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探思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根據服裝企業反饋的情況,服裝專業畢業的學生直接在企業上崗完成工作尚有難度,一般公司對專業基礎好且勤奮的畢業生再培養幾年,才能夠上手服裝設計工作。對于服裝專業畢業生,服裝設計是全面考察學生專業知識、能力和素養,為進入職場奠定基礎的。怎樣才能使沒有美術基礎的學生在校四年半的時間完成服裝設計師的夢想是服裝專業教學的一個重大挑戰。
【關鍵詞】服裝設計;核心課程;獨立完成;重大挑戰
0引言
服裝設計是一個涉及面較廣的專業,服裝設計專業歸為藝術類的專業教學范疇。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服裝的色彩、服裝結構、服裝工藝、服裝面料、服裝效果圖的繪制等幾個大模塊。學習色彩、材料、工藝、結構、繪圖都是為服裝設計課程服務的。服裝設計要全面考察學生運用服裝色彩、服裝材料、服裝結構、服裝工藝等各種關系的能力。通過專業課程學生能夠學會服裝用紡織品設計和系列服裝服飾品設計,按照5年制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專業課3320學時要求學生掌握服裝用紡織品設計和系列服裝服飾品設計,無疑是個艱巨的任務。
1教學現狀分析
1.1學生現狀分析
職業技術學院5年制大專生一般都來自于縣城或是農村,他們是初中起點的學生,選擇就讀職業技術學院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考上高中。這類學生中有美術基礎的是極少數,大部分學生沒有美術基礎,他們選擇服裝專業一般有3種情況:第一,家長從事服裝行業且在此行業獲益的,因為家長自己獲益所以要求自己的子女也來學習;第二,愛美的心理驅使,自己從電視、電腦、手機等方面了解服裝行業,通過片面的了解認為服裝設計就是可以給自己打扮漂亮的行業,想通過學習讓自己變美;第三,跟風,這類學生不明白自己的喜好,也不懂得服裝設計是干什么的,因為自己同學或朋友喜歡從而跟風來學習的。以上3種情況表明,對服裝設計專業認識不夠具體也不夠全面,造成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基礎薄弱。
1.2教學現狀分析
某些職業技術學院地理位置遠離經濟發達地區,教師也很少參加各種賽事,接受外來信息較少,加之沒有與發達地區的重點高校達成幫扶關系,造成教師信息滯后,教師專業技能不能與時俱進,使教師缺乏競爭力。或者某些院校忙于建設其他熱門專業從而忽視某些專業教師再培訓再學習,實訓設備沒有及時更新,教師不能操作先進的服裝生產設備,使之跟不上形勢。再者校企合作分離,某些院校與企業合作沒有經驗,沒有深入企業內部,缺少與市場親密接觸的機會。教師缺乏細分市場的專業技能訓練,致使教師沒有社會實踐經驗,不能為專業服裝細分市場服務,從而導致教學與社會需求脫節,所培養學生不適合市場所需。教學方法陳舊,學生被動地接受老舊的專業技能知識,不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實訓基地老舊,不能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服裝銷售環節的服裝陳列、展示、服裝設計等等,僅僅停留在紙上談兵的范疇。以上種種情況產生的結果就是學生學習主動性差,專業知識結構不夠合理、全面,學生畢業后很難適應多變的行業需求,學生改行現象頻繁。
1.3學生畢業后現狀分析
學生在校四年半時間,服裝專業總學時數為4550學時,其中公共基礎課學時為1230學時,專業課學時為3320學時。國家教委要求文化課必須占所學課程的20%以上,余下的為專業課程。學生在校區期間可以學習到《服裝設計》《服裝結構》《服裝工藝》《服裝材料學》《服裝效果圖》《色彩構成》《平面構成》《色彩》《素描》《服裝美術》《服裝CAD》《服裝款式圖繪制》《時裝畫》《coreldraw》《陳列設計》《服裝生產管理》《服裝面料再造》《服裝市場營銷》《中外服裝史》《服飾圖案》《手工制作》《服裝立體裁剪》等20多門服裝專業課程,文化課加上專業課學習導致學習時間緊迫,課程范圍廣范。學生可以學習到《服裝結構》《服裝工藝》《服裝材料》《服裝效果圖》《色彩構成》《平面構成》《色彩》《素描》《服裝面料再造》等應用部分的最基礎知識,學習到的內容為初級入門階段,學習專業技能普遍不精,很難適應將來瞬息萬變、有著不同要求的服裝細分市場。學生就業初始的職業只是最基礎的技能崗位,例如服裝繡花技師、服裝質檢、服裝量體師等初級技能崗位,不能幫助學生實現成為服裝設計師的夢想。服裝繡花技師從事的工作只是繡花,不能為婚紗禮服設計花型,更不要談設計整件婚紗了。服裝質檢只能在服裝完成后對服裝進行質量檢查,完成中查或尾查的工作,學生之前規劃好的職業生涯發展受阻。此外,不能跨細分市場工作,如梭織服裝設計人員不能完成針織設計人員的工作,這最大的原因是材料不同導致行業內的工藝要求不一樣。這樣大部分畢業學生不能一畢業就可以勝任服裝專業細分市場設計工作要求,還需要服裝公司對畢業生按照服裝細分市場專業需求培訓再上崗。即使服裝企業培養了學生,學生因缺乏扎實基本功也不一定能勝任工作,學生想通過頻繁跳槽來解決問題,但是沒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傍身,沒有足夠的美學修養和美學理論知識也很難找到適合的設計類工作。
2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通過多次走訪服裝企業負責人了解到,由于服裝款式同質化較多,服裝沒有賣點,一些企業艱難生存,也很難聘請到適合的設計人員。假如服裝企業想通過自己公司培訓服裝設計人員也面對諸多困難。一是培養新人成本高;二是很難達到新人預期高工資;三是工作勞動強度大;四是人員流動大,即使企業有意培養也很難長時間留住人才。針對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培養對社會有用的服裝設計人員是高等院校的責任,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2.1優化教師隊伍專業素養
首先,職業技術學院應該和發達地區的重點高校達成政策上的幫扶,這有助于遠離經濟發達地區的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同時也需要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教師擁有積極的心態,多參加行業內舉行的各種賽事[1];其次,專業教師應該向行業內的楷模學習,這樣可以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再次,學校應多組織專業教師觀摩優秀的作品真跡,這樣也能幫助教師提高審美力。同時,審美能力的提高還離不開動手,專業教師做出來的作品可以讓業內專家評判,從而獲得能力的提升。例如:向設計先驅包豪斯學習,包豪斯影響了世界現代設計教育體系的建構與發展,其教育思想已成為高等藝術設計院校的重要參照。教師的審美力提高了才能給學生提供幫助,幫助學生提高審美水平,從而制作出精彩的作品。
2.2加強學生專業基礎學習整合教學資源
加強學生專業基礎學習,砍掉多余冗長的專業課程,或者加以整合學習,縮短時間,加強專業基礎部分學習。基礎學習就是對色彩、造型的理解與應用能力的學習,專業基礎學扎實了才能更好完成后面的學業。服裝設計并不是單一知識的專業,設計是綜合學科,設計的范疇不僅包含對哲學、文化修養等的培養,同時涵蓋對造型、色彩、材料等學科的綜合應用。在教學中教師更多是幫助學生完成了專業技藝學習即為術的學習,術也就是基礎入門,而未完成服裝專業審美力的培養。審美力是長期形成,是在美的環境下長期熏陶產生的。
2.3加強專業理論學習
高精尖專業人才首先要具備正確的美感取向,美感的獲得是心靈上對美的感知。培養高精尖的專業人才需要不斷儲備理論知識的量,這就建議學生在教師有意引導下多讀書讀好書,有理論知識作為鋪墊才是具備正確審美的關鍵。
2.4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
堅持校企合作和辦好教師工作室。校企合作是最直觀的形式,企業是最了解市場需求的,建議職業技術類學校教師在企業內部充當一定的角色,積極參與企業運營,深入企業內部了解市場需求,及時調整教學方向,為市場需要培養服裝設計人才。有些職業院校地理位置不太優越,不具備校企合作近距離接觸的條件,就可以利用教師工作室的方式。教師工作室是不錯的選擇,教師工作室的形式可以視為包豪斯教育的一種延伸,教師工作室教育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實行開放式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能夠做到學以致用。教師工作室不是大型服裝企業,也不需要大批量地生產成衣,教師工作室可以定義為高級定制服裝的工作室,也可以是微企業,能夠滿足小眾需求,有生產到銷售設計環節,立足于當地,不受地理位置的約束,這樣能促使教師在需求中強化能力[2],適應多變的市場需求,根據市場的需求調整教學,學生也參與其中,這就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對設計的認識,也能親自體驗設計師的工作狀態,學生在其中不僅強化了技能,也親自體會到消費者與設計者的心理需求,在校期間也能牛刀小試,縮短與市場接軌的時間。
2.5考慮服裝專業特點進行學習
服裝是對人體起保護和裝飾作用的制品,包括了手部、腳部、頭部的所有遮蔽物。服裝種類繁多,考慮服裝專業細分市場,按照服裝細分市場要求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有針對性地設立服裝實訓基地,把某一類服裝設計作為重點,學習好某一種服裝設計的所有工序,按照這樣的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就能適應某種服裝細分市場,學生一畢業就能勝任某種服裝的設計工作。
3結語
新時代的職業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答疑解惑,還應提供引導與幫助,職業院校的教師應為學生指引職業道路。從白丁到服裝設計師的完美蛻變,是學生畢業之后對自己的個人職業生涯整體規劃的結果,也和學生自己勤奮和長期有意識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密不可分,不是專業教師通過3320節服裝設計專業課就能實現的,這不僅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還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張巖,孟春榮.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教育教學論壇,2020(40):137-138.
[2]高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現狀與探索[J].教育教學壇,2016(7):111-112.
作者:彭飛 單位: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