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不同影響因子百分位對期刊評價的效力比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為了對不同學科領域的期刊進行評價,美國湯森路透從2009年就開始對JCR2003年以來收錄的各年度期刊進行分區[1-2],但該措施僅給出期刊在學科內部的相對影響力位置,不能滿足多種學科之間期刊學術影響力比較的要求。2000年,荷蘭教授Mode提出了篇均來源期刊標準影響(sourcenormalizedimpactperpaper,SNIP),通過對不同學科引文潛力進行標準化處理來平衡被引頻次的差異,從而實現了期刊和學術的跨學科評價[3]。但SNIP是基于Scopus數據庫的計量指標,為此,2015年升級版的InCiteJCR新增了兩個期刊評價指標,即影響因子百分位(AverageJIFPercentile)和標準特征因子(NormalizedEigenfactor),其中,影響因子百分位將期刊的影響因子排序轉換為百分位值,可以對不同學科期刊進行直觀的橫向比較。為了了解影響因子百分位對期刊的評價效力,國內俞立平采用相關與多元回歸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與其他文獻計量學指標大多具有相關性[4];盛麗娜等研究發現,影響因子百分位與h指數、累積h指數對期刊的評價效力一致[5];顧歡分析了影響因子百分位與SNIP的跨學科評價效力,結果發現影響因子百分位與SNIP在學科間呈顯著正相關[6]。以上研究結果均提示,影響因子百分位可以用來評價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國外有學者建議,不同學科期刊應該使用不同引證時間窗口計算影響因子,劉雪立等[7]和盛麗娜[8]也分別分析了SCI收錄眼科學和SSCI收錄信息科學和圖書館學期刊后提出,不同引證時間窗口的影響因子對期刊排序有一定影響。那么,源于影響因子的影響因子百分位是否也有這種現象呢?2年影響因子百分位、5年影響因子百分位和他引影響因子百分位哪一個更適用于期刊評價呢?目前,國內尚未見相關研究報道。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2016JCR中SSCI收錄信息科學與圖書館學學科期刊的2年影響因子百分位、5年影響因子百分位和他引影響因子百分位與其他文獻計量學指標、與h指數及累積h指數、與Scopus數據指標相關性的不同,來探討不同影響因子百分位對期刊評價效力的差異。
一、資料與方法
本研究中數據來源2016年JCR中SSCI收錄信息科學與圖書館學學科期刊85種。1.SSCI收錄信息科學與圖書館學學科文獻計量指標獲取。登陸并進入WebofScience數據庫,筆者收集2016年SSCI收錄信息科學與圖書館學學科85期刊JCR公布的主要文獻計量學指標,包括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他引影響因子、5年影響因子、即年指標、被引半衰期、論文影響分值、載文量、引用半衰期、文獻選出率、特征因子、標準特征因子和影響因子百分位。根據期刊湯森路透對影響因子百分位的定義及公式,影響因子百分位=(N-R+0.5)/N×100%,(N為學科期刊數量,R為影響因子降序后的排名),分別計算2016年SSCI收錄信息科學與圖書館學學科85種期刊的5年影響因子百分位和他引影響因子百分位。2.SSCI收錄信息科學與圖書館學學科期刊h指數和累積h指數的計算方法。筆者分別計算2016年SSCI收錄信息科學與圖書館學學科85種期刊的2年h指數(2h)、2年累積h指數(a-2h)、5年h指數(5h)、5年累積h指數(a-5h)、7年h指數(7h)、7年累積h指數(a-7h)、10年h指數(10h)和10年累積h指數(a-10h)。3.Scopus數據庫指標的獲取。進入Scopus數據庫,筆者分別獲取同時被Scopus數據庫和WebofScience數據庫收錄的信息科學與圖書館學學科80種期刊的CiteScore、SNIP和SJR。除以上方法,本研究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統計學處理,對不同影響因子百分位與其他指標的相關度進行Spearman等級秩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信息科學與圖書館學學科文獻計量指標描述統計。2016年,JCR公布的SSCI收錄85種信息科學與圖書館學期刊主要文獻計量指標,結果見表1。由表1我們可以看出,85種被SSCI收錄的信息科學與圖書館學學科期刊的計量指標差異較大。2.不同期刊影響因子與其他文獻計量指標相關性分析。不同期刊影響因子與其他文獻計量指標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2。由表2我們發現,不同影響因子百分位與期刊文獻選出率均不相關(均為P>0.05),與其他計量指標均相關;其中,2年影響因子百分位與影響因子、即年指標和載文量的相關度(r=0.985、0.681、0.435)高于5年影響因子百分位和他引影響因子百分位;5年影響因子百分位與總被引頻次、5年影響因子、被引半衰期、論文影響分值、引用半衰期、特征因子和標準特征因子的相關度高于2年影響因子百分位和他引影響因子百分位;而他引影響因子百分位只表現了他引影響因子的相關性最強。3.不同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與h指數、累積h指數相關性分析。不同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與h指數、累積h指數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3。由表3我們可知,不同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與h指數、累積h指數均具有顯著相關性(均為P=0.000)。2年影響因子百分位與2h的相關系數最大,為0.760;5年影響因子百分位與5h的相關系數最大,為0.891;他引影響因子百分位與5h的相關系數最大,為0.862,其中,5年影響因子百分位與相同引證時間窗口h指數、累積h指數全部表現為最強相關性。4.不同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與Scopus數據庫指標的相關性分析。不同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與Scopus數據庫指標的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4。由表4我們可見,不同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與Scopus數據庫指標CiteScore、SNIP和SJR均具有顯著相關性(均為P=0.000),2年影響因子百分位與CiteScore、SNIP和SJR均表現了最強相關性,其次是他引影響因子百分位。
三、討論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合理地進行科學評價顯得越來越重要,利用影響因子進行期刊學術評價及科研績效評核的弊端和局限性逐漸暴露。因此,國內外學者們不斷探索更加完善的評價指標和體系,國內外數據庫也相繼推出不同的期刊評價指標,如Scopus數據庫指標SJR、SNIP等[9],尤其是SNIP目前被普遍用于期刊的跨學科評價,并且有學者研究證實SNIP跨學科評價結果與同行評議結果一致[10-11]。由于SNIP來源數據為全球最大文摘引文數據庫Scopus,該數據庫雖然來源文獻量較大,但收錄的引文數據年限較短。2015年6月,湯森路透公司推出了新的文獻計量指標——影響因子百分位(AverageJIFPercentile),它將期刊影響因子排名轉化為百分位具體數據,能對不同學科期刊進行橫向直觀的比較。影響因子百分位用于期刊評價的可行性已有學者進行相關研究[4-6],但不同影響因子百分位對期刊評價效力有無差異未見國內相關報道。本研究以2016年SSCI收錄信息科學與圖書館學科期刊為數據源,對2年影響因子百分位、5年影響因子百分位和他引影響因子百分位分別與國內外學者及數據庫認可的計量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本研究發現,2016年,SSCI收錄信息科學與圖書館學科期刊的2年影響因子百分位與影響因子、即年指標和載文量的相關度(r=0.985、0.681、0.435)高于5年影響因子百分位和他引影響因子百分位;5年影響因子百分位與總被引頻次、5年影響因子、被引半衰期、論文影響分值、引用半衰期、特征因子和標準特征因子的相關度高于2年影響因子百分位和他引影響因子百分位;而他引影響因子百分位與他引影響因子的相關性最強。由于影響因子百分位屬于位置指標,目前,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的期刊評價位置指標為h指數。因此,本研究比較了2016年SSCI收錄信息科學與圖書館學科期刊的不同影響因子百分位與不同引證時間窗口h指數和累積h指數的相關度。結果發現,不同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與h指數、累積h指數均具有顯著相關性(均為P=0.000),但5年影響因子百分位與相同引證時間窗口h指數、累積h指數全部表現為最強相關性。僅就2年影響因子百分位來說,其與2h相關性最強,與盛麗娜等研究結果一致[5],而5年影響因子百分位和他引影響因子百分位均表現與5h相關度最高,是否表明5h用于評價期刊學術影響力效力最高呢?這有待以后進一步驗證。本研究也比較了2016年SSCI收錄信息科學與圖書館學科期刊的不同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與Scopus數據庫指標CiteScore、SNIP和SJR的相關度,結果發現,2年影響因子百分位與CiteScore、SNIP和SJR均表現最強相關性。由CiteScore的定義可知,它相當于期刊的3年影響因子,且與2年影響因子具有高度一致性[12]。本研究中。因此,2年影響因子百分位與CiteScore的相關性強于5年影響因子百分位與CiteScore的相關性。SJR和SNIP與CiteScore同為Scopus數據庫同種性質指標,且SNIP和SJR計算的引文區間均為3年[9],因此,也表現了與2年影響因子百分位相關性更強。本文以2016年SSCI收錄信息科學與圖書館學科期刊為數據源,從理論上分析了不同影響因子百分位與WoS數據庫計量指標、Scopus數據庫計量指標和h指數及累積h指數的相關性。結果顯示,5年影響因子百分位比2年影響因子百分位和他引影響因子百分位更適用于期刊的學術評價。但由于本研究僅選擇信息科學與圖書館學學科的期刊,其他學科是否有相同結果有待進一步研究。