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子信息研究生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結構調整;信息產業;結構升級調整
中圖分類號:F062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信息產業做為當今世界的主導產業。它的發展與一個地區或國家的經濟發展緊密相連。但從總體上看,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還處在大而不強的發展階段,在一些關鍵技術的突破上、產業的創新和產業的布局的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要想發展信息產業,一個適合本地區發展的信息產業結構至關重要。
一、信息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信息產業結構調整的市場依據
1、信息技術――國民經濟增長的新源泉
信息產業是一種主要依靠信息技術進步而發展的產業。標志信息技術進步的是計算機工業的不斷發展,包括計算機的硬件和軟件的發展。
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信息技術的進步,信息技術的進步又推動了信息產業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服務業的發展。
(1).信息技術結構
當今美國信息技術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以電子技術為支撐技術,其中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等。以信息材料為基礎,其中包括電子材料及光學材料技術,以通信技術為重要的直接組成部分。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與計算機的結合,代表著美國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
(2).信息技術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源泉
新興的信息技術及其產業化得到迅速發展,引起產業結構和就業需求的巨大變化,經濟面貌隨即發生了很大改變,增長方式由資源消耗型向知識型和技術型轉化,實現了從物質經濟向信息經濟的轉變。不僅對發達國家,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同樣適用。
2、信息產業――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
重視信息技術、創新、開發與產業化。經濟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的競爭,因而把發展科技放在首要地位。信息技術以其高度滲透性、倍增性及競爭性,成為現代高新技術的核心代表。因此,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創新、開發與產業化,必將提高我國的競爭力。
3、信息服務業――我國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50年代末期,美國服務業就業人口超過了工業就業人口后,服務業特別是信息服務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
4、信息化改造――傳統工業重煥生機的重要途徑
傳統工業是一個相對概念,包括最早發展起來的紡織工業、冶煉工業、采礦業,以及稍后發展起來的鋼鐵、煤炭、化學、能源、汽車、造船、鐵路運輸、機械制造業等工業部門。
縱觀美國傳統產業信息化的改造過程,可以發現,這一過程的實現在于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的廣泛采用,特別是信息技術高度的滲透性、創新性、增值性、競爭性為傳統產業改造創造了條件。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使美國經濟在出現整個工業生產地位下降的同時,與信息技術有關的高新技術產業卻迅速成長的現象。
5、發展電子商務――把握未來世紀經濟持續增長的推動力
電子商務,從狹義上講是指政府、企業和個人利用現代電子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實現商業交換和行政管理的全過程;從廣義上說,它的本質是建立一種全社會的“網絡計算環境”或“數字化神經系統”,以實現信息資源在國民經濟和大眾生活中的全方位應用。與傳統商務模式相比,電子商務使商務模式發生了顯著改變。
電子商務以一種最大化網絡方式將顧客、銷售商、供應商和雇員聯系在一起,使供需雙方在最適當的時機得到最適用的市場信息,因而極大地促進供需雙方的經濟活動,減少交易費用和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與參與世界競爭能力,為提高我國企業的潛力,應發展電子商務。
二、信息產業結構調整
1、IT產業結構調整的依據
根據什么調整――歸根結底是根據IT產業的市場結構需求,包括當前需求和未來需求,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同時要考慮我們創造需求的能力。
21世紀全球經濟模式會出現新的特點,制造業會有重大革新,超級承包公司會是新世紀制造業最重要的形式。超級承包公司規模很大,在全世界擁有幾十家工廠和供應網,它們的經營范圍日趨擴大,有能力生產和創造用戶所需的全部系列產品和提供全套服務。在新的生產模式下,研究、制造、銷售緊密聯系在一起,產品開發商與組件開發、批發、零售和制造方面的專家之間是一種合作伙伴關系,這種關系與合同關系完全不同。由于擺脫了許多非核心功能,工業巨頭可以把投資集中于研究和營銷,因而有利于發明創造及成果轉化。而且由于這種模式減少對資本內部運作的要求,大大減少新技術進入市場所面臨的壁壘。
全球化具有雙重性。不利的一面是,一旦一個地區的經濟發生大問題,很可能波及其他地區乃至全球。有利的一面是,全球化使企業能擴大資源配置的空間進入較大的市場,刺激企業發明創造,而競爭又促使企業提高質量和降低成本。從長遠看,只要世界和平和發展的主流能繼續,在21世紀,多數國家會參與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是兩個命題,但從長遠發展趨勢上看二者又是一致的,因為要從小到大形成全球化,但在區域化的某個階段可能與全球化又有矛盾。
2、IT產業結構調整中政府、市場和企業的作用
這實際是誰來調整結構的問題。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主要是在結構調整中起戰略引導作用:確定方向、規則和框架,同時用政策規則、法制形成有利于結構調整的機制。按市場規律――市場是配置資源基礎性手段的要求,促進結構調整。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也就是結構調整的主體,企業在結構調整中發揮主體作用與企業發展要求是一致的。無論是中國還是亞洲其他國家,政府自己充當結構調整的主體都不成功。我國在確定國內信息產業的規則的同時,還要考慮謀求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的主動權。
3、IT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
IT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有在產業自身體現的,又有通過服務于其他產業體現的,這是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內涵決定的,又是信息產業的自身特性決定的。
從我們研究看,無論從支柱產業定義還是從對經濟增長貢獻來看,目前,我國信息產業和信息產業的裝備業已達到支柱產業標準。
4、IT產業結構調整要在開放條件下進行國際分工
在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下,各國的企業都要根據自身的競爭優勢在全球范圍內出售產品,提供服務和配置資源。中國必須建立一個在全球空間范圍內發展可以取勝的體系,那我國的經濟才能獲得持續穩定發展。
IT產業結構調整不是在封閉條件下進行,而是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在開放的條件下進行。這就必須審視我國IT產業的動態比較優勢,我國IT企業的現實的和潛在的競爭能力。
5、IT產業結構調整是不斷進行、不斷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過程
嚴格的說各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在發展過程中都是不斷進行的,不會停止。所以提出結構調整問題,是因為在某一發展階段或發展時期結構問題顯得很突出。
6、IT產業結構調整涉及結構體系的調整
IT產業結構調整,涉及IT產業中行業結構、技術結構、所有制結構、地區結構、市場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等等,涉及IT產業發展的全局,從某種意義來說是IT產業發展戰略的新提升。
7、IT產業結構調整的要素來源
IT產業結構調整的要素特別是資本、人才和技術主要來源于市場包括國內外市場。
8、為企業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商業環境是關鍵
投資環境一般是指為投資者(可能是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使他們感到投資于這個產業能獲得良好的投資回報和良好的運行制度保證,商業環境是指投資設立企業之后,運行環境良好,體現企業是主體的基本要求。
在政府戰略的引導下,結構調整與企業的利益就能結合在市場經濟中,結構調整就會形成不斷進行的過程。
三、結束語
信息產業是我國成長最快的最重要產業之一。同時,又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起重要作用。我國近期在促進信息產業競爭方面已取得可喜效果。
我們要堅決貫徹“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進一步使信息產業加速帶動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