氮質血癥、抑制腎臟代償性肥大和高代謝狀態等。作為長期理想的治療CFR藥物的前景十分廣闊,藥理及臨床試驗表明大黃素有望成為一種治療慢性腎衰竭的治療新藥。

5.5 對循環系統的作用 大黃素對多種血管有舒張作用,能抑制5-羥基胺對血管的收縮作用,協同乙酰膽堿的舒張作用,其舒張作用與自由基或氫過氧化及cGMP增加有關。大黃素還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降低血液濃度。

5.6 其他作用 大黃素尚有瀉下、利膽、抗癌、抗腫瘤及治療急性胰腺炎大鼠等作用。

6 研究展望

隨著對大黃素的進一步研究,大黃素良好的提取分離、測定及其臨床應用前景將逐漸顯露。對于大黃素這種用途廣泛的天然有效成分,其開發具有廣闊的實際應用發展前景;這些方法也必將促進植物活性成分的開發和傳統中草藥的現代化研究。

參考文獻

[1]徐任生.天然產物化學[M].第1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621~623.

[2]譚仁祥.植物成分分析[M].第1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503~504.

[3]袁黎明,夏滔,吳平,等.高速逆流色譜對大黃有效成分的制備性 分離研究[J].化學世界,2002,4:185~186.

[4]趙文萍,朱胤龍,陳萍.正交試驗法優選大黃提取工藝[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3,10(3):40.

[5]辛志偉,臧志和,朱衛東,等.正交試驗優選烏三顆粒劑中水溶性成分的提取工藝[J].醫藥導報,2003,22(6):412~413.

[6]陳瓊華,戴漢松,蘇學良.中藥大黃的綜合研究XXXI.大黃蒽醌衍生物系統分離的改進方法[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1,13(3):58~60.

[7]鄭虎占.中藥現代研究與應用[M].第1版.北京:學苑出版社,1997,364.

[8] Hazel Sharp,Zahid Latif,Barbara Bartholomew,et al.Emodin and sy-ringaldehyde from Rhamnus pubescens(Rhamanaceae)[J].BiochemicalSystematics and Ecology,2001(29):113~115.

[9]趙仁邦,葛微,崔同,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何首烏中大黃酸、大黃素、大黃素甲醚的含量[J].食品科學,2001,22(2):64.

[10]孫小梅,馬聰,吳士筠,等.大黃素的分光光度測定及其應用[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0(4):13~14.

[11]庫爾班江.高效薄層光密度法測定牛黃解毒丸中大黃素的含量[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2,23(6):43~45.

[12]張丹,蔣心惠.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大黃藥材中游離及結合型蒽醌類衍生物的含量[J].分析化學研究簡報,2003,31(4):459~462.

[13]Chang CH,Lin CC,Yang Jjeral.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emodin from ventilago leiocarpa[J].Am J Chin Med,1996,24(2):139~142.

[14]Kuo YC,Tsai WJ,Meng HC,et al.Immune reponses in human mesangial cells regulates by emodin from polygonum hypoleucum Ohwi[J].Life Sci,2001,68(11):1271~1286.

[15]Huang SS,Yeh SF,Hong CY.Effect of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 on lipid peroxidation in rat heart mitochondria: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J].J Nat Prod,1995,58(9):1365~1371.

[16]劉冠賢,葉任高,譚志明,等.大黃素延緩狼瘡性腎炎腎間質纖維化作用的研究[J].中國實驗臨床免疫學雜志,1999,11(3):24~27.

[17]劉冠賢,葉任高,譚志明,等.大黃素對狼瘡性腎炎成纖維細胞生物學行為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0,20(3):196~198.

[18]寧英遠,王儉勤,屈遂林.大黃素對人腎成纖維細胞增殖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0,20(2):105~106.

第7篇:有機混合物成分分析范文

【關鍵詞】雙靈固本散;腫瘤;化療;免疫;療效

ThesummaryofclinicaltestphaseⅢofsunrecomeintreatingmalignanttumor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clinicaleffectofsunrecomeinchemotherapyofmalignanttumor;Toinvestigatethedose-effectrelationshipofsunrecomeincomprehensivetreatmentofmalignanttumor.Methods(1)Toadoptthemethodofrandomizeddoubleblinddoubledummystudy.Thereare480patientstoevaluateclinicaleffectinchemotherapyofmalignanttumor.(2)Toadoptthemethodofrandomizeddoubledummystudy.Thereare216patientstoinvestigatethedose-effectrelationshipofsunrecomeincomprehensivetreatmentofmalignanttumor.Results(1)Theeffectsarequitedifferenceintestinggroupandcontrastgroupbycontractingsymptomsimprovement、qualityoflife,physicalcondition,immunefunction,changesinblood,liverandkidneyfunction.(P<0.05)(2)Theeffectsarequitedifferenceinhigh-dosegroupandlow-dosegroupbycontractingsymptomsimprovement,qualityoflife,physicalcondition,immunefunction,changesinblood,liverandkidneyfunction.(P<0.01).ConclusionThereisadose-effectrelationshipofsunrecomeincomprehensivetreatmentofmalignanttumor.Increasingthedosagecansignificantlyenhancethetherapeuticeffectsandreducesideeffects.Itisanoperativemedicineintreatingmalignanttumor.

【Keywords】sunrecome;tumor;chemotherapy;lmmune;efficacy

靈芝萃取物靈芝精粉和孢子粉混合物(mixtureofIucidgarodermaandIucidgarodermaspareontumer.MLGLGS)對抗腫瘤治療已進入國際化研究[1],靈芝富含多糖類、三萜類化合物、多種氨基酸、糖肽類、有機鍺、靈芝堿等成分,對抑制腫瘤作用機理已得到充分的肯定。靈芝萃取藥品雙靈固本散(ChinaganodermaIucidessenceCGLE),經過多年臨床觀察證實,對治療多種惡性腫瘤療效顯著[2~4],對放射治療和化學藥物治療時聯合應用雙靈固本散增效減毒療效顯著[5,6],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可以明顯減輕癥狀,減少合并癥,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并對抗衰老、抗菌[7]、抗病毒[8]等具有生理活性作用。受到臨床醫生的認可,被廣大腫瘤患者選用。

2004年8月~2006年7月,由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湖南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陜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對480例(胃癌65例,腸癌89例,肺癌183例,乳腺癌98例)進行雙靈固本散在腫瘤化療減毒[9]的Ш期臨床試驗統計中,480例病例均采用多中心,隨機、雙盲雙模擬大樣本,選擇陽性對照藥品,貞芪扶正沖劑進行臨床療效試驗,觀察雙靈固本散對胃腸癌、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患者的化療減毒作用,觀察用藥安全性,觀察體力狀態、血象變化、肝腎功能,觀察免疫功能調節作用,觀察對晚期患者改善癥狀,減少合并癥,提高生存質量和延長生命的有效作用。同時,進行216例(胃癌26例,大腸癌39例,肺癌99例,乳腺癌52例)雙靈固本散在腫瘤化療減毒的Ш期臨床試驗統計中,216例病例均采用隨機、雙模擬,選擇增加雙靈固本散服用劑量(8g/d),與常規服用劑量(4g/d)相對照,觀察雙靈固本散在增加服用劑量時與常規服用劑量對癥狀改善,生活質量,體力狀態,免疫力功能,血象變化[10],肝腎功能,瘤體變化,用藥安全性、化療毒性反應等療效變化。

1雙靈固本散Ⅲ期臨床480例統計總結

對實際入組病例進行化療聯合應用雙靈固本散(317例),常規服用劑量(4g/d)持續服用42天與聯合應用類似的陽性對照藥品和相關臨床作用的藥品貞芪扶正沖劑(118例),做各項總積分分析對照,分析觀察兩種藥品的療效差異如下。

1.1癥狀療效分析

1.1.1PP分析雙靈固本散顯效率18.12%,總有效率66.34%(n=309);貞芪扶正沖劑顯效率10.00%,總有效率54.00%(n=100),扣除中心間效應后,雙靈固本散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均高于貞芪扶正沖劑(P<0.05)。

1.1.2ITT分析雙靈固本散顯效率17.67%,總有效率64.98%(n=317);貞芪扶正沖劑顯效率9.52%,總有效率51.43%(n=105),扣除中心間效應后,雙靈固本散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均高于貞芪扶正沖劑(P<0.05)。

1.2生活質量分析

1.2.1PP分析雙靈固本散提高率43.04%,總穩定率92.23%(n=309);貞芪扶正沖劑提高率33.00%,總穩定率84.00%(n=100),扣除中心間效應后,雙靈固本散的提高率和總穩定率均高于貞芪扶正沖劑(P<0.05)。

1.2.2ITT分析雙靈固本散提高率42.59%,總穩定率92.11%(n=327);貞芪扶正沖劑提高率31.43%,總穩定率81.90%(n=105),扣除中心間效應后,雙靈固本散的臨床提高率和總顯效率均高于貞芪扶正沖劑(P<0.05)。

1.3體力狀況計分分析和計分變化值

1.3.1PP分析服藥42天,體力狀況計分雙靈固本散高于貞芪扶正沖劑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服藥42天,雙靈固本散升高4.47±7.86(n=309);貞芪扶正沖劑升高1.50±8.09(n=100),雙靈固本散升高幅度高于貞芪扶正沖劑(P<0.05)。

1.3.2ITT分析服藥42天,體力狀況計分雙靈固本散高于貞芪扶正沖劑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服藥42天,雙靈固本散升高4.47±7.86(n=316);貞芪扶正沖劑升高1.37±8.09(n=105),雙靈固本散升高幅度高于貞芪扶正沖劑(P<0.05)。

1.4免疫功能

1.4.1NK療效綜合分析雙靈固本散提高率42.31%,總穩定率79.23%(n=260);貞芪扶正沖劑提高率29.41%,總穩定率65.88%(n=85),扣除中心間效應后,雙靈固本散的提高率和總穩定率均高于貞芪扶正沖劑(P<0.05)。

1.4.2CD4/CD8療效綜合分析雙靈固本散提高率34.00%,總穩定率79.00%(n=300);貞芪扶正沖劑提高率29.00%,總穩定率67.00%(n=100),扣除中心間效應后,雙靈固本散的提高率和總穩定率均高于貞芪扶正沖劑(P<0.05)。

1.5體重療效雙靈固本散提高率26.81%,總穩定率74.45%(n=317);貞芪扶正沖劑提高率20.95%,總穩定率66.67%(n=105),扣除中心間效應后,雙靈固本散與貞芪扶正沖劑兩組的提高率、總穩定率差異(P<0.01)。

1.6血常規、肝腎功能血常規各項指標42天實測值雙靈固本散與貞芪扶正沖劑兩組間相比,雙靈組的影響更小(P=0.08)。肝腎功能各項指標用藥后(42天)等級分析雙靈固本散與貞芪扶正沖劑兩組間相比,雙靈組的影響更?。≒=0.08)。

1.7臨床癥狀用藥后(42天)臨床癥狀以下指標:咳嗽、痰血、胸痛、發熱、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心悸、自汗盜汗、惡心嘔吐、腹瀉、便秘、舌質苔、脈象雙靈固本散與貞芪扶正沖劑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臨床癥狀各項指標雙靈固本散下降大于貞芪扶正沖劑(P<0.05)。

1.8化療毒性反應惡心、嘔吐雙靈固本散明顯輕于貞芪扶正沖劑(P<0.05),化療毒性反應其他各項指標雙靈固本散與貞芪扶正沖劑兩組間相比,雙靈組的影響更?。≒=0.08)。

2雙靈固本散Ⅲ期臨床216例統計總結

實際入組病例216例(胃癌26例,大腸癌39例,非小細胞肺癌99例,乳腺癌52例),做化療聯合雙靈固本散不同劑量用藥,各項總積分分析對照,分析增強療效作用和觀察存在的療效差異如下。

2.1癥狀療效分析

2.1.1PP分析雙靈固本散(8g/d)顯效率27.06%,總有效率82.92%(n=112);雙靈固本散(4g/d)顯效率18.12%,總有效率66.34%(n=102);雙靈固本散增加服用劑量(8g/d)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均高于常規服用劑量(4g/d)(P<0.01)。

2.1.2ITT分析ITT分析和PP分析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基本相同。

2.2生活質量分析

2.2.1PP分析雙靈固本散(8g/d)提高率64.56%,總穩定率98.46%(n=111)。雙靈固本散(4g/d)提高率43.04%,總穩定率92.23%(n=102);雙靈固本散增加服用劑量(8g/d)的提高率和總穩定率均高于常規服用劑量(4g/d)(P<0.01)。

2.2.2ITT分析ITT分析和PP分析提高率和總穩定率基本相同。

2.3體力狀況計分分析和計分變化值

2.3.1PP分析服藥42天,體力狀況計分雙靈固本散(8g/d)高于雙靈固本散(4g/d),雙靈固本散(8g/d)升高4.47±7.86(n=102);雙靈固本散(4g/d)升高1.50±8.09(n=102),雙靈固本散增加服用劑量(8g/d)升高幅度明顯高于常規服用劑量(4g/d)(P<0.05)。

2.3.2ITT分析ITT分析和PP分析升高幅度和總穩定率基本相同。

2.4免疫功能[11~13]

2.4.1NK療效綜合分析雙靈固本散(8g/d)提高率63.46%,總穩定率98.04%(n=88);雙靈固本散(4g/d)提高率42.31%,總穩定率79.23%(n=102);雙靈固本散增加服用劑量(8g/d)的提高率和總穩定率均高于常規服用劑量(4g/d)(P<0.01)。

2.4.2CD4/CD8療效綜合分析雙靈固本散(8g/d)提高率51.00%,總穩定率97.75%(n=84);雙靈固本散(4g/d)提高率34.00%,總穩定率79.00%(n=102);雙靈固本散(8g/d)的提高率和總穩定率均高于常規服用劑量(4g/d)(P<0.01)。

2.5體重療效雙靈固本散(8g/d)提高率40.21%,總穩定率92.06%(n=101);雙靈固本散(4g/d)提高率26.81%,總穩定率74.45%(n=102);雙靈固本散(8g/d)與常規服用劑量(4g/d)的兩組提高率、總穩定率顯著改善(P<0.01)。

2.6血常規、肝腎功能[14]血常規各項指標均呈上升改變,42天實測值雙靈固本散(8g/d)與雙靈固本散(4g/d)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1)。肝腎功能各項指標均向正常值轉化,用藥后(42天)等級分析雙靈固本散(8g/d)與雙靈固本散(4g/d)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1)。

2.7臨床癥狀雙靈固本散用藥后(42天)臨床癥狀以下指標:咳嗽、痰血、胸痛、發熱、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心悸、自汗盜汗、惡心嘔吐、腹瀉、便秘、舌質苔、脈象均向正常轉化。雙靈固本散(8g/d)與雙靈固本散(4g/d)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1),臨床癥狀各項指標雙靈固本散增加服用劑量(8g/d)下降大于常規服用劑量(P<0.05)。

2.8化療毒性反應[15]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皮疹脫發增加雙靈固本散服用劑量(8g/d)明顯好轉,對化療并發癥及化療毒性反應和其他各項指標顯著改善,增加服用量與常規服用量比較兩組差異(P<0.05)。

2.9癌瘤體變化按照衛生部《中國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范》記載的原發性肺癌化療療效評定標準[16]對照比較(CR、PR、MR、SD、PD)?;熗瑫r應用雙靈固本散對明顯縮小瘤體都獲得良好的作用,總有效率(CR+PR)明顯高于對照組;增加服用劑量與常規服用劑量對比存在療效差異(P<0.01)。本組統計中肺癌變化[17]最為顯著,增加雙靈固本散服用劑量(8g/d)與常規服用劑量(4g/d)對照觀察總有效率(CR+PR)明顯提高。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陳陵際、丁健在《靈芝精粉和孢子粉混合物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實驗研究》的結論“高濃度、高劑量MLGLGS有增強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18]一致。

雙靈固本散是具有生理活性和藥理活性的廣譜高效的抗腫瘤藥物[19,20],無毒無副作用,安全可靠,在治療惡性腫瘤疾病或與放化療聯合應用時存在量效正相關關系,適當增加服用劑量能提高治療效果,能顯著的達到化療減毒作用。具有良好的臨床價值,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萬德森.臨床腫瘤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2-3.

2林志彬.靈芝的現代研究.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4.

3鄒朝中,吳侯,于志國,等.中華靈芝寶對肝癌細胞端粒酶及細胞凋亡的研究.陜西腫瘤醫學,2002,10(2):134-135.

4KellerAC,KellerJ,MaillardMP,etal.Alanostane-typesteroidfromthefungusGanodermacarnossum.Phytochemistry,1997,46(5):963-965.

5任武生,王圣忠.雙靈固本散對放療增敏和抗放射損傷療效觀察.中華醫藥雜志,2004,4(1):22-23.

6任武生,汪聞裕.雙靈固本散對化療的增效減毒作用臨床觀察.中華醫藥雜志,2004,4(2):113-115.

7SmaniaF,DelleM.AntifungalactivityofsterolsandtriterpenesisolatedfromGanodermaannulare.Fitoterapia,2003,74:375-377.

8MothanaNA,AwadhA,JansenR,etal.AntivirallanostanoidtriterpenesfromthefungusGanodermapfeifferi.Fitoterapia,2003,74:177-180.

9CatenaC.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decreaseandmicronucleusyieldsduringradiotherapy.JpnJCancerRes,1997,88(9):907.

10馬潔,劉桂治,林茂銳.50例腫瘤患者化療前后血細胞結果分析.實用醫技雜志,2002,9(9):710.

11黃世超,任武生.雙靈固本散對腫瘤放化療后外周血淋巴細胞及免疫功能損傷的防護作用.實用癌癥雜志,2004,19(4):388-390.

12CapelliE,BarniS,VaccaroneR,etal.Cellactivationanddeath(apoptosis)inducedbyIL-2:ultrastructuralevidence.AnticancerRes,1996,16(4A):1775-1780.

13KimuraK,BowenC,SpiegelS,etal.Tumornecrosisfactor-alphasensitizesprostatecancercelltogamma-irradiationinducedapoptosis.CancerRes,1999,59:1606-1614.

14陳金生.雙靈固本散抗腫瘤研究及臨床應用.中華醫藥雜志,2003,3(8):689-693.

15KimuraY,TaniguchiM,BabaK.AntitumorandantimetastaticeffectsonliveroftriterpenoidfractionsofGanodermalucidum:mechanismofactionandisolationofanactivesubstance.AnticancerRes,2002,22(6A):3309-3318.

16徐志煒.新編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范.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3-481.

17徐萌.肺癌耐藥發生和細胞周期改變研究.中華腫瘤雜志,2000,22(5):385.

18丁健,陳陵際,韓家嫻.靈芝精粉和孢子粉混合物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實驗研究.癌癥,2002,21(12):1341-1344.

第8篇:有機混合物成分分析范文

【摘要】中藥有效成分的分離與中成藥制劑的質量、療效以及產量息息相關而傳統方法由于普遍存在周期長、產率低和純度不高等缺點,制約了中藥制藥產業的發展。本文綜合分析了微波協助萃取技術、高速逆流色譜分離技術等高科技技術的發展,同時也說明這些技術的引入無疑大大提高了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與分離效率。

【關鍵詞】 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新技術;最新進展

由于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與分離是中成藥制劑工業生產中非常關鍵的步驟,直接關系到中藥制劑的療效與產量,近年來高新技術手段包括超臨界流體萃取、微波輔助萃取、超聲輔助提取、酶工程技術等的引入極大地提高了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與分離,同時也解決了傳統的提取方法所出現的周期長、產量低和雜質偏多等問題。

1 傳統的中藥有效成分提取方法

關于中藥制劑的生產,傳統的提取分流方法主要包括有的回流法、水提醇沉法、酸堿法、熱水浸漬法、過濾、離心以及離子交換法等。

1.1 回流提取法 :在生產中,為了減少溶媒的消耗并且提高浸出效率,往往會采用回流熱浸法。此法一般采用少量的溶煤通過連續的回來進行中藥有效的提取。但是缺點就是因為回流的加熱,往往會破會那些易受熱成分,而且消耗量大量的溶劑,操作非常麻煩。

1.2 熱水浸漬法:熱水浸漬法也稱為煎煮法,是中藥有效成分提取的最早方法中的一種。早期中國藥典就已經有相關的記載。但是,由于整個工藝流程只是停留在經驗水平的階段,往往導致產品質量或療效出現明顯的顯著性差異。

1.3 連續提取的方法:目前實驗室中用有機溶劑來提取中藥常用的方法就是連續提取法,此法雖然用溶劑量較少,但是往往需數小時才能完成,當遇到不穩定變化的重要成分提取時此法就不適宜使用了。

總而言之,傳統的方法存在諸多的缺點:其一提取過程中有機溶劑可能與有效成分相作用,這樣有效成分往往會失效;其二煎煮法會使大量的水溶性成分損失;另外高溫反應會使一些熱敏性有效成分大量的分解。

2 關于中藥有效成分提取與分離的新技術進展

2.1 微波協助萃取技術:提取中藥有效成分以及除去農藥殘留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微波協助萃取技術,不但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而且有望改變傳統中成藥的服用方式。在MAE( 微波協助萃取技術)過程中,一方面微波輻射過程是高頻電磁波穿透萃取介質,并且達到物料內部的維管束和腺泡系統。另外一方面,被萃取的組分由于電磁場的外加速作用會趨向于萃取溶劑界面的擴散速率,從而萃取速率會提高數倍而且還能極大地保證萃取的質量。同時微波加熱過程實際上也是介質分子將微波能轉化為熱能的過程。

這項技術比傳統的萃取方法還具有選擇性好、萃取速度快、產品質量好和過程簡潔等諸多優勢。而且MAE技術在中草藥和天然植物中有效成分的萃取中還具有廣泛的應用,已經出現的報道中所涉及到的藥物包括黃酮類、萜類、揮發油、單寧和有機酸等。比如報道中已經有從千里光、煙草、古柯葉等植物中通過微波協助萃取的方式提取出生物堿,微波水提大黃中游離蒽醌,提取效率明顯高于常規浸煮,而且同95%乙醇回流法比也是大大縮短了提取時間。而Carro等用MAE技術從發酵的葡萄酒中提取單萜烯醇,表明樣品中的單萜烯醇能夠有效地提取出來,而且回收率高,溶劑用量少。由于該法也使用了透明或半透明的溶劑,在較低溫度下進行的實驗,這樣提取物不會出現顯著的分解。

2.2 分子蒸餾技術:短程蒸餾又稱為分子蒸餾技術,是近年來應用于中藥產業的高新技術并且也作為一種對高沸點、熱敏性料物有效分離的手段。其原理大致就是利用了分子運動自由程的差別,而后將液體混合物分離。

由于分子蒸餾技術的受熱時間短、操作溫度低并且蒸餾真空度高,能夠有效地去除液體的低分子物質,如臭味,有機溶劑,并有利于脫色,所以能有效改善中藥成品的色澤,保持產品的純天然,無污染。并且由于分離能力很強,可以分離出常規蒸餾所不易分離都唔知,且分離后的有效成分高度富集,藥物質量大大得到提高。

周本杰等采用了超臨界CO2流體萃取的川穹、當歸、自術、連翹揮發油等進行分子蒸餾分離純化后并用GC-MS技術分別測定萃取物和蒸出物化學成分的及其含量,結果化學組分和種類相應的減少了,并且含量也發生了變化,且所提取的揮發油成分也發生了變化,連翹的主要成分分別為揮發油、三萜類、香豆素類等。

而張忠義等對大蒜的超臨界CO2流體萃取物進行分離研究,并用液相-質譜連用技術測定化學成分和含量,發現總共鑒定了16種成分,而當蒸餾壓力降低到0.10kPa,蒸餾溫度為50攝氏度時候,蒸餾產物就只剩下了四種,說明了中藥的有效成分能得到極大的純化,并且大量研究表明了目前制備大蒜注射液主要采用了較為先進的超臨界CO2與分子蒸餾聯用技術。

2.3 超濾膜分離技術:在傳統的多孔性半透膜的基礎上,已經發展出一項新興的技術那就是超濾膜分離技術,其具有能夠分離不同分子量分子的功能。而且兼具多項優點:有效濾膜面積大、濾速快、不易形成濃差極化想象等,近年來已經有諸多學者將其應用到了中藥提取液的分離和純化, 如應用超濾膜技術來制備腦神寧膠囊就具有縮短工藝流程、中藥用量小和有效成分損失少等優點。雖然目前該技術才處于起步階段,為應用于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中,但是其廣闊的應用前景還是可以預見的。

2.4 高速逆流色譜分離技術:該技術分離效率高而且能得到高純度的產品,可謂是近年來新興的一項高科技手段。不存在載體對樣品的吸附和污染等缺點,而且具有制備量大和溶劑消耗少等特點,已經廣泛地應用于生物工程、醫學、藥學等領域。作為一種新型的分離技術其不僅適用于非極性化合物的和極性化合物的分離,同時也可作為進一步純化中藥粗提物的各組分。假如將HSCCC(高速逆流色譜分離技術)技術應用于天然產物的分離可實現:(1)制備高純度的藥用成分對照品、必需控制的雜質成分;(2)逐級分離制備活性部位或活性成分從而配合活性跟蹤與入藥部位的設計,;(3)建立中藥材和中藥方劑指紋,且提供豐富的信息和數據;(4)進行中試批量生產和工業生產。比如中科院工程研究所探索了利用HSCCC制訂中藥指紋圖譜的方法,初步建立了丹參的HSCCC指紋圖譜,該技術有望成為中藥有效成分質量標準研究的一種新型分離方法。

2.5 超高壓超臨界微射流技術: 超高壓超臨界微射流技術的原理其實就是利用了超高壓技術,并且結合了超臨界萃取和撞擊流技術,是目前的全新的提取方法與理論。可以很好的解決無法高濃度的提取藥物中不溶于水的脂溶性物質,也能解決無法處理具有堅硬外科等特殊結構的物質等問題。例如靈芝孢子粉,而采用超高壓超臨界撞擊流技術相結合的工藝,開發的一套中藥提取裝置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文獻報道采用?超高壓超臨界微射流技術明顯提高了菊糖的提取率,大大縮短了提取時間僅為10 min,對中藥有效成分提取的工業化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并且在常溫下進行了整個過程,對植物細胞中的熱敏性物質不造成任何傷害,這種方法能夠為植物細胞的有效成分的提取指明了新的方向。

2.6 分子印跡分離技術: 以待分離的化合物為模板、底物,并制備對該類分子有選擇性識別功能的高分子聚合物――分子印跡聚合物,然后以這種分子印跡聚合物為固定相來進行色譜分離的技術稱為分子印跡分離技術。分子識別性強和選擇性高是其最大的優點,并且所制得了具有高度的交聯性的分子印跡聚合物,其固定相不易變形,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和較長的使用壽命。這些優點都決定了分子印跡分離技術是一種高效的中藥有效成分分離技術。

參考文獻

[1] 馬玉哲,張俊杰,李紅霞.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技術最新進展[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

[2] 周本杰,張忠義,石勇等,超臨界CO2液體萃取與分子蒸餾聯用技術提取分離川穹揮發性成分及其GC-MS分析[J].第一軍醫大學學報,2002,22(7):622-653

[3] 張忠義,雷正杰,黃昌全等,超臨界CO2分子蒸餾制備大蒜注射液[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2,22(10):581-582

[4] 范志剛.微波技術對麻黃中麻黃堿浸出量的影響.中成藥,2000.22(7):520

[5] 郝守祝.微波技術在大黃游離蒽醌浸提中的應用.中成藥。2002,33(1):23

第9篇:有機混合物成分分析范文

關鍵詞:根系分泌物;多環芳烴;有機酸;飛行時間質譜

中圖分類號:S73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1007404

1 引言

環芳烴(PAHs)排放量隨著能源消耗增加而迅速增長,由于其性質穩定,自然環境中降解周期長,因此在表層土壤積累量不斷增加[1],并通過生態系統物質循環最終進入人體體內,對人類健康產生危害[2~5]。根系分泌物(root exudate)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中可作為基質并產生協同作用,而其中有機酸會在不同條件下對植物生長、土壤環境等產生影響,以及對礦物中某些元素釋放產生促進。植物通過根系分泌有機酸是改善根際環境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植物生長情況的重要指標[6~9]。

由于地下化學的不可見性和復雜性,以及根系分泌物成分的多樣性,研究對PAHs根系分泌物的脅迫還存在一定困難。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根際環境對PAHs的降解,且研究對象多為農作物或一年生草本[10,11],而根系分泌物具體組分與PAHs之間的研究并不多見。樟樹作為中國南方主要綠化樹種,研究樟樹根系分泌物中有機酸對PAHs的響應,闡明PAHs脅迫下根系分泌物中有機酸的響應機理,探尋根系分泌物有機酸在不同濃度PAHs下的動態變化規律,為解釋根系分泌物對PAHs降解機理提供理論基礎。

2 研究方法

2.1 試驗地概況

實驗地設在湖南省長沙市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城市生態站實驗室內。實驗室地處東經112°48′,北緯28°03′,年均氣溫16.8 ℃,降雨量1400 mm,無霜期為270~300 d,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實驗室系不銹鋼微框架結構的溫室,面積1400 m2。

2.2 實驗材料和方法

為了模擬當地土壤中多環芳烴對樟樹幼苗產生的影響,需要對脅迫源進行選擇和配比。本研究參照張引文對當地樟樹林根際土多環芳烴的研究,確定用于脅迫的多環芳烴成分為PHE(菲)、FLA(熒蒽)、PYR(芘)、NAP(萘)、FLO(芴),各比例分別為,26∶9∶8∶8∶5。研究共設置500 g對照濃度和1500 g處理濃度,分別為C(總PAHs含量為0),L(總PAHs含量為1.5 mg/kg)、M(總PAHs含量為7.5 mg/kg)和H(總PAHs含量為75 mg/kg),其分別約為當地土壤中多環芳烴含量的1倍、5倍和50倍。

試驗于2015年4月選取樟樹1年生且苗高和長勢基本一致的幼苗進行栽培,植物根系進行適當修剪后用0.15%的福爾馬林溶液表面滅菌,用自來水輕輕沖洗掉附于根部的泥沙將幼苗移植到Φ10cm塑料盆中,每盆裝滅菌蛭石350 g,每種處理3盆,每盆3株。緩苗40 d后,拔出幼苗測定其根系活性。培養基使用純水在4 ℃條件下浸泡24 h,浸泡液過濾后濃縮至50 mL以下定容,測定根系分泌物中有機酸、TOC、TN含量。TOC及TN利用日本島津TOC-500測定儀進行測定。有機酸采用飛行時間質譜測定,質譜分析使用5800基質輔助激光解離飛行時間質譜(MALDI TOF/TOF,Applied Biosystems, 美國) 配備200Hz Nd:YAG激光源 (355 nm),用二級MS/MS激光激發200次,并去除信噪比低于50的信號。

3 結果與分析

3.1 根系活性和TOC、TN的測定

測定根系活性和TOC、TN目的是研究吸收能力和根系分泌物的總量特征,是輔助說明根系分泌物有機酸在PAHs脅迫下響應特征的重要指標。根據圖1可知,總吸收面積測定的結果M處理最大(P0.05),H處理最小,為3.84 m2。活躍面積測定的結果顯示,L處理和M處理在4個處理中最大(P0.05),分別達到了4.21 m2和4.33 m2,H處理最?。≒

TOC的測定結果表明(圖2),各處理之間差異顯著(PC處理5.23 m/L >M處理4.47 m/L >H處理2.21 m/L。TN反映的規律和TOC相似,同樣為L處理7.74 m/L>C處理6.31 m/L >M處理2.15 m/L >H處理1.13 m/L(P

Ω系活性和TOC、TN的測定表明與對照(C處理)相比,PAHs對植物根系活性和產生有機酸能力的影響因處理方式不同而不同,較低的PAHs添加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植物的生長,而較高的PAHs添加會抑制植物在這兩個方面的能力。

3.2 根系分泌物中有機酸的測定

本研究分別對4種處理的根系分泌物進行了測定,質譜圖見圖3。通過對波峰出現時的質合比及其分子離子峰,共判讀出6種含量一致且常見的低分子有機酸,詳見表1。6種有機酸的相對豐度因處理方式不同而表現出差異性,其變化趨勢見圖4。

乙酸S著PAHs脅迫程度的增加顯示出先降低后增高的趨勢,并在H處理達到最高,達到130.78%,但總體變化程度相較其他5種有機酸較小。丙二酸在M處理下較L處理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對照處理,總體上隨著PAHs脅迫程度的增加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并在H處理達到最高,達到323.08%。對羥基苯甲酸隨著PAHs脅迫程度的增加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現象,在M處理下最高1129.41%,并在H處理下迅速下降至70.59%。香草酸、沒食子酸、檸檬酸3種有機酸表現相似,都為降低-升高-降低,在M處理下最高H處理下最低。

4 結語

根系活性和對根系分泌物TOC、TN的測定表明,M處理下根系的活性最高,根系分泌物中TOC、TN含量也最大,說明PAHs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樟樹幼苗的生長,根系分泌物質的能力增加,但在H處理下根系的活性最低,根系分泌物物質的能力也最低。這與已有一些PAHs的添加實驗的表現一致。陸志強[12]對秋茄幼苗的研究結果指出;低濃度(0.1 mg/L)的奈和芘對進幼苗生長有促進作用,高濃度組(10 mg/L)則顯著抑制了幼苗生長;沈小明[13]研究玉米生長對菲的響應時指出,低濃度的菲(1 mg/L)顯著促進玉米生物量的增加,隨著菲濃度升高(5 mg/L)玉米正常生長會受到抑制;王姣龍[14]等在對4中綠化樹種幼苗進行芘添加時也發現相似現象。由于本研究脅迫使用的PAHs是以當地自然沉降的成分為基礎,所以也可以說明當前PAHs沉降水平會對研究地樟樹的根系活性產生一定的影響,總體上不顯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沉降量的增高,可能會在一定程度對植物生長繼續產生促進作用,如果沉降量繼續上升超過樟樹的耐受極限,會極大抑制樟樹的根系活性。

6種有機酸對PAHs響應在不同的方面既表現出差異性也表現出一致性。總體上看,可根據分子量解釋其變化特征:乙酸、丙二酸分子量相對較低的有機酸含量隨著PAHs脅迫程度的增加表現出上升趨勢;對羥基苯甲酸、香草酸、沒食子酸和檸檬酸分子量相對較高的有機酸含量隨著PAHs脅迫程度的增加在M處理下達到峰值,但隨著脅迫程度的繼續升高在H處理下迅速降低。同時,在羥基苯甲酸、香草酸、沒食子酸和檸檬酸中有3種含有環狀結構。Baker的研究結果[15]表明濃度較低的PAHs對植物生長有促進作用,可能是由于PAHs的苯環與植物一些生長激素具有類似環狀結構。結合本研究根系活性和TOC、TN的測定結果可知這3種含環狀結構的有機酸的變化規律與之相同,這個現象表明這3種有機酸可以作為說明樟樹幼苗根系活性的指標,同時也可能對樟樹幼苗生長產生促進作用。

本研究根據當地PAHs自然沉降成分特點,通過模擬添加不同濃度PAHs混合物對樟樹幼苗進行脅迫,提取培養基中根系分泌物,研究了根系分泌物中6種有機酸的變化規律。研究雖然取得了較好的結果,但由于地下化學的不可見性和復雜性,以及根系分泌物成分的多樣性,根系分泌物中有機酸對PAHs的響應尚不能使用明確的數學關系表達,需要在未來進一步展開研究。

參考文獻:

[1]Abbott M B, Bathurst J C, Cunge J A,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the European Hydrological System ― Systeme Hydrologique Europeen, “SHE”, 1: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a physically-based, distributed modelling system[J]. Journal of Hydrology, 1986,87(1-2):45~59.

[2]Brette, Fabien, Cros, et al. Crude Oil Impairs Cardiac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in Fish[J]. Science, 2014,343(6172):772~776.

[3]Modi B G, Neustadter J, Binda E, et al. Langerhans cells facilitate epithelial DNA damage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 Science, 2012,335(6064):104~108.

[4]Zhang Z, Rengel Z, Meney K. Polynuclear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differentially influence growth of various emergent wetland specie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0,182(1-3):689~695.

[5]Wilcke W. SYNOPSI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Soil ― a Review[J].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 Soil Science, 2000,163(3):229~248.

[6]D Souza R, Varun M, Lakhani A, et al. PAH Contamination of Urban Soils and Phytoremediation[M].Phytoremediatio-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2014.

[7] Ling W, Sun R, Gao X, et al. Low-molecular-weight organic acids enhance desorp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from soil[M].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2015.

[8] Bardgett R D, Putten W H V D. Belowground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J]. Nature, 2014,515(7528):505~511.

[9] O天然. 植物強化微生物修復多環芳烴污染土壤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 2009.

[10] Sun B, Gao Y, Liu J, et al.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Root Exudate Components on Phenanthrene Availability in Soil[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2012,76(6):2041.

[11] Yan W, Wang S, Luo C, et al. Influence of rice growth on the fate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a subtropical paddy field: A life cycle study[J]. Chemosphere, 2015,119C(1):1233~1239.

[12] 陸志強. 多環芳烴對秋茄幼苗的生理生態效應及其在九龍江口紅樹林濕地的含量與分布[D].廈門:廈門大學, 2002.

[13] 沈小明, 王梅農, 代靜玉. 不同濃度條件下玉米吸收菲的水培實驗研究[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6,25(5):1148~1152.

[14] 王姣龍, 諶小勇, 閆文德, 等. 4種綠化樹種根系分泌物中的化學成分分析[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44(10):107~113.

[15] Baker J M. The effects of oils on plants.[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970,1(1):27~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精品xxx | 精品国产午夜久久久久九九 | 成年人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 亚洲 欧美 精品 |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 免费看一毛一级毛片视频 | 99热国产免费 |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 看一级特黄a大片日本片 | 国产欧美久久精品 | 一本综合久久国产二区 | 成年午夜| 最刺激黄a大片免费观看下截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 | 欧美极品在线播放 | 亚洲性欧美| 色综合九九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六区 | 欧美成人资源 | 亚洲精品视频观看 |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 成人爱爱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香港aa三级久久三级老师 |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一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首页 | 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 亚洲偷自拍另类图片二区 | 美女黄页网| 国产在线啪 | a级片在线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 免费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 特级aa毛片在线播放 | 亚洲影视一区二区 | 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 国产精品一区伦免视频播放 | avtt加勒比手机版天堂网 | 国产精品麻豆一区二区三区v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