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如何讓美術課充滿“活”力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追求有效的美術課堂正逐漸成為教育教學的焦點。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應以引導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求知點、摸清學生認知的差異點、挖掘學生表現潛力的激活點,發現學生情感體驗的共鳴點作為美術課堂教學的主要著力點,這樣的美術課堂才能展現其應有的“活力”。
關鍵詞美術;問題;創作;游戲;評價
《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了要想讓我們的美術課堂真正的活起來,一定要讓每個學生的潛力都得到充分的發揮。我認為,美術課堂要想活起來,學生必須先動起來,只有動起來了,學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發展。美術課堂“活”要“活”出特色,“活”出精彩。
一、讓美術課堂“活”在問題中
首先,提出問題。在教授《海洋世界》這一課時,我首先設問:“同學們,從外太空看,我們的地球是藍色的,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你們了解大海嗎?在你們的印象中大海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在藍色的海洋里生活著許多我們熟悉的海洋生物。你能用語言描述一下最吸引你的是哪種呢?”通過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探究。學生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顯得格外重視,經過一番討論后,他們想出了很多答案:“有艷麗無比的珊瑚、五彩繽紛的??ⅰ畤娫仆蚂F’的烏賊、兇猛無比的鯊魚、聰明靈巧的海豚、憨態可掬的海豹……”學生根據問題展開討論,課堂氣氛活躍,不但給課堂增添了幾分熱鬧,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
二、讓美術課堂“活”在創作中
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新奇的東西往往能激起他們探索事物的強烈欲望,這就要求教師挖掘教學內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鮮感。在教學《三原色、三間色》這一課時,讓學生明顯地感知三種顏色,使學生形成鮮明的色彩感覺。這三原色中兩種顏色相互調和,馬上就會出現另一種顏色,這一神奇的變化,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都沒有見過,他們會覺得很新奇,很好玩。教學過程中,我用透明的玻璃杯,分別裝上紅、黃、藍三種顏料加上水調和,顏色鮮艷,學生的視覺一下子被吸引到顏色上。當我把兩種原色彩水倒入同一個杯子晃動時立刻變成了,學生們驚奇得快要喊出聲來。孩子們像看魔術一樣看著我演示,興趣很濃厚,迫不及待地想要動手參與,都在思考著紅色加黃色會變成什么色?紅色加藍色會變成什么色?藍色加黃色還會變成什么色?兩種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調成的間色有什么不同?經過實際的動手操作,學生對于知識理解更深刻,記憶更牢固,同時又學會了調色方法。
三、讓美術課堂“活”在展示中
如《我設計的服裝》一課,我從學生平時選購衣服入手,問他們都會注意哪些問題?學生回答五花八門:價格、品牌、合適、舒服、美觀……然后扣住“美觀”這個話題引出服裝設計的三要素,再引導學生欣賞作品、分析服裝與人的關系、服裝與環境的關系、服裝的功能、設計方法,最后學生用生活中的廢棄物品進行服裝制作并進行時裝表演。生活經驗讓每位學生有言可發,有見可表,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吸取知識、掌握技能。再如,讓學生設計與布置藝術節、運動會的會場,制作各種道具、布景、海報,設計與布置平時的教室與節日中的教室,給班級出黑板報、美化學習園地,布置自己的房間,設計服裝,等等。在實踐活動中學習美術,寓教于樂,學生興趣盎然。四、讓美術課堂“活”在評價中如在教學三年級《我設計的服飾》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內容:A.布置環保服飾會。B.“賣設計的服飾作品”請一些小朋友上臺推銷“產品”(向大家介紹自己設計的服飾作品)。C.“買服飾作品”,學生互相欣賞評價作品,然后將小花朵放在要買的服飾作品上。D.比比誰的服飾作品買的人多,評出最佳設計師。通過這樣的游戲展示活動,讓學生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與實踐能力。每次學生創作完后,我總會留點時間給學生評價。這節課我是這樣做的,在小組中選出一部分作品貼在黑板上,讓一部分學生當評委,支持哪幅作品就站在那幅作品的前面。學生做起評委來可一點都不馬虎,好好審視幾遍作品后才會確定支持哪張。然后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支持該作品,或者說喜歡它什么地方。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不是很強,只有讓他們到實踐中去領悟,給學生一定的獨立、自由、參與的空間,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審美能力和評價能力。我認為美術課堂上的“活”主要是教師敢于放手讓學生去交流、討論,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總結出學習方法,充分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交流,讓課堂出現心與心的互動,學生學得高興、開心,教師教得忙而不累,這樣才達到“活”的境界。
作者:張媛 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氾水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