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農村建設中林業的地位及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提高。而林業是公益性產業,承擔著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任務,肩負著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維護土地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以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青龍鄉西林村為例,分析林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林業;新農村建設;地位;作用
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方面就是改造傳統農業,建設現代農業,不斷提升農村生產力。我國農業基礎薄弱,裝備及生產方式落后,農村生態環境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治理改善;農村產業與農民就業渠道不多,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失衡,城鄉經濟社會的二元結構格局急需改變。而要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面貌不斷改觀,促使新農村建設不斷向前推進,使城鄉協調發展,林業發揮著重要作用。
1林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青龍鄉西林村是我國森林村莊建設項目之一,以此項目為例,對林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闡述。該村位于我國安徽省寧國市青龍鄉西部,四面為方塘鄉雙村、龍閣村、龍閣村、宣州區溪口鎮、方塘鄉潘茶村。附近地形險峻,山川起伏,主要森林資源為人工杉木林、茶林、元竹林、天然闊葉林等物種。現西林村林地面積為1878hm2,村中道路總長約13km,綠化約為6km,森林覆蓋率大約為97.5%,其種植物種主要為毛竹、茶葉、杉木等等,林地綠化率約為98%。
1.1發展現代林業可以改善新農村生活環境
西林村屬于行政村,有著明顯的交通優勢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近年來西林村及相鄰村社實現了村村通路,并且在發展交通的同時,在沿路也種植了許多林木和圃地,但沒有觀賞性。發展林業對于改善新農村生活環境,提升農民生活質量意義重大。
1.2發展現代林業可以發展地方經濟
西林村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且依山傍水,“川藏線”穿過此地,風景優美,山川環繞,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資源及山水景觀,如果積極發展林業,提高自然環境質量,對于當地的鄉村旅游、傳統產業發展以及農村農民整體收入影響深遠。
1.3發展現代林業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村莊位于山區內,綠化覆蓋率相對較高,通過規劃建設,將整個村邊空隙以及路邊坡利用起來,因地制宜發展林業項目,可不斷提高土地利用率。“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要求。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加大林業發展力度,可以豐富農村產業結構,提高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力度,實現自然生態發展。在發展林業過程中,發展特色經濟林不僅可以保護環境,還可以大大提高農民收入,實現農民生活寬裕,促使農民幸福指數提高。而且在發展林業時,可以創建優美、自然、健康的農村生態環境,改善農村居住條件,保證農村環境整潔環保。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就是森林,發展林業可以減少自然災害,保護環境,調節氣候,提高水源質量,從而確保糧食生產力持續穩定發展。我國人口多、密度大,人均耕地較少,許多農村地區都有廣闊的森林資源,發揮本地林業優勢,促進農村發展,對于市場經濟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可以提高農民收入,增加農民就業率,還能實現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保護自然環境。
1.4發展現代林業有利于保障農業安全
只有保證生態安全,才能夠保證農業安全、糧食安全,才能有足夠數量的優質農林副產品提供給市場,滿足人們高質量的生活需求。目前,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洪澇、干旱等災害頻發,而人類的各項活動也使得空氣、環境、水質、土壤時有污染,對森林植被造成破壞,削弱了降水到達地面后的入滲過程,導致水土流失。因此,保護森林土壤的蓄水功能尤為重要。此外,我國農業生產中片面、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忽視了有機肥的施用,導致土壤中有機質和其他作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量降低,影響了土壤肥力和生產力。同時,農業生產中化肥使用效率較低,過量殘留氮、磷等造成水域富營養化,加之未經處理的工業及生活廢水排放,致使飲用水、地下水及農作物中污染物含量超標,嚴重影響生態安全,對農產品和食物也構成污染,給人類生存造成嚴重危害。所以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應該配合城市、工業“減排”,科學合理有效地使用化肥、農藥,提高對其的使用效率,降低使用量和殘留量,促使現代農業逐步向生態農業和現代生物工程農業轉型。發展林業,提高森林覆蓋率,發揮其涵養水源、截留降水功能,可補充地下水,抑制蒸發,調節河川流量,緩和地表徑流,改善水質和調節水溫變化。森林有固碳釋氧、凈化空氣、維持碳平衡、抑制溫室效應的作用,又能降低風速,起到防風固沙及維持土壤自然特性的功能,可提高土壤分解廢棄有機物的能力,加速物質循環,維持土壤的功能,促使農業健康發展。
2發揮林業在新農村建設中作用的對策
2.1跟進政策,抓住機遇
跟進國家政策,抓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機遇,認真總結近些年來的退耕還林項目經驗,落實和完善國家政策措施,加強綠化造林項目管理,提高全民生態意識,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在進行林業發展時,提高對人們生態文明意識及生態道德觀念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生態保護意識,促使全民參與植樹。
2.2因地制宜科學綠化
各地區域不同,生態環境也存在差異,應對不同地區制定科學的林業建設和保護政策,促使林業城鄉環境綠化、農田水域保護、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充分發揮其作用。在進行林業發展時,不僅要注重植樹造林,還要注意資源保護,對于非法占用土地、亂砍濫伐、捕捉野生動物等現象嚴加處理。在治理的同時還要注意防治有害物種、森林防火等工作,實現林業快速發展。
2.3加大推廣力度
在新農村發展建設時,相關部門要增加對林業科學技術的推廣力度,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因為科學技術可以大大加快林業現代化發展速度,把科技創新作為現代化發展的動力。林業發展建設時,要針對各個地區生態條件特點,進行優良選種、集體培養,注意現代生態林區產品貯藏、加工利用等,使林區發展科學技術含量大大提高。在進行科學培養的同時,還要提高人們的生態環境意識,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實現農村林業可持續發展。一些山區為了開墾種地,大量破壞自然資源,砍樹開荒,造成生態惡化、水土流失等情況,所以一定要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林業建設時要注意特色經濟林發展,隨著國家對于經濟林發展的重視程度加深,經濟林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在豐富農村產業結構中發揮著重大作用。經濟林不僅可以生產果品、飲料、食用油料,還可以種植藥材、工業原料等。發展經濟林有著見效快、時間短、經濟收益明顯等特點,所以在注重林業發展的過程中,要注意促進特色經濟林發展。
3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農村建設時,一定要將林業作為重點工程建設。林業不僅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還可以保護環境。相關部門以及各級政府人員一定要高度重視林業發展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地位,有效規劃農村林業發展,通過林業資源改善環境,提高農民收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作者:鄧文華 單位:寧國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