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有機化學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藥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藥的發展既是中國醫藥的進步,也是對中華瑰寶的傳承,這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資源。在中藥學專業的有機化學課堂中引入課堂思政,是一種非常具有必要性的教學方式,本文結合《有機化學》的授課特點以及國家對高校思政的重視,引出有機化學課堂中開展思政融入的重要性,然后就如何展開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進行論述。
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強調了高校課堂思政的重要性,在會議上,總書記就高校應該培養怎樣的學生、具體要用什么樣的方式去培養以及為了誰去培養這三個關鍵問題展開會議。會議告訴我們,學生的思想教育必須排在第一位,課堂思政這個方式是非常重要及有必要的。
1有機化學中開展思政融入的重要性
國家的發展和進步與教育緊緊相連,國之賢能如同人的左膀右臂,是國家治國理政的關鍵要素。青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是有夢想、有擔當、有追求的一代,青年是祖國未來的力量,新時代青年是整個社會中最青春,最積極,最有朝氣的一股力量,他們身上應當肩負起國之重任。“將思想政治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是教育部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提出的[1]。課堂思政是與學生思想接觸最直接,最有針對性的方式,但是在一些高校中,思政課往往被弱化,學生們更多的注意力都在專業課上,所以在專業課中引入課堂思政更能讓學生吸收接納。有機化學是科學研究與理論知識相結合的一門學科,在中藥學專業中,有機化學是學生們必須要學好的必修課,因為有機化學是學好中藥學課程的重要橋梁。在多數學生的反饋中,有機化學學科需要學生們有一個很清晰的邏輯思維,是一門較難理解的課程,老師們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教會學生理論專業知識上,卻忽視了學生的思政教育。中藥學專業的優秀人才需要熟練掌握自己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有積極向上的思想和正確的三觀[2]。
2有機化學中開展思政融入的探索及應用實例
2.1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是馬克思在19世紀40年代提出的一種新的哲學思想,是思政課中的必學章節之一,它代表著實事求是的思想,它不僅僅只存在于思政課中,在各種自然科學學科中也都有所體現。有機化學是一種要求學生有嚴謹思維的學科,有機化學探索的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物,這個學科本身就包含著各種哲學思想,包括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比如有機化學的起始來源于“生命力”學說,當時的科學家們一致認為有機物只能從有機體中提取而來,而不能通過人工合成得到,這樣局限的思想圈住有機化學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在1828年,德國化學家維勒打破了Berzelius提出的生命力學說,他經過不斷探索,不斷改進實驗方案,發現將氰酸銨水溶液經過加熱后可以得到尿素,他的這一發現將有機化學與無機化學結合了起來[3]。再之后,很多科學家都在紛紛嘗試用不同的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徹底否認了生命力學說。又比如在1965年9月17日,在北京大學化學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和有機化學研究所的合作下,首次用化學合成的方式得到了人工合成牛胰島素,成為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里程碑事件,并推動著人類認知世界、探索生命。人們從生命力學說中走出,認識到更有說服力的理論,這是一種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充分展現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老師們在介紹有機化學發展史的時候可以引入這一思想,這些真實生動的例子體現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讓學生們可以對此有更深刻的體會,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將例子與課本結合,引起學生對有機化學的學習熱情。
2.2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有機化學這門課程要求學生們逐漸培養起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中藥學專業的學生更應該以這樣的科學態度嚴格要求自己,因為中藥學是為人類健康服務而存在的一門科學,它直接關乎著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在有機化學中的立體化學章節,老師們通常會以“反應停”的例子來引出立體化學章節,但老師們往往只是簡單進行介紹,并沒有給學生們挖掘其背后的意義。當時反應停以“孕婦的理想選擇”這一強有力的宣傳語吸引了很多孕婦,許多孕婦在服用了反應停之后,妊娠初期現象就減少了,但隨之而來的是近1.2萬名“海豹胎”的出現[4]。原因是當時的有關反應停的各種研究都只是基于動物做的,他們并沒有展開相關臨床實驗,就在這樣及其不嚴謹的狀態下,反應停被廣泛推廣使用,所以才導致了如此的悲劇。當時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認為反應停缺少臨床實驗數據,是無法達到上市標準的,所以反應停的實驗數據不足以說服FDA,反應停才沒能在美國上市銷售,這才避免了海豹兒的出現。美國FDA審查員秉著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杜絕了反應停出現在美國,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如果可以在有機化學課堂上融入類似的例子,首先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手性藥物和立體化學,另外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對待科研所需的科學精神的重要性,這標志著嚴謹求實的科研態度在科研學習中扮演的關鍵角色。科研人員需要有極強的專業性,極高的道德感,科研人員最應該堅守的就是追求真理并實事求是的態度,作為未來可能成為科研人員的高校學生們,老師們非常有必要在有機化學這種邏輯性很強的科學學科中為學生引入這樣重要的科學思想和態度。
2.3民族自信與愛國主義教育
有機化學在大部分學生眼中都是枯燥無味的,可實際上有機化學也是可以帶有情感的,因為有許多默默無聞,堅持不懈的化學家在推動著我國的化學發展,他們敬業無私的精神和濃厚的愛國情懷促進了中國化學研究的發展。如侯式治堿創始人侯德榜,同時他也是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之一,他主持建成了亞洲第一座純堿廠,之后又成功開發了很多新型聯合企業。再比如研究甾體化合物的合成的著名有機化學家黃鳴龍,Wolff-Kishner還原法是有機化學中會學到的反應之一,黃鳴龍改善了該反應的反應條件,使得該反應的進行無需無水肼,并且反應能在常壓下進行,極大程度上縮短了反應時間,而且還能使反應產率升高至90%,以此創造了我國唯一一個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化學反應法“黃鳴龍反應法”[5]。另外還有青蒿素的發現者屠呦呦,屠呦呦通過改進提取方法,從水漬到醇提,從高溫醇提到低溫乙醚提取,經過這一系列的探索,最終從黃花蒿中獲得了完整的青蒿素[6]。在有機化學課本中處處都有這些科學家的存在,老師可以適當為學生拓展,將他們對科研的無私奉獻融入課堂,既可以豐富有機化學課堂,又能使學生們被這些科學家的愛國熱情所感染[7]。一個國家科研實力的進步是靠每一個科研工作者一步一步走出來的,這些例子充分地讓學生認識到這些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們為中國作出的貢獻,讓學生的民族自信感和愛國主義感得到提升,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結語
在如今這個日新月異的大時代中,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在當代青年的身上,所以他們必須是有思想、有理想、有擔當、有能力的青年一代。在此大背景下,高校課堂思政就變得尤其的重要,開展思政教育不僅僅只是思政老師的責任,實際上是每一個老師的責任。尤其在有機化學這種理論性強的學科中,老師們往往只把重心放在理論知識教學上,卻對學生思想觀念的引導與教育不看重,缺少了這一重要因素,高校教育就無法更好地完善。對于中藥學專業學生來說,思政教育更加應該被看重。在中藥學專業中,看似枯燥無味的有機化學,其實里面包含著許多思政元素,老師可以簡單地為學生展開,在塑造正確的三觀和理想信念方面起到正向引導作用,為弘揚和發展我國中醫藥文化奉獻一份力量。
作者:李根 黃蔓如 邱玉玲 于海洋 單位:天津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