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農村建設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三農”問題是我國目前農業發展中關注的重要問題,農業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在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得到健康發展,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對農業經濟管理進行進一步優化,才能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優化
引言
農業經濟促進了新農村建設的進程,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水平,在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中,要積極引入新型的農村合作方式,逐步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擴大農副產品的經營產業鏈,建立健全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建設優秀的農業經濟管理隊伍,發展農業科技創新興農戰略,才能讓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經濟得到更好地發展。
1積極引入新型的農村合作方式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農業發展形勢一片大好,但是傳統的發展模式具有獨立性的特點,很難滿足實際的發展需求。鑒于此,對農業經濟管理進行優化時,可以對農業傳統模式進行改進和完善,引入三位一體的合作方式,以此來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從而促進新農村的建設發展。具體措施如下。
1.1加大扶持力度
農村合作經濟方式能夠通過人力、財力、物力的合作,來帶動地方農業經濟的發展。為確保農村合作經濟方式的高效實施,相關部門應當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并為這種合作方式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由此除了能夠使農戶結合、家庭模式以及農村企業等得到保障之外,還能夠促進農業生產水平的提升,對于農業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1.2引導農民參與
在三位一體合作方式引入的過程中,有關部門應當對農民進行鼓勵和引導,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合作當中。通過對相關規章制度的制定,使原本的個體經營模式,逐步向合作經營轉變,從而推動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
1.3提供技術支持
為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農業經濟的發展空間,有關部門應當為農民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并向他們提供與農業生產相關的信息,讓農民可以有更多渠道獲取到最新的農業知識和農業技術,以此來提高農民的農業生產水平。除此之外,氣象部門還要為農民提供對農業生產影響最為嚴重的氣象信息,減輕自然災害對農業經濟造成的不利影響,降低農民的經濟損失。
2逐步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農業科技的發展改變了農業生產傳統的種植方式,但農業生產離不開相關基礎設施的支撐,農業基礎設施也是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的重要保障。鑒于此,在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要不斷加大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為農業經濟管理優化提供有利條件。具體措施如下。
2.1加大農機推廣力度
國家實施農機補貼政策,更多的農民開始購置農業機械,農機的應用實現了統一種植、統一澆灌、統一收獲。對土壤肥力進行檢測后,可以根據土壤所缺肥力情況來精準施肥提高了作物產量,也避免了過量施用肥料對環境影響的問題。但在農業種植的過程中,田間管理可使用GPS定位技術對田間作物進行監測,對作物病情害發生情況及時做好防治措施。結合地理情況、天氣情況和作物生長情況實施實時監控,定時定量灌溉節約了水源保證了農作物的生長,提高了農作物的生產效益;利用農業機械進行種植、病蟲害防治、收獲,降低了人工生產成本的投入,讓農業生產變得更加簡單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經濟效益。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可以按照農藝生產的實際要求,對農業機械進行推廣。如,某些農產品生產及經營的環節當中人力成本較高,不利于經濟效益的提升。對此,可以通過提高農業機械化的水平,引入大量的機械設備,提升作業效率。在推廣農機時,應當對農機維修市場加以規范,避免隨意修理埋下安全隱患的情況發生。
2.2強化道路及電網建設
農作物的栽培及種植過程中使用農業機械就需要有好的農耕道路,道路的建設不但利于農業生產中農業機械的使用,也利于農產品的運輸及銷售,但是各種機械設備的運轉需要有電能的支撐。因此,應當將道路和農村電網的建設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內容,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可行的規劃方案。通過道路的建設和電網的建設,為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提高農村農業現代化水平,進一步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2.3建設農田水利設施
人類生存離不開誰,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水源的支撐,但是由于北方地區干旱少雨,從而對農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為此,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應當加大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力度,建設智能節水灌溉農田,讓農田可以旱澇保收,為農民的經濟收入提供保障。
3擴大農副產品的經營產業鏈
農產品的銷售是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對農產品進行銷售的過程中,主要以初始的產品銷售為主。雖然這種銷售模式能夠使農戶獲得相應的經濟收益,但卻不能使收益得到顯著增長。同時,由于受到市場、氣候等因素的影響,農戶的收益既有可能降低。為解決這一問題,可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對農業經濟管理進行優化的過程中,逐步擴大農副產品的經營產業鏈。農業產品的加工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加工處理,可以將農業產品轉化為消費者所需的物品,這樣能夠使產品本身的價值得到進一步提升,產品的銷量也將隨之增長,并且還能保證產品的品質。鑒于此,有關部門應當以互聯網為依托,并利用物流運輸的便捷性,打破地域的限制,擴大農副產品的銷售范圍,借此來提升經濟效益。
3.1發展電商銷售
經過調查顯示近年來農產品在網絡電商銷售中的零售額有逐年增長趨勢,要利用好網絡這個平臺,培育農民進行電商銷售的意識,加快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建設,要在資金、技術、園區建設、物流配送、溯源設施、項目對接、人員培訓、展示推介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進傳統企業進行轉型,激發農產品主體電商創業熱情。建設完善的農村物流體系,開展農資物流進村到戶,為電商發展減輕物流壓力。設立農村電商服務站點,為農產品電商創業者提供空間。建設集網絡代購、快遞分發、產品收購于一體的“電商服務站”,助農增收。
3.2打造特色農產品,開發鄉村旅游項目
梅河大米、開口松籽、松籽仁、核桃仁、榛子仁、炒榛子、團結酵素草莓,這些都是梅河口本地的特產,隨著農業產業園區的建立,相繼建立了火龍果、葡萄、櫻桃、番茄、蟠桃等采摘園,還發展了稻田養蟹項目,讓游客既可以采摘到新鮮的水果,又可以買到新鮮的河蟹和特產。目前,本地現有幾家農事體驗區做的很好,要利用現有優勢帶動群眾共同建立特色農村旅游景點,帶動農產品的銷售,促進農業經濟穩步發展。
4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制度
農業經濟管理制度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指導依據,如果農業經濟管理制度不完善,那么勢必會影響到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提升,從而對農業經濟發展造成間接影響。為避免這一問題的發生,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具體如下。
4.1履行政策綱領
在建立農業經濟管理制度的過程中,要深入研究國家頒布的指導性意見,始終堅持綱領性不動搖的原則,對國家的政策綱領進行切實履行,保證農業經濟管理制度與國家提出的各項規定要求相符。
4.2保證針對性
在對農業經濟管理制度進行制定時切忌照搬照抄,因為不同的地區情況存在差異,照搬的制度很難發揮出應有的效果,所以必須在全面了解當地情況的前提下,對農業經濟管理制度進行合理編制,確保針對性。
4.3考慮農業發展
農業經濟管理的主要作用是為農業發展服務。因此,要確保制定的制度能夠滿足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需要,可以彌補現有管理方式的不足,從而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
5建設優秀的農業人才隊伍
農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農業人才隊伍,要加強對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和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力度。讓農業得到長足發展,進一步提升農業經濟的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
5.1培養優秀農業經濟管理人才
想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新農村的建設進程,就必須有一個強大的農業經濟管理團隊運行日常事務。鑒于此,建設優秀的農業經濟管理隊伍已經勢在必行,高素質的優秀管理人才是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開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為此,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和途徑讓他們了解最新的農業經濟政策,要不斷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高在職人員的能力和水平,強化專業培訓,培育出大量優秀的人才,并使其投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當中,促進農業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5.2加大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力度
農業科技的創新推動著農業生產的進步,使農業種植獲得的收益更高,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科技人才是實現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因此,要通過農業高校引進高素質高能力人才,培養農業科技骨干人員和農業科技團隊,并建立合理的農業科技人才管理機制,通過合理的考核和選拔機制,提高農業科技人才工作的積極性,加大在農業科技研究中的人力、財力、物力的扶持力度,大力發展農業科技創新工作,發展農業科技創新興農戰略。
6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的逐步加快,對農業經濟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現有的管理理念、模式、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實際需要。為此,應當采取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策略,優化農業經濟管理,推動農業經濟水平的持續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麗.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5):24.
[2]管繼紅.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J].財經界,2017,(3):25.
[3]王懷進,鄒華鋒,唐小峰.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9,(29):242.
[4]葛玉梅.探討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J].吉林農業,2019,(21):45.
[5]康偉.基于信息化角度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6,(6):371.
作者:金曉峰 單位:梅河口市進化鎮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