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養殖業的發展趨勢范文

養殖業的發展趨勢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養殖業的發展趨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養殖業的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企業;養老保險制度

一、建立養老保險制度的必要性

1.人口老齡化加快。2011年4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下簡稱“六普”)的基礎數據:中國總人口為 13.39 億,其中 0-14歲人口占16.60%,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下簡稱“五普”)下降6.29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13.26%,比2000年五普的數據上升了2.9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8.87%, 比2000年五普上升1.91個百分點。對比2000年五普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中國人口老化呈現加速趨勢。據人口學家的預測,2020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將達到11.3%,2050年這一指標將達到21.2%。

2.家庭的養老保障功能弱化。由于我國在二十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嚴格實行“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從二十一世紀初伊始,大量獨生子女陸續步入婚育年齡,他們逐漸組建新的家庭,從而很容易形成"四二一"的家庭結構,即一對夫婦贍養四位父母長輩和自己的兒女。這時,處于“夾心層”的獨生子女夫妻既要承擔社會工作責任、又要面對家庭中照顧老人小孩的義務,壓力可想而知。如果沒有相應的經濟支撐或社會福利供給,晚年生活的擔憂便會愈加沉重。因此,與家庭保障相對應,老年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發展,恰恰是家庭保障功能弱化的結果。

二、現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主要內容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基本框架由基本養老、補充養老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三個支柱構成,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基本養老保險費分企業繳納和職工個人繳費兩大部分,企業按本單位繳費工資總額的20%左右繳納,全部劃入社會統籌,職工繳費為個人繳費工資的8%,全部劃入個人帳戶。

2.企業職工退休時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前的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按月支取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

3.退休以后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物價變動等情況,國家適時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

4.企業根據自身經濟能力,利用自有資金建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即企業年金) ,企業或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費為職工建立個人賬戶。賬戶通過機構運營,給付水平由繳費和投資收益率決定。

5.鼓勵職工根據個人收入情況自愿參加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由企業職工通過個人購買商業保險公司的養老保險產品等方式實現。

三、對企業發展職工養老保險的認識

(一)完善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企業年金制度,避免平均主義分配

企業在設計企業年金方案時,往往只考慮當前的經濟效益和支付能力,通常采取固定統一的繳費標準,缺乏彈性,忽視企業發展目標。企業年金的繳費比重大小,主要取決于本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企業年金的交費額應隨著企業的經濟效益上下浮動,采取動態的管理方式。

企業年金作為企業福利的組成部分,有些職工認為應采取按工齡作為分配的主要依據,只考慮工作年限,不重視職工個人貢獻的大小,缺乏激勵機制。在對優秀人才的爭奪日趨激烈的今天,單純依靠高薪已經無法確保吸引和留住優秀員工,如何為員工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福利計劃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企業人力資源戰略中至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制定企業年金方案必須打破傳統的薪酬福利的平均主義原則,把職工企業年金的保障制度與員工的貢獻大小、服務年限長短掛鉤,使年金制度在單位內部形成一種激勵機制, 降低員工的流失率,在穩定員工隊伍方面發揮作用。

(二)對歷史欠帳需要明算帳、細分帳

養老保險之所以成為整個社會保障制度中的主體項目,原因在于它是一種積累型保險制度,其目的不僅是為了解除勞動者的后顧之憂,而且直接為市場競爭環境的公平化和勞動力市場的一體化服務,從而需要保持地區間費率負擔水平的公平并盡可能提高統籌層次。目前省級統籌難推開,各地費率高低差距大,地區之間利益矛盾加劇,部分地區出現養老金支付危機,以及部分地區個人帳戶空帳運轉等,并非是新制度造成的,而是在新、舊養老保險制度轉型中因計劃經濟時代中老年職工缺乏養老金積累而形成的歷史欠帳造成的。因此,對歷史欠帳進行明算帳,同時進行責任分解、多途徑補償,客觀上已經成為新型養老保險得以建立并實現良性運轉的至關重要的條件。一方面,國家應當通過中老年職工養老金歷史欠帳的精算,盡快查清需要補償多少錢才能真正完成制度的轉型。按年度或按職工個人計算出所需補償額度,最終形成這種歷史欠帳的理論總額度。另一方面,根據國家、企業和個人分擔的原則,采取按責分帳的辦法來解決上述歷史欠帳。國家既不能繼續將中老年職工的養老金歷史欠帳作為一筆糊涂帳,也不能說完全由財政來消化這筆歷史欠帳。因此,由國家、企業和個人共同分擔歷史欠帳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對責任進行分解,是較為理想的可行的政策方案,其中政府無疑應當承擔主要責任。可以肯定,如果從理論上闡清了中老年職工養老金的歷史債務及其責任歸屬,計算清楚所需的補償數額,采取多方分擔,分級負責的方式,就能夠妥善解決這種歷史包袱,從而也為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順利推行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以完善“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

商業養老保險作為“三支柱”的重要構成部分,在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可以在不增加企業負擔的情況下,借助商業養老保險的社會互助機制,增大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保障力度,促進整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的良性發展。因此,對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國家應加大發展,給予稅收優惠政策的支持,鼓勵企業職工個人建立商業養老保險。

(四)建立獨立的養老基金管理系統,探索與資本市場結合的方式與途徑

第2篇:養殖業的發展趨勢范文

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應該具有一定的區域性特點,為區域范圍內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全面性人才,幫助區域進行生產、管理、服務等經濟建設。高職院校培養人才能力的重要衡量標準就是培養出的人才是否是區域經濟建設相一致,人才能不能融入到區域經濟建設中。基于以上,高職院校在英語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中,一定要明確專業的市場定位,高職院校對于市場的建設情況深入調查,對于現階段的市場現狀及發展方向認真分析。

對于區域市場經濟建設調查研究中,對于區域內的資源狀況及主要產業的發展趨勢全面了解,掌握不同行業人才結構,區域市場對于人才的實際需求,了解高職院校商務英語人才可以為區域經濟建設及社會發展帶來的改變;根據區域經濟建設特定,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判斷,為高職院校教育改革提供發展方向。只有明確了專業定位,才能明確人才的培養方向,提升專業知識在區域經濟建設中的融入度,豐富學生的商務英語知識,培養具有英語溝通能力及操作能力的復合型商務英語人才。

二、與企業專家向結合,構建專業的教師團隊

高職院校想要保證對于學生的教育質量,專業性的教師團隊是教育質量的前提。高職院校在培養復合型人才這一目標中,首先應該與區域經濟專家相結合,為學生提供一支專業性強的教師團隊。專業性強的教師團隊需要具有豐富的商務英語知識教育經驗,對于商務英語的實際使用及操作也十分了解,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強的教師才能成為教育中的骨干,為學生提供區域經濟建設中真正需要的商務英語知識。

構建專業性較強的教師團隊可以有兩種選擇途徑供高職院校選擇,第一種就是將現有的專業教師教育水平提升,增加商務英語教師在一線企業實際工作的經驗,商務英語教師積極與企業保持聯系,并且對于企業對商務英語的要求動向全面掌握,了解商務英語行業職位發展變化的規律,提升商務英語教師實際應用社評。第二種就是高職院校可以向社會中進行聘用,選擇一些商務英語行業的技能水平較強的人才擔任商務英語教師,這類英語教師對于商務英語行業的發展趨勢十分了解,并且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清楚商務英語行業對于人才的實際需求。聘用的商務英語教師能夠對學生同時進行理論與實踐的指導,為學生講解商務英語行業的職業技巧,縮短學生在商務英語理論與實踐間的差距。高職院校可以將兩種方式共同使用,以兼職的形式相社會聘用商務英語教師,讓聘用的商務英語教師與本院原有的教師共同合作,設計出于區域經濟建設更加吻合的教材。這種專業性較強的教師團隊才能夠將高職院校培養復合型人才目標實現的前提。

三、院校與區域經濟緊密聯系,構建一體化課程

高職院校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內容就是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的靈魂又是課程教育體系。高職院校想為區域經濟建設提供商務英語知識更加豐富、商務英語技能型較強的綜合性商務英語人才,就應該對傳統的商務英語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在課程設計中更加重視區域經濟建設的水平,區域職位需求是高職院校課程設計的主要參考,根據區域企業實際工作任務及流程設計教學課程,在實際教育中將職位素養及實際能力作為主要教育內容,形成一體化的課程教育。一體化的課程教育能夠讓學生對于理論知識及實踐能力互相了解,對于人才的培養中嚴格按照行業的實際特點及要求開設課程,系統性對教學內容整合,積極使用能夠利用的一些教學資源,突出實踐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真正將區域行業需求與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對于理論與實踐有著更深層次的了解。

四、將區域職位需求作為教育目標,形成教學做的教學模式

第3篇:養殖業的發展趨勢范文

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現階段的對蝦養殖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樣也就限制了這一產業的發展。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實現無公害化養殖,這是水產養殖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基于此本文針對對蝦養殖的現狀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一、目前我國對蝦養殖上的現狀

受到社會經濟的影響,雖然對蝦養殖熱潮開始興起,且發展速度也比較迅速,但是通過調查可以看出,一些地區中的養殖上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沿海養殖中所排出的廢水正在威脅著海洋,加之沒有通過有效的處理,使得這些污水成為了全新的污染源。所以針對這一現象,要制定出有效的發展措施,促進對蝦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對蝦養殖業的發展過程中,社會各界已經投入了一定的精力來進行研究,希望找出一條有效的發展道路。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從不同的角度上來進行分析。

(一)病害方面的影響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我國對蝦養殖業中病毒流行病是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尤其是一些病毒、細菌以及寄生蟲類等,幾乎對對蝦生活的各個階段中都產生了危害。也就是說從育苗到越冬等各個階段中都會出現相應的疾病。相關部門也開展了病情的研究工作,但是還沒有研究出有效的預防措施與治療手段。

(二)環境上的問題

對于養殖環境來說,直接影響到了對蝦的病害問題。且在一些地區中,隨著對蝦養殖環境的不斷惡化,使得大量的工業廢水以及生活污水在沒有經過有效的處理就進入到了近海水域,這樣也就造成了水質發生了變化,從而直接威脅到了海水養殖業的發展。其次,對于養殖行業自身來說,所引發的有機污染問題也比較嚴重,一些養殖場中采用的人工餌料質量相對較差,這樣也就難以滿足在水中的穩定性,加之投餌上的問題,雖然進行了正常的餌料投喂,但是卻并不能夠被對蝦所利用,相反還會演變成為對水體造成污染的有機污染物。此外,一些養殖場中還存在著濫用抗菌素等現象。最后,由于生態容量問題沒有得到應有的認識,使得對蝦的放養密度較大,造成了廢水超出了海區中的自凈能力。也正是受到了上述因素的影響,也就造成了富營養化以及一些存在危害性的藻類等大量滋生,從而威脅到了對蝦養殖業的發展。

二、對蝦養殖的發展趨勢與對策

由于對蝦養殖業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所以相關部門要做好協同運作工作,不斷進行探索與研究,找出一條適合我國對蝦養殖業發展的道路。

(一)堅持貫徹可持續發展方針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對蝦養殖水體生態存在和一定的復雜性,所以一些養殖環境也是不可控的,這樣也就直接影響到了對蝦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其中不僅包含了養殖學與生態學方面的問題,同時也涉及到了社會經濟學等方面。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在社會因素的影響下來貫徹好可持續發展思想,實現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同時還要顧及到相應的客觀條件,避免出現過度利用自然資源的現象,保證生產滿足當地的生態容納量。

(二)做好綜合治理與保護工作

對于養殖環境來說,是對蝦養殖業實現長遠發展與生存的基礎條件,如果沒有良好的養殖環境,就會直接威脅到對蝦養殖業。因此,政府與相關部門要加強做好宏觀上的調控工作。首先,要借助政府的立法以及行為等來提高環境保護的效果,控制好工業廢水以及生活污水等方面的污染。其次,是要對蝦池的建造密度以及蝦苗的放樣密度進行控制,實現良性的生態循環。

(三)做好品種的培育與引進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對蝦品種的好壞已經成為了限制我國對蝦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做好抗病品種的研究工作,或是可以適當的引進新的對蝦品種,以此來促進對蝦養殖業的發展。在良種選良的過程中,需要持續的改進蝦遺傳的特點,并且培育出抗逆能力較強以及高密度的精養系統,研究生長速度比較快的品種類別,通過集約式的生產方式,逐漸培育出高產量的品種。

所謂的品種選育,需要在全面人工養殖的背景下才能達到目的。所以,建設全方面的人工繁育系統,并且建設對蝦良種場和良種繁育中心都是十分必要的。通過這些對蝦良種場以及繁育中心,可以為相關的商業育苗提供較為優良的蝦苗以及親蝦,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

(四)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

對于蝦病防治工作來說,要堅持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通過開展培訓工作,來幫助養殖戶掌握對蝦的健康養殖方法,同時在養殖過程中,還要將鮮活餌料以及環境生物等控制在發病水平以下,這樣才能提高防治的效果。對于生態防治工作來說,還可以通過研究探索來進行,只有建立出科學的養殖方法,才能促進對蝦養殖業實現長遠的發展。此外,還要做好領導工作,在政策與技術等方面的影響下來進行,這樣才能真正促進我國對蝦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所以就可以通過加大宣傳力度,樹立起良好的養殖目標。其次,是要做好規劃布局工作。

三、結語

第4篇:養殖業的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 養殖業 發展現狀 前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養殖業得到了很快發展。改革開放以前,包括在1990年以前我們主要解決糧食問題,養殖業處于次要的地位,從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實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這時肉、蛋、奶、菜列入菜籃子產品,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議題。

一、我國養殖業發展的現狀

現在中國提出了現代農業發展,養殖業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標志,近些年養殖業發展得非常迅速,近兩年農業普查時發現農產品產量有虛高,特別是在養殖業,畜牧業幾大品種普查數比年報高了20%,肉牛情況也是一樣,當然肉牛不像豬表現得明顯,豬存欄量目前已經到了11億頭,扣掉20%的虛報,也有9億頭,縮水很大。最近出現的奶粉事件將導致中國奶業發生重大變化,特別講一下奶牛的情況,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產業,像三鹿奶粉就是其中一個快速成長的企業,現在很難估計三鹿奶粉事件會給整個奶業帶來什么樣的打擊,但是抓好產品質量、規范養殖是一條必經的道路。再看一下整個畜產品間的結構變化,以前豬的養殖比例比較高,牛羊肉比例低,奶類和蛋是我們畜牧業發展的瘸腿,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肉類增長4800萬噸,奶類增加了3300萬噸,禽蛋也增加了很多。漁的發展也是養殖業的亮點,特別是淡水養殖發展比較快,遠洋捕撈從環保角度出現了負增長,1995年以后保持1400萬噸的捕撈量。從中國人均占有情況看,肉、蛋、奶有了很大提高,除了奶以外,肉類和禽蛋已接近世界水平,肉類已經高于亞洲水平。生產格局朝幾個重要區域集中,生豬集中在長江、中原、東北地區,存欄量占到了百分之七八十;肉牛集中在東北等,大概占全國比重的60%以上;奶牛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大中城市的郊區,其中河北、內蒙、黑龍江三個地方比較多;禽蛋集中在七個主產省,大概占到72%的產量。養殖業雖然快速發展,但還是面臨很多問題,一是生產規模小,養殖非常分散;二是品種問題,1985年開始,引進國外養殖品種發展菜籃子產品,至今畜牧養殖沒有形成一個自己的種群,幾乎全部依靠進口,比如生豬有三個品種都是從國外引進,行業沒有重視國內品種的繁育,對我國的品種保護和發展非常不利;三是質量問題,為什么將三聚氰胺摻進奶中,主要原因是我們的乳制品蛋白質含量低,很多地方以養肉牛的方式養奶牛,蛋白質的含量很難達到標準,奶業加工企業要退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造假行為。另外豬的養殖,普遍反應豬肉吃起來不香,就是由于過快飼養,脂肪蛋白在肌肉蓄積量不夠,五星級賓館有相當一部分牛排是進口的,國內很多牛肉不能形成大理石花紋,原因在于精飼料等問題上;四是污染問題,養殖長期污染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國家通過沼氣建設和規模化飼養來降低污染,總體看,糞便排污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濕糞加上污水很多。有數據預測每年近20億噸,相當于糧食產量的三倍,如果霧化去掉水分也有7億噸左右。另外水產養殖,造成水的富營養化,太湖藍藻問題等都由此引起。

二、養殖業的發展趨勢

1.養殖業實施準入制度勢在必行

《畜牧法》第三十九條就畜牧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必須具備的條件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其中明確規定養殖場應“有為其服務的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具備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防疫條件”;關于環保方面,要“有對畜禽糞便、廢水和其他固體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的沼氣池等設施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理設施;”就此三條而言,對國內很多養殖場來說無異于是判了死刑。好在現在是政策的調整期,就法律的執行層面來講國家和政府還未較真,這也是給眾多的養殖場一個整改的時間和機會。最近幾年國家和政府也明顯加強了對養殖業宏觀調控和引導的力度。對具備一定規模的養殖場進行一定的政策傾斜和扶持;對小規模養殖場或養殖專業戶比較集中的地區,采取建立標準化養殖小區的形式,把小養殖場、專業戶進行集中到一個指定的區域,以便統一管理。這些措施在很多地區已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如在湖北的京山、應城、仙桃等地已形成了十萬羽、二十萬羽以上規模的蛋雞養殖小區;而在武漢的新洲區,對建立十萬羽的蛋雞養殖場采取一次補償一百萬元的方式,來提高養殖場的科學化、規范化建設。種種跡象已明確顯示出:國家對規模化養殖場和農戶分散養殖采取了分類指導政策,以促進畜、禽養殖向規模化、規范化方向發展。而對廣大養殖業主來說,只有適應國家政策的變化才能生存下來,甚至可以得到國家政策的扶持;而不能適應這種變化的養殖場遲早會被國家日益提高的行業門檻所淘汰。

2.國家對養殖企業的產品將會執行嚴格的市場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

由于肉、蛋、奶等養殖業產品直接關系到老百姓的一日三餐的生活需要,其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老百姓的關注,特別是“蘇丹紅”事件、“瘦肉精”事件、“多寶魚”事件等事件的爆發,使老百姓越來越感覺到天天吃在嘴邊的東西其質量和安全越來越沒有保障。因此,建立和執行畜禽產品的市場準出制度和市場準入制度的呼聲越來越高。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國內經濟水平較高的城市,對農產品已經或正在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場準入機制。我國也在2004年頒布了一系列的農產品無公害認證標準,但這是認證標準而不是要求強制執行的標準。有消息表明,我國首部雞蛋國家標準草案已制定完成,這將是一個要求蛋雞養殖企業強制執行的標準。如果這一標準頒布出來,無疑是為蛋雞養殖企業設置了一道門檻。很顯然,只有能邁過這道門檻者才能生存,其他別無選擇。

3.環保部門加大對養殖污染的關注將是橫在養殖企業面前的又一道門檻

最近幾年,由養殖導致的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這方面的投訴也越來越多。而隨著四川“鏈球菌”事件、“禽流感”的爆發,也使人們越來越感覺到這些來自人、畜共患傳染病的威脅。所以,在剛剛頒布執行的《畜牧法》中明確規定“有對畜禽糞便、廢水和其他固體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的沼氣池等設施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理設施。”而國家環保局曾在2004年發文明確要求養殖企業要有專門的污染物環保處理設施,只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到現在還未真正執行起來。既然有法律法規出來,國家和政府遲早會執行起來。對養殖企業而言,如果不早作準備,可能還會面臨違法、違規的威脅。由此看來,《畜牧法》的頒布和實施必將會改變我國千百年來“養豬過年,養雞振油鹽錢”的散養模式;而對于規模化養殖,如果只關注自身的生產而不注重產品質量、環保等問題只能是自取滅亡。但要注重這些因素,達到國家要求的標準,對國內大多數養殖企業來說有很多要面對的困難。

參考文獻

第5篇:養殖業的發展趨勢范文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存在的問題

    從總體情況來看,陜西省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落后于養殖業發展,畜禽糞污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偏低,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可以總結為兩點:一是忽視畜禽糞污的生物質資源特性而采取工業廢水治理模式,工業治污模式投資大且商業化產品回報率低,養殖業自身缺乏大量資金進行糞污處理,從而導致企業治污積極性下降、糞污處理效率低;二是雖然認識到了畜禽糞污的生物質資源特性但沒能采取合適的方式進行有效且高效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由于畜禽養殖業利潤空間較小,又存在高風險,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措施必須考慮經濟性。一般工程的經濟性體現在對投資成本和運行成本的控制,但畜禽養殖污染的實質是生物質資源的浪費。如果將畜禽糞污進行資源化利用,產生的再生資源效益可以一定程度上彌補投資成本,從而提高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程的經濟性。因此,畜禽養殖污染問題的解決必須通過采取合適的畜禽糞污資源化技術來實現。

    新環境形勢下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思路

    1面臨的新環境形勢

    (1)嚴格的排放標準。2011年陜西省實施《黃河流域(陜西段)污水綜合排放標準》(DB61/224-2011)(以下稱新標準),在新標準出臺之前陜西省畜禽養殖廢水排放執行《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596-2001),從表1來看,新標準的COD、BOD5、NH3-N三種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均嚴于國家行業標準,分別比國家行業標準排放限值嚴格了87.5%、86.7%、85%。由于新標準取消執行行業標準,所有排污單位執行統一標準,因此新標準的出臺使得全省尤其黃河流域地區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排污成本將大幅度增加。(2)嚴峻的減排形勢。據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農業污染排放主要來自畜禽養殖業,其COD、TP、TN排放量分別占農業源污染排放總量的96%、56%和38%,畜禽養殖污染問題已經給環保施加了巨大壓力,“十二五”期間國家將畜禽規模化養殖場納入水污染物總量減排體系。2010年陜西省農業源污染物COD與NH3-N排放基數分別為19.9萬t和1.5萬t,按照2015年COD與NH3-N排放量分別下降7.6%和9.8%的減排目標測算,2015年COD與NH3-N排放量分別為18.4萬t和1.4萬t,其中畜禽養殖業的COD與NH3-N目標排放量為18.3萬t和1.1萬t,相比2010年排放基數降幅分別達到7.6%和8.3%。隨著污染物減排約束性指標的導向作用逐漸凸顯,“十二五”期間陜西省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減排面臨的壓力不小。

    2畜禽糞污資源能源化技術方向

    畜禽糞污的資源化綜合利用是新環境形勢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方向,也是推動畜禽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根據畜禽糞污的資源特性,其資源化利用的形式包括肥料化、飼料化和能源化[3],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形式的代表工藝及其局限性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畜禽糞污的肥料化利用和飼料化利用形式是單純的固體糞便資源化利用,不能對養殖廢水進行處理,未能全面考慮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就目前看來,龐大的市場需求使得高溫堆肥和烘干技術會繼續存在發展,但在越來越嚴格的環境要求和嚴峻的減排形勢下它們并不是全面防治畜禽養殖污染的最佳選擇。以沼氣發酵為代表的能源化利用方向,通過厭氧發酵獲取沼氣,沼氣用于燃料、發電等,沼渣沼液制有機肥來實現畜禽糞污的資源化綜合利用,沼氣工程兼具能源效益、肥料效益、環境效益,能夠實現畜禽糞污處理從單純的用肥用能、末端治理向綜合利用轉變。對于規模化養殖企業,實現熱、電、肥聯產的沼氣工程將會有良好的經濟效益[4]。因此沼氣化是理想的畜禽糞污資源化途徑,是全面應對畜禽養殖污染的重要技術發展方向。

    3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產業化思路

    近年來,我國養殖業水平不斷提高,畜禽產品需求日益增長,加快了畜禽養殖業規模化、產業化進程,在成本控制、管理水平、產品質量保障、抵御市場風險等方面規模化養殖比散戶養殖優勢明顯。規模化、產業化是我國畜禽養殖業的發展方向,規模化養殖場成為環境保護與節能減排的主戰場。針對規模化養殖發展趨勢及其帶來的環境問題,采取以資源化利用為核心的畜禽糞污處理產業化方式能夠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與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雙贏。相比單純的污染防治行為,以資源化利用為核心的產業化方式能夠將畜禽糞污從產生到消納的整個過程形成產業鏈條,協調上下游物質能量的流動,最大程度提升糞污的利用價值;同時產業化方式有利于將污染治理成本轉化為經濟投入,將治理投資轉化為產業投資,促進環保產業與養殖業共同發展[5]。綜上所述,按照畜禽糞便資源化綜合利用的防治方向,選擇合適的資源化技術,并借用商業運作模式使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形成產業,將是未來陜西省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思路。陜西省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思路見圖1。

    陜西省畜禽養殖沼氣產業化發展

    沼氣工程通過厭氧發酵獲取沼氣、沼渣沼液制有機肥來實現畜禽糞污的資源化綜合利用,沼氣、沼渣、沼液均具備商品化、產業化條件,因此沼氣工程是一項利于實現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產業化的資源化技術。隨著養殖的規模化發展,養殖業沼氣工程也呈規模化發展趨勢,規模化養殖能為沼氣工程保證充足的原料,資金、技術、設備、管理等條件都有利于沼氣產品實現高值高效利用。國家“十二五”規劃大力支持推動大型沼氣工程建設,陜西省農業廳已經將規模化養殖場的大型沼氣工程確定為“十二五”期間全省沼氣普及的重點任務之一,頗具前景的沼氣產業勢必推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向資源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1畜禽養殖業潛在的沼氣產量與分布

    2010年陜西省畜禽糞便產生量約4381.7萬t,若將畜禽養殖業糞便資源全部進行沼氣化開發利用,陜西省畜禽養殖糞便資源可產生約22.5億m3沼氣(替代煤炭量[6]約為225.0萬t)。沼氣的開發利用價值與養殖規模和糞便收集程度相關,因此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便更具備實際開發利用價值,2010年陜西省規模化養殖畜禽糞便產生總量約374萬t,可產生約2.1億m3沼氣(替代煤炭量約為21.0萬t)。2010年陜西省各市規模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潛在的沼氣產生量從多到少依次為寶雞(0.51億m3)、渭南(0.42億m3)、西安(0.35億m3)、咸陽(0.29億m3)、榆林(0.15億m3)、銅川(0.14億m3)、延安(0.12億m3)、商洛(0.08億m3)、漢中(0.05億m3)、安康(0.02億m3)。沿渭河四市(即寶雞、渭南、西安、咸陽)所在的關中平原經濟條件好、城市發展迅速,種植業、養殖業較為發達,是全省集約化養殖水平較高的區域,該區潛在的沼氣產量占到全省總數的73%。陜北兩市(即延安、榆林)及渭北的銅川屬于煤炭資源富集區和工業集中區,工礦業發達,規模化養殖活動開展較晚,但憑借雄厚的經濟基礎和廣闊的地域,近年來該區規模化養殖發展較快,潛在的沼氣產量占到全省總數的20%。陜南三市(即商洛、漢中、安康)整體規模化養殖水平不高,近年來政府一直倡導陜南養殖業以區域適度集中、家庭適度規模養殖為主,這與陜南經濟實力薄弱、可利用土地資源有限、位于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等因素有一定關聯,該區潛在的沼氣產量只占到全省總數的7%。

    2規模化養殖沼氣產業優先布局區域

    養殖業沼氣工程的分布受其載體規模化養殖企業分布的限制,關中平原沿渭四市是目前陜西省發展沼氣產業最有潛力的地區。沿渭四市所在的關中地區人口數量、糧食產量、耕地面積分別占到全省總量的62%、77%和53%。區內布局有大中城市群和渭河干流,2010年渭河干流水質屬重度污染(以劣Ⅴ類水質為主),為了減少畜禽養殖活動對城鎮環境和渭河水質的影響,該區應該積極發展沼氣產業。根據《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年》,關中地區是我國小麥、棉花、蘋果等農產品的優勢產區,豐富的耕地資源有利于糞污資源化利用。2010年沿渭四市范圍內僅14%的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建有沼氣工程,沼氣產業的發展空間很大。根據沿渭四市畜禽養殖規模化水平、種養結合程度,劃定沼氣產業優先布局區域,涉及西安市臨潼區、長安區、周至縣、戶縣;寶雞市陳倉區、岐山縣、眉縣;咸陽市楊凌區、渭城區、三原縣、涇陽縣、乾縣、禮泉縣、武功縣、興平市;渭南市臨渭區、大荔縣、合陽縣、澄城縣、蒲城縣等區縣。規模化養殖沼氣產業優先布局區域在養殖區域集中化進程中應該充分考慮畜禽糞污沼氣化開發利用,逐步推進集中養殖、集中收集糞污和集中沼氣化利用;積極培養沼氣發電、有機肥加工等相關產業,與種植業、養殖業、社會服務、工業生產等形成產業鏈條,促進沼氣產業化進程。

第6篇:養殖業的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水產養殖;應用優勢

互聯網以信息數據的快捷處理等優勢得到了廣泛應用,而且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生產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于互聯網。水產養殖業作為我國農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水產養殖業在現代社會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就必須結合時代特點,充分利用先進的手段和方式。因此,互聯網的應用成為當前了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的最佳手段。

一、互聯網在水產養殖業中應用的必要性

(一)互聯網+水產養殖是時展的要求

水產養殖業作為農業的重要構成部分,依靠互聯網則意味著提升該行業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改變過去比較落后的生產方式,這實際上是市場及該行業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此外,國家也對水產養殖行業中互聯網的應用給予了政策上的支持,例如各省市政府針對區域內的水產養殖業都提出了相關的發展建議及計劃,如實施智能農業技術創業計劃等。

(二)水產養殖業發展存在不足

數據調查顯示,當前我國的水產養殖業發展存在多方面的不足,而互聯網由于具有信息數據處理的優勢,可以極大程度地減少該行業中存在的不足。首先,該行業在勞動力資源方面存在不足,水產養殖業需要依靠人力資源去進行生產、管理、銷售等。但是,由于該行業的工作環境比較艱苦,勞動薪酬相對較低,社會評價不高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從事水產養殖行業的勞動力逐漸減少。另外,水產養殖業的高科技型人才也比較少。由此,這一行業面臨著勞動力資源不足的問題,而互聯網的應用是通過網絡技術實現行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人力資源的不足。其次,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模式及結構仍然比較落后。一直以來我國的水產養殖使用的是傳統的養殖方式,雖然傳統的水產養殖技術發展較為成熟且操作簡便,但其周期長、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比較低,要在發展模式和結構上擴大既有的經濟效益難度較大。而在水產養殖中應用互聯網能夠逐漸轉變該行業的發展模式以及調整其結構,互聯網與水產養殖業的結合十分必要。除了以上幾點不足之外,水產養殖業還存在其他方面的不足,而互聯網的優勢較多,可以在許多方面彌補其中的不足,促進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總之,互聯網在水產養殖中應用極為重要且非常必要。

二、互聯網在水產養殖業中的具體應用

我國水產養殖業要得到發展,要實現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需要結合時展需求,利用先進的手段和方式逐步對其發展模式和結構進行調整。互聯網的應用是當前較好的選擇,對此各級政府也推出了許多相關支持政策。但是,如何真正利用互聯網實現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是當前的重點問題。就此,以下主要結合云南滇池的“互聯網+水產養殖”實例,具體分析互聯網在水產養殖當中的應用。

(一)云南滇池的“互聯網+水產養殖”情況

過去云南滇池水體污染較為嚴重,水體出現富營養化,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物質,其水產養殖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魚蝦的種類、生產銷售的價格等也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為突破這種現象提高生產效率,政府、相關部門、水產養殖主體及科研人員積極應用互聯網做好魚蝦種類、魚蝦分布情況等各方面的監測,并進一步采取措施,從各個環節如魚蝦的繁殖、養殖、市場銷售價格等入手。通過利用互聯網及各項措施的實施,2015-2016年滇池漁業資源種類共有23種,土著魚人工繁殖多達50種,滇池漁業資源在市場上仍然走俏。以滇池漁業資源的種類為例,2015年滇池的鰱鳙魚占比為51%,鯉魚占比為22%,紅鰭原鲌占比19%,另外還有其余20種魚類也都占有一定比例。以上滇池漁業資源的情況主要得益于水產養殖的水質環境改善和互聯網的應用s。

(二)水產養殖業中互聯網的應用

水產養殖涉及多個層面,在養殖過程中需要準確把握魚蝦的生存環境、繁殖情況等,從而保證不出現大量魚蝦死亡或者魚蝦質量不高等問題,從而實現價值和效益高的水產養殖目標。1.網絡系統的環境監測上述提到云南滇池過去的水體受到污染,水質富營養化,這對水產養殖業是非常不利的。在處理和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各水產養殖利益主體積極采取的行動就包括利用互聯網對滇池水體、土壤等進行監測,并利用配套儀器控制和調節魚蝦養殖的水、土壤等環境。互聯網技術和配套的監測儀器(水質分析儀、增氧機等)相互配合,即可獲知水溫、濁度、pH、COD、BOD等相關參數,再進一步控制和調節魚蝦生存環境。2.魚蝦繁殖中的網絡應用云南滇池的“互聯網+水產養殖”當中,互聯網在魚蝦繁殖中得以應用。水產養殖具有商業性,其產量和質量關系到該行業利益主體是否能獲得預期和理想的效益。其中,魚蝦的繁殖與水產養殖的產量緊密相關,針對魚蝦的繁殖,通過網絡技術具體可以把控好以下事宜:①把控好魚蝦苗的投放時間、投放量、投喂的飼料等;②監測魚蝦發育和性成熟情況;③監測魚的繁殖產卵情況。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養殖戶可以對魚蝦產量、質量進行初步預判,進而做好應對準備。3.銷售和管理環節中的網絡應用值得注意的是,在銷售和管理環節,云南滇池水產養殖業還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數據信息的處理,擴大銷售的渠道和強化行政方面的監管。首先,在銷售方面,養殖戶通過互聯網能夠了解到許多相關的漁業信息及市場變化信息,尤其是微商、網商、電商等的出現,使得養殖戶可以了解到各地水產品市場的供需情況和交易價格,而養殖戶也可以在家中進行水產品的交易。此外,當前一些網絡公司也與水產養殖利益主體建立了合作關系,為水產養殖利益主體構建了自己的平臺,提高養殖生產、魚病、魚藥、魚情等各方面信息傳遞的有效度。其次,從管理方面來看,水產養殖業利用互聯網,一方面可以調整發展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可以針對水產養殖中非法行為及現象進行管理。以上互聯網在水產養殖管理方面的應用可取得較好的效果。在發展管理模式上,互聯網具有強大的及時性和便捷性,使得養殖業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最優化;關于水產養殖中非法行為及現象的管理,主要是指監管部門對水產養殖的相關信息進行更加系統的管理,同時對養殖產品的質量進行把關,對養殖中發生的非法行為如盜捕等進行監管,由此保障養殖戶的利益,為其發展保駕護航。

三、互聯網在水產養殖業中應用面臨和存在的問題

在水產養殖業中應用互聯網與過去相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較好的效益,但是調查和分析發現,互聯網要更加廣泛地應用于該行業還存在和面臨以下幾點問題,一是網絡技術應用成本高。水產養殖業的主體之一多為普通的養殖戶,而網絡技術、相關設備的市場價格比較高,養殖戶資金有限,因此互聯網要推廣應用的難度還比較大。二是互聯網應用操作相對復雜。調查發現,水產養殖業主體認為如何操作,各個系統如何對接比較復雜和陌生。因此,使得互聯網的應用度不高。三是對互聯網在水產養殖業中的應用重視程度不足。當前社會雖已經是網絡信息社會,但是養殖戶對互聯網仍然沒有足夠的認識,對其關心和關注的程度還遠遠不夠。

四、互聯網在水產養殖業中的應用對策

為促進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利用互聯網及相關的網絡技術、軟件等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而如何使得互聯網在該行業中得到有效應用,提出如下幾點建議:①水產養殖主體需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漁業主管部門可針對國家提出的“互聯網+水產養殖”發展思維,采取行動在思想上使得養殖戶及相關企業搭上互聯網“快車”,并使其充分意識到互聯網的應用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式,能夠加快行業發展的步伐;②s由于網絡技術應用成本高,而養殖戶發展資金有限,為保障“互聯網+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以及促進該行業經濟的發展,政府可盡快制定、出臺有關金融、保險、科技等扶持政策。

五、結語

“互聯網+”為當前各行業發展提供了契機,一旦利用好互聯網,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必然是顯著的。因此,水產養殖業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逐步實現“互聯網+水產養殖”,使水產養殖業更加良性、更加健康地發展。以上關于互聯網在水產養殖中應用的探討,實際上還有不全面之處,但從該行業的發展趨勢看,其前景和市場潛力非常大,因此該行業應當緊抓機會迎刃而上。

作者:楊瑞林 單位:云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劉萬學.互聯網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J].黑龍江水產,2016(5):9-11.

[2]高月紅,陳愛華,吳楊平,等.物聯網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實際應用[J].物聯網技術,2014(2):72-74.

[4]肖樂,李明爽,李振龍.我國“互聯網+水產養殖”發展現狀與路徑研究[J].漁業現代化,2016(3):7-11,28.

[5]楊寧生,袁永明,孫英澤.物聯網技術在我國水產養殖上的應用發展對策[J].中國工程科學,2016(3):57-61.

第7篇:養殖業的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漁業結構;變動速率;變動方向;優化升級

中圖分類號:F316.4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5.04.021

Research of the Problem on Liaoning Fisher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GAO Dong-ya, BAO Teligenbaiy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3, China)

Abstract: Fisher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has been a hot issue committed to research in Liaoning, which to some extent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prospects of Liaoning fishery.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 of structural change to Moore value to estimate the Liaoning fishery developmen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 exploring a road to Liaoning fishery structure adjustmen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aoning fisheries development, it was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on the basis of the measure in 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change of fishery structure, pointing out the present status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Liaoning fishery structure; and finally proposed the way of fisher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from four aspect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fisheries, fishing structure, culturing species and control measures, pointing a certain direction for rapi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iaoning fisheri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fishery structure; rate of change; direction of chang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遼寧漁業憑借優越的自然區位優勢、發達的腹地配套設施、雄厚的科研實力,現已基本形成一個集養殖、捕撈、加工、物流、貿易、科研、教育為一體的產業體系[1]。但是,長期以來,遼寧漁業發展中也存在不少問題,而推進漁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因此,加強對漁業結構的研究,探索合理可行的優化升級之路成為促進遼寧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1 遼寧漁業發展歷程

建國以來,遼寧漁業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時期。根據各時期漁業的不同特點,可將遼寧漁業的發展分為5個階段(圖1)。

1.1 復蘇發展階段:1949―1952年

解放后,遼寧省制定了相應的漁業法規和制度,并進行了,向漁民分配了漁業生產工具,大大提高了其生產積極性。漁業復蘇時期,各級政府為了恢復和發展漁業生產,為漁民提供漁業生產貸款,并建立領先的水產養殖行政結構領導生產。同時,重建了漁業市場,通過一些優惠政策進一步調動了漁民生產的積極性。到1952年,遼寧省水產品產量恢復到16.26萬t,是1949年(7.96萬t)的2.04倍。這一階段,漁業產量年平均增長率為26.88%,遼寧漁業開始發展起來。

1.2 波動發展階段:1953―1968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各沿海市、縣先后建立了漁政機構;重點市、縣 (區)建立了技術推廣站和水產養殖供應機構,加強對水產養殖生產和供應的領導,為生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1958―1961年的“”時期,由于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極度缺乏,造成了漁業生產的嚴重受損。經過1963―1965年的積極調整,漁業又得到了較快的恢復。“”初期(1966―1968年),漁業生產過于追求高產量、高收益,漁業管理也陷入混亂,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經濟魚類資源大幅度下降,且由于船只數量增加過快,經營管理跟不上以及生產方式單一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全省漁業生產的發展。1968年, 遼寧水產品產量達到18.84萬t,僅為1953年的1.16倍,增長幅度較小,年平均增長率僅為1.03%。在此階段,呈現7次負增長,遼寧漁業緩慢地向前發展。

1.3 快速發展階段:1969―1977年

20世紀70年代初,錦州、丹東、旅順、營口市國營漁業公司和大連海洋漁業公司等相繼增添了一批大型拖網漁輪。同時將大批術帆船改裝為機動船進行海洋捕撈生產,使機動漁船捕撈產量超過了木帆船的捕撈產量[2]。在此階段,水產養殖生產發展較快,到1976年貝類養殖產量達到3.27萬t,海帶年產量也由1966年的1.44萬t增加到3.80萬t。除此之外,淡水養殖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遼寧省淡水養殖面積1975年達到 5.53萬hm2,到 1977年,全省水產品總產量達到54.99萬t,比 1969年的22.35萬t增長了146%,年平均增長率為11.91%,漁業產值也由1969年的0.90億元增長到2.0億元,漁業生產快速發展。但由于鋼質大型漁船的海洋捕撈產量遠遠超過了資源再生能力,導致海洋捕撈的主要經濟品種的產量下降嚴重,為今后幾年的生產帶來了很大困難。

1.4 調整發展階段:1978―1999年

20世紀70年代初,由于海洋污染的加劇和高強度捕撈,漁業資源出現了較大程度的衰竭。黨的以來,我國提出了“以養為主”的方針,遼寧省也開始把海水養殖業作為其結構調整的重點,遼寧漁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1978―1985年,遼寧省緊緊圍繞解決吃魚難的問題,發展遼寧水產養殖業。1982年,遼寧省漁業捕撈和養殖均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總產量首次突破了50萬t。1986―1993年,全省把重點轉移到了豐富人民群眾的“菜籃子工程”上,并調整海洋捕撈業結構,積極發展遠洋漁業。1994―1999年,全省認真貫徹國家的漁業發展方針,把工作重心放在調整漁業結構上。但在此期間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海洋環境惡化,漁業資源衰退;二是養殖病害肆虐,嚴重制約著養殖業的發展;三是漁業科技發展滯后于產業的發展。總的來說,1999 年遼寧水產品產量達到333. 80萬t,是1978年的6.08 倍。這個階段的漁業生產年平均增長率為8.98%,漁業產值也由1978年的2.10億元增長到1999年的165.30億元,遼寧省漁業生產開始全面建設和發展起來。

1.5 全面發展階段:2000―2012年

2000年至今,全省漁業系統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漁業工作,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推進全省漁業經濟的發展。遼寧省堅持優化漁業結構,不斷創新養殖品種和模式。 2004年,全省海水精品養殖面積達10萬hm2,產量120萬t,產值140億元。休閑漁業也迅速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以沈陽、鞍山、丹東、錦州等市為中心的觀賞魚基地。2007年,水產品產量出現了一次明顯的下降,年平均增長率為-17.86%,但產值一直持續穩定增長,這與國家的“零增長”有很大關系。2012水產品總產量480萬t,同比增長6%,水產品產值達到了717.07億元,為2000年的180億元的3.98倍。遼寧省的漁業走上了穩定健康的發展軌道。

2 遼寧漁業結構變動及其測度

2.1 漁業結構變動速率

為了更加準確地判斷遼寧漁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本研究采用Moore結構變化值來測量各產業此消彼長的方向變化,它是產業結構變化程度的指標。

M+=cosθ=■(ωi0ωit /[(■ωi02)(■ωit2)] )

式中,M+表示Moore結構變化值,它的值介于0到1之間,越接近1,產業結構變動越小,反之越大;ωi0表示i產業基期所占比重,ωit表示i部門報告期所占比重。則θ= arccos(M+),它揭示了產業結構變化的過程與角度,且θ值越大,表明產業結構變化幅度越大。

產業結構年均變動值是反映一定時期內產業結構年均變化的絕對值[3]。它的計算公式是:

k=[■(|qit-qi0 |)]/m

k為產業結構年均變動值;qi0、qit表示基期、報告期i產業的構成比例;n表示產業門類數;m表示基期0到報告期t之間的年份數。k值越大,表明產業結構變動的幅度越大。

遼寧漁業可劃分為海洋捕撈業、海水養殖業、內陸捕撈業和內陸養殖業4個部門。根據1949年以來漁業4個部門產業結構的數據及上述公式,可分別計算7個時段的Moore結構變化值、向量夾角、夾角年均變化值及漁業結構年均變動值(表1)。

從表1可以看出,2種測定結果基本一致,建國以來,遼寧省的漁業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漁業結構年均變動值為48.38%,向量夾角年均變化值為1.039 7°。其中,復蘇發展階段(1949―1952年)、調整發展時期(1978―1999年)的結構變動速率最快,產業結構變化程度最高,M+值達到了0.928 2,θ值為21.844 1。隨后的全面發展階段(2000―2012年)的結構變動速率略微減緩,M+值為0.936 9,θ值減少了1.381 4,但也遠遠超過其他時期。

2.2 漁業結構變動方向

產業結構超前系數是用來測定某一產業增長相對于整個經濟系統增長趨勢的超前程度的指標,可以作為表征產業結構變動方向的指標[3]。其計算公式為:

Ei =αi+(αi-1)/Rt

式中,Ei表示第i產業部門的結構超前系數,αi表示第i產業部門報告期所占份額與基期所占份額之比,Rt表示同期第i產業部門所在經濟系統的平均增長率。其中,Rt=( ■-1)*100%,此式中a為起始年,其產量數據為A,b為目標年,其產量數據為B。如果Ei1,則第i部門產業有超前發展的傾向,其所占份額有所上升。

由表2可得出,1949―2012年,遼寧海洋捕撈業比重呈較大幅度的下降趨勢,發展也相對滯后;海水養殖業超前發展程度十分之強,大大超過了其他部門產業,同比上升了55%,發展勁頭非常強勁。相比之下,內陸漁業發展超前程度和比重增加值都略有下降,捕撈業整體略微超前發展,養殖業比重則一直呈上升趨勢,且改革開放以來一直保持著較為穩定的超強發展趨勢。

2.3 漁業結構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遼寧漁業發展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海水產品,且一直保持著較快速度的增長,相對來說貢獻率較小的是內陸產品,發展速度也相對較緩。近年來,養殖產品的地位日益提高,逐漸超過了捕撈產品的貢獻,對滿足消費者對水產品的需求和調整漁業結構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圖2)。

從表2可以看出,遼寧漁業結構呈現出海洋捕撈、海水養殖和內陸養殖三足鼎立的局面,且水產養殖業在漁業結構調整中不斷優化。尤其是海水養殖業,它對遼寧省的漁業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且重要性逐漸升級,已成為遼寧省沿海地區主要的經濟增長點。20世紀90年代后,海洋捕撈業的比重出現較大幅度地下降,海洋捕撈與海水養殖產量的比例逐漸趨于平衡,說明養、捕兩大部門的產量結構日趨合理。近年來,海水養殖業加大其生產結構的調整力度,取得了進一步發展,但其在短期內迅速發展還存在許多不合理之處:主導品種培育研究相對滯后,“精品工程”有待進一步開發;對淺海、灘涂的利用也不夠合理,養殖水域隨意性較大;海水養殖業不夠生態、高效和科學。內陸漁業中,養殖業的發展遠遠超過了捕撈業,內陸養殖與海水養殖逐漸協調發展,保持著較快的發展勢頭。但漁業養殖的方式目前階段還較為傳統,新技術和自動化技術應用程度低;養殖水域環境條件惡化,蝦、扇貝、鮑魚、海帶等均不同程度受到病害的影響,且危害品種有擴大之勢[4];內陸養殖產品的趨同性較為明顯,淡水名特優新品種的繁育、養殖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內陸捕撈近年來發展形勢較好,在產量“零增長”的基礎上,產值實現持續增長。因此,遼寧省應抓好捕撈業和養殖業的協調發展工作,建設結構比例更加協調、合理的漁業生產體系,共同加快現代漁業的建設和發展。

3 遼寧漁業結構優化升級途徑選擇

3.1 優化漁業生產布局,促進區域漁業經濟協調發展

要想促進遼寧省漁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必須在大力發展全省漁業的過程中,既突出重點漁區的發展,又兼顧到全省發展的平衡。各地要充分發揮其地理位置、漁業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和特點,因地制宜地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漁業。

漁業經濟是沿海市、縣、區的主要內容之一,漁業產業是當地的支柱產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5]。因此,沿海且經濟較發達的地區應充分利用其得天獨厚的漁業資源優勢,在確保漁業第三產業協調發展的同時,重點發展名優特水產養殖和生產,形成產業化經營;適宜開發的旅游風景區應突出發展以觀光和休閑為主的服務性漁業;其他距海較遠和內陸的城市應重點推廣新型淡水養殖和工廠化養殖等高產技術,并大力發展內陸地區的水產品流通業。

3.2 調整優化海洋捕撈結構,大力發展遠洋捕撈

隨著近海漁業資源的不斷枯竭,深海捕撈已成為發展趨勢[6]。為保證遼寧海洋捕撈業健康穩步發展,必須壓縮近海捕撈強度,大力發展遠洋漁業,提高遠洋漁業發展質量。

首先,要圍繞捕撈生產零增長的目標來不斷堅持和完善相關的各項制度和措施,鼓勵和幫助沿海捕撈漁民共同實現轉產轉業,積極引導他們從事養殖業和服務業等;促進近海捕撈作業漁船由單一的作業方式向多元化生產發展,優化作業結構;完善并嚴格執行相關的禁漁區、休(禁)漁期、禁漁具、漁業許可證等漁業法規和管理制度,并對休(禁)漁漁民給予一定的補助;對新增的捕撈漁船實施嚴格的控制和管理,堅決取締不符合安全標準的漁船;保護海域環境和漁業資源,發展生態漁業,從而保證近海捕撈生產規模適度、科學有序地開展。

其次,要積極開辟新漁場,在鞏固和提高過洋性遠洋漁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公海遠洋漁業;以遼寧省內較大型的遠洋漁業企業為首,提高其科學化管理程度,加強現代化遠洋漁業船隊及相關配套產業的建設,增強遠洋漁業企業的整體效益;在提高遠洋捕撈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遠洋漁業加工、流通等各個環節共同發展。

3.3 加快新品種引進開發,堅持發展名優主導養殖

遼寧省水產養殖發展勢頭較好,應繼續積極探索名優特養殖品種的開發和利用,優化養殖品種結構,促使其由重量向重質的方向轉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應針對性地采取以下措施:在確立主導產業的過程中,要堅持從當地的實際出發,突出特色,堅持多種養殖,多條腿走路,區域化布局,一體化、規模化、系列化經營[7-8];加強漁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加強病害的監測和預報,開展水質分析等基礎工作[9-10];培育和建設現代養殖區域,帶動周邊地區水產養殖水平的提高和規模的擴大;合理開發和保護漁業資源,采用健康高效的養殖技術,同時抓好病害防治等工作,推進全省名優特水產養殖向節水、節地、節能、環保方向順利開展。

3.4 綜合運用市場、政府等多種手段調整漁業結構

單方面依靠政府或市場是無法高效合理地調整漁業結構的,遼寧省應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與市場相互支持、相互補充的新格局。

政府方面,要結合遼寧省的漁業發展規劃和目標,制定合理的調整計劃和重大戰略措施;多渠道增加漁業投入,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繼續實施相關的產業政策、金融政策等各種補貼政策,并完善配套的漁業設施建設,為漁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后備力量;扶持和壯大省內優秀的水產龍頭企業,要采取貼息補助、投資參股、稅收優惠等政策, 支持龍頭企業為漁民開展產前、產中、產后服務[11];以科技創新推動漁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建立起新型的技術體系,提高漁民的整體素質。對于以上各項措施,各級政府和管理部門要落實好各項工作的完成,推進漁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和優化。

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市場也應充分發揮其政府調控所不具有的獨特功能,配合政府共同為全省漁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探索出一條具有遼寧特色且切實可行的道路。市場開發應有一定的前瞻性,既要立足當地的市場 ,更要瞄準國內其他的市場和國際市場 [12];漁民是漁業結構調整的主題,應提高漁民的市場意識,從而保證其根據市場需求及時準確地確定自己的生產經營項目,達到增收增產的目的;政府應加強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競爭機制、運行機制、價格機制健全,各種要素齊全,多元化發展的漁業市場體系,對漁業資源的配置起到應有的調整和配置作用,從而促進遼寧省漁業結構的不斷優化。

參考文獻:

[1] 楊陽,曲永泉.遼寧省漁業產業化經營的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2(15):201-205.

[2] 李軍.遼寧省漁業資源發展現狀分析及調控[D].沈陽:東北大學,2005.

[3] 包特力根白乙.大連漁業結構變動測度和優化途徑[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11-15.

[4] 賀凌等.發揮區域優勢加快遼寧海洋漁業產業化進程[J].現代漁業信息,2010(7):14-15.

[5] 孫建富.遼寧漁業經濟發展的對策[J].遼寧經濟,2011(3):75-77.

[6] 楊瑾. 大力發展遠洋捕撈業 振興海洋經濟[J]. 海洋開發與管理, 2012(11):97-99.

[7] 張耀光,韓增林, 劉鍇,等.遼寧省主導海洋產業的確定[J].資源科學,2009(12):2 192-2 200.

[8] 喬明,劉正垣,白劍虹.內蒙古漁業產業化主導產業發展方向[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8(3):14-15,56.

[9] 周會文.轉方式 調結構 推進撫寧縣漁業健康持續發展[J].河北漁業,2012(2):56-59.

[10] 鄭斯思,譚春蘭.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進展[J].山西農業科學,2011(1):76-78,94.

第8篇:養殖業的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淡水池塘 養殖 環境問題 解決途徑

目前,淡水養殖業是我國漁業發展中的重點,其產量在水產養殖中逐年呈上升比率,淡水養殖作為水產養殖中的重點,過去傳統的密集型養殖方式暴露了諸多弊端,限制了淡水養殖產業的升級,因此,分析和解決目前淡水池塘養殖中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尋求更好的解決措施嗎,推進淡水池塘養殖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是我們需要密切關注的問題。下面我們針對傳統淡水養殖中的環境問題略作分析,并結合最近產業研究成果原位修復技術和異位修復技術來分析下其解決之道。

1.淡水吃糖養殖環境問題分析

從目前淡水養殖的局面來看,傳統養殖的高密集型所造成的弊端與水體富營養化、氮失衡是造成環境問題的三大主兇之一。

傳統淡水養殖采用高密度、高投餌率、高換水率進行養殖,對于環境的危害是巨大的,同時近年因飼料投放問題造成的水體富營養化也是限制淡水池塘養殖行業發展的瓶頸。雖然養殖水平隨著技術研究的突破不斷提升,單位水體的魚載力也在提升,但是魚類代謝與飼料投放的力度也在增加,養殖的高換水率必然會導致污染加重,最終限制行業本身的深入發展。我國以圍網養殖和圍欄養殖為主要方式對于水體環境的污染是很嚴重的,近些年來國家一直在不斷加強對水體環境污染的治理,實施“退魚還湖”等政策,這些必然會繼續加重淡水池塘養殖的比率,按照池塘養殖在我國淡水養殖業中的比重來看,這種潛在的對環境的污染風險是巨大的,因此,做好淡水池塘養殖問題的環境污染治理,保護好水體資源與魚類資源,也是淡水池塘養殖業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作為池塘養殖面臨的嚴峻環境問題之一,氮失衡已經成為了限制池塘養殖發展的瓶頸。目前,淡水池塘水體中的含氮量與含磷量都已經超出了警戒線指標,但是能夠支持初級生物循環的有效磷含量卻極低,以上兩種富營養化的物質無法溶解于水體,只能吸附在淤泥或被重金屬絡合,這將加重水體負擔,加重污染,尤其是現在池塘飼養餌料多使用含氮量較高的有機肥,因此,氮失衡已經成為了必須面對的重要池塘環境問題。氮失衡所帶來的危害是內外兩個層面的。在內部污染方面,會造成魚類體內排泄系統和代謝系統失衡,造成過量活動或失去平衡,極易發生昏迷或死亡現象,這對于依靠產量取勝的淡水池塘養殖來說可謂是致命打擊。在外部污染上,由于高換水率所排放出來的富營養化水體和氮失衡水體,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將會加劇大范圍內的水體污染,成為大環境內環境污染的主因,同時對于工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造成長期的惡劣影響。因此面對以上這些淡水池塘養殖環境問題,養殖環境生態修復技術成為了近些年來的研究熱點與重點。

2.淡水池塘養殖問題解決之道

目前,關于淡水池塘生態環境的修復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分別是原位修復技術和異位修復技術。原位修復技術也成成為立體修復,主要是通過在水體環境中營造立體養殖空間實現對超積累物質的吸收和凈化,加強淡水池塘環境內的硝化作用,通過水生植物、蔬菜與細菌的立體分布和作用優化水體內的生物循環,同時還能有實現對多種資源的優化利用,達到產業升級,降低排污系數的目的。異位修復技術的重點主要是對養殖水體的凈化處理,提升水體利用和循環率,降低污染。

第9篇:養殖業的發展趨勢范文

今天,縣政府組織縣、鄉、村三級干部在清水鎮召開全縣肉鴨養殖小區建設現場會,主要目的就是要通過實地考察,使各級干部進一步了解我縣肉鴨養殖業的發展情況,學習好清水鎮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堅定發展信心,確保實現今年3000萬只肉鴨養殖目標。

這次會議的召開是非常必要、非常及時的,其規模之大也是近年來少有的。這充分說明了縣委、縣政府對肉鴨養殖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做大做強這項產業的決心。剛才,我們冒雨到現場看了清水鎮肉鴨養殖小區的建設情況,系統全面的聽取了清水鎮關于肉鴨養殖業發展的經驗介紹和下步工作的一些好的想法,平安鄉和新興鎮也在會上做了表態發言,喜慶縣長對全縣肉鴨養殖業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做好下步工作、全面落實肉鴨養殖倍增計劃、確保鴨業健康發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見,這些我都十分贊同。希望大家在下步工作中,切實提高認識,認真學習清水鎮在肉鴨養殖業發展中明晰的發展思路、統籌規劃的工作方法和不等不靠的實干精神,結合實際制定發展措施,從肉鴨養殖小區建設入手,迅速掀起全縣肉鴨養殖業發展新。

一、要充分認清全縣肉鴨養殖業發展現狀

肉鴨養殖業在我縣有著較長的發展歷史,也是一項經過實踐證明了的完全符合縣情實際、符合科學發展要求、能夠帶動廣大群眾致富增收的一項優勢主導產業。清水鎮作為全縣肉鴨養殖業發展的典型,發展基礎較好,群眾也從中嘗到了甜頭,特別是今年縣委、縣政府提出實施肉鴨養殖倍增計劃以來,以孫雨書記和恩儉鎮長為首的清水鎮黨政班子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具體要求,結合本鄉鎮實際情況,積極采取招商引資、扶持存量企業、鼓勵民間投資等有力有效措施,建成了高標準肉鴨養殖小區18個,在短短半年時間里為肉鴨養殖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很值得大家學習。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清水鎮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加速肉鴨養殖業發展并不是“能不能”的問題,關鍵在于各級領導重視不重視,肯干不肯干。只要各鄉鎮都能像清水鎮一樣,有著明晰的發展思路,堅持本文來源:文秘站 規模化飼養、產加銷一體化發展,不等不靠、不講條件、不講代價,扎扎實實埋頭苦干,毫不動搖的引領全鎮群眾走向致富之路,我縣的肉鴨養殖倍增計劃發展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從全縣的發展情況看,縣委、縣政府對肉鴨養殖業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在年初提出了全年建設45個肉鴨養殖小區的目標,縣財政斥資1000萬元作為肉鴨養殖業發展基金,大力推進全縣肉鴨養殖業發展。可以說,縣委、縣政府在這項工作上的態度是堅決的。但是,大部分鄉鎮的工作還不到位,全縣上半年養殖小區建設還不足全年任務的一半,而且僅清水鎮就建成養殖小區18個,很多鄉鎮還沒有什么行動,甚至沒有預留建設用地,這是明顯的工作態度問題,我對這些鄉鎮是不滿意的。現在距年底還有半年的時間,到時我們還要比一比、看一看,如果依舊是這個狀態,縣委、縣政府將對工作不力的鄉鎮進行處理。因此,各鄉鎮主要領導干部一定要提高認識,真正負起責任,今天會后要馬上研究、迅速行動、搶抓工期,把工作進度趕上去,徹底打破發展的不平衡現象,提高養殖小區建設速度和肉鴨養殖數量,確保全年任務目標的實現。

在縣域經濟發展進程中,我們的工作思路已經十分明晰了。發展工業經濟,就是要堅持走“土地集約、項目集聚、產業集群”的發展之路,把握園區建設、招商引資、項目推進和企業運行四個關鍵環節,以遼濱沿海經濟區為龍頭,緊緊圍繞臨海、臨市、臨路經濟帶,建園區上項目,開展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海洋裝備制造、石油化工、機械加工、食品及農產品深加工、新型建材、高新技術等各產業集群;發展第三產業,就是要以旅游業為牽動,推動以房地產業和現代物流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發展現代農業,就是要抓好稻子、鴨子、蟹子、棚子“四子”工程,而肉鴨養殖業則是發展的重中之重,需要牢牢盯住發展目標,通過做強做大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條,帶動廣大農工群眾增收,共同致富。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把思想統一到縣委、縣政府的決策上來,按照省里提出“一縣一品”的發展思路,在堅持 “多品”共同發展的基礎上,主打肉鴨養殖這一重點優勢產業,并迅速做強做大,使之成為既能富民強縣、又能在全省叫得響、在全國掛號的重點品牌工程。

二、要堅定不移地完成好肉鴨養殖計劃

今年,縣委、縣政府提出要大力實施肉鴨養殖倍增計劃,即今年要建成養殖小區45個、實現肉鴨養殖3000萬只,到20__年肉鴨養殖突破1億只。這是一項符合我縣產業發展實際、符合企業和群眾意愿、完全可以實現的富民工程,各鄉鎮必須嚴格按照縣里的計劃指標狠抓落實,開好頭,起好步,確保肉鴨養殖倍增計劃目標的全面完成。當務之急是要抓好以下幾個關鍵環節:一是加大養殖小區建設力度。建設肉鴨養殖小區是肉鴨養殖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標準化農業的發展趨勢,更是各鄉鎮必須要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指標。各鄉鎮要充分學習借鑒清水鎮的經驗,積極調整小區建設用地,采取多種辦法,全面加快養殖小區建設步伐,為肉鴨養殖業發展創造前提條件。二是擴大肉鴨養殖數量。養殖小區建設不是擺“花架子”,最終要體現在肉鴨養殖的規模和數量上,要在建設養殖小區、引進新品種、不斷擴大養殖規模的同時,積極引進和做大加工企業,為鴨業產業化發展創造條件。三是要形成產業循環發展鏈條。鴨業產業化發展的關鍵在于暢通產加銷渠道,形成產加銷一體化格局,并重點抓好加工環節,以加工為重心實施雙向牽動,促進鴨業產業循環發展鏈條的形成。生產環節就是要不斷擴大養殖規模,選擇優良品種,提高養殖水平,這是發展基礎;銷售方面,我們擁有四十多年的發展歷史,銷路也在不斷擴大,而且北京“全聚德”烤鴨四只當中就有一只出自__,這是我們的優勢,也證明產品的市場需求量依然很大,銷售環節是沒有問題的;加工環節至關重要,必須堅持扶強做大存量企業與招商引資并舉的辦法,不斷壯大鴨業龍頭企業的規模和實力,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帶動養殖、促進銷售。全縣上下一定要堅定信心,咬住目標,采取有力措施,在做好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上下功夫,牢牢把握“兩個圍繞”的核心內容,通過肉鴨養殖業的發展,讓廣大農工群眾的腰包鼓起來,通過肉鴨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提高鄉鎮財政收入,壯大鄉鎮經濟實力。

三、要進一步加強領導,加速肉鴨養殖業發展步伐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黄色一级毛片 | cao在线观看 |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在线视频一二三区 | 国产美女毛片 | 欧美真人视频一级毛片 | 国产97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影院免费 | 天堂男人在线 | 日韩三级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午夜性视频影院 国产成人香蕉久久久久 | 亚洲美女aⅴ久久久91 | 成人毛片免费视频 | 国产啪在线 | 萌白酱福利视频 | 韩国免费毛片 | 国产精品自在线 | 美女张开腿让人桶 | 永久毛片 |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牛牛 | 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 | 国产在线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ab毛片| 毛片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天堂色网站 | 成人网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在线中文字幕视频 | 伊人99re|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网 | 欧美videofree性欧美另类 |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 国产美女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 国产极品一区 | 久久99精品视频 | 精产网红自拍在线 | 日本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 亚洲经典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