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建設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跟蹤教學改革的目標,結合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培養方案,闡述新工科背景下電子學科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制定一套適合新工科人才要求的培養方案,作為學科建設與學位點建設的參考案例。
關鍵詞:電子科學,新工科,學科建設
0引言
某高校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學校較早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位點之一,并在2010年獲的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當前正處于向更高層面進行學科推進和學位點建設的關鍵時期。因此,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實踐和探索學科與學位點建設,為電子信息領域培養適合新工科要求的合適人才,顯得非常有必要。
1新工科建設的特點
學位點面臨越來越多的問題。經過近二十年的快速發展,湖南師范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與研究生教育、學位點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一是研究生教育規模不斷擴大;二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不斷提高;三是學位與學科結構不斷優化。但是,與實力更為強勁的高校相關學科相比,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研究生教育與學位點建設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在當前的新工科背景下,面臨的形式和壓力更加不能松懈。學位點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而最主要的依托就是學科,學科建設是高校建設的核心,在學校發展和規劃中占有重要地位。學位點是現代大學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要載體,是研究生培養的基礎,是研究生教育的重點工作。學科建設是高校建設發展的核心內容,學位點建設是研究生教育的重點。可以預見,在國家“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積極開展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與學位建設探索,以期通過不斷探索與實踐,有效發現和解決傳統研究生教育學科和學位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推動電子學科學位點內涵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就顯得越來越有必要。
2國內外研究現狀
當前,國內外無論是在政府層面還是在各大高校特別是雙一流高校都在積極地推進新學科背景下的學科與學位點建設。
2.1國外的研究狀況
在國外,發達國家也在主動調整高等教育結構,發展新興前沿學科方向,教育改革前瞻性戰略報告。例如美國在2011-2013年相繼推出“先進制造業伙伴關系計劃”、“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及“制造業創新網絡計劃”;德國也于2013年提出“工業4.0戰略實施建議”;日本則在2014年了“制造業白皮書”等。特別是近年來以美國為核心的歐美國家非常重視以集成電路為核心的半導體產業,說明了新工科專業在信息產業、技術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2.2國內的研究狀況
在國內,具體在政府布局方面:2017年綜合性高校工程教育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復旦大學提出了“復旦共識”;隨后,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并在天津大學召開了工科優勢高校新工科建設研討會(“天大行動);而后在北京召開的新工科研究與實踐專家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了“北京指南”。高校層面,新工科背景下的學科建設與學位點建設也如火如荼。例如:南京大學在原物理學系和電子學系基礎上成立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通過構建“新工科”交叉融合學科體系、以需求為導向,創新學位學科建設新模式;暨南大學則實施了多學科交叉復合的新興學科建設,重組并優化涵蓋相關各學科知識的新工科學位培養體系;貴州大學在貴州省提出的以大數據引領的電子信息新興產業戰略基礎上,對原有培養方案進行修訂,明確以新工科的要求指定新的培養方案,確立“創新、復合、交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電子科技大學則在2018年按照一級學科全面調整了院校布局,并根據新的培養方案繼續推進研究生課程改革;華中科技大學則面向產業和學科發展,大力推進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新工科學位點建設,促進研究型光電新工科人才培養。相對而言,湖南師范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在當前新工科背景下的學科建設與學位點建設還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
3新工科背景下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學位點建設策略
確定電子科學與技術學位點的建設目標。首先要明確電子科學與技術學位點建設的目標:培養“面向未來、有所作為”電子信息領域具備寬廣的前沿視野、優秀的綜合素質、創新的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為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建設提供經驗和途徑并對電子科學與技術學位點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確定電子科學與技術學位點的建設步驟。(1)明確知識、能力、素養、價值的“四維”,開放度、創新度、綜合度的“三度”,新理念、新平臺、新方案、新制度“四新”的人才培養新要求。(2)探索信息化、數字化改造升級的“兩化”,多學科交叉復合的“一交”,新方向、新領域探索的“兩新”的改造升級新路徑。(3)采取抓觀念更新、抓教研教改、抓課堂教學、抓實踐教學、抓能力提升、抓專業認證的“六抓”,進課堂、進制度、進培養方案、進培養目標的“四進”,校企合作、教科結合的“二合”的改造升級新舉措。確定電子科學與技術學位點建設的主要內容。(1)面向新時代,適應新工科背景下各個層面對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要求。(2)面向新發展,制定現有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與學位點改造升級的可行路徑。(3)面向新技術,明確現有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與學位點的多學科交叉復合可行升級路徑。(4)面向新領域,探索現有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研究新方向與新領域。確定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1)如何將學科發展前沿,將產業發展前沿與新工科人才培養有機結合,突出培養電子信息類人才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探索對研究生學業的多元化評價。(2)如何完善研究生培養質量控制和保障體系,研究制定電子信息學科“新工科”研究生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3)在知識更新速度快于學科發展的速度情形下,以及學科日益細化,各研究方向之間的距離進一步加深的情形下,如何解決人才培養與行業前沿發展存在的差距,解決各專業之間相互交叉協作的辦法與途徑。
4結語
通過跟蹤教學改革的目標,結合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培養方案,明確新工科背景下電子學科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制定一套適合新工科人才要求的培養方案,作為學科建設與學位點建設的參考。結合學院與學科實際,通過對研究生培養環節的優化與推進,帶動學科建設的發展,并為學位點建設提供素材與經驗;、結合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對學科發展和學位點建設的具體要求,組建類似于教研組的研究生團隊,壯大團隊力量,形成合力進行學科和學位點建設。
參考文獻
[1]劉繼春,毛劍波,楊明武.“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2(06):138-141.
[2]申晨陽.淺談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建設及發展[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2,31(03):57-58+51.
[3]姜靈敏.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學科建設的現狀和設想[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03):15-18.
[4]殷景華,曹一江,宋明歆,盧鑫,桂太龍.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的研究[J].信息技術,2007(06):17-19.
[5]董興法,仲嘉霖,付保川,王儉.電子類專業培養模式的探討與實現[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4(01):20-22.
作者:蔣樂勇 錢盛友 葉云洋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 溫州理工學院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