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英文哲理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英文名稱:
主管單位:河南省文聯
主辦單位:河南省文聯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河南省鄭州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32開
國際刊號:1002-8633
國內刊號:41-1047/I
郵發代號:36-231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5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社科雙效期刊
聯系方式
關鍵詞:英語教學;英語電影;輔助
一、觀看英語電影的原因分析
(一)英語電影提供直觀真實的交際語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文影片題材多樣,故事性強,有震撼力,與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吻合,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學生在看電影時不僅可以親耳聽到人們在各種場合進行的交際言語,而且可以通過人物的表情、手勢、著裝等因素加深對電影的理解,能夠避免在單一、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注意力不集中、聽課走神等問題。電影能較好地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語言學習成為一種樂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學習英語進而能成倍地提高學習效率。
(二)英語電影提供真實、生動的語言材料,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化知識,擴大詞匯量
英語電影語言包羅萬象,來自不同職業領域、生活層次的人物對話,大多地道、生活化,包含了大量的句型、語、俚語和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學生在觀看電影的同時可以擴大知識面,開闊眼界,學到多方面知識,通過課后模仿、練習,還能培養語感,提高表達能力。
(三)英語電影是學生了解世界文化的窗口和主要手段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一門語言也是在學習一種文化。英語電影蘊含了濃郁的文化特色,向觀眾傳遞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電影所反映的政治體制、法律制度、、價值觀念、藝術傳統等內容,展現了許多歷史事實和著名人物的發展史,體現出了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思維方式和文化差異,學生通過觀看英文電影可以了解西方的發展歷史及人文景象,對中西方文化差異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英語電影大都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學生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凈化心靈
好的影片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英語電影為觀眾呈現了鮮活的人物性格,或通過語言,或通過行為表現出來。有的善良正直,有的堅毅勇敢,人物性格的鮮明對照、人物的生動形象和不同命運潛移默化地感染著學生,蘊含人生哲理的臺詞更是深刻地留在學生的心里。如“Get busy living!Or get busy dying!”(要么忙著生存,要么趕著去死!)人總是要做點什么的―《肖申克的救贖》,影片通過講述銀行家安迪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對自由的向往。“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是《阿甘正傳》中最廣為傳誦的一句臺詞,更是堪稱好萊塢電影中的經典之最。“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你將嘗到什么滋味”,將生活的百味凝孕在一盒充滿誘惑的什錦巧克力中,甜酸苦辣只有在成長過程中去挖掘和回味,才會發現世事之無常,但這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生活的真諦,也許面對各種上帝的賜予,以一顆平常心坦然受之,才會品出其中精彩。這一部部的英文影片學生在看后反響很大,在學習的同時可以感悟人生。
二、當前英文原聲電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說英文原聲電影在高職的英語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的英文原聲電影教學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首先,高職高專英語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要做出改變,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而不能夠死板的按照考綱要求進行教學。其次,大多數高職高專學校都只注重對學生英語單詞和語法的教學而忽略了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導致英語教學的實用性太差,只能應付考試,而這樣同樣不利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另外,由于高職高專學校的生源問題,導致學校在英語的教學上只能夠實行應試教育,導致課堂缺乏活力,教學的效率低下。
1.傳統英語課堂上學生的聽力教學停留在以下幾種方式:一是教師口讀,學生聽。但此種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的聽力水平很容易受教師口語水平的影響,而且學生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投入程度也不高;二是利用錄音設備。此種教學方式雖然回避了教師口語水平的影響,但因教學方式單一,沒有故事情節的吸引,容易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高以及反感,而且容易走神。
2.將英文電影用于聽力教學,不但會使教學內容多姿多彩,同時也有效地改善了聽的環境。電影圖文并茂,可以充分喚醒學生的眼睛和耳朵。電影的豐富內容,生動的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引發他們想不斷聽下去的愿望。在學生聽的過程中,他們則會不自覺的思維集中,利用自己所學知識以及非語言方式進行推測意思,預測并判斷故事情節的發展,從而理解對白的含義。這種借助情景來理解電影內容的方式,不但使聽英文不再成為負擔,相反,能從心理上滿足他們的成就感。久而久之,他們會把聽力變成一種習慣和樂趣,聽力水平也就隨之上升了。
有利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對英語學習者非常重要。因為同樣的單詞和句子在不同的文化中有截然不同的意思。通過觀看不同類型的英文原聲電影,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到西方的各種文化背景,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某種比較深刻的常識,以便在今后的交際過程中很好地運用,避免產生交際盲點。那么如何把英文電影賞析課程開設好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1.精選教材,有目的進行教學
(1)選擇合適的電影題材。為了能更好地讓學生盡可能從電影中吸收更多有用的知識,那么教師在準備工作中就必須進行嚴格篩選,選擇合適的電影題材。因為并不是所有的說英文的電影都適合學英文,其中以下幾個因素必須考慮:a.電影的主題。電影的主題必須適合中職學生。力求傳遞一種正能量,使學生通過電影賞析明白一些人生哲理,并且樹立正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學生的德育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其中一些經典的電影,比如:《亂世佳人》《勇敢的心》《真愛至上》都是很不錯的選擇。b.電影中英語的難度。電影要根據中職學生現有的英語水平選擇適宜的難度進行賞析。否則過高難度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英語教學收不到預期的效果。特別是對于初學者來說,電影最好是以現代劇為主,若是歷史劇,可能英文比較晦澀難懂。
2.教師在課堂上必須進行適當引導
傳統的英文課堂往往是由教師的帶讀、講解、檢查;學生的聽讀、記憶、讀寫為主。而電影賞析在課堂中的運用并不代表著教師工作環節的減少,也并不是讓學生當成純粹看電影來娛樂,而是在觀看過程中,給學生進行人物、劇情、背景以及經典臺詞的分析講解。因此教師有效的引導在電影賞析課程中占據著中心地位。如果教師不注意適當地引導,那么電影賞析只會流于形式,會與英文學習失去聯系,甚至脫節,以至于收不到預期的效果。
3.與各專業相銜接
關鍵詞:小學英語;高考英語改革;興趣教學
2013年9月,教育部前發言人呼吁“取消小學英語課,增加國學教育”在網上掀起熱議。不久后“高考英語改革將探索社會化一年多考”的字幕突然闖進人們的視野。北京市率先出臺政策,2014年高考方案中英語科目分值將下調50分,考試將側重對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側重……對中國學生的英語教育,瞬間成為眾人關注以及爭議的焦點。
一、明確教育工作的需要
英語是我國進行外語教育的主要語言,長久以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積極與消極并存的。積極的一面,英語的語言思維打開了中國學生語言思維的另一扇大門,對個人的成長有重要的意義。消極的一面,長期應試教育的負擔使得很多學生無法正視英語學習所獲得的益處。誠然,英語考試幾乎伴隨了一名中學學生的求學之路,從小學到考研甚至考博,即便專業幾乎用不到英語,都離不開英語考試,隨之出現了“應付考試”的壓力。這些消極的因素正是呼吁高考英語改革的倡議者所考慮的問題。
雖然現在各地出臺的高考改革政策并不統一,但面對中國英語教學形式日新月異的變化。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育工作者,筆者認為,小學階段的英語教育應當把握好英語教學對小學生的意義,小學生是教育的特殊群體,擯棄應試教育對其帶來的危害必須做好在小學階段培養好一個孩子對英語的興趣,只有發展興趣教學,以有趣的課程帶動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創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才能幫助小學生面對日后學習英語的困難。與此同時,基礎教育的老師必須不斷的學習新鮮的知識和優良的教學方法,才能擔當起培養祖國新一代的重任。
二、發展興趣教學,避免英語負擔
為避免出現小學生把英語學習當成負擔的情況,要積極打造英語課堂興趣教學的氛圍,讓小學生在有趣的氣氛中更好享受英語學習的好處。在課堂中不能過分強調英語單詞的書寫與發音,應該以一些生動的具體的教學方式激發小學生對英語的喜愛。
(一)故事教學
在英語教學中采用編排故事的方式廣受英語教師的認同,是效果比較好的教學方式之一,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運用一些道具、實物、圖片加上有趣的寓意故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刺激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記憶力[1],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周圍有許多有趣又有哲理的小故事,可將它們改變成簡單的英文,加上布偶、圖片等道具的輔助,在課堂上講給孩子們聽。然后再用中文講解,或者加上多媒體設備、板書的引導,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發揮想象力,培養學生的興趣。
(二)游戲教學
游戲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將游戲融入教學中,以游戲的樂趣引導學生更好的吸收知識。其中應該注意的是,英語與游戲必須融合,不能生硬的結合,小學英語教學游戲首先應該是一個游戲,其次一個教學游戲,最后才是一個英語教學游戲[2]。游戲教學不能脫離游戲的本質,有樂趣才能使孩子們在游戲中快樂學習。
(三)英文兒歌教學
語言教學的本身有一定程度的枯燥,如果搭配朗朗上口的音調將克服單純語言教學的枯燥性。每周可以固定找出一兩節課向孩子們教授英文兒童歌曲。兒童英文歌曲的來源有幾種:其一,可以選取國外流行的英文兒童歌曲,使得英語教學貼近國際。其二,可以按照課程的教學要求,將本周需要教授的單詞連成歌謠,配上簡單的曲調。其三,可以將小學生的兒歌進行簡單的改編,用簡單的英文單詞替換原有的中文詞匯,朗朗上口。其四,小學生也會關注流行音樂,關注他們所喜歡的流行音樂,將流行音樂中的歌詞替換為英文單詞,將有助于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四)英語配音教學
兒童電影或者動畫片也是小學生學習英文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英語配音,就是老師找到一些電影或者動畫片的片段,截取一些簡單的對話。將臺詞發給孩子們使他們提前熟悉臺詞,在課堂上將影片的原聲去掉,讓孩子們給影片配音。從而達到鍛煉孩子們口語水平的目的,還能培養小學生對英文的電影或動畫片的興趣。
三、提高自身水平與教學能力
(一)不斷學習,吸收新的知識
在一個每日信息知識飛速更新的大數據時代,作為一個小學英語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多與外界交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才能肩負一名基礎教育工作者的重任。首先,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教師培訓,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了解當前英語教育前沿的問題,在培訓中吸收更多更好教學方法。其次,定期與同校或外校的英語老師交流英語教學方法,多元的綜合各種教學方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歸納出最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式。最后,常常與小學生交流,了解近期在小學生中間流行的元素,將教學與小學生的興趣點結合,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工作。
(二)因材施教,給予激勵評價
在教育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接受知識的程度并不相同。因此,教育學生不能一刀切,對不同的學生教育的需要有不同的側重點。對待善于主動接受知識的小學生當然要鼓勵,但也應該關心和鼓勵那些英語學習能力稍弱的同學,輔助他們培養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要讓英語的學習成為他們學習的負擔。為做到因材施教,對待暫時落后的小學生,我常常向他們提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對他們的回答做出肯定的評價,如“Great,you did a good job!”。
與此同時,真誠的評價是獎勵學生最好的辦法。課堂教學中的激勵性評價語言極大地影響著課堂的效果,影響著小學生對英語的喜愛,甚至影響到小學生人格的塑造[3]。面對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心理素質還不夠成熟的小學生,一名教育工作者理應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與鼓勵,以此樹立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
四、結語
2013年的高考英語改革新動向對全國的英語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戰。在小學的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師應當明確教學工作的需要,著重培養小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并在日新月異的教學環境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與教學能力,才能在英語變革的風潮中做到把握重點,積極應對。
參考文獻:
[1]楊莉.讓小學英語課堂妙趣橫生[J].科教文匯,2013(23):128―129.
[2]潘虹.關于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職教論壇,2012(17).
關鍵詞:英文電影;大學英語;聽說教學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全球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自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也全面融入全球一體化的進程。隨著各國之間政治、經濟、文化交往的日益頻繁,對于英語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當下的大學生,不僅要求能夠熟練閱讀英語,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聽說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傳統的大學英語聽說課程往往以本教材為主,而且聽說材料以非生活化的語言居多,內容單調,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就難以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而英文電影以多媒體為手段,融視、聽、說于一體,而且呈現的場景真實生動,語言地道,容易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為大學英語的聽說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
一、英文電影在英語教學中的優勢
1.提高聽說水平,鍛煉交際能力
語言是一種交流工具,只有在真實的情景交際中才能促進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的學習離不開一定的環境和情境。對于非英語國家的語言學習者來說,由于缺乏真實的聽說環境,聽說能力往往成為學習過程中最大的障礙。電影無疑提供了最佳的交流場景,電影源自生活,充分展示了我們生活中很多熟悉的場景。在看電影時,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電影中優美的畫面、動人的音樂、精彩的對白都會深深吸引學生,從而提高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學生在欣賞電影的同時不僅能逐漸掌握在不同的場景下如何正確地使用英語,而且會不斷修正自己的語音語調,從而輕松提高英語聽和說的能力。
2.有助于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了解
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好一門語言,不僅在于掌握語言的運用,更要學會當地的文化。要了解一個國家豐富的文化,除了閱讀書籍,看電影也是了解文化的一個窗口和途徑。比如美國影片《阿甘正傳》(Forrest Gump)中,不僅可以學到地道的美國口語,更可以了解到美國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如水門事件、“小球外交”、越南戰爭等等,同時影片還在鼓勵大家遇到任何困難都要勇于直面,傳播正能量。優秀的電影不僅會對學生造成視覺沖擊,更是奉獻給學生的文化大餐。因此,經常觀看電影對更好了解英語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至關重要,這種了解恰好又是學好語言的基石和保障。
3.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優秀的影片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主流價值觀,學生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心靈得到凈化。如電影《當幸福來敲門》(Pursuit of Happiness)成功詮釋了一位瀕臨破產、老婆離家的落魄業務員,如何吃苦耐勞的善盡單親責任,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最后成為知名的金融投資家的勵志故事。這是一個由真實的故事改編的電影,整部影片充滿著濃濃的親情,主人公面對困難時的樂觀向上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必將讓學生懂得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坎坷,只要堅持自己的夢想,不言放棄,幸福終將敲響你的門。
二、如何選擇適合的電影
在我們選擇影片時,必須清楚并不是所有的電影都適合作為聽說教材,英美電影作品繁多,并非部部都是精品,也有糟粕。如果不進行適當的挑選,那么就只能停留在休閑娛樂的層面,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首先,在選擇影片時要保證影片內容積極健康,能夠宣揚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反映英語國家的文化,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其次,也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英文能力,難度要和班里大多數學生語言水平相當,不宜太易或太難。雖然所有的英文電影都可以幫助我們或多或少地積累英語知識,但有些電影如《藍山》(Blue Mountain)講的英語帶有非常濃重的口音,這不是英音與美音的區別,而是像普通話與地方方言的區別,我們花太多時間去研究這種類型的電影,或者拿來學習就意義不大了。低年級時可以選擇播放一些經典的動畫片,高年級時可以選擇語言多樣化,文化內容豐富的影片,一些經典老片也是不錯的選擇。
三、如何使用英文原版電影進行教學
為了更好地發揮電影的教學作用,使學生對于影片能夠有比較深刻和全面的理解,在放映原版電影之前教室應該把要準備播放的片子中涉及的歷史背景、文化知識、故事梗概大致講解給學生,并要求學生自己查找資料了解和影片相關的背景知識,同時可以把影片中出現的重點詞匯、表達方式、佳句和俚語等提前印發給學生,做好預習工作,為賞析電影做好鋪墊,這樣在播放電影時學生不至于因為遇到不熟悉的表述方法而影響電影的賞析。
觀看電影之前,教師應根據電影的內容設計一系列與電影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帶著問題欣賞,而不是僅僅了解電影的大意,這樣能夠使學生在觀看過程中能夠更加全神貫注,更大限度地發揮通過電影提高聽說能力的作用。
四、結語
在全球一體化趨勢凸顯的今天,英語學習環境和學習資源正悄然改變,這些變化正在沖擊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對大學英語的教學也將提出更高的要求。英文電影正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必將成為大學英語教學中聽說教學多元化的一種新的嘗試。英文原版電影教學賦予了真實的情景、地道的語言、多樣化的形式,在課堂上可以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激發學習英文的興趣,增強聽力理解和口頭表達能力,并且營造了一種真正的英文環境,最終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當然在教學過程中,要避免從頭到尾播放電影,學生只是在看熱鬧,其間不做任何講解和組織任何活動。只要教師方法得當,英文電影必然成為聽說教學的主要資源,成為學生提高英文的一個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2、《我要你》(任素汐)被選為電影《驢得水》推廣曲及主題曲,由老狼、任素汐演唱。任素汐以戲中人的口吻婉轉講述一個“溫柔”又“炎涼”的故事,似應和,似嘆息,整個音樂好似一個溫柔的女人在你的耳邊輕聲訴說,娓娓道來,讓人心中平靜舒服。
3、《歲月過客》(張磊)最喜歡的一句就是“最美的/都在回憶里頭/我只是歲月的過客/終究不留下什么 ”漫漫人生路,你我都是匆匆過客,都是別人眼中的風景,也應了那句詩“我不是歸人,只是個過客”。
4、《Big Big World》是一首1998年的民謠歌曲,由來自瑞典的艾密莉亞·懷得堡(Emilia Rydberg)演唱,“Im a big big girl/In a big big world”小小的女孩,大大的世界,簡單的旋律是你聽一次就難以忘記。
5、《I Am You》是一首英文單曲,Kim Taylor發行于2009年3月1日,由Kim Taylor演唱,她的嗓音比較獨特,低沉中有一些沙啞,整首曲子慵懶、充滿淡淡的調,不急不緩,又不失韻味,仿佛與心靈對話。
【關鍵詞】戲劇表演 中學生 英語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3-0102-01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藝術的總稱,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臺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的一種綜合藝術。戲劇表演對中學生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巨大,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技能、鍛煉口才,更有利于學生豐富自身內涵、領悟人生哲理、培養團隊精神等。
一 戲劇表演能提升中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技能
英語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部分。首先,在排話劇的過程中,劇組成員的相互交流,對臺詞的過程能夠鍛煉對方的英語聽力。聽力在英語學習中顯得尤為重要,在聽說讀寫中排在首位,英語是一門語言,是用來交流的一門工具,在交流過程中,如果你無法聽清楚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沒有正確的輸入與理解,就談不上輸出,所以排練英文話劇最大的優點是提高中學生的聽力水平。其次,排練英文話劇能提高學生的英文發音,在排練過程中,同學們在相互交流配合的過程中可以糾正一些錯誤的發音,可以使大家的英文發音更加純正。另外,英文戲劇表演使得同學們的表達更加地道,原汁原味的英文戲劇語言更能讓人進步,能讓學生在表達中避免一些尷尬的中國式英語。
二 戲劇表演能提高中學生的表現力
隨著英語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在高考中的地位逐漸降低,但是,在中高考中英語分數比例的下降并不意味著英語這門語言地位的衰落,在未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地深入發展,國際交流越來越多,對英語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此外,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出國人數逐年增多,各種培訓機構應運而生,培訓機構中對優秀教師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表現力顯得尤為重要,專業知識要扎實,課堂需要有氣氛和感染力才能吸引學生。而排戲劇不僅能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水平,更能提高學生在舞臺上的表現力和張力。
三 戲劇表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戲劇是各種藝術形式的集中體現,是一門綜合藝術。一臺戲劇從排練到完成,涵蓋了很多種藝術門類,需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們全面的藝術天分和才干。另外,戲劇能夠幫助學生們建立友情,學習人與人之間如何交往,適應集體氛圍、團隊氛圍,具備集體觀念,注重團隊合作精神。因為在排練及演出的過程中,學生們需要思考和適應劇本中的角色,從最初的排練到最后的演出都需要人與人、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緊密合作和協調配合,這是學生鍛煉學習提升的一個好機會。現代社會越來越注重團隊合作精神,而戲劇表演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四 英語戲劇表演有利于豐富學生自身內涵,在不斷充實的過程中,學生學習英語會更加有動力
人才的競爭力積累于他的創造力、感受力及感受美的能力中。全球經濟、科技不斷發展進步的今天,源源不斷的豐富的想象力,堅韌不拔的毅力,智慧的行事策略是一個國家、企業、個人都需要具備的能力,比爾蓋茨、喬布斯等身上無不體表了這種能力。藝術教育正是教導人們怎么認知美、體會美,對于學生人格及價值觀的形成意義重大,而戲劇表演正是藝術表演的一部分。藝術促進人們神經系統等各方面的發展,大量研究表明,這種教育對學生各科成績的提高幫助明顯。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對巴爾的摩市一所小學做過一個實驗:讓全班排名在最后百分之二十五的同學每周參加一次英語話劇排練,兩個月后,這些學生在自信心、學習態度、責任感、溝通能力及在英語成績上都有明顯的提高。戲劇教育在培養和引導學生想象豐富性、思維逆向性與創造力形成中發揮著巨大作用,成人前階段的這種藝術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在發展直覺、推理、想象,以及在表達和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豐厚的文化修養,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多種感知和思維方式,幫助學生建立更和諧的人生觀。哲學的實踐論告訴我們,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反作用于實踐,這種和諧的世界觀和思維方式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關鍵詞 英文報刊;延伸閱讀;課堂授課;摘抄
培根說過,“閱讀能給人樂趣、文雅和能力。”閱讀對于一個人綜合素養和知識水平的提高起著關鍵的作用。在英語學習中,閱讀同樣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語言學家許國璋大師講得好,“單純為提高外語而學外語是學不好外語的,而用外語去吸取知識,在吸取知識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會外語,這才是學會外語的最好途徑。”因此學習英語就是要進行大量的閱讀,閱讀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英語水平。閱讀是重要的語言輸入途徑,可以說閱讀能力決定著英語語言的綜合使用能力。
英語報刊閱讀是英語閱讀的一個分支,分享著閱讀的重要意義,但是英語報刊閱讀明顯不同于其他形式和內容的閱讀,報刊的形式決定了它的特點和優勢,即時效性,實用和有針對性,新穎,趣味。英文報刊閱讀的優勢可以表現為豐富知識,開拓視野,及時提供有效的時事資訊,讓學生可以了解天下事;擴大詞匯量。
為了落實英語報刊閱讀,許多學校將它納入了英語教學,成為英語課堂教學的一部分,這樣也就有了相應的監督閱讀機制。以下是我近幾年從英語報刊閱讀的授課中總結出的一些想法。
(1)開始可以采取比較傳統的上課方式,即教師選定幾篇材料布置給學生閱讀,要求學生閱讀理解,同時進行生詞查閱,找出常用詞匯和短語。上課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學生回答;還可以讓學生講述文章的大意或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或就某個話題展開討論,以此檢查閱讀效果。
如第37期第一版的時事之窗,Spotlight on the UK,講述威廉王子和凱特的世紀婚禮,從這場婚禮又引申出當代的英國形象。這是一個全球矚目的婚禮,學生多少有所了解。因此首先我進行導入思考,從英國的英文縮寫到其全稱,討論它的國土構成,結合歷史知識,為什么現在英國人更愿意分解成各自獨立的區域?請學生暢所欲言,What other things do you know about the UK?學生談到了gentleman和lady,在英國必須要做的三件事和不能做的三件事(three dos and three don’ts),牛津和劍橋大學以及兩校的劃艇比賽,新任首相卡梅倫等等。接著指導學生閱讀文章,獲取相關的信息,提出三個問題進行檢測,有哪些客人受到了邀請?這場婚禮對于英國意味著什么?什么增加了英國人的英國意識?學生不僅了解到婚禮的細節,更重要的是學生對當代英國的社會形態和文化意識有了更深層的接觸。
(2)當學生逐漸熟悉并開始適應,可以適當增加難度,改變閱讀課的形式。如允許學生自由選擇閱讀篇目,寫出文章大意,或對某個話題的看法,在課堂上與同學交流。
(3)對于有能力的班級,積極嘗試去發掘學生的能力和主動性,可以采取讓學生進行授課的方式。學生授課有以下幾點好處:第一,學生授課時所選取的角度和教師有明顯不同,他們更容易選取適合學生心理和學習的方式;第二,課堂氣氛輕松融洽,學生之間充滿好奇與鼓勵,沒有了平日上課的嚴肅和拘謹,更利于能力的發揮;第三,充分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理解解釋的能力,充滿新鮮感的同時具有挑戰性,激起學生極大的學習英語的興趣;第四,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建立自信。
嘗試初期,我鼓勵自愿報名,但幾乎沒人,缺乏勇氣和信心是最大的障礙。于是我指定了幾個學生,鼓勵他們,同時給與指導,授課的篇目任選,對于上課的方式也沒有進行任何限制,這樣他們可以完全放開。這節課上,第一個學生選擇277期的fairy tale(張含韻的‘一人一夢’),她的特點是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之后以這首歌‘一人一夢’結束講課。第二個學生選擇under pressure(如何應對壓力),她的亮點是一上臺即刻展開討論:你平時感覺有壓力嗎?你如何緩解自身的壓力?課堂氣氛隨即活躍起來。這節課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總體氣氛還不夠熱烈,授課學生的聲音較低,自信心不足,學生的參與度不高,等等。但是每個學生的授課都有亮點,這足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和嘗試的勇氣。每節課后我都會進行點評,主要是鼓勵,并提出建議。幾節課之后,學生開始慢慢放輕松,授課的方式也開始多樣化,重要的是開始有學生主動報名進行授課,對于這一點我非常激動,這是學生積極嘗試和興趣被激發出來的表現。我將會繼續堅持這種授課形式,給學生提供他們需要的機會,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課后,為了鞏固學生閱讀英文報的效果,我還布置摘抄的作業。摘抄是鞏固英語語言輸入的有效方式之一。積硅步以至千里,積小流以成江河。摘抄有利于記憶,手、腦、眼并用,注意力高度集中,對所抄的東西印象就比較深,正所謂“眼過千遍,不如手抄一遍”。摘抄還有助于理解文章,深刻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其中蘊含的生活哲理以及文化背景。摘抄所積累的資料能夠擴大詞匯量,提升語感,豐富知識,提高英語寫作水平。
關鍵詞:《老友記》;幽默語言;賞析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7-0070-01
一、美劇《老友記》介紹
《老友記》又名《六人行》,是美國NBC電視臺于1994年推出的一檔電視節目。這一電視劇集一經播出就持續了十年,足以看出觀眾對這部劇集的喜愛程度。《老友記》主要以情景喜劇的方式講述了生活在紐約的六個朋友之間的生活故事。這部喜劇具有情節幽默、輕松的特點,且演員的演技細致、精湛,在美國斬獲了許多的獎項,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人們的一致好評。《老友記》能夠得到那么多人的喜愛,并且經久不衰,是有其內在的原因的,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劇中六位主角之間深刻的友誼。他們相互包容、相互信任,每當有人在生活中遇到麻煩或困難時,總能相互幫助和扶持。正是主角們之間真誠的友誼引起了觀眾的共鳴和感動,從而獲得了人們廣泛的歡迎。
二、《老友記》中的幽默語言原文及其翻譯
幽默的語言風格也是《老友記》受到人們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很多臺詞在幽默風趣的同時還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老友記》中的幽默類型主要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情節上的幽默;第二種是語言臺詞上幽默;第三種是背景設計上的幽默,主要源于特定的美國文化背景和風土人情。
1.情節類幽默
情節類幽默的特點是,語言本身不存在幽默因素,而當特定的語言被放置于特定的情境中時,幽默效力會立顯。這種語言能夠產生獨特的幽默美麗,在《老友記》中比比皆是。以下兩個例子足以說明。
例1:Joey :You smell great tonight .What' re you wearing ?
(你今晚聞起來很香, 你擦了什么香水)
Lady: Nothing .(什么也沒有。)
這一部分的情節是男主人公喬伊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女士,他試圖進行搭訕,而這位女士也對喬伊有好感,所以在喬伊問她今晚擦的什么香水時,將計就計理解為“你今晚穿的什么”,并且回答成“什么都沒有”。笑料效果立顯。
例2:Ross: You come out here .You' re a dead man.
(如果你敢出來,你就死定了。)
這句話的背景是羅斯在陽臺上正準備對瑞秋表白,這時喬伊在房間里問羅斯是否需要幫助,羅斯就說了以上的話。語言的交互式幽默效果也極其精妙。
2.語義類幽默
語義上的雙關和歧義如果應用得當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這種幽默手段主要是通過語言自身的形式實現的,對情節和背景的依賴較少。語義類的幽默還分為語音、語法、雙關等類型。涉及到民族語言的獨具規律。以下兩個例子具有很好的賞析價值。
例3:Rachel: Accept that.(接受現實吧。)
Ross : Except what? (除非怎么樣?)
這一段對話的背景是瑞秋和羅斯因為發生了矛盾而鬧著要分手,但是羅斯并不真的想和瑞秋分手,而是想方設法地挽回,當瑞秋說“Accept that”的時候,羅斯卻故意理解為“Except that”。“except”和“accept”的發音十分相似,但放到這里的對話中產生的意思卻是截然相反的,從而產生了一種幽默的效果。
例4:Joey :I asked you and you said it was okay .
(菲比:我問過你,你也同意了。)
Phoebe : Alright, well, maybe now it' s not okay .(好吧,也許現在不同意了。)
Joey : Okay , well, maybe now I' m not okay with it not being okay.
(好吧,也許現在我對于你的不同意也不同意了。)
Phoebe : Okay .(好吧。)
上述例子在劇中出現時的主要故事情節是喬伊愛上了菲比的雙胞胎姐姐,而菲比對此感到非常的不愉快,因此與喬伊產生了口角。在這段對話中,“okay”出現了很多次。但是這里的“okay”卻有著很多不同的意思,有的表明菲比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喬伊喜歡自己的雙胞胎姐姐,而有的“okay”則可能單純地表示口語上的轉折。但是這個詞語多達六次的重復運用使這段對話的喜劇效果急劇增加。
3.背景類幽默
背景類的幽默并不涉及語言自身的幽默,而是涉及到了特定的文化背景,觀眾只有了解這些文化背景才能了解這些笑點,若不了解這些背景,就會覺得莫名其妙。以下兩個句子具有很高的賞析價值。
例5:Ross: I'll get someone who gets my heart punding , who…who makes me , uh …(我需要一個能讓我心跳加速, 讓我……)
Chandler :…little playthings with yarn.(變成拜倒裙下的。)
主要的故事情節是,羅斯愛慕瑞秋,在見到瑞秋之后,情不自禁地說,“因為我遇到一個能夠讓我心跳加速的可人”。錢德勒對此諷刺道“找到一個能夠讓你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yarn”原本的意思是“絨線”,在美國,表示一種美國女玩的一種小物品。但是在中國漢語情境中,絨線是不被當成的。了解其中的典故,就能夠體會到不一樣的幽默效果。
三、特殊腔調呈現出的幽默效果
在《老友記》的六位主人公的日常對話中,常出現不同的腔調,這也是營造語言幽默效果的重要手段。比如,在劇中出現英國人時,會帶著英文口音,主角們也會刻意帶著英文口音進行模仿。因此,一般的語言內容帶上不同的腔調,會產生不同的幽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