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臨床合理用藥中醫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臨床用藥中出現的問題
隨著現代醫學的崛起,生活節奏的加快,為滿足人們簡便、快捷治療的要求,中成藥應運而生,并在治療疾病過程中,發揮了中藥的作用。但由于逐利機制,中成藥越來越多,品種層出不窮,臨床使用較混亂。尤其是目前臨床醫師比中醫師開的中成藥還要多,但臨床醫師卻很難完全正確地使用中成藥。舉例來說,比如咳嗽,《黃帝內經》認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咳嗽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如:風寒、風熱、寒濕、脾虛、腎虛、肝火、肺虛等,治療咳嗽也是根據不同的個人,中藥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性質,開具不同的方劑。但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咳嗽的中成藥有很多種,如清肺化痰顆粒、百部止咳糖漿、密煉川貝枇杷膏、養陰清肺口服液、蘇黃止咳顆粒、玄麥柑桔顆粒等等,臨床醫師則很難分辨到底患者咳嗽應該用哪種中成藥,一般都是靠“經驗”開藥,或者干脆多開幾種,同時吃,反正吃不壞,治不好也沒關系,大家都治不好。殊不知,咳嗽用藥在中醫來講,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如果用藥錯誤,可能會加重癥狀,或者變生其他的病變,比如哮喘。如果患者的咳嗽是由于風寒所致,此時再用寒涼藥物的話(目前市面上大多是寒涼止咳藥),很可能會造成患者發生哮喘,久治不愈。
2加強中醫教育的必要性
加強對臨床醫師的中醫教育非常必要,醫學生是未來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后備力量,他們絕大數將會處于臨床工作的第一線,將是藥物治療的決定者,也是宣傳和實行合理用藥的主要技術力量;他們對合理用藥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合理用藥的意識和行為將直接影響到未來臨床合理用藥水平和醫療服務質量;其次,選擇的醫學生基本系統接受完了高等醫學教育,具有一定的醫學和藥學知識理論基礎,較普通大眾理解和掌握干預內容能力強,預期干預較好;再次,醫學生與從業醫師比較,臨床經驗較少,沒有自己用藥習慣影響,且無其他因素干擾,較易接受干預,是較好的干預對象;加強對醫學生這一群體的合理用藥意識和行為的宣教干預,對提高醫學生藥品不良反應和合理用藥知識水平與能力,促進合理用藥具有重要的意義。
3措施
3.1提高對中醫藥學的認識
首先要提高醫學生對中醫藥學的認識,中醫藥是我國傳統醫學,幾千年來為我國人民的健康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世界各國都逐漸認識到中醫的重要性,并且都在研究中醫。但在我國,很多臨床醫學生卻認為中醫是偽科學,瞧不起中醫,社會上甚至出現了一些人要求廢除中醫,這是很不對的。當年胡適就是廢除中醫的領軍人物,他得了重病,在西醫判死刑的情況下,請中醫醫治,最后病治好了,胡適說“中醫很糊涂,不科學,但是能治病”。中醫和西醫是兩個不同的理論體系,思考的角度不同。中醫思考的是為什么這個人得病,從人的角度出發,因此采有所謂的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正氣不足;而西醫思考的是這個人得的是什么病,從病的角度出發,因此才有所謂的什么炎性反應、病毒、細菌等等。二者都是為了解決患者的痛苦,只不過殊途同歸而已。
3.2加強中醫課堂教育
目前臨床醫學生的中醫課堂教育的課時是非常少的,五年本科教育,只有六十幾個學時,還沒明白什么是中醫,課程結束了,比較負責的、講的好的中醫教師可能讓學生多明白一點,但也只是一點而已,有很多醫學生甚至不能聽課,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畢業后即使在臨床,也很少使用中醫知識,另一方面很多醫學生面臨的是考研、找工作,哪里有時間來學什么中醫。因此,建議增加醫學生的中醫課程,且在大學一入學就開課,加強中醫的初始教育。請臨床經驗豐富的中醫教授給醫學生多開中醫學講座,提供較典型的臨床病例,尤其是一些臨床醫師請中醫會診的成功病例,拓寬醫學生的臨床思路,也可以為其將來臨床的合理用藥起到一定的作用。醫學生只有提高中醫學的知識,提高合理運用中成藥的水平,才能在臨床上更好地運用中成藥為廣大患者服務。
作者:王春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