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承和發揚傳統射藝體育課程優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得到極大提升,中國傳統文化被國人一一發掘,重新煥發新的生機。中國傳統射藝在各歷史朝代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時代的發展讓傳統射藝再現生機。為更好的發掘,傳承,發展中國傳統射藝,運用文獻資料法,田野考察法對中國傳統射藝進行了研究,認為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融入傳統射藝項目,與體育教學目標相一致,與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相一致,也與高校體育教學多元化訴求相一致。同時,高校開展傳統射藝教學更具有在科研團隊以及傳承和發展的優勢。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傳統射藝;傳承前言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國民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提升,人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越來越高,具有明顯的多樣化,專業化,休閑化等趨向,一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被國人重新發掘,融入到生活中,在滿足國人提高生活質量需求的同時也為傳承和發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了良好的土壤,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重新煥發生機提供了歷史契機。在政府層面,國家對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給予了重大支持。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傳統射藝在我國歷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單純的狩獵功能到具備軍事功能,再到“禮射”,以至于成為“君子六藝”之一,賦予射箭這一活動從外延到內涵的充沛生命力。但由于歷史原因,中國傳統射箭在國內的發展幾近消亡,1957-2006年近半個世紀中,僅舉辦過一場正式的傳統射箭比賽。以至于對這一優秀傳統文化造成了不可逆的毀壞。可喜的是近幾年中國傳統射藝又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各類比賽和交流逐漸增多,但目前還是主要以社會力量參與為主,且標準不一。調查發現,目前不僅是弓、箭、靶、靶紙、扳指等器材沒有形成一個既定的標準,包括競賽規則、箭館安全、射箭禮儀、服裝等都尚無標準可循。對中國傳統射藝的傳承和發展形成了極大的阻礙。如何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射藝成為目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研究的熱點,也成為了高校體育教學研究的熱點。目前,我國多所高校已經在體育教學中融入了傳統射藝的教學內容,甚至將其設置為專門的課程。
1高校體育課程具備成為傳承和發展傳統射藝平臺的條件
1.1傳統射藝教學與高等教育功能相一致
我國學者也在對高等教育功能界定上出現兩個主流觀點,一是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強調高等教育系統為達到服務于社會的目的所具備的能力和作用;另一層面是教學、科研、服務社會的功能。不論從哪一個層面來講,高等學校天然具備了對人類文明的發掘,研究和傳播的功能。中國傳統射藝在歷史發展中實現了從單純的狩獵,軍事功能到注重儀禮的發展過程,完成了射從箭到射藝的發展,融入了濃厚的中國傳統思想,特別是儒家思想的內涵,日韓的“弓道”文化都體現著中國傳統射藝的身影。發掘,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射藝也將產生積極的社會效益。面對如此中華瑰寶,高校大可將其融入體育課程內容,這符合高等教育功能。
1.2傳統射藝教學與高校體育教學思想達成相一致
現階段我國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健康第一”,新時代賦予了“健康第一”的體育教學指導思想以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和道德健康的豐富內涵。中國傳統射藝作為有著深厚文化內涵的傳統優秀體育項目,在鍛煉人的身體,特別是心肺功能,上肢的協調與力量方面有著很好的作用,《禮記•射義》中說:“故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內志正,外體直,然后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然后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可見,中國傳統射藝的豐富內涵與高校體育教學指思想有較高的一致性。
1.3傳統射藝教學與高校體育教學多元化要求相一致
受制于師資和場地的限制,我國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更主要以三大球,兩小球加田徑教學為主,社會高速發展進步的時代,這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和鍛煉需要,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體育參與程度地下,目前,就怎樣提高學生體育參與的研究已經成為熱點,教學改革也提倡了多年,體育教學多元化是在符合“健康第一”的體育教學思想下提出來的,更是符合體育教學目標多元化的實際需求。現在有條件的學校(如清華大學,西南大學等)已經將傳統射藝項目納入到體育教學中來,讓這一具有身心鍛煉效果,又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入校園,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高校具備傳承和發展傳統射藝的明顯優勢
2.1在高校開展傳統射藝教學源于優勢的師資力量
雖中國傳統射箭在歷史上曾經流行于社會各個階層,一度成為科舉的必考項目,但時至今日,經歷了六七十年代“斷層”式的破壞,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也導致了一些傳統射藝工藝的遺失。現在我們要重拾傳統射藝,那么良好的學習條件,特別是專業的教授人員必然無比重要,高校作為高等教育場所,高校教師身兼科研任務,那么在高校中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傳統射箭的研究和教學,自然會迅速培養一批相對專業的教師隊伍,將傳統射藝文化以最專業的方式和最大還原本真的形式進行傳承,也會以較好的方法進行發展和創新。
2.2在高校開展傳統射藝教學源于校園單純的文化氛圍
當前社會“泛娛樂化”現象普遍,“快餐式”消費流行。特別是社會年輕群體,在面對社會各類新潮、奇異的新鮮事物時充滿好奇,躍躍欲試。在社會資本運作下,外加各類媒體炒作,將某一事物反復推向大眾視野,使得很多事物走向了庸俗化。透過近10年我國傳統射箭賽事特征可以看出,與籃排足乃至現代武術運動相比,傳統射藝運動弱化的競技性,強調的是娛樂性。中國傳統射藝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國傳統體育項目中外延、內涵最為豐富的項目之一,要將傳統射藝文化完好的進行傳承和發展,那么在不能對一些社會干擾因素進行有效約束的時候,通過在學校開展傳統射藝教學,則可以避開紛雜的社會干擾因素,為重構傳統射藝開辟一條的單純的傳承和發展的生命線。
2.3在高校開展傳統射藝教學更有利于傳統射藝文化傳承的整體性延續
我國高校作為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在我國傳統文化的發掘,保護,傳承和發展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傳統文化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中具備社會其他機構所不能取代的優勢,目前我國傳統射藝的研究中發揮重要引領作用的專家學者基本都是來自高校,他們在傳統射藝的文獻資料發掘,整理,研究中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引領著目前中國傳統射藝研究的潮流,并通過教學,訓練,比賽,表演等方式將最系統,最完整的中國傳統射藝“復活”并發展下去。
結語
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掘、傳承和發展迎合了時代的需求,如何保持中國傳統射藝健康穩定的發展,成為了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中國傳統射藝這一文化瑰寶,社會已經給與了其重新煥發光彩的歷史契機,那么從高校體育教學為入口,將中國傳統射藝融入體育教學符合高等教育功能,與體育教學思想和體育教學多元化發展相一致。同時,充分發揮高校優異的師資資源,單純的社會環境等因素,定能使中國傳統射藝以最健康穩定的方式發展起來。
參考文獻:
[1]新華社.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EB/OL].[2019-07-30](2017-01-25)
[2]徐開才.射藝[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3.
[3]龔茂富.由“術”至“道”:中國傳統射箭的文化變遷與創造性轉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44(6):44-49.
[4]劉輝,劉衛民.新時期行業特色高校的能重釋與定位[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8):144-146.
[5]呂紅芳,邊宇,馬廉禎,馮進勇.我國傳統射箭運動復興的文化反思[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40(6):140-145.
作者:王玉明 張守成 徐陽會 單位: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