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基本形創意思維訓練飾品形態設計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飾品形態的創新設計需求也越發迫切。探索出飾品獨具特色的形態因素,以滿足人們對飾品形態的多元化需求已成為設計者不斷追求的目標。而基本形及其創意思維訓練則是進行形態創新的主要方法之一,通過對基本形的創意來源、設計原則與方法等進行深入的思考、分析與研究,可以為飾品形態的創新設計提供豐富且多元的造型元素。
關鍵詞:飾品形態;基本形;創意思維
一、飾品形態設計的研究背景
飾品,簡而言之,即“用來裝飾的物品”。基于此,按照裝飾的不同部位,大抵可分為發飾、耳飾、頸飾、胸飾、手飾、腰飾、掛飾等。當然,也可以按照裝飾對象將其分為汽車飾品、服裝飾品、首飾等。還可以按照材料將其劃分為金屬飾品、玻璃飾品、陶瓷飾品等。隨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們不斷地追求著來自方方面面的精神上的慰藉,其中,個性化、時尚化且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等的飾品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大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無論是傳統意義上以裝飾性為主要目的的飾品還是具有功能性的智能化飾品,都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幾分顏色。當然,不同場合、不同群體、不同需求對飾品形態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高,而目前我國在飾品造型設計方面多呈現出跟風設計的趨勢,只要一款熱銷,跟著就會有很多類似甚至同樣形態的仿制品品出現,這也就導致了國內飾品設計缺乏創新性、同質化嚴重,以至于在國際上很難獲得認同的局面。因此,設計出多元化以滿足大眾不同需求的創新性飾品形態,就成為了飾品設計的主要研究目標。
二、基本形的創意來源
廣義上來說,基本形是指物象的基本形態,以簡潔、便于深入設計為基本要求;從構成學意義上講,則是指借由基本元素點、線、面,經過各種組合關系而形成的形態,同樣,這個形態也需要滿足便于再設計的要求,因此對于其整體性與簡潔性的要求較高。在設計過程中,基本形既可以作為獨立的造型應用于設計創作中,也可以作為基本單位運用不同的設計方法進行形態的再設計。一個好的基本形,可以清晰地表達設計意圖,傳達設計內涵,提升設計的信服力。基本形的創意來源非常豐富,包括來自自然界的瓜果蔬菜、星辰大海,來自人為創造的不同時期的文物、建筑以及現代產品,來自幾何形態的點、線、面,等等,這些都能成為設計基本形的元素。
(一)自然形態
自然形態是指自然界天然形成的具有可視或可觸特征且不會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形態,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以及花鳥蟲魚等的造型與色彩,它們充滿著各種新奇與美妙,為進行設計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源泉,激發著設計者的創作靈感。這些豐富的形態都可以作為基本形設計的基礎,通過設計者的感悟以及有目的的提煉、概括與再設計,從而得到具有自然韻律與美感的新形態,為進行飾品形態設計提供依據。以洛陽雞冠洞的“一吻千年”為例,兩個石頭,就像是兩個情侶吻在了一起,而且一吻就是千年,寓意長長久久的愛情,而“千年一吻”則體現了真愛在人間的美好寓意(如圖1),這些自然形態兼具了獨特造型與美好寓意,若以此形態為基本形,簡化概括后運用一定的設計手法進行再設計,其設計形態定會受到不少受眾的喜愛。因此,設計者要主動地去觀察與感悟自然形態的獨特魅力以及給人帶來的心靈碰撞,以創作出更具“心”意的飾品形態。
(二)人工形態
人工形態包含的內容較為廣泛,只要是人為創造出來的形態都是人工形態,當然,也包括對自然形態的改造而產生的新的樣式。這里主要指的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或歷史典故等,如博物館館藏文物、非遺項目、民間藝術……這些內容除了具有一定的審美性,在文化寓意與內涵方面也能夠為我們的創作拓寬思路。如我國紅山文化中,玉豬龍(如圖2)的內涵主要體現為對后代的深深祝福,而有“華夏第一龍”之稱的紅山碧玉龍(如圖3),則有著力量和希望的寓意,他們都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抓住這個切入點,對其形態進行簡化、概括等方法處理,也會得到更加多樣的設計形態。
(三)幾何形態
幾何形態是指依據數學、幾何邏輯的直觀化原理創造的形態,具有嚴格的數理作圖規范,典型的幾何形態包括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如圖4)。通過對這些形態進行分析與創作,可以得到新的、更多樣的基本形。
三、基本形創意思維訓練在飾品形態設計上的應用
(一)作為獨立形態的基本形的創意思維訓練及應用
作為一個獨立的形態,本身就具有完整的形象與所加持的意義,對這類基本形進行設計時,可以采用以其形態為基礎單位,以線分割,也可結合點線面元素來進行綜合設計。如尤科斯石油公司的標志設計(如圖5),即是在三角形這個特定的單元格內進行的線的分割,使完整的單元格變為了三個部分,增加了畫面的形式要素。作為飾品的形態設計,依然可以運用這幾種方法,如同樣是在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線的螺旋分割而得到的新的耳飾品形態(如圖6)。而這款以自然形態——水滴為仿生對象進行的耳飾形態設計(如圖7),通過對原形進行“簡化——以線分割”的設計方法進行形態設計,同時解讀“水滴”元素的特征與內涵,強調“源”的理念,使人們在佩戴時也能夠感受到來自大自然的無限情懷,體會源之自然、源之根本的質樸。再如,以人工形態——我國紅山文化中的玉豬龍為創作元素所做的“祥”飾品設計(如圖8),它是在對整體創意來源進行概括的前提下,線面結合,并綜合考慮材質對比和色彩對比的關系而創作的。除了在造型上能夠給人帶來愉悅的審美享受外,玉豬龍本身吉祥的寓意也能使受眾產生共鳴。
(二)基于形態組合的基本形創意思維訓練及應用
形態是多樣的,在一個設計作品中,有時通過一個獨立形態即能達到設計目的,而有時則需要多個形態組合后再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傳達。因此,當一個作品出現兩個或多個形態時,不可避免地就要主動地思考、分析與研究他們之間的各種關系。按照形式的組織方式與規律,一般可將形態間的關系分為分離、相接、透疊、覆疊、聯合、減缺、差疊等方式(如圖9),在進行形態組合設計時應對這些組合方式加以靈活的應用。如“御”耳釘的設計,就是運用基本形的創意思維方法之一——形態組合設計完成的。它以人工形態紅山碧玉龍為創意來源,通過元素提取、簡化、概括后運用覆疊關系完成了設計(如圖10)。而項鏈和鑰匙扣這兩款飾品的形態設計,則是先利用九宮格設計出了一個基本形,再以此為基礎運用形與形之間的“覆疊、透疊”的組合關系進行了形態的組合設計(如圖11)。如何利用九宮格進行基本形的設計呢?簡言之,即是在九宮格或類似九宮格的基礎上,利用數理關系進行格子的劃分,并在每一小格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或黃金分割點處進行標記并連線,從而形成具有整體感的新形態,要注意的是,其完整性必須要高度重視,否則,如果基本形比較瑣碎,那由其組合而成的新形態就會雜亂不堪。當然,作為一個完整的設計,在基本形態確定之后,還可以再結合材質、色彩等要素進行深入的設計并完成作品,也可以結合智能化技術深化設計方案。此外,還應綜合考慮肌理、材質、大小的對比關系等,但不管是哪一種方法,都是利用幾何形態進行飾品設計的主要手段,為飾品形態的豐富性提供更多的可能。
(三)基于二維形式語言的基本形創意思維訓練及應用
二維形式語言是進行平面形式傳達的一種呈現方式,有重復、近似、漸變、發射、特異等。利用不同的形式語言進行基本形的再設計也可以獲得豐富的形態(如圖12)。
(四)基于群化的基本形的創意思維訓練及應用
群化是利用相同的基本形,以不同的數量和各種不同的組合方式,按照形式美法則所設計的獨立存在的形態。因此,好的基本形就成為了群化的依據,為了避免群化后的形態顯得松散、雜亂,進行群化設計的基本形一定要簡練、整體且數量不宜過多,否則就無法形成良好的視覺效果。當然,群化的結果還應考慮群化組合的形式,一般來說,群化包括平行排列組合、錯位性排列組合、旋轉和放射排列組合(如圖13)。通過這些群化方法的應用,對飾品形態的創作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如圖14)。因此,群化對于飾品形態設計而言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進行此類設計,可以先設計一個用于群化的基本形并復制若干個,用不同的組合形式和表現手法進行重新排列。如運用移動、反射、回轉等,再結合透疊、錯位、重疊等形式,就能夠設計出豐富多變和具有個性的群化形。當然,還要考慮大小、方向等要素。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可以通過自身較為豐富的設計經驗靈活運用,從而獲得豐富多樣的飾品形態。
四、結語
飾品作為人們生活搭配的組成部分,已然成為風格與潮流的載體,飾品形態的設計也成為設計者一項充滿創造性的工作,其必然會對人們的生活帶來更美好的體驗。基本形創意思維訓練對飾品形態的創新設計有著較強的應用價值與積極的意義,不斷運用基本形設計與群化的形式進行設計實踐是對形態探索的主要途徑與手段,也是不斷創新飾品形態的有效途徑。其實,不管從哪一角度切入進行基本形的創意思維訓練,都是對飾品形態開發研究的手段,但一件完整的飾品,除了要有形態,還要結合材質、色彩、肌理等因素才能綜合展示出來,特別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跨學科領域的充分合作,也為飾品設計帶來了新的生機。將飾品與智能化相結合,在飾品的審美性基礎上進行功能性、實用性的探索,提高飾品的應用價值,比如將飾品與U盤、耳機、播放器、老幼定位與急救設備等結合,在最大化地發揮可穿戴產品效能的同時,也為飾品的形態設計提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路。
參考文獻:
[1]鄭文文,楊雄勇.基本形及其在概念交通工具創意草圖設計中的運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4(3):120-122.
[2]梁春玉,張小平.基于“中國DNA”元素的智能首飾品設計研究[J].家具,2017(3):81-84.
[3]許國蕤.可穿戴智能首飾設計的形態探究[J].設計,2016(18):132-133.
[4]嚴晶心.中國傳統龍元素在現代首飾設計中的應用[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
[5]李鵬,劉劍虹.造型材料在飾品裝飾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2010(23):84.
[6]趙以娟.唐朝首飾的研究及其在現代首飾設計中的應用[D].武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07.
作者:王慧 單位:洛陽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