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談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談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改變和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交往方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消極影響。在新媒體時代要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一是完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二是重構建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三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專業化水平,四是增強大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網絡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新時代大學生,是新媒體技術的忠實追隨者和活躍使用者。傳統的媒體技術已經不能夠順應時展的潮流,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同時讓學生教育也從根本上發生了改變。[1]

1新媒體及其傳播特點

新媒體是相對于報刊、通信、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而出現的新媒體形式,包括4G網絡、微博、博客、微信、QQ等。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帶來信息傳播的巨大變革,改變和豐富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交往方式,影響著人們的心理表現和行為方式。相比于傳統媒體,新媒體具有顯著的特點。

1.1傳播的即時性

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需要對信息進行層層篩選、嚴格把關,這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信息傳遞的時間,降低信息的時效性。新媒體的出現則有效避免傳統媒體這一缺陷,簡化傳播流程,實現信息傳遞的即時性,使信息迅速遍及世界各個角落。在新媒體鏈條中,大學生既是信息的源頭,也是信息的傳播者和接收者。隨著4G網絡的普及,大學生可以隨時通過手機等移動客戶端查看各種信息,同時可以新信息,實現資源共享。

1.2信息的全球性

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采用二元對立形式,由信息發出端和信息接收端組成。在傳播過程中要經過意見領袖對信息進行篩選整理,有選擇地將信息傳遞給受眾。反觀新媒體,依托4G網絡信息傳播不再受空間地域限制,通過移動終端,不管信息者身在何處,不管與信息接收者相隔多遠,雙方都可以實現信息的快速傳播與接收。新媒體環境下全球信息實現資源的流動與共享。

1.3模式的互動性

傳統媒體是自上而下的單向傳播,大學生只能被動地接收信息,而無權對信息進行選擇和反饋。新媒體則打破這種單向傳播的模式,給予大學生信息選擇和反饋的權利,實現發散式的雙向互動。新媒體模式下,大學生不再被動地接收信息,還可以制造和傳播信息。大學生通過甄別和篩選、傳播信息,在信息接收時也更加側重信息的反饋,通過討論不斷調整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傳播的交互性顛覆傳統媒體的“話語霸權”,提升大學生社會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4服務的個性化

點對面的傳統媒體傳播模式不能滿足大學生多樣化的個性需求,而新媒體則挺有了這一功能。新媒體雙向交流的傳播模式使大學生選擇具有個性化的信息內容成為現實,基于web2.0的信息技術平臺,每個人都有一個終端,如IP地址、手機號碼、微信號、郵箱賬號、QQ號等,傳播者可以按照信息內容及面向的人群對信息進行分類,并針對性地發送到每個地址中,實現信息的有效傳遞。同時,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興趣、愛好等因素進行相關信息的定制和檢索,自由地選擇信息的接收時間、地址和形式。

2新媒體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新媒體正以其迅速、便捷、海量信息等優勢滿足大學生對于追求個性的心理訴求。當前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心理發展還不夠成熟,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和干擾。新媒體在給大學生提供信息選擇空間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和心理健康。[2]

2.1新媒體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2.1.1滿足大學生對自由、平等、個性的追求“00后”大學生是個性張揚的一代,他們對于自由、平等、個性有著強烈的訴求,新媒體充分迎合了大學生的這一心理訴求。在新媒體中,每一位大學生既是信息的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傳播者,還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利用新媒體平臺,大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根據自己的意志進行信息的與傳播,甚至是接收信息,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可以自由地進行信息評價、信息判斷、觀點表達。在進行信息表達過程中,網絡用語使用的高頻率體現大學生對于個性的彰顯,如“累覺不愛”“不明覺歷”“狗帶”等。

2.1.2拓寬大學生的交際圈當前微信、QQ、微博等通訊軟件頗受大學生的喜愛,利用通訊軟件與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已經成為絕大部分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大學生利用通訊軟件認識新朋友,互相溝通,建立新的友誼,鞏固已有的交際關系。微信、QQ、微博等新媒體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即使遠在天涯,也能了解對方的生活狀態,甚至通過視頻聊天功能看到想要見到的人。即時通訊軟件拓展了大學生的交際范圍,也為大學生提供了新的交際渠道。

2.1.3緩解大學生的壓力步入大學校園,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面臨諸多壓力,如適應性壓力、學業壓力、人際壓力、戀愛壓力等,而新媒體的出現則為大學生緩解壓力提供了新渠道。微信、QQ、微博等多媒體平臺成為大學生情感表達、交流思想、獲得社會支持從而緩解心理壓力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新媒體為大學生課外生活提供了多樣化的娛樂方式,如音樂、視頻、網上閱讀、網上購物、新聞、游戲等,為大學生釋放壓力提供了窗口。新媒體的便捷性突破了傳統媒體的時空限制,大學生可以零阻礙地參與或傳播他們喜歡的任何娛樂方式。

2.2新媒體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消極影響

2.2.1信息的復雜性導致認知偏差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傳播、獲取、共享信息,有效增強大學生與社會的聯系,但是大學生心智尚不成熟,面對新媒體中錯綜復雜的信息,少數同學一時難以辨別真偽出現認知偏差,容易在網絡上發表不恰當言論或是做出不恰當行為。網絡信息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一些不正確的價值觀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信息復雜性增加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難度。

2.2.2依賴網絡導致人際交往能力受損新媒體的普及,使大學生的情感表達得到滿足,但是少數大學生由于過于依賴網絡,而對其在現實世界的人際交往、學習等產生了一定影響。長此以往可能會對其心理健康產生一定影響,比如更加習慣于通過各種網絡平臺或者是溝通軟件進行溝通,而不擅長以面對面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不利于開朗、樂觀性格的塑造與培養,容易出現內向、不善表達等問題。[3]

3新媒體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路徑

3.1完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新媒體改變了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單一的狀況,教育者能夠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4]利用新媒體技術建立完善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員覆蓋,全面提升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包括心理健康教育App、心理健康教育網站、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眾號等,全方位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包括學習、人格、情緒、自我評價、網絡依賴、求職迷茫、人際困難、戀愛心理等常識與技巧,[5]傳遞健康理念,營造關注自我心理健康的氛圍。在完善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下,學生不僅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專業翔實的心理健康知識,還可以與心理教師實現實時互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為大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互動方式,如網上匿名咨詢、在線心理測評、心理求助等,一方面能夠緩解學生面對心理教師的壓力,表達出自己目前的真實狀態與想法,另一方面有利于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推動心理健康工作的順利開展。

3.2構建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

高校需定期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普測,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收集他們的心理數據,建立一個強大的心理健康網絡檔案,[6]逐步構建和完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實現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一支梯度科學合理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隊伍應包括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學院心理輔導員、心理委員,四個環節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學校環節負責校園健康文化氛圍營造,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當校園危機事件發生時,緊急啟動危機事件處理預案,協調各部門處理問題。心理咨詢中心牽頭各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組織學院心理輔導員定期開展交流學習及培訓,提升業務能力培訓,幫助有心理困難的學生擺脫困擾,認識和悅納自己,對于心理異常學生學院及時轉診到精神病專科醫院。學院心理輔導員負責組織開展院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5.25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動、班級心理團體輔導、個體心理輔導等,對重點關注學生進行建檔、約談、跟蹤,引導大學生積極向上。心理委員是班級同學心理狀態的信息收集員,組織班級團輔活動,發現心理和情緒異常的同學及時聯系輔導員和班主任。

3.3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專業化水平

輔導員要主動適應新媒體的變化發展,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當前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體力量是來自學生工作一線的輔導員,他們較少受過專業訓練,具備的心理學理論知識和心理輔導方法比較有限,學生心理約談效果并不好。因此,高校要加強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業化的培訓與輔導,進行心理學相關基礎理論學習,進行心理咨詢技巧培訓,夯實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在理論學習與實踐中提升專業化水平。另一方面,在理論與技巧培訓的同時,也要加強輔導員對新媒體的運用能力,提升輔導員的新媒體素養,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新載體。

3.4增強大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打破了傳統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大學生除了接受傳統的面對面心理咨詢、團體心理輔導、大學生心理健康課外,還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網絡教育中主動學習和了解心理健康知識,通過使用心理測試系統,了解自己,悅納自己,掌握自我調適方法,不斷增強心理健康意識和提升自我治愈能力。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雖然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為大學生提供多種途徑的指導,但是很難準確評估和判斷咨詢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不能替代傳統一對一的心理咨詢,大學生面臨心理困擾時也要主動請求心理老師面對面的心理輔導。

參考文獻

[1]崔靜怡,樊玉華,靳凱.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2):158-159.

[2]姚瑤.新媒體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4):44-46.

[3]薛林月.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2):81-82.

[4]王征,陳曉萍.新媒體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探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8):85.

[5]劉路,張遠芝,何國珍,等.“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路徑[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1(1):84-88.

[6]陳文君.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教育現代化,2018,5(17):161-162,176.

作者:蔡文文 單位:揚州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a毛片免费看 | 亚洲自偷 | 日韩免费在线 | 成人欧美日韩 | 欧美成人xxxx |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不卡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在线视频 国产交换 | 免费一级 一片一毛片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 | 久久久免费视频播放 |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 日本韩国三级在线 | 久久免费香蕉视频 |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 | 日本污污网站 | 成人免费视频在线看 | 国产成人黄网址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 日本美女高清在线观看免费 | 成人在线观看网址 |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 欧美ppp|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 毛片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看片免费视频观看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免费 | 三级网址在线 | 亚洲精品影院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国产 | 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区 | 亚洲成人黄色片 | 久草视频中文在线 |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 成人永久免费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三级成人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