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家庭牧場肉用中鵝養殖技術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中鵝的生理特點
中鵝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和抵抗力較強,處于骨骼、肌肉和羽毛生長的最快時期。需要的營養物質也逐步增加,此時消化道容積增大,食量大,消化吸收能力強。中鵝階段飼養管理是否到位和生長發育的好壞,與上市肉鵝的體重,未來種鵝的質量,有密切的關系。
2中鵝的飼養
2.1加強放牧
充分放牧,使鵝采食到大量的青綠飼料,既滿足其生長發育需要,又節約精料,降低成本,還得到充分的運動,有利于健壯骨骼,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放牧時,應選擇坡度較小,水草豐盛的丘陵、草山、草坡、湖畔、河灘、果園、林地,和收割后的麥地、稻田等,離湖泊、溪河、池塘較近的地方,便于鵝飲水、游泳。放牧場地若無樹林或大樹,應在高燥處臨時搭建供鵝避暑、避風雨的遮蔭棚。當鵝尾尖、體兩側長出羽毛管后,應“天明即起”早早放牧,讓鵝吃上露水草。除大風大雨酷暑天外,可整天放牧。當鵝35~40日齡,肩部兩側上下各長出大毛,尾尖大毛長至2cm時,羽毛已較豐滿,其抗雨、抗寒能力已較強,應做到早出晚歸,盡量延長放牧采食時間。每當鵝采食大半飽時,就會感到疲倦,應及時將其趕入清潔水中飲水、游泳、嬉戲一陣,再趕回草場繼續采食。如此反復,每天數次。應當經常變換放牧地,讓鵝在廣闊的草地采食多品種、多數量的牧草。
2.2合理補飼
由于中鵝階段生長發育快,消化吸收功能強,對營養需求量大,即使整天放牧,也不一定能完全滿足其營養需要,所以應當補飼。中鵝補飼應遵循“以粗代精,青粗為主,適當補喂精料“的原則。如中鵝出羽速度慢,羽毛光澤度差而蓬松,說明飼料蛋白質含量低,應提高其蛋白質含量和飼料濃度。有條件的場應補充標準日糧(可用仔豬全價料代替),或喂以米糠、麥麩為主,摻適量紅苕、谷類和少量花生餅、豆餅、脫毒油菜籽枯等混合料,并補給礦物質飼料,如骨粉1%、貝殼粉2%、食鹽0.3%~0.4%。以促進其正常發育。參考日補飼量:30日齡80g左右,40日齡100g左右,50日齡120g左右,60日齡140g左右,70日齡160g左右。先飲水后補飼,在精料中拌入切細的青綠飼料,補飼后再讓鵝飲足水,以利于鵝的消化吸收和喙部、口腔、食道的清潔。
3中鵝的管理
3.1適度游泳
游泳能增加中鵝的運動,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提高羽毛的防水防濕功能和光澤度,還可防止生虱和皮膚病。必須長期保證讓鵝在清潔水質中游泳,切忌接觸腐敗、發臭水質。
3.2做好收放
收放時注意觀察鵝的采食和健康狀況,發現病鵝,果斷隔離。進舍前,讓鵝在水上運動場洗凈身上污泥,休息,喂料,待身干后再進入鵝舍。
3.3搞好調教
放牧之初,就應早早著手調教。放牧人可利用自己的聲音、手勢和響鞭等用具,調教鵝的出牧、采食、下水、歸途、休息等行為,使鵝群建立相應的條件反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規律。培養“頭鵝”,依靠“頭鵝”帶隊,形成示范效應。筆者在指導養鵝中,在調教、培養“頭鵝”的同時,有意識地在每個鵝群中調教、培養幾只“尾鵝”,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凡有尾鵝的鵝群,幾乎沒有出現過走丟失的鵝;有趣的是,“頭鵝”往往都是公鵝,而“尾鵝”幾乎全是母鵝。
3.4清掃圈舍
每天在鵝離舍期間,徹底清掃一次鵝舍,曬干墊料。保持舍內外清潔衛生。
4飼養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放牧中應適應鵝的步伐,緩慢行進,切勿緊趕急追。避免突然的大吼聲,高音喇叭播放聲,動力機械發動聲,機動車船鳴笛聲,飛機起降轟鳴聲,防止生人或其它動物突然闖入,造成驚擾。炎熱天,特別是當氣溫升至25℃及以上時,要特別注意防暑、防嗮,上午9點至下午5點應禁牧,讓鵝在陰涼靠水處采食休息。不到懸崖陡壁處、有尖銳金屬、碎玻璃、瓦礫處放牧,防跌傷、刺傷等外傷事故的發生。在放牧的過程中提防狗、貓、黃鼠狼、猛禽等動物侵襲。往往牧草茂盛地,多毒蛇出沒,尤應小心。每天出牧、放牧、歸牧中,應經常清點數量,及時找回丟失鵝。加強舍內防盜設施。放牧中時時提防盜鵝者光顧。特別是遠途放牧,野外夜宿時,要晝夜守護,防止偷盜。不到有毒水草處,尤其是近期噴施過農藥、化肥后7d內和投放毒鼠藥的場地放牧或路過。不到傳染病疫區放牧,不到糞便、垃圾堆放處放牧,也不能讓鵝吃到死鼠、死魚及其它腐敗、變質食物。遠離患病畜禽,更不能接觸動物尸體,以免染病。天天收集氣象信息,隨時掌握天氣變化,及時應對雷電、臺風、暴雨、冰雹、雪災、重度霧霾等災害性天氣。
作者:劉大蓉 單位:四川省南部縣伏虎鎮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