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形態學課程群實驗教學初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近幾年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同時以網絡為支撐,移動學習逐漸進入當代大學課堂。醫學形態學實驗過程需要對大量的器官組織結構進行觀察,將兩者適當結合具有很多優勢。本文就移動學習和形態學課程群實驗教學進行探討,為醫學院校形態學課程群實驗教學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移動學習形態學實驗教學
1前言
人體形態學在基礎醫學教學中是一種基礎綜合型學科。在高職高專醫學類院校,醫學形態學包含有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理學以及病理學等學科,其教學目的在于通過人體觀察及借助顯微技術對微細結構的觀察,幫助學生掌握正常器官及其病變的形態學特征[1]。各學科內容較多,同時各結構不具體形象,學生難以掌握明白,因此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存在知識點難以記憶、實驗課后容易被遺忘的特點。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形態學教學時挖掘和學習更多的新型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用于教學中。對于現在的學生而言,掌上電腦(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智能手機一定不陌生,它們也叫移動通信設備。那么所謂的“移動學習(mobilelearning)”就是指運用這些移動通信設施在課堂外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2]。基礎醫學的教學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將課本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因此這就要求醫學生除了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外,還要有一定的動手能力,這樣才能將所學知識用于臨床實踐。在形態學實驗教學中應用移動教學為其在醫學實驗中的應用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就移動學習的主要概念及特征以及當前移動學習在醫學形態學實驗群中的具體應用進行分析,為移動學習在醫學基礎教學服務課堂和實驗提供新思路。
2移動學習的概念及特點
移動學習的概念:移動學習是一種不拘于時間、不拘于地點,依靠移動計算設備的幫助,將學習者要學習的內容高效形象地展現出來,架起教師與學習者之間雙向溝通交流的平臺。[2]簡而言之,移動學習就是學生在課堂外借助移動設備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主要通過手機、平板等。與有線互聯網相比,移動學習更加靈活,是一種更加靈活和方便的學習方式。移動設備具有攜帶方便的特點,移動學習能通過網絡連接,使資源數字化、知識點情景化、師生互動有效化,同時可以利用學生的空閑時間來選擇性學習,成為電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還可以根據使用人群、學生層次的不同對相關內容進行選擇。同時應用移動學習,教師還可以在線上對學生進行管理和評估,通過遠程指導教學內容,完善教學過程。
3形態學課程群實驗教學模式
形態學作為生物學的重要分支學科,醫學形態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十分復雜,主要包括的學科也十分復雜,有研究人體正常外形和器官構造的解剖學,同時還有相關的組織病理學、細胞病理學等以形態學習為主要內容的課程。因此,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掌握各種組織結構的形態、構成、生理特點和功能等信息,通過對課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驗課程中對相關病理切片的觀察,以及臨床上的病理分析,全面掌握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各種形態學上的改變,從而能夠在臨床上對疾病有基礎的分析能力。醫學形態學實驗科設立的初衷便是讓學生具有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具有進行獨立操作、分析的技能,通過學生獨立自主的設計和完成實驗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4]。在傳統的形態學教學中,主要的授課方式為“理論課+實踐課”,學生在固定課堂中聽取老師的講解內容,和傳統教學相同,教師教授的內容大多來自于固定的教材中,按照國家和學校對教學內容的要求,對教學大綱中的重要知識點進行講解。學生在課堂以外獲取知識的來源主要是在實驗室中,通過實驗將課本中學到的知識進行實踐,對課堂中抽象的病理組織形態進行觀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5]。將書面上的文字與實驗中的圖像進行結合,強化視覺上的沖擊,更加生動地傳授知識。同時實驗課的加入也增加了學生的動手和合作能力,對學生以后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4移動學習在形態學課程群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當前網絡信息化的發展,多媒體教學走進課堂的趨勢已經普遍被學生和老師認可,其在教學中獨特的優越性而成為當今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教師可以將課件等內容拷貝給學生進行復習,移動學習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為主要載體,學生可以利用空閑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復習。由于傳統的形態學實驗教學中存在諸多的局限和弊端,因此,針對當前的教學內容可以通過移動學習進行適時合理的規劃,根據學生情況定制合理的實驗計劃和方案,將原來傳統的實驗室資源和內容進行擴充,成為數字化的掌上實驗室,由老師的被動教學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這樣的方式既保留了傳統實驗教學的優勢,又擴充了課堂知識,且滿足了形態學實驗教學的教學特點和實驗要求,同時彌補了很多課堂教學的缺點。例如,有教師將形態學的相關教學資源集中建立在某網絡共享平臺中,之后指導學生進行注冊和獲取內容,學生可以在課后隨時隨地地瀏覽復習之前的內容,同時對于存在疑問的部分,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與教師、學生或者其他學習者進行交流,得到正確答案,掃除學習上的障礙[6-7]。針對形態學實驗課程的學習,由于學校學時、資源等的限制,很多教師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發揮出應有的教學水平,在移動教學的參與下,教師可以根據形態學實驗課程的內容選取相應的精美圖片,制作出視頻短片以及gif動畫等,讓學生在實驗課前對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包括對重要的組織形態學特點的展示、關鍵實驗手法的介紹等,讓學生在課前初步掌握課程內容,節約課堂時間,留下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實踐學習。而學生只需要在課前抽出很短的時間進行瀏覽就可以初步掌握課堂內容,同時學習地點和時間同樣不受限制,只需要有移動通訊設備和網絡環境,便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和情況進行學習,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課余時間。其他多媒體課件和傳統實驗課需要老師在課程開始前進行一系列操作和注意事項的講解,這種教學方式存在更大的優勢,移動學習課程資源豐富,學生可以通過移動學習更大程度地發揮自主獨立學習的特點,主動進行學習,同時進行思考、探究、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鍛煉了自身的臨床思維,促使學生善于發現和解決問題。國內一些醫學院校,已經將該平臺應用到實際的醫學教學中,例如針對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設計出了相對應的移動學習系統,學生可以通過手機進行課程的預習、學習,同時還有相應的習題對知識進行鞏固,極大的提升了教學效果,調查結果也顯示,移動學習的介入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8]。所以,將移動學習結合到醫學的形態學教學中,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授課效率以及提升教學水平。
5結語
對于基礎醫學的教學,尤其是基礎醫學形態學,由于其教材內容復雜繁多、抽象難以理解,因此需要在實驗課堂中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移動學習通過以動畫、影像等呈現方式,將形態學實驗教學中復雜、難理解的知識點簡單化,有效擴充了實驗課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9]。但是,目前在國內移動教學還沒有完全普及,仍然處于初級的探索階段,還需要過渡到實際應用階段,需要更多的學者老師進行研究和交流,推動移動教學更好地為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和其他學科教學服務,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參考文獻
[1]張雪莉,李如江.基礎醫學顯微形態學實驗課程群的構建及意義[J].科技創新導報,2016(21))139-140.
[2]王佑鎂,王娟,楊曉蘭,等.近二十年我國移動學習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基于中西方對比的研究綜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1):49-55.
[3]潘紅波,甘彬良,陳罡.移動學習在醫學形態學教學應用前景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6,23(3):306-308.
作者:薛愛芹 田荊華 吳琪 陳魯曼 郭新慶 單位:菏澤醫學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