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歷史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的結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培養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我國進行了新課程改革。這場全新的教育改革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一個要求就是課堂教學要實現現代化,即引入現代教育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本文重點研究初中歷史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整合,意在起到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現代教育技術新課改
一、前言
目前,現代教育技術已經滲透到學校教育領域,通過先進的技術將教學內容變得具體生動化,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稓v史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到,現代信息技術的引入可以為學生的歷史學習提供更加方便的學習渠道,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組織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將歷史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有機結合在一起顯得尤為必要。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運用中應遵循的原則
1.情境性原則
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信息儲備量比較大,如果引入表現力強的多媒體技術,可以為學生展現真實的歷史情境,讓學生直觀感受歷史的發展變遷,讓他們想象歷史人物的不凡氣度、雄才大略,進一步培養學生了解歷史的能力,并促使他們從歷史問題中獲得啟發。
2.輔助性原則
現代教育技術具有先進性,可以輔助初中歷史教學。教師要根據每節課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現實情況靈活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但是不能以偏概全,要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育手段有機結合在一起,因為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我們教師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時不能過于依賴它,比如在教學《二萬五千里長征》這部分內容時,我為學生播放了《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遵義會議》等電影片段,為學生言簡意賅地講解紅軍長征的歷史背景、過程和結果。置身于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這部分歷史知識,感受到了紅軍英勇堅強、堅忍不拔的英雄主義精神,也感受到了中國革命歷程的坎坷,樹立了熱愛生活、熱愛黨的美好情感。
3.時效性原則
我們都知道初中歷史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現代教育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工具,在歷史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思考空間,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提供一個可調控的,適合學生思考的學習情境,讓現代教育技術為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和核心素養所服務,為學生適當滲透一些具有現代意義的史實資料,讓學生敢于思考。比如在教學《經濟大危機》這部分內容時,書本中只是簡單介紹了美國爆發經濟危機的原因和影響,但是美國經濟危機是否與世界經濟危機存在內在聯系,這部分內容涉及不多,教師難以通過簡單的語言為學生講解這部分內容,進而難以使學生感受到美國經濟危機的實質,在這種情況下,我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補充相關知識,為學生播放一些其他國家發生經濟危機的背景資料,包括各個國家民眾對經濟危機的態度,德國經濟衰退、英國貿易保護等資料,然后讓學生思考這些國家的經濟危機是否與美國經濟危機具有一定的聯系。再為學生提供一些問題讓他們思考:在經濟危機來臨之際,資本家為什么寧愿毀掉商品也不將這些商品用于救濟他人?通過課外資料的補充和問題引領,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相關歷史知識,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三、現代教育技術對初中歷史教學的影響
1.推動歷史教學的發展
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將文字、圖片、視頻等要素結合在一起,推動歷史教學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整合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歷史課程中的很多知識側重于史實講解,比較枯燥乏味,如果教師運用現代教育加護,將枯燥的史實變得具體生動化,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索欲,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
3.培養出適合時展的新型人才
新課程改革提出課堂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初中歷史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加廣闊的教學空間,使學生發揮自己的主體性思考歷史知識,讓他們從史實中獲得啟發,培養他們的是非觀念,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善于思考,德才兼備,是符合時展的復合型人才。
四、結束語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要善于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良好的氛圍中感受歷史知識,發展思維能力,形成核心素養,逐漸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立申.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2015(1):111.
[2]李桂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J].赤子,2014(19):126.
[3]曹宏.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恰當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7):138,141.
作者:張佳靜 單位: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