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養殖專業人才培養工作調研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張堯、張力、周霞、李小芬 單位: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
本次調查問卷回收問卷480份,回收率96%。總體來說,學生對本專業理論及實踐環節教學質量持肯定的態度,并能夠積極思考。
(一)學生對教學模式的評價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最滿意的是邊學邊實踐(占53%),課堂學習為主(11%)的教學模式不被大多數學生所接受(見圖1);學生中50%的人認為學校教育更注重職業技能訓練,13%的人認為片面追求升學率,其余37%認為學校教育兩者兼顧。
(二)學生對教學滿意度的評價
調查結果(表1)顯示:學生對學校的教學滿意度評價比較高的有任課教師的理論知識水平及實踐操作能力,69%的人認為好或者較好;75%的學生認為教師的職業道德好或者較好;69%的學生對實習實訓內容滿意,65%的人對教學理論內容滿意。學生滿意度較低的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只有10%的人認為教師的教學方法好;學校的職業情境與文化氛圍超過半數(58%)的學生不滿意。
(三)學生對專業的評價
調查顯示:通過高職教育對養殖專業的認識只有28%的學生認為到位,大部分(49%)認為一般,23%的人對本專業認識模糊。50%的學生認為自己所學專業與社會需求相適應,16%認為不適應,其余34%認為一般。53%的學生喜歡所學養殖專業,14%的人不喜歡,33%的人對自身專業的喜愛程度一般。有38%的學生選擇這個專業是因為自己興趣愛好,37%是由老師父母介紹,25%受到社會需要的引導。
(四)學生對專業課程的評價
調查顯示:認為學校當前課程設置合理的占37%,43%的學生認為課程設置一般,20%認為不合理;42%的學生傾向于本專業課程設置中文化基礎課與專業課比例為4:6。
(五)學生對專業實訓條件的評價
在高職三年期間71%的學生專業實訓時間在半年或半年以上;75%的學生了解校內實訓基地,81%的學生知道有校外實訓基地;83%的學生參加過養殖行業實業家、杰出人士來學校做的專題報告或講座,但僅有46%的學生參與過養殖能手在學校做的技能培訓,在學習期間54%的學生到過規模較大、管理水平較高的養殖場或飼料廠參觀學習或實習。
(六)學生對專業課教師的評價
高職期間,大多數(56%)學生認為對自己幫助和啟發最多的老師是專業課教師,其次24%的學生認為是班主任(見圖2);對教師的教學是否結合養殖專業相關崗位工作過程,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這個問題,51%的人認為結合較多,38%認為結合較少,還有11%認為沒有結合;63%的學生認為教師能積極主動調動學生專業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學生認為養殖專業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全面的占29%,比較全面的占57%,有待提高的占15%;對于養殖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的評價,33%的人選擇強,52%較強,15%選擇有待提高;27%的學生認為專業課教師在周邊地區養殖領域的影響大,52%的人認為有一定影響,21%的認為沒有影響;對專業教師所授的教學內容30%的學生吃不透,25%的學生認為容易掌握,45%的學生還過得去;42%的學生認為專業課教學課堂氣氛沉悶,僅有18%的人認為氣氛活躍;42%的學生覺得選用的教材在內容設計上合理,19%認為不合理,40%認為一般;認為專業課教師教學方法單一的占35%,傳統的占31%,多元化的僅占34%。
(七)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
調查顯示:46%的學生對就業前景信心十足,但對就業前景擔憂的也占到40%(見圖3);40%的學生認為學校就業指導與職業技能培訓措施走形式,26%的人認為學校根本沒有開展就業指導;34%的學生認為學校教育很重視職業道德教育,48%的人認為學校比較重視,還有18%的人認為學校不夠重視。36%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能力與學校其他專業的學生相比優勢明顯,認為沒有優勢的占24%,其余40%認為差不多;來職業院校的學習目的更多的學生(45%)選擇就業后在崗位上學習,爭取成為高級藍領、技術員,24%的學生畢業后打算自己創業,20%的學生選擇先工作在進修(見圖4)。
通過上述對養殖專業在校生調查問卷的整理、統計和分析得出一些看法。
(一)培養目標要明確,定位要貼近企業
我們雖然對養殖專業學生的就業崗位定位不是單一層次的,但大多數學生的目標是在技術崗位上成為高級藍領或在專業方向自己創業,學校應貼合企業要求,重點培養學生在技術員或技術服務工作崗位上所必需的知識技能。畜牧獸醫專業課程的開發必須以生產為主線進行開發,就是要按職業生產崗位的綜合能力開發教學內容,崗位需要什么知識和技能,就開發什么教學內容。這就需要多聯系企業,通過與企業合作調研等手段制訂一套切合實際的在校生培養計劃并根據市場變化及時更新,有目標的培養綜合素質較高、理論知識夠用、技能過硬的高技能人才。
(二)提高學生對專業認識,始終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
調查結果顯示,通過高職教育學生對自身專業的認識不夠。這就需要學校不僅要加強職業教育、就業指導,還要通過邀請行業企業專家來學校做講座、培訓,聘請行業企業實踐能手參與授課,多安排學生去一些規模影響較大的養殖廠或飼料廠參觀學習,與企業合作開辦校企合作班等手段,有助于學生了解企業,從而使學生首先對自身所學的養殖專業和畢業后即將步入的企業行業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興趣。這樣在校期間他們才能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變被動接受老師傳授知識為主動尋求知識技能,提升自身在就業上的競爭力?!耙跃蜆I為導向”不僅體現了教育擔負著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各級各類人才所應有的服務性質,而且更突出地反映了職業技術教育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應用型人才的特性[3]。實踐基地是畜牧獸醫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保證,畜牧獸醫專業要與相關企業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優勢,建立校內外實踐基地,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實踐,讓企業參與教學過程。學生通過實踐了解企業、熟悉企業,為企業解決問題,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技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企業參與課程開發,探索“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學生比較喜歡邊學邊實踐的教學模式,這就要求學校轉變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模式為受學生歡迎的“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需要教師重新對專業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創新,在課程開發過程中必須融入企業要求和想法才能開發出適合學生、符合企業社會需要的課程,這種基于企業實際工作過程的想法可以通過項目課程設計體現出來。在開發課程時,邀請企業技術主管及相關部門經理參與,把企業對課程的想法和需求融入到課程中去,真正使我們課程開發更具企業化。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開發將現有的學科體系轉變為行動體系,充分引入行業、企業元素,特別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4]。因此,對教師來說,不僅對其實踐技能的要求更高且對專業知面的要求更為廣泛。學習領域是基于工作任務的,學生需要完成一個具體工作情境中的一個典型工作任務。根據典型工作過程設計出具有相互聯系的學習領域,就構建出了課程教學內容。這種項目課程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理論和實踐的統一。也解決了多數學生認為專業課教師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教材內容設計陳舊不合理,課堂氣氛沉悶及吃不透所授教學內容等問題。
(四)加強教師的培養,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高等職業院校需要切實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教師應該是技能的傳授者,所以教師自己的實踐能力、職業實踐經歷都直接關系到對學生技能的培養。調查結果顯示,從畜牧獸醫專業教師隊伍的構成來看,必須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尤其是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提高“雙師型”教師及行業企業外聘教師的比例。為此,今后在教師的培養上,要積極推薦教師到企業學習實踐,促進畜牧獸醫專業教師隊伍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