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小企業文化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
我國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發展的時間短,企業的管理水平比較低,有相當一部分企業不規范經營。對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雖然提倡用科學管理、文化管理來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但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卻很少注重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有著一個更重要的內容——企業內力,即文化力的高層次、高水平。一個企業要生存、要發展、要壯大,就要積極構建自己的企業文化。
(二)中小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需要
現代中小企業的衡量標準和目標追求已不再是單純的產值、利潤、速度,而是綜合實力、能力、文化力。加強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用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經營理念武裝全體員工的頭腦,使員工思想統一、行為規范,重新塑造企業形象。因此,構建符合本企業實際、具有本企業特色的文化體系,是提升本企業管理水平,不斷增強本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需要。
(三)中小企業人本思想體現的需要
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已經走上了以人為本,注重內涵的科學、良性的發展軌道,遠遠超越了過去依托資源、苛求要素的歷史階段。企業競爭的核心是人的競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支撐力是人的能力。以人為本的關鍵是人的素質,特別是文化素質最為重要,通過調動、挖掘和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人作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能夠充分地發揮其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主導作用,并且成為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根本力量。
二、當前中小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文化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小企業文化是促進企業進步和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然而,許多中小企業員工沒有正確的價值取向,企業的各項重大決策沒能達成共鳴,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沒有被激發。企業文化沒有注重職工的思想道德建設,在企業改革、利益關系調整的變化中,企業與員工沒有形成穩定的群體關系。在整個企業的實踐活動中沒有界定員工的思想道德和行為準則,沒有激勵員工的創業和敬業精神。
(二)對中小企業文化的認識和重視的程度不夠
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的領導者沒有認識到企業文化建設的實質及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有些企業雖然有專門的機構,但是形同虛設。企業領導者不參與、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沒有被納入企業發展規劃的整體戰略中,企業文化建設的參與力度不夠。
(三)對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盲目性
中小企業管理者大多素質不高,對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理解上的誤區,缺乏正確的理解和認識。他們認為企業文化建設是大企業的事,與中小企業關系不大,在生產經營中形成了所謂的“老板文化”。他們認為企業生存、發展靠的是產品、技術、營銷和服務,文化只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潤滑濟,只起輔助作用。
(四)企業文化建設缺乏戰略意識
很多中小企業家在經營時重視短期效益,缺乏長遠考慮,甚至經營理念與社會道德規范相違背。如有的中小企業實行“金錢至上”的經營理念,他們生產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一味的降低生產成本,注重眼前利益,無法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同時,中小企業還存在缺乏經營戰略、目光短淺的現象。還有一些企業不研究市場的變化規律,在產品質量和服務形象上不下工夫,使許多中小企業吃盡了苦頭。
三、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初步設想
企業文化實質上說就是人化,也就是企業的人性化、人格化、人文化。企業文化與企業形象是緊密聯系的,文化是形象的內在深度,形象是文化的外在高度,二者緊密聯系,不可分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說內容是為形式服務的,文化是為了塑造企業的形象。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突出作用是提升和塑造企業的整體形象,而另一個重要的作用是發揮企業文化精神對經濟物質的強大反作用,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水平的提高。企業的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協調一致地統一于企業建設之中。
(一)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立足企業的長遠奮斗目標,著眼于企業優勢生存、快速成長和可持續發展,以個性化、人性化、現代化、價值化為企業宗旨,遵循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綠色發展的總體要求,依法治企、以德立企、靠新興企,注重以提升企業的文化力、精神力打造企業核心的競爭力,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企業。
(二)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
通過企業精神、形象、素質等文化建設,全面提升企業的文化品位、素養、魅力,增強企業的文化內涵、層次、力量,公司整體做強,力爭在省級民營企業中占有重要一席,讓企業走出省級城市,走向全國,創造中國名牌、全國特色企業。
(三)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1.抓具有個性風格的硬件建設
(1)在人的文化建設上抓“三位”。一是企業家的品位。人格化的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帶領力;責任化的職工認同意識、社會奉獻意識、企業持續發展意識;政治化的參政議政積極度、國家和民族熱愛度、時事政治關注度。二是團隊的崗位。激情化的開拓力、創新力、參謀力;責任化的自覺意識、團結意識、本職意識;發展化的學習力、應變力、適應力。三是員工的地位。職工主人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責任化的自律意識、協作意識、履職意識;價值化的參與意識、管理意識、權利意識。
(2)在環境的文化建設上抓“三和”。一是企業內部環境中人與人、人與企的“和合”。二是企業與外部環境中,企業社會關系的“和諧”。三是企業與市場關系及與自然環境關系的“和美”。
(3)在企業的文化建設上抓“三特”。一是企業產品的特性。二是企業服務的特別。三是企業目標的特色。
2.抓具有自我品牌的軟件建設
(1)中小企業精神:勵志圖強、嚴細圖進、科學圖新、敢闖圖特。包含了在企業目標上樹立雄心壯志,爭強求大;在企業管理上堅持嚴格細致,務實奮進,力求創新;在企業追求上講究科學技術,搶新占鮮;在企業形象上塑造個性,做特當先,以這種精神開創美好明天。
(2)企業的價值觀:創造企業價值,實現個人價值,奉獻社會價值。
(3)企業的思想觀念:在追求中幸福,在成長中快樂。在奉獻中成熟。
(4)企業的形象:積極向上,德業雙贏,科學務實,奮發有為。
(5)在企業制度文化建設上,遵循從基礎管理到專業管理再到現代化管理的遞進,講究制度管理又不唯制度,堅信素質教育比管理重要,自律比他律重要,崇尚素質,倡導自覺,張揚自律。
(6)在企業戰略戰術文化建設上,堅持立足形勢抓發展,圍繞市場上項目,優化產品上水平,提高素質上層次,一切方針路線方式方法,既異想天開,解放思想,更要實事求事從實際出發,既遵守政策法規,又要有效選擇創新路徑的開拓。
(四)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要以企業經營及效益為中心,文化建設服從服務于經濟建設;以企業形象塑造為核心,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并舉;以科學發展為主線,注重依靠提升文化力增強發展力。
(五)主要舉措
1.加強全員教育,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即提高員工的責任奉獻意識、榮辱與共意識、精神形象意識,通過提高企業組成人員素質提高企業文化力。
2.發揮黨、工、青、婦等組織的政治模范作用,帶領不同方面、不同層次的員工共同參與文化建設,來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自覺性、創造力,從而提高企業文化力。
3.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寓教于樂,提高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打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形成文化鼓舞斗志和激情,文化培育創新和創造的良好局面。
4.注重文化的軟、硬件建設,以建設促文化意識的培育、文化水平的上升、文化力量的合成。
四、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建議
(一)善于宣傳
宣傳是企業處于信息化、全球化時代的基本選擇。宣傳有推廣、引導、教育等諸多作用。要加強自主宣傳,選擇報刊、電視、廣播等對企業和企業家進行宣傳。通過開辦報刊,拍攝宣傳片,拍攝電視劇等來加強媒體的宣傳力度。
(二)塑造形象
企業形象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文化的創新是企業形象塑造的基礎,企業形象的塑造又能提升企業文化的境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面臨著空前的市場競爭。在激烈的競爭中,企業的成敗,其根本原因在于企業的價值觀不同。企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企業內在靈魂。
(三)精于建設
在企業建設上,要注冊省級的企業,在省級省會設辦事處,除為公司辦理一般事務服務外,重點用于聯系相關部門。在公司內部設立研發中心,研發公司發展規劃,開發項目。
(四)勤于教育
聘請專家、學者、成功的企業家對全體職工的思想文化、經營管理、安全文明、開發開放等方面進行培訓。組織企業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開辦相應的文化班、協會等。從加入黨、青、工會等組織上引導員工的光榮感、歸屬感、認同感、責任感。
(五)以人為本
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動的,創造良好的環境可以促進人的發展和企業的發展。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是可以協調的,增強企業文化使其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使員工實現自己的目標,在這期間,企業可以了解員工,使企業的目標更能體現員工利益和員工目標。以人為本的管理最重要的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人的發展是企業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前提。
(六)樂于參與
要重視對重大社會事件、公益活動的參與,同時要積極組織和開發有社會影響力、震驚力的社會活動。將員工融入到企業當中,組建學習型組織,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七)勇于引進
引進人才、技術、資本,引進思想、理念、精神,引進資源、生產力、產業。引進新員工,必然會帶來新的文化,新文化與舊文化融合就形成另一種新的文化。
(八)團隊合作
企業是一個整體,所以企業的每個員工價值觀是一致的,企業團隊的合作暢通,團隊整體的工作效率就會大大的提高。企業的每一位員工都有被別人重視的可能,特別是有創造性思維的知識型員工,給他們以鼓勵和贊賞,使他們釋放出積極向上的工作熱情,并在團隊中發揮積極的作用,讓企業更加有感召力。塑造企業文化的途徑有很多,這取決于管理者特別是高層的決策者,是否想把自己的企業打造成企業文化的典范,這是決定企業文化成敗的關鍵。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需要吸取現代企業文化理念,并結合網絡技術和信息化技術,尋求企業文化建設的途徑,使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經濟發展、市場環境相適應,提高企業的知名度。企業文化是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和保證,企業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是用文化力激活生產力,增強凝聚力、執行力和創造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作者:溫麗麗 單位:吉林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