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對銀行會計課程建立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考察前的課程建設情況
自“百門課程教學改革”工作啟動以來,經過兩年的研究和分析,“銀行會計”課程的設計方案初步形成,總的來說主要體現為以下兩大內容:
1.1理順了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我們的課程改革應該將課程教學、實踐環節與考核等內容融合于整個課程,探索將知識的傳授轉變成對學生技能和動手能力培養的途徑,通過課程的整體和單元設計,利用情境或項目將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做中學,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
1.2課程建設情況
1.2.1通過課程來源的深入分析找準課程定位
(1)總體思路。要想合理地對課程進行改革,我們必須從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行動領域---學習領域的思路來確定課程定位。因此我們首先對金融保險專業進行了社會人員需求調查,通過調查分析得出金融保險專業的學生今后面臨的主要崗位主要包括銀行綜合柜員、保險人、理財規劃師、證券從業人員等,隨后對這些工作崗位對應的具體工作任務進行了總結和歸納,確定出銀行存取款處理、證券投資咨詢、理財產品推介、保險等典型的工作任務,再通過對典型工作任務的整合可以得到相應的行動領域,最后按這些行動領域所承載的知識和能力構建出學習領域,“銀行會計”課程即作為一個學習領域內容存在其中。(2)課程定位。通過分析課程來源,可以得出這門課程對于金融保險專業的學生今后在商業銀行從事相關崗位的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而這門課程屬于職業技能課程,因此其作為本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應該設置于“會計基礎與實務”“貨幣銀行基礎”等職業基礎課之后,進而將其安排在第三學期進行講授。(3)明確課程目標。教學改革必須明確的是課程的最終目標,而通過“銀行會計”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能夠掌握業務核算的基本方法,能夠按照銀行自身及客戶的需要完成各項業務的核算,包括存取款業務、貸款業務、轉賬結算業務等,為此學生需要掌握審核和編制相關憑證、編制會計分錄、登記賬簿等能力,這樣才能為學生今后步入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1.2.2學習情境的選取與序化
作為改革的重要內容,學習情境的選取和序化是難點,要想改革得徹底,保證改革后的效用型,就必須對課程中涉及的眾多學習內容進行打散后的重新組合。對于“銀行會計”課程,我們以業務類別為載體,按照由簡單到復雜再到綜合的基本思路將學習內容重新整合成了六個學習情境,即存款業務核算、貸款業務核算、結算業務核算、銀行間業務核算、外匯業務核算及年終決算。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核算方法,我們將每個學習情境在設計上都保證了同樣的工作步驟,即了解業務、編制分錄、填制憑證、登記賬簿。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不同工作任務的同時重復地進行相同的工作步驟,以強化學習的系統性,提高學生對工作任務的認識。
2借鑒新加坡學訪成果改進我們的課程
通過這次新加坡的學訪,親身感受了他們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真正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其中很多內容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2.1引進“教學工廠”的基本理念
新加坡的“教學工廠”模式是把學校按工廠模式辦,給學生一個工廠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通過真實的生產和實際的項目設計,學到實際的知識和技能。例如南洋理工學院就是通過與新加坡的國防部、惠普公司、飛利浦公司等的深度合作,在校內建立“教學工廠”,將企業的最新設備和最新管理理念引進學校的同時承接企業項目,學院師生共同為企業進行項目研發,實際上這就是我們以前所說的“真題真做”。
2.2學習新加坡職業教育中考核制度的多元化
課程考核是我們教學改革的一部分,也是我們改革的一個重點,一個好的考核制度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我們采取的考核主要分為過程考核和終期考核兩個部分,其中過程考核的多樣化應該是改革的重點。新加坡學訪中,我們可以發現新加坡的職業院校對過程考核的方式是多樣的,包括個人演講、項目完成考核等,而且比較重視每個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我們可以適當地借鑒和學習。
2.3小班教學,試點推進
目前,我們在課程改革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比較突出的應該是教學班級人數過多,這樣為分組進行項目教學增加了難度。在這次新加坡的學習訪問中,可以發現新加坡的職業院校在班級人數的控制上比較嚴格,例如新加坡東亞管理學院每班20-30人,南洋理工學院每班25人左右,因此我們可以嘗試縮小單位班級的人數,可以對特定課程的特定內容重組小班進行試點,這樣有利于發現課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進,待課程正式實施階段再全面鋪開。
3考察后的課程建設
通過這次出國學訪,可以看到我國的職業教育與新加坡發達的職業教育相比還存在著一定差距,也感覺到我們現在的改革任務非常艱巨,我們的課程改革之路任重道遠。新加坡之行已經結束,但我們還有很多課程建設方面的內容需要進一步的學習和探索。因此,在后期的課程建設中,我主要從課程的實施和評價兩大方面結合考察所學進行了改革試驗,以下就相關內容進行總結:
3.1課程實施中的改革
通過新加坡的學習和考察,我們可以發現新加坡職業教育中很多都是“真題真做”,這無疑會使教學與實踐緊密而不可分割,但這點對于我們目前的教育模式來說很難實現,那么我們應該讓我們的教學過程更加貼近實際。例如在學習情境的設計及實施中,可以以工作任務的形式來明確學生應該學習的內容,這樣可以更好地明確學習目標,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組成團隊共同來完成某個任務,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協調合作能力等,這些都可以模擬實際工作的場景,讓學生有進一步的實際感受。以“銀行會計”課程為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設計實施。(1)設置任務單。在每個情境開始時,給每個學生團隊一張任務單,學生可以借助任務單和教師的講述明確自己的任務,并了解教學安排以及可以使用的資源。(2)設置信息島。明確工作任務后,教師應該講解工作的規范操作,隨后由學生團隊自行分工確定每名學生承擔的工作任務,進而針對任務單開展具體工作。為了讓學生掌握更為全面的處理業務能力,可以以設置信息島的方式讓學生主動獲取所需知識。信息島在設置上應該遵循方便、全面、合理的原則,同時應該與教室的教學場景布置相協調。(3)設置小組匯報環節。對于小組團隊工作的完成情況,應該由學生代表將具體內容進行匯報,這樣可以對完成結果進行分析解釋,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與其他團隊進行討論交流。在某一團隊匯報結束后,可以由其他團隊對其完成的結果進行點評,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小組匯報環節的設置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保證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引導教學的總體思路。
3.2課程評價的改革
以課程實施為基礎的評價有別于傳統考核方式,傳統考核注重最終試卷的分數,而真正的課程評價則更應該結合實施中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對于“銀行會計”課程來說,評價可以從三個方面體現,首先是評價學生的工作態度,即根據學生完成工作任務時的出勤情況、認真程度等指標進行反映;其次是評價學生的工作能力,即學生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包括是否按時完成、完成的準確率等指標進行反映;最后是評價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即根據學生在團隊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團隊合作中的體現的協調性進行反映。所有評價都應該包括學生自評、團隊內部評價和團隊間互評及教師評價四個部分,全面、綜合進行評價。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持續性的工作,盡管目前“銀行會計”課程已處于初步實施階段,但我們還應該不斷查找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總結課程實施的經驗,進一步地完善該門課程,也為其他課程的改革建設提供經驗。
作者:王婭楠 單位: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