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核心素養理念下音樂教學單元設計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核心素養是伴隨新課程改革而提出的概念。核心素養理念下進行音樂教學單元設計,有助于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是教師進行有效課時計劃的必要條件,是基礎教育改革和學校課程開發的基礎性工作,更是撬動課堂轉型的一個支點。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要求教師學會教學單元設計。音樂教學單元設計不是以往單純對知識點的傳輸與技能的教學,而是教師根據一定目標與主題有機進行模塊式組織來展開探究活動的教學安排。促使教師學會“教學單元設計”,以此促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形成,從而更好地構建音樂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音樂教學;教學單元設計
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頒布,此后學科核心素養形成成為各領域關注討論的焦點。音樂是人文學科的一門重要領域,但長期的應試教育體系下,音樂學科一直處于邊緣地位,教學設計主要以教材章節為基本單位,通過知識點、技能訓練來設計教學,缺乏知識間的關聯性和遷移性。這種教學理念忽視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邏輯進行真正理解和掌握,從而缺乏知識遷移能力。核心素養理念下對音樂教學單元的設計與傳統強調知識點的課時設計不同,更多賦予了音樂學科素養形成的時代內涵。核心素養理念下對音樂教學的單元設計強調知識習得和思維判斷力的培養,著重培養學生對知識點之間內在邏輯的理解與掌握。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鐘啟泉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曾說:“給一線教師一個基于核心素養的單元設計,就一定能撬動課堂。”這表明單元設計在課堂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堅持核心素養理念對音樂教學進行單元設計是非常必要的。
一、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現狀
(一)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焦點(KeyCompetence),即關鍵的能力。“素養”簡單說是“沉淀在人身上,對人的發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核心素養”是“個體通過學習而獲得解決復雜現實問題過程中所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核心素養”是“個體在解決復雜現實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能力”,它的提出從宏觀角度回答了教育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核心素養理念下培養的學生,不僅僅要關注對具體知識點和技能的掌握,還要以此為基礎,關注自身的發展,強調個體的綜合表現能力。
(二)學科核心素養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科核心素養不能憑空出現,必須是在特定學科具體化后,學生通過特定學科的學習而形成,因此核心素養具有一定的學科特點,是“學生在學習一門學科之后必須形成的重要品格和關鍵能力”[2],具有學科性。同時,學科核心素養也具有非學科性,即跨學科性或綜合性,不僅僅局限于具體的某一學科。以音樂學科為例,音樂學科核心素養指學生立足音樂學科本質,通過音樂課程學習獲得的、具有音樂學科特色的綜合表現能力,如感知能力、情感體驗、實踐能力、審美情趣、藝術表現、文化理解等。
(三)音樂教學單元設計
“單元”是19世紀赫爾巴特學派戚勒(T.Ziller)倡導“五階段教授法””(分析、綜合、聯合、系統和方法)時提出的。它不是單純以章節作為教材單位,而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一定的目標和主題模塊來構成教材單元的一個單位。我國傳統課堂教學設計以教材章、節為基本單位,著眼于通過知識點和技能訓練來設計教學,缺乏知識間的關聯性和遷移性,重在知識點灌輸,缺少貫穿基礎教育改革紅線的核心素養。音樂教學單元設計是教師根據不同知識點內容的需要,綜合利用各種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對某一章或者某一單元進行設計,學習者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可以完成相對完整的單元性知識學習。鐘啟泉教授認為:“教學單元設計不是單純知識點的傳輸與技能訓練的安排,而是教師基于學科素養,思考怎樣描繪基于一定目標與主題而展開探究活動敘事的活動,目的是為了創造優質的教學。”[3]核心素養理念下音樂教學單元設計具有結構化、主題明確等特點,在發展學生音樂核心素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核心素養理念下音樂教學單元設計的意義
上海市特級教師席恒認為:“音樂教學單元設計并不是與教學內容相分離,有關音樂教學單元設計都是根據不同學齡階段的學生、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實際學習情況來進行有效的單元設計。”[4]日本教育學家佐藤學認為,這種教學單元設計是“主題─探究─表達的方式,把活動性、協同性、反思性學習作為一個單元來組織”。音樂教學不能止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應該注重對學生整體綜合素養的培養。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單元設計可以通過提升學生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對知識間的關聯性和遷移性的掌握,提升知識習得和思維判斷力。筆者認為核心素養理念下進行音樂教學單元設計主要具有以下五方面意義。第一,音樂學科教學單元設計是教師進行有效課時計劃的必要條件。鐘啟泉教授曾說:“單元設計的價值和作用在于其是撬動課堂轉型的一個支點。”[5]教師學會教學單元設計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我國一直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音樂學科一直扮演著“副科”的角色,被數學、語文、英語等“主科”邊緣化,這一現象在中小學教育中尤為突出,為了培養“精英人才”、打造“完美課堂”、傳輸“高分及高能”,大量音樂課時被擠占,即便有的學校正常開設音樂課,教師也只是注重知識點的傳授,不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這些現象恰恰與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理念下培養學生綜合表現能力的目標相悖。第二,有助于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當前音樂教學主要以“知識技能傳遞為中心”,而核心素養理念下音樂教學單元設計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新性思維”和“反思性思維”。基于這一目標,進一步理解核心素養的多元思維是課程發展理念。課程發展離不開對教學單元的設計,教學單元設計指引著課時計劃。如果缺少對教學單元的設計,音樂教學將只是停留在對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上。第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為今后音樂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不管是聲樂的演唱,還是器樂的演奏,都表明音樂是一門表現性藝術。教學單元設計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參與音樂的表演和創作,提高音樂表現力,同時可以促進學習共同體形成,增強學生的交際能力。第四,有助于提高音樂學科知識間的內在結構和外在結構。核心素養理念下音樂教學單元設計改變了傳統的碎片化知識點的講授,強調知識間的內在邏輯和內容之間的聯系。當教唱一首歌曲時,不僅僅要教學生學會唱,還要聯想有關歌唱的形式,嘗試用合唱、二重唱等方式來演唱。同時,要求學生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嘗試與其他學科相聯系進行跨學科的學習,而不是死記硬背。第五,有助于提高生活導向功能。音樂學科教育很多來源于生活體驗,由于各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對象和表達方式,思維方式不同也就存在差異性。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音樂教學單元設計首先結合了學生的生活體驗進行單元設計,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識,使每一節課都有內在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核心素養理念下音樂教學單元設計的基本思路
音樂教學單元設計不是即興發揮,而是教師在教學前根據一定的思路來設計教學。本文將從傳統音樂教學單元設計和核心素養理念下音樂教學單元設計的思路加以分析。前者重視知識點和技能的獲得,知識結構的邏輯較為碎片化;后者注重知識間的關聯性,關注單元整體性,強調結構化思想。筆者以人教版七年級音樂上冊一首歌曲《西風的話》的教學為例進行分析。
(一)傳統音樂教學單元設計
1.知識點的把握。第一,教會學生演唱《西風的話》。第二,了解歌曲的詞、曲作者。第三,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及歌曲所要表現的情感。第四,掌握歌曲的調性、節拍、節奏及力度符號。第五,了解什么是魚咬尾的寫作特點。第六,掌握四四拍的強弱規律。2.技能的掌握。一是,跟隨伴奏有情感地演唱《西風的話》。二是,學會四四拍指揮手勢。
(二)核心素養理念下音樂教學單元設計
第一,分析單元的教學內容,揭示單元中各知識點的相互關聯與層次遞進的關系,把握單元所承載的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任務。第二,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從整個單元宏觀角度入手,用單元來指導學生對每一章節及相關內容的學習,進行微觀分析,掌握有關音樂的基礎知識概念。第三,結合文本內容,設置基本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考與內容的聯系及相關內容的關聯。第四,運用所學相關音樂基礎知識,分析歌曲《西風的話》中的結構、調性、節拍、節奏類型以及旋律走向。第五,通過學生對歌曲基本知識的理解,比較其與第二單元中《歌唱祖國》在風格上的不同。第六,引導學生唱樂譜,一邊聽音或鋼琴,一邊唱樂譜。第七,能夠對所唱歌曲的風格與特點、情感與意境進行初步分析,并對自己、他人或集體的演唱做出較為客觀的評價。通過以上兩種教學單元設計思路可以看出,從知識點和基本技能來設計教學單元,把整個單元教學內容按照順序設計訓練,知識結構碎片化情況比較突出,過多注重知識點和技能的獲得,使教學內容缺乏前后銜接,缺少如何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的考慮。而核心素養理念下音樂教學單元設計,強調單元整體相互關聯,回歸學生生活,追求理解。正如在教育評價領域享有盛譽的格蘭特•威金斯和杰伊•麥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中所說:“關注學生理解的單元模板,對教學內容不局限于特定的主題內容,而是與其他學科相結合。”[6]核心素養理念下音樂教學單元設計強調跨學科學習,著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將新舊知識進行鏈接,并與其他單元的教學內容穿插編排,因此這種基于結構化的、依照知識間內在邏輯關聯的教學單元更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四、核心素養理念下音樂教學單元設計的發展前景
音樂教學是培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中心環節,教學單元設計是有效把握音樂教學實踐的途徑,因此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要求教師學會從教學單元設計做起,這一教學設計適應了新課程改革“育人的教育模式”[7]。筆者根據鐘啟泉教授“基于核心素養的單元教學設計”“單元設計:撬動課堂轉型的一個支點”等論述,結合2016年《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認為核心素養理念下音樂教學單元設計具有如下發展前景。首先,從單元編制角度講,核心素養理念下音樂教學單元設計以“主題—探究—表達”方式為主,而傳統的階梯式教學則以“目標—達成—評價”的教學方式進行單元設計,顯然前者更注重學生主體在實踐教學中的參與性,因此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學單元設計將成為教學設計的主流。其次,從教學設計內容角度講,傳統教學設計強調知識點的獲得,如對節奏、和聲、樂理知識的獲得,注重細節教育;而核心素養理念下音樂單元教學設計主要目的是解決問題,讓學生學會自動探究、自主思維,進而展開對內容的學習,以此使學生更好地發展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再次,從課堂情景角度講,追求探究式的教學單元設計,即“學習共同體”,是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共同愿景,也將成為教學發展的主流。面向21世紀核心素養的發展,音樂作為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核心素養理念下音樂教學單元設計采用多種生動教育教學手段,重視“真實性學習”“真實性學力”和“真實性評價”。核心素養理念下音樂教學單元設計始終貫穿“真實性”這一紅線,努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理念下音樂教學單元設計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從感性認識入手,加深對知識點及技能的理性認識,音樂課堂的主體由教師變成了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學會感知音樂、表現音樂、理解音樂,并逐步培養起對音樂和其他學科的感知能力、審美情趣、實踐能力及創意表達能力。
五、結語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智慧是一種組織得很好的知識體系。碎片化的孤立的知識是沒有價值的。”學者鮑鵬山也曾說:“當知識不成體系時,他是無用的,只是碎片。”雖然兩個觀點太過于絕對化,但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傳統的教學著重關注知識點和技能的設計是不能促進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核心素養理念下音樂教學單元設計重在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與創新能力,發揮課堂教學育人的主導作用,強調培養學生發展音樂核心素養。盡管學生對發展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意識尚且薄弱,但這一教學單元設計思想過程需要被重視。本文試圖通過對音樂教學的單元設計來探討提升學生對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自我意識。核心素養理念下音樂教學單元設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一勞永逸。這一過程會出現各種困境與迷茫,同時也會經歷“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循環往復的過程,每一次經歷也都是在不斷的創新。音樂教學單元設計是教學活動中永遠不過時的話題,為了使音樂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更好的發展,希望教學單元設計能引起重視,更好地建構音樂學科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云生.課堂轉型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中學化學課堂教學改革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69-82.
[2][美]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M].閻寒冰,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231-233.
[3]鐘啟泉.單元設計:撬動課堂轉型的一個支點[J].教育發展研究,2015(24):1-5.
[4]鐘啟泉.學會“單元設計”[N].中國教育報,2015-06-12(9).
[5]陳彩虹,等.基于核心素養的單元教學設計———全國第十屆有效教學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綜述[J].全球教育展望,2016(1):121-128.
[6]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43-47.
[7]黃光雄,蔡清田.核心素養———課程發展與設計新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4-5.
作者:韋德秀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